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日本三菱和三井的股票代碼

日本三菱和三井的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3-17 23:04:34

⑴ 三菱財閥和三井財閥哪個更重要

三井比三菱歷史起源要早很多。三井整體規模方面比三菱大一些。
三菱後來者居上現在可以說是跟三井平起平坐的水平。而且三菱創始人是下層社會出身。我覺得三菱牛一些。

⑵ 日本三菱總裁是誰

日本三菱重工總裁佃和夫
簡介:
佃和夫1943年出生於日本山口縣,曾在東京大學進行研修。1968年,他進入三菱重工,因工作勤奮、業績突出而逐步升遷至董事、常務董事。2003年,他實現了早年定下的人生目標——成為三菱重工株式會社社長。

佃和夫在成為社長的同時,也成了日本自衛隊不得不倚重的人物。因為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亦軍亦民的防務產品承包商。它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船舶、火箭製造商和石油、天然氣、火電、核電工廠開發商以及重型機械生產商。同時,它還是日本最大的軍火商,承包生產了日本防衛產品的30%。2000年,在世界軍工企業100強中,三菱重工排名第13位。

隨著日本走向軍事大國的步伐不斷加快,佃和夫與日本自衛隊高層的交往日益增多。2003年,佃和夫剛一上任,就為三菱重工迎來了一個開門紅——從防衛廳拿到了總額2800億日元的軍火訂單,居日本各軍工企業之首。

⑶ 三菱和三井競爭,是如何獲得勝利的

對三菱不屑一顧的三井物產公司,在三菱的迅速擴張中受到猛烈的沖擊。正當三菱獨霸海運,業務如日中天之際,涉澤榮一與三井物產公司的董事長益田孝商量,糾集敵視三菱的地方船隻、批發商、貨主,採取涉澤最擅長的合股方式,創立一家大型海運公司,企圖對「驕恣」的彌太郎進行反擊。他們成立的新公司取名「東京風帆船會社」,投入資金36.6萬日元,董事長預定由海軍上校遠武秀行擔任,頭取(相當於總經理)由涉澤榮一的堂弟涉澤喜作擔任。面對來勢兇猛的威脅,岩崎彌太郎也未敢怠慢。他迅速召開會議尋求對策。在真真假假的輿論攻勢面前,涉澤在米業及銀行上早已一天不如一天,如第一國立銀行、抄紙公司等都連連虧損,加上謠傳四起,更使涉澤等人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

另外,彌太郎還開始秘密收購涉澤與三井派合股創立的東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彌太郎絞盡腦汁儀收購股票的策略成功,涉澤榮一的堂弟涉澤喜作被迫辭去頭取之銜。

涉澤雖在與三菱的競爭中敗得一塌糊塗,卻未徹底垮台,隨著局勢的發展,意外地得到了卷土重來的契機。

1881年,大久一派的當權者大阪重信被反對派排擠,被迫下台,而彌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殺。明治政府內部已無人能幫助彌太郎的三菱。而與三井息息相關的井上、同縣及伊藤等長州人物開始掌權。下野的大阪組織改進黨與政府相抗衡,彌太郎鼎力支持大阪的反政府運動。於是,形成「長州藩閥政府加三井」的聯盟對抗「大阪的改進黨加三菱」的局面。對彌太郎而言,真正的龍爭虎鬥才剛開始。

就在政壇斗爭激烈,陷入一片混戰之時,涉澤榮一再度活躍起來。他指使心腹田口卯吉在《東京經濟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論三菱公司的補助金》的攻擊性文章。由於涉澤的推波助瀾,三菱越來越處於不利的地位。明治當局看到,若是彌太郎的財力和大阪的行動結合在一起,圖謀顛覆政府,那將是一件最可怕的事。1882年,明治當局計劃成立一個打垮彌太郎三菱公司的大海運公司,由涉澤出面,井上贊助、農商大臣品川負責指揮。

彌太郎在政府這一計劃出台前得到消息,立即提出「意見書」阻止,然而政府卻以一篇《辨妄草案》的長文加以駁斥。就這樣,規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按計劃成立了。

這個公司採取涉澤最擅長的合股形式,其中260萬日元由政府投資,其餘由三井集合民間游資形成,共計總創業資本為600萬日元。

兩家公司為了搶乘客,搶業務,幾乎是「不擇手段」——共同公司企圖通過附贈禮品來吸引乘客;三菱公司也不甘示弱,不惜把船費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

後來,兩家公司的競爭演變為降價競爭。最高興的還是乘客和貨主們,他們甚至威脅說:「你們不多打折扣,我就去坐別家的船。」

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彌太郎以堅定的信念、過人的謀略與共同公司角逐。他既重視對方的變化,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也非常注意內部整頓。他將公司重新改組,精簡人員,削減開支,採取戰斗到底的姿態。他的心腹近藤廉平(後來的日本郵船社長)利用公司便箋寫私信,彌太郎發現後立刻給予處分:從他月薪(70元)中扣除15元錢。當時有人諷刺說:「近藤使用一張紙花了15元,近來物價實在太貴。」盡管有人覺得彌太郎對屬下太苛刻了,但他的辦法卻的確使三菱走出了危機。

1884年,三菱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為100元。與共同公司的競爭,三菱雖獲得了勝利,卻使它元氣大傷,三菱不得不停止香港至琉球間的航線,連三菱匯兌所也被迫停業。而共同公司也筋疲力盡,其股票在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無紅利的窘境,股價落到面額的2/3以下,持股人爭相拋售。彌太郎抓住機會,秘密收購這些拋出的共同公司股票。到1884年末,彌太郎已控制了過半數的股權。

1885年2月7日,岩崎彌太郎因飲酒過量,再加上日夜勞心,胃癌難愈,終於帶著無限遺恨撒手西歸了。他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他未竟的事業。

1885年10月1日,兩家公司合並成立日本郵船公司。共同公司出資600萬,三菱公司出資500萬。由於共同公司股份分散,加上許多股票早已被三菱秘密收購,實際的權力便掌握在彌之助手中,後來,這家新公司終於成為日本最大的公司。

⑷ 尋三菱的股票代碼,謝謝!

在中國沒有三菱的相關股票上市的,在日本有這些公司與三菱有關的,這些都是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股票及其代碼如下:
18710ピーエス三菱
34040三菱レイヨン
36360三菱総合研究所
38640三菱制紙
41820三菱瓦斯化學
41880三菱ケミカ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45080田辺三菱制薬
56320三菱制鋼
57110三菱マテリアル
58040三菱電線工業
63310三菱化工機
65030三菱電機
70110三菱重工業
72110三菱自動車工業
79760三菱鉛筆
80580三菱商事
83060三菱UFJフィナンシャル・グループ
85930三菱UFJリース
88020三菱地所
93010三菱倉庫

⑸ 三菱和三井現在哪個更強

在我的認知中,三菱是日本車的牌子,三井是日本動漫里的人物名字…

⑹ 日本三井企業是做什麼的

日本三井集團(日文:三井本社;日文假名:みついほんしゃ)是日本的四大壟斷財閥之一,是由三井家庭統治的財閥而發展起來的。其核心企業有櫻花銀行、三井物產、新王子制紙、東芝、豐田汽車、三越、東麗、三井不動產等。該財團在化工、重型機械、綜合電機、汽車製造、房地產、核發電、半導體、醫療及辦公電子設備等行業擁有優勢。

具體介紹如下:

(一)日本的「三井集團」和「三菱集團」「住友集團」是日本最早的三大財團。

(二)日本的「三井集團」並不是只有一個企業,而是由「三井集團」旗下的眾多的企業構成。「三井集團」旗下大約有90家企業,這些企業所涉及的行業領域甚為廣泛,幾乎囊括了日本所有行業領域。

(三)日本「三井集團」旗下最大的三個企業分別是:三井銀行・三井物產・舊三井鉱山。

(四)日本「三井集團」旗下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如下,從中不難看出「三井集團」的龐大的規模和所涉及的行業的廣泛:

  1. 王子制紙;

  2. 三機工業;

  3. JA三井租賃;

  4. 商船三井;

  5. 昭和飛行機工業;

  6. 新日本空調;

  7. 第一園芸;

  8. 東京放送;

  9. TBS電視台;

  10. 東芝;

  11. 東洋工程;

  12. 西日本電線;

  13. 豐田汽車;

  14. 日本紙パルプ商事;

  15. 日本制鋼所;

  16. 日本制紙;

  17. 日本制粉;

  18. 富士膠卷;

  19. 三井海洋開発;

  20. 三井化學;

  21. 三井共同建設;

  22. 三井金屬鉱業;

  23. 三井情報;

  24. 三井住建道路;

  25. 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険;

  26. 三井住友建設;

  27. 三井住友銀行;

  28. SMBC日興證券;

  29. 日本総合研究所;

  30. 三井精機工業;

  31. 三井製糖;

  32. 三井生命保険;

  33. 三井石油開発;

  34. 三井倉庫;

  35. 三井造船;

  36. 三井農林;

  37. 三井物產;

  38. 三井食品;

  39. 三井不動產;

  40. 三越伊勢丹(零售百貨)。

⑺ 日本四大證券公司排名

日本四大證券公司排名如下:
排名1野村證券公司
排名2大和證券公司
排名3、三菱日聯證券公司
排名4、瑞穗證券公司

(7)日本三菱和三井的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一)野村證券,英文名NOMURA SECURITIES作為一家日本大券商,也是最早拓展中國金融和投資業務的境外機構之一。1925年成立的野村證券現為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證券管理的股票和債券資產規模達到了13.6萬億日元,公司凈利潤達到1680億日元。
2002年10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接納野村證券上海代表處為其特別會員,野村證券上海代表處從而成為首家獲准成為深交所特別會員的境外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2002年11月,野村證券上海代表處又被上海證券交易所接納為首家境外特別會員。
發展歷程
1925年12月25日從大阪株式會社野村銀行中分離出來,成立了野村證券。
1926年1月正式營業。
1946年總公司移至東京。
1949年成為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正式會員。
1961年公司股票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大阪證券交易所、名古屋證券交易所上市。
1964年電子計算機部分離出來,成立株式會社野村電子計算機中心。
1985年野村商務服務株式會社成立。
1993年野村信託銀行株式會社成立。
1999年11月野村企業信息子公司成立。
二)大和證券SMBC株式會社,是日本三大證券公司之一的大和證券集團與日本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銀行之一的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合資組建的日本頂級投資銀行,是大和證券集團的核心企業。大和證券集團的前身大和證券成立於100年前,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證券公司之一,從誕生至今,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大和證券SMBC株式會社作為日本最大的銀證合資公司,集證券公司和商業銀行優勢於一身,以其雄厚的綜合實力向廣大的客戶群體提供最具創新,最優質,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三)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現為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
合並以後的集團資產達到1.64萬億美元,超過了此前世界最大的美國花旗集團。該項合並還將日本主要的銀行集團減少為3家,除了三菱UFJ金融集團,另外的兩家是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合並後,新銀行的分行系統一舉成為全日本最大,業務分布更為均衡的分行網路。在海外業務上,三菱東京在全球各地有86家分行;UFJ銀行有26家分行。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簡稱MUFG)是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綜合性大型金融機構,由三菱東京金融集團和日聯控股於2005年合並而來,總部設在日本東京。
2019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授權日本三菱日聯銀行擔任日本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
四)新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與瑞穗證券股份公司於2009年5月7日合並,成為瑞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瑞穗證券是日本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日本瑞穗金融集團旗下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瑞穗證券的發展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91年,原名為山葉證券。2000年10月,由興銀證券與第一勸業證券、富士證券合並成立了瑞穗證券,此後又與新光證券合並成為瑞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擁有8000多名員工,並在歐美及亞洲多個國家開展了證券相關業務,在北京和上海設有代表處。
營業網點:日本國內100家、海外10家(2009年9月24日)
加盟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大阪證券交易所、名古屋證券交易所、福岡證券交易所、札幌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東京金融交易所

⑻ 豐田汽車,東芝,索尼都是日本三井財團旗下的企業嗎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超過三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GDP方面,按照國際匯率排列的話,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世界第2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4位。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6位 。此外,日本還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兆美元,也是世界最大。

政府以資本扶持工業與企業、強大的勞動力、高科技的發展以及較低的軍事預算比例(佔GDP的1%),幫助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並成為當今僅次於美國的科技強國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日本的經濟特點是生產商、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緊密結合、強大的企業聯盟、緊密的團隊合作、年功序列制、終身僱用制等 。最近,日本的企業為了謀求更多的利潤已經開始部分放棄這些制度。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東京證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2006年東京證券交易所總市值達549.7兆日圓,也是世界第二。

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本田、日產和 鈴木等製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日本擁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日本經濟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長,被譽為奇跡:1960年代池田勇人內閣提出「所得倍增計劃」,經濟出現平均10%的增長;1970年代初期雖然遇到石油危機,平均仍有5%的增長;1980年代則為平均4%的增長。而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趨於不景氣,主要是由於1980年代末的過度投資所造成的資產膨脹,以及證券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泡沫經濟瓦解。政府改革經濟的努力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來日本的景氣一直擴大,創下了戰後最長的景氣復甦期紀錄,不少企業創造了歷史最好業績。

⑼ 日本三井財團在中國的投資問題

很少有中國人知道,豐田、東芝、索尼、松下、三洋、NEC都是三井財團體系的重要成員,在它們看似競爭激烈的背後,地有著更多的共謀。
從基礎製造業、高科技產業到能源礦產,三井財團已經在中國展開了令人震驚的精妙布局,眾多中國企業已被三井層層「捆綁」。
「海、陸、空」三位一體的准軍事化財團體制始終是日本經濟的脊樑,而不被中國人所知,到了該研究日本的時候了!
一位深入三井財團12年、高喊「向日本學習」而「讓日本畏悸」的中國人,揭開鮮為人知的內幕,並宣稱「日本不再有秘密!」
如今,日本把自己扮成一個「失去10年」的虛弱巨人,
暗中卻把持著微觀經濟的命脈,從「細節」上來控制整個世界!
●中國著名的國有企業上海寶鋼怎麼被日本財團稱為他們的成員企業了呢?
●創建了新浪網的四通集團曾經「與巨人同行」,卻被業界稱為「引狼入室」,這個巨人和狼到底是誰呢?
●你知道誰曾經打造了索尼公司,又宣稱將上海廣電集團再打造成一個「中國的索尼」嗎?
●東芝與索尼在藍光DVD標准上的競爭不過是演給外人的一場戲,其實它們是一家人,誰又是它們的家長呢?
●日系手機真的全都敗走中國,還是另有圖謀?這是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你清楚這盤棋的對手是誰嗎?
●為什麼日本媒體把中國的「和諧號」列車稱為「異鄉的新干線」,這又與「台灣新干線」有什麼聯系呢?
●在中國航油集團輸掉55億美元的「賭局」中,誰是那個麻將桌上「3對1」的幕後莊家?
●「豐田汽車」真的是豐田家族創建和經營起來的,還是另有其人?暗中布局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又是誰?
●誰在背後為東芝撐腰,以42億美元吞下了西屋電氣,拿到了80億美元的中國訂單,又打響了「核大戰」?
答案只有一個: 三井
LZ應該查查資料,什麼叫做財團.

⑽ 中國有沒有類似日本 三菱 三井之類的大財團中國的社會允許類似的大財團出現嗎

沒 不過容許大的家族 財團不適合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