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卡爾蔡司是誰是做什麼的
卡爾·蔡司Carl Zeiss是德國人,出生於1816年9月11日,逝世於1888年12月3日。他的職業為:光學儀器企業家。世界聞名的卡爾蔡司鏡頭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② 卡爾蔡司公司是做什麼的啊
卡爾蔡司公司是一家擁有160年以上歷史的老牌光學企業,其在各種鏡頭的研發生產上享有盛名。它生產的相機鏡頭在世界上很有名氣,蔡司的鏡頭一直以成像鮮明,細節清晰,表面明亮,防偏色和防反射性能優越而著稱。
③ 卡爾.蔡司是哪個國家的
德國的~
④ 卡爾蔡司的介紹
卡爾蔡司(Carl Zeiss Jena)是一家製造光學系統、工業測量儀器和醫療設備的德國企業,且是製造相機鏡頭的世界級企業。卡爾蔡司鏡頭的歷史起始於1890年,發明叫作Anastigmat的散光補償鏡頭而啟開。之後,卡爾蔡司作為150年傳統的鏡頭企業來,在醫學系列、雙眼鏡、相機鏡頭、擴大鏡、眼鏡、天象儀等光學設備領域里揚名海外。其中,相機鏡頭具有鮮明的解析度、細致的描寫力、均勻的光圈、T*多層膜發射的加硬處理等優點。
⑤ 卡爾·蔡司公司及其產品的詳細介紹誰有!
是數碼相機的一種鏡頭材質
卡爾·蔡司鏡頭:卡爾·蔡司鏡頭是來自德國的品牌,是目前為數不多的非日系廠商。卡爾·蔡司是一家歷史相當悠久的光學儀器廠商,其出品的鏡頭在傳統相機領域向來都是「高貴」的代名詞,許多色友以擁有卡爾·蔡司鏡頭為榮。索尼公司在自己的部分數碼相機上使用了卡爾·蔡司鏡頭並以此為賣點。
卡爾蔡司鏡頭在業內一向享有良好的聲譽,因其成像的超清晰能力而被稱為「鷹之眼」,這種鏡頭一般情況下只有高端相機會配備這樣的鏡頭。
⑥ 卡爾蔡司是世界500強公司嗎
不是世界500強,500強的外企都是上市公司,卡爾蔡司是 他們自己集團基金控制的集團公司 並不屬於上市公司 所以不是500強 但是家很厲害的公司,回答是500強的 請告知排名 不然不要瞎說
⑦ 蔡司公司的介紹
卡爾·蔡司是蔡司集團(Zeiss Gruppe)的第一組成公司和卡爾·蔡司基金會(Carl-Zeiss-Stiftung)的兩個最大的組成部分之一。蔡司集團位於海登海姆(Heidenheim)和耶拿。
⑧ 卡爾.蔡司是什麼
光學和製造領域的巨頭 各位請不要只把卡爾蔡司局限在鏡頭上 也別以為就是索尼上的那個鏡頭就是他的全部
⑨ 卡爾蔡司是誰
150 年歷史的卡爾蔡司生產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高品質透鏡。以其獨有的色彩還原和成像特點令世界攝影愛好者愛不釋手。HandyCam 里裝備了變焦鏡頭 (Vario-Sonnar)(Vario-Tessa)。分辯率及對比性高,顏色還原出色,幾乎沒有四角失真現象。忠實提供高畫質量攝影。同時,透鏡T*(T star)表面塗層,抑制無用反射光,使圖像更鮮明。[Vario·Sonnar]達到MTF指標 ※ ,生產中為確保質量,在透鏡塊上編上序號,在嚴格的質量控制下逐一生產出來的。
卡爾·蔡司介紹:
一個僅高中畢業的學徒工;德國古鎮耶拿(Jena),卡爾·蔡司的故鄉。當初也許誰也沒有想到古鎮上的這位學徒會成為世界光學巨子。
因為多年對光學和化學的興趣,在學徒期滿之後,卡爾長期在當地的耶拿大學(粉不錯的大學,度假的好地方,可惜計算機專業......)旁聽。1846年,30歲的卡爾創辦了一個工作室,早期產品是放大鏡片和簡單的顯微鏡。得益於兩位大科學家恩斯特·阿貝和奧托·肖特(聽說過光學玻璃中大名鼎鼎的「肖特」玻璃嗎?開創者就是此老)的幫助,蔡司廠光學鏡頭的質量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二戰以前設在德累斯頓的生產車間,是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照相機工廠。
一波三折的經歷
1945年2月14日晚上,災難降臨,德累斯頓(明年一定要去逛逛這個易北河畔的佛羅倫薩)照相機工廠被盟軍炸毀。在二戰將近結束時,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佔領了耶拿,由於雅爾塔條約規定美軍的位置必須後退向西移,德國被一分為二,耶拿和德累斯頓全部由蘇軍佔領。
對於這個光學巨人的財富,俄國人當然不會讓「美帝國主義」染指,作為戰爭賠償,蘇軍拆除了剩下94%的工廠設備。在基輔建立了現在的Kiev( 基輔)照相機製造廠(借著這一絲血脈,俄羅斯鏡頭至今還能在光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但是德國人的技術好像搶不走,在耶拿大學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na」的標志很快又出現了。當初被巴頓掠走的126名蔡司關鍵管理人員和技師,在美國的支持下,也在聯邦德國(西德)的奧伯考亨重新建廠。卡爾·蔡司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也獲得了新生,蔡司廠從此一分為二。
東德的產品冠名Carl Zeiss Jena(卡爾.蔡司.耶拿)史稱「東蔡」,西德的產品冠名Carl Zeiss,史稱「西蔡」,東、西蔡都標榜自己為是蔡司正宗,其實雙方在設計上都秉承了蔡司傳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這種競爭使得蔡司在光學技術上的更臻完美。
兩德統一後,東西德的蔡司廠又聯系經營。總部仍在奧伯考亨,擁有員工3500名,同時在世界各地設有分廠。這時的蔡司雙劍合壁,在光學領域已經是第一強者。在135領域還尚有康太克斯與徠卡抗衡(康太克斯採用卡爾蔡司),但到了120領域Carl Zeiss 便稱雄天下:哈蘇、祿徠兩大120巨頭都使用卡爾蔡司鏡頭。進入數碼時代,依靠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光學外行的索尼,搖身一變,成為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業界老大之一。
經典的締造者
蔡司開創了鏡頭工業中的諸多經典設計。蔡司的創始師保羅·魯道夫就是鏡頭製造史上最有名的設計師之一。1890年,他設計出第一隻消像散正光攝影鏡(Anastigmat),開創了蔡司鏡頭的新紀元。1896年魯道夫又發表了大名鼎鼎的普蘭納(Planar)雙高斯結構的鏡頭,對各種鏡頭像差都進行了出色的糾正。此後,世界各地生產的各種品牌的標准鏡頭(包括徠卡)無不借鑒普蘭納鏡頭的設計。
1902年,他又設計出四片三組的「鷹之眼」——天塞(Tessar)鏡頭,雖然結構簡單、價格適中,成像質量驚世駭俗,明快銳利。
其他諸如廣角鏡頭的典範Holgon、大光圈鏡頭的典範Sonnar(索尼DSC-F828的鏡頭正是基於Sonnar鏡頭結構設計的)、專為旁軸相機設計的Bio-gon等等,都是蔡司創造的經典名鏡。光學產品只要沾了蔡司鏡頭的邊就有市場,這就是事實。
在蔡司、徠卡的耀眼光環下,羅敦司德(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在外行人眼裡變的默默無聞。其實在德意志百年的光學傳統工業里曾經出現過大量的優秀品牌,但在蔡司、徠卡的壟斷下大多凋零了,但羅敦司德和施奈德靠自己的一流的設計還堅強的存在。如果你看到哪款數碼相機使用了羅敦司德和施奈德的鏡頭,其他的不說,光學性能盡可放心。雖然有傳聞說數碼相機用的德國鏡頭都只不過是德國設計甚至授權,但就算鏡頭在日本或其他什麼地方OEM,德國人也會顧忌一點自己的面子,性能絕不會太離譜。
⑩ 蔡司公司的簡介
一家是位於奧博科亨(Oberkochen)的卡爾·蔡司股份公司(Carl Zeiss AG),它在格丁根[1]阿倫和Hallbergmoos擁有兩家重要的附屬工廠。另一家是位於耶拿卡爾·蔡司有限公司(Carl Zeiss GmbH)。
卡爾·蔡司是蔡司集團(Zeiss Gruppe)的第一組成公司和卡爾·蔡司基金會(Carl-Zeiss-Stiftung)的兩個最大的組成部分之一。蔡司集團位於海登海姆(Heidenheim)和耶拿。
卡爾·蔡司基金會的另外的組成公司是玻璃製造商肖特有限公司和耶拿玻璃廠(Jenaer Glaswerk),分別位於美因茨(Mainz)和耶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