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佑收入方式
德佑收入方式
答:德佑收入方式就是基本工資加上提成,業績好的話還有獎金。
2. 《100倍超級強勢股》的讀後感10篇_讀後感_名著讀後感
《100倍超級強勢股》是一本由[美]傑西·C.斯泰恩(Jesse C. Stine)著作,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49.80元,頁數:300,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100倍超級強勢股》讀後感(一):原諒我的膽小,想起了《青島往事》
原諒我的膽小,想起了《青島往事》
讀《100倍超級強勢股》
前兩天看《青島往事》,越看陳天佑越像《射鵰英雄傳里》苗僑偉飾演的楊康。
幸好是個好人。
黃渤主演的王滿倉,做了兩次完美的期貨交易。第一次是生米,他幫好哥們陳天佑把失去的地贖了回來。第二次是面紗,他把吉村弄得傾家盪產,甚至連一張回國的船票都買不起。
但我關心的並不是王滿倉的這兩次高光時刻。
我印象深刻的是,王滿倉的媳婦兒小嫚一直對滿倉持鄙視態度,窮盡冷嘲熱諷之能事。但是當王滿倉第一次打敗吉村的時候,小嫚拉著他的伙計要去取引所交易,還說:這東西有什麼難的啊。來錢也太快了。
最佩服的是王滿倉,他得知此消息後,小跑著到了取引所,拉回小嫚,嚴肅地說:德祐聚的,一輩子不做期貨交易。
難得的是王滿倉這份清醒。很對我的脾氣。
因為我一直是個笨人。做不了這種投機取巧的活。
身邊也有炒股的,同學里也有用炒股掙的錢買車買房的。
但我不為所動。因為曾經炒過一段紙黃金。不多。總體是賠了幾千塊錢。
那真是一段瘋狂的日子,每天都像是打了雞血,時時刻刻盯著價格曲線。昨天升了多少,就盤算賣掉會賺多少。今天降了多少,就盤算著會降多少。生活中的一切都沒了樂趣,所有的事情,就是圍繞著黃金的升和降。偏偏那一段形式不好,300多買進,一直降低,一直降低,偶有回升,但資不抵債,終於,決定止損,260元左右賣出。抽身而退。
那是一個教訓。
看了 《100倍超級強勢股》,副標題是《我如何在28個月內用4.8萬從股市賺到680萬》。書還沒有看完。才看到前幾章,作者還處於不斷交學費的階段。不斷地相信自己的判斷,不斷地賠錢。當然,我相信,後面肯定會友熱血澎湃的階段,肯定會有一些實戰的經驗。
但是,我已經高御鉛決定了,絕不再輕易投入進去了。誠然,富貴險中求。但人和人的命真的不一樣的。曾經還有組織有計劃地買過一段體育彩票,前前後後,又是賠了幾千塊錢。
像索羅斯和巴菲特那樣的天才投資大鱷確實是有,但更多的,是像我這樣的無名小輩吧。玩玩可以,但最起碼也應該當成一門學問,把理論功課做足,有人說,不實踐是永遠學不會的。但這是以錢為代價的,小本買賣。玩不起。
前幾天和編輯聊天,說到這本書,看完這本書,都打算去實戰了。編輯抓緊發表免責聲明。賺了,是你的。賠了,概不承擔連帶責任。我說好,萬一真賠了,你就替我料理後事,比如去告這本書的作者之類的。
編輯說,好,你放心去吧。
風蕭蕭兮寒潮卷…拆握…好悲愴。
《100倍超級強勢股》讀後感(二):讀傑西·C.斯泰恩《100倍超級強勢股》
這個世界上通常有3種類型的投資者:促使事情發生的投資者、看著事情發生的投資者和搞不清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投資者,基本對應著大機構、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散戶。而本書作者是個不錯的逆向投資者,他力推的善於在底部尋找小市值高成長股的風格是很合理的。
斯泰恩首先講述了自己如何在股海中沉浮的歷史。最開始,他只是一個業余的股票投資者,並且數次輸光了所有了本金和收益。但通過艱苦的學習和獨立的思考,他終於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投資模式。總體來看,斯泰恩結合了逆向投資、價值投資和技術分析,這讓他在具體操作中幾乎處於不敗之地。
首先,要善於在他人悲觀時買入,在他人狂熱時賣出。想在股票市場獲取長期收益,必須要善於做好風控,最成功的長線投資者是那些深諳可預測風險的人。當媒體或機構大唱贊歌的時候,就必須要對後市加以警惕。墨菲定律開始起作用的時候: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戚好生。例如高盛違背技術指標發布一條薦股信息時,十有八九都會在一兩周內以慘敗而告終。當媒體極度悲觀時,一般這個行業即將迎來反轉。例如媒體一般都在唱空美國,而實際上美國依然還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迷失了方向」的,或許恰恰是其他國家。當所有人都不報希望,而不是當所有人都顯得狂熱之時就是低風險的機會窗口。
第二,要細致的做個股的價值挖掘,花97%的精力來仔細的研究潛在的精品強勢股。作者對於低市值高成長股的研究和總結還是很深入的,針對如何選擇此類股票給出了很多方法和具體的案例,他總能在10倍以下的市盈率入手讓其獲利豐厚的股票。作者一般絕不會買進市盈率10倍以上的股票,原則是以最小的風險獲取最豐厚的回報。在極低價位買入一隻成長性良好的股票,不僅能極大控制下跌風險,同時還為擬注入強大的信息。如果一隻潛在的超級強勢股的市盈率低於10倍,一定會毫不猶豫加倉。只要這只股票能穩穩地處於支撐位之上,就可以相信塔肯定會被棟梁交易者發現,這只是時間問題。一隻貨真價實的超級強勢股就像火箭,需要巨大的推力(成交量)才能將其送出地球大氣層(底部),可是火箭一旦進入了正確軌道,無需更多外力也能朝著預定方向運行。毫無疑問,最好的股票往往表現出價值與價格的嚴重背離。如果你能精確計算出股票的公允價格,並以公允價格的50%-80%的價位買入股票,成功就在向你招手了。最理想的場景是找到一家將高收入與極低的可變成本完美結合的公司。這樣的公司無異於一座巨大的金礦。
第三,要善於運用技術分析挖掘買入和賣出的恰當時機。當一切條件還未具備,搭得行情走勢還未成形時,不要拿你的資金去冒險。盡可能了解當前的形勢,與市場保持距離,直至股市春天到來為止。作者給出了發掘個股的神奇趨勢線的方法,對於把握個股的加倉節奏很有幫助。
總之,對於中國的專業投資者和普通個人投資者而言,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作者從實戰中獲取的經驗可以迅速運用到當前的資本市場中,只要善於運用反向投資、價值挖掘、技術分析三大法寶,獲得像作者一樣的驚人業績也是理所當然的。
《100倍超級強勢股》讀後感(三):理論大於實踐
實話說,我對這書還是很有期待的,以為是關於技術分析方面的。
翻完,只能說差強人意。
正式入股市是14年底,在15年元旦後開市,市值創新高,當時正在西藏玩,瞅一眼,頓時感覺很是激動。接下來,就看著市值一點點縮水到虧損,然後再創新高,再回撤。再創新高。。。不停反復。
這一年於我算是嘗試吧,沒有指望能賺多少,投入也不多,更多是希望能找到可行的投資途徑。
為此也看過不少書,從最開始的價值成長投資類,到後來的技術分析類。
如今看來,只能說收效甚微吧。
《100倍超級強勢股》的標題有吸引眼球的嫌疑,就如同朋友圈、淘股吧轉載的各類文章,強調賺了多少,市值翻了多少倍,事實上,在股票市場,能賺到錢的始終是少數,能賺到很多的就更少了。作者28個月翻100倍的經歷,並不存在可復制性。股市裡的成功,更依賴於運氣,即使是本人,也不一定能一直復制以前的成功。
所以,這本更多是被我當作故事書翻的,知道有這樣的人,在股市中獲得了成功,實現了財務自由,以此激勵自己去關注股票市場。
《100倍超級強勢股》讀後感(四):故事裡的事
能讓人賺錢的事情,總是讓人感興趣的,讓人感興趣的方式有很多,最有效的當然是故事包裝。一個地方既有故事包裹,又能帶來利益,不得了,趨之若鶩。既然用了趨之若鶩,見出我的態度了。好吧關子少賣,這個地方是股市,股市從來不缺少故事,真假難辨,為了一個預期發展,人們會傾注全部熱情,一股腦抬高它的「價值」,當熱潮退去,一地雞毛。《100倍超級強勢股》書名就夠簡單粗暴,開宗明義,這是本教人選股的書。至於美股和大A股有無共同點,筆者不做討論,我只看作者作為一個專職交易者的思路和心情。
交易者和投資者並不是一個概念,交易僅是為了交易,不帶感情和好惡,只言交易,跌破20%直接止損,投資則不然,你有感情,你舍不下,拋不去,前陣子剛看到著名守門員布馮深陷投資泥潭,快被拖到瀕臨破產的境地,這點來說還是A股好,總有ST,總有殼的價值,即便40%上市公司一年利潤買不到北上廣深一套房,雞蛋不在一個籃子里是多麼重要,傻傻的投一個股票,一旦遭遇黑天鵝,只有交付於天了。談交易往往有各種投資模型,比如人人耳熟的二八、海龜,好的交易者當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人不是機器,所以股市只有一個故事,周而復始,即便利弗莫爾最鼎盛時曾經交易所得美國GDP的十分之一,仍然逃不掉自殺的命運。好了講這么多題外話,只是想說,對於一個還算了解金融掌故的讀者,能夠耐心的讀一本耍帥的書,是不容易的。股市往往沒有技巧可言,或者說,最大的技巧就是要像一個機器。
這本書自然是先抑後揚的節奏,這也是我這樣的讀者更為看重的。「我犯了幾個致命錯誤:過度杠桿化、利用期權交易、購買還處於下跌通道的股票、做整體市場交易、不設止損點等」這些差不多是每個身處股市的交易人都犯過的錯誤吧?抄底,底,深不可測,歷史往往並無可依循。當做一件事,感到疲憊時,人們很多時候會求諸於形而上,作者也是這樣做的,自潛於野,修復。「在這些小村莊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我可以老實地說,在我所遇到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身上,滿足感和幸福感都遠遠超過大多數美國人。我發現了一個幸福的公式:簡單的生活方式+無負債+獨立的群體+陽光+親密的家庭+每日與自然相處=一張燦爛無比的笑臉。」這些是被我贊同的,金錢的取得未必帶來快樂。作為普通人,不以交易為職業,依能而為,能承受,並樂在其中才是最重要的,至於百倍強勢股,要什麼打緊。過度投機,難保水邊濕鞋。最近中概股紛紛回返,美國的投資者該有多痛。
對於失敗的記憶,被數字所體現,可能並不那麼深刻,數字丟得容易,變換容易,得來卻不易。「回報來得絕不容易,一路走來,我承受了數次賬戶嚴重縮水。盡管挫折重重,我的個人投資組合市值從152000美元(2004年6月)飆升至267000美元(2004年10月),再到586000美元(2004年12月),12300000美元(2005年2月),213000000美元(2005年5月)446000000美元(2005年7月)580000000美元(2005年9月),直至2006年1月達到680000000美元。在此期間,我沒有任何其他的收入來源。你可以想像,這絕對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時光。」好吧我還是要說,不帶杠桿的重要。
鑒於中國股市太熱衷於講故事,散戶心態,價值論並不是太有市場,本書的技術分析,很難直接移植,可取的更多是面對虧損和投資時的心態。當世界越來越大同,大洋彼岸的美股跌,A股也跟著不好了,這樣的書有參考價值的。可美股的牛長熊短,A股的牛短熊長,還是有本質不同。誰真看了書來玩投資,那真就是故事裡的事了,慎之,慎之。
2016年2月26日
《100倍超級強勢股》讀後感(五):評論100倍超級強勢股
股市已經從小眾人群才會接觸並進行操作的事情,慢慢的變成了一個社會重點關注的事情。現在很多大爺大媽也參與其中。本來,我是一個根本就不會關注這方面資訊的人,也開始從新聞或者書籍上面,學籍和汲取相關的知識。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消息撲面而來,而股市卻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贏的人可以開懷大笑,享受生活。而失敗的人,傾家盪產的也比比皆是。總體來說,對於炒股這件事情來說,再怕的就是激進,存在這樣心態的人也往往時吃大虧的人。
我最開始研究這方面東西,就是從新聞開始,顧慮到無用的東西,感受一些訊息能夠給股市帶來的影響,再去判斷整個大盤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些僅僅是個人愛好,並不專業,雖然沒有真正的超過股,但是卻覺得這是一個很考驗智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尤其是看著朋友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的時候,怎樣才能在股市一路下跌的時候挺住,真的是一個及其考驗個人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的事情。對此,我很佩服那些,有膽量,有膽量贏,也承受得住輸的人。
看過了很多書,也走過了很多路。我也可能這輩子都不會踏入股市這個大漩渦裡面。但是,我卻很喜歡看別人的對於股市的看法和觀點。從中,也能看出一個人的能力。
當然,還有一些基本的術語,也是要知道的,書裡面也詳細的降了這些東西。都說金融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那麼炒股也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每一個公司的股票,就是在考察這個公司的經營情況,這些都要看得懂公司的報表,總是能反映一定的問題的。對於這個市場,我懂得也是在的太少,多多看書,多多學習他人的做法,不光能應用到股市當中,也能運用到生活當中。
學會投資,並且投好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斷的學習,跟得上這個社會的變化。其他人都是怎麼做的,我們總是能從書中看到一些人的影子,從中學習。
《100倍超級強勢股》讀後感(六):不同的路
雖然從未炒過股,對於我這種人來說,也許永遠都不會炒股,不想費那個時間,也不想費那些財力,即使想發財,最多通過開個店或辦個小實體。當然也並不想迴避金融,嘗試過投資基金,也試過外匯與期權,前者還可以,後面的就更不是我的菜了。所以這本書對炒股人來說,最有價值的部分即談技術的部分基本上是看不懂,也沒有太大興趣的,但前部分與後部分的內容仍然讓我有所感懷,畢竟投資,尤其是股市都是與炒股者個人的人生,主要是情感與心理息息相關,也許古人說「開卷有益」是沒錯的。
巧的是剛看過革命家切格瓦拉的青年時期的傳記《摩托日記》,竟然與作者提到的在股市中失利以後所進行的「迷你退休」有驚人的相似,只不過前者發生的時間要早得多,旅行時基本算是一個無產者,身無分文,本人覺得那叫流浪,不叫旅行,而本書作者則帶著現代電器筆記本電腦和iPod進行的小型退休行為,物質檔次不屬於同一個層次,但他們的足跡卻很相似,「踏遍了寮國、哥倫比亞、秘魯、厄瓜多、智利、阿根廷、烏拉圭」等,且旅行前後心境的改變也是相似的,格瓦拉感覺自己完全變了一個人,至少內心完全變了,而作者也認為「這是一次很有必要的自我發現之旅」,也許都是在最年輕的時候去找到最想做的事情,前者選擇了革命,後者選擇了股市。旅行中的經歷也有些相似,頗多風波與磨難,也許與後來事業的成功也息息相關,因為這些波折一如所有了不起的人所經歷過的波折一樣,讓當事人擁有了創造的 *** 與永不停息學習的精神,雖然作者的路看起來並不是少有人走的路,但他自認為走上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是說在走這條路時的選擇與方向是與眾不同的,比如他認為在炒股過程中一定要保持思想獨立,少受大眾信息與群體思維的影響,這一條是與很多人的炒股思維大相徑庭的,也許也是多數人炒股失敗的原因所在?也許正說明了無論哪一個行業,要有所成就都應當保持獨立思考的精神。
作者寫這樣的一本書自然也少不了勵志的目的,而勵志是少不了心理學知識的,所以作者提到在自己成功之路上閱讀的作用,對於專業性內容只提到了少數幾本書,而多數都是有關心理的。作者認為這一行書籍的理論指導非常有限,就和學習游泳的原理一樣,只有深入試水,才有可能成為高手,達到財富自由的境地。當然我並不認為他與格瓦拉是同一類人,僅僅有過一次相似的經歷而已,也許是不同的時代與不同的性格註定了不同的命運與事跡。但即使是同樣的時代,相似的性格又如何呢,可能仍然走著完全不同的路,就讓我用美國詩人弗洛斯特那一首著名的詩歌來結束我的感想吧(附兩個中譯版):
原詩:
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5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10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e back. 15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20一條未走的路
[美]弗羅斯特 方平 譯
深黃的林子里有兩條岔開的路,
很遺憾,我,一個過路人,
沒法同時踏上兩條征途,
佇立好久,我向一條路遠遠望去,
直到它打彎,視線被灌木叢擋住。
於是我選了另一條,不比那條差,
也許我還能說出更好的理由,
因為它綠草茸茸,等待人去踐踏——
其實講到留下了來往的足跡,
兩條路,說不上差別有多大。
那天早晨,有兩條路,相差無幾,
都埋在還沒被踩過的落葉底下。
啊,我把那第一條路留給另一天!
可我知道,一條路又接上另一條,
將來能否重回舊地,這就難言。
隔了多少歲月,流逝了多少時光,
我將嘆一口氣,提起當年的舊事:
林子里有兩條路,朝著兩個方向,
而我——我走上一條更少人跡的路,
於是帶來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
未選取的路
哈克譯
金黃的樹林里,一條路*為兩條
很遺憾!我不能同時都走上它們
作為旅行者,我停站在那兒良久
盡其所能地望著一條路的盡頭
看見它彎曲著消失於叢林深處
我選取了同樣迷人的另一條
也許,它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綠草茵茵,透著生氣和魅力
雖然,先行者踏出的這條道兒
與另一條如出一轍,別無二致
這是清晨,兩條路擺在我面前
在其落葉上尚未發現新的腳印
哦,我為另一天留下這另一條路吧
心裡卻明白一條路將導向更多的路
在多少年後的某一天某一處
我可能會回憶和述說到此時此地:
林子里本有兩條路可走呵,
而我則選取了鮮有人走的一條
因此而有了這迥然相異的一切
《100倍超級強勢股》讀後感(七):100倍超級強勢股
普通大眾在進行市場決策時不會採用統計思維,而是讓各種情緒化的偏見統治了他們的人生。人們總是在面對盈利機會時逃避風險,卻又在面臨虧損時選擇冒險。 在發了大財的人當中,90%的人還是過著一如既往的生活。
所有媒體都具有一個顯著的傾向:只關注已經發生的事件。如果哪家主流媒體的從業人員稍微具備一點預測未來的能力,我想他肯定會選擇一條完全不同的職業發展之路。
從歷史上看,強勁的行業復興往往發生在媒體大肆宣揚破產論調時。
在一次次被告知不能做某件事之後,我們就會對此堅信不疑。漸漸的,心裡硬化開始形成,我們的思維也變得僵化起來。我們本能的拒絕做那些別人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說到華爾街,我們習慣於認為長時間戰勝市場是不可能的。
正因為這種對未來的信念,才使得這群樂觀者能夠在面對危機時保持冷靜,能在其他人都被恐懼包圍時,輕易的採摘到低垂的碩果。
虧損會讓你變得強大,而盈利就會讓你變得脆弱。巨額盈利所帶來的情緒波動比而虧損時更為強烈。
在投資中獲得成功,自我約束力比智力因素要重要的多。
一個自律的投資者不會因為所持有的投資組合出現波動就隨意作出反應。如果提前在頭腦中設想過可能會出現的後果,那當它真的變成現實時,我們就不會出現過度的情緒反應。
自律與生活滿意度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如果你能在人生旅途中始終秉持自律精神,你不僅能在市場中獲得巨大的成功,還能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獲得更大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越頻繁的關注賬戶的市值,投資業績就會變得越糟糕。除非明天就得交學費,否則我建議你減少對股票市值的關注度。
當你的賬戶市值持續縮水時,過分的關注無疑會讓你陷入一種可怕的「復仇交易」狀態。復仇交易指的是為了挽回之前的虧損而大幅加倉某隻走勢不明朗的股票的異常舉動。
出現虧損後不要自責,要放棄耿耿於懷,坦然接受現實,然後繼續關注未來不斷出現的新機會。在這種情況下,要懷有一種積極的心態,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潛意識中的消極情緒就會將你打敗。
世界上最偉大的運動員、商人、交易員和銷售員都不會害怕犯錯。他們就像蹣跚學步的嬰兒一樣,義無反顧的連接錯誤。在交易中犯錯是很正常的,認識到這一點,你就能大大減少由於恐懼而犯錯的可能性。
讓我賺錢的並不是我的想法,而是我的耐心!持之以恆的耐心,這才是股市中的真理。
成功的交易並不需要你不停收集驗證其正確性的證據,而是需要你有計劃地審視那些最基本的要素,同時忽略其他無關緊要的信息。減少關注點才能提高收益率。
沃倫·巴菲特說,我們採用的策略雖然需要我們足夠明智,但也無需每次都正確——少數幾次便可。實際上,現在只要每年能做出一個准確的決定,我們就滿足了。
收窄關注具有神奇的力量,重點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人們對復雜性的需要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造成的,這導致他們試圖以某種方式來證明他們與眾不同。因為掌握某種秘密知識讓我們感覺自己很特別,而這種感覺是僅擁有簡單真理所無法給予的。這種心理驅使我們相信自己具備某種特別的知識,以證明我們高人一等。我們的自尊不滿足於僅掌握那些人盡皆知的真理。掌握秘密是一種自尊的需要。
股票走勢圖就是大眾的情緒和心理的圖形化表徵。
99%的投資者潛意識中都願意投資自己喜愛的公司。當投資者對一家公司做了盡職的調查,並與公司及其產品建立了情感聯系後,大多數人都會獲得一種情感上的滿足,這種滿足會在潛意識里戰勝可能獲得的經濟利益。
3. 京東德佑生活旗艦店是正品嗎
是。京東上的旗艦店產品基本為正品,出現假貨的機率是比較低的,目前,京東旗艦店大體分為爛芹兩類,一類是京東自營飢叢畢旗艦店,這類商店基本不可能會有假貨。京東(股票代碼:JD),中國自營式電商企業,創始人劉強東擔任京東集團董事局鄭空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4. 德佑和貝殼是什麼關系
德佑和貝殼是合作關系。
德佑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於2002年高端起步,布局鎖定在全國中高端社區,面向政府部門、專業機構、世界500強、上市公司、投資機構等高層管理人員及決策人士,提供住宅、商用物業、一手代理等投資、自用置業服務,經十餘年耕耘,德佑地產2014年底已有200家門店、500餘分行布局滬上,超過5000名員工。2015年目標500家門店。
名詞解釋:
貝殼起於鏈家,但不同於鏈家網的垂直自營模式,其使命是締造平台。
2020年8月,貝殼以1000億元人民幣市值位列《蘇州高新區·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14。
2020年8月13日,貝殼找房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IPO發行定價為20美元/ADS,股票代碼「BEKE」,成為中國居住服務平台第一股。上市當天,貝殼股價上漲87.2%,收於37.44美元,公司市值達到了421.95億美元。9月25日—10月30日,貝殼找房攜全國眾多房企傾力打造的「全民新房節」將登陸全國60多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