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羅伯特.波義耳所有著作名稱!!
《懷疑派化學家》1661年出版,
《化學家的故事》,《礦泉的博物學考察》,《關於空氣彈性及其物理力學的新實驗》 《關於火焰與空氣關系的新實驗》,
《形式與性質的起源》(1666年,一書總結了原子論哲學的要點)
❷ 美國主體民族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嗎
說民族,不如說宗教,原始的民族問題,只剩下宗教來傳承了。
漢族以前是華夏民族,但是呢,支撐中華民族的是儒釋道三家,宗其根源是易,之所以不說是易經,是因為現在普遍理解的易經是周易,但是易不只有周易。易研究的是宇宙萬物的規律,所以中華民族是最不迷信的民族之一。
美國呢,同樣的,基督教,最迷信的國家之一,上帝天堂地獄,鬼神的統治力至今猶在。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把封建和迷信扯到了一起,現在好,不信報應了,信科學,科學是美國搞出來的,科學本身就不科學,因為科學是經常變的,科學對已知表達看法,也就是易的陽面。那隱性的一面呢,陰面呢。科學完全不負責,就好像曾經好多次說看到宇宙邊際了,然後望遠鏡又先進,哇這次是真看到邊際了……次數多了不敢說了。類似的科學表達有很多。現在好了,量子力學、暗物質,曾經的科學再也不科學。
先別管美國是什麼,那是他們的事,知己知彼,知己比較重要。咱還是多看看易經,道德經,論語,搞清楚自己是什麼民族,什麼文化,這才比較重要。
題外話:美國的UFO雜志曾刊登文章,指出莊子是外星人,根據是莊子對宇宙的認識,跟現在最前沿的宇宙觀是一致的,而他們認為以當時的人類文明遠不足以對宇宙認識到如此地步的。 可見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
❸ 霍金什麼民族的
斯蒂芬·威廉·霍金,他是擁有盎格魯-撒克遜正宗血統的英格蘭人。
盎格魯-撒克遜種族。(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指的是盎格魯(Anglos)和撒克遜(Saxons)兩個民族結合的民族,是一個集合用語,通常用來形容五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征服之間,生活於大不列顛東部和南部地區,在語言、種族上相近的民族。盎格魯是德國丹麥交界的石勒蘇益格州的地名(Angel),同時也是英吉利人(Englo)人的諧音,薩克遜人是德國北部的民族,是一千年前從丹麥移居德國的日耳曼民族,德國有三個州叫撒克遜。)
拓展資料: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親法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畢業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
霍金錶示世界上並不存在神,自己是無神論者,宗教相信奇跡,但是奇跡不能和科學並存。
史蒂芬·威廉·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劍橋大學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榮獲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席,這是自然科學史上繼牛頓和狄拉克之後榮譽最高的教席。
20世紀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憑一本薄薄的《時間簡史》征服了全世界3000萬讀者。黑洞理論使量子論和熱力學在「霍金輻射」中得到完美統一,而他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無邊界設想的量子宇宙論,解決了困擾科學界幾百年的「第一推動」問題。
參考資料:霍金_網路
❹ 財政學中的盎格魯薩克森學派是指哪個學派,觀點是什麼。
法國學者米歇爾·阿爾貝爾(Michel Albert)提出兩大資本主義模式,英美代表的盎格魯-薩克森模式學派和德國代表的萊茵模式學派。前者重效率,股東價值至上;後者重公平,傾向雇員利益。英國學者羅納德·多爾(Ronald Dore)則分別將它們稱為股票資本主義和福利資本主義。
❺ 愛爾蘭前首富肖恩·奎恩(Sean Quinn)破產是真的嗎
愛爾蘭前首富肖恩·奎恩(Sean Quinn)破產是真的。
曾經坐擁60億美元個人財富的愛爾蘭前首富肖恩·奎恩(Sean Quinn)於上周五(11.11)上午在貝爾法斯特申請自願破產,他欠盎格魯-愛爾蘭銀行(Anglo Irish Bank)倒閉改組後的機構Irish Bank Resolution Corporation(IBRC)38.5億美元,而他根本無力償還這筆債務。
奎恩曾是愛爾蘭最受人欽佩的商人之一,他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以銷售其父名下農場中一處採石場出產的沙石發家,並最終將他的奎恩集團(Quinn Group)打造成一家涉足采礦、製造、房地產和保險的商業帝國,產值達到數十億美元。
但這一切在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時開始土崩瓦解,在愛爾蘭房地產熱的全盛時期,奎恩通過一種名為「差價合約」(Contracts for Difference)的高風險金融工具購入盎格魯銀行的股份該工具使他在名以上累計購入該銀行25%的股份,而且大部分資金是來自借款。當愛爾蘭樓市崩盤,盎格魯銀行的股價隨之暴跌,在2009年被收歸國有時,該銀行的股票更是變得一文不值。
奎恩無力償還他的巨額債務,被迫在2011年4月將自己的奎恩集團移交給銀行,而該集團自身也欠盎格魯銀行一筆高達18.5億美元的債務。當時,盎格魯銀行發表了一份簡要的聲明,稱其享有「肖恩·奎恩及其家族的巨額債權,而他們無力償還。該家族向銀行借款所用的擔保即他們在奎恩集團持有的股份。」
雖然奎恩的個人破產公告是伴隨著「極大的悲傷和遺憾」做出的,但他也承認這是自己唯一的選擇。在上周五上午公布的聲明中,奎恩表示:「奎恩集團是我和一支忠誠的團隊花一生時間共同打造的,在盎格魯銀行奪走公司的控制權後,我已無法履行自己的債務,我發現自己別無選擇。」奎恩也承認自己對目前的狀況負有一定責任,稱「我自然難逃干係。」
然而,奎恩辯稱,「這筆債務的絕大部分存在很大的爭議。」奎恩家族已經提起對盎格魯銀行的訴訟,指控該銀行犯有「失職」、「因故意或疏忽而造成經濟損失」等多項罪行。更有甚者,奎恩稱盎格魯銀行及其新東家愛爾蘭政府「是想拿我和我的家族當替罪羊」,他說盎格魯銀行「一直對自身在這件事上的錯誤行為置若罔聞。」
奎恩進一步指控盎格魯銀行和愛爾蘭政府,稱它們在奪取奎恩集團的控制權後蓄意掏空公司,並推卸造成公司垮台的責任,「盡管現在流傳著偽造賬目等方面的謠言,但奎恩集團當時並沒有垮台。盎格魯銀行正和自己的公關顧問一道加班加點地編排著另一個故事,說我如何拖垮自己的公司。這不是真的,盎格魯銀行在接手奎恩集團時所採取的那些行動才是造成目前這種狀況的罪魁禍首。」
圍繞奎恩破產申請的爭議並未到此結束。作為土生土長的北愛爾蘭弗馬納縣人,奎恩稱這里是自己家和生意的所在地,並據此在北愛爾蘭境內申請破產。但IBRC已經展開一項調查,其目的是針對奎恩的破產申請「驗證其有效性」。
該銀行在上周五上午發布聲明稱,奎恩實際上居住在愛爾蘭境內的卡瓦縣,並稱奎恩的「主要商業利益和債務都發生在愛爾蘭境內。」這之中的區別在於,如果奎恩在愛爾蘭申請破產,他無法經商的期限將多出11年。愛爾蘭共和國規定,一個人在破產後必須等待12年才能重新申請貸款或從事商業活動,而英國的這個期限只有12個月。
奎恩的律師、Napier & Sons律師事務所的約翰·戈登(John Gordon)為自己的客戶辯稱,「肖恩·奎恩向英國政府納稅,他擁有英國的國家社會保險號,他在過去38年也都是在英國申報納稅的,至為重要的是,他是在德爾林(Derrylin,位於弗馬納縣的一個教區譯注)經營自己的商業帝國的。」換句話說,奎恩破產案的管轄權在北愛爾蘭一方。
在身處財富巔峰之時,奎恩曾位列《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的第164位,而現在人們對他的印象將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的最大個人輸家。
愛爾蘭前首富折戟金融危機:億萬家財變浮雲
http://news.chinaluxus.com/Imp/20111116/83245.html
❻ 求歐洲各國的大事年表
1618年 歐洲「三十年戰爭」爆發。
1625年 英國、荷蘭、丹麥締結反對愛地理哈布斯堡王朝的同盟。
1628年 曼圖亞遺產之戰。
1630年 瑞典參加「三十年戰爭」。
1635年 法國參加「三十年戰爭」。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三十年戰爭」結束。
1651年 英國國會通過《航海條例》
1652-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戰爭
1654年 英國和荷蘭簽訂《威斯敏斯特條約》
英國和瑞典簽訂和平同盟條約
英國和葡萄牙簽訂《溫莎條約》
1654-1667年 俄波戰爭,雙方簽訂《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
1655-1660年 波蘭和瑞典戰爭
1657年 瑞典和丹麥戰爭
1659年 法國和西班牙簽訂《比利牛斯和約》
1660年 瑞典和波蘭簽訂《歐利伐條約》
瑞典和丹麥簽訂《哥本哈根條約》
1661年 俄國和瑞典簽訂《卡爾迪斯和約》
1665-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戰爭,之後簽訂《布雷達和約》
1667-1668年 法國和西班牙、荷蘭發生「遺產戰爭」
1668年 法國和西班牙簽訂《亞琛和約》
1672-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戰爭,之後簽訂《多佛爾和約》
1672-1679年 法荷戰爭,之後簽訂《奈梅根和約》
1676-1681年 俄土戰爭,簽訂《巴赫奇薩賴和約》
1686年 荷蘭、奧地利、瑞典、勃蘭登堡、西班牙、薩伏依及德意志各邦形成反法的奧格斯堡同盟
1688-1697年 法國與奧格斯堡的「九年戰爭」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5-1696年 俄國彼得一世兩次遠征亞速。俄土處於交戰狀態。
1697-1700年 彼得一世組成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1697年 法國與奧格斯堡同盟各國簽訂《里斯威克和約》
參考資料:《近代國際關系史》施行和 主編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 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 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
❼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對資本的再認識」 急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2000字
一、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20世紀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全球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資本主義作為全球社會的重要部分,當然也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
首光,以高新科技為基礎的社會生產力獲得了迅速發展。隨著相對淪、量子力學等問世,原子能、電子技術,特別是20出紀中葉誕生的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起來,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把l9世紀發展起來的工業時代推進到了20世紀至今的信息時代。
在高新科技的推動下,發生了現代化的交通和通訊革命。隨之,人類的全球性交往活動發展起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經濟全球化發展迅猛,席捲各國,徹底沖破了傳統民族國家
之間的森嚴壁壘,把全球生產力和經濟結構連為一體。
由於高新科技在生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知識特別是高新科技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顯著。美國近幾年來的所謂「新經濟」就是以高新科技和由此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目前還主要是IT產業即信息產業)為基礎的。
其次,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由新的社會生產力推動的全球社會產業結構變化迅速,傳統的產業主要是農業和工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降低,而信息產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於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化指標體系也在發生重大變化。由於跨國公司的日益增多,傳統的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多種經濟結構開始向一體化的全球社會經濟結構轉變。
資本流動結構和資本積累方式有了新的變化。傳統商業資本在流通中所佔據的主導地位已經讓位於生產資本和金融資本。20世紀80年代之後,由於新自由主義的推行,金融資本又逐漸獨占鰲頭。與此相應,資本積累方式和財富佔有方式也由傳統的積累物質財富逐漸轉變為積累金融貨幣財富。
全球社會的經濟結構在加速一體化的同時,中心化與邊緣化的兩極分化現象也日益嚴重。傳統的東西差距仍在擴大,新的南北差距發展更快。
第三,資本主義的政治關系發生了一定變化。20世紀上葉,資本主義體系內部矛盾重重,加之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的興起,資本主義搖搖欲墜。為了緩和矛盾,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地採納了社會主義的經濟運行方式,最典型的是凱恩斯主義和羅斯福新政,即經濟運行上實行國家干預;在社會價值目標上建立社會福利體系,對工人階級讓步;在政治關系方面實行政黨政治等。這些「社會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發展。
但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資本主義又發生了新的變化。隨著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採取新自由主義政策,實行市場自由化,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實行金融自由化、放鬆管
制,工人階級遇到了越來越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各種矛盾又加劇起來。
為了在國際社會贏得更多的利益,同時轉嫁國內矛盾,近些年來資本主義積極利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政治組織。應當說,這些年來,以聯合國為代表的不少國際組織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但也有不少組織是直接為資本主義的強權政治服務的。
第四,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也在變化。正如恩格斯晚年曾經說過的,「資本主義生產愈發展,它就愈不能採用作為它早期階段的特徵的那些瑣細的哄騙和欺詐手段。那裡時間就是金錢,那裡商業道德必然發展到一定水平,其所以如此,並不是出於倫理的狂熱,而純粹是為了不白費時間和勞動。」(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68頁)的確,由於市場競爭、
工人階級斗爭和各種社會運動的壓力,資本主義不得不修正一些社會價值目標,人們的民主意識、公正意識、道德意識、文明水平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資本主義給人們造成的根深蒂固的私有觀念、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甚至各種頹廢主義還普遍存在,滲透在社會文化和人們思想的各個方面,嚴重影響著社會的進步。
二、要辯證地看待當代資本主義
盡管當今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但資本主義的本質沒有變。150多年前馬克思就曾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今天仍然存在,這就是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仍然存在,只是改變了形式而已。
今天,由資本主義所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實質上就是生產社會化的極端形式,即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流動的全球化等;而億萬富翁、金融寡頭的增多則是各種資本更
加集中於少數人之手的標志。從客觀上講,生產、貿易、金融流通的全球化需要人類共同努力來加以控制,但由於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存在,加之近些年來以私有化為主流的新自由主義
在全球范圍的泛濫,使得全球社會的經濟發展特別是金融流通的發展呈現出空前的無政府狀態,少數億萬富翁、金融寡頭正是利用了這種無政府狀態大力操縱國際金融市場,製造了一起又一起的國際金融危機,而他們從中大發橫財,全球社會廣大人民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則成為國際資產階級牟利的對象和犧牲品。
進一步說,高新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人民群眾本來應當從中得到益處,但事實相反。由於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存在,高新科技成了摧毀傳統產業、迫使工人失業的最強大力量;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一步把全球社會的勞動力市場潛力挖掘出來,使得國際資產階級能夠利用更加廉價的勞動力,這更使發達國家的工人階級雪上加霜
在這里,國際資產階級真是一舉多得,既擴大了對工人階級的剝削,又嫁禍於人,挑起了國際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還通過經濟全球化使國際資產階級的利益聯系起來例如,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方大國的工人甚至勞工組織竭力反對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其原因就在這里。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總的來說比以前有所改善,但相對貧困化問題日益嚴重,絕對貧困化也還存在。
正如法國著名學者弗朗索瓦·沙奈最近在接受我們采訪時所說,盡管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人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他們有比較穩定的收人,工資也有所增加,甚至有少量股票,但總的來說,他們所受的剝削比30年代要嚴重,他們的收人相對少了,有的比自己以前的收人還要少;而另外一部分工人特別是傳統產業工人落入社會最底層,處於絕對貧困狀態。
他還告訴我們,有人以為,在資本主義國家,階級結構不存在了;人們之間的區別只是收人的不等,只要通過努力,每個人都可以從較低的階層上升到較高的階層;一些中小生產者在資本主義的發展中消失了、看不見了。但實際上,階級結構仍然存在;中小生產者還存在,只不過是他們被邊緣化了,他們的生活狀況、社會地位更惡化了。
西方有些資產階級學者大肆宣揚,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也持有股份,所以己經不存在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界限了,甚至認為今天的資本主義是「人民資本主義」。對
此,沙奈告訴我們,盡管各個國家、公司的情況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工人的持股量是微不足道的。拿美國來說,它的退休、養老金制度非常完善,工人對股份的佔有量在資本主義國家中為最高,在盎格魯撒克遜國家中也是最高的。即使如此,美國10%的富人佔有90%的金融財產,而90%的工人只佔有10%。可見,股份佔有很集中。況且讓工人持股的制度本身也是為了穩定資本主義制度,不是為了讓工人有更多的金融財產。
沙奈進一步說,工人持股的情況與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調整有關。在產業結構詞整中,對於沒有受影響的企業的工人,銀行要求他們投資持股,他們可以得到利息和紅利,但這
些工人的利息和紅利收人也很少。在法國每人每年大約有2000一3000法郎,一般不會超過5000法郎。所以,工人的股份收人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只有意識形態的意義,即資本主義由此可以鼓吹能夠給工人解決問題,鼓吹這是新自由主義的發展趨勢。
另一位法國學者蘇珊娜·德布呂諾夫也說,關工人持股問題,除了沙奈講的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國家大量推行私有化時,把一部分股份分給工人,使工人成為持股者,但這只是在企業很困難的情況下,在不能增加工人工資時所採取的辦法。給工人的股份是替代工資,增加的是所謂的未來收入,實際上是虛假收入。的確有少數工人買股票,但更多的是工人負債;美國更嚴重,低收人工人債台高築,特別是在住房方面。法國這種情況過去不嚴重,現在也很嚴重。
他們還告訴我們,目前西方資產階級公然提出要改變勞動法。歐洲委員會原來對勞動法管得很緊,但現在也放鬆了。例如,原來女工不上夜班,而現在要上;原來不允許使用童工,而美國現在允許使用童工;在歐洲,原來只允許使用16歲以上的勞動力,現在討論要使用14歲的童工。歐洲的僱主協會還提出,領取失業救濟金的條件要更加嚴格,要對領取失業救濟金的工人作嚴格審查。再則,原來勞動法是必須執行的,而現在企業可以改變,即通過勞資談判就可以改變。
以上是就當今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情況而言的。
就全球社會來看,盡管近些年來資本主義所主導的全球化給各個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但它同時帶來的問題也很多,甚至是災難性的。最主要的問題,除了全球
化的非規則進行所造成的全球經濟危機,就是全球社會經濟發展不公平問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的《1999年人類發展報告》已經指出,全世界人口的l/5生活在富國,佔有全球86%
的國內生產總值、82%的出口市場份額、68%的外國直接投資和74%的電話線路;l/5的人口生活在最貧窮國家,在上述各項中只佔1%。上述兩類人口的收人差距由1960年的30:1,擴大到1997年的74:1。所以,報告以全球化為主題,呼籲重新制定全球化規則,逐步縮小世界上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各方面的情況都表明,舊的「東西差別」依然存在,新的「南北差別」更加嚴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有增無減。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也在擴大。例如,美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利用自己的美元在國際金融領域所佔據的主導地位,控制國際金融市場和投資流向,干預其他國家的經
濟發展,並從中受益,這引起其他發達國家的強烈不滿。有的學者甚至提出要創造新的世界貨幣來制約美國的勢力。
又如美國在推行其經濟全球化的同時,也推行著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它不僅對落後國家進行文化侵略,也對加拿大、法國等國家進行文化滲透。1997年就有資料顯示,美國對加拿大的文化滲透相當嚴重,佔領其電影市場的95%、電視劇的93%、英語節目的75%、書刊市場的80%。為此,加拿大有識之士憂心忡忡,呼叮採取保護本國文化的措施。法國的情況也很相似。所以,就連西方學者也認為,這種文化的「全球化」和「西方化」,實際上是「美國化」,並對此提出強烈抗議。近年來,後殖民主義和新的民族主義的興起也與此直接相關。薩伊德是這方面的著名表代表。1991年,英國學者湯林森也寫出專著《文化帝國主義》,對這種文化帝國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
當今資本主義的發展還給人類造成了許多災難。如生態環境問題,資本主義在工業化進程中曾經造成了大量的生態環境破壞,但當它們發展起來之後,卻要遏制落後國家發展經濟,把生態環境的惡化歸罪於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提出了種種不合理要求,把有害於環境的生產線甚至垃圾轉嫁到這些國家。
至於有些發達國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給全球社會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更是無以復加,不言而喻。
總而言之,盡管當今資本主義有了一些新的發展變化,但決不是陽光一片,它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還很多,有的甚至很嚴重。它不可能也不情願解決自身矛盾。但歷史的潮流不可抗拒,在資本主義國家內部和全球社會人民的斗爭以及各種社會運動的推動下,它必須不斷改變自己的惡性本質,不論是漸變還是突變,也不論是經過幾十年還是幾百年,它都必然要被更高級更合理的社會形態所取代。
三、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
認識資本主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我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而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直接目的是要正確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因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
的國際環境是全球社會中汪洋大海般的資本主義,所以,要改革開放,最根本的就是要與資本主義打交道,處理好與資本主義的關系。
20世紀社會主義發展歷史上有很多經驗教訓,但重要的一條就是長期沒有處理好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前蘇聯東歐是這樣,我國也不例外。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為對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
實際上,正如社會主義在變化一樣,資本主義也在發生變化。盡管資本主義的本質沒有變化,但它的許多具體運行機制都在不斷變化。今天的資本主義決不同於早期資本主義,也
不同於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資本主義。由於市場競爭的壓力、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斗爭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及其影響等,資本主義也在發展,不僅其科學技術以及生產力仍
在發展,其社會經濟關系的一些方面,諸如社會管理、保障體系等也在改善,其政治體制的某些方面也在改善。特別是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其現代化程度很高,在今天以及今後一段時間內,仍將是發展中國家所追趕的目標。
要處理好與資本主義的關系,首先就要以科學的態度,認真研究資本主義,真正弄清楚資本主義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特別要弄清楚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廣大人民群眾所創造的現代優秀文明成果是什麼,有哪些可以直接拿來為我所用,有哪些通過改造可以為我所用。然後老老實實地學習這些優秀成果,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不僅要堅持魯迅所倡導的「拿來主義」,也可以實行「請來主義」,請國外的專家來傳經送寶,請國外的高新科技企業來我國安家落戶,還應當實行「參與主義」,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參與日益增多的國際經濟政治活動,在全球社會中發展自己,同時在人類的發展中發揮我們應有的作用。
20多年來,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其重要的經驗之一,就是解放思想,敢於碰「資」,在國內允許民營企業和私人經濟發展,允許國外資本進人國內;在國際上,積極參與,爭取主動,既發展了自己,又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做出了貢獻。
在21世紀,我們的改革開放方針決不能動搖,決不能因為我們在改革開放中遇到了新問題、新困難,或是受到了資本主義敵對勢力的挑戰和威脅就悲觀失望,就重犯「恐資病」,就重新回到閉關自守狀態。只有在改革開放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答案,我們的現代化事業才有希望。
21世紀,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國一定能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將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將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剛剛進入新的世紀的時候,讓我們團結起來,為這個偉大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