A. 焦慮的「火花思維」,艱難的赴美IPO之路
文 | 王雨桐
監管壓力之下,教培行業緊張的氣氛還未舒緩,又一家在線教育企業跳出來成為焦點。
近日,北京心更遠 科技 發展有限公司(火花思維)新增一則行政處罰信息。
處罰事由為北京心更遠 科技 發展有限公司銷售人員趙珍在向消費者孫女士推銷課程時,告知孫女士「購60節課贈20節課」,在孫女士完成購買後,才告知贈送的20節課程中,只有5節課是直接贈送,其他15節需要每周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特定內容,才能獲贈。
對此,火花思維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警告。
據了解,日前火花思維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式遞交了招股書,欲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SPRK」,擬籌資1億美元,承銷商包括瑞士信貸、花旗集團、中金公司、富途和老虎證券。
如若一切順利,成功上市的火花思維將成為國內「在線素質教育第一股」。
資料顯示,火花思維的創始人羅劍此前在趕集網任CTO,而火花思維則是一家名叫「玩多多」定位於玩具租賃市場的公司。不過,玩多多上線之後,並未取得預期的成績,於是團隊轉型新項目。
2018年3月,火花思維上線了第一門在線教育課程,採用的是小班教學、AI互動、動態分層等特色教學方式,慢慢延伸到包括數理思維、國文素養、英語語培這三大兒童在線教育方向。
不到3年時間,火花思維就完成了從A輪到E+共9輪融資,融資總金額約6億美元。
火花思維在2021年1月最後一輪融資時,估值已經達到了15億美元。
2020年2季度到2021年1季度,火花思維的營收為14.8億元,PS(市銷率)為6.56倍,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如果按2020年營業收入11.74億元計算,那麼火花思維的市場PS值為8.27倍,高出同行很多。
在線教育的一大特色便是「燒錢」,火花思維也不例外。
根據火花思維的招股書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火花思維營收4.54億元,而上年同期為人民幣1.50億元;凈虧損3.74億元,虧損率分別達395.4%、81.1%、82.4%。
算下來,火花思維近兩年虧損超17億元,虧損幅度巨幅擴大。
虧損持續擴大,營銷費用增加,盈利尚且遙遙無期,火花思維在此時上市,靠二級市場的資金來續命?
隨著在線教育行業用戶需求逐步升級、學科領域持續細分,在線小班課賽道開始火爆,行業內通常將2-25名學員規模的班級定義為小班課。
因為小班課具備一定的個性化和互動性,價格方面的優勢相對於1對1來說也很明顯,所以小班課的形式受到歡迎。
而火花思維主營業務就是在線小班課,每個班有4到8名學生,固定同班學員和教師,每名學員通常在固定的時間內,每周上兩節課。
除了授課教師之外,每名學員還配備一名輔導老師,平台主攻數學思維、語文和英語三個學科的培訓。旗下產品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數理思維和語文為主的火花直播課;二是新推出的品牌「小火花AI課」,學科覆蓋低齡段的數學、語文以及英語。
根據招股書信息顯示,火花思維虧損巨幅擴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收入結構單一,因為營收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在線小班課程。
2021年一季度,在線小班課程占總凈收入的92.3%。
根據中科院的報告,2020年火花思維占據了七成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二名的豌豆思維市場份額只有火花思維的一半。
但是放眼K12在線教育整體市場,火花思維在營收方面只能算底部平台。
根據各公司披露的信息,學而思+小猴AI 100億,高途課堂K12業務62億,掌門教育40.18億元,火花思維營收規模在上市中排名墊底。
用戶規模也是其它平台的一個零頭。
2021年開年以來,隨著國內對教培機構監管政策不斷加碼,在線教育的玩家們便不太樂觀,教培機構的生意從往年的巔峰直線墜入谷底。
2021年1月7日,教育部提出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總基調;1月18日,相關部門發文「點名」在線教育滋生的亂象與監管問題;1月26日,在線教育被中消協納入重點關注行業等等。暑假來臨,校外培訓的監管愈發嚴格。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是,今年6月1日生效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其中明確規定,學校不得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周末為中小學生組織集體輔導課,以及,課外培訓機構不得向未達到學齡的未成年人提供小學課程教育。
而火花思維無法確定其為學齡前兒童提供的內容服務是否會被認定為小學課程教育。
選在現在上市,似乎不能算是一個好時機。
在招股書內,火花思維也提及,與業務和行業相關的風險之一,是當前民辦教育以及課外輔導市場存在著重大的不確定性政策風險。
另一邊,國內企業赴境外上市的安全審查趨嚴。
7月10日,網信辦就《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要求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
前腳喜馬拉雅和keep都取消了赴美上市的計劃,另一面貨拉拉也傳出了取消美國上市,回到香港上市。
火花思維作為擁有眾多兒童用戶數據的在線教育企業,其極大可能需要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行業遇冷,赴美上市網路安全審查趨嚴,如今又被行政處罰,火花思維的上市之路舉步維艱。
B. 現在哪個打車平台司機掙錢
與滴滴快車類似的平台有: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易到、美團打車、曹操專車。
1、神州專車
神州專車是國內領先的租車連鎖企業神州租車聯合第三方公司優車科技推出的互聯網出行品牌。2015年1月28日,神州專車在全國60大城市同步上線,利用移動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專人專車」的全新專車體驗。
2016年7月22日,神州專車主體公司——神州優車掛牌新三板,股票代碼838006,成為全球專車第一股,新三板實業第一股。
2、首汽約車
「首汽約車」指的是首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實施開發運營,「首汽集團旗下產品」。首汽約車是互聯網約車平台。
C. 運滿滿和貨車幫找貨有保障嗎都有哪些保障
貨車幫與運滿滿已合並,產品已經受到了廣大貨車司機的青睞,可以說產品做得很好。司機在平台上找貨也有保證,出信息費都是先給平台然後從平台再到信息部的賬號。
它不需要信息費,成交以後收到運費再收信息費,它就是快遞物流第三方平台51快配app。
模式是這樣的,貨主發布信息到平台形成電子發貨單,司機根據發貨單報價,貨主根據報價查看接單人的資質評價以及是否有保證金,將運費支付平台到貨點確認鍵司機秒收運費,和淘寶滴滴模式幾乎一樣。只需要一個手機號就可以發布貨運信息,運費支付平台再出發還用擔心虛假信息?連運費也解決了。
使用方法
1、下載APP(所有應用商店均可下載)——安裝——注冊,等待資質審核(手機號碼注冊,方便進行物流交易,本公司不會對號碼進行任何用途)。
2、注冊審核通過之後,司機、貨主進入相應界面,即可找貨、發貨。
3、設置好以後進行搜索,一切貨源車源與路線就映入眼簾。根據本人的需要可以對貨源進行篩選。
4、在廣場界面,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需求,設置不同的常用路線,方便自己快捷查找。
5、查找到信息,點開查看具體信息,頁面上,可直接撥打電話進行交流。
6、在個人主頁,可以發布貨源、車源與專線,跟朋友一起分享。
D. 滴滴正式啟動IPO,中概股再迎獨角獸
如果說造車可以拉高估值,反過來,吸納的巨額也足夠支撐起滴滴的出行帝國。
從2018年就傳言四起的滴滴上市終於成真,近日,滴滴公司已經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IPO招股書,股票代碼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華興資本擔任承銷商。
僅僅在一個月前,滴滴還深陷於國內的壟斷風波,在這一場針對互聯網平台的旋風中。阿里巴巴已經被罰了182億,美團也正在接受反壟斷調查,下一個會不會輪到滴滴,誰也說不準。面對新華社無差別式的發文,滴滴主動背鍋主動認錯,沒想到事情的解決遠比想像中要順利的多,也算是掃清了上市前的最後一個障礙。
從2019年的600億美元的估值,到目前的一千億的估值,滴滴短短2年前間開始扭虧為盈,構建起的出行帝國迅速膨脹,也迎來了上市的最佳時機。
招股書顯示,滴滴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便高達422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55億元人民幣。滴滴網約車業務目前仍受困於3.1%的低凈利潤率,但集團的這個凈利潤,連國內最賺錢的 汽車 公司上汽集團都攆不上。2020年,上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總7230.43億元,但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達到204.31億元。
2012年,滴滴和無數網約出行平台橫空出世。為了提高市佔率,滴滴大發補貼,吸引了大波司機和用戶,最終擊擠垮了無數打車軟體,獨占鰲頭。7年間,滴滴的虧損額高達500億元。
僅僅在去年才扭虧為盈,今年一個季度的凈利潤便高達55億,按照這個掘金速度,滴滴回本只需要2年。對於投資人來說,可能更快,在上市後6個月解禁期過了之後,他們將收獲百倍甚至千倍的收益。
從2019年開始,滴滴就在不遺餘力地擴張業務板塊,花小豬、滴滴貨運、以及社區團購、國際業務等全面開花,瘋狂擴容背後的驅動力,是邊界拓展、生態構建,當然也離不開估值。而 汽車 業務作為當下證券市場最為青睞的項目,滴滴也理所當然的聚焦起來。
今年4月6日,有媒體報道,從多個獨立信源處獲悉,滴滴已經開始啟動造車項目,負責人是滴滴副總裁、小桔車服總經理楊峻。三年前的承諾絕不造車的滴滴終於在趨勢面前食言。不管是為了估值還是未來更好的發展,他們沒理由不造車。
滴滴在招股書中,把其出行帝國歸納為了「四個核心戰略版塊」、「三大業務」以及「雙飛輪」。
其中,被滴滴定義為構建出行未來的「四個核心戰略版塊」分別是共享出行平台、車服網路、電動車以及自動駕駛。而「三大業務」代表了滴滴的收入構成,分別是中國出行業務(中國網約車、計程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和其他業務(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
核心戰略板塊中,電動車與自動駕駛赫然在列。
在之前的《滴滴造車的是與非》中BC就曾指出,滴滴早期的攻城略地中,之所以能快速在全國各地快速擴張同當地的 汽車 租賃公司是分不開的。龐大的司機隊伍,如果單靠滴滴自身來管理是很難的,同時各地的運管、客管等監管部門的溝通與協調也得依靠這些地頭蛇來運作。
鼓勵以租代購、對公車輛的抽成、每個月龐大的租車利潤,各地的 汽車 租賃公司可以說是賺的盆滿缽滿。很多時候,租賃公司對於司機的剝削滴滴是看在眼裡,沒有一點辦法,畢竟自己也是抽走提成的一份子。
滴滴表示,從2020年3月31日到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躍用戶為4.93億,全球年活躍司機1500萬。其中,滴滴在中國擁有3.77億年活躍用戶和1300萬年活躍司機。
在最早的願景中,滴滴的設想是合理利用閑置車輛的資源,用共享模式創造美好出行方式。結果卻是,加入交通運營的車輛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很多以滴滴為職業的司機。而這些司機與租賃公司的捆綁很深。可以預想,在滴滴造車後期,或許就沒有租賃公司這一中間商賺差價了。
如果說造車可以拉高估值,反過來,吸納的巨額也足夠支撐起滴滴的出行帝國。
對於此次募資的用途,滴滴在招股書中披露計劃將約30%的募資金額用於擴大中國以外國際市場的業務;約30%的募資金額用於提升包括共享出行、電動 汽車 和自動駕駛在內的技術能力;約20%用於推出新產品和拓展現有產品品類以持續提升用戶體驗;剩餘部分可能用於營運資金需求和潛在的戰略投資等。
不得不承認,盡管滴滴已然盈利,但從去年開始的很多創新業務要麼仍處於燒錢補貼市場的初級階段,要麼就是在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化效應。去年年中上線的貨運業務,目前仍在和貨拉拉、快狗等競對進行補貼大戰,推出包括「單單最高減50元」在內的一系列優惠活動。
而今年最為激進的業務創新實際上是來自於社區團購,滴滴旗下的橙心優選目前的市場估值達到50億美元,同時今年也喊出了1000億GMV的口號,但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整個市場的玩家都將處於長期虧損的狀態,橙心優選也不例外。
滴滴此時的上市是最合適也是最迫切的時候了。那麼,這個估值千億美元僅次於阿里巴巴的中概股又能否在美國上市之後繼續講好他們的出行故事呢,我們拭目以待。
文/AL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