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阿里的困局:曾經與騰訊齊名,如今卻漸居下風,難以和騰訊對抗
1998年,畢業不久的馬化騰,在深圳創建了騰訊。
1999年,辭去英語老師的馬雲,則在杭州創建了阿里巴巴。
從此,中國互聯網界的兩大巨頭開始誕生,它們一直相愛相殺著,既有競爭也有合作。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二十多年裡,有許多著名的互聯網公司折戟沉沙,輝煌不再,比如曾經與騰訊,阿里同稱為「BAT"的網路。
但是騰訊與阿里,卻一直齊頭並進,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界的雙子 星座 。
然而,時至今日,阿里似乎也在逐漸步入網路的後塵,在各個方面漸居下風,已經越來越難以和騰訊對抗了。
阿里與騰訊,多年來一直齊頭並進,雙方雖然有時略有差距,但是卻極其微小。然而時至今日,阿里卻漸居下風,越來越難以和騰訊對抗。
阿里的漸居下風,主要體現在 商業市值 , 競爭現狀 以及 負面影響 這三個方面。
首先是商業市值方面,阿里已經離騰訊越來越遠。
騰訊上市比較早,在2004年的時候,騰訊就已經到香港上市了。
當時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次子,盈科拓展集團主席李澤楷手持騰訊20%的股份,算得上是騰訊的大股東了。
然而後來李澤楷不看好騰訊,賣掉了騰訊的所有股份。如今的騰訊,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港股之王」,李澤楷早就悔不當初了。
而阿里的上市相比於騰訊,就相對較晚了。
2014年9月19日,創始人馬雲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鍾,阿里巴巴正式掛牌上市,創造了史上最大IPO記錄,股票代碼「BABA」。
同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又在香港上市,其總市值超過4萬億元,登頂港股成為港股「新股王」。
當年的阿里,其市值力壓騰訊,跑在了騰訊的前頭,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占據著優勢。
然而,2020年12月24日的一則消息,很快就打破了這種局面。
2020年12月24日,阿里巴巴因為「二選一」涉嫌壟斷,被國家立案調查。
在短時間內,阿里巴巴的股價馬上應聲暴跌,一天市值就蒸發掉超過4300億港元。同一時間,騰訊的股價順勢而起,很快就比阿里巴巴多出4400億港元。
時至今日,阿里巴巴始終沒有恢復元氣,在商業市值上和騰訊已經有了不小的差距。截止2021年3月7日,阿里巴巴的港股市值為4.91萬億港元,騰訊的港股市值則為6.51萬億港元。
騰訊足足比阿里巴巴多出了1.6萬億港元的市值,換算成美元,大概為2061億左右,相當於兩個網路的市值。
阿里與騰訊的市值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其次是競爭現狀,阿里已經深陷騰訊眾小弟的包圍之中。
阿里和騰訊在各個方面,在各個領域都掀起了對抗戰爭,並且深刻地影響著中國。
比如2014年快的與滴滴的打車大戰,2016年小黃車與摩拜的單車大戰,還有美團與餓了么持續不斷的外賣大戰等等。
在各個領域的大戰中,阿里往往是敗多勝少,而騰訊則往往是大勝而歸。
由於騰訊的主業是社交和 游戲 ,所以阿里持續想要入侵騰訊的社交和 游戲 腹地。
在社交領域,阿里連續推出了來往,釘釘,支付寶圈子,而且還投資了陌陌和微博。但是一直以來,沒有一款產品,能夠對騰訊的社交霸主地位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在 游戲 領域,阿里2016年的時候正式入局,成立阿里 游戲 ,通過幾年的努力,雖然做到了全國第四的位置,可是和騰訊 游戲 還是相距甚遠。
因此,阿里對騰訊社交和 游戲 腹地的入侵,一直以來都沒有成功。
然而,騰訊對阿里電商腹地的入侵,卻可以算得上是頗有成效了。
2014年,騰訊投資電商巨頭京東;2015年,騰訊入股團購霸主美團;2016年,騰訊又扶持了電商新秀拼多多。
這三家公司猶如三頭惡狼一樣,持續不斷地圍攻阿里的電商主業,將阿里這頭猛虎滋擾的不勝其煩。而阿里因為「二選一」涉嫌壟斷被調查一事,也是因為與這三家公司競爭而導致的。
如今的阿里,已經深陷騰訊的眾小弟包圍之中;而騰訊卻一直安然無恙,阿里對它的進攻,完全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阿里與騰訊,已經難以平起平坐,齊頭並進了。
最後是負面影響方面,阿里已經掉入了輿論的漩渦。
先是2020年10月24日的時候,馬雲在上海外灘演講言辭激烈,後來被國家媒體點名批評,然後其所主導的螞蟻金服上市被上證叫停。
後是兩個月後,也就是2020年12月24日,一則重磅消息再一次將阿里巴巴推上了風口浪尖,因為「二選一」涉嫌壟斷,阿里巴巴被國家立案調查。
接二連三的負面消息,已經將馬雲和阿里巴巴推入了輿論的漩渦,難以自拔。
人們談到馬雲和阿里,就是資本家,壟斷這些負面詞彙,網上對他們的口誅筆伐更是不絕於耳。
許多人對馬雲和阿里的觀感,已經完全從正面變成負面的了。這對阿里巴巴的影響,可以說是嚴重而深遠的。
反觀騰訊,除了其 游戲 產業常年遭人謾罵之外,一直以來都是四平八穩。
不管是騰訊誤傷老乾媽的神奇操作,還是微信與抖音的多年官司糾葛,這些負面消息,都沒有造成騰訊的重大公關災難,一直都在可控的范圍之內。
由此可見,騰訊的公關和法律團隊,真的不是一般的強。
一方面是阿里深陷負面影響難以自拔,另一方面是騰訊長期以來四平八穩。雙方此消彼長,阿里已經遠遠不是騰訊的對手了。
因此,時至今日,阿里在與騰訊的競爭中,已經漸居下風,難以再與騰訊平起平坐,齊頭並進。
曾經與騰訊齊頭並進的阿里,現在卻已經不再是騰訊的對手了,難復當年輝煌。
為何當年笑傲江湖的阿里巴巴,如今卻發展乏力,漸居下風了呢?我覺得,這可以從 主業屬性 , 投資策略 這兩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說說主業屬性,這幾乎決定了騰訊和阿里的發展方向。
大家都知道,騰訊的主業是社交和 游戲 。那麼,這兩個主業到底有什麼屬性和特點呢?
騰訊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社交霸主,其qq和微信早已風靡全國。特別是微信,截止2020年,其月活人數已經達到了12億。
社交的最大屬性和特點,就是它是互聯網的流量起點。人們每天使用完微信後,總要找點事情干,這個時候騰訊就可以引導流量有目的性的流動了。
因此,騰訊依靠社交主業的優勢,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流量地主,流量對它來說唾手可得,它需要的是廣泛的變現渠道。
而騰訊的另一主業 游戲 ,其最大的屬性就是暴利吸金。騰訊把自家的社交流量引流到 游戲 上,很容易就賺得盆滿缽滿了。
除了自家的 游戲 產業外,騰訊還將社交流量引流到它所扶持的眾小弟身上,加速它們的發展。比如京東和拼多多,它們在微信上都有著一級入口。
因此,騰訊依靠著流量起點的屬性優勢,一方面靠自家 游戲 產業賺錢,一方面將流量導入給自己入股的眾小弟身上,騰訊也因此發展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而阿里的主業則是電商,那麼電商到底有什麼樣的屬性和特點呢?
阿里是中國的電商之王,其淘寶和天貓成為了中國人最常用的兩款網路購物軟體。
電商的最大屬性和特點,就是它是互聯網的流量終點。互聯網企業聚集再多的流量,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變現,而電商則是變現的有力渠道。
因此,阿里缺的不是變現渠道,而是來自於四面八方的流量。這也導致了,阿里的各種投資,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給自己的電商產業增加足夠多的流量。
然而,互聯網領域,流量為王。只要有了流量,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變現渠道。增加流量和變現渠道相比,顯然增加流量更為困難。
所以阿里選擇的電商主業,顯然比騰訊的社交+ 游戲 主業,路顯得更加的難走。阿里在長時間的競爭中,漸漸處於下風,也就很正常了。
其次說說投資策略,騰訊的投資策略比阿里的投資策略更成功。
從騰訊的眾多投資公司中,我們可以看到,騰訊採取的是一種合作共贏的投資策略。
比如京東,美團和拼多多等,騰訊不僅入股這些公司,給它們提供發展資金,而且還將自己的社交流量開放給它們,扶持它們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騰訊從來不幹涉這些公司的「內政」,准許它們獨立運營,只需要按時分紅給它就行了。
你想想,如果有一位大哥,他不僅給錢給人,還不幹擾你自己的戰略和決策,你會不會非常歡迎它?你的公司會不會發展得更好?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被騰訊投資的公司,大多數發展得都比較好。像京東,美團和拼多多等,都已經對阿里的電商主業產生了嚴重的威脅。
而阿里的投資策略則偏向於強勢掌控,大多數情況下,阿里更喜歡全資收購。
許多公司被阿里收購之後,阿里都會換掉原來的創始團隊,派來自己的嫡系部隊進行管理。因為這樣做,阿里可以更好地掌控公司的戰略以及決策,讓這些公司為自己的電商主業提供流量。
但是這樣做有很大的弊端。
其一是被收購的公司,已經完全無法按照創始人的規劃來發展,嚴重偏離了正常的發展軌道。這些公司發展得好不好,其實阿里並不在意,只需要它們給阿里提供源源不斷的流量就行了。
其二是阿里這樣做,給自己在投資界帶來了很不好的觀感和名聲。許多獨角獸公司的創始人,正是因為不想自己的創業心血被阿里毀於一旦,才拒絕被阿里收購或者入股的。
比如美團的王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團最開始是阿里投資的,後來王興因為不滿阿里的做法,才轉投騰訊,成為了阿里的死敵。
如果你是一家要被入股或者收購的公司創始人,相信你也會更加歡迎和青睞騰訊吧。
因此,騰訊和阿里在投資策略上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雙方公司的日後發展。
當然,阿里逐漸落後於騰訊,其原因還有很多,篇幅所限,我在此也不再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加以補充。
如今的阿里,已經不復當年輝煌,在與騰訊的競爭中漸漸處於下風。這是阿里的困局,也是對商業模式的重新思考。
可以預料的是,如果阿里無法在後續的發展中積極轉型和改變,它就很有可能會與騰訊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也會走上網路的老路,和騰訊嚴重掉隊。
各位朋友,你們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各抒己見,踴躍評論。
⑵ 摩拜單車屬於什麼股票
摩拜單車完成6億美元融資,交銀國際、工銀國際、Farallon Capital等參與投資,TPG、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高瓴資本等增持。其創始人王曉峰表示,2017年計劃將服務推及全球200個城市,目前為100個城市,注冊用戶超1億。
⑶ 陸正耀「玩垮」了瑞幸,倒霉的卻是小鵬、李想和李斌
2019年3月,小鵬汽車首席執行官何小鵬公開表示有意赴美上市,並為此准備融資5億元,隨後,又傳出大股東富士康退出小鵬是為赴美上市掃清障礙的消息,使得小鵬的上市路更加引人關注,然而,隨著中概股在納斯達克的丑聞頻出,這一IPO計劃假如尚未啟動,那麼也將至少等待一段時間「避避風頭」。
與其他市場相比,美股具有審核易,融資快,規則少等等優點,最受急需融資輸血的公司歡迎,不幸的是,瑞幸與造車新勢力們都屬於這一陣營。當瑞幸完成了「歷史使命」光榮隱退後,它所留下的隱患,又要讓李斌、李想與何小鵬們用多少年償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⑷ 美團在哪上的市,屬於什麼股
港交所掛牌上市,美團概念股包括跟美團業務相關、受美團影響而受益以及被美團控股的相關上市公司。截止到2020.04.13 A股、B股美團概念概念共有1隻。
美團網的全稱為「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是2010年3月4日成立的團購網站。2018年美團實現營業收入652.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92.3%。
美團概念股票:
一、美諾華(603538):美諾華公司主營業務為從事特色原料葯及醫葯中間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預測2018年每股收益0.74元,較去年同比下降15.91%,預測2018年凈利潤0.88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2.24%。
二、美力科技(300611):美力科技公司主營業務為從事高端彈簧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美力科技的2018年度業績作出預測;預測2018年每股收益0.31元,較去年同比下降62.2%,預測2018年凈利潤0.56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35%。
三、歡瑞世紀(000892):歡瑞世紀公司主營業務為影視劇的製作發行、藝人經紀、游戲及影視周邊衍生業務。2018年度業績作出預測;預測2017年每股收益0.38元,較去年同比下降38.71%,預測2018年凈利潤3.72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40.26%
美團(原名:美團點評)是一家中國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台。該公司連接消費者和商家,提供滿足人們日常「吃」的需求的各種服務。該公司擁有即時配送服務品牌「美團外賣」,並通過其移動端提供服務。該公司還擁有共享單車服務品牌「摩拜單車」。
⑸ 美團強勢收購摩拜有何意義
愚人節的時候,國內科技公司帶頭惡搞,出了一波鵝廠養鵝、ofo小黃車和摩拜單車合並的假新聞,甚至還有人把假新聞匯編成像報道一樣的假新聞,搞得這兩天看什麼新聞都像假的。其實白天就在傳,美團點評以37億美元收購摩拜單車,包括27億美元實際作價以及10億美元債務,有鼻子有眼的,但雙方都不吭聲。
摩拜急於出嫁,說到底是缺錢加上資本的意志使然。而從美團的角度,這起收購則大有文章可作。
這要先說美團最近的戰略布局,也就是上線打車業務,與滴滴爭奪出行領域的市場。這也不是美團心血來潮,或者故意和(表面上)同屬騰訊陣營的滴滴做對。
據美團內部調研,美團點評高達2.5億的日活用戶中有30的人存在出行需求。簡單講,美團點評的用戶,其實也是打車軟體的用戶。這與許多的切身體驗相符合。很多人出門吃飯,不是自己開車,可不就是打車嘛。然後,用戶使用美團點評到店用餐,再叫個滴滴回家,這對美團來講等於白白喪失了一塊業務。而進入出行領域,就可以把這部分需求轉化為美團的新業務。
從擴大自身業務,做大護城河,提高估值和為上市做准備等方面,美團進入出行領域也是勢所必然。現如今,美團點評已經占據外賣市場近半壁江山,規模已經夠大,要想再擴大其實已經不容易,而出行領域市場容量其實非常大,滴滴暫時占絕對優勢,不代表的其他公司難以進入。比如攜程最近也才領悟到,自身與出行領域也有一定契合度(接送機等業務),也終於親身殺入出行領域。
而一旦拿下共享單車兩大巨頭之一,則意味著美團在出行領域的生態在短時間內得以搭建起來,進而對滴滴造成壓力。要知道,滴滴在降服ofo未果後,正自己苦哈哈地上線共享單車業務,卻在各地一再碰壁呢。如今,共享單車在許多地方投放相對飽和,地方政府只想著消化存量,而不願意再容納增量。美團收購摩拜,則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據悉,滴滴也有意向摩拜伸出橄欖枝,聯手軟銀等投資方,給摩拜開出了不錯的條件。但滴滴否認了這一說法。究竟有沒有這回事另說,如果有機會,相信滴滴也不會放棄,畢竟這比自己重新上線共享單車業務要劃算得多,也容易得多。
所以,這背後恐怕還是摩拜的股東,也是滴滴和美團的股東騰訊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主導作用,站在了美團這邊。沒有騰訊的首肯,這場交易很難說能夠順利完成。至於騰訊為什麼站在美團這邊,這就涉及到騰訊與滴滴的微妙關系,以及騰訊與阿里即將爆發的新消費大決戰。
⑹ 2017年即將到來,2016年的中國互聯網都發生了什麼VR元年
——BAT篇——
1、微信與支付寶新年紅包大戰
春節支付PK,微信與支付寶紅包大戰,支付寶植入春晚,集五福,被罵:坑!微信紅包勢頭兇猛,除夕當日全球4.2億人使用微信紅包,收發總量80.8億次。
2、「魏則西」事件,網路一日蒸發300多億
青年魏則西患滑膜肉瘤,到網路搜索遇到莆田醫院,由此引發大風波。網路下線醫療廣告,對其營收造成重大影響。並促使官方出台互聯網廣告管理文件,政府部門介入調查,當日網路股票跌近8%,蒸發300多億。
3、 微信發布「小程序」刷爆朋友圈
今年1月11日,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在「2016微信公開課pro版」現場透露微信團隊正在開發「應用號」。等待8個月後,這款產品終於來了,不少用戶收到了微信應用號的內測邀請,各種刷朋友圈。與此同時,微信官方也確認了應用號暫定名為「小程序」,正式版將於2017年1月9號面世!
4、 阿里雙十一交易額再創記錄
2016天貓雙十一當天交易額超過1207億元,快遞量超過10億件,其中廣東就超過2.5億件,較去年的912億人民幣增長32%,刷新世界紀錄。阿里巴巴硬是把光棍節變成了全民購物節!
5、 網路「太子」李明遠被廢
11月4日,網路最年輕「太子」李明遠因內部腐敗引咎辭職,隨後網路內部郵件流出,李明遠在參與公司某收購項目時,與被收購公司負責人有私下巨額經濟往來;在其所管理的業務范圍內,與某游戲合作夥伴的負責人有私下巨額經濟往來。個人投資參股的外部公司與網路有業務關聯,未按照公司制度報備等。坊間都傳聞是內鬥引起,具體也只有網路自己知道吧。
6、 騰訊18周年,小馬哥發17億紅包
騰訊今年市值再創新高,11月11日騰訊成立18周年紀念日當天,小馬哥宣布:將向員工授予每人300股騰訊股票,預計本次授予股票總價值約達17億港元(約15億人民幣)。對於已離職的員工,每人獲得188-1888不等金額的微信紅包,被圈內戲稱為「最大氣老闆」。
7、 阿里「月餅門」事件
阿里巴巴中秋節前在內部搞了一個中秋搶月餅的活動,不過阿里安全的四位童鞋卻狂拽酷炫地秀了一把黑客技術,不動聲色地多刷了124盒月餅。本來是技術鬧著玩的,沒想到上升到被開除,引來眾多網友紛紛吐槽。
8、 網路無人車在烏鎮正式上路
去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網路無人車亮相了,而今年在烏鎮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網路無人車首次進行開放城市道路運營,並開放試駕體驗。
9、 支付寶做社交,被稱「支付鴇」
支付寶想要做社交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11月27日,支付寶圈子功能悄然上線,立即引起社會熱議,不少網友戲稱支付寶變成「支付鴇」。隨著時態的擴大,螞蟻金服的董事長彭蕾在幾天後發布內部信承認錯誤,並宣布暫停圈子功能的開放。
10、 阿里旗下螞蟻金服再獲投資
4月26日,螞蟻金服宣布獲得45億美金的投資,螞蟻金服將成為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巨無霸平台,這將是馬雲的第二個阿里巴巴!個人覺得這可能不比阿里巴巴差多少呢!
——老二篇——
1、 小米銷量下降,估值嚴重縮水
如今的小米公司風光不再,今年小米手機的銷量一直不樂觀,出貨量不增反降,甚至被OPPO、VIVO這些後來者反超,公司估值也從當初的450億元頂峰下跌到現在的40億美元!曾經和小米豪賭10億元的董明珠都看不過去了,公開發表言論稱「雷軍不好過,其實我也挺難受的」
2、 京東到家宣布與達達合並
4月15日京東宣布,旗下O2O子公司「京東到家」與眾包物流平台「達達」合並達成最終協議。京東將以京東到家、京東集團的業務資源以及兩億美元現金換取新公司約47.4%的股份並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在新公司的管理架構中,原達達CEO蒯佳祺將出任新公司的CEO,原京東到家總裁王志軍將出任新公司的總裁。
3、 微博復興,股價上漲
由於扶持中小網紅、發展短視頻、直播,向三四線城市滲透等舉措,微博用戶、營收利潤一路高漲。市值一度超過推特,前兩年被唱衰的微博被刮目相看。小編認為主要還是娛樂圈都把把其作為第一爆料的平台,哈哈!
4、 樂視瘋狂資本運作,老賈叫降速
11月初,市場有消息傳言樂視虧欠巨額供應商的貨款,11月7日賈躍亭發出一封公開信,坦承樂視拓展過快,資金鏈遇到問題。隨後四個交易日內,樂視市值縮水128億元。最近貌似聽聞即將又有100億戰略投資到賬,我只想說:老賈牛!
5、 滴滴合並Uber中國
本來兩家公司還在融資開戰,突然傳出合並,很多人都認為不可能,但它最終就是發生了。合並後滴滴基本壟斷中國網約車市場,占據市場老大位置,估值350億美元。優步中國逐漸淡出,連APP都換了重新上新的。
6、 今日頭條日活超6300萬,表示不站隊
截至2016年9月底今日頭條透露數據,已經有5.8億用戶,日活用戶超過6300萬,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過76分鍾,僅次於微信。據傳今日頭條已完成60億廣告銷售,今年廣告銷售額將達到100億。同時關於公司的發展,張一鳴表示不站隊!
7、 網易股價穩步增長,「丁家豬」拍出愛馬仕的價格
伴隨著游戲業務的直線攀升,網易的成功已從中國擴大至了華爾街,過去幾年網易股價一直保持著上漲趨勢,上漲幅度超過200% ,目前市值接近300億美金。
借著「黑色星期五」網易考拉大促,三頭「丁家豬」進行了為期三天的1元起拍活動,萬萬沒想到,這幾頭養在浙江安吉深山裡的豬,愣是拍出了愛馬仕的價格,最高一頭拍到27.7萬!
8、 新美大將如何引領O2O升級
進入了O2O下半場,合並後的新美大看上去無堅不摧,但是裁員風波起,說到底還是只燒錢不盈利惹的禍。最後王興會帶著新美大走到那個高度,這就不好評斷了,盈利才是王道,2017變數還是很大的!
9、 360也宣布關閉個人雲盤服務
10月20日周四晚上,360雲盤官方發布公告,決定在2016年11月11日之後停止個人雲盤服務,轉型企業雲服務。這是既新浪微盤取消個人用戶存儲服務之後又一家網盤停止服務,現在就網路雲盤還撐著。Ps:曾經的海誓山盟呢,不是說好不關的嗎?呵呵!
10、 攜程宣布與去哪兒度假合並
11月22日,攜程高管發布內部郵件,宣布去哪兒度假與攜程旅遊合並,雙方將多方面協同作戰。同時,攜程管理層還對外否認了市場有關攜程並購途牛的傳聞。攜程旅遊CEO楊濤表示,去哪兒度假將與攜程度假BU合並,雙方將共同攜手開拓在線旅遊市場。
——行業篇——
1、 李世石大戰阿法狗,人工智慧被熱議
3月13日,「人機大戰」第四局在首爾戰罷,李世石執白在劣勢局面時下出「神之一手」戰勝阿爾法!為人類挽回了尊嚴!事後中國圍棋高手柯潔稱:阿法狗贏不了我!其實我也期待阿法狗VS柯潔,哈哈!事後IBM、微軟、Facebook人工智慧平台的推出,都是很重要的事件。在中國,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公司也逐漸展開人工智慧布局。
2、 Papi醬廣告拍出2200萬,網紅經濟盛行
從21.7萬元起拍,到2200萬元落槌,Papi醬廣告處女秀的拍賣只用了6分鍾就有了結果,標王居然被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化妝品電商摘得。盡管這場異常高調的廣告拍賣已塵埃落定,但「網紅經濟」的大門卻剛剛打開。
3、 視頻直播行業「千團大戰」
映客、花椒直播、一直播、淘寶直播、美拍、快手、斗魚直播....,各種直播平台和內容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見諸於各大媒體之上。下半年一篇爆文《殘酷底層物語》將快手炸出水面。據說用戶量超過兩億,內容充分的體現了中國鄉村城鎮特殊的審美及生活喜好。
4、 分答引爆知識付費,但前路艱難
今年在朋友圈裡突然出現了分答,主打為知識付費,興起之後不久,網站即被關閉,進入整改狀態。同類型的付費問答還有類得到,知乎live,值乎等;
5、2016稱之為VR的元年,可惜只火了上半年
2016年作為虛擬現實的元年,自然也就成為了資本追捧的熱點,上半年投資規模已達15.4億元,投資案例38起,各種VR行業新聞、論壇會議滿天飛,而到了下半年貌似沉靜了很多,都在籌備大招,2017年放出?哈哈!
6、摩拜與ofo引領共享單車市場戰斗開啟
互聯網物種爆發史、物種慘烈競爭史,再次在共享單車領域上演。ofo背後站著金沙江創投、真格基金、小米、滴滴、中信、經緯中國,摩拜身後站著高瓴資本、騰訊、華平、紅杉、啟明創投、創新工場、美團。個人認為最晚2018年初會結束戰斗,握手言和!
7、 跨境電商火了上半年,下半年也冷了
2016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2.6萬億元,同比增長30%。下半年增長進入遲緩期,各類中小型海淘創業公司進入倒閉停滯期。著名事件:蜜淘倒閉、蜜芽被爆售假、笨鳥倒閉等。
8、 巨頭們布局整合內容分發與內容創業
騰訊的微信公眾號、騰訊新聞、天天快報;阿里巴巴的UC、優酷、淘寶頭條、網路的百家號;9月20日,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在頭條創作者大會上宣布,將拿出10億元人民幣補貼短視頻創作者,助力短視頻創作的爆發。11月23日下午,網路今日舉行百家號2016內容生態大會並宣布:2017年網路將累計向內容生產者分成100億。
9、 P2P行業出台新規,重新洗牌
最嚴P2P新規落地,市場已經洗牌。行業老大陸金所打算2017年在香港IPO,估值500億美元。跟前些年的團購、打車大戰類似,大戰之後,現在P2P市場已經浮現巨頭。
10、 快遞行業都在備上市,圓通市值近千億
2016年快遞業第一梯隊的「三通一達」陸續找到了自己的上市平台,都在謀劃上市,其中圓通成為快遞行業上市第一家,上市後市值近1000億;順豐快遞作價433億元借殼鼎泰新材上市。
——游戲圈篇——
1、網易游戲收入首超騰訊游戲
當龍圖游戲《刀塔傳奇》火爆之後,網易旗下《夢幻西遊》手游長期霸榜蘋果游戲類下載榜榜首,而在App Annie的 10月報告中,《陰陽師》登頂全球iOS收入榜第一,網易也首次成為全球手游收入最高的游戲公司。
2、AR游戲"精靈寶可夢GO" 風靡全球
說到今年最火爆的游戲,任天堂的《Pokemon Go》應當是毫無爭議的第一位。自7月初上線以來,《Pokemon Go》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了全世界。「IP+創新AR玩法」的模式,吸引了無數玩家。
App Annie的研究報告表示,《Pokemon Go》是史上收入最快達到六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的移動游戲,只用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雖然游戲的話題量和熱度持續下滑,但它的吸金能力絲毫不減,根據SensorTower發布的數據,萬聖節活動期間(10月25日至29日),《Pokemon Go》的收入增長到了2330萬美元,活動開始前的10月18日至22日之間,游戲營業額為1000萬美元。
3、 二次元手游《陰陽師》爆紅登頂
《陰陽師》有一份堪稱完美的成績單:9月2日App Store首發,20餘天下載量突破1000萬,10月2日登頂iPhone暢銷榜,10月24日宣布DAU突破1000萬。同時,它對於泛二次元玩家的吸納能力,也刷新了人們對於二次元游戲的認知:原來二次元不止有萌娘和武器擬人化。
4、 3A級VR游戲《黑盾》現世
今年HTCVive官方比賽中,國產VR游戲《黑盾》擊敗了全球900多個競爭對手成為最佳Vive作品。《黑盾》基於虛幻引擎UE4開發,是一款擁有高精度游戲畫面的針對HTC Vive虛擬現實設備開發的3A級虛擬現實游戲,講述了宇宙中三個種族-人類、遠古蟲族和星空隱族之間的較量。
5、 《貪吃蛇大作戰》刷爆朋友圈
今年的休閑小游戲市場也迎來了又一款億級產品——《貪吃蛇大作戰》。這款由武漢微派網路研發的小游戲,於6月上線App Store,8月 28日到達中國區第一名,並在第一名位置持續兩個月,成為9月和10月蘋果全球下載量最高的游戲。根據Questmobile的10月公布的統計數據,這款小游戲的中國區MAU為6972萬、DAU則在850萬左右,現在已經12月底了,《貪吃蛇大作戰》的MAU估計可能超億級。
6、 廣電總局:游戲上線必須要先申請版號
《通知》在手遊行業內引起不小的震動,廣州天海網路科技創始人喻平還在網上寫了一封公開信,直呼「從此之後,獨立游戲開發者乃至小規模的創業團隊,基本上是死路一條」。版號新規的施行,一方面,是出於打擊「快速換皮、一產品多發」的行業亂象的考慮;另一方面,則給中小開發者團隊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增加了開發成本,還催生了版號代辦業務。
7、 萬達宣布進入游戲行業
8月30日,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在萬達院線的業績說明會上,大膽談論了萬達院線對國內游戲業的戰略野心。萬達院線的非票房業務增長迅速,收入佔比大幅增加,游戲將會成為萬達未來的非票房業務中的重點業務。未來三到五年時間,除了騰訊和網易,萬達要做到游戲發行行業的第三名。
8、騰訊86億美元收購游戲公司Supercell
6月21日,騰訊宣布以86億美元收購游戲公司Supercell,成全球最大游戲公司,挖深其護城河。不過有數據顯示,網易10月手游收入超過騰訊,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游發行商。其中《陰陽師》《夢幻西遊》立了大功。
9、中國戰隊Wings獲TI6冠軍,豪取6048萬獎金
第六屆DOTA2國際邀請賽(TI6)中,中國Wings戰隊以3:1擊敗美國DC戰隊獲得冠軍。Wings獲得約912萬美元獎金(約合人民幣6048萬),這也是世界電競史上最高的獎金,貌似也是中國玩家在國際電子競技上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吧。
10、 亞馬遜進入游戲引擎市場,迪士尼退出遊戲行業
亞馬遜推出了自己的游戲引擎Lumberyard,挑戰Unity和虛幻引擎等業內知名的商業化引擎。迪士尼突然宣布停止研運《迪士尼無限》,並退出家用主機游戲行業。這一決定導致《迪士尼無限》的研發工作室Avalanche解散,約300名員工失去工作。
——事件篇——
1、 聖誕夜,互聯網與創投圈被「掃黃」
資本寒冬的2016年接近尾聲,然後卻出現了一件大事,創投圈被「掃黃」了!據聞大量「互聯網行業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都被抓了,引得大量投資人和公司高管,為了保護公司股價,紛紛發朋友圈問候聖誕「報平安」。
2、 95後CEO的神奇百貨倒閉事件
曾經火熱無比的「神奇百貨」項目,到2016年下半年進入到死亡時刻。17歲女CEO、神奇百貨CEO王凱歆的命運也遭遇到投資人態度180度的大轉彎。此刻神奇百貨的官網已經無法訪問!作為神奇百貨的天使輪投資機構、創新谷CEO朱波稱自己早已不關注這家公司了。
3、湖畔大學三期面試 79家企業平均營收25.9億元
此次招生共吸引2400多人報名,最終進入面試的79人,來自農業、安防、軍工、再生資源、金融理財、印刷製造、工業設計、影視娛樂、新能源、新材料、機器人等30多個行業。值得一提的是,處於轉型期的傳統產業接班型的創業者明顯增多,某種程度映射了實體經濟大環境的變化。
4、 在線醫療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去世
10月5日晚,北京春雨天下軟體有限公司(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不幸在北京去世,享年44歲。在社交網路上,諸多業內外的創業人士紛紛表示惋惜和悼念。同時小編提醒各位互聯網從業者注意身體健康哦!
5、全國霧霾嚴重,京東5天售出口罩超1500萬
12月16日至12月20日,京東商城共計售出口罩超1500萬只,11萬台空氣凈化器。而在這大量銷售數據背景後,又是千億級是市場需求誕生,會出現獨角獸嗎?
6、 O2O洗衣「剪電線」事件
8月30日,因為一家創業媒體的報道,洗衣O2O項目宅代洗成為了眾人口誅筆伐的對象。報道中宅代洗創始人稱在創業初期為了拉新,竟然想出剪斷高校所有洗衣機的電源線來迫使大學生使用這樣的所謂的」餿主意「,一經報道,媒體和大眾一片嘩然。而後,創業者又否認剪過電線,說是為了營銷效果,時間出現反轉。
7、 空空弧創始人病倒後被出局
12月8日,空空狐創始人兼CEO余小丹通過個人公眾號發布公開信稱,由於突然生病住院,公司已經被第二輪投資方昆侖萬維清算,其已被踢出董事會,並被辭去CEO職位,失去對空空狐的控制權,這封公開信引發了媒體圈和創投圈多日的討論。
8、 多部門出台直播平台監管政策
直播千團大戰,都想打插邊球吸金。9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於加強網路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11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12月13日,文化部又發布關於印發《網路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的通知。
9、 借貸寶「裸條」事件
「裸貸」灰色產業鏈:一個10G的「大學生裸條」照片、視頻壓縮包在網上流傳開,裡麵包含167名女大學生手持身份證的裸照及視頻。除了視頻之外,文件中還包含女大學生的學信網資料、身份證、手機號以及親友的聯系方式等信息。而本次泄露的源頭輿論指向網路熟人借貸平台借貸寶。
10、微信朋友圈「羅一笑」事件
白血病,三套房,公眾號收到打賞250多萬,微信出面,退還打賞。這件事之後,通過公眾號求助的事會越來越多。移動互聯網越發展,冪律分布越明顯。傳播影響力大的個體和普通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上市並購篇——
1、微軟262億美元收購社交網路LinkedIn
6月13日,微軟宣布以262億美元收購社交網路LinkedIn(領英),這是2016年科技行業規模最大的並購案。在收購後,LinkedIn將保留原品牌和經營獨立性。傑夫維納將留任CEO,他將在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的直接領導下工作。受此消息推動,LinkedIn股票盤前上漲48%。
2、 蘑菇街和美麗說抱團合並
蘑菇街、美麗說的合並是2016年互聯網行業首個合並事件。2016年1月11日,處於紛紛擾擾的合並傳聞中的二者確認合並,整個交易案以完全換股的方式完成,蘑菇街和美麗說按2:1對價,新公司整體業務估值將近30億美元。
3、 萬達超50億美元抄底傳奇影業
2016年1月12日,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100%股權,成為迄今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文化產業並購案,也一舉讓萬達影視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電影企業。
4、汽車之家16億美元被中國平安並購
4月15日,澳洲電訊宣布,將以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3.5億元)價格出售上市公司汽車之家47.7%股份給平安信託,出售價格為29.55美元每股。交易完成後,澳洲電訊將持有6.5%股權,平安信託將成為汽車之家最大的股東。汽車之家控股權爭奪戰一點點拉開,管理層不敵野蠻人。
5、 美圖秀秀香港上市,估值超50億美金
12月15日,移動互聯網企業美圖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交易。這是深港通開閘後迎來的最大一筆IPO。同時,美圖成為繼騰訊之後,在香港上市的最大互聯網企業。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圖董事長蔡文勝通過媒體發布了一封原計劃在IPO現場讀出的感謝信,其中更是暴露了蔡文勝在創業圈和資本圈強大的人脈。
6、51Talk英語紐交所上市,市值近30億
6月10日51Talk今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COE,開盤價為19.50美元,相較19美元的發行價上漲了2.6%,市值接近4億美元,成為中國在線教育上市第一股!
7、 完美世界120億借殼完美環球回A股
1月6日,完美環球發布重組方案,擬購買上海完美世界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完美世界」)100%股權,作價120億元,該次交易構成借殼上市。交易完成後,完美世界將成為完美環球的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池宇峰不變。
8、 京東98億「打包接盤」一號店
6月21日,京東宣布與沃爾瑪達成一系列深度戰略合作,並以增發5%股本換得後者旗下1號店核心資產。按當時京東市值計算,京東接盤1號店約花了98億人民幣。嚴格意義來說,這次事件不算是「京東收購一號店」,而是沃爾瑪戰略投資京東、一號店作為附加品「打包」賣給京東。和當年騰訊入股京東、將拍拍易迅甩給京東本質上或許是一回事,當年拍拍易迅的結局是自然消亡。
9、趣分期完成首期約30億Pre-IPO融資
7月7日,趣分期CEO羅敏宣布完成Pre-IPO系列首期約30億人民幣融資,這筆投資由鳳凰祥瑞互聯網基金和A股上市公司聯絡互動領投,老股東跟投;同時趣分期正式升級為趣店集團,在產品版塊、服務對象、戰略方向完成全面擴容升級。
10、 還有好多行業的領頭羊級並購事件
「好想你」投入巨資9.6億並購百草味,這也是國內零食電商並購第一案;
「拼好貨」和「拼多多」宣布合並。雙方將以1比1換股、拼好貨收購拼多多公司的形式完成合並;
水果零售連鎖品牌「百果園」與生鮮電商品牌「一米鮮」正式對外宣布合並,以交叉持股方式完成生鮮領域內線上線下融合的第一樁合並案;
以上就是整理的2016年互聯網大事件!那麼2017年的互聯網會是什麼樣的趨勢和發展呢,我也和大家一樣期待著!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2017年有新的突破!
⑺ 眾安保險靠譜嗎
眾安保險靠譜,眾安保險是由螞蟻金服、騰訊、中國平安等國內知名企業,基於保障和促進整個互聯網生態發展的初衷發起設立,值得信賴。
眾安保險業務流程全程在線,全國均不設任何分支機構,完全通過互聯網進行承保和理賠服務。2017年9月28日 眾安在線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股票代碼為6060。
眾安保險的產品
1、眾樂寶
眾樂寶是眾安保險聯合淘寶網推出的國內首款網路保證金保險,旨在為加入淘寶消保協議的賣家履約能力提供保險,幫賣家減負,確保給予買家良好的購物保障。2015年3月28日,眾樂寶榮獲中金在線頒發的「最具創新性保險產品」。
2、參聚險
參聚險是眾安保險聯合「聚劃算」專為聚劃算賣家量身打造、用於替代保證金繳納而推出的一款保險服務產品。
3、百付安
百付安是眾安保險聯合網路手機衛士推出的,專為下載並使用網路手機衛士的用戶的一款保險服務產品。
⑻ 關於美團和摩拜單車的事
美團對摩拜單車是從投資到收購的關系。
2018年4月3日深夜,摩拜股東會通過美團收購方案,美團以27億美元作價收購摩拜,包括65%現金和35%美團股票,此外美團承擔摩拜債務(5-10億美元之間),管理團隊留任。從美團發出收購要約到交割結束,全程在兩周內完成。
這起並購的背景是美團在生活服務領域的場景拓展;是美團和滴滴兩個小巨頭在出行、外賣上的正面沖撞;是騰訊和阿里兩大超級巨頭的全面對抗。共享單車處於生活服務和出行的交匯口,作為一個高頻、多領域融合性的產物,天然成為大小巨頭爭搶的對象。
服務優勢:
摩拜單車經過專業設計,將全鋁車身,防爆輪胎,軸傳動等高科技手段集於一體,使其堅固耐用,進而降低維護成本。定製的單車外形在街頭有較高的辨識度。
使用摩拜單車智能手機應用,用戶可以用自己的手機查看單車位置,繼而預約並找到該車。通過掃描車身上的二維碼開鎖即可開始騎行。到達目的地後, 在街邊任意畫白線區域內手動鎖車完成歸還手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美團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