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富迪科技股票查詢 2025-07-05 13:12:27
大智慧如何搜股票代碼 2025-07-05 12:47:30
哪些屬於科技類股票 2025-07-05 12:08:17

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4-29 16:41:11

1. 隆盛科技股票代碼是什麼意思隆盛科技牛市股價是多少隆盛科技十年來的走勢圖

國六排放標准嚴格限制污染物排放,受益於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廢氣再循環(EGR)產品成為發動機尾氣處理的核心零部件,為該產業中的相關企業帶去巨大發展機會。下面就帶大家深入了解下EGR系統的領先企業--隆盛科技的投資價值。


在開始分析隆盛科技前,我整理好的EGR系統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EGR系統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隆盛科技主營業務為發動機廢氣再循環(EGR)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EGR閥、控制單元(ECU)、感測器、電子節氣門、EGR冷卻器等,是EGR行業龍頭企業。隨後隆盛科技積極布局新能源、燃料替代以及燃料電池等領域,目前成果顯著,隆盛科技成長性十足。


簡單了解公司基礎概況後,下面具體分析公司獨特的投資價值。


亮點一:EGR領域龍頭企業


隆盛科技在發動機節能減排領域有長期的沉澱,為下遊客戶整理供給符合柴油機動車減排需要和汽油機動車節能需要的廢氣再循環處理方案。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公司自主研創的EGR系統,現在已經是EGR系統專家,具有先進的技術水平,帶領行業進行共同發展。


並且積淀了很多客戶資源,國內外主流車企及發動機企業都在覆蓋范圍內,涵蓋了康明斯、博世、全柴動力、東風汽車、北汽福田、中國重汽等。行業的前三位更是在市場上有著87%的佔有率,而就單單隆盛科技一家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就達到了驚人的35%,位居行業第一且市場份額龐大,是國內強大的EGR領域翹楚。


亮點二:進軍新能源領域,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電機、電池、電控就是新能源汽車中所說的"三大件",而電機最主要的零部件就是馬達鐵芯,有著比較復雜的工藝,並且對於精度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且電動汽車對大功率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發展方向也在向這一方面靠近,以及特斯拉、比亞迪等高端車型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對於馬達鐵芯的要求也就漸漸的提高了。


隆盛科技對於微研精密進行收購,在完成收購以後,通過其在精密製造領域的20餘年積累和高端設備模具,成功開發集成高端驅動電機馬達鐵芯生產線,並且企業已經擁有量產的能力。目前而言,也已經正式成為聯合汽車電子及部分能源公司的一級供應商,擁有的頭部客戶如下:蔚來、通用、大眾等,隆盛科技公司也成功實現了第二增長曲線。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隆盛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隆盛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EGR領域:2021年7月1日起重型車全面實施國六排放標准,EGR是採用增強缸內氣流的運動強度和提高噴射壓力的方式,加強油氣混合,從而降低碳煙排放。由於排放法規的升級,EGR產品的需求迅速的增加。特別是在國五階段的時候,有部分車型是不用加裝EGR的,但是在國六階段這些車型都需要加裝EGR,其市場需求將顯著增加。


馬達鐵芯領域:"碳達峰""碳中和"也是全球都希望達到的一個狀態,在中、歐、美的低碳政策進一步落實推進的這一環境下,各國極力促使新能源車普及,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很猛,這讓馬達鐵芯獲得大量客戶資源。


總而言之,隆盛科技目前在EGR系統和馬達鐵芯領域方面,擁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未來將充分享受行業帶來的廣闊市場空間,看好隆盛科技未來表現。但是文章多多少少會有點滯後性,倘若想更准確地知道隆盛科技未來行情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就可以領取,有專業的投顧幫助你診斷股票,了解一下隆盛科技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隆盛科技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2-0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2. 誰能幫把些汽車商標掃描成文字 寶馬 上海大眾 廣州本田 豐田 就象寫文字一樣 我想用來注冊些游戲角色名字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的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分布在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的19個城市。自東北腹地延伸,沿大連灣、渤海灣、膠東灣、長江三角洲、海南島和廣西、雲南、四川,形成東北、華北及膠東、西南三大生產基地,生產中、重、輕、轎、客、微多品種寬系列的整車、主機和零部件。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總部在地處中國東北腹地的吉林省長春市。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一汽客車有限公司、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長春豐越公司等整車生產企業;一汽技術中心、機械工業第九設計研究院等產品開發和工廠設計科研單位;一汽四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鑄造有限公司、一汽豐田(長春)發動機有限公司、一汽模具製造有限公司、一汽工藝裝備有限公司以及一汽進出口公司、一汽實業總公司等均設在長春。第一汽車在長春生產的整車產品有:解放品牌中、重、輕型卡車;紅旗轎車和奔騰轎車;大眾品牌速騰、邁騰、捷達、寶來、高爾夫、開迪轎車;奧迪A4和A6轎車;馬自達6轎車;豐田品牌LC200蘭德酷路澤多功能運動車和普銳斯混合動力轎車等。
全資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技術中心 整車和零部件以及工藝、材料的研發、試制、試驗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 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和發動機、車橋、變速箱三大總成等
一汽客車有限公司 客車底盤和遠征牌、太湖牌、華西牌大客車
一汽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改裝車
長春一汽輕型車廠 3噸載重卡車和1噸載重客車底盤
機械工業第九設計研究院 工廠工程設計、承包、監理和資質認證
一汽鑄造有限公司 鑄件生產及鑄造工藝設計、工裝設計製造
一汽模具製造有限公司 整車覆蓋件模具設計與製造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進出口公司 進出口貿易、外事聯絡、國際招標和國際物流
長春一汽工藝裝備有限公司 非標准工藝裝備製造
長春一汽裝備技術開發製造有限公司 數控加工中心、天車製造
長春一汽藍迪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 機器人技術開發、塗料與工業爐技術開發
長春一汽嘉信熱處理電鍍科技有限公司 熱處理和電鍍設備製造、零件加工
長春一汽綜合利用有限公司 鑄鋼丸、鋁合金錠、鑄造回爐料、中水潔凈水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哈爾濱輕型車廠 輕型卡車、皮卡車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哈爾濱變速箱廠 重、輕型車變速箱
一汽吉林汽車有限公司 微型客車、卡車
一汽山東汽車改裝廠 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改裝車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柳州特種汽車廠 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車、專用車、特種車
海南汽車試驗研究所 濕熱帶各類汽車試驗、技術服務
控股子公司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 紅旗品牌系列轎車、奔騰轎車和馬自達6轎車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大眾品牌捷達、寶來、高爾夫、開迪轎車和奧迪品牌A4、A6轎車
長春一汽四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中、重型卡車變型車、改裝車和車箱、車輪總成
啟明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啟明星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系列軟體
一汽豐田(長春)發動機有限公司 V6系列高技術環保發動機
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夏利系列和NBC系列經濟型轎車
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豐田品牌威馳、花冠、皇冠、銳志轎車
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營銷在中國生產的豐田品牌轎車、多功能運動車
深圳一汽汽車有限公司 汽車營銷和售後服務
四川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 豐田品牌蘭德酷路澤、普拉多多功能運動車、柯斯達豪華客車
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 普力馬、福美來轎車
天津一汽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 A系列發動機、ZZ和SZ發動機等
一汽財務有限公司 為集團成員單位提供結算、信貸服務和保險經紀業務等
一汽陸捷物流有限公司 整車和零部件物流及包裝、配送服務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簡稱一汽-大眾)於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德國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及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大型乘用車生產企業,是我國第一個按經濟規模起步建設的現代化乘用車工業基地。經過多年的不斷發展,一汽-大眾在長春和成都共有二大生產基地,包括轎車一廠、轎車二廠、轎車三廠(成都分公司)和發動機傳動器廠。
成立於1991年2月6日
雇員人數:正式員工14000(2010年5月)
主要產品:捷達、新寶來、高爾夫、開迪(停產)、速騰、邁騰、奧迪邁騰CC,系列。

第二汽車製造廠,簡稱「二汽」,最早於1952年底提出建設,經歷「兩下三上」的漫長波折,於1969年9月正式開始在湖北省十堰市進行建設,直至上世紀90年代,主要生產「東風牌」卡車,1992年9月1日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1],從那時起,先後通過與法國PSA(標致-雪鐵龍)集團、日本日產、本田等公司合資,大規模生產、銷售乘用車。二汽原屬國務院計劃單列管理,現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督管理的企業(又稱中央企業)。
合資品牌: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東風日產、東風本田...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汽車,前身是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1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600104。2006年經過重組,上海汽車成為目前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65.5億股,合並總資產1381.6億元,在崗職工總數超過65000人,公司目前控股股東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公司下屬主要企業:乘用車分公司,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申沃,上汽通用五菱、韓國雙龍汽車等整車企業;汽車齒輪總廠、聯合汽車電子等與整車開發緊密相關的零部件企業;以及上汽財務公司等汽車金融企業。

成立於1985年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大眾)是一家中德合資企業,雙方投資比例各為50%。公司總部位於上海安亭國際汽車城,佔地面積333萬平方米。新成立的上海大眾南京分公司為第四個整車生產基地,位於南京市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面積63.5萬平方米。 上海大眾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轎車生產基地之一。基於大眾、斯柯達兩大品牌,公司目前擁有帕薩特、波羅、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觀和Octavia明銳、Fabia晶銳、Superb昊銳等十大系列產品,覆蓋A0級、A級、B級、SUV等不同細分市場。

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廣汽本田)於1998年7月1日成立,它是由廣州汽車集團公司與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共同出資組建的合資公司,雙方各佔50%股份,合作年限為30年。
廣汽本田目前有黃埔工廠和增城工廠兩個廠區,生產能力合計達到年產36萬輛,合計佔地面積為160萬平方米。 廣汽本田現有員工總數為6800多人(截至2008年12月底)。
廣汽本田目前生產的主要產品有雅閣系列轎車、奧德賽多功能系列轎車、飛度系列轎車和CITY鋒范系列轎車共四大系列21種車型。
2008年7月19日,廣汽本田成立了廣汽本田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這是國內第一個由合資企業獨立投資、以獨立法人模式運作的汽車研發機構,擁有包括概念設計、造型設計、整車試作、實車測試、零部件開發等在內的整車獨立開發能力。廣汽本田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合資企業自主品牌正式破題,對於提升中國汽車工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於未來中國汽車市場格局的變化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2008年4月20日,廣汽本田發布了自主品牌——「理念」的品牌標識。它以具備科技感與未來感的銀色為主色調,品牌標識圖形螺旋上升,如同一個DNA分子,表達了「理念」品牌追求領先科技、永不停步的精神。同時開發有限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合資企業自主品牌正式破題,對於提升中國汽車工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於未來中國汽車市場格局的變化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2007年12月12日,廣汽本田發布全新的企業口號——「感世界而動」,同時宣布進軍中級車市場——推出首款中級車CITY鋒范。「感世界而動」,代表著廣汽本田及其每一個員工的姿態:在感受消費者的需求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中,洞察到變化的本質,從而以別具一格的做法,挑戰新事物,開創新潮流,創造出嶄新的價值,並與消費者共享充滿驚喜的感動。
本田公司在80年代成立了商標設計研究組,從來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件設計圖稿中,確定了現在的三弦音箱式商標,也就是帶框的「H」,圖案中的H是「本田」拼音Honda的第一個字母。這個標志體現出技術創新,職工完美和經營堅實的特點,同時還有緊張感和可以放鬆一下的輕松感。而廣州本田的標志是將中文的「廣州」二字與本田標志結合而成。
在國內轎車項目中,廣汽本田走出了一條「以市場為導向、少投入、快產出、滾動發展」的道路。成立十年來,廣汽本田以滾動發展為模式,實現了產能由1萬輛到36萬輛的跨越,產品也由雅閣(Accord)一個品牌拓展為雅閣(Accord)、奧德賽(Odyssey)、飛度(FIT)、鋒范(CITY)四大品牌,產品系列覆蓋中高級車、中級車、經濟型車、MpV等各個級別。廣汽本田產銷量實現一年上一個新台階,到2008年12月為止,廣汽本田累計產銷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輛汽車,成為中國第五家累計產銷超一百五十萬輛的乘用車企業。

3. 國內國外著名電氣公司有那些

蘇州蘇繼電 氣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前身為機械工業部定點電力保護繼電器專業製造廠。目前,公司主要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有:各類繼電器、直流接觸器、汽車電渦流緩速器控制系統及部件,汽車發動機智能冷卻系統(SJATS)及控制單元等。

4. 大眾聯合汽車改裝公司怎麼樣

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於1997年11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600104,公司簡稱「上海汽車」。2006年經過重組,上海汽車成為目前國內A股市場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總股本為65.5億股,合並總資產864億元,職工總數3.3萬人,公司目前控股股東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公司是目前國內領先的乘用車製造商、最大的微型車製造商和銷量最大的汽車製造商,2006年度以134.4萬輛的整車銷量,居全國汽車大集團之首。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1月29日,集中了世界500強企業上汽集團與汽車產業鏈相關的資產和業務,旗下企業主要從事汽車和零部件的生產、銷售、開發、投資及配套服務,2005年共向中國及海外市場銷售整車超過105萬輛。
上汽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上汽汽車)於2006年2月22日正式成立。上汽汽車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股份)和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各投資60%和40%組建,初期投資為36.8億元人民幣。
目前,上汽汽車的各項工作已全面啟動,將同步建設上海和儀征兩個生產基地,中期規劃將形成年產轎車及變形車30萬輛和發動機40萬台的生產規模。截止到2010年,上汽汽車計劃推出RV車、中級車、緊湊型車等5個平台超過30款車型,混合動力車也將在其間推出, 從而形成與國際汽車技術發展趨勢相同步的、價格從6.5萬元至30萬元、覆蓋主流乘用車領域各個細分市場的寬系列產品線布局。
上汽(集團)股份投資18億元建立的上汽工程研究院將和上汽海外研發中心將共同成為上汽汽車 的技術研發基地,致力於自主品牌新產品研發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為上汽汽車自主品牌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證。
上汽汽車作為國際化品牌的經營者,將依託上汽集團20多年合資合作所積累的技術、製造、采購、營銷和管理優勢,以國際化的視野,創造性地集成全球優勢資源,以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滿足消費者高品位需求,以優秀的國際合作團隊,打造中國汽車領導品牌,進而成為全球汽車業不可或缺的力量。 [編輯本段]公司業務公司主要業務:汽車整車(包括乘用車、商用車)、與整車開發緊密相關的零部件(包括動力傳動、底盤、電子電器等)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與汽車業務密切相關的汽車金融。 [編輯本段]集團下屬公司下屬主要企業:乘用車分公司,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上海申沃,上汽通用五菱、韓國雙龍汽車等整車企業;汽車齒輪總廠、聯合汽車電子等與整車開發緊密相關的零部件企業;以及上汽財務公司等汽車金融企業。 [編輯本段]大事記1955年12月上海市內燃機配件製造公司成立。
1958年03月上海市內燃機配件製造公司與上海市動力設備製造公司合並,成立上海市動力機械製造公司。
1958年09月上海汽車裝配廠試製成功第一輛小轎車,命名「鳳凰牌」。
1960年01月上海市動力機械製造公司更名為上海市農業機械製造公司。
1964年02月鳳凰牌轎車改名為上海牌轎車,至1975年形成5000輛年生產能力。
1964年12月上海牌SH-760型轎車開始成批生產,年產量為50輛。
1969年04月上海市農業機械製造公司更名為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
1978年11月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開始企業性公司試點。
1982年06月上海轎車項目代表團赴西德訪問,與德國大眾簽署桑塔納轎車試制協議。
1983年04月第一輛上海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
1984年10月中國汽車工業公司、上海市拖拉機汽車工業公司、中國銀行上海信託咨詢公司與西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簽署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合營合同,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奠基。
1985年03月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03月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聯營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
1991年11月為集中力量發展桑塔納轎車,上海牌轎車停產。
1993年08月上海桑塔納達到年產10萬輛能力,國產化率突破80%。
1995年04月上海大眾與德國大眾、巴西大眾聯合開發成功桑塔納2000型。
1995年09月上海汽車工業總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
1995年10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簽定基礎協議。雙方計劃在上海建立一個汽車合資企業和合資技術開發中心以及其他相關項目。
1997年01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簽署合營合同與章程。
1997年03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簽署合營合同與章程。
1997年06月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成立。
1997年11月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發行3億股A股股票,發行價7.02元/股,股票代碼600104。
1998年12月上海通用項目建成,別克新世紀下線。
1999年01月由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江蘇省儀征市汽車工業公司聯合組建的「上汽集團儀征汽車有限公司」合同簽約儀式在揚州舉行。
2001年03月上海汽車首次實施配股方案,向原股東每10股配售3股,共配售4.2億股,配售價8元/股。
2002年10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參股通用—大宇項目正式獲得國家批准,通用大宇汽車科技公司在韓國漢城正式宣布成立。
2002年11月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廣西柳州舉行掛牌。
2004年03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與遼寧省、山東省的有關企業正式簽署沈陽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山東大宇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協議;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各擁有沈陽金杯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和山東大宇汽車發動機公司25%的股份,上海通用汽車持有50%的股份。
2004年07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3年度117.2億美元的銷售收入首次進入《財富》雜志世界五百強排行榜,列第461位。
2004年10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與韓國雙龍汽車公司簽署了收購雙龍汽車公司48.92%的股份的合同。
2004年12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實施改制重組,設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控股股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每10股送3.4股的比例向全體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使所持非流通股股份取得流通權;隨後,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改承諾,在二級市場投入10億元資金按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股份,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股改後的59.8%增至67.7%。
2005年12月上汽實現整車銷售105萬輛,提前兩年完成年產100萬輛目標。
2006年07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5年合並報表143.65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再次躋身《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行列,排名第475位。
2006年10月上汽正式發布了首款自主品牌中高檔轎車榮威(Roewe)750。
2006年11月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與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共同簽署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汽車全球合作夥伴協議》。
2006年12月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正式完成向控股股東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定向發行32.7503億股A股的相關股權變更工作,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最大的整車上市公司。
2007年06月經國務院國資委和上海市國資委批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所持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83.83%股權劃轉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擁有,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成為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與上汽菲亞特紅岩動力總成有限公司在重慶舉行了成立揭牌奠基儀式。
2007年07月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合並報表18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402位。
2007年09月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汽車。
2008年07月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以2007年度合並報表226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373位,第四次入選世界500強,排名比上一年度上升29位。
新出爐的「2009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體現了今天的中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上汽憑借良好的企業形象成功入圍前10強!

5. 金力永磁股票代碼

300748。

金力永磁核心題材
要點1:所屬板塊MSCI中國QFII重倉創業板綜創業成份磁懸浮概念風能富時羅素高送轉江西板塊融資融券深成500深股通特斯拉稀土永磁小金屬新能源車
要點2:經營范圍研發、生產各種磁性材料及相關磁組件;國內一般貿易;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及進出口業務的咨詢服務(實行國營貿易管理的貨物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要點3:汝鐵硼永磁材料公司是集研發、生產和銷售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核心應用材料的領先供應商。公司產品被廣泛應用於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節能變頻空調、節能電梯、機器人及智能製造、3C等領域,並與各領域國內外龍頭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要點4:釹鐵硼永磁材料行業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主要應用於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如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節能變頻空調、節能電梯、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消費類電子等,均符合國家大力倡導的節能環保理念,對國家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意義重大。這些行業在可預期的未來都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過去三年均保持了50%以上的增幅,工信部牽頭編制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25.47%,為我國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要點5:公司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具有較為領先的市場地位公司目前是全球領先的風電應用領域磁鋼供應商,並且是我國最早參與制定風力發電機低速永磁同步發電機國家標準的磁鋼供應商之一。全球永磁直驅風力發電的整機廠商主要是金風科技、西門子-歌美颯等,公司在2015-2019年連續五年獲得金風科技質量信用5A級供應商的稱號,同時,公司2019年榮獲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十年行」戰略合作獎。公司也是西門子-歌美颯風電磁鋼的重要供應商。公司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節能變頻空調、節能電梯、機器人及智能製造、3C等領域,並陸續成功進入博世、美的、比亞迪、三菱、通力電梯等各領域頂尖客戶的供應體系,在這些領域銷售收入快速增長,2015-2019年對博世集團供貨的不合格率連續五年保持0PPM,榮獲UAES-2019年度「最佳合作獎」、2019美的集團機電事業部「技術創新獎」及「年度優秀供應商」稱號、三菱電機(廣州)壓縮機有限公司2019年度「質量表彰獎」、上海海立電器有限公司2019年度「最佳誠信貢獻獎」,具有較為領先的市場地位。
要點6:公司在與各領域龍頭企業緊密合作過程中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經營模式公司與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頂尖的客戶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關系,這些大型知名企業對產品品質要求十分嚴格,產品評鑒及認證周期比較長,為滿足其品質、技術及管理體系要求,公司在研發、製造、供應鏈管理、客戶服務及企業文化等方面不斷優化,形成了與客戶需求相適應的較為成熟的經營模式。這些成熟的經營模式,為公司與現有大客戶保持穩定的合作關系,以及開發新的客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要點7:公司與重要的稀土原材料供應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稀土特別是重稀土是我國的戰略資源。公司位於重稀土主要生產地江西贛州,與當地重稀土生產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關於下達2019年度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及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江西省自然資源廳關於下達2019年度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及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2019年贛州當地企業離子型稀土(以中重稀土為主)開采配額約佔全國44%。公司與贛州稀土集團子公司南方稀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履行完2019年度《合作協議》的基礎上,簽署了2020年度的《合作協議》,能夠保障公司稀土原材料特別是重稀土的長期穩定供應。
要點8:自願鎖定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託他人管理本次發行前本人直接及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購本人直接及間接持有的該部分股份。
要點9:股利分配公司上市後將在足額計提法定公積金、任意公積金後,在符合現金分紅的條件且公司未來十二個月內無重大資金支出發生的情況下,公司當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於該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10%。
要點10:穩定股價措施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後三年內,如公司股票收盤價格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公司將通過控股股東增持股份、公司全體董事(獨立董事除外)和高級管理人員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購股份等措施來穩定股價。
要點11:收到聯合汽車電子《零件定點書》2019年2月28日公告,公司於2019年2月27日收到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汽車電子)的《零件定點書》,公司成為其大眾集團MEB純電動平台項目的稀土永磁材料供應商。聯合汽車電子是博世集團和中聯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此次得到聯合汽車電子的認可,為大眾集團MEB項目提供稀土永磁產品,將對公司進一步拓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6. 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嗎

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不是股份公司,不是上市公司。

7. 隆盛科技股價走勢分析隆盛科技股票行情分析預測隆盛科技股份最新消息新聞

國六排放標准對污染物排放控制有非常嚴苛的標准,受益於國六排放標準的實施,廢氣再循環(EGR)產品成為發動機尾氣處理關鍵的零部件,為該產業中的相關企業帶去巨大發展機會。下面就跟大家好好聊聊EGR系統的傑出企業--隆盛科技的投資價值。


在開始分析隆盛科技前,我整理好的EGR系統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EGR系統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隆盛科技主營業務為發動機廢氣再循環(EGR)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EGR閥、控制單元(ECU)、感測器、電子節氣門、EGR冷卻器等,是EGR行業龍頭企業。隨後隆盛科技積極布局新能源、燃料替代以及燃料電池等領域,目前成果顯著,隆盛科技成長性十足。


簡單了解公司基礎概況後,下面具體分析公司獨特的投資價值。


亮點一:EGR領域龍頭企業


隆盛科技長期致力於發動機節能減排領域,將符合柴油機動車減排需要和汽油機動車節能需要的廢氣再循環處理方案供給給下遊客戶。其自主研發的EGR系統,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如今也作為EGR系統專家,具有引領行業發展的強大技術水平。


並且客戶資源很充足,涉及到了國內外主流車企及發動機企業,囊括了康明斯、博世、全柴動力、東風汽車、北汽福田、中國重汽等。行業前三市佔率為87%,而僅隆盛科技一家在市場當中有著35%的佔比,不僅居行業的第一,而且在市場中的份額也特別龐大,是國內強大的EGR領域佼佼者。


亮點二:進軍新能源領域,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新能源汽車"三大件"的組成部分是電機、電池、電控,而馬達鐵芯是電機最重要的一部分,工藝可以說比較復雜,精度要求還非常的高,向大功率方向發展已經日益成為現在電動汽車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並且特斯拉、比亞迪等高端車型出現了,對於馬達鐵芯的要求自然就變得更高了。


隆盛科技已經完成了對於微研精密的售後,在這之後,藉助其在精密製造領域的20餘年積累和高端設備模具,還把集成高端驅動電機馬達鐵芯生產線成功的開發出來了,並且企業已經擁有量產的能力。目前來說,正式成為聯合汽車電子及部分能源公司的一級供應商,擁有的頭部客戶如下:蔚來、通用、大眾等,隆盛科技成功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隆盛科技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隆盛科技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EGR領域:2021年7月1日起重型車需要嚴格落實國六排放標准,EGR是採取提高汽缸噴射壓力和加強缸內氣流運動的措施,加強了汽缸內油氣的混合程度,從而使得汽缸碳煙的排放量降低。EGR產品的需求隨著排放法規的升級顯著增加。特別是在國五階段的時候,有部分車型是不用加裝EGR的,但是在國六階段這些車型都需要加裝EGR,帶來巨大增量市場。


馬達鐵芯領域:對於全球來說,"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長期目標了,在中、歐、美的低碳政策進一步落實推進的這一情形下,各個國家,大力促進新能源車普及,全球新能源汽車實現了高速發展,這讓馬達鐵芯獲得大量客戶資源。


總體而言,隆盛科技目前在EGR系統和馬達鐵芯領域方面,擁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未來將充分享受行業發展獲得的較大成長空間,看好隆盛科技未來表現。但是文章稍微有點滯後性,要是想更准確地了解隆盛科技未來有沒有好的行情,直接點擊下方鏈接就可以領取,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了解一下隆盛科技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隆盛科技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