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徠卡相機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深市股票和滬市股票代碼 2025-07-02 14:58:25
股票交易交稅規則 2025-07-02 14:27:16
阿膠的股票代碼是多少 2025-07-02 14:27:12

徠卡相機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1-22 21:55:19

⑴ 萊卡相機

我送你個萊卡棉褲。

你20分就想要個徠卡啊、?我出10倍於樓主的懸賞分 找人送徠卡,有興趣的HI我,謝謝。
補充:
你把這帖子發貓撲里試試的,誰有心情在這跟你扯鹹蛋啊

⑵ 徠卡相機都有什麼型號

135中的頂級,價格也頂級現有產品有電子快門膠片旁軸相機m7純機械膠片旁軸相機mp全畫幅數碼旁軸m9中畫幅單反s2m系列和s系列的鏡頭口袋機x1其他的lux什麼的數碼算是松下的,你能在松下產品線中找到完全一樣的機型,沒必要買徠卡馬甲了
麻煩採納,謝謝!

⑶ 徠卡是哪個國家的

1849年
23歲的數學家卡爾.開爾納(Carl Kellner)在威茲拉(Wetzlar)成立「光學協會」,開始鏡頭與顯微鏡的研發。

1851年
首次將鏡頭及顯微鏡介紹給市場。

1855年
卡爾.開爾納(Carl Kellner)逝世後,他的妻子帶領12位職員繼續經營他的事業。

1865年
恩斯特.徠茲一世(Ernst Leitz)一個嚴謹的機械工匠,加入成為公司的合夥人。

1869年
恩斯特.徠茲一世開始獨立經營,並接管公司同時以他的名字Leitz擴展事業。

1887年
徠茲第一萬個顯微鏡生產出來,此時員工人數約達120名。

1920年
恩斯特.徠茲一世去世,他的兒子恩斯特.徠茲二世,接任父親的職志,繼續經營管理。

1924年
恩斯特.徠茲二世決定生產相機,由徠卡發展部經理奧斯卡.巴納克(Oskar Barnack)負責生產製造。同時員工人數達到1000人。

1925年
徠卡相機首次在萊比錫(Leipzig)春季展覽中正式公諸於世。

1938年
成立徠卡學校亦即日後的徠卡學院。

1952年
在加拿大的Midland, Ontario等地建造生產工廠。

1956年
恩斯特.徠茲二世的三個兒子恩斯特.徠茲三世,路易希.徠茲(Ludwig Leitz)及根特.徠茲(Guenther Leitz),在父親身後,繼續掌理公司。

1973年
鄰近Porto位於葡萄牙Vila Nova de Famalic的工廠開始上線生產。

1986年
徠卡股份有限公司(Leica GmbH)成立,更有助於攝影市場的大量活動。

1987年
1月1日,徠卡股份有限公司並購威得赫爾布格公司(Wild heerbrugg AG)成立威得徠茲(Wild Leitz)集團。此時新公司員工共有9000人。

1988年
遷移至位於索恩斯(Solms)靠近威茲拉(Wetzlar)的新工廠。

1990年
威得徠茲集團(Wild Leitz Holding AG)和Cambridge Instrument Company plc合並建立一個新的徠卡Holding B.V.集團。至此,徠卡的名字正式與顯微鏡測量器、照相測量法系統及科學光學儀器的領導者,劃上等號。

1996年
4月1日起徠卡接管Minox GmbH相機部門,開始涉足迷你相機製造領域。

1996年
7月25日徠卡股份有限公司(Leica Camera GmbH)成為上市公司,並更名為徠卡股份公司(Leica Camera AG)。

⑷ Leica相機水貨與行貨

我來解釋下水貨。

所謂水貨,是偷了關稅,有沒有消費稅(增值稅)。

為何香港貨便宜,因為香港自由貿易,沒有關稅,而且沒有消費稅。


之所以你看到美國 歐洲的東西不比國內便宜,但是水貨便宜,期中一個原因是這些黃牛黨在帶入中國的時候,首先退稅(相當於免去了當地的消費稅),然後偷偷運到中國(免去了關稅),而且在中國銷售的時候沒發票不交增值稅。


leica 新一代保修是按照leica passport來認的,是全球聯保,一般包一年(s2和配件除外)。但是在此之外,當地的「合法」經銷商可以附帶額外的保修政策,根據產品不同,會有區別。可見下圖。

3對保值沒有影響。不過X Vario這種小光圈變焦不可換鏡頭機器,基本沒有太多保值性可言。leica保值,還是幾個經典的鏡頭,機身就是m9 m240也不會「保值」。

⑸ leica 所有相機型號

1:徠茨工廠從1924年開始就在「原型徠卡」的基礎上製造出A型徠卡(也稱為徠卡I型,見圖),A型徠卡裝有50毫米焦距。F3.5口徑的愛爾瑪(Elmal)鏡頭。鏡頭固定在機身上,不能更換;機身也沒有測距裝置,拍照時要目測距離對焦。A型徠卡只生產了一年,至1926年B型徠卡就取代了它。
2:B型待卡的主要特點,是採用康班鏡間快門(compur Shutter)代替了焦點平面快門,快門速度由1秒到1/300秒。這是徠卡歷史上唯一的一款裝有鏡間快門的型號,後來被相機收藏家稱為「康班徠卡」。B型徠卡的生產維持了5年,共製造了約1500台。1930年C型徠卡問世。C型徠卡所邁出的重要一步是:鏡頭不再固定在機身上,而是可以更換。與之相配套的35毫米焦距、F3.5的愛爾瑪廣角鏡頭和135毫米焦距、F4.5的愛爾瑪長焦距鏡頭也同時問世。A、B、C型徠卡,作為徠卡發展過程中的第一階段,統稱為徠卡I型。
從1914年到1923年,「原型徠卡」共製造了31台,機身編號從100號開始。而在1924-1925年間,徠茨工廠在典型的德國理念指導下生產,小心謹慎,製造了800多台A型徠卡,機身編號達到1000。徠卡(Leica)這個名字,是從徠茲Leitz和相機camera兩組英文詞的字頭組合而成(Lei-Ca)。最初,也曾按讀音組成「LECA」(勒卡),但由於與法國克待烏斯公司製造、在1924年推出的使用35毫米無齒孔膠卷的「EKA(愛卡)」相機發音易混淆,就改為「Leica」(徠卡)。因此,相機的起名比製造相機晚。盡管相機的牌子確定為「徠卡」,但一直都沒有將牌子刻在相機上。直到1932年出的徠卡II型雙取景器相機才刻上這個名字。而此前相機上的名字是「厄恩斯特·標茨威茲勒」(ERNST LEITZ WETZLER),以及字母「D R.P.」(Deutsche Reichs Patent的縮寫,意為「德國專利」)。
「徠卡」不僅代表一種新的相機型號,它也是當時第一套攝影系統(包括相機放大機和放映機)的名稱。80多年來,徠卡相機的發展顯示出世界相機發展的歷史軌跡。與此同時,許多攝影師用徠卡相機記錄下人類生活中的無數重要瞬間和平凡人生。因此,徠卡相機的發明不僅促進了人類攝影歷史的發展,也為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4年徠卡一款劃時代意義的135相機誕生,它就是徠卡M3。自M3後,徠卡相繼推出的M2、M4、M4-2、M4-P、M6以及M6 TTL幾乎都是依循1954年時的基本設計理念演變改進而來。而且M3的出現也奠定了徠卡在連動測距相機中不可動搖的地位。M3超脫了原本徠卡螺口相機設計,變得更完美、更精密,在機械和光學性能各方面都有重大改進。作為第一款抽力式相機,M3大大提高了更換鏡頭的速度,使得攝影師可以更大程度提高拍攝速度,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鏡頭螺口的損壞率。同時M3還首次採用可自動出現相應框線的取景窗,包含有50mm、90mm以及135mm,而只用一個旋轉按鈕控制所有快門速度包括B門的設計理念被後來的不少機械相機製造商認可並且沿用至今,成為徠卡機械相機一大特色。
徠卡M6被不少徠卡迷認為是僅次於M3的經典機型。不僅是因為它是徠卡M系列中唯一一款全鈦機身的的相機,同時還被譽為:「相機史上最強大的連動測距相機」,也是徠卡相機銷售史上銷量最高的一款機型。而徠卡M7我們則可以看成是M6的電子化版本。徠卡M7採用電子蟲豸的橫走式快門、增加了光圈優先的AE曝光模式、具有快門後幕閃光功能、增加了超高速閃光功能、配備了DX代碼識別系統、取景窗內可顯示某些拍攝信息。這些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小驚喜。
隨著數碼相機突飛猛進地發展,靠精益求精、一絲不苟,推出款款手動對焦傳統相機的徠卡漸漸脫離了大部隊前進的步伐。數碼相機大行其道搶奪了大部分的影像器材市場。而徠卡由於精工細做居高不下的價格,也讓不少攝影愛好者望而卻步。雖然過去、現在乃至將來,徠卡公司生產的高品質、昂貴的相機,每一個平面、按鈕、接縫都一如既往的完美,但為了適應數碼時代,徠卡也必須為了生存而戰。
和松下合作後,徠卡藉助以電子產品見長的松下電器推出了數款極具徠卡韻味的復古數碼相機。我們通過比較不難發現,C-LUX1、D-LUX3、V-LUX1、DIGILUX3就是松下FX01、LX2、FZ50和松下首款單反數碼相機L1的徠卡版本。不管在功能、特色還是外觀設計上,徠卡都照搬了松下的機型,換上自己的全金屬LOGO,就成為了徠卡全新數碼相機。然而高出松下機型好幾千元的價位讓不少消費者不敢恭維。一個徠卡品牌LOGO就使得徠卡的數碼相機和松下的數碼相機有那麼大的價格,想必很多消費者都不得其解,或許就這就是所謂的品牌效應吧。
C-LUX1採用了600萬像素CCD,配備了3.6倍光學變焦鏡頭,廣角端達28mm,機身背面搭載2.5英寸LCD顯示屏,是松下集廣角、防抖、微距、輕薄、大屏幕於一身的FX01的徠卡版本。D-LUX3採用了16:9規格CCD,是松下推出的千萬像素16:9CCD的LX2的徠卡版本。採用4倍光學變焦鏡頭,同樣具有MAGE O.I.S.防抖功能。配合16:9CCD,機身背面的LCD也採用了2.8英寸16:9規格。給用戶更大的視覺享受。
V-LUX1則由松下FZ50貼牌而來,採用千萬像素CCD和12倍光學變焦徠卡鏡頭,具有松下特色的MAGE O.I.S.防抖功能。而DIGILUX3則來自於松下單反數碼相機DMC-L1,同樣是4/3系統的忠實擁護者,採用750萬像素Live MOS,可以實現LCD取景,只是在外觀上採用了更加接近徠卡M系列的設計。然而松下L1的售價已經讓人很難高攀,徠卡DIGILUX3目前香港地區售價高達20000元的。
徠卡眾望所歸的M8數碼版終於眾星捧月般上市了,成為徠卡進軍數碼領域的有力武器。M8使用了APS-H畫幅千萬像素柯達CCD,放大倍率為1.3X。最高快門速度上,M8由原來M7的1/1000秒提升至1/8000秒,測光也多出一組非TTL式測光表,使得在與機器內的TTL測光比較後,得出更加准確的數據。M8在保證了原有的全手動設計的基礎上,還保證了和1954後製造的徠卡鏡頭兼容性,M8的鏡頭介面上配備了6個感應點,只要接上同樣擁有6個黑白觸點的鏡頭,便可取得鏡頭型號等資料並加入EXIF信息內。應該說,徠卡M8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徠卡數碼時代,不同於以往松下的貼牌設計,M8更具有徠卡獨特的韻味。不過香港上市價格高達40000元港幣。

⑹ 「萊卡相機」是哪國的品牌

徠卡是一家德國生產的照相機的品牌,公司的原名是恩斯特·徠茨公司,現在被拆分為三家公司:分別是徠卡相機股份公司,徠卡地理系統股份公司和徠卡微系統有限公司,分別生產照相機,地質勘測設備和顯微鏡。徠卡品牌由徠卡微系統股份公司持有,並授權另兩家公司使用。

⑺ 萊卡相機是哪個國家的

德國,徠卡(Leica,又譯作萊卡)是由一家同名的德國公司生產的照相機的品牌,由萊茨(Leitz)和照相機(camera)的前音節組成。公司的原名為恩斯特·徠茨公司,目前拆分為三家公司:徠卡相機股份公司、徠卡地理系統股份公司和徠卡微系統有限公司,分別生產照相機、地質勘測設備和顯微鏡。「徠卡」品牌由徠卡微系統股份公司持有,並授權另兩家公司使用。徠卡相機最初問世於191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35mm照相機。

⑻ 怎麼判別徠卡數碼相機是否是行貨

1. 檢查保修卡,說明書。
2. 用800電話查詢,有800電話是假的。
3. 上網查詢。

現場,最好的方式就是找行家或找用過此系列產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