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官道茶業的普洱茶好不好
很難講好不好的問題,首先要看茶葉原材料,再看加工工藝,最後看保存方式,一個錯了,那就沒有好不好的了。
⑵ 請問華嚇銀行屬於那
當然是中國的了。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1992年華夏銀行在首都北京誕生了。1995年華夏銀行率先實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為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03年9月,華夏銀行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00015),成為全國第五家上市銀行。2005年11月華夏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與德意志銀行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全面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技術支持和協助協議、信用卡業務合作協議,為提高經營管理能力和國際化水平帶來了新的契機。15年來華夏銀行完成了三次歷史性跨躍。
截止2007年6月30日,華夏銀行已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濟南、昆明、深圳、沈陽、廣州、武漢、重慶、成都、西安、烏魯木齊、太原、大連、青島、溫州、石家莊、天津、呼和浩特、福州、寧波、蘇州、無錫、煙台、聊城、玉溪等28個城市設立了23家分行、5家異地支行,營業機構達到281家,員工8500多名,「立足經濟發達城市,輻射全國」的機構體系已經形成。此外,華夏銀行還與境外412家銀行建立了代理業務關系,建成了覆蓋全球主要貿易區的結算網路。
自2001年以來,華夏銀行就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辦行思想,堅持質量、效益、速度、結構協調發展,不斷擴大經營規模,不斷提高盈利能力,保持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04年華夏銀行被評為中國上市公司金融地產行業10家最具競爭力企業之一;2005年榮獲「中國最具有影響力財富企業」稱號;在2007年7月出版的英國《銀行家》雜志世界1000家大銀行評選中排名第336位,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375位。華夏銀行的「中小企業成長產品服務方案」被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時報社授予「最佳中小企業融資方案」,外匯清算系列產品在北京金融展和廣州博覽會上榮獲「優秀金融產品獎」,清算中心再獲「花旗集團美元清算直通率卓越獎」,客戶服務中心95577被人民日報等媒體評為中國金融業呼叫中心「客戶滿意十佳品牌」和「十大影響力品牌」。截至2007年6月30日,銀行總資產達4810.21億元, 2007年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16.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95%。
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華夏銀行秉承「始終堅持質量、效益、速度、結構協調發展」的經營理念,穩步實施國際化改造戰略,在信貸、資金、營銷、稽核、風險管理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堅持科技創新與產品創新一體化的方針,加強信息系統管理、信息技術運用以及新產品開發管理,加強全行創新工作的統籌規劃管理。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綜合業務系統、自助銀行和網上銀行的開發推廣,成為本行電子化的重要支撐,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
嚴密的風險管理體系。華夏銀行堅持依法合規經營,構建全方位、全過程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制度建設,培育嚴格、規范、審慎、穩健的風險管理理念和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按照全面風險管理原則要求,設立風險管理委員會和風險管理部,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進行持續的監控和管理。建立了信貸專職審批人制度,實現授信審批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建立了垂直管理的稽核體制,保證稽核監督工作的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依靠較為完善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華夏銀行資產質量不斷得以優化。
專業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華夏銀行按照「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建立公司、個人、同業三大客戶營銷體系,全方位開拓市場,制定了全行統一的客戶服務標准,採用了先進的電子化服務手段,建立了專業化的客戶經理隊伍,為客戶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細分市場、細分客戶,根據客戶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金融服務方案,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各種服務需求。華夏銀行擁有「華夏互聯通」、「華夏麗人卡」等為代表的一批品牌產品,在市場上享有盛譽,市場份額在業內名列前茅。
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努力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凝聚企業精神,塑造企業形象,提高員工職業道德,培育造就優秀人才。實施以人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模式,提倡為了人、關心人、理解人、重視人、依靠人、尊重人、培養人的企業文化。進一步發揮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不斷完善各項民主管理制度,努力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和氛圍,為員工的職業發展創造平台,讓每一名員工在華夏銀行事業發展的大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幹,展現自我價值,與銀行共同成長。
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職責,是把華夏銀行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為股東提供更高的回報,為促進我國金融改革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華夏銀行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穩健經營,規范管理,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建設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與效益良好的現代金融企業,相信用華夏人的智慧和勤奮必將為您的生活創造美好的未來!
⑶ 簡介普洱茶
普洱茶
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
中文名 普洱茶(野茶樹)
拉丁科名 Theaceae
中文科名 山茶科
保護級別 2
簡介: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分布
主要產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欠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 200-1 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
現狀
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海拔下限(米) 1200
海拔上限(米) 1400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或灌木,高5一13(-20)米,主幹直徑可達1米以上;幼枝和幼葉被細柔毛。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一8(一12)厘米,寬1.8一4.5厘米,先端鈍尖,有時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3一7毫米。花單生或2-4組成腋生聚傘花序,白色,直徑2.5一3.5厘米,有香氣,花梗長6一10毫米,下彎;萼片5(-6),圓形,果時宿存;花瓣7一8(一9),寬倒卵形或圓形;雄蕊多數,外輪花絲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頂端3裂。蒴果圓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約25厘米,果皮革質;種子1或2,近球形,微有稜角,直徑約1.5一1.8厘米,淡褐色。
特性
雲南分布區多屬南亞熱帶山地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產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溫17--19℃,極端最高溫22.3℃,極端最低溫-5.4℃(出現在1月);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土壤多為赤紅壤或黃色赤紅壤。喜山坡溝谷,乾季雲霧彌漫,空氣潮濕,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質的小環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時花、果並存。野茶樹果實常被採收,天然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見。與其伴生的主要喬木樹種有峨眉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截果柯Lithocarpus truncatus Rehd. et Wils.、普文楠Phoebe puwenensis Cheng等。
保護價值
野茶樹原產我國南部,尤以雲南南部有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對研究茶樹的起源、進化等有重要意義。雲南的普洱茶葉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飲料,種子富�橢�勺魘秤糜突蜆ひ滌糜汀?br />
保護措施
對特大的野茶樹植株應加強保護措施,嚴禁采葉采果,建議將分布集中的雲南勐海南糯山劃為野茶樹保護點,保持必要的生態環境,創造天然繁殖條件。雲南境內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 taheishangensis F.S.Zhang產地和生境與野茶樹相同,亦應保護。
栽培要點
用種子繁殖,種子壽命短,宜采後即播。栽培法和茶樹相同。
普洱茶的種類: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也就是在茶菁製成之後仍會持續進行後氧化作用,茶性會、越來越溫和、不刺激,而且存放的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完整,茶湯滋味越醇和,所以才有普洱茶越陳越香的說法。普洱茶依樹種分,同有喬木與灌木之分,依製法不同,可分為生茶和熟茶;依存放方式不同,又分為干倉普洱茶及濕倉普洱茶。
普洱茶的分類
(一)以樹種分類
喬木:主要摘采喬木樹葉作為茶菁,葉片較大。
灌木:主要摘采灌木樹葉做為茶菁,也就是我們一般常看到的矮茶樹種,葉片較小。
(二)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加上人為發酵法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三)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四)依外型分類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每七個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普洱茶的加工
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加工而成,分傳統和現代兩種製作工序。
1、傳統普洱茶製作工序:殺青(生曬、鍋炒)揉條(手工揉團)曬干
2、現代普洱茶製作工序(人工熟化):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乾燥
如何選購普洱茶
普洱茶主要產地是雲南省,近10年來,才開始在各地流行起來,由於衛生部門研究普洱茶有降血脂、瘦身、抗癌的功能,尤其是保存越久的普洱茶越有效能,所以價格的變動也相當劇烈。
辨別新、老普洱茶
由於普洱茶可持續發酵,因此越陳越香,價錢當然也較貴。新的普洱茶指的是剛製成的普洱茶,外觀顏色較綠有白毫,味道濃烈,老的普洱茶指的是陳放較久的普洱茶,因為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茶葉外觀呈棗紅色,白毫也轉成黃褐色。
聞茶葉香氣
通常保存不佳的普洱茶會產生霉味,有些商人為掩蓋其氣味,會加入菊花等花香。因此若看到普洱茶中參有菊花,或聞起來有花香,表示茶葉品質不純正。
辨別茶湯顏色
請店員或老闆試用,觀察茶湯顏色。由於陳年普洱經過多年持續發醇,茶湯顏色較深,但絕非黑如漆;而新普洱茶的茶湯顏色較淡。不過這一點也只能作為參考,因為即使新制的茶也會很深,最好的方法還是試喝。
試喝
試喝是選購茶葉最重要的部分了,因為一杯茶好不好,合不合口味,從試喝就可以完全知曉,一杯好的普洱茶不會有霉味、也不會是苦水。新制的普洱有白毫,未經過陳化,因此會有苦澀味;普洱茶陳化、白毫轉金針後,性溫和、不刺激,因此味道較甘醇。
普洱茶會變壞嗎?
普洱茶如果保存得當,是會越陳越香的,不過購買時會發現在普洱茶的外包裝上有標示保存期限,這是因為規定食品必需要標志,事實上消費者在飲用普洱茶時,是可以不須在意的。另外如果發現茶葉有霉味,通常是保存不當所致,不宜選購。
新普洱茶味道濃烈,刺激性強,對於喝慣高山茶或者普洱茶的人比較不習慣。老的普洱茶由於陳放較久,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茶性變得較溫和無刺激,能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不刺激胃,據說還能養生、助氣、補氣,而且存放的時間越久,氧化程度越高,茶湯滋味越醇和。
看懂普洱茶年份:普洱茶價錢、等級、茶葉的存放年份是一個重要因素,一塊普洱茶磚叫價可以從100元到1000元,主要是因為普洱茶有越陳越香的說法,所以商家動則20年、30年,甚至於說是50年、60年的珍品、貢品,價格更是炒上了天,其實普洱茶的年份並無有效的方法辯認,而且如果保存不當也會影響茶葉品質,惟一的方法就是多喝、多比較。盡管如此,這里還是提供簡單辨識普洱茶葉年份的方法供參考。
辨別普洱茶年份的方法、看茶葉外觀:新普洱茶外觀顏色較新鮮,帶有白毫,且味道濃烈;普洱茶經過長時間的後氧化作用後;茶葉外觀會呈棗紅色,白毫也轉成黃褐色。
區別包裝紙顏色:通常壓制過的陳年普洱茶,其包裝的白紙已隨時間變得陳舊,因而紙質略黃,因此你可以從紙質手工布紋及印色之老化程度著手,這只能作為參考,非絕對依據,因為可能有些不肖商人會利用這種心理,以陳黃的包裝紙掉包次級品。
看懂茶品年份:一般而言,通常將普洱茶的年份劃分如下:1949年以前這時期生產的普洱茶稱為古董茶,如百年宋聘號、百年同興貢品、百年同慶號、同昌老號、宋聘敬號。通常在茶餅內放有一張糯米所做、印有如上名稱的紙,稱為內飛。
1949-1967年中國茶業生產印級改由各茶品,也就是在包裝紙的茶字上,以不同顏色標示紅印為第一批,綠印為第二批,黃印為第三批。
1968年以後這時生產的茶餅包裝不再印上中國茶業公司字型大小,改由各茶廠自選生產,統稱雲南七子餅,包括:雪印青餅73青餅、大口中小綠印、小黃印等。
如何沖泡普洱茶
許多人都以為普洱茶的味道有霉味、事實上好的普洱茶應該味道甘醇濃厚,不能有霉味。雲南的茶都特別強調香氣,但是普洱茶是一種以味道帶動香氣的茶,剛喝下去的時候好像沒有味道,不過茶湯吞下去的時候,舌根又逐漸浮起甘醇的滋味,因為香氣藏在味道里,感覺較沉。普洱茶是中國茶的一種,所以在沖泡時,基本上參考烏龍茶的泡法即可,但是在小細節上仍然和一般茶有別。
茶壺的選擇
泡普洱茶需要選擇腹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茶壺沖泡,較能避免茶泡的過濃的問題,材質最好是陶壺或紫砂壺。
茶葉的處理
沖泡時,茶葉分量約占壺身的1/5。若是普洱磚茶,則需要撥開後,置放約2周後再沖泡,味道較佳。普洱茶可續沖10次以上,因為普洱茶有耐泡的特性,所以沖泡10次以後的普洱茶,還可以用煮茶的方式做最後的利用。
泡茶的水溫
由於普洱茶的茶味較不易浸泡出來,所以必須用滾燙的開水沖泡。第一泡在開水沖入後隨即倒出來(濕潤泡),用此茶水來燙杯。
泡茶的方式
(1)第二次沖入滾開水,浸泡15秒即倒出茶湯來品嘗,當然不是必須依各人口感需求斟酌。
(2)第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湯可以混著一起喝,綜合茶性,以免過濃。
(3)第四次以後,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鍾,以此類推。
普洱茶的優點
一、 普洱茶茶性溫和,不傷胃。現代人緊張、壓力大的生活模式,胃疾普遍,氣血偏虛,食不正常,一般輕發酵茶對愛茶之人而言,確有「不可承受之輕」的顧忌。
二、 普洱茶是有科學根據的保健飲料。現代人「以命博錢」者,比比皆是,普洱茶的防癌保健功能一經醫界證實後,「以小錢保長命」的觀念,不但強化了愛茶人的信念,同時吸納了許多新進茶友。此外,普洱茶去脂消食,減肥瘦身的葯理特性,更是風靡了無數愛美塑身族、中年發福者的心。
三、 普洱茶易沖耐泡,操作平易隨和。陳化得宜的普洱茶,不苦不澀,即使久浸亦能入喉,既不需像高山茶分鈔必較,卻乃有茶事的樂趣,甚至不失茶包便利性。
四、 普洱茶保存容易,茶性轉換富變化。從某個定義來說,普洱茶是「活的有機體」,其主要特點在於茶體完成後,所持續進行的「後發酵作用」(或稱後熟作用、陳化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它的風味轉換越趨穩定內斂,不同陳期的茶體所擁有的風味皆不盡相同,這也是品茶茗,藏茶者某種程度地參與了「茶葉的製作與完成」,其實,一餅普洱茶的最終完成可能長達數十、近百年之久,因為打從茶葉離樹起,直到熱水沖入壺中,它都在處於「現代進行式」,無時無刻不在轉化進程中。
五、 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很少有飲料或食品具備普洱茶這種「可飲、可藏」的雙重特性,「人人皆可飲,越舊價越高」,新普洱茶是人人可得的日常飲料,老普洱茶卻又「價等兼金」,可望不可及,如果在「普洱天平」的左端是「典藏價值」,是只漲不跌的「耐久財」;而右端則是「飲用價值」,是喝一片少一片的「消費財」,那「時間」就是遊走在兩者之間的「砝碼」,隨著時間砝碼往左推移,這餅茶的典藏價值就越高,反之亦然,遠年普洱茶所具備的典藏性類似紅酒,兩者一樣講究年份、出身(酒庄、茶莊),注重稀有性與保存狀況。
普洱茶分生熟,各有短長
普洱茶的製作工序大體是:鮮採茶葉經殺青、掇捻、乾燥後,即成毛青(滇青),此時的茶韻濃烈霸道,一般人是喝不慣的。隨著毛青茶的加工不同,普洱茶自此分為生茶、熟茶兩大系(也有互相拼配的半生熟茶),一般將生茶歸屬於「綠茶」,熟茶歸屬於「黑茶」。
[生茶]
是指毛茶不經過「渥堆」而完全依自然轉化而成,這是歷史上的傳統製法,。生茶自然轉熟的進程相當緩慢,視保存環境條件,至少需要近十年以上,時間越長,茶體內的多酚類化合物的酶性和非酶性氧化越完全,其陳香益發醇和穩健,但韻致活潑生動,這種活力即為茶人所稱道的[茶氣]。
[熟茶]
是指毛茶經過「渥堆」這項工序,通過濕熟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發酵,促進多酚類化合物非酶性自動氧化,轉化茶葉內含物質,減除苦澀味,使滋味變醇,消除青臭氣,縮短其陳化階段,可提早飲用。這是1973年起昆明茶廠首先借鑒黑茶工藝,而發展出的技術,雲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對「渥堆」的相關研究,在1985年還獲得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這要說明的是,有的人對「渥堆」有所誤解,還把「渥堆」和「濕倉」劃上等號,事實是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濕倉」是指投機者將年份比較新的普洱茶成品,陳置於濕度甚高的環境,利用高濕度(或潑水)促使茶品發霉,以改變茶體,使外觀上可偽充陳年茶,這種不健康的濕倉茶,是禁不起高溫沖泡下的品鑒考驗的。
普洱茶的保健和葯理
長期以來普洱茶深受肯定,除了因其茶質優良,止渴提神,還有特殊的葯用功效,普洱茶的葯理功用古譜早有記載,清人趙學敏「本草鋼目拾遺」雲:「普洱茶性溫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虛人禁用。苦澀逐痰,刮腸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隨著現代生活環境的變遷,致癌因子無處不在,現代人可說是身處在癌症陰影中,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早就經雲南昆明醫學院腫瘤研究所證實,並在1991年亞太地區國際腫瘤學術會議上獲得舉世認可。
普洱茶的保存之道
早在十九世紀,茶人對普洱茶的品質提高和保管即有研究,在《普洱茶記》中記載:「氣味隨土性而異,生於赤土中雜石者最佳」,「種茶之家,芟鋤備之,旁生草木,則味劣難售」。這說明對茶葉品質的要求,早在栽培時期便要講究,同時,為了保持普洱茶的品質,古人也有「或與他物同器,則雜其氣而不堪飲矣」的警語。其實普洱茶的保存條件,已是所有茶品中最為寬松的了。
一般來說只要不受陽光直射,陰涼通風,遠離其他氣味濃厚的物品或環境污染,例如香皂、蚊香、樟腦丸、神龕、廚房、衛浴等就可以,如果普洱茶的陳放數量較多,不妨撥出一個小房間,擺上除濕機,濕度計,定期翻堆。目前較廣為茶客採用的是「陶缸堆陳法」,取一口陶缸,將老茶、新茶摻雜置於缸肉,有包裝者最好退除,以得陳化,缸口則以木板、棉布覆蓋,使其通風、不落塵、不進異物即可。陶缸堆陳法的概念是模擬一個微形茶倉。安排一個適合茶菌生長的環境,讓老茶的茶菌順利繁衍到期新茶上,且新茶的茶氣刺激老茶,達到新舊並陳,陰陽互補的效果。
對於即將飲用的茶餅,老茶客們另有一套「茶氣調和法」:將茶餅整片拆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的陶罐中(勿選不透氣的金屬罐),靜置半月後即可取用。這是因為一般茶餅往往外圍松透,中央緊結,加上七餅這一落的包裝方式,長期下來,茶餅內外氧化後熟程度不一,外圍水滑,中央氣強。經過上述「茶氣調和法」處置後,即可讓內外互補,享受到較高品質的茶湯。
普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普洱茶」自古以普洱府府名命名,普洱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和集散地。早在唐代,「普洱茶」就遠銷內地和西藏。宋代已形成「以茶易馬」的茶馬市場。明代時「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到清代,「普洱茶」發展到鼎盛時期,遠銷號稱十萬擔以上,宮廷將「普洱茶」引為貢茶,作為進貢珍品,並在普洱府增設官茶局。文學家曹雪芹將「普洱茶」寫入了《紅樓夢》,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巨著中,也描寫了喝「普洱茶」的場面。
思普區歷史上的「茶馬古道」是伴隨茶葉的生產、運輸、銷售而興起的。據光緒《普洱府志》載,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銷西蕃。
1983年思茅地區文物普查時發現了建於嘉慶17年至道光3年的古茶馬驛道。明末清初,為了方便向京城進貢「普洱茶」,便由普洱到省城昆明修了一條「官道」,鋪設了一些不甚規則的方形、長形石條,這條道成了商旅行人騾馬運輸茶鹽來往的交通要道。在今普洱縣境內,仍保留有三處較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一是位於同心鄉那柯里村的「茶馬古道」;二是位於鳳陽鄉民主村的「茶庵塘古道遺址」,長約2公里左右的山石古道,在一片半原始森林中盤山徑仄而上。那山石上深印的馬啼印,向人們訴說著昔日「以茶易馬」的艱險;沿古道而上,人們可以去體味,去追尋「徑仄愁回馬,峰危畏如去」的意境。三是位於磨黑鎮孔雀坪的「孔雀坪地古道遺址」,長約10餘公里,那昔日林立的「馬店」,山石古道上清晰可見的馬蹄印。「山間鈴響馬幫來」,茶馬古道那石板上滑潤的苔蘚,那長年累月被馬踐踏出的累累坑凹,彷彿在向人們講述著昨天的歷史。茶風猶存,古道飄香,令人憶「百乘馬幫競爭行」之盛況。
普洱分布著多處古茶樹群落,有勐先小高場大茶樹群、勐先茶山箐大茶樹群落、白草地萬畝茶樹群落等。
香飄四海的「普洱茶」,釀造了源遠流長的「普洱茶文化」。在漫長、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普洱茶文化伴隨著普洱茶的誕生、發展不斷豐富,成為聯系民族、經濟、文化、歷史、科研、外貿、農業、園藝等方面的橋梁。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祭祀、以茶聯姻、以茶作禮、以茶為藝,成為普洱社會文化進步、民族團結的象徵。
「六大茶山」概況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慢撒,周八百里。」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慢撒茶山。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車里宣慰使刀應勐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慢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關於古「六大茶山」地理位置,史籍上的說法多種多樣:有的講在瀾滄江以東,有的講在瀾滄江以西,還有的說瀾滄江兩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緒年間繪制的《思茅廳界圖》表明,古「六大茶山」確都在瀾滄江沿岸。攸樂茶山現屬景洪市,其餘五大茶山均在勐臘縣。其中,慢撒在易武鄉,革登、莽枝、蠻磚、倚邦在象明鄉。據說,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為雲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現均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傳說與諸葛亮有關。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山,留下很多遺器作紀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俯志古跡》中。有記載:「六茶山遺器俱在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悠樂,置銅鉧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蹬,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樹較它山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壯觀,是諸葛亮寄箭處(民間傳說射箭處是普洱俯城東南無影樹山),上有祭風台舊址。
古「六大茶山」三國前就有茶樹種植,三國以後茶就作為商品與外地貿易,晉時逐漸發展,唐、宋已形成茶葉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間被劃作一個單獨行政區域。清中葉茶山鼎盛,產品遠銷四川、西藏、港澳、南陽各地,普洱茶從此聞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雙版納各族人民過去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曾經吸引內地數十萬同胞前來開發,這對於繁榮邊疆經濟,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普洱茶名品
位於當今西雙版納境內的古「六大茶山」在昔日繁榮鼎盛時期,經營茶葉的商人開設制茶的商號、茶莊遍及各個茶山,創造出的普洱茶傳統製作手工藝達到了頂峰,製作的普洱茶及其品牌留芳古今。由於品質超群,倍受歡迎,還獲得了清朝皇宮賜扁嘉獎。金瓜貢茶 普洱金瓜貢茶,是現存的陳年普洱茶中的絕品。港、澳、台茶界稱其為「普洱茶太上皇」。該茶生產始於清正七年(1729年), 選取西雙版納最好的女兒茶,以製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廷。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據傳均由未婚少女採摘的一級芽茶。採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於少女懷中,積到一定數量,才取出放到竹簍里。這種芽茶,經過長期存放,會轉變成金黃色,故人頭貢茶亦稱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其製作時間已有200多年歷史,此品加工者為普洱貢茶廠,原料及初制出自西雙版納倚邦茶山。
福元昌圓茶 倚邦和易武兩大茶山,曾演繹了清代普洱茶最為輝煌的篇章。創於光緒初年的「宋雲號」、「元昌號」兩個茶莊均在倚邦、易武兩個茶山。其中「元昌號」設在易武的茶廠名為「福元昌號」,專門採用有別於倚邦小葉茶種的易武山大葉種茶精製而成。現最古老的「福元昌圓茶」,產於光緒年間, 已歷時100多年左右。《普洱茶記》雲:「百年福元昌圓茶,享『普洱茶王』之譽。
同慶號老圓茶 清代中、後期,倚邦茶山沒落,易武茶區崛起,雲集了雲南當時眾多茶商,他們設廠制茶,引進先進制茶工藝,以大葉茶種的陽春細嫩白尖制茶,使易武從產茶量和茶質兩個方面都一躍為古代西雙版納版納六大茶山之冠。同慶號茶莊於1736年在易武設廠制茶,在易武的制茶歷史就達百餘年。
同慶號圓茶分為內票和內飛兩種,1920年以前是「龍馬商標」,之後則是「雙獅旗圖」,兩者以1920年以前的茶品為絕品。採用最好的竹箬包裝,表面是淺金黃色,捆綁所用的竹篾及竹皮,顏色與竹箬相若。同慶號老圓茶的特點為幽雅內斂,絕冠群倫,是極柔和性的優美茶品,被視為國家級絕品,享有「普洱茶後」的美譽。
敬昌圓茶 清光緒年間,個體茶商紛紛介入普洱茶出口業務。制茶工藝與同慶號茶莊不相上下的敬昌號(後改為信昌號)茶莊,取曼灑最好優質的茶菁,以制「七子餅茶」為主,然後用牛幫或馬幫運往寮國,再裝船運往越南、傣國和香港等地銷售。敬昌圓茶之所以價值連城,可遇而不可求。究其原因,除品質優異外,其製作工藝和包裝也令人迷醉。敬昌圓茶,壓制技術一 流,餅體豐滿而富有韻致,餅沿不求原子薄一致,但帶有強烈的節奏感,手觸之養手,目測之美目。其外形,茶菁凸凹,葉葉清晰排列,優美之致。天下普洱茶無—能與其較量形式之美。其現存者大都為40年代的產品,每餅直徑為20.5公分,重330公克,且系野樟香型,水性極度細柔,入口即化,為普洱茶品中水最為細滑者。
楊聘圓茶 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長歲月中,在茶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卻是倚邦茶山,以種植小葉茶而著稱。楊聘號茶莊建於民國初年,以倚邦小葉種茶為原料,其所制「楊聘圓茶」現存較少,其餅身較小,直徑約19公分,每餅重約280公克,每餅有一張5 X 6.8公分立式內飛,白底紅字內文有「本號開設倚邦大街煉提透心凈細尖發客貴商光顧者請認明內票為記」及「楊聘號」等字。據專家考證及品評、「楊聘圓茶」現存最陳者為60年左右,其茶湯清香,水薄微酸,是典型的倚邦小葉種的普洱茶
同心圓茶 同心圓茶有「早期」和「後期」之分。是同心號茶莊所制,同心號茶莊創辦於1733年,原名為順祥號,亦稱中信行,設廠於易武鎮。清朝時所產茶品目前已絕跡,現存均屬1921—1949年間的圓餅茶。1921~]934年間所產的同心興圓茶稱之為「同興早圓茶」。1935~1949年間的則稱之為「同興後期圓茶」,這一時間所產的同興圓茶都各有少量,且又均為絕品。
無論早期還是後期,同興圓茶的內正都有這樣的文字「本號未辦易武倚邦山松頂上白尖嫩茶」(曼松頂上茶園,在舊時就是高品質茶葉的代名詞)。
192l年前後,同興號茶莊產茶500擔,是當時的茶葉豪門之一。設廠於易武,用倚邦之茶菁為源料。現有同興圓茶,早期者陳期70多年,後期者亦有60餘載。兩者之間茶性相襲,是倚幫普洱茶的代表,又可顯示出同興號茶莊制茶技藝非凡。
同昌圓茶 同昌號茶莊始創於同治七年(1869年),該茶莊幾度易主,茶品名有三種。最早原昌號圓茶已不復得,至今所存者皆為30年代後的標明「主人黃文興」或「同昌黃記主人」之茶品。「同昌圓茶」品質最好,餅身厚實並呈深栗色,條索扁長,白毫粗?/ca>
⑷ 請大神指出歐洲證劵交易所中的股票代碼中MLGDI是哪家公司
查詢下來是一家叫「雲南官道普洱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由盧森堡官道普洱投資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冊地在德國,法國泛歐交易所主板上市,發行4000萬股
⑸ 如何查詢股票賬戶余額
股票賬戶可以隨時查看,方法是打開股票軟體之後,按照買入股票的程序操作,賬戶頁面顯現之後,點擊【股票資金】菜單,余額即可看。
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⑹ 中國官道如何
陞官發財,泡二奶
⑺ 中國官道商途錄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中國官道商途錄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中國官道商途錄
作者:齊魯烏鴉嘴
第001章離開校園之求職路
更新時間2012-2-23 11:46:59 字數:2454
華夏歷,公元2001年7月2日,故事從位於華夏國齊魯省的濱海市開始濱海大學開始,作為濱海大學管理學院的四年級學生;今天謝毅將離開這所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大學;帶著萬千思緒、夾雜著彷徨與焦慮正式的步入社會,象萬千莘莘學子一樣踏上了求職之路開始尋找自己人生的未來!故事的主人公謝毅祖祖輩輩生活在濱海市黃海縣宴賓鎮老子村,祖輩時代以農業為生;靠三畝地兩頭牛祖上生活的倒也安逸!謝毅,在家排行老二,哥哥謝晉年長謝毅8歲,是名華夏國軍人;由於在家是老小;加上哥哥長期在外服役,所以謝毅是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之下長大,特別是謝毅考上大學的這四年時間里,更是格外受到村裡人的喜歡!因為老子村自有村志記錄以來,一直沒有出過秀才一類『大學問家』!作為老子村有史以來的第一名大學生,謝毅確實讓父母感覺驕傲;也許是愛屋及烏吧,村裡人都特別的尊重謝毅的父母!再加上謝毅從小性格就非常開朗,說話做事比較有條理性,雖然是個大學生,但謝毅經常幫助一些村民寫寫信、讀讀報紙、算算賬什麼的,跟村裡什麼人都能聊上那麼兩句!所以每次謝毅放假回家,村子裡的老少爺們誰家有什麼事情也都願意叫上謝毅邀請他一起喝兩杯,聊聊家常,講點黃段子什麼的娛樂一下!剛開始謝毅感覺比較含羞,時間長了倒也能湊合著摻和一下!但是,如果村裡人誰說要給他介紹女朋友什麼的?……
別忘了採納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