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弘芯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世界十大股票交易機構 2025-07-01 05:50:33
股票交易補繳稅款 2025-07-01 05:48:58

弘芯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2-12-13 05:48:42

❶ 武漢楚興是原武漢弘芯么

不是。武漢楚興是一家高新技術公司,主要生產智能元控軟體和智能器械,成立於2022年。武漢弘芯是一家研發半導體的公司,2020年6月被武漢政府接管,原弘芯高層李雪艷、莫森等人替換成了武漢新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李濤、李想斌等人。所以武漢楚興和武漢弘芯並非一家公司。

❷ xx科x的股票有哪些

金科股份

❸ 武漢弘芯疑遣散全體員工,難道這真的是個千億騙局嗎誰應該為此擔責

千億投資項目爆雷的晶元公司武漢弘芯,離終結又近一步。集微網爆料,昨天,弘芯正式下文,遣散全部員工。難道這真的是個千億騙局嗎?

一、全員遣散,疑似沒有遣散費

近日,有媒體爆出,一武漢弘芯高管在一個240人的內部群中發布通知,通知明確指出,由於公司無復工復產計劃,請全體員工提出離職申請,下班前完成離職手續辦理;休假人員可於線上辦理。整個通知並未提及遣散費的問題,因此,所有員工可能連一毛錢遣散費也沒有。一般情況下,公司遣散員工的時候都會給予N+1的補償,有的外企甚至可以給到N+6的補償。從通知的內容上看,武漢弘芯是不準備給予補償的,因為它希望員工主動提出離職申請。眾所周知,員工主動離職,企業是不需要給N+1補償的。作為武漢弘芯的員工可能會感覺不服,因為這可能讓自己少拿不少錢。不過作為外人來看,能一分不少的拿到自己的工資已經實屬萬幸。畢竟這是一家已經處於絕境的項目,還要啥自行車啊?看到武漢弘芯走到這一步,著實讓人們驚掉下巴?因為這個項目在剛實施的時候喊出了“以’芯‘報國,圓夢中華”的口號,由此可見武漢弘芯的志向。

❹ 弘芯全員遣散,項目已經爛尾停工,為何會落得如此田地

最近,“千億頂流”晶元項目武漢弘芯,傳出新消息——遣散全體員工!

一、千億晶元,變芯騙

若一般企業經營不善,倒閉破產便是,沒啥稀奇。可半導體行業卻稍顯特殊,尤其在“缺芯”現狀下,每次暴雷都牽扯甚廣。事實上,武漢弘芯曾是當之無愧的“頂流明星”,成立於2017年11月,上手就攻14nm工藝,隨後轉戰7nm工藝 ,1280億的總投資,是所有半導體製造項目的投資額之最,更在2018~2019年兩度入選“湖北省重大項目”。另外,還請來台積電前運營長蔣尚義博士當CEO ,不惜花大價錢引入中國唯一台ASML 7nm光刻機,這可是連中芯國際都沒有的待遇。當時,為迎接這台價值連城的先進機器,弘芯還專門搞過一個進場儀式,背景板赫然寫著 “ 弘芯報國,圓夢中華 ” ,讓人熱血沸騰。

❺ 武漢楚興是原武漢弘芯么

武漢楚興是原武漢弘芯么
不是
武漢楚興不是原武漢弘芯,這是兩個公司。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於二零一七成立。法定代表人李雪艷,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半導體製造,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及光掩膜製造、針測、封裝、測試及相關服務,與集成電路有關的開發、設計服務、技術服務與咨詢,自營或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國家限定或禁止的除外等。武漢楚興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二零二二年,坐落於武漢市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交通發達,物流便捷。在建兩座標准電子元器件製造廠房,是一家面向物聯網,消費類電子等終端市場提供智能交互電子元器件的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

❻ 華星創業股票

5G股票概念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如下幾只股票:000636風華高科;002093國脈科技;002115三維通信;600050中國聯通;600198大唐電信;600345長江通信;600487亨通光電;600776東方通信。  中通國脈:為電信運營商和通信設備提供涵蓋核心網維護綜合技術服務。縱橫通信:主要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服。通宇通訊(002792):公司主營產品包括基站天線、射頻器件和微波天線。公司 2016 年實現營收12.19億元,其中基站天線收入9.39億元,估計在中國的基站天線市場份額佔比達到15%。(6)弘芯股票代碼擴展閱讀麥捷科技:生產的濾波器將受益於5G手機通信頻段的大幅增加。 通宇通訊:的基站天線業務有望在5G開始大規模建設後顯著增長。 中興通訊:中國晶元行業龍頭之一,子公司中興微電子是國產晶元的先驅。集團是中國電信市場的主導通信設備供應商之一。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概念股

❼ 弘芯最初攢局的人是如何把武漢政府、業界泰斗,一步步騙入千億騙局中的

令人不解的是,弘芯最初的幾個攢局人全無半導體從業背景、甚至大多是大專學歷,他們是怎麼把武漢政府、業績泰斗蔣尚義,以及眾多合作公司,一步步騙進入了這個“千億騙局”? 更重要的是,對於諸多急於“造芯”的各地政府、各路資金,怎麼避免再次踏入“弘芯式騙局”?

從資本為零到強大的資金鏈,有錢真的可以使鬼推磨嗎?不過要撐起弘芯版圖,三人勢必會露出馬腳,為了假戲真做,龍、曹、李三人迫切需要一個實打實的技術團隊。金錢驅動下,上海精泰通過層層關系,輾轉聯繫到當時正好結束中芯國際任期、鬱郁不得志的蔣尚義。蔣尚義上當,與曹山等人的巧言令色不無關系。蔣尚義在識破迷局,迅速離開武漢。他在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曾說:“我在弘芯的經歷是一場噩夢。

這場騙局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地方造芯熱潮的無奈和圖謀,對不上的賬目,騙子的金口袋等等。

❽ 上海弘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上海弘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2008-11-2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上海市徐匯區田林東路75號7樓。

上海弘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1011268224524X0,企業法人余珊,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上海弘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從事電子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票務代理,電子商務(不得從事增值電信、金融業務),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裝潢材料、電子元器件、電子產品、儀器儀表、通訊器材、家用電器、五金交電、汽摩配件、機電產品、機械配件、辦公用品、日用百貨、化妝品、珠寶首飾、服裝鞋帽的銷售。 【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上海弘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❾ 武漢弘芯抵押了光刻機,我們的晶元行業到底出了啥問題

最近這段時間美國的禁令讓中國整個半導體行業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差評君相關的文章也寫了不少,大家在評論里問的比較多的問題是: 美國這樣制裁晶元,我們到底有沒有辦法自己研究出來?


畢竟在幾十年前最艱難的時期,前輩科學家們靠著算盤,都造的出原子彈, 現在面對這個小小的晶元,真就無能為力了嗎?


在講結論之前,差評君先給大家說說最近 武漢弘芯半導體 爆出來的事兒,捋完一遍之後,再來聊聊我的看法。


事情是這樣的。


武漢有一家叫弘芯半導體的公司,最近被爆出因為資金問題,很有可能運作不下去了。


要說一般的企業經營不善,倒閉破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半導體這個比較特殊的行業中,這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


弘芯半導體成立於 2017 年 11 月,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晶元企業,他們在成立之初,也喊出了相當響亮的口號。


根據弘芯官網的描述,他們的野心真的不小▼


上手就 14nm 工藝,緊接著就 7 nm ,還要達到每月 3 萬片的產能,這對於一家剛起步的晶元企業來說,著實是個不小的挑戰。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去年的時候弘芯也是秀出了一系列騷操作,他們先是把台積電前運營長 蔣尚義博士 請來當 CEO 。


這位老人家可謂是晶元界的傳奇人物,今天的台積電在國際上能取得這樣的技術優勢,離不開他的努力,弘芯請他過來坐鎮,看來是鐵了心要啃下晶元代工這塊硬骨頭。


接著,弘芯又花了大價錢,把荷蘭 ASML ( 阿斯麥爾 )公司的光刻機買了進來,這台型號為 1980Di 的光刻機,理論最小能支持 10nm 以內的晶元製程。


為了迎接這台價值連城的光刻機,弘芯還專門為它搞了一個進場儀式,背景板上赫然寫著 「 弘芯報國、圓夢中華 」 八個大字,讓人熱血沸騰。


資金方面,在今年武漢市發改委的《 2020 年市級重大在建項目計劃 》紅頭文件中,武漢弘芯的半導體的總投資達到了 1280 億人民幣,首期投資為佔到了先進製造業項目的最大頭。


人才、器材、錢財、 全都到位了,就在所有人都覺得弘芯也能像中芯國際那樣能整出點干貨的時候,出事情了。


雷聲大雨點小,才剛過了一個月,弘芯就把剛引進的 ASML 1980Di 光刻機給抵押了,並以此向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貸款了 5.8 億人民幣。


更蹊蹺的是,在抵押信息的狀態一欄寫著的 「 全新尚未使用 」 ,讓人不禁浮想聯翩。。。


剛引進沒多久,用都不用就把機器給抵押了,是有多缺錢才會這么干?這波微操差評君實在是沒看懂。


根據知乎網友 @ 水果簡筆畫 的爆料,弘芯這個項目賬上的錢並沒有看上去的多,僅僅是在場地建設方面就似乎拖欠了很大一筆錢。


巧合的是,在天眼查也能搜索的到,負責該項目的施工單位 環宇基礎工程有限公司 確實以合同糾紛的案由,在今年將 弘芯半導體 和總包商 火炬建設公司 告上了法庭。


盡管弘芯在之後發出了澄清聲明,表示媒體說的那些都是假的,大家別去相信,但並沒明說,具體哪些信息是不實的。



此外,網上不少收到了弘芯 offer 的准員工也在抱怨公司一直在拖延入職的時間。


整個公司似乎在向著 暴雷 的方向發展。。。


我們沒辦法知道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差評君也沒辦法下定義,但從這件事情中能看出中國大陸的晶元產業,確實存在問題。


國外的行業媒體也對弘芯這樣的企業抱著謹慎的態度,他們認為 中國大陸在晶元製造方面的資金投入以及人才引進確實是很大的優勢。


但如果沒有足夠大量的基礎人才儲備,而又同時運行幾個大型的晶元製造項目的話,要趕超一線這基本就是痴人說夢了。


雖然我們花了重金請了行業內頂尖的人才,但是基礎的晶元工程師卻嚴重匱乏。


這不是差評君在危言聳聽,大家有渠道的問問學校微電子專業的學生還從事微電子行業的比例就知道了,低的嚇人,優秀的人都去了互聯網行業,這樣怎麼能讓我們的晶元產業活起來呢?


那為什麼我們國家微電子專業的人才都湧入到了互聯網行業, 有一個關鍵原因 —— 資本。。。


如今發展的最好的互聯網產業,在 場地、設備引進、人才儲備 方面並沒有嚴苛的要求,甚至只需要租一間辦公室、有一個不錯的想法,就有投資人提著大桶大桶的鈔票過來,給你投錢。


就比如像前兩年的共享經濟,概念炒的火熱,ofo 出來之後更是被資本無限看好,以至於整個行業迅速膨脹。


正因為膨脹的快,資本積累就越快,資本本身是趨利的。在那段時間,只要你有關於共享經濟的項目書,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和投資人把融資給簽了。


再往後,盤子越鋪越大,資本也越吹越大,當市場認清了共享經濟的本質之後,泡沫就破滅了。。。


不同於互聯網,實體製造業本身並沒有能吹的天花亂墜的好故事,擺在面前的就只有各種各樣的預算表。


人力、場地、研發、原材料、物流、供貨渠道 每一個關節都需要靠錢砸開,每一分利潤都賺的明明白白。


最關鍵是它資本積累的速度慢啊,等一家實體企業做大,那邊互聯網企業估計已經膨脹完好幾輪了。


投資方割了韭菜收了錢就跑,無縫切換下一家, 這不比製造業香?


而當某個行業的投資者變少的時候,從業者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連飯都吃不飽,誰願意累死累活去研究晶元?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學微電子專業的,大學畢業之後你留在實驗室和導師一起搞研究,每天累死累活每個月就拿個幾百塊錢的補貼。


而你的同學則早已看破紅塵、剃度防禿,去了每天 996 的互聯網公司,盡管也是累死累活,但上手就能拿到 2 萬、3 萬的工資。。。


基礎人才如果給不到應有的待遇, 那他有什麼理由不去薪資待遇更好、工作更輕松、技能門檻更低的行業呢?


原本好好的半導體人才,就因為資本的走向而流失掉了。


做晶元就好比建大樓,我們雖然能花錢給我們搭鋼架,但是沒有混凝土填充進來,這個樓依然蓋不好。


這基礎人才的事情估計要通過幾年,十幾年來慢慢修復,可如果弘芯項目就此垮掉的話,破壞力可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大多了。


像蔣尚義博士這樣的高端晶元人才,經過這個事件,還會不會對中國大陸的晶元企業有信心呢?


那從台積電高薪挖來的那幾十個高級技術專家,又會怎麼看待大陸的晶元產業?


是不是以後連花錢搭建鋼筋都變得遙不可及了?


這些問題誰也說不好。


目前看起來,晶元產業想好好搞,通過 國家主導、政策扶持是肯定沒錯的 ,當年不論是日本還是韓國的半導體崛起,都少不了這關鍵的一環,光靠某個資本集團,本質是掀不起什麼風浪的。


當年德州儀器想要在日本設立獨資公司,打入日本市場,日本政府提出 「 拿技術來換市場 」 ,德州儀器被迫和索尼組成了合資企業,並在三年內公開了技術專利。


70 年代,日本政府還聯合過 三菱、日立、 NEC 、東芝、富士通 等 科技 公司,共同攻堅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總投資超過了 2.4 億美元 ,通過三年的努力,最後獲得了 1210 件新型專利,已經能夠和美國技術抗衡了。


40 年前的 2.4 億美元,真的很難想像了。。。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在 2018 年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過,中國大陸完全有能力不依靠歐美,獨立發展半導體設計。


不過在晶元製造這塊兒,製程技術的進步並不是說一下子花很多錢就可以做成的,它需要時間的沉澱和經驗的積累,沒法迅速趕超。


試玉要燒三日滿,取材須待七年期。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更是急不得。慎思之、緩行之、徐圖之、有計劃的攻城略地。


不能因為美國掐了我們脖子,就開始想要一口吃成個胖子,否則噎死的有可能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