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墨子通信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股票中國太保601601 2025-07-13 06:16:00
股票交易買方是否交稅 2025-07-13 06:02:11
2017必創科技股票業績 2025-07-13 04:31:31

墨子通信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7-19 01:32:16

⑴ 墨子號的量子通訊有幾千公里的距離,能否用電磁波作載波

近日,「墨子號」再次取得新的突破。潘建偉團隊及合作者利用「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里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這項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成果於北京時間6月15日晚上11點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志。

量子通信提供了一種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但要從實驗室走向廣泛應用,需要解決兩大挑戰,分別是現實條件下的安全性問題和遠距離傳輸問題。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介紹,目前現實條件下,地面現場點對點的安全傳輸距離只能做到100公里。潘建偉說:「全世界科學家經過長期的努力,到今年最好的結果,也是由中國科學院我們團隊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在實驗室裡面點對點用光纖可以做到500公里。但是在現場,比如真的從合肥連到上海,走物理距離的時候又有一些其他的擾動。到目前為止,全球在地面的兩個點現場距離只能做到100公里。」

⑵ 墨子傳信是什麼意思

通過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將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從而構建起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實驗體系!

⑶ 量子通訊衛星為什麼命名為「墨子號」

《墨經》里記載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該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而這正是現代照相技術原理的起源。

⑷ 中國「墨子號」的研發背景是什麼

8月10日消息,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高速量子密鑰分發,為建立最安全保密的全球量子通信網路奠定可靠基礎。

「墨子號」的研發背景是什麼呢?

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已經從實驗室演示走向產業化。在城市裡,通過光纖建構的城域量子網路通信已經開始嘗試實際應用,我國在城域光纖量子通信方面已取得了國際領先的地位。

後來,科學家意識到,真空里不會有光的損耗,想要實現覆蓋全球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還需要藉助衛星的中轉。

2005年,潘建偉團隊實現了13公里自由空間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實驗,證明光子穿透大氣層後,其量子態能夠有效保持,從而驗證了星地量子通信的可行性。近幾年開展的一系列後續實驗都為發射量子衛星奠定了技術基礎。

「這樣一來,通過發射衛星,去除干擾因素,就可以實現幾千公里的量子通信。」潘建偉說,有了量子衛星,還可以在宏觀距離上檢驗所謂的量子力學的非局域性,也就是「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看看在實驗室里不斷被重復檢驗的理論,放在太空是否還能實現。」


⑸ 為什麼量子通信衛星要以墨子的名字命名

墨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一個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通過他們所做的實驗,證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那麼墨子他們的實驗是如何做的呢?當時墨子和他的弟子在一間黑暗房屋的牆上開了一個小孔,然後,一個人對著小孔站在房屋的外面,結果發現,房屋的牆上出現了一個倒立的人影。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經》「光學八條」中對這一現象作出了科學的解釋,他說道:光就像箭一樣沿著直線行進,人體的下部擋住了直射過來的光,通過小孔成像在上邊,而人體的上部則擋住了直射過來的光,穿過小孔,成影在下邊,這樣就成了一個倒立的人影。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所作出的科學解釋,它比古希臘歐幾里德(約公元前330-275)的光學記載還早百餘年呢。

潘建偉說,這個實驗指出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也是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科學解釋——這在光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原理,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取「墨子號」來命名量子衛星,和衛星本身的意義相符,也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⑹ 中國「墨子號」成功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墨子號」的成功發射,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有助於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和擴大國際領先地位,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動我國科學家在量子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推動我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6)墨子通信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2016年8月16日凌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枚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噴出閃亮的火舌,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從發射塔架上緩緩升起。這是長征二號丁火箭的第29次發射,然而,這次發射註定是不平凡的,因為被送入軌道的那顆衛星「墨子號」,是一顆量子通訊衛星。

在墨子號發射之前,中國就已經走在量子通訊的前沿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團隊,在合肥市實現了國際上首個所有節點都互通的量子保密通信網路,後來又利用該成果為60周年國慶閱兵關鍵節點間構建了「量子通信熱線」。

然而,發展量子通信技術的終極目標,是構建廣域乃至全球范圍內絕對安全的量子通信網路體系。而想建設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路,必需依賴多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是未來一系列量子通信衛星的探路者。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只是一個開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學應用系統總師兼衛星系統副總師彭承志表示:從長遠來看,「要實現全球化量子通信,還需要長期的努力,特別是需要多顆衛星的組網。」這條征途沒有盡頭。好在,我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⑺ 中國首顆量子通信衛星是不是又是世紀大騙局

中國首顆量子通信衛星發射是國家發射的,當然不是騙局。2016年8月16日凌晨,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中國將得以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

⑻ 潘建偉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該相信誰

量子通信工程是國家品牌,很多測評專家的專業知識也在那裡。量子通信的國際學術界也很權威,能被這么多人認可,說明量子通信真的很厲害。

墨子號推出已經快三年了。有哪些新發現?量子通信與大眾有什麼聯系?是偽科學嗎?1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說了很多話。

墨子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以來有哪些新發現?潘建偉說,“墨子”作為科學實驗衛星,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實用。為了實現衛星與地球之間非常遠距離的量子保密通信,它還有一個基本的科研目標,需要驗證愛因斯坦嚴格意義上的“量子力學的非局域性”。

潘建偉表示,中國目前在量子信息領域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即使在某些方向上,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但也不能過於樂觀,部分優勢受到歐美發達國家的強烈沖擊。與傳統的國際科技強國相比,中國以往的科研組織模式主要是短期科研項目,在滿足國家戰略的迫切需要以及科技資源的整合和支持力度上仍然不足。與發展相比

潘建偉表示,他所從事的量子信息科學已經進入深化和快速發展的階段,尤其需要跨學科交叉融合和攻關。他希望國家在這一領域部署重大科技項目,建設國家實驗室。

去年,在全國政協雙周咨詢論壇上,潘建偉發表了“加強國家實驗室建設,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的演講。考慮到歐盟、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在量子信息科學技術領域的國家戰略已經啟動,國際競爭激烈,潘建偉建議中國盡快實質性啟動相關領域的國家實驗室和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同時, 依託相關領域最具優勢的創新單位開展國家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管理,具體負責相關重大科研任務的總體部署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