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代碼百科 » 烏龍制葯的股票代碼
擴展閱讀
大葉股票代碼 2025-08-29 14:31:10
股票交易稅怎麼接收 2025-08-29 14:21:34
測繪股份股票代碼 2025-08-29 14:01:14

烏龍制葯的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 2023-06-27 17:56:58

『壹』 新三板一天兩起烏龍指是怎麼回事

在3月9日,新三板一天之內出現兩起烏龍交易。上午10:58左右,寧波水表(834980)出現兩單高價買單:掛1970元/股,而轉讓方式為協議轉讓的該股票,當天在此時間點之前並無交易,報價系統仍顯示前天收盤價的21.91元/股,因此市場分析買方原本是想掛19.70元/股的買單,不料忘記輸入了小數點而鬧出了如此烏龍交易。




新三板交易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協議轉讓方式的存在,是烏龍交易不斷出現的根源。

也正是因為新三板交易制度上存在較為復雜的漏洞,有深諳此道的投資者,還專門開啟機器監控的方式盯緊二級市場的烏龍掛單進行撿漏,據聞還獲益頗豐。

業內人士也呼籲,只有新三板交易制度完善了,才能真正從源頭上降低烏龍交易發生的概率。

『貳』 光大烏龍指致滬指拉升5%,「烏龍指」是什麼

8月16日滬指盤中驚天逆轉,權重股瞬間暴漲,多隻股票漲停。盤中滬指一度飆漲愈5%逼近2200點,史上未見,這些都源於光大證券自營盤70億的烏龍指。上交所確認是光大系統問題,駁回光大交易作廢申請。

【烏龍指是什麼?】

股票中的「烏龍指」是指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的時候,不小心敲錯了價格、數量、買賣方向等事件的統稱。

【「烏龍指」是否可以撤銷?】

上海證券交易所官方微博「上交所發布」發出重要公告:「本所今日交易系統運行正常,已達成的交易將進入正常交收環節。」

上交所發布的今日交易正常交收公告,意味著即使光大證券存在「烏龍」操作,但交易的盈虧結果已具有不可逆傳的有效性。

民事行為的有效與否主要是考察的是行為的行為後果(除了法律規定的無效或者可撤銷),比如買賣行為指令是否發出;不像刑法有時候打擊的思想活動,比如盜竊,可能盜竊前的准備工作也是刑法打擊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二十條也有相關規定。第一百二十條:按照依法制定的交易規則進行的交易,不得改變其交易結果。對交易中違規交易者應負的民事責任不得免除;在違規交易中所獲利益,依照有關規定處理。

因此,光大證券的烏龍指是不可以撤銷的。

【盤點國內外股市「烏龍指」】

歷史上國內外曾出現了多起「烏龍指」交易,這些「烏龍指」使得有人賺了大錢,也使得有人血本全無。

國際「烏龍指」

2005年12月8日:日本瑞穗證券「烏龍指」

2005年12月8日,瑞穗證券公司一名經紀人接到一位客戶的委託,要求以61萬日元(約合4.19萬人民幣)的價格賣出1股J-Com公司的股票。然而,這名交易員卻犯了個致命的錯誤,他把指令輸成了以每股1日元的價格賣出61萬股。

2006年1月19日: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交易報價系統技術故障

2006年1月19日美國各主要財經新聞網站顯示出錯誤的股價變動信息,造成約1500隻股票出現報價錯誤。盡管19日報價系統恢復正常,但受影響股票的錯誤價格變動數據仍在美國主要財經網站上出現,從而對依賴網上財經信息進行交易決策的投資者產生誤導。

2010年5月6日:美國交易員「烏龍指」按出美股9.11

2010年5月6日下午2時47分左右,道瓊斯指數從10458點瞬間跌至9869.62點,與前一交易日收盤相比,下跌了998.5點。到2點58分,道指又回到10479.74點。這是道瓊斯指數歷史上第二大單日波幅。

國內上市公司「烏龍指」

2007年3月8日:海爾認沽現「烏龍指」

股民820元變成56萬2007年3月8日,南京一股民以1厘錢的價格買到收盤價近0.70元的海爾認沽權證 ,資金瞬間從820元變56萬,一天炒出了700倍的收益。

2007年10月16日:南玻A股東減持股票現"烏龍指" 未產生收益

南玻A發布關於股東買賣公司股票的公告,公司股東在減持公司股票過程中現「烏龍指」。南玻A於2007 年10月16日買入4400股,成交價格為26.422元/股,2007年10月16日賣出10000股,成交價格26.407元,上述交易行為未產生收益。

2007年10月23日和2008年3月13日:渝開發兩次「烏龍指」

渝開發控股股東兩次曝出「烏龍指」事件,違反了不得在賣出後6個月內又買入公司股票的規定。操作人員誤將「買入股票」作為「賣出股票」。

2008年9月22日:廣電運通二股東賣股票擺烏龍

廣電運通股東梅州敬基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在9月22日減持公司股票過程中,因操作失誤將「賣出」股票操作為「買入」股票,出現短線交易的情形。但由於買賣股票虧損2.37萬元,沒有向公司上繳違法收益。

2008年10月20日:上海儀電「烏龍指」賣出飛樂音響股票

2008年11月19日飛樂音響發布公告稱,第一大股東上海儀電10月20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買入本公司股票298000股,當日賣出11463股。其中賣出飛樂音響股票的交易行為系工作人員實際操作失誤引起,上海儀電無意出售該部分股票。

『叄』 重大利空是烏龍,仍需警惕這些股!

扶貧利空解讀有誤

這幾天股市重挫,與其說是受美股大跌拖累,不如說主要是市場對管理層《IPO扶貧意見》的恐懼。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只強調貧困地區連續三年繳稅達2000萬元的企業,「即報即審,即審即發」,而沒有強調上市標准。遂使市場大多數人,包括多數媒體輿論,沒有去看《意見》全文,便得出了股市將出現貧困地區劣質企業大量上市的印象,產生極大的恐懼。

其實,人們都忽視了《IPO支持扶貧意見》中的一段重要的內容:

「對貧困地區企業的各項審核事項堅持」三公「原則,堅持標准不降、條件不減,確保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如果證監會對貧困地區企業上市,真能不執不扣地堅持這個承諾和原則的話,那麼,就可消除這幾天絕大多數投資者對「即報即審,即審即發」八個字所產生的是變相搞注冊制、讓劣質企業隨便上市的擔憂和誤解,在全面解讀後,便可將這一「重大利空」的主體內容加以排除。

1、每年交稅2000萬元,等於說每年利潤2億元,這樣的企業,在現在2900多家上市公司中,也算上乘,在「標准不降、條件不減」前提下,讓它們上市,也無可非議。

2、《意見》只是規定,貧困地區合格企業只是可以插隊,優先上報、審核、發行、上市,這對其他排隊幾年的企業來說,不公平。但對二級市場投資者來說,誰先上市,都一樣。

3、市場擔心的是,為了兼顧各方利益,管理層很可能不得不雙管齊下,加快上市節奏,對二級市場增加供給壓力,造成股價中樞的下移。關鍵是,管理層能否真正做到「確保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4、由於現在每月2批、28家新股上市,已經是去年大牛市5000點時的擴容節奏。如果今後也能不超過這個數量,對股市的威脅並不很大。如果在此基礎上繼續加碼,則股市難以產生大行情,指數難有較大起色,只能是結構性的個股行情。

雖然,這些利空仍然存在,但解讀輿論(包括本人原先的解讀)所謂重大利空的主幹部分,已不復存在,利空不是想像的那麼大。這對投資者來說,多少得到一些寬慰。相信市場會慢慢消化,對《意見》作出客觀的評述。

需重點警惕這四股

雷曼股份(300162)

減持數量:1708.51萬股

套取現金金額:3.21億元

雷曼股份9月7日晚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漫鐵9月7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708.51萬股,占公司股本總數的4.88%。此次減持均價18.8元/股,減持金額3.21億元。公司8月20日曾披露,李漫鐵計劃自9月6日至12月31日減持不超過2900萬股。受到利空消息影響,雷曼股份昨日創出近半年來的新低,報收18.20元,跌0.44%。

值得關注的還有,雷曼股份8月19日晚間發布公告,鑒於政策環境等因素的變化,公司與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標的公司深圳市華視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全體股東運行了重新商議,公司決定終止收購華視新文化100%的股權並撤回申請文件。

雷曼股份還表示,由於華視新文化在廣告傳媒領域的優勢對公司體育傳媒業務能夠產生協同互補效應,基於公司高科技 LED 及體育雙主業發展戰略及交易雙方的合作意願,經公司與本次交易的交易對方華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視傳媒」)協商,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華視傳媒持有的華視新文化49%的股權。

皇氏集團(002329)

減持數量:4385萬股

套取現金金額:8.44億元

皇氏集團以8.44億元暫居9月份以來「減持榜」榜首,減持股份為4385萬股。其中,皇氏集團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黃嘉棣9月2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共計4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78%,套取現金金額7.71億元;9月6日,皇氏集團董事徐蕾蕾通過大宗交易減持385萬股,占總股本0.46%,套取現金金額7314.14萬元。皇氏集團9月2日晚間發布實際控制人減持相關公告後,9月5日公司股價大跌4.58%。

皖江物流(600575)

減持數量:14450萬股

套取現金金額:5.87億元

9月5日晚間,皖江物流發布了一則並不太尋常的減持公告。該公告披露,皖江物流股東「西部利得皖流2號資產管理計劃」(下簡稱「皖流2號」)在9月2日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其所持有的14450萬股皖江物流股份,減持目的為收回投資獲取收益。

大宗交易信息顯示,該筆大宗交易的成交價為4.06元/股,成交總金額為5.87億元。不尋常之處在於,該筆股份系西部利得一年前從彼時皖江物流二股東蕪湖飛尚港口有限公司(簡稱「飛尚港口」)處受讓所得,彼時的受讓價格為4.11元/股。也即持有一年之後,「皖流2號」高買低賣,虧損722萬。

「類似的資管計劃是不會虧損的,接盤方是利益相關方的可能性很大,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下一步有其他運作計劃。」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西部利得基金還有「西部利得皖流1號資產管理計劃」持有皖江物流3.41億股,而根據披露的減持計劃,這部分股票也將在6個月內減持。

通鼎互聯(002491)

減持數量:2856萬股

套取現金金額:6.80億元

通鼎互聯9月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通鼎集團有限公司合計減持公司2856萬股,佔比2.38%。此次減持後,通鼎集團持有公司股份4.73億股,佔比39.46%。通鼎互聯9月4日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本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的減持計劃已完成並已承諾自2016年9月3日起一年內不再減持公司股份,該減持計劃完成後,公司控制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並未發生改變,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業內人士表示,大股東減持一般是利空,投資者最好還是謹慎迴避。如果減持後股價有所上漲,可能是減持方為了獲得較高的減持價格而借利好大炒特炒;也有可能是減持到了末期,市場壓力減輕。但這種情況很少,投資者最好不要冒險。

 

『肆』 8·16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的事件經過

2013年8月15日,上證指數收於2081點。
2013年8月16日,上證指數以2075點低開,到上午11點為止,上證指數一直在低位徘徊。
2013年8月16日11點05分,多隻權重股瞬間出現巨額買單。大批權重股瞬間被一兩個大單拉升之後,又跟著涌現出大批巨額買單,帶動了整個股指和其它股票的上漲,以致多達59隻權重股瞬間封漲停。指數的第一波拉升主要發生在11點05分到11點08分之間,然後出現階段性的回落。
2013年8月16日11點15分起,上證指數開始第二波拉升,這一次最高摸到2198點,在11點30分收盤時收於2149點。
2013年8月16日11點29分,上午的A股暴漲,源於光大證券自營盤70億的烏龍指。
2013年8月16日下午13點,光大證券公告稱因重要事項未公告,臨時停牌。
2013年8月16日13點16分,光大證券董秘梅鍵表示,自營盤70億元烏龍純屬子虛烏有。
2013年8月16日13點22分左右,有媒體連續撥打光大證券多名高管電話,均顯示關機或未接通。
2013年8月16日14點23分左右,光大證券發布公告,承認套利系統出現問題,公司正在進行相關核查和處置工作。有傳聞稱光大證券方面,下單230億,成交72億,涉及150多隻股票。就此,市場一度懷疑烏龍事件操作者為光大證券葛新元的量化投資團隊。事發時葛新元在外,不久即辟謠稱事件和光大富尊葛新元團隊沒有任何關系。
2013年8月16日14點55分,光大證券官網一度登陸不能,或因短時間內瀏覽量過大以致崩潰。
2013年8月16日15點整,上交所官方微博稱,今日交易系統運行正常,已達成交易將進入正常清算交收環節。
2013年8月16日16點27分左右,中國證監會通氣會上表示,「上證綜指瞬間上漲5.96%,主要原因是光大證券自營賬戶大額買入。」「目前上交所和上海證監局正抓緊對光大證券異常交易的原因展開調查。」
2014年2月19日,光大證券原策略投資部總經理楊劍波訴證監會一案已被法院正式受理。
2014年8月5日,包巨芬等投資者訴光大證券內幕交易責任糾紛一案在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庭審持續至近18:00,在最後階段,審判長認為控辯雙方都存在責任,建議庭外調解,如調解不成再擇日宣判。
2014年12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法院判決駁回楊劍波訴訟請求,楊劍波當庭表示上訴。
2015年10月7日晚間,光大證券發出提示性公告稱,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對於支持或部分支持原告訴訟請求的一審判決,該公司將依法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原告律師團隊還梳理了多達171隻個股在內的索賠股票清單。
2015年12月24日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郭志剛等57人分別起訴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涉及「816事件」民事賠償糾紛案做出判決,令光大證券共計賠償原告損失425萬元人民幣。

『伍』 jcom股票烏龍事件最後怎麼處理的

jcom股票烏龍事件最後處理方法是大規模買入jcom股票。2005年12月8日,瑞穗證券公司一名經紀人接到一位客戶的委託,要求以61萬日元(約合4.19萬人民幣)的價格賣出1手jcom公司的股票。然而,這名交易員卻犯了個可怕的錯誤——他把指令輸成了"以每手1日元的價格賣出61萬股"。如此操作致使jcom公司的股票迅速暴跌。等到瑞穗證券意識到錯誤時,交易已經完成。為了挽回錯誤,瑞穗不得不大規模買入jcom股票,這又帶動該公司股價快速上升。

『陸』 烏龍指的介紹

股票中的「烏龍指」是指股票交易員、操盤手、股民等在交易的時候,不小心敲錯了價格、數量、買賣方向等事件的統稱。

『柒』 高盛「烏龍指」與騎士資本的巨虧為何如此相似

高盛的不當的期權交易釀造了近1億美元虧損。 這起華爾街「烏龍指」事件讓人想起1年前另一宗重大交易錯誤時間:做市商騎士資本演算法程序的導致了4.5億美元損失。 高盛的「烏龍指」源於用來追蹤客戶購買期權投資需求的交易系統發生了故障;騎士資本的巨虧源於其交易程序故障錯誤的「買高賣低」。這兩期交易事件凸顯了華爾街依賴的高速交易軟體的「天網戰爭」能夠在瞬間令市場陷入混亂。 在周二高盛的案例中: 原本用來追蹤客戶購買期權投資需求的交易系統發生了故障,向紐交所、納斯達克和CBOE發出了交易指令。 價指令指向包括摩根大通和Kellogg在內的股票和ETF相關的期權,影響的合約手數約為400,000 手,其中部分交易指令的價格以默認價格發出,這與當時的市場價格相差甚遠。 而騎士資本的程序錯誤最終最終導致這家曾經的華爾街最大做市商破產。不過高盛則表示錯誤「並沒有對該行的財務狀況造成實質性損失」。 高盛擁有華爾街最復雜高端的交易技術聞名,而隨著在製造最快最強軟體的軍備競賽愈發激烈,錯誤也隨之發生。 Lev Lesokhin是一家名為華爾街提供風險可視化技術的公司,他認為華爾街的銀行並沒有對他們的交易軟體真正能力有足夠的認識, 他說: 「大多數IT程序都有死代碼,它們只是掛在代碼庫中,一般不會被活模塊調用。但是如果你沒有做結構性的監督,你是不會知道是否會有新的活模塊去調用這些死代碼」。 在騎士資本的案例中,活代碼調用了這些死代碼,並導致錯誤交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