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格雷厄姆控股的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中國股票怎樣抽新股 2025-07-14 07:42:26
股票交易時間交易規則 2025-07-14 07:01:04

格雷厄姆控股的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7-17 03:29:45

① 巴菲特巴菲特歷史上持有過哪些股票

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一千萬股左右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計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

(1)格雷厄姆控股的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巴菲特清倉IBM索羅斯增持金融股

13F數據顯示,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場上的持倉規模達到1889億美元,市值僅比前一個季度減少了22.2億美元。經歷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動,巴菲特不為所動,只是稍許減倉。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後,巴菲特選擇了徹底放手,上季度還持有的200萬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認為,巴菲特投資IBM的時機並不好,這一筆投資並不能說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資。

② 巴菲特旗下的公司有哪些

伯克希爾·哈撒韋
巴菲特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先在老爸的經紀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進入導師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紐曼」公司。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公司解散後,26歲的巴菲特成立了巴菲特合夥企業「巴菲特有限公司」,集資10.5萬美元。巴菲特是總合夥人,不過自己只投了100美元。其它7位合夥人每人年獲得投入資本6%的固定收益,同時,剩下的利潤中,除巴菲特外的其它合夥人瓜分公司利潤的75%,巴菲特賺剩下的25%。(說白了就是拿別人的錢賺錢,就是私募基金,如果業績不好,每年給別人6%的固定收益就能讓你喘不過氣來,幸運的是,老巴做的很好,每年賺30%多)
由於巴菲特投資業績極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巴菲特管理的投資,於是巴菲特成立了更多的投資合夥公司,後來又把這些投資合夥公司合並為一家。這樣,巴菲特挖到了第一桶金。
1965年,巴菲特成立的合夥公司買入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49%的股份(在我印象里,那時候的伯克希爾早已是上市公司,主營紡織品...,而不是巴菲特創建的),後來合夥公司又增持到伯克希爾70%的股份。1969年,巴菲特解散合夥公司,將所有資產包括伯克希爾的股票按比例分給所有合夥人,好像分到了30%多的伯克希爾股票。
再後來,巴菲特發現紡織品公司會佔用大量的現金流,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轉成了一家保險公司(還是收購了一家,記不清了...),因為保險公司可為帶來大量現金流(保險費交了以後鬼知道啥時候賠付)。這些現金流都成為進行投資的資金。然後,靠著無與倫比的投資技巧及能力,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40多年漲了數千倍。 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時候每股19元,現在是12萬美元多一股...(中間好像從未分紅,從未拆細),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由美國證監會特批,10股/手,其它都是100股/手。
巴菲特如此解釋不分紅:如果什麼時候伯克希爾投資1美元,卻無法創造1美元的價值的話,那就會進行分紅。「我認為如果伯克希爾宣布進行分紅的話,其股價很可能會下滑,因為這會被看成承認其投資機會有限。」需要用錢可以自己贖回。

③ 格雷厄姆及巴非特的有關資料

巴菲特
2003年比爾·蓋茨訪華時,時任國家主席的***曾向他詢問美國資本市場的情況,蓋茨的回答是:只有一個人真正懂得其中奧妙——沃倫·巴菲特。

回到美國後,他將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新發布的年報寄給江。

不過,巴菲特進入中國,源於1997年國內引進的一本名為《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的傳記,該書副標題「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傳」一度吸引了廣大散戶投資者的眼球。當年,深市一度超越6000點大關,但在不久後慘烈崩盤,此後三年間一路跌至3000點,而曾引發「3·27國債風波」的「中國證券業教父」管金生亦於當年入獄。

此後,雖然巴菲特之名逐漸廣為人知,但其投資方法——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於1934年首創的價值投資理論--直至2002年才為狂飆突進的中國基金業廣泛提及。很難說充斥著投機與黑幕的基金業是否真能按該理念運行,但巴菲特和他的投資業績已在中國深入人心。

在美國,巴氏被稱為「先知」,但在中國,他更多被喻為「股神」:11歲第一次購買股票以來,白手起家締造一個千億規模的投資帝國。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自1965年至2003年保持平均22.2%的年收益增長,就是說,如果你1965年投資1萬美元於該公司,現在它已價值2595萬美元,同一階段,如果投資於標准普爾500指數,你只能獲得47萬美元。

預計,如果這個速度保持到2009年,巴菲特80歲的時候可能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千億富翁。這使得人們不斷猜測此中奧秘——

事實上,巴菲特最大的秘密,就是他沒有秘密。

任何人均可從格雷厄姆的作品《證券投資》、《聰明的投資者》及巴菲特每年的年報中獲得相應的一切知識。價值投資理論並不復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

「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對於尚處於喧嘩與騷動中的中國資本市場,此話始終適用。■

巴菲特的財富軌跡

1930年8月30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1歲 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22歲 大學畢業賺得第一桶金:一萬美元

25歲 在自家卧室成立合夥企業,個人資產超過10萬美元

1965年 購得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經營權,正式成為千萬富翁

1981年 進入億萬富翁俱樂部;

1988年 個人資產突破10億

1997年,在自己的身價上添上了第10個「0」,時年67歲

聰明的投資人—格雷厄姆28點建議

格雷厄姆(格蘭姆)在國內並不為很多人所知,其實在國內大名鼎鼎的芭菲特卻是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芭菲特是以傑出的投資業績與顯赫的財富而立名於世,但在投資理念上幾乎全部師承了格雷厄姆的學術精華並沒有絲毫的超越。六十多年前,本傑明·格雷厄姆與大衛*陶德(David Dodd)合著的《有價證券分析》一書在1934年問世了,從而奠定了格蘭姆的「財務分析之父」的地位。在微觀基本分析方面,格雷厄姆成為巴菲特、彼得·林奇等股王股聖的啟蒙大宗師。巴菲特曾虔誠地說過:在許多人的羅盤上,格蘭姆就是到達北極的唯一指標。大衛·劉易斯甚至說: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學說是每一位華爾街人士的《聖經》,而他則是當之無愧的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之所以被公認為「財務分析之父」是因為在他之前還沒有財務分析這項專業,只是在他之後人們才開始意識並接受這個概念。
讓我們先來簡單的追尋這位非同尋常的「財務分析之父」的人生軌跡:格雷厄姆是尤太人的後裔,他的家庭是18世紀末到美國的移民,大概算是美國的第二代移民,1894年5月8日格雷厄姆誕生在英國多霧的倫敦,就在格雷厄姆剛滿一周歲的時候就舉家漂洋過海來到美國並在美國的土地上成長,他的身上既凝聚了尤太民族千百年來對金錢高超的智慧與冷靜的頭腦,又具備了美利堅民族那種激進的、浪漫的冒險精神。格雷厄姆的童年非常苦澀,初到美國一家的生活非常艱辛,在格雷厄姆9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病而在35歲的壯年辭別了人世,一家人依靠堅強的母親相依為命。而生活對這一家人的打擊還遠遠沒有結束,1907年初格雷厄姆的母親多娜在找不到投資方向的情況下把大部分的積蓄拿到股市上去碰碰運氣,到1907年底的時候股市狂跌了49%,格雷厄姆那一家可憐的家產就這樣在股災中被無情的吞噬了,正是從母親那沉痛而憔悴的臉上少年時代的格雷厄姆讀到了股市這本復雜之書的第一頁。青年時期的格雷厄姆以出類拔萃的成績考上了美國的名校之一的哥侖比亞大學(很多年以後當格雷厄姆以教授的身份重返哥侖比亞大學,芭菲特及當代的很多投資大師都曾是他的學生),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以榮譽畢業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績順利的從哥侖比亞大學畢業,在畢業後的職業選擇上迫於生活的壓力毅然的選擇了華爾街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而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
在華爾街格雷厄姆從最底層的工作起步,那個年代沒什麼證券分析家只有統計員,經過多年的打拚到1929年為止格雷厄姆聯合帳戶的資金已達250萬,但大危機接踵而來,盡管格雷厄姆非常小心謹慎,但在1930年損失了20%以後以為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他又貸款來投資股票,後來所謂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機的唯一特點是「一個噩耗接著一個噩耗,糟的越來越糟」,1932年聯合帳戶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也瀕臨破產。《有價證券分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它其實是對1929年資本主義大蕭條深刻反思的產物,憑藉此書格雷厄姆在有價證券這一行創立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理論,成為了華爾街的《聖經》。
隨著時光流逝,《有價證券分析》已經過了多次改版,但總體上《有價證券分析》一書的內容龐雜、艱澀,特別是其中的大量實例不再具有示範意義,1942格雷厄姆的又一部力作《聰明的投資人》問世,這本書可以說是《有價證券分析》的簡化版不僅繼承了《有價證券分析》的所有精華、還有大量更新的生動實例而且通俗易懂、簡單扼要,顯然這是為一般投資人而寫的,該書的出版在更廣的范圍內和更牢固的基礎上奠定了格雷厄姆做為美國及至世界的證券分析家與投資理論家的地位。雖然該書是為普通大眾而寫但同樣受到證券、金融專業人士的青睞與贊賞,年輕的芭菲特正是在看了此書後才依然決定選擇哥侖比亞大學就讀並終生追隨格雷厄姆,在芭菲特成名後曾在奧馬哈大學教授「投資學原理」時也曾用此書做為教材。
《聰明的投資人》清楚的區別了投資與投機的差別,按格雷厄姆的解釋投資是建立在事實與數字的分析基礎上的而投機則是建立在突發的念頭或臆測之上的,每一個合格的投資者都首先要區別它們;格雷厄姆在書中講述的兩則關於股市的寓言故事:
一則是「市場先生」
另一則是「旅鼠投資」
早已成了投資者們的口頭禪了;格雷厄姆一貫認為股票是企業的一部分,它的價值始終應和整個企業的價值相呼應;格雷厄姆還生動的闡述了價值投資的核心觀念之一「安全空間」的概念,總之書中的精彩觀點可謂比比皆是。
《聰明的投資人》不僅提供了實際中的操作原則,在我看來更是一部思考市場的投資哲學。
《聰明的投資人》是一扇窗戶,透過它讓我們能夠了解價值投資的精髓,讓我們打開它吧!
附:
《聰明的投資人》(格雷厄姆投資指南)的讀書筆記:(其中的每一個觀點都來源於此書並在書中做了更詳細的演繹)
(1)如果總是做顯而易見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賺不到錢。對於理性投資,精神態度比技巧更重要;
(2)每個人都知道,在市場交易中大多數人最後是賠錢的。那些不肯放棄的人要麼不理智、要麼想用金錢來換取其中的樂趣、要麼具有超常的天賦,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並非投資者;
(3)投資者與投機者最實際的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市運動的態度上: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並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
(4)對待價格波動的正確的精神態度是所有成功的股票投資的試金石;
(5)對於投機者,時機具有心理上的重要性,因為他想在短時間內獲取大筆利潤,在他的證券上升之前等待一年的想法是不適合他的,而等待的時間對投資者而言則無關緊要;
(6)價格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的意義:但價格大幅下跌後提供給投資者買入的機會,當價格大幅上漲後提供給投資者出售的機會;
(7)對廉價證券的定義:它是一種建立在事實分析基礎上,表現出持有比出售更有價值的證券;
(8)經驗表明在大多事例中,安全依賴於收益能力,如果收益能力不充分的話,資產就會喪失大部分的名譽(或帳面)價值;
(9)在能夠信賴的那些個別預測和受大錯支配的那些個別預測之間事先做出區別幾乎是不可能的,實際上這正是投資基金廣泛多樣化經營的一個原因。廣泛多樣化的流行本身就是「選擇性」迷信被拒絕的過程。
(10)任何關於一種股票比其餘股票更值得購買的分析者的意見,都必須從他個人的偏好和期待的局限擴展到更大的范圍。如果所有的投資者都同意一種特別的股票比其餘的股票更好,那麼這種股票會迅速提價到這樣一種程度以抵消掉它先前的利益;
(11)股票市場上的絕大多數理論收益並不是那些處於連續繁榮的公司所創造的,而是那些經歷大起大落的公司創造的,是通過在股票低價時買進、高價時賣出創造出來的;
(12)股市行為必然是一個令人困惑的行為,否則稍懂一點知識的人就能獲利。投資者必需著眼於價格水平與潛在或核心價值的相互關系,而不是市場上正在做什麼或將要做什麼的變化;
(13)過去的數據並不能對未來發展提供保證,只是建議罷了;
(14)投資方式中的一個基本原則:一個正確的概括必需始終將價格考慮進去;
(15)在投資上處於根本地位的是分紅和市場價,它們是外部股東收回投資的唯一具體的方式,誠然---收益、經濟強大及資產增加這些因素對他們也很重要,但這些只有在立即或最終影響他們的分紅和市場價時才顯得那麼重要;
(16)在正常條件下,為投資而購買的一般普通股,其安全邊際在於大大高於現行債券利率的期望獲利能力;
(17)獲取收益所進行的操作不應基於信心而應基於算術;
(18)很多投資人會把注意力由可見的固定資產轉移到無形資產上,例如經營能力和企業的本質,而這會暗中為投資者帶來具有風險的思考模式;
(19)如果一隻普通股被確定為良好的投資對象,那麼這只股票同時也是良好的投機目標;
(20)由股市造成的錯誤遲早都會由股市自身來糾正,市場不可能對明顯的錯誤長久視而不見,一旦這種錯誤得到糾正之時,就是有眼光的投資者獲利之時;
(21)投資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行情機上,而要放在股權證明背後的企業身上.通過注意贏利情況,資產情況,未來遠景等諸如此類的因素上,投資者可以對公司獨立於其市場價格的<內在價值>形成一個概念;
(22)股票市場並非一個能精確衡量價值的<稱重計>,相反它是一個<投票機>,不計其數的人所做出的決定是一種理性和感性的摻雜物,有很多時候這些抉擇和理性的價值評判相去甚遠.投資的秘訣就是在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時投資,並且相信市場趨勢會回升;
(23)投資者要以購買整家公司的態度來研究一種股票;
(24)無法抑制的樂觀主義能導致狂熱的投機,而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特徵是它無法汲取歷史的教訓;
(25)做個有耐心的投資者,願意等到企業的的價格變得有吸引力時才購買股票;
(26)無論華爾街還是別的什麼地方,都不存在確定的、輕松的致富之路;
(27)對一家企業的狀態,只有一半是事實,而另一半卻是人們的觀點;
(28)只有在得到對企業的定性調查結果的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標才是有用的。

④ 什麼是格雷厄姆指數,在哪裡查

一、格雷厄姆指數
格雷厄姆指數又叫股債收益率比,是指A股全市場盈利收益率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比值,即格雷厄姆指數=A股全市場盈利收益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某隻股票的盈利收益率是10%,此時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5%,那麼這只股票的格雷厄姆指數為2(10%÷5%=2)。 當比值>2時市場出現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當比值<1.6時市場投資機會不太好; 為什麼比值>2時市場出現比較好的投資機會呢!因為假設市場所有的股票都把盈利的一半拿出來分紅即50%平均分紅率,我們在這個位置的買入,至少能獲得不低於國債的收益率。

二、拓展資料
股票的投資風險大於債券,這是眾所周知,不再多說。「如果市場是有效的,則債券的平均收益率與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會大體保持相對穩定」這句話理解的時候,必須從長期的角度來考慮,不能以某一較短的時間段來看,因為在短時間內,股票很有可能虧損,而債券必定有收益,就不能認定債券收益率大於股票。實質上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風險大收益也大。無論哪個國家從長期來看股票的平均收益率都要大於債券。債券和股票收益率確實是相互影響的,並且是「同向」變動的,即一種收益率提高(或降低)了,另一種收益率也會提高(或降低)。這個問題應該從資金流向上考慮。公司發行股票或債券的目的,都是為了融資,一種融資手段收益率提高了,必定吸引社會流動資金向該融資手段上轉移,使該融資手段上的資金過剩,剩餘資金轉而投向另一種融資手段上,又推動另一種融資手段收益率的提高。

⑤ 股票k線中的lower是什麼意思

Md是中值,middle 的縮寫;upper 是一天中股價的最高值;lower 是一天中股價的最低值。
看股票K線是炒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股市一直是風險比較大的,可以用K線找一些「規律」,分析股票找到「規律」才能更好的投資,獲得收益。
教大家如何來看K線,教朋友們如何把它分析清楚精準。
分享之前,先免費送給大家幾個炒股神器,能幫你收集分析數據、估值、了解最新資訊等等,都是我常用的實用工具,建議收藏: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一、 股票K線是什麼意思?
K線圖也可以被叫作蠟燭圖、日本線或者是陰陽線,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k線,它最先用於分析米價的趨勢的,之後它在股票、期貨、期權等證券市場都有用武之地。
一條有影線和實體構成的柱狀條我們稱為k線。影線在實體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線,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線,實體分陽線和陰線。
Ps:影線代表的是當天交易的最高和最低價,實體表示的是當天的開盤價和收盤價。
其中紅色、白色柱體或者黑框空心都可用來表示陽線,而陰線則用綠色、黑色或者藍色實柱體表示。

除了這些,「十字線」被我們觀測到的時候,一條線是實體部分改變後的形態。
其實十字線是很容易理解的,意思就是當天的收盤價就是開盤價。
認識了K線,我們對找出買賣點就會很在行(雖然股市無法預測,但K線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對於新手來說最好掌握。
在這里有一方面大家值得注意,K線解析起來是有一些復雜的,若是剛剛炒股的你還不了解K線,建議用一些輔助工具來幫你判斷一隻股票是否值得買。
比如說下面的診股鏈接,輸入你中意的股票代碼,就能自動幫你估值、分析大盤形勢等等,我剛開始炒股的時候就用這種方法來過渡,非常方便:【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接下來有幾個簡單的小技巧是關於K線怎麼分析的,下面我就跟大家說說,幫助你快速入門。
二、怎麼用股票K線進行技術分析?
1、實體線為陰線
這個時候主要關注的就是股票成交量如何,萬一成交量不大,這就表示著股價可能會短期下降;而成交量很大,那多半股價要長期下跌了。
2、實體線為陽線
實體線為陽線代表了什麼?代表股價上漲動力更足,但是具體會不會長期上漲,還要結合別的指標進行判斷才行。
比如說大盤形式、行業前景、估值等等因素/指標,但是由於篇幅問題,不能展開細講,大家可以點擊下方鏈接了解: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⑥ 誰知道股神的資料

告訴你個股神,他叫帶頭大哥007

⑦ 本傑明格雷厄姆相關介紹有哪些

本傑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證券分析師。他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代表作品有《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等。1894年5月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嬰兒的時候隨父母移居紐約。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魯克林中學完成的。在布魯克林中學讀書時,他不僅對文學、歷史有濃厚的興趣,更對數學有著非同尋常的喜愛。他喜歡數學中所展現的嚴密邏輯和必然結果,而這種邏輯的理智對於以盲目和沖動為特色的金融投資市場來說,永遠都是最為欠缺的。從布魯克林中學畢業後,格雷厄姆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雖然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不得不迫於生存的壓力,以打工來維持生活和交納不菲的學費,但他坦然面對生活的種種坎坷,在一批優秀導師的指導下,更深地把頭埋進書本和學問當中,從知識中不斷吸取營養。1914年,格雷厄姆以榮譽畢業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但為了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報酬較為優厚的工作,為此,他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在卡貝爾校長的力薦下開始步入華爾街。1914年格雷厄姆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同年夏天,格雷厄姆來到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員,不久被提升為證券分析師。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來到紐伯格一亨德森一勞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員,主要負責把債券和股票價格貼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雖然這份工作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職業之一,但這位未來的華爾街教父卻由此開始了他在華爾街傳奇性的投資生活。

格雷厄姆很快就向公司證明了他的能力。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他就被升職為研究報告撰寫人。由於他充足的文學修養和嚴謹的科學思維,以及淵博的知識,很快他就形成了自己簡潔而富有邏輯性的文風,在華爾街證券分析舞台獨步一時。

⑧ 巴菲特旗下有自己上市公司么

伯克希爾·哈撒韋
巴菲特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先在老爸的經紀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進入導師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紐曼」公司。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公司解散後,26歲的巴菲特成立了巴菲特合夥企業「巴菲特有限公司」,集資10.5萬美元。巴菲特是總合夥人,不過自己只投了100美元。其它7位合夥人每人年獲得投入資本6%的固定收益,同時,剩下的利潤中,除巴菲特外的其它合夥人瓜分公司利潤的75%,巴菲特賺剩下的25%。(說白了就是拿別人的錢賺錢,就是私募基金,如果業績不好,每年給別人6%的固定收益就能讓你喘不過氣來,幸運的是,老巴做的很好,每年賺30%多)
由於巴菲特投資業績極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巴菲特管理的投資,於是巴菲特成立了更多的投資合夥公司,後來又把這些投資合夥公司合並為一家。這樣,巴菲特挖到了第一桶金。
1965年,巴菲特成立的合夥公司買入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49%的股份(在我印象里,那時候的伯克希爾早已是上市公司,主營紡織品...,而不是巴菲特創建的),後來合夥公司又增持到伯克希爾70%的股份。1969年,巴菲特解散合夥公司,將所有資產包括伯克希爾的股票按比例分給所有合夥人,好像分到了30%多的伯克希爾股票。
再後來,巴菲特發現紡織品公司會佔用大量的現金流,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轉成了一家保險公司(還是收購了一家,記不清了...),因為保險公司可為帶來大量現金流(保險費交了以後鬼知道啥時候賠付)。這些現金流都成為進行投資的資金。然後,靠著無與倫比的投資技巧及能力,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40多年漲了數千倍。
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時候每股19元,現在是12萬美元多一股...(中間好像從未分紅,從未拆細),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由美國證監會特批,10股/手,其它都是100股/手。
巴菲特如此解釋不分紅:如果什麼時候伯克希爾投資1美元,卻無法創造1美元的價值的話,那就會進行分紅。「我認為如果伯克希爾宣布進行分紅的話,其股價很可能會下滑,因為這會被看成承認其投資機會有限。」需要用錢可以自己贖回。

⑨ 華盛頓郵報的歷史沿革

1877年(丁丑年)斯蒂爾森·哈欽斯創辦了《華盛頓郵報》,1880年該報成為華盛頓特區首家每日出版的報紙。
1905年《辛辛那提探詢者報》的擁有者購買了《華盛頓郵報》的多數權。1933年由於經營不善《華盛頓郵報》幾乎倒閉被拍賣。金融家、美聯儲前任主席尤金·邁耶在破產拍賣會上買下了《華盛頓郵報》。
1946年菲利普·L·格雷厄姆在與凱瑟琳結婚後於這一年開始主管該報,次年成立華盛頓郵報公司。
1954年《華盛頓郵報》購買了它在華盛頓特區的主要競爭者而成為華盛頓特區的唯一日報。1981年它的另一個主要競爭者《華盛頓星報》關閉。
1961年收購《新聞周刊》。
1963年菲利普·L·格雷厄姆開槍自殺;他的妻子凱瑟琳·格雷厄姆成為華盛頓郵報公司董事長。
1971年凱瑟琳·格雷厄姆帶領華盛頓郵報公司上市,每股股價為26美元。
1972年《華盛頓郵報》首發文章,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在水門大廈的辦公室遭到非法闖入。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之後的詳細報道對時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1974年的辭職起到關鍵作用。
1973年沃倫·巴菲特首次購買華盛頓郵報公司股票。
1980年《華盛頓郵報》發表了珍妮特·庫克所寫的有關一名8歲兒童吸食海洛因的文章,隨後獲得當年的普利策獎。但在被曝光該報道的主人公為虛構後,評委會收回了該獎項。
1984年華盛頓郵報公司以4500萬美元收購了斯坦利·H·卡普蘭教育中心。
1986年華盛頓郵報公司以3.5億美元從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買下了服務35萬用戶的有線電視系統,成為美國第20大有線電視公司。
2001年《華盛頓郵報》的零售價格從1981年最初的25美分已經增加到35美分。
2004年《華盛頓郵報》獲得18項普利策獎。
2008年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孫女凱瑟琳·韋茅斯出任《華盛頓郵報》的出版人。
2010年該公司以1美元的價格將《新聞周刊》賣給西德尼·哈曼。
2013年8月5日,華盛頓郵報公司宣布將旗下《華盛頓郵報》在內的報紙業務以2.5億美元出售給貝佐斯,結束格雷漢姆家族四代人對該報業的掌管。《華盛頓郵報》將改名,新名字還未公布。
2013年11月18日,老牌企業「華盛頓郵報公司」宣布更名為格拉漢姆控股公司(Graham-Holdings-Company),原因是旗下主力報紙《華盛頓郵報》已經轉讓給了亞馬遜掌門人貝索斯。
2013年11月27日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前東家格雷厄姆控股公司(Graham Holdings),把該報位於華盛頓下城的總部大樓以1.59億美元出售給卡爾地產(Carr Properties)公司,預計2014年3月底可以完成交易。
華郵將繼續尋找新的辦公地點,而在2015年9月之前,估計則將繼續租用總部大樓。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2013年10月以2.5億美元完成對華盛頓郵報公司的收購,之後將華盛頓郵報公司易名為格雷厄姆控股公司。早在收購前,華郵就在尋找新的辦公地點。
2013年11月29日老牌企業「華盛頓郵報公司」宣布更名為格拉漢姆控股公司(Graham-Holdings-Company)宣布,改名從11月29日生效,該公司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代碼,也將從WPO修改為G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