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華潤五豐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股票牛叉一 2025-08-07 21:54:21
股票期權交易員招聘 2025-08-07 21:41:41
中國醫葯股票是哪裡的 2025-08-07 21:40:01

華潤五豐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3-03-31 01:00:56

㈠ 2005至2010年跨國公司在華並購案例, 越全越好,最佳答案追分

跨國公司進入我國進行並購投資的模式很多,依據被跨國公司並購的企業是否上市,可以將跨國公司在華的並購模式分為兩大類,即跨國公司在華通過股票市場的並購模式與不通過股票市場的並購模式。
一、跨國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在華並購的主要模式
目前,跨國公司通過並購方式持有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的方式主要有7種:
1.跨國公司協議收購我國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在我國國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分割的情況下,外資協議收購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是並購活動中最簡單有效的方式。由於目前跨國公司尚不能直接從事A股交易,在主板市場難以佔到一席之地;而在能夠交易的B股市場上,上市公司發起人持有多數股份,而這部分又多以國有股、法人股形式存在,因此,外資收購上市公司的大量流通股份,並通過要約收購的可能性不大。《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的發布,為上市公司國有股、法人股轉讓提供了政策保障,可以預見,外資並購上市公司將大量地通過協議收購非流通股的方式完成。
2.跨國公司直接收購我國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股權,即跨國公司參股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達到間接持股上市公司的目的。如阿爾卡特(法國的世界著名電信跨國公司)通過從中方股東手中收購上海貝爾10%加1股的股份,同時買斷比利時公司擁有的上海貝爾8.35%的股份,從而其對上海貝爾所持的股份增加到50%以上(50%的股權+1股)。由於上海貝爾是由中外合資企業改制為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因而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上海貝嶺25.64%股權,也轉由合資公司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持有。通過這種方式,阿爾卡特不僅打破了電信領域外資不能控股的禁令,而且實現了持股上市公司的目的。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在於規避現有政策限制,因此,它將成為跨國公司並購我國上市公司的一種主流模式。
3.我國上市公司向跨國公司定向增發股票。定向增發,是國際上通行的借殼上市模式,是指上市公司通過向收購方定向增發新股,以獲得收購方的優質資產,而收購方在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的同時,通過獲得上市公司新發行的股票而獲得控制權的收購方式。《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出台後,證監會又陸續發布一些與上市公司收購有關的配套文件,包括《上市公司以股份置換資產試點意見》(即定向發行),使以優換劣這樣的非市場化的並購重組行為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使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中的利益分配格局得以調整。筆者認為,定向增發的推出,將極大地改變目前我國上市公司重組的模式,消除我國上市公司重組中的一些體制性障礙。
4.我國上市公司向跨國公司定向增發可轉換公司債券。這種模式在我國已有案例,如2003年1月23日青島啤酒公司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通過了「公司與全球最大的啤酒巨頭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簽署的《戰略投資協議》」的議案和「批准及同意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並守則》向青島市國有管理資產辦公室、安海斯-布希及與他們各自一致行動的人士授出豁免,容許該等人士毋須提出強制性收購建議、收購本公司所有已發行的股份」的議案。這標志著青島啤酒公司向AB公司定向發行可轉債所需的必備法律程序已基本完成,按照約定,2003年3月開始向AB公司發行可轉債。
5.跨國公司先與我國上市公司組建合資公司,由合資公司反向收購上市公司的資產。反向收購是指企業並購中收購方向被收購方出售資產,並利用被收購方所支付的現金來全部或部分支付收購價款的行為。反向收購中,收購方的最終意圖是從控股股東單位購買足以從管理上主導被收購方的股份,而被收購方及其控股股東單位從戰略和產業調整的角度考慮也願意被收購。反向收購合並其實是一項交易,未上市公司買進並控制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份後再進行合並,然後由未上市公司改組成新的董事會並控制該董事會。此項交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其結果是未上市公司變成了上市公司。例如,2001年4月,米其林集團投資2億美元與上海輪胎橡膠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上海米其林回力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控股70%,之後,合資公司斥資3.2億美元反向收購輪胎橡膠公司核心業務和資產。
6.我國企業的海外子公司或在海外的「窗口」企業收購國內上市公司的股份。華潤集團對國內上市公司的系列收購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華潤集團是設立在香港的著名「窗口」企業。1999年6月,華潤集團調整產權結構,中國華潤總公司成為華潤集團的全資控股公司,行使控股職能。2000年6月20日,中國華潤總公司一次性收購萬科8.1%股權,持股量增至10.8%,成為萬科最大的股東。2000年6月30日,五豐行(中國華潤總公司的子公司)屬下的徐州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2001年9月,華潤以中國華潤總公司的名義斥資1.5億元收購四川錦華51%的股份成為其絕對控股股東。在醫葯領域,華潤集團已經與東北制葯集團簽訂合資意向書,香港華潤將控股東北制葯集團,從而間接控股上市公司東北制葯,目前正處於資產評估階段。2002年12月初,華潤集團以2億元拍得8698萬股ST吉發國有法人股股權,從而將取代吉發集團成為ST吉發新的控股股東。華潤在內地跨行業的大規模收購已經在我國資本市場上形成了「華潤系」。
7.跨國公司通過收購境外流通股票(如B股、H股、N股等)的形式或者其他金融創新模式進行的並購活動,也將成為並購市場的一大亮點,並且這類創新模式將更具有想像空間。
二、跨國公司不通過股票市場在華並購的主要模式
跨國公司在華不通過股票市場而進行並購的模式主要有8種:
1.跨國公司對我國企業的直接整體並購。整體並購是指對資產和產權的整體轉讓。一般來說,整體並購在並購方實力十分雄厚,而被並購方實力差距較大時才有可能發生。由於跨國公司相對於我國企業而言,實力對比的差異無疑是非常大的,因此,跨國公司對我國企業的整體並購時有發生。這種模式最典型的就是「中策模式」。1992年4月,香港中國策略投資公司(簡稱中策公司,它是1991年12月12日在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基礎上易名而成的)收購了山西太原橡膠廠,從而開創了改革開放以後外資在華並購的先河。在隨後兩年多的時間里,中策公司在我國的並購活動屢屢有驚人之處。1992年5月中策公司收購了福建泉州37家國有企業;1992年9月中策公司收購了大連輕工局所屬的全部企業,創辦了合資企業102家;中策公司在杭州、寧波、無錫同樣創辦了數十家控股型合資企業。中策公司在華的並購投資累計達到30億萬元,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被成為「中策現象」。
2.跨國公司對我國企業的直接部分並購或與我國企業新組建合資企業。部分並購是指對資產和產權的部分轉讓。一般來說,部分並購在並購方與被並購方的實力差距較小時經常發生。合資企業的組建也可以看作是部分並購的一種特殊類型。這種類型的並購是目前跨國公司在華並購中最為普遍的一種形式。
3.中外合資企業中,外方收購合資企業的中方股份。胡峰(2003)建立的模型證明:合資雙方不斷相互了解與相互學習,是合資企業結構不穩定的根源。目前大量存在的中外合資企業普遍具有內生的結構不穩定,最終會走向終結,終結的最主要方式為合資企業的一方被另外一方收購了股份。跨國公司進入我國具有長期的戰略目標,而中方合資者主要是針對短期效用函數進行博弈。合資企業的外方投資者具有強烈的學習傾向,且學習能力大大強於合資企業的中方投資者。一旦外方的監督技術達到一定的臨界點時,合資企業的外方就會顯示出收購合資企業的強烈偏好,取得合資企業的控制權。合資企業的外方投資者收購合資企業中的中方股權有兩種主要方式。第一種是有增資時的收購;第二種是沒有增資時的收購。應該看到,我國有相當多的合資企業是我國對跨國公司進入領域嚴格限制政策的產物,隨著我國對人世承諾的逐步兌現,會進一步加快合資企業走向終結。目前外資在華的「獨資化」傾向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4.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或合資公司對我國企業的收購。例如,2002年12月20日上海通用(上汽集團與通用汽車的合資企業)、上汽集團和美國通用三家聯手收購山東大宇整車部分(煙台車身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在重組後成立的新合資公司中,上海通用成為最大的股東,擁有50%的股份。
5.我國企業的海外上市公司或窗口企業在內地對非上市公司的並購活動。比如華潤集團的子公司華潤創業啤酒有限公司從1994年收購沈陽啤酒廠開始,到2002年底時,華潤在內地已經收購了20多家啤酒廠,特別是在2002年收購了武漢東湖啤酒廠以後,華潤啤酒的生產規模已經處於我國啤酒市場的行業老大地位。
6.跨國公司重組其在華分支機構。聯合利華在華子公司的重組無疑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證。聯合利華於1986年與上海制皂廠、上海日化開發公司合資組建上海利華有限公司。由於受當時的中外合資企業法規所限,聯合利華在我國的擴張中一直延續著上海利華的合資模式。到了1999年,聯合利華在華合資企業的數量已激增至14家。為了對在華企業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聯合利華當年掀起了一場顛覆式的大調整,將其在中國的業務切分為三大塊。14家企業經過重組後,不但大都收編為聯合利華的控股公司,而且開始歸並到4個明確的法人主體名下。聯合利華當時的重組效果異常顯著,經營成本下降了20%,外籍人員從120多調整到不足30人。為了對在華企業進行更加有效的組織管理,聯合利華2002年又掀起了新一輪的大調整。
7.跨國公司母公司之間的並購活動間接導致它們在華子公司之間的並購。例如,2002年5月7日,惠普完成了對康柏的並購交易,合並後的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和列印機製造商,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大技術服務供應商。由於惠普和康柏在華都有各自的子公司,因此惠普和康柏合並以後,它們在華的子公司也進入了合並日程。
8.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向其他跨國公司出售資產。這種模式在我國也時有發生。
三、跨國公司在華並購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創新模式
跨國公司在華並購除了已有的模式外,還將會出現更多的創新模式。跨國公司可能在將來採用的創新模式主要有:
1.跨國公司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身份獲取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生效無疑為跨國公司直接進入我國A股市場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以後會有跨國公司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身份進入我國A股市場。
2.跨國公司可以通過拍賣和債權方式收購我國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我國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由於到期債務不能清償而被提起訴訟,其所抵押的公司股權將通過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程序而被拍賣。跨國公司可以通過拍賣市場獲得相應上市公司的股權。但需要注意的是,外資介入拍賣市場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見《拍賣法》第33條的規定)。
3.跨國公司通過債權市場間接收購我國企業。跨國公司將有可能通過收購上市公司債權而間接獲得其股權,即「債權轉股權」。這種並購模式廣泛流行於國外的企業並購市場,很多投資公司都會低價收購目標公司的債權,然後通過使目標公司重組,將債權轉化為股權,在企業經營狀況改善後再出賣股權,從而獲得巨大收益。這種並購模式也受到國內法律體系的支持。例如,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已經開始將不良債權打包,向包括國外投資者在內的廣大投資者出售,以期實現資產的盤活,因此外資介入這些不良債權,有助於直接獲得國內上市公司的股權。
4.跨國公司出面徵集代理權而取得我國企業的控制權,但這種方式只能在短期內起到獲取公司控制權的作用。過去,一般是國內機構徵集代理權,在未來必將會出現由跨國公司徵集代理權的案例,因為在徵集代理權的法律方面對跨國公司並沒有特別的限制。跨國公司可以先佔有一部分股權,然後憑借股東地位發出徵集委託權的要約,在成功以後,按自己的意願改組董事會,貫徹自己的經營戰略,並可以為今後實質性的收購奠定基礎。對於我國加人世貿組織協議中限制外資所佔份額的行業,此種代理權的爭奪對跨國公司更有意義。
5.跨國公司在華上市子公司吸收合並我國企業的方式。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逐步對外資企業開放,預計會有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上市的現象,因而可能出現一種新的並購模式,即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吸收合並其他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但由於外資企業上市的門檻較高(如持續三年盈利、需要整體上市,防止剝離上市和捆綁上市、需要一年的上市輔導期等),因此這種模式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出現。
6.我國上市公司委託跨國公司進行股票託管與期權方案相結合的模式。2001年4月,寧夏恆力面向境外投資者公開徵集股權受讓人,計劃通過股權委託管理和簽訂《股權遠期轉讓協議》的方式引進外資股東,後因政策原因叫停,但隨著將來相關政策的進一步放寬,這種模式仍有操作空間。
7.跨國公司要約收購我國上市公司。要約收購是指跨國公司通過股票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股份,從而達到並購的目的。由於中國股票市場的股權結構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這給要約收購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隨著2002年7月《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出台,我國A股市場進一步開放,這種模式會大行其道。

㈡ 誰知道華潤的前身——聯和行的歷史

聯和行的歷史:

聯和行,也即華潤的前身。1931年夏,時任中央特科負責人的陳雲在上海交給秦邦禮兩根金條,指示他以此做資本,以開店為掩護,為黨建立秘密交通站籌集和保護黨的經費,並暗中為中共提供無線電、葯品等這些在當時被國民黨嚴密封鎖的戰略物資。

就這樣秦邦禮創辦了後來華潤公司,成為了華潤第一創始人。抗日聯合統一戰線成立後,陳雲再次指示楊廉安到香港開公司,協助八路軍駐港辦事處工作。

1938年夏,楊廉安化名楊琳帶著當初結業時留下的資金,出現在香港的街頭,不久即開設了「聯和行,總部位於香港中環畢打街。

1948年,聯和行聯和行進行改組、擴大,更名為華潤公司。華潤之名,取自毛澤東的字潤之」,寓意中華潤之。同時,還有中華大地,雨露滋潤之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華潤紮根香港,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部的國有企業,成為國家對外貿易的窗口公司。

1947年3月,根據周恩來、任弼時關於去香港主持海外及內地經營,並籌劃今後蔣管區地下黨經濟接濟的指示,到大連組織中華貿易總公司。

1948年,到香港組建華潤集團總公司,任董事長,進行貿易工作,並以此為掩護開展上層統戰活動。1952年,華潤公司被指定為中國各進出口公司在香港的總代理,劃歸中央貿易部管理。

1952年以前,華潤公司歸屬中共中央辦公廳管理,是黨企,1952年,中共中央決定將所有黨企移交國家,同年10月,華潤歸屬國務院外貿部管理,成為國企一員。

10月24日,經資產評估,中央貿易部向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支付了收購華潤公司的資金。至此,華潤14年的黨產生涯結束,依靠兩根金條起家、歷經戰爭洗禮的華潤,此時已成為一家擁有2000萬美元資產的外貿重要企業。

1980年代華潤由代理貿易向自營貿易轉型,努力發展中長線投資項目,重點投資了零售、房地產、電力、基礎設施等領域,項目漸趨大型化和專業化,為今天成為香港和中國內地最具實力的多元化企業之一奠定了基礎。

1998年,為了適應集團投資項目不繼增多的需要,華潤集團董事會決定在集團企發部的基礎上成立華潤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之後,集團進入了開展各種投資活動最活躍的時期。其中重大的投資項目有泰國長春置地、北京華潤大廈、上海華潤時代廣場、華潤澳門假日酒店、萬眾電話、大老山隧道和三號干線。

以及沈陽壓縮機廠和黑龍江金玉集團等。投資項目涉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其一是華潤創業。1999年,為了整合集團零售業務資產,同時扶助下屬上市公司華潤創業零售消費品業務的發展,華潤集團將香港的零售業務及投資物業注入華潤創業,注資總值達27.2億港元。

注資完成後,華潤創業股票的每股凈資產值由5.81港元上升至7.08港元,增幅約22%。通過這次注資,華潤集團收取了13.6億港元現金、1.13億股華潤創業股份。

在此之後,華潤對孵化注資的運用越來越頻繁和嫻熟。以華潤置地為例,2005年到2008年,華潤集團分4次合計向其注入了197億元的物業和地產項目,土地1445萬平方米,使之快速進入行業領先的企業陣營。

2013年5月6日,華潤電力及華潤燃氣發布聯合公告稱,兩者將在華潤集團旗下籌建一個統一的能源集團,並繼續於港交所掛牌上市。

(2)華潤五豐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華潤創業,成立於1992年,由華潤集團持股51.33%,也是華潤系第一家上市公司,佔到整個集團銷售額的近1/3。

華潤創業由華潤萬家、華潤雪花、華潤五豐和華潤飲料四家一級利潤中心組成,專注於中國的消費品業務,包括零售、啤酒、食品及飲品業務。

其中最熟為人知的是華潤萬家。華潤萬家1984年創立於香港,80年代末即成立為香港第三大超市。2001-2012年,華潤萬家店面數量從42個增長到4425個。

銷售額從99.4億增長到941億,員工數目多達21.10萬人。華潤創業旗下零售板塊品牌眾多,包括華潤萬家超級市場、中藝、華潤堂、葯妝店采活VIVO、太平洋咖啡等。

而電力是占華潤集團資產規模近2成的板塊,旗下的平台主要是華潤電力。華潤電力成立於2001年8月,主要是投資、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火電、風電、水電、煤炭及分布式能源項目。

其下屬有華潤新能源和華潤煤業。前者從事風電和水電業務,後者負責煤礦投資、建設與運營,是華潤集團的一級利潤中心。

㈢ 中國華潤有限公司認購任務是什麼

2019年10月30日,華潤電力發布公告稱,該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華潤喊神冊電力新能源與德潤生物瞎模質開發(香港)有限公司(下稱「目標公司」)、華潤燃氣及華潤五豐訂立認購協議,內容有關公司認購目標公司30%股本。同日,華潤電力新能源、華潤環保、華潤燃氣、華潤五豐(作為認購協議項下認購交易完成後目標公司股東)亦與目標公司簽署一份股東協議。股東協議將於認購協議項下認購交易完成後生效。

據悉,德潤生物質開發有限公司鄭宏,主要從事生物質業務及通過其附屬公司實施華潤集團於生物質行業策略發展計劃。

根據認購協議,華潤電力新能源應支付1269.28萬港元用於認購目標公司30%股本,並預計將與目標公司訂立境外股東貸款協議。此外,華潤電力投資亦預計將與目標公司四家境內全資附屬項目公司訂立境內股東貸款協議,以於2019年向目標公司及其四家境內全資附屬項目公司提供最高人民幣1.86億元股東貸款。

於該公告日期,華潤集團為目標公司的唯一股東,持有目標公司1股股份。在認購協議項下的認購事項完成前,華潤集團將其所持有的目標公司全部股份轉讓予華潤環保,目標公司亦將向華潤環保增發49股股份,使得在認購協議項下的認購事項完成前,華潤環保將持有目標公司50股股份。

華潤電力表示,投資目標公司符合華潤集團主要業務及長期公司策略,並充分契合集團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策略,此次交易將令公司進入生物質發電行業,從而提升華潤集團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及優化集團電源結構。

㈣ 華潤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38年初,楊廉安按照周恩來的指示,到香港創辦聯和行(Liow & Co.)。
1948年12月18日,聯和行改名華潤公司,正式向港英當局注冊成立。據楊尚昆回憶錄,「華」取自中華,「潤」取自毛潤之。
1949年3月,周恩來、任弼時指示在香港的劉曉、錢之光將廣大華行與華潤公司合並,這是華潤在建國前後進行的第一次機構重組。
1950年,華潤公司向怡和洋行出售大批量大豆,這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一宗出口業務。並從埃及、巴基斯坦進口棉花,從泰國進口大米,從新馬等地進口橡膠。這一年華潤公司的進出口貿易額已達到5000萬美元(按當時價格計算)。
1952年,華潤公司劃歸中央貿易部管轄,正式成為中國各進出口公司在香港的總代理。
1957年4月25日,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華潤公司是廣交會創建成員之一。
1979年,華潤公司在香港的製造業投資開始起步。這一年投資了大同工業設備有限公司、精藝皮草廠、華科電子有限公司等。
1983年7月8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
1984年12月,華潤集團召開第二屆董事會,首次提出了「依靠內地,立足香港,面向世界,把華潤辦成以貿易為主的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型企業」的經營方針。華潤集團開始了業務多元化、國際化的進程。
1986年12月31日,中國華潤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8年,華潤集團與多家財團合資組建大老山隧道有限公司,興建香港大老山隧道,開始涉足香港基礎建設業。
1991年,華潤超市在深圳開業,華潤零售業開始進軍內地市場。
1992年,自營進出口貿易額達到28.5億美元,首次超過代理進出口業務貿易額。
1992年9月,永達利企業有限公司改名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正式參與香港上市公司業務。購入力寶集團和華人銀行上市股票,華潤集團的多元化業務開始向金融業滲透。
1993年8月,中國華潤有限公司改名為中國華潤總公司。
1993年12月16日,華潤集團下屬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與沈陽啤酒廠合資成立沈陽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開始向啤酒業進軍。
1995年5月4日,中國華潤總公司與中國聯通簽約,華潤將在廣西投資數字移動電信項目,華潤開始進軍內地電信領域。
1995年10月25日,五豐行上市,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
1997年1月28日,華潤集團控股的萬眾電話有限公司開業,華潤集團開始涉足香港電信業。
1997年9月1日,華創晉升為恆指成份股。
1999年6月,華潤集團調整產權結構。中國華潤總公司成為華潤集團的全資控股公司,行使控股職能。
2000年3月20日,五豐行獲選摩根士丹利中國自由指數。
2000年6月19日,華潤集團發出公告,為提升整體競爭力,擬將集團業務重新整合為四個主要業務方向:分銷、地產發展、科技以及策略性投資。公司准備通過其下的上市公司經營以上主要業務。
2000年6月20日,中國華潤總公司一次性受讓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8.1%股權,持股量增至10.8%,成為萬科最大股東。
2000年6月30日,五豐行屬下之徐州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維維食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
2001年1月3日,華潤集團簽署了一筆35億港幣為期5年的銀團貸款。這次銀團貸款是華潤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利率遠低於普通的借款成本,充分表明市場對華潤的信心和對華潤管理能力的肯定。
2001年3月27日,華潤零售先後取得GIVENCHY、KENZO、LANVIN、BRUNO MAGLI、DUNHILL等國際頂尖名牌於國內指定城市的特許經營權。
2001年4月4日,黑龍江華潤金玉10萬噸燃料酒精項目的一期4萬噸示範工程正式建成、投產,結束了我國燃料酒精的市場空白。
2001年8月3日,在2001年香港《資本雜志》評選的「傑出科技及金融企業成就獎」中,華潤集團榮獲了「最佳在港中資機構獎」。
2009年成功並購山西金業焦煤集團,其下屬煤礦,車隊,洗煤廠,焦煤廠。開始走向煤炭行業!

㈤ 福成五豐與新五豐有何區別

在股東方面是有關系:五豐行持有新五豐1238.66萬股占總股本6.87%,持有福成五豐5802.3萬股占總股本的20.77%

兩家公司都是畜牧業
福成五豐屬於河北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肉牛養殖、屠宰、加工及活牛和牛肉產品的銷售。
新五豐屬於湖南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生豬養殖和生豬貿易

公司的財務是沒有任何關系,都是分開獨立經營

五豐行有限公司

成立於1951年,現為華潤創業全資附屬公司,是一家集食品研發、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運輸和國際貿易於一體的綜合性食品集團。在香港市場,五豐行是最大的中國食品經銷商,其業務與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香港的菜籃子」,對維護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內地市場,五豐行在上海、浙江、江蘇、江西、廣東等地設立了合資企業,分別生產冷飲、速凍食品、米粉、臘味板鴨等產品及建有活畜養殖基地。在海外市場,公司在西非經營的遠洋捕撈船隊,擁有各類漁船130多艘,年捕撈10多萬噸各類水產品,並在非洲多個國家開辦水產品加工廠,產品銷往日本、歐洲及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五豐行在鞏固香港市場業務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內地肉類市場,在上海、深圳和杭州新建和收購成立了大型現代化肉類加工中心。

在上海興建的上海市第一家現代化肉類加工中心已於2005年正式運營,通過專賣店、超級市場及社會團購客戶渠道的1,000多個銷售終端,向廣大上海市民提供優質、安全、衛生的放心肉,「五豐上食」成為當地知名品牌,於2006、2007連續兩年被上海市評為「年度消費者放心品牌——肉類消費品金獎」。

五豐食品(深圳)有現公司於2004年成立,主營屠宰及鮮肉配送、「喜上喜」肉製品加工、倉儲物流業務,並擁有酒店及多處深圳商業旺地物業。公司是深圳市政府4家規劃新建中央屠宰場之一,目前正在設計建設新肉類加工中心。

杭州五豐聯合肉類有限公司於2007年成立,主營生豬屠宰、肉類分銷、肉食加工、冷藏倉儲等業務。公司獨家經營杭州市區的屠宰及鮮肉供應,擁有杭州最好的鮮肉品牌——「聯合康康」,擁有總容量8萬噸的浙江省第一大冷庫及凍品交易市場,是杭州市最大的鮮肉交易市場經營者。

主要產品與服務

肉食品:
五豐行每年從中國內地出口注冊豬場和牛場組織大批優質的活豬、活牛供應香港市場,同時經營管理亞洲最先進的上水屠房,並通過「五豐」鮮肉專賣店和加盟店為香港市民提供高品質的鮮肉;
近年來公司把香港市場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復制到中國內地市場,拓展中國內地肉類業務,為廣大內地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鮮肉及肉製品;

此外,五豐行每年從中國內地進口大量凍肉供應香港市場,並從世界各地進口大批凍肉供應香港市場,並轉口到內地市場。

水產品:
五豐行在西非擁有的遠洋捕魚船隊,年捕撈10萬多噸魚貨,包括金槍魚、墨魚、魷魚、硬體魚及海水蝦等,並在塞內加爾、迦納建立了水產品加工廠,生產五豐品牌系列精加工水產品;

同時,五豐行還從世界各地進口大批凍海產供應香港市場,並轉口到內地市場;

另外,五豐行在香港市場經銷江蘇大閘蟹已達40多年歷史,建立了良好的品牌聲譽。

綜合食品:
五豐行經營的各類中國名優特產品,擁有良好的品牌商譽,行銷香港及海外市場。「五豐牌」優質食品系列包括五豐品牌系列冷飲及速凍產品、五豐品牌系列米粉、五豐牌板鴨、五豐牌大米、五豐牌水果等等,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近年來公司通過在內地投資建立合資企業等方式,與越來越多的百年老店知名食品品牌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優勢互補,提升整體品牌價值,並加強對貨源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完善產品質量監控和追蹤體系,提升「五豐」品牌食品核心競爭力,成功地將安全、優質、健康的五豐牌系列產品推向內地、香港和海外市場。

㈥ 華潤集團的起源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潤或華潤集團),創始於1938年,前身是中共為抗日戰爭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

1948年改組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變為中央貿易部(現為商務部)。1983年,改組成立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12月,與外經貿部脫鉤,列為中央管理。2003年歸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中央企業。


(6)華潤五豐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華潤集團主營業務包括日用消費品製造與分銷、地產及相關行業、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三塊領域,旗下共有17家一級利潤中心,在香港擁有6家上市公司:華潤燃氣(HK1193)、華潤啤酒(HK291)、華潤電力(HK836)、華潤置地(HK1109)、華潤水泥(HK1313)、華潤醫葯(HK3320)。

2015年7月22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華潤集團以115位的優異成績再次上榜,相比2014年上升28位。2016年7月20日,《財富》雜志發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華潤集團名列91位,排名上升24位。2016年8月,華潤集團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7。

㈦ 華潤集團的起源是什麼

1938年初,楊廉安按照周恩來的指示,到香港創辦聯和行(Liow & Co.)。
1948年12月18日,聯和行改名華潤公司,正式向港英當局注冊成立。據楊尚昆回憶錄,「華」取自中華,「潤」取自毛潤之。
1949年3月,周恩來、任弼時指示在香港的劉曉、錢之光將廣大華行與華潤公司合並,這是華潤在建國前後進行的第一次機構重組。
1950年,華潤公司向怡和洋行出售大批量大豆,這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一宗出口業務。並從埃及、巴基斯坦進口棉花,從泰國進口大米,從新馬等地進口橡膠。這一年華潤公司的進出口貿易額已達到5000萬美元(按當時價格計算)。
1952年,華潤公司劃歸中央貿易部管轄,正式成為中國各進出口公司在香港的總代理。
1957年4月25日,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華潤公司是廣交會創建成員之一。
1979年,華潤公司在香港的製造業投資開始起步。這一年投資了大同工業設備有限公司、精藝皮草廠、華科電子有限公司等。
1983年7月8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
1984年12月,華潤集團召開第二屆董事會,首次提出了「依靠內地,立足香港,面向世界,把華潤辦成以貿易為主的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型企業」的經營方針。華潤集團開始了業務多元化、國際化的進程。
1986年12月31日,中國華潤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8年,華潤集團與多家財團合資組建大老山隧道有限公司,興建香港大老山隧道,開始涉足香港基礎建設業。
1991年,華潤超市在深圳開業,華潤零售業開始進軍內地市場。
1992年,自營進出口貿易額達到28.5億美元,首次超過代理進出口業務貿易額。
1992年9月,永達利企業有限公司改名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華潤集團正式參與香港上市公司業務。購入力寶集團和華人銀行上市股票,華潤集團的多元化業務開始向金融業滲透。
1993年8月,中國華潤有限公司改名為中國華潤總公司。
1993年12月16日,華潤集團下屬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與沈陽啤酒廠合資成立沈陽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開始向啤酒業進軍。
1995年5月4日,中國華潤總公司與中國聯通簽約,華潤將在廣西投資數字移動電信項目,華潤開始進軍內地電信領域。
1995年10月25日,五豐行上市,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
1997年1月28日,華潤集團控股的萬眾電話有限公司開業,華潤集團開始涉足香港電信業。
1997年9月1日,華創晉升為恆指成份股。
1999年6月,華潤集團調整產權結構。中國華潤總公司成為華潤集團的全資控股公司,行使控股職能。
2000年3月20日,五豐行獲選摩根士丹利中國自由指數。
2000年6月19日,華潤集團發出公告,為提升整體競爭力,擬將集團業務重新整合為四個主要業務方向:分銷、地產發展、科技以及策略性投資。公司准備通過其下的上市公司經營以上主要業務。
2000年6月20日,中國華潤總公司一次性受讓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8.1%股權,持股量增至10.8%,成為萬科最大股東。
2000年6月30日,五豐行屬下之徐州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維維食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
2001年1月3日,華潤集團簽署了一筆35億港幣為期5年的銀團貸款。這次銀團貸款是華潤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利率遠低於普通的借款成本,充分表明市場對華潤的信心和對華潤管理能力的肯定。
2001年3月27日,華潤零售先後取得GIVENCHY、KENZO、LANVIN、BRUNO MAGLI、DUNHILL等國際頂尖名牌於國內指定城市的特許經營權。
2001年4月4日,黑龍江華潤金玉10萬噸燃料酒精項目的一期4萬噸示範工程正式建成、投產,結束了我國燃料酒精的市場空白。
2001年8月3日,在2001年香港《資本雜志》評選的「傑出科技及金融企業成就獎」中,華潤集團榮獲了「最佳在港中資機構獎」。

㈧ 哪家大米品牌的實力比較好呢

一.北大荒大米

華潤五豐有限公司是中央直屬的國有控股企業、世界500強企業——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優秀的綜合食品企業集團。

華潤五豐大米從事大米采購、加工、包裝及分銷業務,設立11個大型大米加工廠,主要分布在五常、深圳、上海、沈陽、武漢、徐州、楊凌等城市,年生產能力90萬噸。公司通過在五常設立種植基地和加工工廠,從源頭把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稻花香米的純正性。

㈨ 沈陽雪花啤酒廠是不是國企

您問的實際上市完整的名稱是沈陽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
華潤雪花前身是雪花啤酒,其誕生於沈陽啤酒廠( 沈陽啤酒廠是老國企了)。1993年12月16日,華潤集團下屬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與沈陽啤酒廠合資成立沈陽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
華潤是副部級中央企業,也是老資格的國企了,現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
所以綜上,沈陽啤酒廠是國企,沈陽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也是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