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鵬元徵信、人行、央行處罰求大神科普徵信知識!!
1、「徵信」是什麼?
講到「徵信」很多人容易聯想到「誠信」,並將兩者等同起來,但是實際上兩者是有所區分的。「誠信」更多的屬於道德范疇,而「徵信」則更靠近金融領域,它指的是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並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簡單來說,你可以這么理解……「徵信」產品在金融業務中預測了客戶的「違約的可能性」以及「違約的嚴重程度」,它在金融上對信息使用者來說是重要的決策依據。
2、「徵信」是怎麼發展而來的?
先來聊聊國外的徵信歷史吧,這里舉個美國的栗子。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美國的消費信用體系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路技術的出現而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慢慢也就形成了三大資本市場信用評估機構、普通企業徵信機構和個人徵信機構,此外還有基於七大機構開展相關徵信業務的區域性或專業性徵信機構。
以個人徵信業務為例,美國的徵信市場從上游數據源採集到數據標准化、數據處理、信用使用已有明確的分工,同時也構成了完整而成熟的產業鏈。
在美國,對消費者信用評估的機構被稱為信用局或消費信用報告機構。
美國三大信用局中益博睿的分部最廣、規模最大。益博睿、艾可菲和環聯都已開始涉及中國業務,益博睿開展業務更早。三者經營方面也各有特色,益博睿擅長數據分析、艾可菲產品更加豐富且能對無信用消費者進行信用評估,環聯在風險管理上優勢更強。
講到這,就不得不提Fair Isaac(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FICO):徵信數據分析建立的鼻祖。20世紀50年代工程師Bill Fair和數學家Earl Isaac發明了信用分統計模型,用此模型計算消費者信用分,即FICO信用分。
FICO信用分已成為美國信用評估市場的主流信用分,利用高達100萬的大樣本數據,FICO首先確定刻畫消費者的信用、品德,以及支付能力的指標,再把各個指標分成若干個檔次以及各個檔次的得分,最後計算每個指標的加權,從而得到總得分。FICO信用分的打分范圍是325~900,用於幫助金融機構做出各種決策。近年來,FICO信用分運用越來越普遍,汽車貸款、房屋抵押貸款、保險費等都與積分相關。
國內的信用分的發展,也借鑒了一部分FICO的經驗。
3、「徵信」有哪些分類與應用?
一般來說,徵信的常用的類別區分有以下四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