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碧桂園是不是上市公司
碧桂園是上市公司。
碧桂園,一般指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1992年,2007年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恆生指數成分股公司,股票代碼為2007.HK。
成立以來,碧桂園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浪潮,創立了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專注於研發建築機器人,以提高施工智能化水平,並同步推動餐飲、醫療、農業、社區服務等各類機器人的研發、製造和應用。
同時,碧桂園還組建了科技建築集團,旨在構建智慧建造體系,該體系包括建築機器人、新型裝配式建築、智能設備以及BIM數字化技術等要素,致力於實現安全、質量、效率、環保和科技的完美融合,擴展代管代建、施工總承包、勞務分包等業務領域,引領並推動了傳統建築業的變革。
盡管碧桂園在風口浪尖,但過去其依然堅定站在《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之列,三年平均年度納稅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關於碧桂園的信息,建議您到企知道-免費查企業進行查詢 》》》》》
㈡ 碧桂園2021年業績穩定增長,公司依舊看好城鎮化及房地產發展前景
2021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8.19萬億元,同比增長4.8%,雖然商品房交易規模達 歷史 最高水平,但增速明顯回落。特別是下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持續降溫,百城成交面積不斷下行,同比跌幅擴至30%以上。再加上行業流動性收緊的影響,2021年百強房企銷售增速罕見出現負增長,業績分化明顯。在此背景下,穩健經營的公司在歷經市場洗禮之後,繼續呈現良性發展態勢。
3月30日,行業頭部企業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碧桂園」,股票代碼02007.HK)披露2021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經營依舊處於較好狀態,業績平穩,財務穩健,後續發展動能十足。
數據顯示,碧桂園在2021年實現總營業收入約5230.6億元,毛利約927.8億元,核心凈利潤約269.3億元。公司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幣10.12分,2021年全年合計派息人民幣70.6億元,全年派息總額占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比值26.2%。2021年,碧桂園繼續履行回饋 社會 的鄭重承諾,全年完成納稅總額超600億。
步入2022年,全行業融資環境仍然嚴峻,但碧桂園在1-3月完成發行多筆供應鏈ABS、中期票據及可轉股債券。3月以來,公司先後獲得招商銀行及農業銀行合計550億的高額授信,進一步彰顯金融機構對於這家龍頭房企發展前景的信心。
種種跡象顯示,碧桂園自2018年採取「行穩致遠」戰略,始終將經營安全和財務安全放置發展的第一位,即便2021年全行業面臨流動性困難,公司的「穩健」本色依舊。
天風證券報告顯示,2021年,在行業整體承壓的情況下,碧桂園彰顯了優秀的經營能力。與銀行的並購融資合作,使得碧桂園的整體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預計公司2022年銷售表現也將強於行業,公司龍頭地位將繼續穩固。
2021,中國房地產行業被視作「青銅時代」,更有行業龍頭企業喊出了「黑鐵時代」,無論青銅,還是黑鐵,都昭示著一個客觀現實:即房地產蒙眼狂奔輕松賺錢的日子已成過去式,行業的發展邏輯已開始發生根本性改變,唯有財務高度自律、管理體制高效的企業,才有資格進入下一場角逐。
這一年對於蟬聯行業頭把交椅多年的碧桂園來說,同樣並不輕松,所幸公司憑借「品質至上」、「口碑至上」贏得客戶認可,成功達成了既定經營目標,集團連同其聯合營公司實現歸屬於集團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額約5580億元(人民幣,下同),合同銷售面積約6641萬平方米。在第三方機構的統計中,碧桂園仍保持全口徑銷售額行業第一的領先地位。
市場銷售繼續領先的同時,公司發揮現金管理的優勢,狠抓回款,實現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籠約5022億元,權益回款率達到90%,已連續6年高於90%,居行業較高水平。去年全年,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回正,期末現金余額1813億,現金短債比達2.3倍,足以覆蓋一年內到期債務,資金狀況無憂。
2021年,碧桂園延續穩健財務策略,繼續優化資產負債表,優化資本結構。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凈負債率為45.4%,遠低於「三道紅線」規定的100%的標准線,亦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同時,債務結構也不斷優化,短債佔比下降至24.9%。
值得提及的是,從過往3年數據來看,碧桂園有息債務總額和融資成本呈現逐年下降走勢。2019-2021年,公司有息負債總額分別為3696億、3265億,以及3179.2億;同期平均融資成本分別為6.34%、5.56%及5.2%。
鑒於出色的經營表現和財務穩健性,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仍維持對碧桂園的「投資級」評定,標普亦給予了僅次於「投資級」的BB+評級,展望「正面」。 去年,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先後下調中國房企評級或展望200多次,在此背景下碧桂園得以維持公司及債務評級實屬難能可貴。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個百分點。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曾針對我國城鎮化進程判斷稱,隨著我國經濟 社會 的持續發展和促進城鎮化發展各項改革措施的持續推進,城鎮化率仍將會保持上升的趨勢。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今年中國將堅持把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支持一批條件較好的縣城重點發展,更好滿足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和縣城居民生產生活需要。
對於中國城鎮化進程以及未來縣域經濟的增長前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一直有著樂觀的判斷,他表示,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永遠在路上,、「新市民」的合理住房需求應該得到支持及滿足。
可以說,在城鎮化的大潮之下,盡管房地產行業面臨短期陣痛,但長期向好的趨勢並未改變,因此,碧桂園對於中國房地產廣闊的市場前景也不悲觀。過去的2021年,即便大部分民營房企新增投資呈收縮趨勢,但碧桂園在確保現金流絕對安全的基礎上,保持了常規的投資節奏,全年合計新增項目儲備333個、權益總代價1416億,對應貨值約4200億,權益佔比維持在85%以上。在新獲取土地中,66%分布於三四線城市,29%通過多元化方式獲取,撬動了37%的權益貨值。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碧桂園已在全國31個省份、299個地級市、1425個縣級市/區/縣擁有3216個項目,擁有權益可售資源和基本鎖定但尚未簽約的潛在權益可售資源合計約1.8萬億元,是全國布局最為廣泛且均衡的房地產企業。該公司多年的業績和經驗也證實了,均衡而廣泛的布局,讓公司足以有效對沖局部市場降溫帶來的風險,從而保障業績穩定。
楊國強認為,隨著人工智慧、機器人、5G、新材料等技術與建築業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時代正在到來。國內已經可以實現建築機器人、建築信息模型(BIM)、新型裝配式建築等產品和技術在工程項目的協同作業,應用於勘察、規劃與設計、生產、施工、監管與驗收、運維與管理等建築施工環節。
過去兩年多時間,碧桂園在建築機器人產業上的的 探索 ,為上述提案提供了實踐依據。據了解,該公司搭建的全新智能建造體系,融合了建築機器人、BIM數字化、新型建築工業化,實現了建造全過程的管理智能化、建造自動化、生產工業化。
截至2022年2月底,博智林已有21款建築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服務覆蓋25個省份(直轄市、自治區)超350個項目;累計交付超750台,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700萬平米。
2021年,碧桂園佛山順德鳳桐花園成為了全國智能建造的7個試點項目之一,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真正引入建築機器人且批量應用於工程建造過程的試點項目。汕頭的金平項目則首次完成了「BIM+FMS+WMS+建築機器人」多機施工系統的驗收,跑通了裝修階段的端到端智能建造生態實踐,進入多機協同系統化應用的新階段。
從 社會 價值上看,碧桂園構建的智慧建造體系,除了有助於引領傳統建築行業走向高質量、高效率、安全性、智能化的高 科技 發展道路外,還能夠大幅減少工地上的建築垃圾和廢棄物,減少碳排放,對中國達成「雙碳」目標具有現實意義。而從經濟價值上看,建築機器人的大量使用,也將不斷提升建築標准化水平,從而降低作業成本,達到提質增效降本的多重目標。
在碧桂園看來,建築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建築業向高質量、高 科技 方向發展是行業必然的趨勢,而建築機器人是助推這個趨勢的重要關鍵因素。從全球建築業發展來看,建築機器人的發展也是許多發達國家大力投入的重要賽道。面對這樣大的市場,建築機器人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