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尼桑汽車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華工科技股票上市價 2025-10-20 08:25:41
金晶科技和金剛玻璃股票 2025-10-20 07:39:35
中航昌飛股票代碼 2025-10-20 07:29:11

尼桑汽車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1-18 07:39:37

Ⅰ nissan是什麼車

nissan是日產汽車的標志。

日產,全稱「日產汽車」(日文漢字轉簡體: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英文:Nissan Motor Co., Ltd.),是一家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跨國汽車製造商 。2020年上半年,日產所屬雷諾日產與三菱聯盟銷量位居世界第三 。

1933年12月,日產成立,名稱來自股東「日本產業」的縮寫 。「Nissan」為日文漢字「日產」二字的羅馬音拼寫形式。

(1)尼桑汽車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東風日產紮根廣州,面向全國,目前已形成廣州、襄陽、鄭州、大連和常州縱貫南北、各有側重的戰略布局,總部花都工廠作為母工廠,著力於NISSAN品牌入門級、中級轎車以及電動車的生產,打造規模化生產工廠;

襄陽工廠作為品質標桿工廠,生產NISSAN品牌高端車型,並於2014年11月投入生產東風英菲尼迪品牌車型;鄭州工廠主導NISSAN品牌SUV車型和東風啟辰品牌車型的生產;大連工廠於2014年10月投產,集中生產NISSAN品牌SUV車型和東風英菲尼迪品牌車型。

參考資料來源:nissan官網-企業簡介

Ⅱ 東風日產日本人佔多少股

佔50%的股份。參照以下簡介。
2002年9月19日,金秋時節的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迎來了東風與日產兩位巨人的牽手,當戈恩與公司總經理苗圩緊握雙手的時候,它宣告了東風公司歷史上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而外界關於東風日產推遲合作的種種傳聞也在此時不攻自破。按照協議,日產將直接投資85.5億元人民幣,東風以對等的資產入股,合資重建注冊資金達171億元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這是國內首家擁有全系列卡車、輕型商用車和乘用車產品的中外合資汽車公司,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汽車行業規模最大、層次最深、內容最廣泛的對外合資項目。國家資產管理委員會主任李榮融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詩為這次合作做了評價和註解。這一紙協議改變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競爭格局和發展道路,在中國汽車業的未來發展道路中,這一事件所帶來的重大影響和歷史意義必將逐步凸現。

Ⅲ 東風日產所有車型代碼

天籟:LGBF1AE0、LGBF1CE0、LGBF1DE0、LGBF1HE0、
A代表2.0L;C代表2.3L;D代表2.5L;H代表3.5L;F代表天籟車型;1代表四門三廂車;E代表多氣囊;0代表自動擋;LGB代表東風日產;
頤達:LGBG12E0、LGBG12E2
騏達:LGBG22E0、LGBG22E2、LGBG22E5、
驪威:LGBK22E5、LGBK22E7、
軒逸:LGBH12E0、LGBH1AE0、
逍客:LGBL2AE0、LGBL2AE2、
奇駿:LGBM2DE4
駿逸:LGBJB3E5、LGBJB3E7、
陽光:LGBE1AE2、
藍鳥:LGBC1AE0、LGBC1AE2、

Ⅳ 東風日產股票停牌多久

您好
東風日產停牌已經有一些時間了,作為理財師我也經常需要關注停牌的股票,這支股票的停牌我自己得到的消息和每天看到的新聞分析,應該是企業有一定的投資意向,估計會給企業到來不錯的利潤,所以我個人估計開盤應該是漲停板,以後漲勢也會很不錯,至於復牌的時間,我綜合考慮應該在下星期四五左右,不過我不敢保證確實如此,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問我,真誠回答,希望您採納!

Ⅳ 日產尼桑指的是什麼

日產和尼桑是一個牌子

在日本,這個牌子寫成漢字是日產,讀音是尼桑。以前在中國,就按照他的音讀來命名的,就是尼桑。後來就改成日產了。

Ⅵ 日產中國佔多少股份

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介紹
公司名稱: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NCIC)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嘉里中心
成立日期:2004年2月
注冊資金:10.2億美元
出資比例: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100%
員工人數:273人(截至2015年12月31日)
業務內容:
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2月,是日產駐北京的全資子公司,與日產汽車公司總部一起管理在華投資。
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一直負責日產汽車在中國的公共關系、品牌管理和知識產權等工作。同時,在為日產的全球運營、購買和出口有競爭力的中國製造的零部件等領域,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也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Ⅶ 「東風日產」各股東股份組成情況

1首先,東風日產是東風汽車公司和日產公司的合資企業,東風公司是中國國企,日產是日本公司。雷諾是持有日產股票,而不是持有東風日產股票。 2日產90年代和雷諾交換控股,日產有雷諾的股份,雷諾有日產的股份,兩...

Ⅷ 日產尼桑所有車型的簡稱字母縮寫

1914年,由田建治郎等人創建的 「快進社」,於1954年改為日產汽車公司。日產公司生產的轎車品牌很多,有總統、公子、桂冠、地平線、西爾維亞、羚羊、南風、紫羅蘭和小太陽等。
「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拼音形式,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其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其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了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日產的另一個商標是 「達特桑」(DATSUN),是根據DATSUN的第一個字母 「D」設計而成的。該車在日本稱為公子牌汽車,也是出口中國最多的一種汽車。 「達特桑」牌汽車很在名氣,當時有 「明治時期的人力車,大正時期的自行車,昭和時期的達特桑」之說。因此,公子牌、貴夫人牌、桂冠牌和地平線牌等轎車,在出口時都稱為 「達特桑」牌。
日產汽車公司生產的第一輛轎車被稱為 「脫兔」。當時採用了 「達特」(DAT)商標。後來生產一種小型車,取名達特之子(DATSON),由於英文的 「SON」的發音與日語中損失的 「損」字同音,所以就改名為 「達特桑」(DATSUN)。 「SUN」(太陽)一詞象徵富有朝氣的孩子,這與車型更貼切。 「達特」是取之日語 「脫兔」兩字的發音,意思是跑得很快的兔子,以此來比喻汽車跑得快。
經幾十年的發展,日產公司成為日本第二大汽車公司,汽車年產量居世界第四位,使當年的 「脫兔」變成了 「千里馬」。 「古有千里馬,今有日產車」這條廣告詞,即表明了 「日產」的高品質,更顯示了他們的自信和自強精神。
日產系列
Qashqai逍客 16.78-21.98萬元
SYLPHY軒逸 14.18-20.48萬元
X-TRAIL奇駿 20.78-25.88萬元
TEANA新天籟 19.08-33.28萬元
GENISS 駿逸 13.88-16.23萬元
TIIDA頤達 10.68-14.98萬元
LIVINA驪威 7.98-11.28萬元
PALADIN(Xterra)帕拉丁(艾斯特拉)
Pixo
Note
Murano美人奴
Nissan(日產),又稱「尼桑」.

Ⅸ 尼桑(日產)是上市公司嗎

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只是日本日產的子公司而已,在中國不是上市公司,它成立於2004年2月 ,是日產駐北京的全資子公司,與日產汽車公司總部一起管理在華投資。一直負責日產在中國的公共關系,品牌管理和知識產權等工作,同時,在為日產的全球運營,購買和出口有競爭力的中國製造的零部件等領域,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日本日產是上市公司,但是不是中國的上市公司。
東風日產是合資企業,不是上市公司,國家有規定,這些車企的外方不能超過49%的股份,目前是不太可能上市的。
東風汽車股份公司是國內上市公司,與東風日產要區份開來。一個是國有企業,一個是合資企業。

Ⅹ 日產和尼桑公司到底是什麼關系

日產是日本三大汽車製造商之一,也是第一家開始製造小型datsun轎車和汽車零件的製造商。公司十分著重技術的研發,從1980年代起,日產便堅持將其銷售額的5%用於產品研發。目前日產旗下擁有眾多高級轎車品牌,諸如infinity(無限)、cefiro(風度)、cedric(公爵)等等。車壇有「科技的日產、銷售的豐田」的說法。這一說法將這家全世界第四大汽車廠,予以了明確的定位。

日產的誕生

1933年12月26日,由日本產業公司出資600萬日元、戶田鑄物公司出資400萬日元,成立了注冊資本1000萬日元的'汽車製造股份公司'。兩公司的社長鯰川義介新任新公司社長。在1934年5月30日舉行的第一屆定期股東大會上,汽車製造股份公司更名為'日產汽車公司',同時,由日本產業公司接收了戶田鑄物持有的該公司全部股份,'日產'正式成立了。
在當時的日本、汽車工業是其他機構都不願意做的事業,就連三井、三菱、住友這樣的大財閥都不願涉足。理由很簡單:誰都無法承受每年2500萬日元的虧損壓力。為此,鯰川義介已經做好了五六年內每年虧損2500萬日元的准備。當然,這種魄力與他手下被稱為日產康采恩的日本產業集團的強大支持是分不開的。日本產業是鯰川義介將久原礦業改組後於1928年出資5000萬日元創立的控股公司,其麾下擁有日本礦業、日立製作所、戶田鑄物等企業。為了能夠與美國的轎車工業相抗衡,高瞻遠矚的鯰川義介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日產汽車這一日本第一家真正的汽車企業的建設之中。

達特桑(datsun)之史

達特桑(datsun)汽車原是由戶田鑄物汽車部大阪工廠生產的,產量極低。1931年10輛,1932年150輛,1933年202輛。日產汽車公司的創立加速了這一品牌的發展。1934年4月底完工的日產橫濱工廠1期工程,使達特桑由配件生產轉向底盤年產達到1170輛。1935年4月,橫濱工廠實現了從底盤到車身的流水線生產,在日本站先確立了流水線作業的汽車生產方式,加上大阪工廠的產量,年產達特桑達3800輛。1936年大阪工廠停止生產,但僅橫濱工廠就生產了6163輛。1937年,也就是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當年,日產上馬了nissan車的生產,達特桑達到了8353輛的高點,實現批量生產。達特桑在當時的日本受到歡迎,成為微型車的代名詞。據說它成功一大原因是價格低廉,適合日本的路況,油耗少,由此得以迅速普及,特別是在計程車行業。

搶占市場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日產的發展受到了戰爭的嚴重影響。1945年9月,美軍司令部規定,禁止轎車的生產。直到1947年6月,才開始允許利用庫存零部件每年組裝排量1.5升以下的微型轎車300輛、大型轎車50輛。可以說,1947年是日產汽車形勢最為危急的一年。由於當時正值通貨膨脹和物資統管時期,公司的赤字和債務與日俱增,同時,由於金融機構的融資制度進一步變嚴,銀行貸款也受到了限制,使日產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為了突破危機,11月,日產成立了突破危機運動總部,下設7個分組。結果nissan車從10月份的155輛上升到11月的230輛、12月的430輛;初步扭轉了公司經營的不利局面。
1952年,日立與英國奧斯汀汽車公司開始進行技術合作,開發出達特桑210型車,其後,開始了日本首次向北美的汽車出口。達特桑210一經推出就在競爭激烈的澳大利亞拉力賽中勇奪桂冠,展示了與國外名車一比高低的決心。當時,日本轎車的需求505為計程車,45%為政府機關和公務用車,私人用車很少,同中國的情況十分類似。為了確定公司未來的市場發展方向,日產開始了大規模的市場調查,分析了用戶的需求。雖然達行桑是深受顧客歡迎的車型,但它也存在明顯的不足。於是,對它的操縱性、耐久性和整體風格都做了很大的改進。1957年製作完成數台樣車,在強度、振動、噪音等方面進行了極為嚴格的測試。在美國,日產對達特桑210進行了試驗,同時開發1.2升發動機以增加其出口競爭力。經過大量的工作之後,藍鳥310誕生了。1959年藍鳥1000、藍鳥1200同時在全國上市,出現了持續旺銷的局面。可以說,詳盡的市場分析、精細的技術開發加上完善的促銷手段使藍鳥一舉成名。

重組與擴張

隨著經濟自立體系的完善,1952年日本加入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55年加入gatt。在汽車工業領域,於1961年首先實行了卡車、公共汽車的自由化。在此期間,轎車備受關注,日本政府決定到1964年底實現轎車自由化。在這種背景下,各公司紛紛降價搶占市場使得各公司收益普遍下降,汽車業界重組呼聲日漸高漲。1964年,日產已經在世界汽車界排名13。為了進一步壯大實力,1966年4月20日,日產與prince汽車工業合並。使公司達到擁有資金398億日元、員工3萬餘人、月產能力6萬輛的規模。並且在公司經營項目中增加了火箭與紡織機械。又新增了gloria、skyline等4個系列的轎車和9個系列商用汽車,使得日產擁有10個系列轎車和23個系列商用車。
1955年以後,日產亦逐步把出口業務作為企業發展的支柱。1958年日產的出口不足3000台,而到1963年出口已達4.5萬台。到了1966年,公司在堅持擴大出口的基礎上,提出了擴大出口方式的新思路;不是單純的擴大出口,而是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著眼於提高競爭力,採取與市場相適應的經營策略。在市場開拓上,日產主要針對發達國家,50年代後期進入美國市場,60年代初期進入歐洲市場。1966年,日產在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公開徵集車名,引發了私人購車的熱潮,從848萬應徵信中選定的'sunny'終於成為一代名車。

整個70、80年代,是日產汽車公司業績突飛猛進的時代。1971年櫪木工廠全面投產;1977年,九州工廠投產並且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機器人;1978年,日產在汽車尾氣排放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將hc、co縮減至1/10,開發出'雙插頭速燃方式'等三項尾氣凈化系統,統稱為naps;1980年和1984年,位於美國和英國的日產製造公司成立。1981年,日產技術中心建成。1983年,在西班牙日產motor iberica公司開始生產日產途樂。同時,在美國的日產研究開發公司也正式成立。80年代末,日產汽車開始其獲獎歷程:pulsar、exa、langley和liberta villa榮獲86-87年度日本最佳汽車獎。silvia獲88-89年度日本最佳汽車獎。

整個90年代的日產,是頗值得回味的10年。1992年,march成為首次獲得歐洲年度名車獎的日本車。該車是在英國日產製造公司生產的英國第二種當地生產汽車。同年,美國日產製造公司亦開始生產美國第三種當地生產汽車'altima'。1993年,西班牙日產moror iberica公司開始生產新型四輪驅動車terrano ii,1994年投產mistral並返銷日本。截至1996年,日產海外公司產量已經突破1000萬輛。1999年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年,日產與雷諾的合並轟動了世界。其間,各種傳聞不斷。但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就是日產擁有的先進的技術開發能力與雷諾在產品開發、造型設計以及成本管理的長項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優勢互補。日產在歐洲和南美等地將進一步拓展市場,使集團公司的全球佔有率提升至9.1%,成本效益渴望達到3900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