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介一下中國股票改革的歷史
1984年8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呈批的《關於發行股票的暫行管理辦法》。
1984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個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國內更大的反響,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信號。
1985年1月, 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全流通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年5月, 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中國 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第一天成交安達 股票8000股,採用的是最原始的口頭唱報和白板競價的手工方式。
1990年12月19日,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滬市的首個交易日以96.05點開盤,並以當日最高價99.98點報收,當日成交金額49萬4千元人民幣。
1991年5月21日,上交所統一實行自由競價交易,滬市股價全部放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1年8月2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1991年10月31日, 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1月10日, 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5月21日,當天取消部分個股漲跌價格限制。
1992年7月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宣布:原野股票停牌交易。這是中國證券市場首家停牌企業。
1992年8月10日,深圳上百萬人冒雨來買認購抽簽表,最後發生著名的「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成立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1992年11月,我國國內第一家比較規范的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簡稱淄博基金)正式設立。該基金為公司型封閉式基金,募集資金1億元人民幣,並於1993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最早掛牌上市。
1993年3月1日,飛樂音響等內部職工股掛牌,這是股份制企業內部職工股首次上市交易。
1993年6月29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
1993年8月17日,部分地區滬市行情傳輸中斷一個多小時,而未中斷地區照常營業,引起軒然大波。
1994年1月14日,財政部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登記發行10億美元全球債券。這是中國政府發行的第一筆全球債券,也是中國政府第一次進入美國資本市場。
1994年1月26日南方某公司上海證券營業部因「紅馬甲」電腦操作失誤,以20元一股的天價買入廣船股票80多萬股(當日廣船正常價格在6.50元左右)。一筆交易虧損達1000萬元左右。
1994年7月30日,在數月無抵抗的熊途中,上證指數最低到達325.89點時,中國證監會宣布三項「救市」措施。一個半月,上證綜指上漲了223%,成為我國證券史上股指上漲速度最快的一次。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滬深股市交易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異常的劇烈震盪,327品種成交金額佔去期市成交額近80%。對此,上交所發布緊急通知稱,當日16:20以後的國債期貨327品種的交易存在嚴重蓄意違規行為,故該部分成交不納入計算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稱之為「3•27國債期貨事件」。
1995年5月17日,國債期貨市場關閉,因期貨資金湧入,5月18日股市井噴,滬市單日股指漲幅達30.99%。
1995年8月9日,日本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通過協議購買法人股的形式,成為「北京北旅」的第一大股東。這是我國證券市場的首例外商A股大股東。
1996年5月29日,道•  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
1996年6月7日,上交所擬選擇市場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編制「上證30指數」,並在7月1日正式推出。隨後在30指數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波大級別的行情。
1996年10月23日滬市上漲20.5點,收於1010.83點,在闊別千點大關兩年後重新站上1000 點。
1996年12月15日,在市場不理會管理層十二道金牌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股市出現過度投機,要求進一步規范。上證綜指自12月11日算起歷時13天,跌幅達31%,單日跌停個股比比皆是。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去世,第二天兩市眾多股票跌停低開幾分鍾內被拉起到漲停報收,後歷時3個月,指數上漲了74%。
1997年4月18日法人股首次擺上了拍賣台。海南某公司持有的 600萬股海南航空股份有 限公司法人股被依法公開拍賣,開我國股票拍賣之先河。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7月2日泰國發生金融危機,隨後長達兩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全面爆發。
1998年4月,滬深交易所決定對「財務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實施股票交易特別處理。4月28日沈陽物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因連續兩年虧損,被列為首家特別處理的股票。
1998年4月7日,第一批上市的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金泰,基金開元發行。1998 年11 月25日起,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一律不再發行公司職工股。
1998年12月2日,中國證監會下發《關於停止發行公司職工股的通知》。
1999年5月9日,發生美軍「誤炸」我駐南大使館事件,上證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點,十天後引發一場大級別的「5• 19」行情。
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 規范發展》「5•19」行情進入高潮。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開始正式實施。
2000年2月23日    上市公司發行轉債開先例,虹橋機場發行13.5億元5年期可轉換公司債。
2000年7月19日,上證綜指以2000.33點開盤,首次站上2000點關口,當日成交量達149.6億元。
2000年10月30日,新華社播發《假典型巨額虧空的背後——鄭百文跌落發出的警示》,引起各界強烈反響,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紛紛就「鄭百文現象」發表看法。並引起國務院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2000年11月2日,吳敬璉針對針對《財經》雜志2000年10月「基金黑幕」事件發表文章《證券市場不能黑》,引發「股市大辯論」。
2000年12月16日上證所推出包括調整B股交易結算費用,降低交易成本在內的系列舉措,以提高B股市場運行效率。此後B股指數不斷上漲,12月25日滬市B股指數創出三年來新高,以 88.95點報收。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2001年4月23日,第一隻退市公司——PT水仙
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6月14日,滬市大盤見頂2245.42點,此後一路走低,開始綿綿數載的熊市。
2001年7月23日,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1年11月16日,證券印花稅下調,上證指數開於1725.45點,跳空高開104.1點,但當天收出長陰,收於1646.76點,僅上漲1.57%。
2002年6月24日,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上證指數跳空高開,全天漲幅高達9.25%,上漲144.59點,收於1707.31點。
2002年9月23日起,上市新股於上市首日即計入指數計算。此前上交所新股上市後股指的計算方式是上市第二天計入指數。
2002年12月1日,中國證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頒布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正式施行。
2003年2月19日 ,滬深交易所計對封閉式基金存在交易上的缺陷,規定封閉式基金最小報價單位「分」改「厘」, 3月3日起正式實施。
2003年3月,第一家瑞銀華寶申請QFII資格。
2003年4月,「非典」」流行,交易清淡,行情回落。
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受此消息影響,上證指數當日大漲33.71點,收於1398.01點,單日漲幅達2.47%。
2004年2月2日,國九條出台,同年4月為落實國九條,證監會成立六個工作組。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業板塊正式登場、首批八隻股票上市,這是落實「國九條」的首項具體措施之一。
2004年6月30日,  濟南鋼鐵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一級市場新股不敗神話在中國股市正式宣告終結。濟南鋼鐵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一級市場新股不敗神話在中國股市正式宣告終結。
2005年4月29日,經過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
2005年6月6日,滬市大盤見底998.23點,從而結束了長達四年的熊市。
2005年6月10日,  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獲得通過,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
2006年5月20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和中國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發布關於資金申購上網定價公開發行股票的實施辦法。滬市新辦法將申購上限放寬到當次上網發行總量或9999.9萬股,深市規定申購上限為不得超過本次上網定價發行數量,且不 超過9999.995萬股。
2006年6月19日,新老劃斷後的第一隻新股中工國際在深圳中小板上市,這標志著終止一年多的IPO恢復,由於是一年多以來的首次IPO,該股首日受到市場資金的瘋狂追捧,首日漲幅達到332.03%,最大漲幅更是達到驚人的576%。
2006年12月26日,滬指報收2505.70點,當日成交額457.9億元,首次站上了2500點的高位。
2007年1月9日, 國內保險第一股「中國人壽」成功回歸A股,成為首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這標志著保險公司登陸A股的序幕拉開。
2007年2月26日,滬市大盤首次突破3000點。120隻股票達到10%漲停位,投資者企盼的春節後「開門紅」成為現實。
2007年5月9日,大盤藍籌股推動滬深兩市大幅上漲,滬市大盤突破4000點,滬綜指收報4013.08點。
2007年5月31日,調高股票印花稅,單日震盪320點創15年紀錄。
2007年8月23日,滬市大盤突破5000點.,盤中上摸5050.38點,報收5032.49點。
2007年9月28日,滬市大盤突破5500點,迎接58周年國慶節。
2007年10月16日,黨的「十七」大召開,滬市突破6000點,最高到達6124.04點,成為了歷史以來的最高點位。
2008年1月14日,證券論壇討論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要以全球視野, 5500不攻而破,滬市又進入了進一步的下跌周期。
2008年3月14日,受國內平安再融資,雪災,大小非解禁和物價上漲等壓力,以及美國次債進一步影響滬市直破4000點。
2008年4月16日,中國第一隻以角為計價單位的股票紫金礦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上申購,申購價為7。13元。
2008年4月22日,管理層明確大小非減持的有關規定,上證指數高開低走,次日跌破3000點至2990點。
2008年4月24日,受證券交易印花稅從0.3%降為0.1%影響,上證指數大幅收高。
2008年5月13日,受隔日下午14時28分汶川八級大地震影響,股市低開後返身走好,一度廣大投資者以不拋股票來支撐指數。
2008年8月8日,29屆北京奧運會召開,大盤以「利好」出盡而大跌,次個交易日跌破2500點,收於2470.07點。
2008年9月16日,受美國雷曼兄弟銀行倒閉,美國股市暴跌影響,以及央行下調銀行准備金和貸款利息拖累,金融股大幅下跌,上證指數跌破2000點,9月18日跌至1802.33點。
2008年9月19日,受管理層允許匯金公司對工建中三大銀行護盤等三大利好消息影響,大盤出現了幾乎集體漲停的壯觀。
2008年10月28日,隨著全球證券市場全面殺跌,上證指數又走入下降通道,最低到達1664 .93點。
2009年3月3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自5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籌備十餘年之久的創業板有望正式開啟。
2009年4月3日,中國證監會決定撤銷寧波立立電子2008年7月公開發行股票的核准決定,同時要求立立電子按照發行價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返還證券持有人,這在中國證券市場尚屬首例。
2009年6月10日, 證監會正式公布《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實施之後將隨時向企業發審核批文。這意味著暫停8個多月的IPO重啟。
2009年7月29日,金融危機全面全面爆發以來全球最大一單IPO中國建築在滬市登陸,上海證券市場發生了有史以來3031.75億的最大單日成交量,並出現09年最大的跌幅,盤中連破3400,3300,3200點整數關,報收3266.43點。
⑵ 關於基金理財的小問題
基金確實不可能跌沒,跌成負數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基金加杠桿了。
目前涉及杠桿的基金主要有三種:
1.主動型的債券基金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開放式債券基金的杠桿是可以達到140%的,定開債基的杠桿更高,可以達到200%。
主動管理的債券基金的跌幅要達到50%以上,是很難的。因為債券基金投資的債券也是幾十隻,你讓基金持有這幾十隻債券同時踩雷,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同時從歷史數據看,發生違約的債券是不多的,即使有違約也不太可能導致全部虧損。
2.投資股指期貨、商品期貨的基金
因為這類基金對投資的股指期貨、商品期貨都有嚴格的倉位要求,且當投資的股指期貨、商品期貨虧損到一定程度同時保證金不足時,就會觸發強行平倉。所以也不可能出現跌沒了的情況。
3.分級基金
分級基金是屬於比較復雜的基金品種。所以三思君在這里,就簡單點來說,就是B份額向A份額借錢投資,A份額定期收取B份額給的利息。通過這個解釋就不難發現,對於B份額的持有者來講,只要定期把A份額的利息支付完以後,盈虧自負。但是依據最新的監管,現在投資場內的分級基金有30萬的門檻限制,所以普通投資者應該是接觸不到這個品種了。
⑶ 近期資產重組的股票有哪些
京東方:出售大尺寸TFT-LCD 61.62%股權 5月9曰,京東方公告稱,證監會已經核准通過重組方案。根據方案,公司將其持有的大尺寸TFT-LCD業務的73.54%的股權,其中約61.62%出售給京東方的大股東---京東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出售資產的對價,京東方將向大股東定向回購4.55億股股份。 定向回購價格以京東方A股停牌前20天均價打九折,確定為3.61元/股。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表示,中國TFT-LCD產業至少還需要3年~5年培育期,而在培育期內,企業要獲取盈利是很難的。採取分拆重組方法,不僅是為了確保京東方科技2007年扭虧為盈不退市,同時也是為了確保京東方科技的有限資源更多地集中在目前盈利的移動和應用TFT-LCD顯示產品、應用顯示系統、背光源等TFT-LCD關鍵零部件方面,以確保上市公司未來經營和盈利能力的穩健性。S*ST亞華:中信投資成為第一大股東 5月8曰,S*ST亞華(000918)公告稱,2007年3月20曰,第一大股東農業集團與中信投資委託持股方中信信託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協議,農業集團將其所持有的公司6,896萬股股份(占亞華控股股份總數的25.35%)轉讓給中信信託,轉讓價款為2.3億元。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後,中信投資將通過中信信託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中信對農業集團這塊股權的出價,比此前聖元通過東安恆產的報價高出了4500萬元。分析人士認為,中信集團有望對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從而使S*ST亞華的乳業整合做大做強。雙環科技:宜化集團成實際控制人 4月27曰,雙環科技(000707)公告表示,國資委直屬的大型國有企業宜化集團擬通過增資和接受國有股權劃轉方式進入雙環集團,控制雙環集團69.2%的股權,成為雙環科技的實際控制人。宜化集團主營化肥、化工產品製造,實力極其雄厚,還是湖北宜化的大股東。宜化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入主雙環後,其將在市場、資源以及管理等方面對雙環進行比較大的整合。可以預見,此次宜化集團入主雙環後,擁有巨大原鹽資源的雙環集團可以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資源供給中與宜化集團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同時,宜化集團在經營管理上的優勢將有助於雙環經營效率的提升和治理結構的改善。因此,這次在省國資委主導下重大資產重組,極有可能將使雙環科技基本面出現脫胎換骨的變化,其資產重組題材極具爆發力。S吉生化:加入軍工央企團隊4月26曰,S吉生化公告稱,經過董事會確定,由西航集團重組公司。目前,以\\\"重組+股改\\\"為一攬子解決方案,S吉生化出售資產和債務給中糧生化,向西航集團定向增發購買重大資產,華潤擬將其持有的S吉生化37.03%轉讓給西航集團,西航集團參與對流通股股東的送股對價。重組之後,S吉生化的主營業務為航空發動機製造、及其衍生品生產業務、航空發動機零部件轉包生產等。這標志著S吉生化放棄飼料加工,投向西航集團,從此加入軍工央企團隊。S*ST重實:主營房地產開發 4月25曰,S*ST重實公告表示,公司實際控制人重慶渝富已經和華能地產就公司重組事宜達成初步框架,重慶渝富把持有的重實股份和之前重組形成的債務全部擬轉讓給華能地產,公司擬購買華能地產的房地產資產,而華能地產將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變更為房地產開發,擬對上市公司的資產及業務進行重組。中聯重科:收購長沙建機院資產4月24曰,中聯重科公告表示,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收購第一大股東長沙建設機械工程院等資產的議案,4.54億元的收購揭開了中聯重科做強主業,解決關聯交易的大幕。中聯重科相繼公布一攬子收購議案。根據中聯重科披露的收購議案,4.54億元的資產包有:建機院土地、設備、建築物及長沙商業銀行5091萬股股份,還有建機院持有的中旺公司股權、中寰鋼品股權、特力液壓股權,此外還有浦沅集團結構一廠、上海分廠、結構二廠、浦沅配件的股權等資產。ST華源:碳纖維項目前景較為樂觀3月22曰,ST華源(600094)公告稱,公司股東大會已通過將公司持有的泰國生化95%的股權及對華源集團的債權與華源集團持有的墨西哥紡織100%的股權進行置換。而此前,公司董事會通過了清理大股東及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的議案,清欠完成將使公司卸掉一個歷史包袱,有利於經營狀況的改善;通過\\"債轉債\\\"的曲線方式清欠,是為了將華源擁有的碳纖維這一未來前景樂觀的優質資產全部裝入上市公司,碳纖維項目前景較為樂觀。目前,由華潤集團重組ST華源,隨著該股目前基本面的變化,後市ST華源必將受到市場資金的青睞。
⑷ 2010年下半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新上市的A股
給你最精準的數據(發行日期從6月算到12月底為止):
申購代碼	代碼	發行名稱	發行日期	發行價格	發行量/萬	發行類型
深:002536	2536	西泵股份	20101229	36	2400	首發
深:002535	2535	林州重機	20101229	25	5120	首發
深:002534	2534	杭鍋股份	20101229	26	4100	首發
深:002537	2537	海立美達	20101229	40	2500	首發
滬:780118	601118	海南橡膠	20101228	5.99	78600	首發
深:300158	300158	振東制葯(創)	20101227	38.8	3600	首發
深:300159	300159	新研股份(創)	20101227	69.98	1060	首發
深:300156	300156	天立環保(創)	20101227	58	2005	首發
深:300157	300157	恆泰艾普(創)	20101227	57	2222	首發
深:300155	300155	安居寶(創)	20101227	49	1800	首發
滬:780126	601126	四方股份	20101224	23	8200	首發
深:002532	2532	新界泵業	20101222	32.88	2000	首發
深:002531	2531	天順風能	20101222	24.9	5200	首發
深:002533	2533	金杯電工	20101222	33.8	3500	首發
深:002530	2530	豐東股份	20101222	12	3400	首發
深:300154	300154	瑞凌股份(創)	20101220	38.5	2800	首發
深:300152	300152	燃控科技(創)	20101220	39	2800	首發
深:300153	300153	科泰電源(創)	20101220	40	2000	首發
滬:730795	600795	國電增發	20101217	3.19	300000	增發
深:002528	2528	英飛拓	20101215	53.8	3700	首發
滬:780890	601890	亞星錨鏈	20101215	22.5	9000	首發
深:002527	2527	新時達	20101215	16	5000	首發
深:002529	2529	海源機械	20101215	18	4000	首發
深:300150	300150	世紀瑞爾(創)	20101213	32.99	3500	首發
深:300149	300149	量子高科(創)	20101213	28	1700	首發
深:300151	300151	昌紅科技(創)	20101213	34	1700	首發
深:002526	2526	山東礦機	20101208	20	6700	首發
深:002524	2524	光正鋼構	20101208	15.18	2260	首發
滬:780933	601933	永輝超市	20101207	23.98	11000	首發
深:300147	300147	香雪制葯(創)	20101206	33.99	3100	首發
深:300148	300148	天舟文化(創)	20101206	21.88	1900	首發
深:300146	300146	湯臣倍健(創)	20101206	110	1368	首發
深:002522	2522	浙江眾成	20101201	30	2667	首發
深:002523	2523	天橋起重	20101201	19.5	4000	首發
深:002520	2520	日發數碼	20101201	35	1600	首發
深:002521	2521	齊峰股份	20101201	41.5	3700	首發
深:300143	300143	星河生物(創)	20101129	36	1700	首發
深:300144	300144	宋城股份(創)	20101129	53	4200	首發
深:300145	300145	南方泵業(創)	20101129	37.8	2000	首發 
滬:733037	110011	歌華發債	20101125	100	1600	轉債
深:002519	2519	銀河電子	20101124	36.8	1760	首發
深:002517	2517	泰亞股份	20101124	20	2210	首發
深:002518	2518	科士達	20101124	32.5	2900	首發
深:002516	2516	江蘇曠達	20101124	20.1	5000	首發
滬:780880	601880	大連港	20101123	3.8	120000	首發
深:002513	2513	藍豐生化	20101122	43.2	1900	首發
深:002515	2515	金字火腿	20101122	34	1850	首發
深:002512	2512	達華智能	20101122	26	3000	首發
深:002514	2514	寶馨科技	20101122	23	1700	首發
深:072156	2156	通富增發	20101116	16.93	5907	增發
深:002511	2511	中順潔柔	20101115	38	4000	首發
深:002510	2510	天汽模	20101115	17.5	5200	首發
滬:780777	601777	力帆股份	20101115	14.5	20000	首發
深:002509	2509	天廣消防	20101110	20.19	2500	首發
深:002508	2508	老闆電器	20101110	24	4000	首發
深:002507	2507	涪陵榨菜	20101110	13.99	4000	首發
深:002504	2504	東光微電	20101108	16	2700	首發
深:002505	2505	大康牧業	20101108	24	2600	首發
深:002506	2506	超日太陽	20101108	36	6600	首發
深:002503	2503	搜於特	20101103	75	2000	首發
深:002501	2501	利源鋁業	20101103	35	2360	首發
深:002502	2502	驊威股份	20101103	29	2200	首發
深:300142	300142	沃森生物(創)	20101101	95	2500	首發
深:002500	2500	山西證券	20101101	7.8	40000	首發
深:300140	300140	啟源裝備(創)	20101101	39.98	1550	首發
深:300141	300141	和順電氣(創)	20101101	31.68	1400	首發
深:300139	300139	福星曉程(創)	20101101	62.5	1370	首發
深:002497	2497	雅化集團	20101027	30.5	4000	首發
深:002499	2499	科林環保	20101027	25	1900	首發
深:002496	2496	輝豐股份	20101027	48.69	2500	首發
深:002498	2498	漢纜股份	20101027	36	5000	首發
深:300136	300136	信維通信(創)	20101025	31.75	1667	首發
深:300137	300137	先河環保(創)	20101025	22	3000	首發
滬:730998	600998	九州通	20101025	13	15000	首發
深:300138	300138	晨光生物(創)	20101025	30	2300	首發
滬:780006	601006	大秦增發	20101022	8.73	20000	增發
滬:780098	601098	中南傳媒	20101020	10.66	39800	首發
深:002493	2493	榮盛石化	20101020	53.8	5600	首發
深:002495	2495	佳隆股份	20101020	32	2600	首發
深:002494	2494	華斯股份	20101020	22	2850	首發
深:002492	2492	恆基達鑫	20101020	16	3000	首發
深:070729	126729	燕京轉債	20101015	100	1130	轉債
滬:730642	600642	申能增發	20101015	8.39	35000	增發
深:300132	300132	青松股份(創)	20101012	23	1700	首發
深:300133	300133	華策影視(創)	20101012	68	1412	首發
深:300134	300134	大富科技(創)	20101012	49.5	4000	首發
深:300135	300135	寶利瀝青(創)	20101012	36.46	2000	首發
深:002489	2489	浙江永強	20101011	38	6000	首發
深:002491	2491	通鼎光電	20101011	14.5	6700	首發
深:002490	2490	山東墨龍	20101011	18	7000	首發
深:002488	2488	金固股份	20101011	22	3000	首發
深:300131	300131	英唐智控(創)	20101008	36	1190	首發
深:300130	300130	新國都(創)	20101008	43.33	1600	首發
深:300129	300129	泰勝風能(創)	20101008	31	3000	首發
滬:780377	601377	興業證券	20100927	10	26300	首發
深:002485	2485	希努爾	20100927	26.6	5000	首發
深:002486	2486	嘉麟傑	20100927	10.9	5200	首發
滬:780177	601177	杭齒前進	20100927	8.29	10100	首發
深:002487	2487	大金重工	20100927	38.6	3000	首發
深:300127	300127	銀河磁體(創)	20100920	18	4100	首發
深:300125	300125	易世達(創)	20100920	55	1500	首發
深:300126	300126	銳奇股份(創)	20100920	34	2105	首發
深:300128	300128	錦富新材(創)	20100920	35	2500	首發
深:002483	2483	潤邦股份	20100915	29	5000	首發
深:002484	2484	江海股份	20100915	20.5	4000	首發
深:002482	2482	廣田股份	20100915	51.98	4000	首發
滬:780018	601018	寧波港	20100914	3.7	200000	首發
深:300122	300122	智飛生物(創)	20100913	37.98	4000	首發
深:300123	300123	太陽鳥(創)	20100913	28.88	2200	首發
深:300124	300124	匯川技術(創)	20100913	71.88	2700	首發
深:072117	2117	東港增發	20100910	25.69	2000	增發
深:002480	2480	新築股份	20100908	38	3500	首發
深:002481	2481	雙塔食品	20100908	39.8	1500	首發
深:002479	2479	富春環保	20100908	25.8	5400	首發
深:002478	2478	常寶股份	20100908	16.78	6950	首發
深:300121	300121	陽谷華泰(創)	20100906	20.8	1500	首發
深:300119	300119	瑞普生物(創)	20100906	60	1860	首發
深:300120	300120	經緯電材(創)	20100906	21	2200	首發
深:002474	2474	榕基軟體	20100901	37	2600	首發
深:002475	2475	立訊精密	20100901	28.8	4380	首發
深:002477	2477	雛鷹農牧	20100901	35	3350	首發
深:002476	2476	寶莫股份	20100901	23	3000	首發
滬:783398	113002	工行發債	20100831	100	25000	轉債
深:002471	2471	中超電纜	20100830	14.8	4000	首發
深:002472	2472	雙環傳動	20100830	28	3000	首發
深:002473	2473	聖萊達	20100830	16	2000	首發
深:072233	128233	塔牌發債	20100826	100	630	轉債
深:002469	2469	三維工程	20100825	33.93	1660	首發
深:002470	2470	金正大	20100825	15	10000	首發
深:002467	2467	二六三	20100825	26	3000	首發
深:002468	2468	艾迪西	20100825	12.5	4000	首發
深:300116	300116	堅瑞消防(創)	20100823	19.98	2000	首發
深:300117	300117	嘉寓股份(創)	20100823	26	2800	首發
深:300118	300118	東方日升(創)	20100823	42	4500	首發
深:300115	300115	長盈精密(創)	20100823	43	2150	首發
深:002466	2466	天齊鋰業	20100818	30	2450	首發
深:002464	2464	金利科技	20100818	15.5	3500	首發
深:002465	2465	海格通信	20100818	38	8500	首發
深:300114	300114	中航電測(創)	20100816	25	2000	首發
深:300111	300111	向日葵(創)	20100816	16.8	5100	首發
深:300112	300112	萬訊自控(創)	20100816	17.43	1800	首發
深:300113	300113	順網科技(創)	20100816	42.98	1500	首發
深:300109	300109	新開源(創)	20100811	30	900	首發
滬:730089	600089	特變增發	20100811	16.08	35000	增發
深:300108	300108	雙龍股份(創)	20100811	20.48	1300	首發
深:300110	300110	華仁葯業(創)	20100811	13.99	5360	首發
滬:780818	601818	光大銀行	20100810	3.1	610000	首發
深:300106	300106	西部牧業(創)	20100809	11.9	3000	首發
深:300105	300105	龍源技術(創)	20100809	53	2200	首發
深:300107	300107	建新股份(創)	20100809	38	1690	首發
深:002461	2461	珠江啤酒	20100804	5.8	7000	首發
深:002462	2462	嘉事堂	20100804	12	4000	首發
滬:780718	601718	際華集團	20100804	3.5	115700	首發
深:002463	2463	滬電股份	20100804	16	8000	首發
深:300102	300102	乾照光電(創)	20100802	45	2950	首發
深:300104	300104	樂視網(創)	20100802	29.2	2500	首發
深:300103	300103	達剛路機(創)	20100802	29.1	1635	首發
深:002458	2458	益生股份	20100728	24	2700	首發
深:002459	2459	天業通聯	20100728	22.46	4300	首發
深:002460	2460	贛鋒鋰業	20100728	20.7	2500	首發
深:300099	300099	尤洛卡(創)	20100726	48.65	1034	首發
深:300100	300100	雙林股份(創)	20100726	20.91	2350	首發
深:300101	300101	國騰電子(創)	20100726	32	1750	首發
深:002457	2457	青龍管業	20100721	25	3500	首發
深:002456	2456	歐菲光	20100721	30	2400	首發
深:002455	2455	百川股份	20100721	20	2200	首發
滬:780717	601717	鄭煤機	20100720	20	14000	首發
⑸ 看一個月內的股票行情按F幾
股票行情:A股恐將演繹悲情十月 大小非減持、IPO頻發、巨額再融資頻現、創業板開閘……腳步蹣跚的A股流動資金正被不斷榨取,10月A股何去何從?「3192.39億股,1.97萬億元」,10月A股市場即將迎接股改以來單月解禁力度最大的「大小非」解禁「洪峰」;與此同時,巨額再融資頻現、IPO狂發,以及新開創業板吸金等,無一不為本已步履蹣跚的A股市場再加千斤重擔。A股是挺直腰桿前行?還是就此倒下?解禁「洪峰」雷聲大雨點小據WIND數據統計,10月份解禁股數(包括首發、股改限售、配股、增發等)占今年全年解禁股數40%以上,單月解禁市值也占目前A股總流通市值的20%左右(以9月24日收盤價計算)。而如此大的解禁力度卻只涉及到51家上市公司。從解禁股數量來分析這51家上市公司,工商銀行 (601398股票行情)、中國石化 (600028 股票行情)、上港集團 (600018 股票行情)將成為10月解禁股的主力軍。數據顯示,這三家上市公司本輪解禁額度分別為2360.12億股、570.88億股和129.98億股,合計數量占本次解禁股總數的96%。從解禁市值角度看,本輪解禁市值排名前三位依然是工商銀行、中國石化、上港集團,解禁市值分別為11682.61億元、6479.47億元和681.12億元,合計解禁市值同樣也佔到本輪解禁總市值的96%。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從解禁股數還是解禁市值方面來看,10月A股解禁壓力主要由這三家上市公司造成,而這三巨頭會不會在10月份解禁後就大量賣出?從這三家上市公司本次解禁的股東背景來看,工行本次限售股解禁的最大股東分別為匯金上市公司和財政部,中國石化本次解禁的最大股東為中國石油 (601857 財富吧,行情,個股,股票知識)化工集團,而上港集團本次解禁的最大股東是上海市國資委,由於這三隻個股的控股權均關繫到國家經濟命脈,為保證對三者的絕對控股權,匯金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上海市國資委此前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增持,尚未發生過減持行為,如今在政府要求對國內經濟維穩,以及目前A股市場出現低迷的狀況下,這三家上市公司在此時選擇大額減持拋售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因此,剔除上述可能,本月解禁壓力僅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已。「大非」減持漸成主流雖然,10月份的解禁壓力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不能否認的是限售股解禁後,股本全流通成為今後的必然趨勢,國有控股股東可能會暫緩減持,但前期已解禁而尚未減持的眾多民營「大非」股東所持股份卻可能會選擇落袋為安,而在某一時點通過大宗交易平台進行大量減持,如近期的波導科創減持*ST波導、東華誠信減持東華軟體、億陽集團減持億陽信通 (600289 股票行情)等等,無不是持股超過5%的「大非」所為。事實上,從二級市場減持情況和大宗交易平台交易數據來看均證明了這種事實。從9月份大宗交易數據來看,上市公司減持方式已發生很大變化,很多「大非」將減持行為選擇在大宗交易市場來進行。在9月1日~24日期間,大宗交易平台共進行了207次交易,減持股份達5.31億股,減持金額達54.12億元,而二級市場重要股東減持行為僅發生了122次,減持了2.81億股,減持金額27.68億元。特別在9月17日,大宗交易還發生「井噴」現象,當天共有30筆大宗交易,成交了7499萬股,成交金額達9.17億元,有11隻個股遭折價拋售,其中包括了廣州發展集團減持的廣州控股 (600098股票行情)、衡水金安集團減持的老白乾酒 (600559 股票行情)等。同時,中登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也顯示如今「大非」減持已經開始超越「小非」的減持。中登上市公司數據顯示,今年5月以前一直是「小非」減持佔主導地位,但到了6月份,這種情況發生根本變化,如附表所示,從今年6月開始,「大非」的單月減持量明顯超過「小非」,且差距在不斷拉大,「大非」已經逐漸成為A股市場減持的主力軍。再融資規模有放大跡象與「大小非」瘋狂減持的同時,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資現象再度活躍。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9月24日,今年提出再融資預案(包括增發、配股、上市公司債、可轉債等)的上市公司,擬募集資金高達6286.06億元,而今年上市公司已募集完成再融資額已高達2111.53億元(可轉債部分只統計針對境內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和境內法人自然人的發行規模),除此之外,上市公司今年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發行的企債規模也已達到3934.75億元。通過分析1~8月的再融資預案發現,A股市場的再融資月增幅越來越大。1~3月,上市公司擬再融資額基本在400億元以下,而到了4月份則上升為1151.04億元,其後的5、6月雖有所回落,擬再融資額度也基本保持在600億元左右。從7月開始,再融資額度再度出現「井噴」,7月份擬再融資1721.97億元,8月份達1783.92億元,而9月1日至9月24日期間,上市公司擬再融資額度已達470.55億元。百億再融資頻現通過分析今年的融資預案,可以看到百億融資大單頻出。特別從8月份以來,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從8月27日萬科A公示擬公開增發募資不超過112億元到武鋼股份 (600005 股票行情)擬融資120億元,再到招商銀行 (600036 股票行情)擬融資不超過180億元和中國鋁業 (601600 股票行情)擬募集不超過100億元等等,一系列超百億再融資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與巨額再融資涌現的同時,相關部門審批步伐也進行得相當快捷。數據顯示,從6月份開始已有29家上市公司增發融資方案獲證監會核准,涉及股份達96.6億股。從這些上市公司審批通過時間表來看,有24家上市公司集中在8~9月期間批准,包括長江電力 (600900股票行情)的15.88億股、融資200億元的增發方案、浦發銀行 (600000 股票行情)非公開增發113700萬股擬募集資金150億元的增發方案、國元證券 (000728股票行情)公開發行不超過5億股(含5億股)、募集資金原則上不超過100億元的增發方案等等。證監會對這些百億融資大單干凈利落地審批,帶來的結果不僅是相關板塊個股的跟風融資,還招來近期市場的大幅下跌,數據顯示,自8月4日至9月24日期間,上證綜指跌幅已超過34.08%。IPO發行節奏加快、創業板開閘成為缺血A股噩夢與大小非減持、再融資水漲船高相呼應的還有,重新開閘的新股IPO發行也變得無節制,瘋狂地在市場上吸金納銀,而目前加快審批節奏的創業板也有可能成為吸取A股血液又一新的吸血鬼。回顧今年7月10日桂林三金作為IPO重啟後的首隻股票登陸A股以來,已有34新股獲批發行(剔除創業板10隻新股),其中有24隻新股已上市交易。從其上市節奏看,自8月21日以來,平均每周有4隻新股上市交易,這種高頻率的新股發行已無形中增加了投資者對供大於求的恐慌。與此同時,由於創業板可能於10月底正式上市交易,盡管目前證監會正式受理的149家企業擬募資總額僅為336.05億元,還不及中國建築一家(IPO募集了420億元資金),但如考慮發審委對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市審核是一周二審或三審、每次最少3~6家、通過率極高的情況下,就不難發現創業板規模將會在短期內迅速膨脹,而從目前審核通過的創業板個股股本來看,股本並不小,這意味著創業板個股吸金能力並不小於中小板;與此同時,由於創業板剛剛創建,其投機性強,這將吸引大量投機資金湧入,這就造成主板交易資金可能被大量抽離,而沒有資金支持的市場只會是死水一潭。股票行情綜上所述,如不改變上述種種不利因素,10月份A股在多重條件壓制下,恐會就地倒下。本篇文章來源於 財富中國; 原文鏈接:
⑹ 申購金築股份轉債不要怎麼辦
中簽當天不繳款就視為放棄申購了,連續三次中簽之後不繳款或者不足額繳款就會進入打新黑名單。可轉債中簽數量比較少,近期也沒有破發的情況,若是資金足夠就盡量不要放棄申購了。有疑問可以問我。
⑺ 金築轉債股票咋樣
你好,可轉債打新基本都是在債券上市後就賣出了,和正股的關系不大,若是在二級市場上投資則要分析正股的基本面。基本面的分析范圍就很廣泛了,需要有專業功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