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蘇伊士運河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股票退市股票怎麼交易 2025-05-25 13:13:35
深圳特建發股票代碼 2025-05-25 11:23:23

蘇伊士運河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1-05-08 17:14:50

⑴ 壟斷蘇伊士運河股份的是

vp
893

⑵ 蘇伊士運河的來歷

著名的國際通航運河。位於埃及境內,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它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之一。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公里;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公里;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際海運航道,每年承擔著全世界14%的海運貿易。

蘇伊士運河全長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1859年開鑿到1869年峻工。運河開通後,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

從1882年起,英國在運河地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扎了將近10萬軍隊。二次大戰後,埃及人民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4年10月,英國被迫同意把它的佔領軍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離埃及領土。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開始著手進行運河的擴建工程。第一階段工程1980年完成,運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擴大到3600米(即運河橫切面適於航行的部分);通航船隻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萬噸滿載的貨輪。第二階段工程於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擴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隻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將能使載重量25萬噸的貨輪通過。

蘇伊士運河唯一的跨海大橋---「穆巴拉克大橋」

1980年10月25日,埃及第一條蘇伊士運河海底隧道通車,從而大大縮短了往返運河西岸所需時間。這條在蘇伊士以北17公里處的隧道,加上兩邊進口,共長5.9公里,隧道本身長1.64公里。隧道內公路寬7.5米,來往車輛往返並行,每小時可以通過2000輛汽車,這是經過蘇伊士運河海底下連接亞洲和非洲的第一條陸地通道。

亞洲和歐洲之間除石油以外的一般貨物海運,80%經過蘇伊士運河。由於中東地區鋪設了大量的輸油管道,以及公路和鐵路發展迅速,蘇伊士運河面臨著過往船隻、特別是運油船逐年減少的局面,埃及通過對蘇伊士運河上的過往船隻收取的過境費收入也開始下降。1993年2月14日,埃及決定拓寬和加深蘇伊士運河,以增加外匯收入。運河加寬30米,加深1至17米,此項工程於當年底完工。1996年7月24日,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決定進一步增加運河深度,從而吸引更多的大型油輪和貨輪使用蘇伊士運河,以確保埃及靠蘇伊士運河所得的收入不會下降。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僅次於僑匯和旅遊的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運河管理局統計報告顯示,蘇伊士運河自1975年6月重新啟用到2000年6月的25年裡,共為埃及徵收的船隻過境稅達300億美元,是蘇伊士運河自1869年11月正式建成啟用到1969年6月因中東戰爭而關閉的98年間過境費收入總和的6倍。據運河管理局公布的年度報告,2001年共有13986艘各類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這些船隻的總載重量達4.56億噸,收取的船隻過境費達19億美元。2002年7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的財政年度里,蘇伊士運河收入達到23.08億美元,創運河自1869年開通以來新高。

⑶ 蘇伊士運河的所有資料

蘇伊士運河1869年修築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運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長190公里(105哩),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蘇伊士的南面。

地理區位
蘇伊士運河是亞洲與非洲間的分界線,同時也是亞非與歐洲間最直接的水上通道。運河西面是尼羅河低窪三角洲,東面較高,是高低不平且乾旱的西奈半島。在運河建造之前,毗鄰的唯一重要聚居區只有蘇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鎮基本都在運河建成後才逐漸發展起來。
從地形上說,蘇伊士的地形並不相同,有3個是淺而充滿水的凹窪:曼札拉湖和提姆薩赫湖和苦湖,後者雖然有大小之別卻形成一片不斷的水域。蘇伊士運河穿過蘇伊士地峽,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印度洋。地峽是由海洋沉積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時期積存的砂礫、尼羅河的沖積土(尤其在北部)和風吹來的沙等構成的。在地峽處開鑿運河,溝通洋或海,能節約海上航程。[1]
明渠路線
蘇伊士運河是條無閘明渠,其全線基本為直,卻也有8個主要彎道。運河自北向南貫穿四個湖泊︰曼札拉湖(LakeManzala)、提姆薩赫湖(LakeTimsah)、大苦湖(GreatBitterLake)、小苦湖(LittleBitterLake)。兩端分別連接北部地中海畔的塞得港和南部紅海邊的蘇伊士城。
河道里程
總長:190.25公里。從航路浮標至塞得港燈塔:19.5公里;從等候區域到南入口:8.5公里;從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亞:78.5公里;從伊斯美利亞到陶菲克港:83.75公里;提速區的長度:78.00公里。
水域參數
水面寬度(北/南):345/280米;浮標之間的寬度(北/南):215/195米; 運河深度:22.5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許值:62英尺;交叉區域:4800/4350平米;最大噸位:21萬噸;滿載油輪的限速:13公里/小時; 貨艙船限速:14公里/小時。

⑷ 蘇伊士運河屬於那個國家

現在屬於埃及。
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位於埃及境內,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公里;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公里;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際海運航道,每年承擔著全世界14%的海運貿易。
蘇伊士運河全長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1859年開鑿到1869年峻工。運河開通後,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
從1882年起,英國在運河地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扎了將近10萬軍隊。二次大戰後,埃及人民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4年10月,英國被迫同意把它的佔領軍在1956年6月13日以前完全撤離埃及領土。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開始著手進行運河的擴建工程。第一階段工程1980年完成,運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擴大到3600米(即運河橫切面適於航行的部分);通航船隻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萬噸滿載的貨輪。第二階段工程於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擴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隻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將能使載重量25萬噸的貨輪通過。

⑸ 蘇伊士運河名字的由來

17世紀時法國人萊布尼茲首次提出開鑿蘇伊士運河的計劃,直到19世紀,法國工程師費迪南德·李賽普才將這一計劃變成了現實。1854年,他與尚為土耳其屬國的埃及總督賽德帕夏簽訂了《關於修建和使用溝通地中海和紅海的蘇伊士運河及其附屬建築的租讓合同》。合同規定,從運河通航之日起,租期99年,期滿後歸埃及所有;埃及無償提供開掘運河所需的一切土、石、勞力;運河是埃及領土的一部分,運河公司是埃及公司 ,受埃及法律和習慣所管轄 。1859年4月25日,在所謂「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的主持下,運河於北端的塞得港破土動工,1869年8月竣工 ,11月17日通航。通航後的運河曾被法國控制,當時運河公司股票的52%分散在法國資本家手中,1875年英國政府乘埃及政府財政危機,佔有了埃及全部15%的股票,從而持有公司股票的44%,成為運河的實際控制者,1882年英國又出兵埃及強占運河地區 ,自此控制運河達74年之久 。1956年7月26日,埃及正式將運河收歸國有。同年 ,埃及擊敗了英、法糾合以色列的武裝侵略 ,捍衛了運河主權 。1967年6月以色列再次發動侵略戰爭,西奈半島被侵佔,埃及關閉了運河。1973年10月,埃及對以色列發動自衛反擊戰,強渡運河,收復西奈部分領土。1975年6月運河重新開放。
運河北起地中海東南岸的塞得港,南至蘇伊士灣的陶菲克港,長161千米 ,如計算南北河口航道 ,長173千米 ;擴建前原河寬60米 ,底寬22米 ,深8米 ,可通行吃水7.5米的船舶。北端的塞得港位於地中海與曼宰萊湖間狹長的人造陸地上,是運河的北大門,南行的船隻每天於此有兩次編隊 ,日通行達90船次。從塞得港南行入運河不久,即進入曼扎提湖,因湖中水淺,船隊只能沿人工疏浚的航道行進。出湖後繼續南行,經過巴拉湖後,即是運河中段城市坎塔拉,有鐵、公路兩用鐵橋橫跨運河,形成溝通亞非兩大陸的重要陸路通道。在坎塔拉以南,運河自西側分出了巴拉運河,該運河在到達費爾丹之前又匯入主河道,實際起到復線的作用。南行至運河中點,即進入提姆薩湖,該湖因水淺,也有一條長16千米的人工航道。湖西岸即是運河的行政中心和指揮中心——伊斯梅利亞,這里有連接蘇伊士、塞得港和開羅的鐵路線 ,來自尼羅河的伊斯梅利亞運河也經這里自西向東匯入運河 。在匯入運河前的伊城附近,該運河分兩支,分別流入南去的蘇伊士淡水運河和北去的阿巴西亞淡水運河。因此,伊斯梅利亞又成為聯系尼羅河流域和蘇伊士運河的水路中繼站。自伊城繼續南行即進入大苦湖和小苦湖 。在大苦湖 ,寬9千米、長17千米的自然水道足以使各種船隻暢行;但在小苦湖,因水淺則需開掘人工航道。為解決南北船隊會船,小苦湖中特別修建了復航道和待避區。出小苦湖後,運河呈直線型直達蘇伊士灣的運河最南端陶菲克港。所以叫蘇伊士運河

⑹ 1857年,英法兩國爭奪蘇伊士運河,英國用了什麼陰謀

1857年,運河還沒鑿開呢。。
蘇伊士運河是在1859年4月25日至1869年11月17日期間開鑿的。
1869年11月,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它全長170多公
里,北起地中海的塞得港,南到紅海的蘇伊士城,平均寬度約100米、深9米,後來經過
多次修浚,現在河面寬度為160—200米,平均深度約15米,可通行8萬噸巨輪。
10年間,埃及民工共挖土7400多萬立方米,通行前耗資4億多法郎。
蘇伊士運河極其重要的地位,使英國殖民統治者早已垂涎三尺,因此,英國也想把它據
為己有。早在運河計劃開鑿時,英國就百般阻撓,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削弱。但法國克服
一切阻力,英國人終於未能制止。運河通行後,英國又千方百計插手運河管理權,但都難以
成功。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開鑿運河耗費的1200萬英鎊而債台高築,發生了
嚴重的財政危機,所以不得不決定出賣它所掌握的蘇伊士運河公司的44%的股票。英國看
到機會來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將股票賣給法國。同月,英國首相狄斯累利違背常規,未經議
會討論,也未徵求內閣同意,擅自向國內羅斯柴爾德財團借款,採用各種手段,把埃及的7
箱股票買到手,並立刻運回倫敦。埃及的股票原價4億法郎,而英國乘人之危僅以1億法郎
就買到了。所以當1875年2月英國議會開會討論蘇伊士運河股票問題時,議會欣然批准
了這項一本萬利的買賣。之後,英國又不斷購進其它零星股票,最終蘇伊士運河成為英法兩
國的私有財產,英國的第一個目標——控制蘇伊士運河達到了。接著,英國憑借它強大的實
力,於1882年實現了第二個目標——武裝佔領埃及,完全控制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通航後,歐洲各國都非常關心,1888年10月,英國、德國、奧匈帝
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荷蘭、俄國、土耳其等國代表,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開會,共同簽訂了《君士坦丁堡公約》,其核心內容是:蘇伊士運河在戰爭時期應該與在和
平時期一樣,對世界各國的商船或軍艦一律自由開放,不得封鎖。禁止任何國家在運河水域
打仗。英國用它對運河的所有權而保留了《君士坦丁堡公約》的意見,直到1904年與法
國簽訂了《英法協定》後才宣布完全同意公約內容。

⑺ 蘇伊士運河堵了4天對中國股市有什麼連鎖反應

航運股上漲,比如中海遠控。

蘇伊士運河堵了之後,推高航運費用,因此航運過獲得利好。

其他的影響還是比較微小,畢竟只讀了四天,能損失多少?

其他國際上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更多。

⑻ 法國在埃及修蘇伊士運河,為何給英國做了嫁衣

原因有二:

一、法國在管理蘇伊士運河上的並沒有取得一錘定音的權力

蘇伊士運河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要修剪蘇伊士運河則必須需要埃及政府的支持。然而埃及政府的資金有限,很快就把資金消耗一空,而法國又是使用的股票方式進行籌資修建蘇伊士運河的。

在簽署的《英埃條約》中就有一條「英國終止在埃及的軍事佔領,撤走軍隊,但有權在蘇伊士運河駐軍1萬人和飛行員400人。」

最終還是法國白忙一場。英國控制埃及之後無論是在軍事控制還是在股票經濟控制上,都對蘇伊士運河有了絕對的控制權,法國辛辛苦苦修建的蘇伊士運河,為英國維持世界級強國的地位,做出巨大貢獻。

⑼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單日虧損被曝,其中股票有怎樣的走勢

隨著蘇伊士運河堵塞,造成了全球上國際貿易經濟的虧損,損失極大,而相對應的股票也呈現了不斷下跌的趨勢。當然,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一下,為什麼蘇伊士運河被堵會造成如此大的經濟損失呢?

好在現在長賜號,終於能夠正常通行,也不再堵塞了,而股票也現在正在呈回升的趨勢!

⑽ 蘇伊士運河股票每年能分多少錢

股票要看市場價值的,不一定能分多少錢,只要是上市的股份都要看它的市值。也就是股票升了就賺了,跌了就可能就少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