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尼古拉氫能源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金瑞科技是什麼股票 2025-08-27 08:33:54
巴比包子股票代碼 2025-08-27 08:07:01
八菱科技發行股票購買 2025-08-27 08:04:54

尼古拉氫能源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1-10-24 04:38:01

1. 尼古拉推出全球首款氫燃料電池皮卡

與特斯拉為競爭對手的尼古拉【Nikola】近日曝光了旗下首款首款氫燃料電池皮卡Badger,新車充滿電、充滿氫氣後??可充滿可行駛600英里【約965公里】,新車具有906馬力,同時該車的拖曳能力也超強可達8000磅以上,別看該車是一款皮卡,2.9秒的0-100加速度可以讓超跑汗顏。如果該車只靠純電續航,其里程也可達300英里【約482公里】,據尼古拉介紹,這款皮卡的性能將遠超過市場上所有的電動皮卡。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汽車人】卡車界的「特斯拉」怎麼就翻車了

不難發現,最近商界的騙局基本都是披著科學的外衣。汽車行業由於正在革新當中,市場以及價值鏈的規模都足夠大,也就吸引了更多的老千前來「詐胡」。無論是賈躍亭、龐青年還是米爾頓,他們都利用了社會大眾對於科學不切實際的幻想。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也很難說得清。《汽車人》之前報道過《自動駕駛涼了嗎?》,也是基於社會對於科學不切實際的幻想,綁架了太多的社會資源。

希望汽車產業在「新四化」的進程中,少一些米爾頓這樣的創始人,少一些尼古拉這樣的公司,汽車產業需要的是健康的可持續性發展。「新四化」的熱潮下,希望不要出現像20年前我國半導體產業的「漢芯騙局」那樣,一件事毀了一個行業十幾二十年的發展。(文/《汽車人》張恆,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尼古拉起訴特斯拉侵權索賠金額達20億美元嗎

近日,尼古拉在起訴文件中表示,特斯拉開發電動卡車時抄襲自己的專利,它要求特斯拉賠償20億美元。

尼古拉於2016年5月它展示了一款是氫電動半掛卡車。尼古拉聲稱兩家公司的卡車有許多相似點,比如前擋泥板、環繞式擋風玻璃、設在中間的車門、流線型車身,許多證據證明特斯拉抄襲尼古拉的設計。尼古拉還說,公司發布氫能源半掛卡車沒幾個月,特斯拉招聘人員曾嘗試挖走公司的首席工程師,由此可以看出,特斯拉了解尼古拉的獨特設計。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努力為每一個普通消費者提供其消費能力范圍內的純電動車輛;特斯拉的願景,是『加速全球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

2016年11月17日特斯拉電動車收購美國太陽能發電系統供應商SolarCity,使得特斯拉轉型成為全球唯一垂直整合的能源公司,向客戶提供包括能源牆、太陽能屋頂等端到端的清潔能源產品。

2017年2月1日,特斯拉汽車公司正式改名為特斯拉。這意味著汽車不再是特斯拉的唯一業務。

4. 「豪賭」氫能源,在資本中搖晃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能源變革從來都有著清晰的主線邏輯,不斷提升能量密度的基本法則貫穿著整個產業鏈發展的始末。因此,隨著各國對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對清潔能源的關注與研究,繼電能開始立足在產業前沿後,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氫能源也在政策補貼疊加和技術進步的支持下,成為事關能源經濟的新增長點。
在汽車製造領域,從通用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在1970年提出「氫經濟」概念,到現代、豐田將燃料電池車的規模應用提上日程,乃至主營氫燃料商用業務的美國尼古拉汽車能在上市的幾天內,市值達到 340 億美元的高位······相信在理想的情況下,氫能源在不久的未來勢必能和純電產業長期共存,但此時的我們依舊能預見,氫能源行業靜水流深、暗流涌動。
而相比氫能源受客觀因素所產生的困境,過於冒進的產業推動很有可能將氫能源的發展再次圈定在造車新勢力過往的軌跡中。換言之,倘若在中國,當像尼古拉這樣將前景建立於資本市場之上的新人,逐漸占據市場主流,氫能源發展或將重蹈純電時代的覆轍。
「尼古拉」模式是春葯,更是毒葯
2018年9月,李斌帶領他的蔚來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打響了中國造車新勢力赴美融資的第一槍。緊接著,北汽新能源以「北汽藍谷」之名也登陸A股市場······一時間,對於彼時渴望外部資本注入的新能源企業來說,IPO幾乎成了所有人強烈期盼的夙願。
不得不承認,當量產之路出現重重困局,IPO確是推進在資本層面無法自足的新勢力造車走下去的唯一手段。但縱觀那些能順利上市的新能源車企,無論是有著全套產業構思的特斯拉和蔚來,還是仰賴集團力量的北汽新能源此類車企,至少有著能在資本市場維穩的潛在實力。
如若以此為參考,試問,當氫能源的規模化應用依舊遙遙無期時,又該如何來評判此時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尼古拉汽車呢?
興許從尼古拉瘋漲的市值中,的確能透露出美國資本市場對氫能源前景極力看好的端倪,可事實上,當下的尼古拉像極了多年前以PPT為手段「讓夢想窒息」的中國新勢力造車們。區別不過是,全力押寶在氫能源商用化上的尼古拉,恰巧擁有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舞台,可以用來講故事。
構建自己的加氫網路、生產自己的燃料電池、建立合作夥伴關系以便自行解決供應鏈和製造問題······雖然尼古拉的發展規劃總是如此似曾相識,但正是這樣一個看起來過於理想化的計劃,卻成了尼古拉讓美國資本家眼紅的潛在優勢。
然而翻開這家公司的簡歷,六年來除了發布了重型卡車尼古拉一代(Nicola One)和二代(Nicola Two)、牽引式卡車Nikola Tre以及電動皮卡Badger四款燃料電池概念車型外,尚未對外宣布具體的量產時間。這就意味著,按尼古拉自己透露的該公司已擁有超過14000輛卡車的訂單,超過100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額,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兌現。
況且,拋開技術優劣和基建完善程度都不談,僅僅是相比特斯拉Sami和Cybertruck,尼古拉與之對標的重卡和Badger皮卡,在售價上就毫無優勢可言。尤其是在面對民用市場的皮卡車型上,尼古拉Badger高達6至9萬美元的售價,遠遠超過了特斯拉的Cybertruck預售價的30%以上。更甚的是,尼古拉所採用的氫燃料技術平台還未經驗證。
「尼古拉在做『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但目前估值水平 『很荒謬』。」可以說,種種外部跡象都在表明,靠理想「圈錢」的尼古拉並非是一傢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主營氫動力汽車的車企。也正由此,受尼古拉成功借殼上市影響,美股氫燃料電池股票巴拉德動力系統、普拉格能源大幅反彈,也更像是因此造成的蝴蝶效應。
誠然,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尼古拉的成功上市的確為氫能源產業的未來帶去生機,但以此就說,氫能源將迎來向好發展的春天其實並不妥。豐田用幾十年的發展都難以構建完整的氫能源產業鏈宣告這條道路的艱辛,而「尼古拉」模式的出現更像是投入產業的毒葯。正如目前國內的很大一批純電動造車新勢力,終究葬送在一心向「錢」的浮躁中。
政策傾斜不該是「原罪」
在中國,從「十五」開始,科技部通過「973」計劃、「863」計劃和「科技支撐計劃」三大計劃,時至今日都在持續對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進行支持,並且還以此形成了以大學研究院為主,涵蓋制氫、儲氫、輸氫、氫安全以及燃料電池技術的初步的技術研發體系。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鑒於豐田Mirai和現代NEXO兩大燃料電池車型的表現在全球市場難見起色,以及諸如戴姆勒等車企選擇終止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計劃的原因,民用市場的開拓顯然不是中國氫能源產業發展的方向。
這樣一來,在政策明確燃料電池車將逐步帶動整個產業取得實質性進展,並預計2020年中國商用車領域將實現萬輛產銷規模的計劃下,氫能源首先進駐商用車市場的理念似乎開始加速落地。
尤其當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在今年4月聯合發布《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針對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方面,採取「以獎代補「、聚焦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等,正式確定了燃料電池補貼政策落地後,氫能源商用化的進程更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全國鋪陳開來。
隨後的兩個月內,廣東佛山南海區386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分批投入全區公交線路運行;廣州市首批15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入試運營;山東濰坊追加的150輛搭載濰柴氫燃料電池的公交車舉行運營儀式·······
而從去年中國石化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合作,致力於氫能技術研發以及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到以廣東、山東為首的地方政府加速建設以加氫站為核心的設施體系,乃至如今的氫動力商用車大規模投入運營,不難看出,在政策的傾斜下,氫能源產業在中國的發展熱情空前高漲。
但另一方面,不得不警惕的是,在補貼誘人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出現如當下一批「投機」造車新勢力哄擁而至,最終留下一地雞毛的現象。
?
況且就在日前,出資佔比達65%的豐田聯合一汽、東風、廣汽、北汽、億華通五家擁有相同理念的公司簽署合營合同,擬成立「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就為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研發。
那與其說,有著豐富氫能源產業經驗的豐田,將為中國尚處試錯期的氫能源商用化帶去更多的建設性意見,倒不如相信,擁有絕對話語權的豐田,將在產業政策與政府支持的東風下,滋生出更大的野心。屆時,有多達五家的本土重點企業的上下疏通,有如項庄舞劍的豐田才是幕後真正的最大受益者。
也許從目前來看,在整個能源的變遷史中,資本依舊是逐利的,「尼古拉汽車們」的逐利之路同樣會是熱衷資本的企業所嚮往的。但與此同時,中國在政策的傾斜下,核心技術完成「自主化」、徹底擺脫技術進口依賴的要求,也將在隨後的產業進程中時刻鞭策著每一個局內人。那彼時,就算駛入「快車道」的氫能源產業終究逃不過市場的洗牌。至少,依舊令人快慰。
文/曹佳東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美國電動卡車製造商尼古拉承認造假,終將深陷信任危機

爆雷不光是中國企業的專利,近期非常火熱的美國初創車企尼古拉也爆雷了。

美國氫燃料電池卡車創企尼古拉(Nikola)承認了做空報告里揭露的部分事實。

尼古拉承認偽造了其電動氫氣卡車在路上自動行駛的視頻;承認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曾誇下海口正在研究的氫能源重卡核心零部件實則為第三方零部件,並試圖用膠帶遮蓋商標以矇混過關。

對於興登堡研究中心(HindenburgReserch)就卡車生產交付情況、電池技術、太陽能板建設情況提起的指控,尼古拉方面並未有明確回應。有消息稱,美國司法部門已經根據尼古拉誇大研究進展、誤導投資者等相關指控展開調查。

2020年6月3日,美國氫能源卡車創企尼古拉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上市不足一周,市值已經趕超福特汽車公司。該公司於2016年5月發布的NikolaOne,截止2019年年底已獲得14602輛訂單;其創始人在6月7日宣布開放預定的氫燃料皮卡Badger,被外界認為將與特斯拉Cybertruck形成競爭關系,但該公司至今沒有量產車型出現,也從未透露氫能源卡車的具體交付時間。

興登堡並非第一家質疑該公司的機構,早在今年6月,彭博社就發文稱,尼古拉公司創始人Trevor?Milton誇大了Nikola?One原型卡車的進展,該原型車不過是一台沒有氫燃料電池、電機等關鍵部件的模型而已,根本無法進行正常駕駛。另外,彭博社還指出,發布會現場展出的Nikola?One原型車雖然車身上標有「零排放」、「H2」等字樣,但車上並沒有搭載燃料電池,還缺少電機等關鍵部件,不能進行駕駛。

隨後,尼古拉公司創始人米爾頓做出了否認和反駁,批評彭博社報道斷章取義,並且表示將拒絕彭博社及其記者參加尼古拉公司的任何活動。

做空機構指出了Nikola公司存在的很多問題,就Nikola目前的做法來看,等於已經承認了報告里的造假問題。尼古拉的確創造了很多奇跡,市值的大幅上升,通用的大額投資,都使很多人將其命運與特斯拉糾纏交錯,但是產品的延期推出,未知的生產狀況,不得不引起外界的猜測和質疑。如果缺乏技術自信,又不能實事求是,只能深陷信任危機,失去大好市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通用汽車將以20億美元收購電動卡車Nikola 11%的股份

尼古拉在當地時間周二透露,通用汽車將持有美國氫燃料和電動卡車製造商尼古拉(Nikola)11%的股份,並有權在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下提名一名董事。通用汽車將在2022年底生產尼古拉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作為協議的一部分。

Nikola計劃在2021年推出一輛NicolaTre級的純電動汽車,而用燃料電池的兩款8級混合動力卡車在2023年上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通用汽車入股尼古拉11%股份,尼古拉股價暴漲超40%

9月8日,通用汽車宣布與Nikola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將Ultium電池系統和Hydrotec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應用推廣到Nikola旗下產品。同時將持有電動卡車製造商尼古拉11%的股份,並將在2022年前生產其氫燃料電池電動皮卡Badger。

其中,通用汽車將以等值非現金資產投資獲得尼古拉新發行的20億美元普通股,預期在股票價值、電池及燃料電池供應、產品開發製造以及電動車積分方面獲得超過40億美元的利益。同時通用汽車也將擁有Nikola公司11%的所有權,並可提名一位董事會成員。

Nikola預期未來10年可以在電池及驅動系統領域減少40億美元的支出並降低其產品的工程驗證成本達10億美元。

受該消息影響,尼古拉美股盤前漲逾46%,通用汽車股價上漲近9%。截至當天美股收盤,通用汽車股價漲7.93%,報32.38美元;尼古拉股價一夜暴漲40.79%,報50.05美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鳳凰男」尼古拉,上位通用汽車失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似乎好像彷彿沒有企業能夠打破這個魔咒。曾經兩家企業可以濃情似蜜,但也可以因為一句「誤會」,說翻臉就翻臉,這還有啥好猜測的,說的就是通用與尼古拉(Nikola)。

就在兩天前,通用汽車公司和尼古拉公司宣布,雙方就燃料電池合作事宜達成了新的協議,但協議取消了通用汽車在這家電動卡車初創公司獲得的股權,以及聯合生產電動皮卡的計劃。這一協議的達成,直接導致尼古拉股價暴跌近27%,周一收盤時,尼古拉每股20.41美元,昨日美股開盤持續下跌,盤中一度跌幅高達15.02%。

尼古拉與其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離任)

這兩段內心活動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再啰嗦一句,現在「愛迪生」、「尼古拉」、「特斯拉」、「法拉第」都被注冊了,以後電動汽車起名可能會是個難題。望後來者多思考,爭取僅靠名字就迷倒眾生!

文/甘芳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賈躍亭再現!這個男人僅用一個車模就騙了20億美元

如今時間已到,答案也出來了,原來它也姓「賈」。今年早些時候,我們曾報道過一家來自美國的造車新勢力,它在納斯達克上市剛剛一周,市值就逼近320億美元,當時成為美國市值第三高的車企(僅次於特斯拉、通用)。

但是,雖然有害群之馬,也不意味著對新勢力車企的全盤否定,畢竟我們還能見到諸如蔚來、理想、威馬、小鵬等認真造車的新勢力們。我們只希望能應驗那句古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