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雲龍木雕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橫行股票交易 2025-08-29 11:56:31
股票代碼分類Hz 2025-08-29 11:21:04
股票交易簡訊會提示嗎 2025-08-29 11:11:26

雲龍木雕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7-09 04:14:06

A. 大理雲龍諾鄧村攻略有哪些

諾鄧村,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風景名勝區南端的雲南省雲龍縣,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里,交通便利。“諾鄧”是雲南一千多年未變的最古老的村名,是白族最早的經濟重鎮。

大理雲龍諾鄧古村,一個充滿“鹽味”的村落,《天龍八部》中段譽的王國,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也是研究中國古代鹽井文化的活材料。諾鄧是一個因鹽業而發展起來的聚落,有著極為輝煌的鹽業歷史,更有著滇西最集中的明清古建築群和明清文化遺存,凡在中國大地上能見到的寺廟、牌坊、會館、祠堂、府第、巷道、墓葬等等,在這個小小的村落里都存在著。

今日的諾鄧因《舌尖上的中國》里諾鄧火腿的影像而更為人熟知,但隱藏在這背後的則是更值得了解的燦爛的歷史文明。雖然時代已經更迭,但那土牆、石壁、木雕在高原的陽光下流瀉出的蒼黃,依舊一如鹽業財富的夕陽,照耀著諾鄧的每一片大地。


交通信息:

1、在下關興盛路汽車站坐到雲龍的汽車,到雲龍縣諾鄧鎮,然後租車或是坐摩的(15—30)去就行了。縣城到古村有6公里左右。

2、乘車路線:大理下關興盛路客運站乘坐直達雲龍縣城的中巴車,從早上7:10分開始,每半小時一班,下午4:30末班車,票價42元,3個多小時到達。到雲龍縣城下車,直接坐微型車或者電三輪到諾鄧,諾鄧白族村距離縣城六七公里,車費25元,全部是上坡路,車到諾鄧村口,下車後只能步行進入諾鄧村,沒有班車。

3、自駕路線:杭瑞高速公路行駛從躍進出口離開,沿G320 → S227 → 諾鄧公路行駛即可到達古村。

景點門票:

1、門票:景點聯票: 60.00元(包括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古松園、榜眼府第)

2、古村無需門票,部分古宅進入需要交一點錢(5-10元左右)。

諾鄧村遊玩攻略:

一、走進諾鄧:諾鄧是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以北的深山裡一個白族村寨。 全國首批"中國景觀村落",雲南十大旅遊古鎮之一。

又稱之為鄧井,是雲南著名的五個鹽井之一。 《舌尖上的中國》讓諾鄧火腿聞名全國,諾鄧火腿之所以好吃,是因為腌制火腿的鹽巴。


那鹽是從村裡一口千年鹽井裡來的。現在,很多人專門到諾鄧,就為了嘗一嘗傳說中的火腿。 諾鄧是雲南歷久未變的最古老的村莊,該村是白族最早的經濟重鎮,現有著滇西最集中的明清古建築群和明清文化遺存。 目前存有的一百多座依山構建、形式多變、風格典雅的古代民居院落,有玉皇閣、文廟、武廟、龍王廟、欞星門等眾多明清時期的廟宇建築和鹽井、鹽局、鹽課提舉司衙門舊址以及驛路、街巷、鹽馬古道等古代建築。

二、景點類型:古鎮

三、最佳季節:四季皆宜。 大理全年氣候適宜觀光,諾鄧目前遊人較少,非熱門景點,因此不必太擔心游覽高峰問題。

四、建議遊玩:6-8小時。

五、開放時間:全天

六、地址: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以北。

七、美食:縣城橋頭(紅綠燈)的河邊有一排餐館,牛肉、驢肉、魚等均有,價格合適,三四個人,一頓飯一百以內可以搞定。或者叫客棧老闆給做一些當地菜吃也不錯,一定要點豆餅和火腿。

注意事項:

1、由於諾鄧村沒有路燈,晚上村裡漆黑一片,所以建議不要太晚到諾鄧,比如大理過來的班車,盡量選擇14點前的,不然到了諾鄧天都黑了,摸黑上山就很難受了。

2、諾鄧村裡沒有聯通信號,移動、電信信號也不強,所以預訂了住宿的話需要在雲龍縣城就打電話給客棧讓客棧派人到村口的停車場接人,否則到了諾鄧打不通電話聯系不到客棧會非常麻煩。諾鄧全村修建在半山腰上,村裡皆是石板山路,因此,請不要選擇帶拉桿箱來諾鄧。

3、村裡只有三家小賣部,能夠買的東西很少,要上山的人要做好心理准備;諾鄧沒有什麼商業化的東西,除了自然景觀和古跡沒有什麼可逛得,沒有商業街,沒有購物區,沒有夜生活,如果不能承受純粹的淳樸和與世隔絕,就不要去諾鄧了。

B. 徐州有哪些景點

有徐州古城牆、大彭山、彭祖園、三讓亭、泗水亭等。

1、徐州古城牆

徐州古稱彭城,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的最早都城之一,徐州歷代城牆或因戰火遭到破壞或因洪水埋於地下,從而形成了徐州老城區今天「城疊城」的奇觀。

徐州地表殘存的明清古城牆即快哉亭公園的東南城角和夾河街附近的護城石堤,有專家和市民建議修建城牆遺址公園或城門遺址下沉式廣場。

4、三讓亭

三讓亭位於徐州市雲龍湖東岸、雲龍山西麓,距劉備泉上方一百米左右的山坡上。亭體呈等邊三角形,三角形亭蓋由三根亭柱支撐,飛檐斗拱,別具一格。亭檐下方懸掛木質牌匾,上書「三讓亭」三個大字。

三讓亭呈等邊三角形,亭蓋厚重堅實,亭身勻稱和諧,建築風格獨特,打破國內傳統建築「天圓地方」慣例,實屬少見。

5、泗水亭

泗水亭位於徐州市沛縣,漢代開國皇帝劉邦就曾做過「泗水亭長」。泗水亭公園大門內側飛檐下題寫著「千古龍飛地」,這正是古沛的別稱。

除了漢高祖劉邦外,沛縣人還會提到另一位開國皇帝,即明朝的朱元璋,朱元璋的祖籍也是沛縣。南朝宋的開國皇帝是徐州人,還有南唐後主李煜也是這里的人。由此,古沛贏得了龍飛之地的美譽。

C. 大理州雲龍縣有個天然太極圖,太極圖裡面有個村莊請問叫什麼啊

在雲龍縣城北邊千年白族村——諾鄧村,你要在諾鄧村的西南邊的天池景區那裡,才能看到太極圖。諾鄧火腿已經上《舌尖2》,傳說:諸葛亮七擒孟獲後,這里村民佩服諸葛亮的智慧,村裡建築按照諸葛亮的八卦圖分別。其實是龍江s型穿過諾鄧村而形成。

據考證,這座村莊是滇西北地區年代最久遠的村落,也是雲南省最早的史籍《蠻書》記載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稱不變的村邑。村中現代民居建築不多見,卻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
千年白族諾鄧村:「諾鄧」在白族語中意為「有老虎的山坡」。
這個見諸於史籍,歷經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1138年的小小村落在古代可是個了不得的地方。唐代《蠻書》中已經對諾鄧有明確記載,這里最遲在唐朝就已經鑿井制鹽,是一個典型的以鹽井為生存依託的村落。
諾鄧村景色介紹
1、千古鹽井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服雲南,置益州郡,下轄24縣,其中比蘇縣即在以諾鄧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蘇」是白蠻語,意為「有鹽的地方」。諾鄧鹽井自漢朝開采以來至今歷兩千餘年,這是一口21米深的直井,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從下面取鹵再分給各家「灶戶」煮鹽。
2、鹵脈龍王
諾鄧的龍王據說是主管五井鹵脈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諾鄧井、順盪井、山井、師井、大井和麗江府的蘭州井、鶴慶府的彌沙井等七個鹽井。到明朝後期,才把諾鄧井、天耳井、大井、石門井、雒馬井這五個鹽井習稱為「五井」。
3、北山重樓
諾鄧北山民居依山構建,層層疊疊,前後人家樓院重接、台梯相連,往往是前家後門即通後家大院,古代詩人描繪諾鄧村居是:「疊岸分傳徑,重樓滿集阿」。全村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顆印四合院」等等,風格各異。
4、河東民宅
古詩言諾鄧河是「雙橋鎮小狹,水細未成河」,只有河東一帶地勢稍緩,民居宅院相對建得寬平完整。古文曾描繪諾鄧村:「崇山環抱,諾水當前,箐簧密植,煙火百家,皆依山構舍,高低起伏」
5、鹽街鹽局
河東鹽地街有鹽局舊址,古代由煮鹽的灶戶將製成的食鹽交到鹽局,鹽官再把鹽分發到各地行銷,絡繹不絕的運鹽馬幫在此出發,走往東向大理,南向保山,西向騰沖、緬甸,北向麗江、西藏的「鹽(茶)馬古道」上。明代五井鹽課提舉司年上繳中央的鹽課銀達38000兩。鹽局前有萬壽宮遺址及 「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等民居院落。萬壽宮遺址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築,明初人們將原元代江西會館改為寺廟,稱「祝壽寺」。嘉靖年間提舉李瓊重修該寺,明未改名為「萬壽宮」,現存李瓊所寫詩碑。「四合五天井」為村中平面積最大的民宅,院中間一個大天井,四邊有四個小天井,上房、耳房、面房都設有堂屋,四面樓房相通可巡迴來往,即「走馬轉角樓」結構。
6、提舉衙門
公元1383年明政府在全國置七個「鹽課提舉司」,雲南就有四個,這里就是其中之一的「五井鹽課提舉司」衙門舊址。後來提舉司衙門外遷,這里就演變成了諾鄧黃氏家族私宅區,族人乃將原提舉大門改造成登載本家科舉功名的「題名坊」。清代黃氏門中共出兩進士、五舉人及上百名秀才,康乾年間舉人黃桂是名噪一時的飽學之士,曾被譽為「滇中一儒傑」。
7、道長月台
明清以來道教在諾鄧地區影響較大,這里是清末民初一位著名道長的家宅舊址,其建築特色是院內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台,在此可作法事或彈演洞經等。
8、銀匠舊居
明末以來,楊氏家族的銀制工藝名聲遠播,銀匠舊居比較古舊,為明末所建。
9、河頭潭影
諾鄧村河頭有幾個較深的水潭,狀如杯、碗、瓢、盆等,又有古磨坊、碾坊等遺址,周邊飛瀑流泉,樹木蔭翳,潭影幽清。
10、黃家古榕
北山民居建築群中有黃氏家族所植三百多年的高山榕,諾鄧人取名叫「萬年青」,蔭蓋著古提舉司衙門前的下馬場。
11、貢爺家風
河東貢爺院前堂有清代中期遺留的屋樑焚燒痕跡,傳說是無人在家時大樓失火但僅焚毀一梁即自滅,該貢生家族即以此保留作代代家教樣本,告誡後人須重視文化、遵守禮樂、行義好善。
12、進士家雕
清乾隆間進士黃紹魁舊居有精緻的木雕圖案,尤以中堂正上方的「黃榜題名榮歸故里」圖及「麒麟探花、雙鳳朝陽」書案為珍品。此外,諾鄧全村許多村民家中還保留著大量明清文化的遺蹤,目前散落在全村各戶的古董、文物、字畫牌匾、古老傢具什物就有10000餘件。
3、屋檐五滴
諾鄧民居多為因山就勢修建,其四合院異於平原地區。正房與廂(耳)房、面房高低錯落不在一個平面,故形成了前後左右屋面瓦檐上下層層遞接的「五滴水四合院」或「四滴水」、「六滴水」等屋檐現象。諾鄧村民居建築充分體現著人與自然的協調適應,其門、窗、粱、架、斗、拱、柱、檐、枋、檁特色鮮明,十分重視整體結構和局部建造的嚴謹統一,重視傳統工藝和雕刻圖案的美觀精細。
14、多台院落
諾鄧北山民居皆建於陡坡之上,便形成了這種「台梯式四合院」,天井之內有三、四層檯面,逐級上堂,風格獨特。
15、袖珍小院
諾鄧村人煙密集而地面有限,很多民居的安排都很緊湊,精巧玲瓏。
16、台梯集市
古代諾鄧每個月趕集四次,因地點限制,街場都安排在西面村尾一帶,這個很長的石頭階梯兩邊過去都是肉鋪,傳說晚間有豹子因偷食零肉而從台階上滾下到谷底跌死,足見其陡。
17、村巷石板
諾鄧街巷村道縱橫穿插,都由清一色石板鋪就,且三步一階、五步一台,誰也數不清村裡有多少級台階。
18、鹽馬古道
在村北可見古代東向大理、南至保山、西接騰沖緬甸、北連麗江西藏四條「鹽(茶)馬古道」的石板路面。四方的驛道穿山越嶺,匯集於此,南來的驛路山腰上可見古代的貞節牌坊遺跡。
19、本主神祠
諾鄧村西北面有本主(三崇)廟及城隍廟等神祠。
20、欞星門坊
諾鄧文廟前有「欞星門」,這是滇西地區現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始建於清初,四柱三楹、飛檐斗拱,又叫「騰蛟、起鳳」坊。
21、文廟秋陽
諾鄧雖然不是州、縣駐地卻建有孔廟,這在古代禮制中是個特許。諾鄧文廟建築精緻庄嚴、古樸典雅,裡面大殿「至聖宮」塑的是「布衣孔子」,師長風范、和藹可親,不同於外地文廟塑的都是著帝王衣冠的孔子像。文廟的紅牆外「禮門」上書「江漢秋陽」匾,顯見古代諾鄧文人致遠清高。在供奉「文聖」的孔廟旁還有供奉「武聖人」關公的武廟,可謂是「文武並列」。
22、玉閣星圖
玉皇閣是滇西地區現存的極少見的三層閣樓式古建築,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古代是著名的道教宮觀。大院內有明代的梅樹及翠柏、紫薇、金桂等。大殿頂層上現存的藻井繪畫「二十八星宿圖」可稱為「諾鄧一絕」,在研究中國古代宇宙觀和天文、藝術、建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3、五雲紅葉
諾鄧玉皇閣道教建築群古人譽之為「五雲首山」,五雲即指雲龍五井。玉皇閣周邊古木參天,老樹虯枝,尤其是風景價值頗高的黃連木,樹高多達三、四十米,最老的樹齡已800餘年,春夏之季,綠蔭濃郁,一到秋來,樹葉紅黃相間,色彩斑斕,接著就是一片「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景,令人留連忘返。
24、香山晴嵐
諾鄧南山又謂香山,正當玉皇閣前面猶如一架巨大的屏風。山上舊有許多廟宇,現存古嶺寺、香山寺(觀音寺)等幾座,每當雨過天晴,山嵐靄靄,景色清幽、青翠欲滴,把山下的諾鄧村點綴得更加古色古香。
資料來源:網路http://ke..com/view/2305010.htm?fr=aladdin

諾鄧村的房子

D. 山東省曹縣雲龍木雕工藝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山東省曹縣雲龍木雕工藝有限公司史成立於1987年,原名「雲龍木雕廠」,於2001年6月26日正式更名並注冊為「山東省曹縣雲龍木雕工藝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000萬元,位於曹縣孫老家鎮李庄村,佔地面積80餘畝,建築面積16000平主米,擁有職工500餘人,其中擁有技術精湛的雕刻工藝師83名,一般技術工人145人,是一家專業從事木雕加工生產的正規化進出口企業,公司產品主要有木雕工藝擺件、木雕傢具、木雕配件、木製高檔禮儀祭祀用品等,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管理科學,擁有多年的生產經驗,是菏澤市出口能力較大的民營企業之一,菏澤市龍頭企業之一。
公司根植誠信,致力專業、積極創新。以促進行業共同發展為己任,致力於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專門成立了木雕文化培訓班,培訓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術性人才投身到木雕文化的傳承與宣傳事業中去,並建立了木雕文化館,展覽、展示木雕文化及木雕技藝的精髓。搭建起林業產業信息交流的有利的平台。企業先後被授予:「文明單位」、「先進企業」、「勞動關系和諧單位」、「地方知名企業」、「最佳誠信企業」、「A級納稅信用等級單位」、「菏澤市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菏澤市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並多次被中國林產品交易會授予「唯一指定木雕工藝品」、「指定地方知名品牌」,參展作品也多次獲得林產品交易會金獎。「雲龍木雕」並代表「曹縣木雕」,被評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重點保護單位」,公司法人代表蔡秀芳同志被認定為傳承人。
法定代表人:蔡秀芳
成立日期:2001-06-26
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山東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71721730663826X
經營狀態:在營(開業)企業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曹縣孫老家鎮李庄村
經營范圍:木雕工藝品、工藝美術品、林產品加工、銷售及技術研發、設計、咨詢、檢驗檢測服務;傢具、新型建材、包裝材料、文化用品、祭祀用品、家居用品、裝飾材料、服飾及其配件加工與銷售;文化藝術品的研發;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

E. 曹縣雲龍木雕拖欠我2011年六月份工資也就900多塊錢,至今不給,當時我是大學畢業實習期,也沒簽合同,怎麼

1、你當時可以直接投訴到勞動監察大隊。
2、或者申請勞動仲裁,沒有簽收勞動合同也不妨礙的

F. 老壽星木雕鹿和童子的寓意是什麼

蝙蝠-福氣; 蟬-禪機;
鯰魚-年年有餘; 蟾蜍-招財進寶;
魚-金玉(魚)滿堂; 羊-吉祥;
葫蘆-福祿, 竹節-節節高升;
佛手-福壽; 青蓮-清廉;
荔枝-利市大開;桃子-長壽;
石榴-多子多孫;白菜-清白傳家;
八卦-自然的力量;太極-陰陽調和;
壽字-長生不老;喜字-吉慶;
鞋-(諧)萬事順遂
魚躍龍門-湍急的水流魚兒逆流而上,眼看龍門近在咫尺,謂「通過考驗,身價百倍」。
馬上封侯-小猴兒坐在馬背上,狀似得意,表示「出將入相」不遠矣。
福到眼前-蝙蝠嘴巴咬著銅錢,意「好事當頭」
歡歡喜喜-形狀似小熊的獾、豬與喜鵲,表示開心與笑口常開。
喜上眉梢-喜鵲站立在梅花枝桿上,形容快樂的不得了。
富貴萬年-芙蓉、桂花、萬年青、長紅無止境。
平平安安-花瓶與鵪鶉,居家行止一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歲歲平安-花瓶里插著幾穗的稻穗,旁邊立著鵪鶉,謂日日是好日,歲歲有今朝。
連年如意-蓮花荷葉雕刻在玉件上,遂人意、得人事、足暢無比。
連年有餘-蓮花荷葉下有水有魚,不小富也難。
太師少師-大獅子和小獅子,來寓意古時候的官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合和二仙-一手拿荷花及一手捧盒子的兩位小童,合和同音,祝福家人、夫妻相處和睦
1.福至心靈:蝙蝠、壽桃、靈芝。桃為壽而其形似心,借靈芝之"靈"字,表示幸福的到來會使人變得更加聰明。
2.鶴鹿回春:鶴鹿與松樹。古人稱鹿為"仙獸'''',神話故事中有壽星騎梅花鹿;鹿與祿、陸同音,鶴與合諧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東西南北),亦有富貴長壽之說。
3.二龍戲珠:兩條雲龍、一顆火珠。《通雅》中有"龍珠在頜"的說法,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有二龍戲珠也有群龍戲珠,還有雲龍捧壽,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
4.流雲百福:雲紋、蝙蝠。見於玉牌子上,清代晚期鼻煙壺上亦見。雲紋形似如意,表示綿延不斷。流雲百福,即百福不斷之意。
5.魚龍變化:天上有一雲龍,水中有一鯉魚;一龍首魚身,一鯉魚翻越於龍門之上。古代傳說有鯉魚跳龍門的故事,凡是鯉魚能跳過龍門的,就可變化成龍;不能跳過龍門的,點額而歸,故黃河之鯉魚多有紅色的額頭,都是沒跳過龍門之魚。魚躍龍門表示青雲得路,變化飛騰之意。
6.福壽齊眉:蝙蝠、壽桃、荸薺和梅花。
7.松鶴延年:鶴和松樹。《字說》:"松百木之長。"《札記?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松,象徵長壽之外,還作為有志、有節的象徵。故松鶴延年既有延年益壽、也有志節高尚之意。
8.喜上眉梢:梅花枝頭站立兩只喜鵲。古人以為鵲能報喜,故稱喜鵲,兩只喜鵲即雙喜之意。梅與眉同音,借喜鵲登在梅花枝頭,寓意"喜上眉梢"、"雙喜臨門"、"喜報春先"。又,圖案為一喜鵲一豹者,稱之為"報喜圖"。有清代圓雕件及玉牌子。圖案為一蜘蛛網上吊著一個蜘蛛者,稱之為"喜從天降",因我國民間習俗稱蜘蛛為"蛛"。多用於玉牌子上。圖案為一獾一喜鵲者,稱之為"歡天喜地",見於明清圓雕。兩獾相嬉,叫"歡喜圖",明清圓雕;兩童子笑顏相對者,稱之為"喜相逢";四個童子手足相連者,叫"四喜人"。
9.馬上封侯:一馬上有一蜂一猴。以馬上封(蜂)侯(猴)寓比立即升騰的願望、圖案為一大猴背小猴者,稱"輩輩侯";一楓樹一印一猴或一峰一猴抱印者,稱封侯桂印、掛印封侯。
10.喜報三元:喜鵲三、桂元三或元寶三。古代科舉制度的鄉試、會試、殿試之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明代科舉以廷試之前三名為"三元",即狀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夢寐以求、升騰仕取之階梯,喜鵲是報喜之吉鳥,以三桂元或三元寶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種希望和嚮往升騰的圖案。此外還有 「三元及第」、「狀元及第」、「連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圖案。
11.麻姑獻壽;麻姑仙女手捧壽桃。麻姑,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傳》說她為建昌人,修道牟州東南姑余山。東漢桓帝時應王方平之召,降於蔡經家,年十八九,能擲米成珠。自言曾見東海三次變桑田,蓬萊之水也淺於時,或許又將變為平地。後世遂以「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之急劇。她的手指像鳥爪,蔡經見後想:「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又相傳 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她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為王母祝壽。故舊時祝女壽者多以繪有麻姑獻壽圖案之器物為禮品。
12.福祿壽喜:蝙蝠、鹿、桃和喜字。以前人們常以蝙蝠之 「蝠」寓意幸福之「福」;借「鹿」寓意「祿」;壽桃寓意「壽」,加之以「喜」字,用於表示對幸福、富有、長壽和喜慶之嚮往。
13 長命富貴:雄雞引頸長鳴、牡丹花一枝。雄雞長鳴喻長命,牡丹乃富貴之花,喻富貴。還有長命百歲之圖案,雄雞引頸長鳴,旁有禾穗若干。
14.五福捧壽:五隻蝙蝠一個壽字。《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謂所好者德;考終命,謂善終不橫夭。還有"五福臨門"之圖案。
15.教子成名:一雄雞引頸長鳴,旁有五隻小雞。以雄雞教誨小雞(子)鳴(名)叫,寓意"教子成名"。還有"五子登科"、"教子成龍"、"望子成龍"、"一品當朝"等圖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孫取得成功之業績。
16.福壽雙全:蝙蝠一、壽桃一、古錢二。這些圖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長壽之意。
17.萬象昇平:一象身上有萬字花紋,腰背上負一瓶。萬字在梵文中作Snivatra(寶利抹磋),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以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用作"萬德吉祥"的標志。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制定此字讀為"萬"。萬象昇平,表示人民祝願國泰民安、百業興旺、國富民強之昇平景象。還有"太平景象"、"景象昇平"等圖案。
18.福壽三多:一蝙蝠、一桃、一石榴或蓮子。《莊子?天地》:"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入,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回:''''辭。''''"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壽多男丁)為祝頌之詞。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蓮子"乃連生貴子之意。
19.三星高照:三位老神仙。古稱福、祿、壽三神為"三星",傳說福星司禍福、祿星司富貴、壽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徵幸福、富有和長壽。亦有圖案為一老壽星、一鹿、一飛蝠的,稱之為"福祿壽"。
20.三多九如:蝙蝠、壽桃、石榴、如意。《詩?小雅?天保》: 「如山如阜,如風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曰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詩名「天保」,篇中連用九個「如」字,有祝賀福壽延綿不絕之意。圖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21.多福多壽:一枝壽桃數只蝙蝠。
22.歲歲平安:穗、瓶、鵪鶉。以"歲歲(穗)平(瓶)安(鵪)" 之諧音借意表示人們祝願平安吉祥的良好願望。
23.福壽無邊:蝙蝠、壽桃和盤長。
24.福在眼前:蝙蝠與一枚古錢。古錢是孔方外圓,借"孔"為眼,錢與前同音。亦稱"眼前是福"。
25.壽比南山:山水松樹或海水青山。"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見之對聯。這一圖案亦稱"壽山福海"。
26. 平安如意:瓶、鵪鶉、如意。以瓶寓"平",以鵪鶉寓"安",加一如意,而稱"平安如意"。
27.年年有餘:兩行鯰魚。"鯰與"年"、"魚"與"余"同音,表示年年有節余,生活富餘。圖案為兩條鯰魚首尾相連者,童子持蓮抱鯰魚者,均稱"連年有餘"。圖案為一磬一魚或一磬雙魚,一童子擊磬一童子持魚者,皆稱''''吉慶有餘"。一婦人手提魚者,稱之為"富貴有餘"。
28.一路平安:鷺鷥、瓶、鵪鶉。另有圖案為鷺鷥、太平錢的叫一路太平。以鷺鷥寓"路",瓶寓"平"、鵪鶉寓"安",祝願旅途安順之意。
29 福從天降:一娃娃伸手狀,上有一飛幅。以天空飛舞的蝙蝠即將落到手中,寓意為「福從天降」、「福自天來」、「天賜洪福」等。此外還有「五福臨門」、「引福人堂』、「天宮賜福」等圖案。
30 事事如意:柿子、如意。《爾雅翼》:「柿有七絕,一壽,二多陰,三無鳥巢,五霜葉可玩,六佳實可啖,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柿」與「事」同音,加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萬事如意」。
31.龍鳳呈祥:一龍一鳳。龍的傳說很多,《史記?高根本紀》開始將龍和帝王聯系起來,"是時雷電灑冥,太公往視,則見呢龍干其上。而已有身,遂產高科。"鳳凰在《淮南子》一書中開始稱之為祥瑞之馬,雄田鳳,雌回凰。龍鳳是人們心中群害瑞烏,哪裡出現龍,哪裡便有鳳采儀,就會天下太平,五穀豐登。
32.諸事遂心:幾個柿子和桃。幾個柿子窩為"諸事",桃其形如心,表示諸多事情都稱心如意。
33 歲寒三友:松、竹、梅或海、竹、石。松,「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竹,清高而有節;梅,不懼風雪嚴寒。蘇東坡愛竹成原,他曾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題寫過「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海被人們稱之為歲寒三友,乃是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節。
34.必定如意:毛筆、銀錠、如意。"筆"、"必"諧音,"錠"、"定"同言,再加如意,借意為"必定如意"。
35.太師少師:一大獅子,一小獅子。太師,宮名,周代設三公即大師太植大保,大師為三公之最尊者;少師,宮名,周和春富之屬,即樂師也。以獅與師同啻,寓意不師少師,表示輩輩高官之願 望。宋至清代都有此圓雕玉器。圖案為一大龍、一小龍者,稱之為「教子成龍」,「望子成龍」。
36 八仙過海:八個仙人手持寶器下有大海波濤。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八仙,即李鐵據、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益采和、韓湘子、曹國重。八仙故事多見干後、宋、元、明文人的記載。「八仙過海」的故事流傳最廣,據說,八仙在厭賀王母娘娘壽辰歸途中跨過東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寶護身為開,競相過海,以顯神通。
37.群仙祝壽:眾多仙人各持禮物。傳說三月三日王母娘娘壽誕之日,各路神仙來祝賀,以此取其吉祥喜慶之意。
38.漁翁得利:鶴蚌相爭狀,旁立漁翁。《戰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蘇代為燕渭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屋,而鶴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鶴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鶴曰:今日不出,明回不出,即有死鶴。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比喻雙方相待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39. 平升三級:瓶上插有三戟。"瓶"與"平"同音,"戟""級"。"平升三級"乃表示它運亨通,祝願連升三級之意。
4O.嫦娥奔月:一仙女人月宮狀。嫦娥,神話中後羿之妻,後羿從西王母處得到不死之葯,嫦娥前吃後,遂奔月宮。
41 四海昇平:四個娃娃抬起一瓶。四個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昇平,表達人民厭惡戰亂、熱愛和平之善民願望。
42 流傳百子:開嘴石榴或葡萄、葫蘆。舊時傳說,周文王有百子。以石榴子多表示百子,還有「子孫葫蘆」之說。有「百子圖」、「麒麟送子」、「蓮生貴子」等圖案,表示「子孫萬代」、「萬代長春」等願望。
43.八寶聯春:八件寶器。"八寶"分兩類;佛家八寶有***、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孟長八件寶器,俗稱"輪螺傘蓋、花罐魚長"。道家八寶,即八仙護身法寶,為漁鼓、寶劍、花籃、笊籬、葫蘆、扇子、陰陽板、橫笛八件寶器。八件寶器相連接的圖案稱之為"八寶聯春"或"八寶吉祥"。。
44.官上加官:雄雞和雞冠花。
45.麒麟圖:一獸,頭上一角,獅面、牛身,尾帶鱗片,腳下生火,其狀如鹿、麒麟,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古稱之為"仁獸",、多作吉祥的象徵。"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禮記?禮運》:"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傾。""砸"同"籟"即沼澤。漢代跨上的麒麟圖案與馬和鹿的樣子相似,漢後逐漸完善了麒麟的形象。地毯及文物中的麒麟圖案,多為"麒麟送子"、"麒吐玉書"等。因麒麟是瑞獸,又借喻傑出之人,麒麟送子、麒吐玉書皆有傑出人工降生的寓意。
46,四藝圖:琴、棋、書、畫。琴棋書畫是我國古代文人雅工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進學識,提高雅興。圖案中"四藝"的造型設計古樸、優雅,富有韻律感。
47.玉堂富貴:玉蘭花、海棠花、牡丹花。用干玉牌子上。
48 博古圖:鼎彝鍾磐、瓷瓶玉件、書畫盆景等各種器物造型,種類繁多。博古圖給人以古色古香之感。博古圖由《宣和博古圖》一書而得名。《宣和博古圖》共三十卷,書成於宣和五年(1123)後,著錄當時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古代銅器,共二十類八百三十九件,集宋代所出青銅器的大成,故謂博古。
49.五世同堂:五個柿子和海棠花。圖案以諧啻寓意,表示古人期望升宮、富貴、五代團聚的美好願望。多為圓雕團狀件。
50.英雄鬥智:一鷹一熊作爭頭狀。《本草》:"虎鷹翼廠丈余,能搏虎。"《詩?小雅》:"維熊維罪,男子之祥。"鷹與英、熊與雄同音。猛禽凶獸相鬥,二勇相爭,智者勝。還有一松樹上落一鷹,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視欲斗之式的圖案,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
51。八駿圖:八四姿態不一的駿馬。傳說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名稱說法不一。《穆天子傳》卷一:"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拾遺記?周穆王):"王馭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明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宵,夜行萬 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Z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影;七名騰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其他傳說均由此而派生。
52.伯牙摔琴:一人舉琴面對一墓,旁立一老人。出自俞伯牙與鍾子期相交故事。傳說春秋戰國的,俞伯牙善彈琴,一日乘用游至漢陽江口,命童僕取琴焚香,調弦轉軫,一曲未終而弦斷,疑有人聽琴,令左右搜之,遇樵夫鍾子期。二人登舟促膝而談,意合知音,結為兄弟,約定采年江邊相見。當俞伯牙按期來到江邊時,鍾子期已病故。伯牙聞知,淚如湧泉,去子期墳前祭拜,並割斷琴弦,雙手舉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軫摧殘,金徽零亂。老者驚問:"先生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自朋友,欲覓知言難上難。"故有俞伯牙摔琴謝知啻之說。
53.天女散花:一仙女提花籃作撒花狀。佛經故事。《維摩經?觀眾生品》記載,維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諸菩薩身,即皆墜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墜。天女說:"結習未盡,花著身耳。"謂以天女散花試菩薩和聲聞弟子的道行。宋之間《設齋嘆佛文》:"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故取其"春滿人間"之意。
54.天馬圖:一飛馬,馬主兩翼。天馬一詞,最初見干《楚辭離騷》、《史記大宛列傳》和《淮南子》等書中。張蹇使西域得烏孫好馬,名日天馬。後得大宛漢血馬,比烏孫馬強壯,改烏孫馬為西極,大宛馬叫天馬。史書記載,漢武帝"獲汗血馬來,作西極天馬歌"。元狩三年(前119)後,天馬發展成"龍之友"、"龍之媒"的地位。神話故事"天馬行空",使人想像出"馬生兩翼"。馬為龍友,被稱為龍馬。《西遊記》中有白龍馬,便是一例。天馬似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龍。
55.踏雪尋梅:風雪中一老人頭戴浩然巾,騎驢過橋,手持梅花。踏雪尋梅是根據後代詩人孟浩然的故事編寫而成。孟浩然(689一約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少年好學,酷愛梅花,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工不第,還襄陽。臨行前留給王維一首詩,王維私邀人內署,適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告,玄宗大喜,沼浩然出,誦所為詩,玄宗以為無求仕之心,即入還。孟浩然《留別王維》詩雲:"寂寂竟何待?朝前空自舊。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孟浩然轉驢過渡橋踏雪尋梅,已成為我國古代詩人之佳話。
56.龜鶴同齡:圖案皆為一龜一鶴。《韻會》:"龜為甲蟲之長。"龜壽萬年,是長壽之象徵;鶴是仙禽《崔豹古今》 「鶴干年則變蒼,又二千歲則變黑,所謂玄鶴也。」龜鶴同齡,乃同享高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