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的企業名單及相應企業的股票代碼
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的企業名單(共計103家) 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網路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上海寶鋼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二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大唐電信集團)鋼鐵研究總院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機械科學研究總院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三 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鋼管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北車集團唐山機車車輛廠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太原風華信息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蒙西高新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奧克化學集團有限公司吉林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哈葯集團三精製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華港口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寶信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葯明康德新葯開發有限公司南京聯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揚子江葯業集團有限公司法爾勝集團公司中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南靖萬利達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昌九農科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省德興市百勤異VC鈉有限公司浪潮集團有限公司煙台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許繼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襄樊星火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湘潭平安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廣州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威創日新電子有限公司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桂林利凱特環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賽諾實業有限公司海南全星葯業有限公司重慶川儀總廠有限公司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重慶華立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成都地奧制葯集團有限公司貴陽航天林泉科技有限公司貴州匯通華城樓宇科技有限公司雲南白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設備集團有限公司西藏林芝奇正藏葯廠西安海天天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川集團有限公司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寧夏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新疆屯河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石河子中發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大連三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寧波海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博威集團有限公司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廈門華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公司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有些代碼是沒有的,如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貳』 新華光的股票簡介
湖北新華光信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依據湖北省體改委鄂體改[2000]42號文《關於設立湖北新華光信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復》和原國家經貿委國經貿企改[2000]1099號文批准,由湖北華光器材廠(2000年10月18日整體改制為 「湖北華光新材料有限公司」)聯合襄樊華天元件有限公司、南陽市卧龍光學有限公司、深圳市同仁和實業有限公司和北方光電工貿有限公司等其他四家發起人,以發起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2000年8月31日在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取得企業法人營業執照。2003年10月,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行字[2003]122 號」文核准,公司於2003年10月22日採用全部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方式首次公開發行 A股股票3000萬股,並於2003年11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證券代碼「600184 」。 2007年5月16日,經公司2006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司實施以資本公積每10股轉增5 股的方案,轉增股本3500萬元,轉增後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人民幣10500萬元。
『叄』 網約車平台哪個好求推薦。
網約車平台有:滴滴出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易到專車、美團專車、AA拼車、曹操專車、T3出行、1號專車等。
4、易到專車:易到用車是最具創新商業價值的汽車共享互聯網預約車服務平台,是中國第一家專業提供專乘約租車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
5、曹操專車:曹操專車是吉利集團戰略投資的互聯網+新能源出行服務平台,致力於成為「互聯網+出行」領域,首個建立新能源汽車出行服務標準的專車品牌。
『肆』 土地流轉概念股有哪些,土易網怎麼說
1.廣州浪奇
廣州浪奇,證券代碼:000523,公司全稱廣州市浪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是於1992 年經廣州市體制改革委員會以穗改股字[1992]13 號文批准,由廣州油脂化學工業公司改組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審發字[1993]36 號文批准,本公司於1993 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本公司的總股本為229,350,622 股,股本結構為:國家股135,163,87 7 股,占總股本的58.93%;人民幣普通股94,186,745 股,占總股本的41.07%。本公司於1993 年12 月26 日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4401011102208。
2.鳳竹紡織
福建鳳竹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25日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由福建晉江鳳竹針織漂染實業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公司注冊資本為11000萬元。原有限公司股東福建鳳竹集團有限公司、香港振興實業公司、福建省泉州市光大工貿有限公司、福建省環境保護設計院和三明市天地環保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公司發起人,按照各自在原有限公司的投資比例持有股份公司股權。
3.好想你
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源自1997年成立的河南省新鄭奧星實業有限公司,2008年9月,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鄭州百瑞創新資本、北京秉原創投與河南省新鄭奧星實業有限公司展開全面合作,2009年8月18日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由河南省新鄭奧星實業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而來。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憑借技術最先進、產品種類最多等優勢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紅棗行業規模最大、銷售網路覆蓋最全的企業。
4.京投銀泰
京投銀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683;股票簡稱:京投銀泰)前身為寧波華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首發上市,2002年11月更名為銀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公司完成定向增發,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成為公司第一、二大股東,並分別持股29.81%和24.83%。2009年7月公司更為現名。 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公司資產總額44.2億。
5.世榮兆業
廣東世榮兆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優勢企業和專利試點企業,是國內較早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及中國醫療器械行業CMD認證的醫療器械企業,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以醫學圖像診斷設備為主導產品,同時涉及監護、治療等產品以及醫用潔凈系統工程。公司已在全國設立了15個區域辦事處和遍及全國的售後服務網點,產品覆蓋除港、澳、台以外國內所有的省、市、自治區。
6.愛仕達
愛仕達集團有限公司是以浙江愛仕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愛仕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為核心控股子公司的大型國家級無區域企業集團,創建於1978年,主要以產業投資為主,涉及炊具、廚房小家電、汽車零部件等相關業務。公司注冊資本12800萬元,佔地面積80萬平方米,員工6000人,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
7.正邦科技
正邦集團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員工3萬多人,300多家子/分公司,遍布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集團已經形成以飼料、養豬、動物保健、乳品、畜禽加工、農化(農葯制劑和原葯生產)等為主要產業的大型農牧企業集團。
8.杭鋼股份
杭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1998年2月26日,是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發〔1997〕164號文批准,由杭州鋼鐵集團公司作為獨家發起人,以其所屬的焦化廠、煉鐵廠、轉爐煉鋼廠、中型軋鋼廠、熱軋帶鋼廠等八個生產廠和杭州鋼鐵集團公司部分管理部門等經營性資產投入,採用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1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杭鋼股份」,股票代碼為「600126」。
9.步森股份
步森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馳名品牌之一,專注於男士襯衫、西服、西褲以及茄克衫、T恤衫、職業裝等服裝服飾系列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自1985年創建,步森持續穩定而快速地發展,奠定了步森服飾在服裝領域的主導地位,成為優秀的大眾化強勢品牌。
10.萬通地產
萬通地產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總股本為5.07億股。萬通地產具備一級開發資質,下設10家控股子公司和1家參股子公司,均為房地產開發公司。
11.洲際油氣
洲際油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由此前的海南正和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改為現名。公司成立於1984年8月,是海南省最早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制試點企業之一,公司股票於1996年10月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12.中國寶安
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安集團)是一個綜合類股份制集團公司,成立於1983年7月,主營業務是高新技術業、房地產業和生物醫葯業。
13.亞通股份
上海亞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上海市崇明縣輪船公司,經滬府交企(93)第184號文件批准,同意改組為「上海亞通股份有限公司」,並經滬證辦(199)068號批准同意上海亞通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成為崇明地區第一個股份企業,也是全國第一家水上客貨運股份制企業。
14.芭田股份
成立於1989年7月21日,前身為深圳京石多元復合肥廠,為一家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辦1988886號文批准成立的企業,持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深內法字00296號營業執照。 2001年7月6日,經深圳市人民政府股200135號文批復,同意本公司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稱變更為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5.景興紙業
景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浙江景興紙業集團有限公司,系經浙江省計劃與經濟委員會、浙江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以浙計經企(1996)30號文批准,由平湖第二造紙廠改組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1996年11月1日取得由平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換發的注冊號為14668490-0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資本為7,800萬元。
16.魯泰A
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原系由淄博魯誠紡織投資有限公司(原淄博魯誠紡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誠紡織")與泰國泰綸紡織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1993年2月3日經原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1993)外經貿資二函字第59號文批准改制為股份制企業。淄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了注冊號為企股魯淄總字第000066號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擁有從棉花育種、棉花種植,到紡紗、漂染、織布、整理、 制衣的生產,直至雙線品牌市場營銷的完整紡織服裝產業鏈,是全球產量最大的高檔色織面料生產商和全球頂級品牌襯衫製造商。
17.海島建設
海島建設是一隻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碼是600515,總股本42277.41萬股 。第一投資系根據《股份有限公司規范意見》,經1993年2月27日海南省股份制試點領導小組辦公室瓊股辦字1993-31號文批准,於1993年5月,由一投集團以經評估的經營性凈資產45,854,902.99元作為出資、海南川經協作貿易公司以現金200萬元作為出資、海南光大國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現金200萬元作為出資、海南鳳凰機場總公司以現金500萬元作為出資,共同發起設立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根據國務院國發1995-17號文和海南省人民政府瓊府1996-34號文的精神,公司按照《公司法》進行了規范。同年12月,經海南省證券管理辦公室批准進行了重新登記。
18.九龍山
上海九龍山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上海茉織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龍山」)是一家紡織涉及印刷、地產、造紙、國際貿易為主營業務。公司創始人李勤夫先生自1983年涉足服裝製造與銷售,1988年開始從事外貿服裝的加工製造,1990年與日本松岡株式會社攜手合作一起開發國內、國際服裝、和印刷市場,1998年共同發起組建了上海茉織華股份有限公司,並於1999年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1年A股增發,2006年公司更名為上海九龍山股份有限公司。
19.大湖股份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1月,2000年6 月12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全國唯一採用水面權益資本化方式上市的公司,被譽為「中國淡水養殖第一股」。公司堅持「能效漁業、生態養殖」的發展思路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堅定不移地發展水產養殖主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是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扶貧龍頭企業和全國新農村建設「百強」示範企業。水產品、水禽養殖、加工、銷售及深度綜合開發;生物工程(國家有專項規定的除外)研究、開發;經營本企業自產產品及技術的出口業務,經營本企業生產所需的原輔材料、儀器儀表、機械設備、零配件及技術的進口業務(國家限定公司經營和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及技術除外),經營進料加工和"三來一補"業務;廣告的策劃、設計、製作、發布、代理;酒店、餐飲、娛樂經營;食品、飲料、機械電子設備、建築材料(不含硅酮膠)、五金、交電、百貨、紡織品及政策允許的化工產品,金屬材料,礦產品的銷售;包裝材料的加工銷售.
20.*ST大荒
*ST大荒經營范圍:水稻、小麥、大豆、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生產、精深加工、銷售;化肥(尿素)、二氧化碳、液氨、氧氣、液氧、液氮、甲醇的生產與銷售;與種植業生產及農產品加工相關的技術、信息及服務體系的開發、咨詢和運營;種子引進、繁育、加工、銷售;造紙,中草葯材種植、加工和銷售;自營進出口和投資興辦實業;經營本企業自產產品及相關技術的出口業務;經營本企業生產科研所需的原輔材料、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零配件及相關技術的進口業務;經營本企業的進料加工和「三來一補」業務;復合肥生產銷售、化肥零售;房地產開發;房屋建築、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總承包及機電設備、金屬門窗、建築裝修、建築幕牆、鋼結構專業承包;農葯的采購與銷售;房屋租賃、設備租賃等。
21.輝隆股份
輝隆股份 輝隆的前身是有著40多年光榮歷史的安徽省農業生產資料公司,農資經營是企業的傳統經營業務,也是2003年完成改革改制的輝隆立足之本、生存之基和發展之源。這是因為,農業是第一產業,扶持和保護農業,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對於我們這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始終是迫切而長久的需要;農村市場廣闊,以安徽為例,僅農業生產資料市場一年就達200億元左右;我國60%以上的人居住在農村,農民的安居樂業對於政權的穩定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村社會穩定才有堅實的基礎,工業才有廣闊的市場,城鄉關系才能協調,國家長治久安才有可靠的保障。因此,服務三農,就是為社會穩定、社會進步做貢獻,服務三農是「輝隆」的社會角色選擇和企業定位,是「輝隆」的社會責任和神聖使命,是「輝隆」前進道路上高高飄揚的大旗。服務三農,以農為要,就是要堅持「輝隆」為農服務的方向,在「農」字上做文章、求突破,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作出新探索、新貢獻。
22.華英農業
河南華英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SZ:002321)是2002年1月21日經河南省人民政府豫股批字[2002]01號文批准,由河南省潢川華英禽業總公司聯合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公司、遼寧省糧油食品邊貿公司、潢川縣康源生物工程有責任公司、杭州元亨飼料獸葯有限公司於2002年1月30日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3.香梨股份
新疆庫爾勒香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梨股份」)是以巴州沙依東園藝場為主發起人,聯合庫爾勒市庫爾楚園藝場、庫爾勒人和農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和碩新農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哈密中農科發展有限公司於1999年11月18日成立。2001年12月13日在上海證交所成功發行5000萬A股,12月26日在上交所上市,總股本16050萬元,截止到2005年6月份公司的總資產5.85億元,凈資產4.69億元。
24.新野紡織
河南新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3月,經河南省南陽地區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宛改股字[1994]第24號文)批准,在對原新野棉紡廠進行整體改制的基礎上,原新野棉紡廠作為獨家發起人,以經評估確認的與棉紡、棉織、動力、運輸等紡織業務相關的全部經營性資產3,669.6萬元作價入股,採取定向募集方式設立了公司,公司於1994年4月24日在河南省新野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設立時公司注冊資本為5146萬元。1996年12月,河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以《關於河南新野紡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新確認的批復》(豫股批字[1996]89號文)對發行人的設立行為重新確認,認定發行人符合《國務院關於原有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依照進行規范的通知》(國發[1995]17)號等文件的規定,並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重新進行了注冊登記。2003年6月,經公司2002年度股東大會批准,並經河南省財政廳和河南省經貿委批復,公司實施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和以未分配利潤送紅股的分配方案,轉送後注冊資本為10292萬元。
25.東方集團
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1992年12月經黑龍江省體改委黑體改發1992第417號文批准對原東方集團進行改組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以募集方式向社會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於1994年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6.大名城
大名縣城總佔地603畝,總建築面積93萬平方米,由31棟高層、38棟聯排、13棟雙拼組成,其中地上建築面積704277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220771平方米、並配套建設6000平方米的具有核五級防禦功能的人防地下室,地下總停車數3857個。整個住區最大樓間距達115米,綠化面積達17萬平方米。建築形態最高有8棟38層超高層建築。
27.羅頓發展
羅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海南黃金海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海口金海岸羅頓國際旅業發展有限公司、海口金海岸技術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海口國能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及海南大宇實業有限公司於1998 年6 月11 日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8.朗源股份
朗源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簡稱:朗源股份,代碼:300175)是山東省首家農業行業創業板上市公司,坐落在山東省煙台市龍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系由煙台廣源果蔬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中外合資企業。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水果、蔬菜、葡萄乾、堅果、果仁的種植、儲存、加工、銷售。朗源公司擁有水果基地80000多畝,擁有5.2萬噸保鮮庫(氣調庫、保鮮庫)和廠區3處,佔地面積380多畝。
29.羅牛山
海口市農工貿(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是於1993年3月經海南省證券委員會瓊證字19932號文批准,由海口市農工貿企業總公司牽頭,與海 南興華農業財務公司,海南省國營桂林洋農場,海口天星實業公司共同發起,在對原海口市農工貿企業總公司進行股份制規范化改組的基礎上采 取定向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2月,經海南省證券管理辦公室瓊證辦199717號文批准,公 司向社會公開發行4500萬股社會公眾股。 本次發行以後,公司注冊資本將增至14500萬元,並將由定向募庥公 司轉變為社會募集的股份有限公司。
30.新農開發
新疆塔里木農業綜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兵團新兵函[1998]17號文批准籌建,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直屬的國營企業新疆阿克蘇農墾農工商聯合總公司(以下簡稱「總公司」)獨家發起,並將其下屬的農業團場九團、十二團及十三團部分經營性資產折股投入,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已於1998年4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辦妥公司名稱預先核准手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行黨政軍合一的領導體制,是執行屯墾戍邊歷史使命的特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組織,於1990年在國家實行計劃單列。兵團農一師位於新疆阿克蘇地區,總公司是農一師所屬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成立於1994年1月。
31.上實發展
上海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簡稱「上實發展」,股票代碼600748,上證180、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前身繫上海浦東不銹薄板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由上海上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上海上實集團」)控股收購並改名成立。2008年中報顯示,公司總資產為人民幣115.13億元,凈資產為24.72億元,總股本為10.83億股,上海上實集團佔63.65%,其全資子公司上海上實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佔4.31%,社會公眾股東佔32.04%。公司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開發和經營、實業投資、資產經營、國內貿易、信息服務等。
32.空港股份
北京空港科技園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或「公司」)是由北京天竺空港工業開發公司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空港工貿發展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深圳市空港油料有限公司)、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北京空港廣遠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以發起方式設立,於2000年3月28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現注冊資本25,200萬元。 公司經營范圍為:高新技術的開發、轉讓和咨詢;銷售開發後的產品;土地開發,倉儲,物業管理,經濟信息咨詢。
33.康達爾
深圳市康達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辦於1979年,是集公用事業、房地產、現代農業等多種產業於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公司,主營業務包括:交通運輸、自來水供應;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肉豬、肉雞養殖;飼料生產銷售等。1994年11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注冊資本為39,077萬元。
34.廣宇發展
公司是於1992年經原天津立達(集團)公司國際商場改制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經營百貨商品的零售及批發等,公司主要經濟指標居天津市商業零售行業的前列。
公司1997年底開始在國際商場原丙區南側貼建的國際商場新廈工程(建築面積28,000平方米,營業面積21,000平方米)已於1998年12月落成開業,稱為「A座」;1998年將國際商場原甲區房屋連同設備相關的土地使用權出售轉讓,仍以租賃方式繼續使用,改為「B座」。兩座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營業面積25,000平方米。
35.大禹節水
甘肅大禹節水股份有限公司是立足高起點、高技術、高速度建設的以農業節水灌溉產品為主,集生產與科研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民營企業,被國家經貿委列為國家重點高技術創新項目企業。
36.亞盛集團
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亞盛集團)是一家以豐富的土地資源和礦產儲備為基礎,以高科技農業、鹽業化工及生物工程為主體的大型實業集團。公司於1997年8月1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曾被評為180誠信指數企業,排名第34位,是西北農業第一大股。公司先後曾被中國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中國招商銀行甘肅省分行評估為「AAA」級企業;被國家認定為「中國企業形象AAA級企業」和「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認定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並躋身世界企業2001年度農業500強之列。
37.泛海控股
中國泛海控股集團創立於1988年,集團創始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盧志強先生。集團核心企業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60億元人民幣,公司以房地產、金融、能源、綜合投資、資本經營為核心業務。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控股及參股公司主要業務涵蓋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銀行、保險、證券、典當、能源、戰略與創業投資、文化、資產管理和資本經營、物資貿易、消防電子、酒店、物業管理等諸多領域,公司業務分布於北京、上海、深圳、武漢、杭州、青島、濟南、南寧、太原、包頭、呼和浩特、濰坊。溫州等城市。
38.海南橡膠
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3月,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39.31億元,擁有膠園面積約353萬畝,覆蓋海南省17個市縣,年產干膠能力21萬噸,膠園面積和干膠產量分別佔全國的30%左右,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資源擁有者和控制者,也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橡膠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到36萬噸。
39.中華企業
中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中企企業公司改制而成立的上市公司。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四日正式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所屬行業為房地產類。公司經營范圍為僑匯房、商品房設計、建造、買賣、租賃及調劑業務,各類商品住宅的配套服務,房屋裝修及維修業務,建築材料。 2005年12月,公司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革,公司除公募法人股股東以外的非流通股股東以其持有的部分非流通股股份作為對價,支付給公司全體流通股股東,以換取全體非流通股股東所持剩餘非流通股股份的上市流通權。以2005年9月30日公司股本結構為計算基礎,方案實施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全體流通股股東每持有10股流通股獲得3股股份的對價。自2005年12月19日起,公司股票簡稱由「中華企業」變更為「G中企」,股票代碼「600675」保持不變。
40.中國武夷
中國武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建工集團總公司獨家募集設立的股份公司。1997年6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向社會公眾發行7700萬股流通股,1997年7月15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碼000797)。
41.申達股份
上海申達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代碼600626簡稱申達股份),前身繫上海申達紡織服裝集團公司,成立於1986年12月,1992年改制為股份制企業,1993年一月七日上市,是上海率先成立的以出口為主導的外向型上市股份公司。公司注冊資本4.73億元,2007年末資產總額達27.47 億元,凈資產達17.37億元,是一個具有棉紡織、印染、服裝、線帶、業用紡織品、汽車裝飾、內外貿、房地產等多種經營領域的跨行業、跨地區、外向型、多功能的綜合型大型企業。
42.廊坊發展
1993年3月20日,由邢台冶金機械軋輥廠獨家發起採取定向募集方式設立邢台冶金機械軋輥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5月26日,邢機集團在取得國有資產授權經營後作為邢台軋輥股份有限公司國家股持有人,持有股份公司股份並行使股權。同時,股份公司依照法律程序進行同比例縮股,即將總股本由15600萬股按1.25:1的比例縮減為12480萬股。1999年8月4日,公司向社會公眾發行人民幣普通股4500萬股。
『伍』 股票市場上有一個什麼銀廣廈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銀廣夏陷阱
真相再清楚不過了:天津廣夏1999年、2000年獲得「暴利」的萃取產品出口,純屬子虛烏有。整個事情--從大宗萃取產品出口到銀廣夏利潤猛增到股價離譜上漲--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銀廣夏陷阱
過去兩年間,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銀廣夏,深圳股票交易所代碼0557)創造了令人瞠目的業績和股價神話。
根據銀廣夏1999年年報,銀廣夏的每股盈利當年達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價則先知先覺,從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啟動,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漲至35.83元。次日實施了優厚的分紅方案10轉贈10後,即進入填權行情,於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權並創下37.99元新高,摺合為除權前的價格75.98元,較一年前啟動時的價位上漲440%,較之於1999年「5·19行情」發動前,則上漲了8倍多;2000年全年漲幅高居深滬兩市第二;2000年年報披露的業績再創「奇跡」,在股本擴大一倍基礎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奇跡」並未到此為止。2001年3月1日,銀廣夏發布公告,稱與德國誠信公司(Fidelity Trading GmBH)簽訂連續三年總金額為60億元的萃取產品訂貨總協議。僅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銀廣夏每股收益就將達到2至3元!在更早些時候,銀廣夏董事局主席張吉生預測,未來三年內每年業績連續翻番「不成問題」。
這是個燦爛的未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為之目眩。證券行業內部,相信銀廣夏神話的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一位基金經理說:「(銀廣夏的業績)好雖好,但不符合常識。」
--一位著名證券公司農業領域的研究員很久以來都不把銀廣夏列入觀察范圍,問其原因,答:「有研究的必要嗎?」
各個證券網站上進行著觀點涇渭分明的超級大討論。著名的證券專業聊天室「和訊大家談」里,關於銀廣夏的帖子數以千計,質疑者和支持者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在那裡可以找到各種傳言。
但僅憑「感覺」、傳言、爭論、甚至「常識」,還是缺乏依據。記者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跟蹤采訪,漸漸逼近真相,銀廣夏的"神話"被逐步還原了本色。一個即使在並不成熟的中國市場上也相當少見的特大造假騙局,展現在我們面前。
引子
銀廣夏業績的奇跡性轉折,是從1998年發端的。這一年,銀廣夏傳出了來自天津的「好消息」。
1994年6月17日,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以「銀廣夏A」的名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銀廣夏A被稱作第一家來自寧夏的上市公司,但實際上,這家公司最早起源於深圳。
陳川是銀廣夏的創始人,在2000年2月去世前擔任銀廣夏董事局主席兼總裁。他1939年出生,早年為銀川話劇團編劇,1984年7月南下深圳創業,先後創建深圳廣夏文化公司和深圳廣夏錄像器材公司等。
陳川文人出身,據見過他的人說「極富領袖魅力」。1993至1994年間,他長袖善舞,將廣夏文化公司旗下幾家軟磁碟生產企業合並改組,並成功上市(參見輔文《銀廣夏前傳》)。其中的兩家企業均在深圳,分別是廣夏錄像器材有限公司和廣夏微型軟盤有限公司;另外一家叫做廣夏(銀川)磁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在銀川注冊,存在的時間只有一年,從1992年9月到1993年銀廣夏設立後即注銷。明眼人知道,這家公司的功能,在於獲得寧夏自治區的上市額度。該公司發起人之一為寧夏計算機技術研究所,而銀廣夏現任董事局主席、曾長期擔任銀廣夏總裁的張吉生,即擔任過計算機研究所的所長。張吉生生於1946年,除了在銀廣夏任職外,還擔任著寧夏自治區科技廳廳長一職。
上市以後,圍繞著陳川的銀廣夏高層隊伍亦漸次成形。現任銀廣夏總裁的李有強來自天津。他生於1941年,曾任天津市工藝美術廠廠長,早在1985年就與陳川一起合作創業,1994年銀廣夏進入天津後,長期負責天津業務。而身兼財務總監、總會計師、董秘等多職的丁功民則常駐深圳。
1994年上市之時,國內軟磁碟行業競爭已如火如荼,轉眼間,每生產一張軟磁碟就要虧損2美分。對以軟磁碟為主業的銀廣夏來說,轉型迫在眉睫。
此後,銀廣夏每年均在為維持10%的凈資產收益率奔忙。當時的董事局主席陳川自己從不諱言這一點,在回憶、闡述銀廣夏的創業歷程時每每提及。銀廣夏的項目換了一個又一個,從軟磁碟生產以後,銀廣夏進入了全面多元化投資的階段。1996年年報稱銀廣夏已經「成功地由創立之初的三家軟磁碟生產企業的單一產業公司發展為擁有27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業實業公司」,到2000年更發展成有40餘家參股、控股公司的龐雜規模,從牙膏、水泥、海洋物產、白酒、牛黃、活性炭、文化產業、房地產,到葡萄酒和麻黃草,大部分項目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盈利水平始終貌不驚人,每次都僅是維持在10%凈資產收益率的配股生命線上方而已。
銀廣夏最知名的項目是在銀川西南永寧縣西沙窩(現稱征沙渠)治沙種草。1995年,陳川在赴京的列車上遇到了吳安琪。吳是寧夏自治區水科所所長,一直研究在水文調研的基礎上治理沙漠,曾在銀川附近治理過1200畝沙漠,後因資金匱乏而放棄。列車上一席談,陳川對吳治沙並種植麻黃草的構想產生興趣並隨後決定投資。銀廣夏投資80%,水科所技術入股投資20%,成立了廣夏(銀川)天然物產公司,購買並治理了銀川市郊2萬多畝沙漠,並種上了麻黃草(麻黃素的原料)。吳目前是廣夏(銀川)天然物產公司和寧夏廣夏制葯廠的董事長,也是銀廣夏的董事之一。
治沙種草,為銀廣夏帶來了異常良好的形像,但並沒有帶來什麼效益。銀廣夏聲稱前後投資過6億元,是一個誇大的數字。據《財經》了解,實際投資約9000萬元。據說這一項目近期可持平,但要貢獻巨額利潤,為時尚早。
銀廣夏業績的奇跡性轉折,是從1998年發端的。這一年,銀廣夏傳出了來自天津的「好消息」。
天津廣夏「獨撐大局」。
1999年,銀廣夏利潤的75%來自於天津廣夏;到了2000年,這個比例更大
銀廣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天津保潔製品有限公司。保潔公司曾經在1996年通過德國西·伊利斯公司(C.ILLES&CO.)進口了一套泵式牙膏生產設備,這是可查的銀廣夏與西·伊利斯公司最早的往來;此後,銀廣夏又從西·伊利斯公司處訂購了一套由德國伍德公司(Krupp Uhde)生產的500立升×3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這是傳奇的起點。
1998年,天津廣夏接到了來自德國誠信貿易公司的第一張訂單。其時,保潔公司已於1997年12月31日更名為天津廣夏(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津廣夏)。
銀廣夏當年10月19日發布的公告稱,天津廣夏與德國誠信公司簽訂出口供貨協議,天津廣夏將每年向這家德國公司提供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所生產的蛋黃卵磷脂50噸,及桂皮精油、桂皮含油樹脂和生薑精油、生薑含油樹脂產品80噸,金額超過5000萬馬克。
幾個月之後,1999年6月19日,在鄭州召開的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研討會上,當時的銀廣夏董事局主席陳川這樣講述這單合同的暴利內涵:
「……德國誠信公司於1999年6月12日一次訂貨總價達5610萬馬克。6月26日,一艘載著天津廣夏第一批農產品萃取產品的貨輪起錨離港,遠航德國。這第一批產品出口,竟獲利7000多萬元!」
1999年,銀廣夏利潤總額1.58億元,其中76%即來自於天津廣夏(據張吉生一次內部講話)。
隨後,銀廣夏公告,將再從德國進口兩條800立升萃取生產線,後又將計劃升級為兩條1500立升×3和一條3500立升×3的生產線。計劃中的生產能力是天津廣夏現有生產能力的13倍之多!一時間,市場為其展現的暴利前景而沸騰。
在1999年年報公布前夕,2000年2月14日,陳川在北京突然遇疾去世,終年61歲。根據銀廣夏公告披露,死因是「突發性心肌梗塞」。
創始人陳川的去世,並未使銀廣夏2000年夢幻之旅受到絲毫影響。在2月17日進行的董事會改選中,張吉生繼任董事會主席,時任天津廣夏董事長兼總經理的李有強升任公司總裁。隨後銀廣夏公布了1999年年報,每股盈利0.51元,並實行公司歷史上首次10轉贈10的分紅方案。
從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間,銀廣夏從13.97元漲至35.83元,於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權並創下37.99元新高,摺合為除權前的價格75.98元,較一年前啟動時的價位上漲440%。
2001年3月,銀廣夏公布了2000年年報,在股本擴大一倍的情況下,每股收益增長超過60%,達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之強,令人咋舌。
利潤絕大部分來自天津廣夏:銀廣夏全年主營業務收入9.1億元,凈利潤4.18億元。銀廣夏2000年1月19日公告稱,當年天津廣夏向德國誠信公司「出口」1.1億馬克的姜精油、桂皮油、卵磷脂等「萃取產品」。今年4月2日,審計其財務報表的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特向記者發來函件,稱當年追加定單補充合同共計2.1億馬克,2000年度實際執行合同金額為1.8億馬克(約合7.2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照1999年度年報提供的萃取產品利潤率(銷售收入23971萬元,業務利潤15892萬元,利潤率66%)推算,天津廣夏2000年度創造的利潤將達到4.7億元。
更恢宏的利潤前景在前頭。今年3月,銀廣夏再度公告,德國誠信公司已經和銀廣夏簽下了連續三年、每年20億元人民幣的總協議。以此推算,2001年銀廣夏的每股收益將達到2至3元,這將使銀廣夏成為「兩市業績最好市盈率卻最低的股票」。銀廣夏傳奇達到了頂峰。 2001年6月18日:銀廣夏宣布,一條1500立升×3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生產線已在安徽省蕪湖市建成。
不可能的產量、不可能的價格、不可能的產品
第一,以天津廣夏萃取設備的產能,即使通宵達旦運作,也生產不出其所宣稱的數量;第二,天津廣夏萃取產品出口價格高到近乎荒謬;第三,銀廣夏對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產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提取
如果說銀廣夏的表現是一個神話,那麼,「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一項陌生拗口的專業名詞所指稱的技術--起到了點石成金的作用。簡單的解釋是:這是一種根據二氧化碳在不同溫度和壓力下的性質進行天然原料萃取的技術(有關介紹參見下附資料)。
聽聞銀廣夏神話,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朱慎林和北京星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志誠有著一樣的第一反應:「超臨界」為什麼總會被人利用、炒作呢?專家們知道,應用這一技術也許可以取得比較穩健的收益,但絕對不至於暴利,而且絕非無所不能萃取。早在1998年12月,中國超臨界流體協會在廣州召開的全國年會即將結束時,特地在會議紀要上補充了這么一段話:「希望企業界對超臨界萃取項目不要盲目上馬、低水平重復。」然而,正是在這一年,銀廣夏神話的准備工作啟動。
有理由相信,天津廣夏方面特別是原天津廣夏董事長兼總經理、現銀廣夏總裁李有強在整個過程中起了相當關鍵的作用。記者曾經向陳川原來的秘書問起有關德國客戶和萃取方面的事,她只有一句話:去問李有強。西·伊利斯公司方面的回答也是如出一轍。
在專家和同行的眼裡,銀廣夏憑此取得的驚人效益,處處皆是疑點。
第一,以天津廣夏萃取設備的產能,即使通宵達旦運作,也生產不出其所宣稱的數量。
即使只按照銀廣夏2000年1月19日所公告的合同金額,1.1億馬克所包括的產品至少應有卵磷脂100噸、姜精油等160噸。可資為證的是,天津廣夏稱於1999年出口的價值5610萬馬克貨物中,就已包括卵磷脂50噸,姜精油等80噸。
但根據國內專家對這一技術的了解,一套500立升×3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設備實際全年產量絕對超不過20噸至30噸--就算設備24小時連續運作。
也許正是為了使之「符合邏輯」,2001年3月,李有強在銀川告訴記者,天津廣夏已掌握了特別技術,能大幅提升產能。他以蛋黃卵磷脂的提取為例說,天津廣夏的500立升×3設備已經將萃取時間從10個小時縮短到3個小時並進一步縮短到30分鍾;今後通過上一套"在線監測"設備,還將把萃取時間縮短到十幾分鍾;而且,天津廣夏生產的蛋黃卵磷脂的精度已從35%提高到97%。加上天津廣夏是「四班三運轉」日夜工作,產量自然驚人。
「30分鍾」!所有聽聞這一說法的專家均感到不可思議。萃取的工序包括給二氧化碳加壓、萃取、釋壓等。僅僅給二氧化碳加壓到幾十個大氣壓這一步,就至少需要40分鍾;提取卵磷脂,必需的時間量是五六個小時。只用3個小時提取出來的卵磷脂,精度上就要大打折扣。銀廣夏憑什麼能做到30分鍾提取卵磷脂? 李有強的回答是一個故事:「我這個技術是大夥和德國人吃飯的時候,把他給灌醉了,拿到一張絕密的圖紙--'二氧化碳在任何條件下的臨界狀態。'德國人賣給你設備,但這個東西不可能給你。等到我們的卵磷脂做出來,連德國人都感到驚訝了。後來那個德國人還因此被總部降了職。」
記者到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這是李曾經提起過的「合作夥伴」--做進一步核實。楊基礎教授聞此扶案大笑:「我這里這樣的圖紙多得很,你要不要?那不過是最基本的一張技術解釋圖而已。」
楊基礎是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清華大學研究超臨界萃取技術的三位主要專家之一,從1978年開始研究超臨界技術,與企業界有著廣泛的合作,被稱為業內的「活字典」。
與銀廣夏有過接觸的天津大學李淑芬教授也向記者表示,提取蛋黃卵磷脂,3個小時是「神速」,30分鍾「簡直是奇跡」。
西北大學陳開勛教授則指出,李有強所謂能最後將生產時間縮至十幾分鍾的「在線監測」設備,只是研究文獻上的說法,是檢測手段的一種,與二氧化碳萃取沒有什麼關系。
簡而言之,僅從技術上而言,天津廣夏不可能在預定時間內生產出滿足合同數量的產品。
第二,天津廣夏萃取產品出口價格高到近乎荒謬。
在2001年3月銀廣夏股東大會前召開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研討會上,李有強曾說:「以姜為例,50公斤含水率在10%以下的乾薑可以出1公斤油、1公斤含油樹脂。國內最好的山東產乾薑每噸7000元,但'歐洲市場的價格'是每公斤姜精油700至900馬克(摺合人民幣約2800元至3600元),每公斤含油樹脂是160至200馬克(摺合人民幣約640至800元),天津廣夏的出口價還處於中上等。加上人工費、水電費、機器折舊費,你們可以算算利潤率。」
根據這些條件,可以大略算出每公斤姜精油和含油樹脂的原料成本加起來只有350元,可是「賣給德國人」,就可以賣到3440至4400元。天下竟有此等美事! 銀廣夏提供的售價,與國際市場的倫敦價格,與眾多國內廠家、行業專家提供的參考價有著巨大的差距。以姜精油為例,銀廣夏公布的價格是每公斤在2800至3600元,而2000年11月17日,倫敦市場CIF價是100美元/千克(摺合人民幣約827元/公斤),西安嘉德公司了解的國際市場價格只在600至800元/公斤,北京星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國內最早採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的生產企業)即使以小批量生產的價格算也只有1000至1200元/公斤,價格懸殊竟達3至5倍! 一位被告知銀廣夏萃取產品售價的專家笑稱:如此昂貴的姜精油,簡直可以與黃金媲美,看來要用滴管小心使用! 按1998年天津廣夏向德國誠信公司出口貨品的合同,有關貨品合同價格如下:
桂皮精油 900至1100馬克/公斤
桂皮含油樹脂 160至200馬克/公斤
生薑精油 550至700馬克/公斤
生薑含油樹脂 150至250馬克/公斤
蛋黃卵磷脂 平均300馬克/公斤
約合120萬元/噸
2001年3月,李有強在公開場合宣布的產品價格如下:
姜精油 700至900馬克/公斤
約合280萬元至360萬元人民幣/噸
姜油樹脂 160至200馬克/公斤
約合64萬元至80萬元/噸
桂皮油 700至1100馬克/公斤
約合280萬元至440萬元/噸
桂皮樹脂 200至500馬克/公斤
約合80萬元至200萬元/噸
無論是上述哪個價格,與國內、國際的實際市場價格相比,均有大幅度高估。
第三,銀廣夏對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產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提取。
據專家介紹,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有一個重大局限,就是只有脂溶性(也稱為非極性、弱極性)的物質才能從中提取,而且往往需要與其他技術相結合才能生產精度較高的產品。
天津廣夏聲稱其產品蛋黃卵磷脂的精度已經從35%提高到97%。但是,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僅憑天津廣夏那一套500立升×3的萃取設備,是不可能提取出精度超過30%的卵磷脂的,必須要配套利用大量乙醇來進行提純的後期分離設備,但天津廣夏並沒有這些設備。
2001年3月1日,銀廣夏發布公告,稱與德國誠信公司簽訂每年20億元人民幣、連續三年總共60億元的供貨總協議,公司每年需要向德方提供桂皮精油150噸、桂皮含油樹脂150噸、生薑精油160噸、生薑含油樹脂160噸、脫咖啡因茶葉9000噸、天然咖啡因157.5噸、茶多酚24噸、當歸根油24噸、銀杏酮酯30噸、丹皮酚26噸、丹參酮15噸、葛根素10噸等萃取產品。
這一合同提到的某些產品如茶多酚,屬於水融性(極性)物質,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根本提不出來。合同中提到的銀杏酮酯、葛根素、丹皮酚也非常難提取。這是記者所采訪的諸多國內專家如清華大學楊基礎教授、中國化工大學余安平教授、西北大學陳開勛教授的一致意見。1997年,河南南陽市以為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能從銀杏葉里提取銀杏黃酮,為此投資2000萬元,並把萬畝農田改種銀杏樹,結果項目失敗,農民當年顆粒無收。
此外,疑點還有很多-- 銀廣夏稱,2000年,公司對德國出口了50噸以上的卵磷脂,這至少需要上千噸原料。但知情人透露,蛋黃卵磷脂的原料蛋黃粉在國內只有兩個生產基地,分別在沈陽和西安,可事實上兩地加起來賣給銀廣夏的蛋黃粉亦不過30噸。
記者還從天津獲悉,某制葯廠曾經也想上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的設備,但天津廣夏的一位高層管理人員私下向他們透露,此舉需謹慎,因為天津廣夏「已經很久開不了工了」。
對於銀廣夏計劃在蕪湖上的另一條3500立升×3的生產線,根據銀廣夏的公告,將主要處理茶葉,每年向德國公司提供萃取產品咖啡因157.5噸、茶多酚24噸、脫咖啡因茶葉9000噸,這至少需要處理2.7萬噸茶葉。余安平教授、楊基礎教授對此分別進行測算,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一套3500立升×3的設備即使全年全天24小時不停運轉,也只能處理茶葉6000噸至7000噸而已! …… 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嘉德的另一種命運
為什麼同樣的設備,在銀廣夏可製造暴利,在嘉德卻貢獻乏善可陳?
到目前為止,中國只有三家公司購買了德國伍德公司製造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除了天津廣夏(500立升×3,1999年引進),還有西安嘉德(500立升×2,2000年引進)和廣州的南方麵粉廠(250立升,1995年引進自用)。2000年12月全國超臨界流體萃取學會的年會正是在西安楊凌舉行的,贊助商就是嘉德。
雖然有此設備,西安嘉德的日子並不好過。這對銀廣夏竟然也造成了壓力:必須解釋,為什麼同樣的設備,在銀廣夏可製造暴利,在嘉德卻貢獻乏善可陳? 2000年7月,張吉生首次對記者提到在西安還有一條同樣從德國伍德公司進口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生產線,但一直閑置。
2001年3月,李有強在接受專訪中聲稱西安嘉德公司是由於沒有掌握設備的訣竅導致舉步為艱,銀廣夏正考慮是否收購。天津廣夏現任總經理閻金岱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嘉德對萃取技術掌握太少,是其與銀廣夏命運迥異的主要原因。
這些說法經媒體報道後,對嘉德的影響很大。因為此時嘉德正在引資過程中。銀廣夏的表態使其陷入被動。
嘉德此時的確處於某種困境:嘉德於2000年5月引入設備,7月試車成功至今,未能打開市場。和銀廣夏一樣,嘉德也是通過西·伊利斯公司的駐華機構捷高公司的業務經理陶鵬,從德國伍德公司進口了這套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與天津廣夏的設備相比,除了少一個釜(萃取所用的容器),結構幾乎完全一樣。
嘉德也和西·伊利斯公司簽訂了保護合同:「在3年內西·伊利斯公司不得在陝西省境內出售安裝類似設備」。最關鍵的是嘉德和西·伊利斯簽訂了至少70%產品由西·伊利斯包銷的合同,並有德意志銀行做擔保。
但是,這一包銷條款至今沒有兌現過。陶鵬幾次允諾要帶德國客戶來嘉德,卻始終沒有成行。西·伊利斯方面已經承諾,嘉德公司可以依照合同規定,獲得設備價款10%即40多萬馬克的違約賠償金,條件是不再承擔法律責任。
記者了解到,與天津廣夏神秘封閉的作風相比,嘉德公司從一開始就與西北大學化工系陳開勛教授有著全面的技術合作,在各種產品的試車和市場調研上下了很大工夫。在包銷協議難以兌現的情況下,公司精心生產了各種樣品,亦做了許多推銷努力,包括德國方面,但全部石沉大海。嘉德的結論是:問題不在於技術,而是市場很難打開。
為什麼西·伊利斯公司一方面寧願犧牲上百萬元的違約金,也不願意包銷嘉德產品或介紹客戶,一方面卻為天津廣夏介紹了誠信公司這樣的大客戶?這是嘉德始終想不明白的事情。
「我們沒有什麼'秘密武器',我也並不羨慕你的秘密武器,但我至少知道這套設備究竟能出多少東西。你在外面怎麼說我不管,但若涉及嘉德的利益,我們不會永遠沉默。」嘉德董事長李挺說。
德國客戶之謎
為銀廣夏貢獻了1999年和2000年主要利潤的德國誠信公司,既非如銀廣夏所說為西·伊利斯公司的子公司,更非成立已160年的老牌公司。它成立於1990年,注冊資本僅10萬馬克
銀廣夏的「秘密武器」,如果有的話,除去其「技術訣竅」外,恐怕就是大手筆的德國客戶了。從西·伊利斯到誠信貿易,究竟是何方神聖? 為銀廣夏1999年、2000年利潤做出巨大貢獻的德國誠信公司的英文全稱為:Fidelity Trading GmbH。這家公司,盡管按銀廣夏的說法有著巨額對華貿易,但在中國居然沒有辦事處,在互聯網上也查不到絲毫信息。
銀廣夏在2001年3月股東大會上分發的材料稱,「德國的Fidelity Trading GmbH是在德國本地注冊的一家著名的貿易公司,系德國西·伊利斯的子公司,成立已160餘年歷史。該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生物制葯、食品和醫用原料的貿易公司,在歐洲是一家信譽和口碑均很好的公司。」
德國西·伊利斯公司的確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貿易公司,德國伍德公司製造的二氧化碳萃取設備正是通過西·伊利斯出售給銀廣夏的。但誠信公司是否是其子公司呢? 記者曾多次向德國西·伊力斯駐華機構捷高公司核實此事,但該公司接待人員的態度十分含混,一時說誠信是德國公司,一時說誠信和西·伊利斯有關系,一時說誠信是其子公司。最後竟然是一再要求記者去問銀廣夏!誠信和西·伊利斯的關系怎麼能由銀廣夏來證實呢? 在7月16日的一次電話采訪中,捷高的有關業務關鍵人物陶鵬明確地告訴記者:誠信只是一家在德國注冊的公司,與西·伊利斯有著業務往來,但並非西·伊利斯的子公司。
問題其實並不復雜。據知,2001年5月,在《中國證券報》一次例行的編前會上,其總編輯提到,既然銀廣夏引起了那麼多疑問,為什麼不可以藉助新華社駐德分社的力量去調查一下它的背景呢?此後,該報是否果真去德國調查不得而知,但確有新華社駐外記者在德國當地查詢查號台,但該公司並未有電話號碼登記。
記者了解到,中國工商銀行總行通過其海外分行對誠信公司進行了調查,在德國漢堡商會查到如下記錄:「Fidelity Trading GMBH公司於1990年在該會注冊,注冊資本51129.19歐元(約10萬馬克左右),負責人為Kiaus Landry,主要經營范圍是機械產品和技術咨詢。」
注冊資金幾萬馬克,對於貿易公司而言並不算離譜,但畢竟其與銀廣夏簽下的是年度金額達20億元人民幣、總金額達60億元的合同,對比過於懸殊。此次調查之後,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沒有恢復對銀廣夏的貸款。工商銀行總行曾與銀廣夏於1999年12月29日簽訂流動資金貸款合同,借款金額為2億元,期限定為自1999年12月29日起至2001年10月28日止。今年四五月間,工總行提前中止了貸款。
銀廣夏的對外發言人丁功民曾向記者許諾,今年4月,當蕪湖的萃取生產線建成之時,德國誠信公司將來華簽訂今年的供貨合同(每年20個億、連續3年總共60個億的總協議的一部分)。屆時采訪這家公司,任何疑慮都會迎刃而解。
直到今年6月18日,安徽蕪湖1500立升×3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生產線終於試車之時,期待已久的德國誠信公司代表仍沒有出現。參加試車典禮的人們看到了幾位高大的德國人,但那是伍德公司派來的工程師,與訂貨合同全無關系。典禮的第二天,李有強飛赴德國,原因不明。
是不是誠信公司人士不露面,真相就永遠無法獲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