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全食超市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安集科技股票歷史價格 2025-07-11 10:30:39
大成科技消費股票配售比 2025-07-11 09:05:01

全食超市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07-24 17:42:17

A. 美國全食超市用的是什麼戰略姿勢

有機食品這一詞是從英文Organic Food直譯過來的,其他語言中也有叫生態或生物食品等。有機食品指來自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標准生產加工,並且通過合法的、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目前經認證的有機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機農作物產品(例如糧食、水果、蔬菜等)、有機茶產品、有機食用菌產品、有機畜禽產品、有機水產品、有機蜂產品、採集的野生產品以及用上述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產品。國內市場銷售的有機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葉、蜂蜜等。如果你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來到超市,貴一些的有機蘋果和較為便宜的普通蘋果讓你犯了難?隨著消費者追求更加綠色營養選擇,有機食物市場逐年增長起來,超市裡有機產品也越來越多。英國土地協會(Soil Association)的一份報告指出,2006年有機產品,包括食物、飲料以及衛生美容等產品,在英國的銷售額創37億美元的紀錄,比2005增長20%以上。美國的情況也同樣。根據有機貿易協會(Organic Trade Association)統計,各連鎖超級市場,如全食超市(Whole Foods),推動了有機食物及飲料的市場增長,從1990年大概10億美元的銷售額,增加到2007年的200億美元左右;而預測今年美國各種有機食品及非食品的銷售額會超過250億美元。有機是否更營養?看這那些較普通食品貴些的食品,你是否會考慮過這個問題:是不是有機食品比普通的更營養、更綠色呢?你不是唯一為此苦惱的人。據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有機食品相比用農葯的非有機食品,並不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這項新研究有可能會破壞有機產品的產銷。研究者們對5種作物進行研究,分別是胡蘿卜、甘藍、成熟的豌豆,蘋果和土豆,各分有機栽培(不含農葯)和傳統栽培(用農葯)兩類,實驗發現有機栽培作物所含的微量元素並沒有比傳統作物高。這項研究的帶頭人蘇撒尼布果(Susanne Bügel)說:「通過對這五種作物的研究,並未發現有機栽培和傳統栽培方法有任何系統上的不同,所有此項研究不支持,有機栽培食物總體比傳統食物含有更多主要和微量元素的說法。這項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由化學工業協會(Society of Chemical Instry)出版的《食品與農業科學》雜志上,它是最早對有機水果及蔬菜進營養評估的研究。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研究並沒有將兩種方法培養的食物,進行農葯及化學物含量的對比,也沒有對食用這些化學物質對健康產生哪些影響作出結論。因此,研究成果可看成對這種觀點的支持:購買有機產品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2007年英國環境部長大衛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對購買有機產品的生活方式推崇備至,很多有機產品的支持者反響熱烈,包括有機產品生產的代表土地協會。米利班德在2007年1月接受英國Sunday Times采訪時說,有機食物代表著消費者的一種生活方式,並且暗示道非有機食物使用化學葯品和殺蟲劑,並不意味著其質量比有機產品差。那麼,如果有機食物並非一定更加營養,那它們是否更環保呢?有機是否更環保?據氣候變化政府專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結論,傳統農業製造了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1%,而這其中各種肥料中的二氧化氮佔大多數。即使如此,2006年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進行了食品生產及食用對環境影響的評估,結論是:如果一輛車上裝滿有機食品,另一輛同樣的車上裝滿非有機食品,兩者對環境的影響哪個更大,並無明確的判斷界限。然而,土地協會對此結論的回應是:並非如此。總體上,有機農業,相比工業農業方法,更有利於處理氣候變化。同時,有機農業品均使用能量較低,還避免了使用肥料帶來的大量二氧化氮排放。除此之外,有機農業還從大氣中吸走碳,形成固態土壤碳。有機農業也推動地方食物市場,減少了食品運輸。也許到現在,我們還是難以判斷有機農業到底是否更環保,然而毫無疑問,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有機農業正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地球上的有機農田據聯合國食品與農業組織(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估計,亞洲國家,如印度,中國,俄羅斯,大約有410萬公頃有機農田。印度經1940年的綠色革命後,轉變成了一個農業密集地,有機農業正緩慢擴張,主要是在茶葉及香料種植上。威爾士王子2008年底希望擴大他在印度次大陸市場上有機食品的生意。印度的能量研究學院(The Energy and Research Institue),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指示,在印度Uttarkhand一個叫Supi的小村莊里開發了一片有機農田。這里的農民教授會原理及技巧,發展自己的有機企業。「當地的農民種植牛至,荷蘭芹,百里香,薄荷,迷迭香,天竺葵,檸檬草以及其他植物其草葯,」能量研究學院的瑪度(Madhu Singh Sirohi)說。這些葯草賣給當地的酒店及飯店。希爾頓酒店的住處庫塔(Kuntal Kumar)對其質量非常稱贊,他出了一本有機烹飪書,原料就包括這些葯草。卡塔主廚表示,印度有機水果和蔬菜大概是14000噸,而印度食品總產量大概是200萬噸,不過他認為採取一些方法,比如他的《純正有機烹飪書》就可以幫助宣傳,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有機食品的存在。「我們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第一是努力提高大眾對有機種植的意識,因為有機種植在印度還在初級階段;第二是通過印度烹飪領域建立這種意識。」庫瑪特別喜歡他廚房裡那些有機食品的絕佳口感、色澤以及質地,他還說食客的反應也非常的好。「他們反應非常積極;大家都很著迷於接近自然,自己的食物是新鮮的,直接從農田搬上了飯桌。」隨著消費者這種意識的增強,也許不久以後,,印度就會在有機蘋果和非有機蘋果間做出選擇。

B. 2018新發型

沉沉浮浮廣告費分數除法大腹賈u投入u如果i羽絨服江特電機風俗晚飯:公司非會員抵押合同復旦復華互粉大廳反反復復監護人發發發吞吞吐吐他吞吞吐吐吞吞吐吐吞吞吐吐他天

C. 全食的全食公司

在美國亞特蘭大的WholeFoods食品連鎖店,一名母親正在挑選水果,她把一品脫價格為5.99美元的有機藍莓放入了購物籃,有機藍莓旁邊的貨架上擺著用傳統方法種植的普通藍莓,一品脫只要4.99美元。丹尼斯說:「我覺得多付點錢絕對值得,否則孩子們幼小的身體會吸入大量殺蟲劑。」她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站在她身邊的三個孩子分別是2歲、4歲和6歲。
WholeFoods銷售的有機食品、天然食品及其他一些美食的價格會比普通食品高40%至175%,但消費者依然蜂擁而來。這家公司兜售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忠實的消費者把WholeFoods看作食品零售領域的「蘋果電腦」。
幾十年來,食品零售業一直是利潤微薄的代名詞。但是,約翰·麥基的食品零售公司WholeFoods卻像他們拒絕出售的注射了激素的動物一樣飛速增長。過去的五年中,美國零售業的銷售額一共增長了13%,而WholeFoods過去五年的銷售額增長率依次是14%、23%、21%、21%、17%。美國零售業五年的銷售額增長率僅僅是WholeFoods業績最差的一年的增長率。 現在在美國,自認為是有修養的文化人士或者高薪白領是不會去麥當勞的,下班後他們會去WholeFoods買點東西回家,或者就直接在那裡的熟食店吃飯。穿著沒用過殺真菌劑和殺蟲劑的棉花做的有機棉T恤也是一種更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 這些生活方式曾經是一少部分新興階層偏愛的新潮生活方式,也是很多工薪階層嚮往的生活方式,WholeFoods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它把這種本來是邊緣的生活方式逐漸變成主流的生活方式,而它則以商業上的成功成為最大的贏家。
WholeFoods食品連鎖店發家於27年前的一家小型健康食品店。1978年約翰·麥基和他當時的女友蕾妮·哈代在奧斯廷的一座三層小樓中開了「更安全方式的天然食品店」(SaferWayNaturalFoods)這座樓的一層是商店,二層是健康食品餐館,三層是一張床。 約翰·麥基第一次了解「素食」是上大學的時候,他參加了一個素食主義者組織,不過當時他的商業本領、營銷天分和競爭性都還沒有被發現。從大學退學以後,他希望更多的素食主義者可以吃到安全的素食,所以從父母和朋友那裡借了45000美元開了一家專賣當地農民產的蔬菜和麵食的小店。 於是,1980年約翰·麥基和兩個合夥人在奧斯汀開了第一家WholeFoods店。這家新商店服務於相對小的客戶群:折中主義的素食者、為了長壽的節食者以及喜歡在食品中補充了許多讀起來非常拗口的銀杏、紫錐花等東西的人們。同其他地方的小有機食品零售店一樣,他們的商店對產品的純度非常重視,價格也非常昂貴。令這三個合夥人高興的是,顧客比麥基和他的夥伴預期得要多,響應也熱烈得多。第一年,這個10500平方英尺的小店就售出了400萬美元的天然產品和有機食品。
後來,麥基逐漸認識到消費者願意拿來購買有機食品的錢是有限的,而且他們也不願意放棄在大商店購物的便利,大商店裡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從豆腐到牙膏應有盡有。那麼,麥基和他的團隊怎樣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呢?他們開始建立更大的商店,商店的平均營業面積達到了26000平方英尺,商店提供不含化學成分和防腐劑的食品、有機食品、不含激素的肉食、無副作用的化妝品以及更注重環保的家用產品。而且,與過去的小商店不同,WholeFoods食品店並不是禁慾主義的:你不僅能買到啤酒和葡萄酒,也能買到非有機食品、精製甜食。
20世紀90年代,「家庭美食潮」高漲,WholeFoods認准了這個市場,並再次獲勝。零售業分析師比爾·畢夏普說:「人們真正尋找的是一位可以告訴他們吃什麼最健康的母親,WholeFoods承擔了母親似的照顧人們的責任——他們商店的所有東西都是精加工的。」WholeFoods在店內增設了預制食品區,銷售當天現做的快餐、配菜、湯、燒烤食品、壽司和三明治,所有這些都是當天製作的,當然添加了營養成分,兩三美元的雞肉用艾菊烤過之後價格陡增為10.29美元。預制食品成為WholeFoods增長最快、利潤最大的業務。5年前,為了擺脫對「有機主義者」和「美食迷」的依賴,WholeFoods將其經營目標從「最佳有機食品店」變為「最佳食品店」。約翰·麥基說:「那時我們已開始注意到一種新型顧客流入我們的商店,他們喜歡這里的服務,並認為這里的食物味道也更好。」
約翰·麥基一直強調:「WholeFoods不是為小圈子做生意,不是為了精英們,我們想改變世界。我們希望這種購物哲學在各種不同層次的文化間傳播,更吸引主流購物者,說服所有人都來買東西。」 藝術長廊才會用的燈光、古典音樂、麥桿做的有益生態環境的貨架,引人注目的光芒下像擺設傳家寶鑽石一樣擺在貨架上的食品——這樣的食品零售店是不是與眾不同呢?
人們都喜歡享用美食,也喜歡逛街購物,但是很多人都討厭逛食品店,覺得是像洗衣服一樣很煩人的家務事。但是,約翰·麥基這個喜歡牛仔褲、運動鞋的WholeFoods的創始人卻把食品店變成了食物的狂歡節,把逛食品店變成了看演出一樣輕鬆快樂的事。
在時代華納中心的WholeFoods連鎖店,走廊只有6英尺寬(這在紐約是非常罕見的),貨架很低,能更好地以香噴噴的食品吸引購物者。經營美國西部連鎖店的沃爾特·羅伯(WalterRobb)說:「一半以上的購物決定是一時沖動做出的。我們盡量繪聲繪色地渲染食品,當你停下來的時候,很快吸引你的注意力,就是要達到讓人一看到就『哇』的一聲尖叫的效果。」
一位來到這家連鎖店的婦女欣喜若狂地尖叫:「哇!」她的朋友贊同地說:「我們可能已經找到我們一直祈禱想找的地方了。」
當時,很多食品連鎖店把食品看作擺在架子上、帶條碼的、自掃描的存貨單位。而WholeFoods連鎖店以相反的策略取得成功?使超市成為食品的狂歡節明亮的燈光下,供給充足的食品那麼誘人?色澤、味道、質地、光澤讓人流口水,人們會完全服從於食慾而忘記了略顯昂貴的價格。
盡管有機食品反對者、全球食品問題中心的亞歷克斯·艾弗里提醒購買有機食品的消費者要警惕有機光環下的高價格:「如果你覺得你正在挽救星球,在保護兒童免受化學葯品和疾病的侵害,那隻是一種幻覺。」但是,約翰·麥基和WholeFoods的成功的確不可否認。創刊25年、被稱為有機和天然食品生意「聖經」的《天然食品商人》的創刊者、前任編輯道格·格林甚至說出這樣的溢美之辭:「回顧100年來的歷史,歷史將會證明WholeFoods是改變世界的前五家公司之一。」 像蘋果電腦的斯蒂夫·喬布斯、維珍集團的理查德·布蘭森一樣,約翰·麥基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公司領導者,他反傳統的管理理念使WholeFoods成為零售業中最熱門的公司。 「顧客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這也許是約翰·麥基最獨特的理念。WholeFoods公司的「不獨立宣言」中明確寫出公司的核心價值是:使我們的消費者滿足而高興?使成員感到幸福而優秀。他說:「利潤最大化的策略是什麼?沒有!股東的利益排在顧客和員工之後,利潤不是最優先考慮的目標,而是善待人們的副產品。如果你不喜歡這種觀點,你就不要投資於WholeFoods。」
商業邏輯很簡單,管理者照顧好員工,員工照顧好消費者,愉快的消費者就會給股東帶來利益,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所以,在WholeFoods員工不必穿千篇一律的工作服,公司還會為全職員工支付100%的保險金。
授權是WholeFoods一個基本理念。在這里,每個連鎖店甚至單個部門都有很大的發言權,地區經理可以根據當地的風格自己設計新店,而不必從總部尋找模板;每個店的領導層可以迎合當地口味自主決定10%的庫存,可以根據當地的競爭情況定價,還允許商店層面的創新和試驗。它的一家連鎖店的經理大衛·亞伯索爾德說:「我被授權可以像打理自己的商店一樣經營這里。」
無秘密管理是WholeFoods的又一獨特之處。與大多數公司不同,WholeFoods公布大量財務數據,不是面向公眾或記者,而是面向全體員工,目的是讓員工了解公司正在或者打算干什麼。公司還公布公司所有員工上一年度的總收入,包括管理人員和CEO。
約翰·麥基的「做決定哲學」也與眾不同。他認為,決定應該在距離實施決定最近的層面做出,應該與受影響的人直接相關,同時排除不相關的人。在WholeFoods有三種決定:指揮與控制型決定,當時間不允許廣泛咨詢或必須由老闆拍板時,由約翰·麥基或其他主管做出,麥基說他「幾乎從來不做這樣的決定」;咨詢性決定,廣泛咨詢之後由高級管理層做出的決定,這是公司最普遍的決定形式;一致性決定,這種決定與部門的所有員工利益密切相關,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贊同才能通過,一般用於決定部門是否要僱用某位員工。 經濟蕭條拖累了在美國和英國的全食超市公司的第三季度利潤——因為購物者在有機農產品和美食上的花費更少了。而目前的下跌的房價和4美元一加侖汽油可能會迫使消費者放棄購買天然產品,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如此,這個行業的長期前景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我們認為,高品質天然和有機食品這個細分市場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雖然目前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威廉布萊爾公司的分析師馬克米勒在他8月的研究報告中寫道。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起步的全食——美國最大的天然食品超市,公布每股收益下降30%,從2007年第三季度的4910萬美元(每股收益35美分)下降至2008年第二季度的3390萬美元(每股收益24美分)。收入總額從一年前的15.1億美元增長到18.4億美元。分析家預期,在營業收入19億美元時,每股收益是31美分。目前全食開店超過一年的門店的銷售增長已經由上一季度的6.7%暴跌至2.6%。
「我們的商業模式已經非常成功,我們仍然非常看好我們的經濟增長前景」全食超市首席執行官約翰麥基在一份新聞稿中說,「然而,具有挑戰性的經濟環境似乎對我們的銷售業績存在負面影響。」
已經擁有271家門店的全食曾經在今年5月表示,將在2009年9月前增加25~30家門店,但是現在,該數字已經被改寫為15家。這將減少資本支出。它實施了「一定的成本控制措施」,並「在可預見的時間內」暫停其季度股息。全食也調降了2009年的預期目標,預計年銷售增長率將從原先聲稱的25%~30%調低到6%~10%之間。
「正如2004年至2006年間該公司的兩位數銷售額增長率促使其加速其新的店面發展並且擴張到英國一樣,目前較為衰退的趨勢使得管理層降低了資本支出,以等待經濟好轉和回報率回升。」米勒寫道。
全食報告說,其在英國擁有6個門店,在過去的4個季度里虧損了1840萬美元(即每股收益損失9美分)。但是,麥基說,他預計在2009財年,累計虧損將會減為1300萬美元;在2010年將是累計虧損700萬美元,2011年將會達到盈虧平衡。
「當我們進入加拿大時,最初我們也是虧損的。但是我們的門店數量和業績是在不斷增長的,到現在,已經非常有利可圖——在過去四個季度中稅前收入達到1460萬美元。」麥基在新聞稿中說,「我們相信,我們的業務在英國的長期增長潛力是遠遠大於加拿大的。我們正有意向評估我們在英國所有方面的業務,改善我們的短期收益,同時提供強勁的長期回報。」
同時,全食正致力於努力改變自己作為一個典型高端超市的形象,他在7月份推出了整個商店范圍內的「全配套」方案,以指導客戶享受折扣和事務。
丹佛RBC資本市場的愛德華阿倫認為,全食超市與其他同行業的公司有明顯的區別。「全食年增長率的減速程度得比這個行業的其他公司都要快。」阿倫說,「全食更像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走在需求前端的商店。因此,在這個經濟環境中,對高端商品的需求更容易受到打擊。」當然,我們不易了解小型連鎖店或獨立店鋪是否也遭受到了如同全食般嚴重的打擊。「因為不論何時,行業的領頭羊都更值得關注。」阿倫說。
在8月6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花旗集團的GregoryBadishkanian寫道,「雖然在經濟疲弱時期,「降級消費」趨勢明顯,我們看到了一些天然食品零售渠道中也有低檔商品出現。這似乎是對全食的負面影響,因為全食是一個相對高售價的零售商。天然食品/有機食品銷售似乎逐漸變得在獨立和常規超級市場更加有競爭力...」但是,對於整個天然食品行業來說,GregoryBadishkanian認為,仍然會有不錯的增長。 「這樣的經濟環境是我創業三十年以來最糟糕的。」全食(WholeFoods)公司CEO麥基說。
由於美國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低價商品大行其道,消費者趨之若鶩。民眾縮衣節食,休閑食品和家庭用品等次要的消費品支出大幅降低。據俄亥俄州著名市場研究機構TNSRetailForward今年7月的調研發現,有20%的美國人已轉向低價折扣超市去購物,他們寧願犧牲產品的質量和選擇的多樣性,也要更低廉的價格。受此影響,以「全食」為代表的精品超市紛紛調降今年的增長預測。
情況的確不容樂觀,「全食」今年第三季度報表顯示公司經歷了有史以來營業額最少的季度,第三季度利潤3390萬美元,股票每股24美分,比去年第三季度股價下降30%,「全食」的股價向來是全美零售業行情的風向標,公司聯合總裁沃爾特·鮑勃說:「下降幅度出乎意料,如此頹廢的經濟也讓我們跌破眼鏡。」從2006年初的巔峰狀態到現在,「全食」的股價跌了近七成,「全食」在過去幾年裡辛苦培養起來的「品質導向型」消費者有80%又重新回到「價格導向型」消費模式。」
改弦易轍,勢在必行。為了保持公司的現金流轉,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全食」開始執行多項成本削減措施:首先是推遲支付給股東每季度一付的股息;其次是暫時擱淺明年公司的擴張計劃。麥基說:「我們能做的只有控製成本,但這決不意味著犧牲高品質高標准,我們企業現在的價值和口碑是用無數人的努力換來的。」
麥基所謂控製成本的舉措不是關掉門店或裁員,而是加緊生產自創品牌的產品,自產自銷的模式能有效減少中間環節的成本,構建更完整的產品供應鏈是能夠安全度過危機的重要保障。除此,「全食」還推出了大規模的打折和贈送優惠券活動,集中促銷自產商品;並且在廣告中向消費者再次灌輸成熟的消費理念,強調品質的重要性——節省不應該以犧牲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為前提。
依然特立獨行的麥基說:「我們正努力糾正消費者對『全食』的誤解,我們的東西不是昂貴的代名詞。產品的高品質才是核心競爭力,你可以拿任何一家平價超市的同類商品來做比較。我們也搞低價促銷,但不是和平價超市大打價格戰。『全食』現在的使命就是在困窘的金融危機中讓人們重新恢復追求生活品質的信心,因為你能明顯看到你為『全食』多付出的那50美分的價值所在。」 超市 金融危機 生活品質 零售業 CEO 約翰·麥基

D. 怎麼看亞馬遜 收購全食超市

路透社報道,亞馬遜考慮吞並美國連鎖商店全食超市的時候,中國的科技巨頭們已經在消化大量實體店並購交易了,他們依靠大數據和優化的供應鏈,在改造超市購物這場戰爭中取得先手。近幾年來,中國的阿里巴巴和京東大力投資線下零售(即實體店),以此作為網上銷售業務的補充。依靠現成的支付和社交媒體平台吸引購物者,阿里巴巴和京東幫助中國躍身成為全球最大的網上消費品市場,把美國遠遠甩在身後。開局領先,中國稠密的城鎮人口以及廉價的勞動力更強化了這種優勢,這也許就是關鍵所在,零售商和科技企業競相藉助大數據分析來改造供應鏈,從而提升低成本消費品的利潤率。「以價值計,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網路食品零售市場,而且就規模而言非常先進,」食品和零售業研究機構IGD駐倫敦的亞太主管NickMiles表示。到2020年,中國網路銷售占整個食品零售市場的份額將提高逾一倍至6.6%左右,屆時美國該比例約為1.4%。美國和中國的電商都面臨提高快速消費品利潤率的挑戰。這類消費品利潤低、需求高且保質期較短,是零售店的主要商品。阿里巴巴計劃利用其消費者資料庫向商家提供一套連接服務。阿里巴巴的雲業務不斷發展,與亞馬遜直接競爭。根據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戰略,這些服務包括庫存管理、智能生產與物流,目標是在整個供應鏈減少浪費並提高利潤。同樣,京東則利用與 合作獲得的數據,為包括嬰兒用品、化妝品和軟飲在內的一系列品牌建立資料庫。迎頭趕上阿里巴巴自2015年以來投資線下零售商逾93億美元,包括超市連鎖店三江、百貨公司銀泰商業集團,以及中國最大線下零售商之一的蘇寧雲商集團。5月時,該公司投資百聯集團旗下的聯華超市,持股18%。京東則在2016年以約15億美元的股票,買下沃爾瑪的中國線上平台一號店。而美國企業如今打算迎頭趕上。亞馬遜上周以137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表明其有意挑戰沃爾瑪。沃爾瑪去年以30億美元買下線上零售商Jet.com後,2月時將對京東的持股比重提高至12.1%。這是一場競賽,是力爭在更大的市場上產生大規模全球性影響:對於亞馬遜攜手全食的擔憂,已經令美國數十家超市、食品生產商和購物中心的市值共蒸發逾350億美元。促使中國科技企業降低成本,進一步涉足線下市場的原因很明顯。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但超過80%的交易仍然在線下進行。據咨詢企業貝恩公司,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去年增長50%,同期的大賣場和超市銷量則持平。線上的零售業增長也未能倖免,分析師指因運送成本高,且利潤率較低。「對於純電商企業,(利潤率)增長十分困難,對於線下企業,則極難生存和獲利,」貝恩在上海的合夥人BrunoLannes稱。「答案就是在整體供應鏈中聯合起來。」面臨競爭中國企業及其全球競爭對手愈發尋求開發海外市場,例如東南亞和印度這些最有可能進行較量的戰場。然而,即便是在中國,線上/線下的業務整合也仍處於相對早期階段。諸多方面仍面臨挑戰,比如將實體店面資產與在線系統進行整合、降低配送成本、以及應對激烈的競爭等等。北京盒馬鮮生的經營就顯現出這些挑戰,以及中國的抱負。購物者想要買新鮮的魚、貝類產品,他們以智能手機上的支付寶軟體掃描二維碼付款,穿著紅色工服的店內員工則幫助他們新建賬戶並連接無線網路。「我認為亞馬遜在這一領域不具競爭力...它的頁面、功能和付款都過時了,」一名20多歲的劉姓購物者說道。「盒馬和宜家類似,但是更好一些,就像在家一樣方便。」(文章來源:路透中文網)

E. 美國全食超市公司的管理理念

在全食超市,最基礎的組織單元不是門店,而是團隊。每個門店約由八個團隊組成,他們被賦予高度的自治權,有權對門店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包括從海鮮食品到食品製作,再到收銀。
按規定,每位新同事都會被分配到某一團隊,通過四星期的試用,團隊成員投票決定這位新同事的命運——新同事必須獲得2/3以上的贊成票,才能獲得全職崗位。這種基於同事投票決定是否錄用應聘者的流程被用於所有的應聘者。約翰·麥基相信,關鍵的決策問題,應當由那些受該決策結果影響最大的人作出,例如僱傭誰的問題就應該由未來和他共事的人決定。
這種突破性的分權管理精神貫穿於全食超市管理模式的每個環節。小型團隊負責所有的核心經營決策,包括產品定價、商品陳列、人員招聘和促銷策略。以商品選擇為例,團隊領導與門店經理商量之後,可以自由決定采購的商品品種及庫存,這與傳統的超市運作方式大相徑庭。
在全食超市,沒有任何一個管理人員會坐在辦公室里決定貨架上應該陳列什麼商品。全食超市鼓勵門店在執行公司嚴格的產品標准下,任何產品都可以進行當地采購。因此,全食超市的每個門店都有其獨特的產品組合。在各自的部門中,也由團隊自行決定員工的崗位配置,不過門店經理擁有優先選擇權。
每隔四星期,全食超市都會計算每個門店各個團隊每單位勞動時間所創造的利潤,績效超過一定額度的團隊將獲得獎金。每個團隊都有權了解公司全部的績效考核數據,沒有一個團隊願意成為落後者,因此每個團隊都備受鼓勵地努力工作。
全食超市是一個所向披靡的強大競爭者,因為它總是在和自己競爭。各團隊與他們的標桿團隊競爭,與統一門店的其他團隊競爭,和其他門店的同類團隊競爭,它們獲得的成功直接體現在團隊認同、獎金和崗位提拔中。每個門店都由總部管理者和區域主管共同採取300種不同的方法對門店績效進行評價,這樣的績效評價每年要進行十次。每個門店的「客戶印象」評價則由其他門店做出,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員工間的相互競爭。
民主和紀律、信任與義務、團結的共同體與激烈的內部競爭,這些看似矛盾的價值觀,在全食超市得到了和諧統一。正是這種特殊的能力造就了公司獨特高效、難以復制的管理機制。

F. 亞馬遜市值破萬億 有幾家企業破萬億

亞馬遜市值破萬億,成為蘋果之後的第二家破萬億企業。那麼,一共有幾家企業破萬億?

據CNBC報道,美國當地時間周二,電商巨頭亞馬遜(Amazon)股價周二一度觸及史上最高點,促使亞馬遜市值短暫達到1萬億美元。但股價隨後下跌,市值跌至1萬億美元之下,蘋果依然是目前市值超過這個里程碑的唯一美國上市科技公司。

在早盤交易中,亞馬遜的股價上漲1.9%,達到2050.50美元的歷史最高點。根據該公司7月份最新季度報告中公布的487741189股的未償股份計算,該股只需要達到2050.27美元,就能突破1萬億美元關口。不過截至周二收盤,亞馬遜股價已跌至2039.51美元,市值約9950億美元。

分析師指出,亞馬遜堅持多元化投資戰略是促使其上市不斷攀高的最大驅動因素。去年,亞馬遜通過收購全食超市(Whole Foods)進入了食品雜貨行業。它的硬體和物流部門正以「最後一英里」(last-mile)的快遞服務來充實自己,它還在推進廣告業務,挑戰Facebook和谷歌。

風投機構Loup Ventures創始人兼分析師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在亞馬遜股價發生里程碑式的變動後表示:「亞馬遜讓投資者相信,他們可以像在零售領域那樣,去顛覆更多市場。」亞馬遜在雲計算AWS方面的增長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在第二季度,該業務部門增長了近50%。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馬克·馬哈尼(Mark Mahaney)向CNBC表示:「亞馬遜在在線零售領域的確表現不錯,但當他們表現出可能在雲計算領域取得成功時,股價就出現了下跌。這就像股票代碼從AMZN變成了AWS。」

在發布強勁的季度財報後,蘋果市值於8月初達到1萬億美元。亞馬遜則在5周之後達到了這個關口。蘋果有相當大的領先優勢,在8個月前市值就達到9000億美元。而直到7月份,也就是亞馬遜會員日促銷之後,其市值剛剛達到這個標准。

盡管從盤中高點回落,但亞馬遜股價仍實現了連續七天上漲,市值增加了720億美元。這一增幅超過了標准普爾500指數成份股中80%以上公司的市值,大致相當於星巴克的規模。

亞馬遜的股價在2018年上漲了70%以上,在過去12個月里上漲了一倍多。這令整體股市漲幅相形見絀,標准普爾500指數今年和過去12個月分別上漲8%和17%。

亞馬遜股市表現良好,但破萬億的企業並不多,只有蘋果和亞馬遜兩家而已。

G. 永輝超市(萬達廣場店)怎麼樣

永輝超市(萬達廣場店)非常好。

逛超市首選永輝呀!沃爾瑪家樂福都只能排永輝後面。

永輝超市(YONGHUI SUPERSTORES)是一家快速消費品連鎖企業,於1998年成立,總部位於福建福州。

舉個例子,進一萬斤蘋果,一斤2.3元。先賣4.6元斤,第二天降價3.6。第三天2.8元。以此類推,真的很不錯。

H. 世界上最大的有機食品超市——「全食」,而中國最大的有機生活品超市就是螳螂媽媽了吧

在美國全食超市,幾乎每一樣食品都附有類似的小故事。這里的食品品種齊全,新鮮味美,但價格也比別家高出許多。全食超市素以出售衛生和高營養食品而聞名。在這里,你絕對看不到含有殺蟲劑、生長激素或轉基因成分的食品。而在中國,螳螂媽媽(Mantis Mama)是一個售賣健康,給人以安全感的品牌。螳螂媽媽(Mantis Mama)用嚴苛的標准搜索全世界獲得權威認證的有機好物,做最安全的護膚日用品,讓我可以閉眼買,放心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