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三菱公司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燦星傳媒股票代碼 2025-08-20 16:05:13
四川海川實業股票代碼 2025-08-20 16:01:06

三菱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3-05-07 20:39:45

1. 在上海上市的生產三菱電梯的是哪個股票

上海機電(600835) 公司以機械製造為主,主要產品為電梯、製冷空調、印刷包裝機械、工程機械等。產品在市場口碑良好,其三菱電梯2007年銷售量超過2.7萬台,較上年增長超過26%,商用製冷空調的年增長率在10%,公司目前市場份額保持在15%等,公司資產優良穩定發展

2. 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名單及股票代碼

2008中國百強汽配生產企業
作者:總評榜組委會 日期:2008-12-16 瀏覽次數:547

1、萬向集團公司
2、上海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3、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分公司
4、東風車橋有限公司
5、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
6、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7、寧波華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9、東風實業有限公司
10、德爾福派克電子系統有限公司
11、沈陽航天三菱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
12、東風汽車車輪有限公司
13、長春一汽四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14、重慶宗申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
15、中信機電製造公司
16、北京福田環保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17、江陰市模塑集團有限公司
18、青特集團有限公司
19、東風朝陽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
20、河北凌雲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1、重慶大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2、浙江駱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23、北京德爾福萬源發動機管理系統有限公司
24、天津富士通天電子有限公司
25、煙台首鋼電裝有限公司
26、江西長力汽車彈簧股份有限公司
27、江門市華鈴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28、上海德爾福汽車空調系統有限公司
29、浙江金輝機械有限公司
30、山東渤海活塞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31、廣東順德富華工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32、杭州西湖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
33、風帆股份有限公司
34、保定長城內燃機製造有限公司
35、杭州汽車發動機廠
36、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惠州)有限公司
37、上海東洋電裝有限公司
38、沈陽航天新光集團有限公司
39、浙江益鵬發動機配件有限公司
40、台州方科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41、北京江森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42、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43、山西大同齒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44、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揚州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
46、綿陽新華內燃機股份有限公司
47、深圳市航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48、天津富奧電裝空調有限公司
49、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
50、重慶市渝江壓鑄有限公司
51、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哈爾濱變速箱廠
52、天津津住汽車線束有限公司
53、上海安誼車輪有限公司
54、玉環凱凌集團有限公司
55、南京三環忠義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
56、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
57、天津華豐汽車裝飾有限公司
58、長春旭陽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9、吉林東光集團有限公司
60、安徽省安慶環新集團有限公司
61、常熟市汽車飾件有限公司
62、諸城市義和車橋有限公司
63、東風汽車傳動軸有限公司
64、浙江雙環齒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5、上海法雷奧汽車電器系統有限公司
66、正興車輪集團有限公司
67、重慶紅宇精密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68、上海皮爾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
69、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70、安徽寧國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
71、泰安華泰鋁輪轂有限公司
72、湖南汽車車橋廠
73、北京星宇中車科技有限公司
74、天潤曲軸有限公司
75、上海博澤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76、上海金合利鋁輪轂製造有限公司
77、湖北省齊星汽車車身股份有限公司
78、山東龍口興民車輪有限公司
79、長春市燈泡電線有限公司
80、重慶長安金陵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81、江蘇天寶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82、荊州恆隆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
83、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84、信義集團公司
85、佛山市南海中南鋁合金輪轂有限公司
86、上海同舟焊接廠
87、上海實業交通電器有限公司
88、萬安集團有限公司
89、廣州一森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
90、廣州美賽德雨刷廠
91、瑞安市法西歐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92、山東欣億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93、南昌新中鈴汽配實業有限公司
94、天懋車身製造有限公司
95、山東臨清迅力液壓機械有限公司
96、河北隆堯新興 汽車配件廠
97、浙江平陽縣冠威汽配有限公司
98、無錫永凱達齒輪有限公司
99、蚌埠市風馳濾清器有限公司
100、泉州欣龍汽車零部件製造有限公司
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名單,在10月17日才公布。

3. 變壓器排名

1、西門子

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SIEMENS AG)創立於1847年,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西門子自1872年進入中國,140餘年來以創新的技術、卓越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堅持不懈地對中國的發展提供全面支持,並以出眾的品質和令人信賴的可靠性、領先的技術成就、不懈的創新追求,確立了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ABB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門子股份公司

4. 尋三菱的股票代碼,謝謝!

在中國沒有三菱的相關股票上市的,在日本有這些公司與三菱有關的,這些都是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的相關股票及其代碼如下:
18710ピーエス三菱
34040三菱レイヨン
36360三菱総合研究所
38640三菱制紙
41820三菱瓦斯化學
41880三菱ケミカル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45080田辺三菱制薬
56320三菱制鋼
57110三菱マテリアル
58040三菱電線工業
63310三菱化工機
65030三菱電機
70110三菱重工業
72110三菱自動車工業
79760三菱鉛筆
80580三菱商事
83060三菱UFJフィナンシャル・グループ
85930三菱UFJリース
88020三菱地所
93010三菱倉庫

5. 新昌上市公司名單

新昌上市公司名單如下。
1、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時間為1999年10月2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浙江醫葯」,股票代碼:「600216」。
2、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6月25日公司作為國內中小企業板塊第一股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高成長、高效益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3、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於2005年6月7日上市,是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日本國株式會社不二工櫻枝瞎機、日本國三菱商事株式會社、日本國東方貿易株式會社共同創立的中外合資企業。
4、浙江日發數碼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10日上市,目前已進入了全國普及型數控機搭顫床前五強,被中國機床工業協會評為「中國機床行業數控機床產值十佳企業、綜合經濟效益十佳企脊空業」。

6. 中國鋁業等6家稀土集體股票代碼多少

中國鋁業等6家稀土集體股票代碼是:
中國鋁業(601600);
包鋼稀土(600611);
廣晟有色(600259);
廈門鎢業(600549);
五礦稀土(000831);
贛州稀土(還沒有上市)。

7. 三菱公司的簡介

1870年,由土佐省政府建立的一家小型船務和貿易公司「九十九商會」選用了一面有三個菱形的旗幟作為它的船隊的標志。三年後,這家公司的名稱改為「三菱商會」以符合這個顯眼的標記。
1893年,由於《貿易法》的修訂,三菱株式會社(「三菱股份有限公司」)於此成立。它著手在廣泛的領域內樹立信譽,這些領域包括造船、鋼鐵、銀行、采礦、保險和貿易等。1918年,三菱株式會社的貿易部重新改組,成為獨立的「三菱商事會社」(三菱貿易公司)。
從1918年到1945年三菱商事會社隨著日本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使它的業務多樣化。在此期間,這個不斷發展的企業變成了「三菱精神」的搖籃,這種精神態度反映在三條原則上:「企業對社會負有責任」、「誠實」和「以貿易促進國際間的溝通」,這個宗旨直到今日還繼續是三菱商事制定方針的依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三菱商事會社把它的業務分散給100多個獨立的企業,後來,經過數次合並終於在1954年,成立了三菱商事——綜合商社,也就是今天三菱商事的前身。
三菱商事除了對日本快速的工業經濟成長作出貢獻以外,還擴大了它的國際業務,積極從事海外投資。1989年,以前只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開始在倫敦和巴黎的證券交易所上市。
三菱商事是日本最大的綜合貿易公司(亦即「綜合商社」),經營從茶葉到電訊器材等種類繁多的貨物和服務。除了貿易之外,也籌創、促進、協調各種全球規模的計劃及企業機構。三菱商事扮演催化劑的角色,把技能集中於銷售、信息、金融、投資及組織等方面,以確保其在全世界的夥伴們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三菱信奉:「無論我們如何改變角色或功能,都將致力於建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三菱集團內的各公司均為資產獨立、經營獨立的企業,其大部分都是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的公司。每個公司均自主管理,各有其自己的公司策略目標、方針及業務計劃。雖然這些公司有共同的名稱和淵源,且有時候在某些方面進行合作,但是全球經濟急速變化的現象,往往使各公司相互競爭——直接地或間接地通過其他競爭對手。
三菱商事的服務網遍及全球,搖籃有將近240個據點及約14,000名職員。公司的活動日益增多的重要比例是在日本國內市場以外之地進行的。三菱商事也在60多個國家進行投資,籍以加強公司的全球網路。身為一家真正的跨國公司,無論在何處從事業務,對促進世界的自由貿易和均衡的經濟發展,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三菱是一家十分重視環境問題,且關心環境保護的公司。在辦公室中,認真奉行資源回收和環境保護政策;在業務活動中,則使用全球最先進的環境技術和設備。在所有的商業活動中極為小心地依照我們的基本原則,以確保良好的環境保護和發展計劃得以確實執行。該公司還積極參與了諸如在馬來西亞、智利和巴西等地的實驗性重新造林方案等的國際合作規劃案。他們明白,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們不但在這里工作,也居住在其中,因此應當用心維護環境。

8. 三菱重工股票代碼

三菱在紐交所的股票代碼為MUGF。

三菱集團(Mitsubishi Group)是由原先日本三菱財閥解體後的公司共同組成的一個鬆散的實體,Mitsubishi這個名字中的mitsu表示「三」,而bishi表示「菱角」。

第一家三菱企業是岩崎彌太郎於1870年接手日本官方經營的長崎造船廠,1873年造船廠更名為三菱商會。接著三菱開始涉足采礦、造船、銀行、保險、倉儲和貿易,隨後又經營紙、鋼鐵、玻璃、電氣設備、飛機、石油和房地產。現在三菱已建立起一系列的企業,在日本工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9. 三菱集團的集團介紹

戰爭奠定家業
要追溯三菱集團的歷史,不妨從眾所周知的三菱標志開始。
三菱的標志源於兩個部分:「mits」表示「三」,「bishi」表示「菱角」,是當時岩崎家族的族徽「三段菱」和土佐藩主山內家族的族徽「三柏菱」的結合。
與其他家族企業不同,曾經發展為日本「第一財閥」的三菱集團並不是岩崎家族白手起家打造的,而是岩崎彌太郎從政府手裡接管過來的。
故事要從岩崎彌太郎的經歷說起。1834年,彌太郎出生在一個「地下浪人」家庭。這樣社會下層的身份,刺激了彌太郎為改善社會地位而不斷奮發圖強。
日本地少人多,擁有可耕作的良田是各級政府夢寐以求的事情。或許,商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一日與弟弟垂釣,面對著寬廣河面的彌太郎突發靈感:如果能在河岸築堤,攔河造田,一方面能夠抵禦洪水,一方面還能增加良田。有了這個想法,岩崎兄弟倆立即將申請方案向本藩郡公報批,並很快獲得批准。1864年,攔河造田大功告成,當年即獲糧、棉豐收。自此,河邊幾百公畝的田產給彌太郎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甚至為他撈到了「政治資本」:因造田有功,彌太郎被任命為高知城奉行所的下級官員。明治維新後,又被從長崎調至土佐藩的開成館商會,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社會推崇商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擠壓民間企業的生存空間,決定廢止藩營事業。在這樣的歷史契機下,1871年,彌太郎完全接管了政府經營的「大販商會」,以「九十九商會」作為自己的商號,將商會里的船買下,開始經營大阪-東京、神戶-高知的海上運輸業。這些船上的標志,就是今天的三菱標志。1873年,彌太郎將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自此,他徹底脫下官服,本著「以在野之心」的誠信精神,專心從事海運事業。
成立之初的三菱商會規模不大,不及三井商會,但憑借著良好的信譽,彌太郎給自己的事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873年,庇護三井商會的政治勢力失勢,三菱商會等到了翻盤的機會。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灣島,彌太郎借機向內閣大臣請示承攬一切軍需輸送工作。為保障運輸,日本政府用771萬日元買下13艘汽船借給三菱商會,同時,將其競爭對手的18艘商船也無條件的借給三菱商會。此外,每年還給予三菱25萬元的補助金。
1877年日本國內西南戰爭爆發,國務卿大久保利通決定,以15年分期貸款償還的方式,借給彌太郎345萬日元資金,購買10艘船,讓三菱商社全面協助軍事運輸。戰爭結束後,這些船被政府悉數送給了三菱公司。在西南戰爭的8個月時間里,日本政府用在船運上的費用高達1300萬日元,相當於戰爭總費用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被三菱公司收入囊中。當時,三菱擁有的汽船達到61艘,噸位高達35464噸,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數的73%,三菱公司一躍成為海上霸王。
不過,為了遏制三菱集團的過分膨脹,明治政府嚴禁三菱發展海運以外的事業。但這不妨礙彌太郎的野心擴張,他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范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等。在三菱公司進行押匯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收在三菱倉庫之中,藉此,三菱的匯兌、保險、運輸、倉儲等方面的利潤成倍增長。
家族地位之戰
19世紀80年代的日本政局動盪不已,這直接波及了三菱集團的命運。1881年,三菱集團的支持者,也是當權者大隈重信被反對派排擠,被迫下台,另一位彌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殺。這意味著,明治政府內部已經無人能關照彌太郎的三菱。
於是,三菱集團的形勢急轉直下,名譽掃地,在野的朝臣斥三菱集團是一夜暴富的國賊。同時,與三井集團息息相關的井上、同縣、伊藤等政治人物開始掌權。對彌太郎而言,捍衛家族地位的戰爭開始了。
為了遏制三菱集團聯合下台的官員糾集起來顛覆政權,1882年,明治當局計劃成立一家擊垮三菱公司的大海運公司。於是,由井上家族贊助,政府官員負責出面組織,一家規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就此誕生。在陸續吞並了幾家規模不大的帆船會社之後,共同運輸公司向英國訂購了最新式的船隻,所開設的航線與三菱公司完全一致。彼時的《東京日報》對此有這樣一段描述:「兩家公司一起由神戶出航之後,為了搶先到達目的地,船員與船長都綁上頭巾,不計成本,拚命將煤炭鏟入火爐中,雙方都不肯認輸,在海上進行馬拉松賽跑。到達紀州藩時,火爐內的火力強到煙囪燒得赤紅,船員卻不因煙囪可取代火爐的暖氣而高興,因為,當時船內已達灼熱難耐之溫,由陸地遙遙望去,好像看到兩只火龍在競速一般,情況十分可怕。」
為了客源,競爭可謂慘烈異常,兩家公司都不惜把船費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彌太郎將公司重組,裁撤冗員,削減開支以應對危機。這招著實有效。1884年,三菱公司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為100日元,而共同公司只有50元。雖說取得了表面上的勝利,但競爭讓三菱集團元氣大傷,不僅停運了香港至琉球的航線,所有的三菱兌換所也被迫停業。好在,共同公司也是損兵折將,其股票在1884年陷入毫無紅利的境地,持股人競相拋售。彌太郎抓住機會,秘密收購了這些股票,不久便控制了其過半的股權。當時的日本經濟十分頹廢,因此,為了提振經濟,由政府出面斡旋,1885年2月5日,兩家公司在運費、出發時刻、承包人、船員僱用等方面達成了臨時協定。
但是,因為飲酒過量,積勞成疾,岩崎彌太郎在簽訂協定的兩天後撒手人寰。他的弟弟岩崎彌之助登上了三菱集團的權力頂峰。
彌之助曾在美國留學,善於用全新的思維方式謀劃公司的前途與未來。首先,憑借三菱集團在共同公司所佔的股份,他大膽的將三菱商會的主體船運公司與共同公司合並,成立日本遊船公司,並巧妙地使這個新公司的控制權轉到三菱人手裡。
船運公司剝離出去之後,彌之助開始大膽向其他領域擴張。他在多地買礦,同時致力於金屬礦業的經營,為了運營礦產,他還大量鋪設坑道和鐵軌,大膽運用新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煤和銅礦業成為了彌之助時代三菱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
押寶礦產成功後,彌之助出人意料地將礦業收入反哺到造船業上,將長崎造船廠打造成為了「東方最大的造船廠」。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放鬆了對三菱的限制,允許它往銀行業發展。彌之助抓住機會,很快在金融業站穩了腳跟。所以,從20世紀初開始,礦業、造船業以及銀行業成為振興三菱的三大支柱。彌之助以此為基礎,帶領三菱不斷向房地產、綜合商社、鐵路、電機、重工業、制紙等多個方面進軍。
有評論稱,彌之助是明治中期經濟界人士中最現代化的經營者,他脫離了彌太郎時期的「官商」身份,舍棄過於專斷的做法,以組織人身份重新建設三菱,使原為「海上王國」的三菱轉為「陸上王國」,使新三菱成為龐大的企業聯盟。
家族制度終結
1893年12月,彌之助辭去三菱社長職務,將公司交給彌太郎的兒子岩崎久彌,令其擔任社長。同時,遵照彌太郎遺願,彌之助「清算」家產,不僅將岩崎家在三菱中所擁有的權益,全部劃歸久彌,還讓彌太郎一支成為家族的本家,自己一支僅為家族分支——分支所分得的公共財產只有本家的四分之一以下。
當時的全球商業世界是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資本家輩出的時代。順應趨勢,1893年,日本商法(舊商法)開始施行,三菱改組為合資公司。年僅28歲的家族第三代領導人岩崎久彌就任公司總裁。在其擔任三菱總裁的20多年,恰逢日本近代產業的興起與發展時期。
岩崎久彌實現了公司各事業多元化發展。他更積極地收購各地礦山,於1905年在神戶新辦了造船廠。通過參與商業區建設,久彌進一步進軍房地產業,涉足焦炭生產業務,並在朝鮮半島北部從事煉鋼業務。
1908年,為控製成本,岩崎久彌採取各項措施進行許可權轉讓,其中包括授予各部門一定程度的可自由利用資本的權力。這種制度的推行最終導致三菱合資公司被劃分為銀行部、造船部、總務部、礦山部、營業部、煤礦部等8個部門,這正是今天所謂業務部制度的前身。這一階段被譽為岩崎家四代經營中「起、承、轉、合」過程中「轉」的部分,是三菱走向「組織化」的歷史轉折點。
1916年,岩崎彌之助的長子——岩崎小彌太從堂兄久彌手中接過了三菱總裁的重擔,成為企業的第四代領導人。
小彌太是三菱組織化的真正實現者。他上任伊始,就讓三菱的各事業部獨立,通過公開募股,吸收岩崎家族以外的資本。為加強對各項事業的控制,1934年,小彌太將原三菱的造船、重機械、飛機等事業部合並,成立了「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之後,採用現代股份制,先後設立11家獨立的公司,每家公司公開出售一部分股票,而通過三菱總公司,小彌太對全盤事業保持了無可爭辯的控制權。二戰戰敗後,日本財閥被要求解散,三菱公司被分割成139個公司,且不許用「三菱」標志。但即使這樣,岩崎家族仍保有三菱各公司47.8%的股份。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放鬆了對日本的經濟管制,財閥集團借勢重新崛起。「三菱商事株式會社」也於1954年獲得新生。但是,日本的《反壟斷法》規定,不允許某一股東持有公司50%以上的控股,家族股份比例不能超過5%,自此,家族控股、家族管理不復存在,三菱集團轉變為完全的股份制結構。
但這不妨礙三菱集團業務的飛速發展。重新集合的「三菱」旗幟下的品牌有日本郵船、三菱重工、三菱商事、三菱綜合材料、東京三菱銀行、三菱地所等28家公司。1969年,三菱旗下10個公司的銷售額差不多等於日本國家一年的預算。1970年,三菱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占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1/10。
目前,岩崎家族的後代已經不再擔任三菱集團的董事長,這一職位都是聘請職業經理人擔當。而且,岩崎家族坦承,經過研究發現,其家族中接近600個子孫里,沒有一個夠資格來領導三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