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克萊斯勒集團股票市值
擴展閱讀
富迪科技股票查詢 2025-07-05 13:12:27
大智慧如何搜股票代碼 2025-07-05 12:47:30
哪些屬於科技類股票 2025-07-05 12:08:17

克萊斯勒集團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1-05-08 02:05:53

① 全球車企市值最新排名,中國車企佔多數,能說明什麼

最近,有媒體曝光了全球汽車品牌市值排名,在全球市值最高的25家汽車品牌中,有8個是來自中國。他們分別是比亞迪,蔚來,上汽集團,吉利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長安汽車,一汽集團。而美國卻只有4個,分別是特斯拉,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日本有5個,分別是豐田,本田,鈴木,斯巴魯,日產。德國有3個,分別是大眾,賓士,寶馬。從市值上看,中國汽車企業已經妥妥的成為全球第一了。

那麼從這個榜單,真的能說明,中國汽車的製造能力很強了嗎?

中國有非常寬松的市場環境

從這個榜單看,在全球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有市場環境滿足造車新勢力公司的發展。德國,日本,美國,還有歐盟其它國家,甚至是韓國,都是全球汽車製造業很厲害的地區。但是在這么多的國家和地區中,只有美國誕生了造車新勢力公司特斯拉,而且只是一家公司成功了。但中國一下子能誕生更多,目前美國上市的就有蔚來,理想,小鵬三家。可見在中國,有適合造車新勢力公司生存的環境。有更多年輕的,充滿活力的,能接受新能源汽車的用戶。以及完善的工業製造業體系,可以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生產的製造業體系。所以正是因為滿足了這三個條件,中國造車新勢力公司才能迅速的實現了崛起,美國才只誕生了一家特斯拉,而中國目前就有三家,而且還有更多新勢力公司前赴後繼的發展起來。

所以,雖然目前看,市值高不能代表生產能力,也不能代表最終能走向成功。但是市值高,也確實能反映出,在中國這片熱土,在無數辛勤勞動者,企業家的不懈奮斗和努力下,下一個時代的汽車工業,必將屬於中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1983年初克萊斯勒為什麼出售股票

1983年初,克萊斯勒為什麼要要出售?股票這是因為經濟危機的壓力,所以他要出售股票。

③ 克萊斯勒這么大的公司為什麼說破產就破產了

戴姆勒--賓士和克萊斯勒合並案分析
1998年5月7日,德國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與美國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正式宣布合並,新公司的名稱為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戴姆勒-賓士公司佔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萊斯勒公司則佔有43%。兩大公司合並後的市值高達920億美元。
當時,汽車工業全球化的趨勢已日漸明顯,各國汽車生產商的產品出口量逐年增長。但出口產品在銷售地的售價在關稅、運費等影響下無法降低的問題已呈現在各大汽車生產商面前。於是跨國跨大洲的汽車生產商之前的合並意向悠然萌生。
施倫普¬¬¬——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前任總裁,他於1996年登上了戴姆勒-賓士公司總裁的寶座。上台伊始他就對賓士公司的發展戰略進行了修正。施倫普認為,在全球汽車業發展的當時,只有通過具有雄厚資金企業的聯合並且使產能達到經濟規模才能保證高研發費用的平攤,進而確保繼續生存。因此他試圖打造一家全球性大型汽車公司。從那時起,戴姆勒-賓士就開始在全球搜尋著可能的合作對象。董事長於爾根*施倫普一眼就看上了美國第三大汽車工業企業、著名的克萊斯勒公司。1998年初春施倫普飛往美國,隻身走進了克萊斯勒公司總裁伊頓的辦公室。據媒體報道,他們兩家"一見鍾情",兩位總裁關於兩大汽車合並的問題僅用了17分鍾就達成共識。施倫普事後曾自豪地談到:"他們甚至連一杯咖啡也沒有喝完,就把合並的事情搞定了。在那之後,他們敲定了一樁360億美元的天價合並,這也是商業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跨文化合並。"兩大公司總裁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新公司將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並為超大規模的跨國整合提供樣本。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我們用SWOT分析方法來分析戴姆勒--賓士公司的處境:
優勢 劣勢
1. 合並後歐美兩條生產線同時運作,降低成本
2. 兩大車系,兩種風格,技術共享
3. 品牌互補,覆蓋各細分市場 1. 文化差異,導致管理理念截然不同
2. 兩公司地域分隔過大,執行力及效率降低
3. 品牌定位困難
4. 合並談判草率,無法兼顧細節
機會 威脅
1. 汽車產業全球化趨勢加速
2. 克萊斯勒公司走下坡路
3. 全球汽車需求量增加 1. 全球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不景氣
2. 潛在汽車消費者持觀望態度
3. 汽車生產商之前的價格戰展開
4. 全球油價上漲
然而,施倫普時運不濟,公司合並之後,業績連連受挫,虧損接踵而至。劣勢與威脅的副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梅塞德斯-賓士與克萊斯勒的結合有先天的缺陷和後天的不足,將一家豪華汽車企業與一個大眾品牌合並在一起,是犯了一個幼稚的錯誤。因為,這二者天生是不相配的。的確,戴姆勒--賓士和克萊斯勒結姻從一開始就貌合神離。由於歐美的文化差異,雙方在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風上截然不同。首先戴姆勒-賓士與克萊斯勒兩個公司在開發、生產、市場和銷售的戰略上都有所不同。兩家企業的領導作風更是有天壤之別,德國戴姆勒公司等級森嚴,決策過程復雜,工作作風嚴謹古板;而美國克萊斯勒則提倡多功能的團隊精神,公司職員喜歡自由著裝、自由討論。其次,戰略決策失誤。根據美國人喜歡龐大舒適轎車的特點,克萊斯勒開發的皮卡車和SUV一度備受歡迎,他們曾經預計2005年克萊斯勒能夠得到20%的市場份額。為此公司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產能。然而2005年石油價格受伊拉克戰爭影響大幅飆升,同時美國人的環保意識不斷加強,克萊斯勒的庫存開始大量積壓,戴-克公司不得不把計劃產量削減16%,並關閉了克萊斯勒在美國的多家工廠。
直至2004年2月23日,股價收於45.49美金,大大高於其52周以來的最低點26.27美金,僅小幅低於最高點49.85美金。但是真正讓人感到失望的是,這一價格僅是當初合並時候的一半。隨著合並帶來的預期逐漸淡去,投資者也將用腳投票。

④ 克萊斯勒股票代碼是什麼

2007年05月14日,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宣布,將子公司克萊斯勒集團(Chrysler Group)80.1%的股權出售給私人資本運營商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 L.P.,收購價格為74億美元。

沒啦。

⑤ 法拉利市值超300億,比母公司菲亞特還值錢,副業做得比賣車好

最近汽車行業的企業市值頗有些看頭,一輛車都沒賣過、收入為零的尼古拉卡車公司市值竟然達到了318億美元,比眾多百年歷史的汽車製造商還高;緊接著小弟特斯拉市值超過了豐田汽車,達到1901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車企。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則是另一個市值創新高的車企——法拉利。在全球汽車行業遭遇疫情重創的時刻,許多超跑品牌都裁員度日,銷量大幅下滑,而法拉利的市值卻也達到了300億美元,不但超過了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這些老牌車企,甚至超過了它的母公司菲亞特克萊斯勒。
作為著名的超跑品牌,法拉利具有悠久的賽車傳統,利潤率也頗高,達到了24%。2015年菲亞特克萊斯勒決定讓法拉利上市,當時市值只有98億美元。2016年初,法拉利正式從菲亞特克萊斯勒分拆出去。在已故的菲亞特克萊斯勒董事長馬爾喬內2016年決定讓法拉利分拆出去獨立上市的時候,外界很不看好這筆買賣。當時法拉利的市值為110億美元,而許多分析師都預測法拉利的市值連110億美元都不值,頂多50億美元。
三年多過去了,馬爾喬內已經因病離世,而法拉利卻沒有分析師們預測的那樣市值下跌,反而飆升三倍。在全球經濟陷入動盪的時候,投資者們似乎發現了投資豪華跑車品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和其他超跑品牌不同,法拉利這個品牌本身的價值甚至超越了它的汽車產品。馬爾喬內就曾經有過一句名言,他說法拉利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是靠品牌本身支撐的,而賣車的價值不過是附屬品。換句話說不靠賣車,法拉利品牌也很值錢。
在眾多豪華汽車品牌中,法拉利的副業也做得最好,我們能夠在許多服飾和手錶上看到法拉利的LOGO,它甚至在迪拜有自己的主題公園。當然,把品牌LOGO授權給這么多服飾或其他商品上是有風險的,萬一哪個商品有質量問題,就會讓法拉利品牌蒙羞。
所以法拉利在選擇品牌合作方面也非常嚴謹,一般都只和高端品牌合作,比如2019年法拉利就與另一個義大利知名品牌喬治·阿瑪尼達成了合作。同為義大利奢侈品牌,阿瑪尼和法拉利有相同的文化基因,雙方的合作屬於強強聯合,能夠促進兩個品牌各自的業務發展。
正因為法拉利的副業做得如此風生水起,所以多元化的業務也讓它能夠更好地抵禦風險,在跑車業務受到經濟影響出現下滑的時候,其他業務能夠彌補上來,市值創新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為車林外傳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原作者並註明出處,抄襲必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美國的克萊斯勒公司和德國的戴姆勒公司到底是什麼關系

以前是合作關系,戴姆勒是克萊斯勒最大的股東,後來由於克萊斯勒經營不善,2007年戴姆勒就跟他分家了。但是當時戴姆勒還是保留了克萊斯勒20%的股票。可是這點兒股票在後面的一段時間也是讓戴姆勒巨虧,上一季度戴姆勒虧損10億歐元,一多半都是克萊斯勒股票的原因。現在好像在克萊斯勒申請破產保護的時候戴姆勒把股票拋了。

⑦ 特斯拉股價創新高,超美國三大傳統汽車製造商市值總和

在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左右,特斯拉的市值一度突破了800億美元,同時也讓它在全球汽車行業的排名僅次於豐田汽車和大眾集團。而在近日,特斯拉的股價又創下了新高,截至美國時間2月4日收盤,特斯拉股價上升至887.06美元,漲幅13.73%。

這個數據,也讓特斯拉總市值達到了1598.88億美元,市值僅次於豐田汽車(1965.61億美元),並躍居全球汽車產業第二名。同時,也要比美國三大傳統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福特和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的市值之和還要超出480多億美元。

最後在合作方面,松下與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設立了合資電池廠,並且在2019年第四季度實現了盈利。

從目前的表現來看,特斯拉的股價似乎還有持續上漲的空間,那你們覺得特斯拉能超越豐田,並一舉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市值第一嗎?歡迎在下方進行評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克萊斯勒宣布破產,是否意味著該公司就此消亡了

現在是破產保護~~要是重組成功就活過來了~~就像05年的西北航空~~07年成功走出了破產重組~~現在跟達美航空重組後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了~~要是重組失敗了~~那麼就要面臨著破產清算的危險了~~到時候就真沒有這個公司了~~

⑨ 克萊斯勒的破產

戴姆勒--賓士和克萊斯勒合並案分析
1998年5月7日,德國的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與美國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正式宣布合並,新公司的名稱為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戴姆勒-賓士公司佔有新公司股份的57%,克萊斯勒公司則佔有43%。兩大公司合並後的市值高達920億美元。
當時,汽車工業全球化的趨勢已日漸明顯,各國汽車生產商的產品出口量逐年增長。但出口產品在銷售地的售價在關稅、運費等影響下無法降低的問題已呈現在各大汽車生產商面前。於是跨國跨大洲的汽車生產商之前的合並意向悠然萌生。
施倫普¬¬¬——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前任總裁,他於1996年登上了戴姆勒-賓士公司總裁的寶座。上台伊始他就對賓士公司的發展戰略進行了修正。施倫普認為,在全球汽車業發展的當時,只有通過具有雄厚資金企業的聯合並且使產能達到經濟規模才能保證高研發費用的平攤,進而確保繼續生存。因此他試圖打造一家全球性大型汽車公司。從那時起,戴姆勒-賓士就開始在全球搜尋著可能的合作對象。董事長於爾根*施倫普一眼就看上了美國第三大汽車工業企業、著名的克萊斯勒公司。1998年初春施倫普飛往美國,隻身走進了克萊斯勒公司總裁伊頓的辦公室。據媒體報道,他們兩家"一見鍾情",兩位總裁關於兩大汽車合並的問題僅用了17分鍾就達成共識。施倫普事後曾自豪地談到:"他們甚至連一杯咖啡也沒有喝完,就把合並的事情搞定了。在那之後,他們敲定了一樁360億美元的天價合並,這也是商業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跨文化合並。"兩大公司總裁曾信誓旦旦地表示,新公司將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並為超大規模的跨國整合提供樣本。
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我們用SWOT分析方法來分析戴姆勒--賓士公司的處境:
優勢 劣勢
1. 合並後歐美兩條生產線同時運作,降低成本
2. 兩大車系,兩種風格,技術共享
3. 品牌互補,覆蓋各細分市場 1. 文化差異,導致管理理念截然不同
2. 兩公司地域分隔過大,執行力及效率降低
3. 品牌定位困難
4. 合並談判草率,無法兼顧細節
機會 威脅
1. 汽車產業全球化趨勢加速
2. 克萊斯勒公司走下坡路
3. 全球汽車需求量增加 1. 全球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經濟不景氣
2. 潛在汽車消費者持觀望態度
3. 汽車生產商之前的價格戰展開
4. 全球油價上漲
然而,施倫普時運不濟,公司合並之後,業績連連受挫,虧損接踵而至。劣勢與威脅的副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梅塞德斯-賓士與克萊斯勒的結合有先天的缺陷和後天的不足,將一家豪華汽車企業與一個大眾品牌合並在一起,是犯了一個幼稚的錯誤。因為,這二者天生是不相配的。的確,戴姆勒--賓士和克萊斯勒結姻從一開始就貌合神離。由於歐美的文化差異,雙方在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風上截然不同。首先戴姆勒-賓士與克萊斯勒兩個公司在開發、生產、市場和銷售的戰略上都有所不同。兩家企業的領導作風更是有天壤之別,德國戴姆勒公司等級森嚴,決策過程復雜,工作作風嚴謹古板;而美國克萊斯勒則提倡多功能的團隊精神,公司職員喜歡自由著裝、自由討論。其次,戰略決策失誤。根據美國人喜歡龐大舒適轎車的特點,克萊斯勒開發的皮卡車和SUV一度備受歡迎,他們曾經預計2005年克萊斯勒能夠得到20%的市場份額。為此公司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產能。然而2005年石油價格受伊拉克戰爭影響大幅飆升,同時美國人的環保意識不斷加強,克萊斯勒的庫存開始大量積壓,戴-克公司不得不把計劃產量削減16%,並關閉了克萊斯勒在美國的多家工廠。

⑩ 克萊斯勒和道奇有什麼關系

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r Corporation)。美國第三大汽車製造企業。公司總部設在密歇根州海蘭德帕克 公司簡介
1925年,沃爾特·P.克萊斯勒[1]
脫離通用汽車公司,自行創設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同年,該公司買下馬克斯韋爾汽車公司。1928年又買下道奇兄弟汽車公司 。1936~1949年,曾一度超過福特汽車公司,成為美國第二大汽車公司,但50~60年代初,生產處於滑坡期,60年代中期,公司經過改組穩住陣腳。1974年以後,克萊斯勒公司的業務又走下坡路,1978年出現嚴重的虧損,1980年瀕臨破產。最後,由於政府給予15億美元的聯邦貸款保證,才使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免於倒閉。1982年開始扭虧為盈。1994年,公司共有雇員11.59萬人,純利潤37億美元,佔美國汽車市場14.7%的份額。
克萊斯勒公司以經營汽車業務為主,主要生產道奇、順風、克萊斯勒等牌號的汽車。它在美國的汽車裝配工廠有8家,汽車製造廠及汽車零部件廠有36家。除此之外還經營遊艇、鋼鐵、艇外推進器等業務。擁有22個零部件倉庫。公司除經營民用產品外,還從事軍用品生產,有從事國防和宇航工業的工廠10家。公司擁有出口、運輸、金融、信貸、租賃和保險等專業公司,在美國國內的零售網點有132個。公司在加拿大、瑞士、英國、巴拿馬、南非、澳大利亞等國仍舊擁有許多分支機構。80年代與中國北京共同生產切諾基吉普車。
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是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創立於1925年創始人名叫沃爾特·克萊斯勒。其汽車銷售額在全世界汽車公司中名列第九。它的前身是麥克斯韋爾汽車公司。該公司在全世界許多國家設有子公司,是一個跨國汽車公司。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底特律。
克萊斯勒公司以經營汽車業務為主,也涉足產遊艇、鋼鐵、艇外推進器等業務以及軍用物資生產,以及出口、運輸、金融、信貸、租賃和保險領域。公司在國內擁有36家汽車製造廠和汽車零部件廠22家零部件倉庫以及10家國防及宇航業工廠。公司產品分兩大類:一是汽車產品。包括成品汽車及其零部件,公司也從其他 汽車公司進口並為其銷售小汽車,生產所需的工程技術、設計製造設備由克萊斯勒技術中心提供。二是克萊斯勒金融業務。克萊斯勒金融機構及其附屬機構為克萊斯勒的客戶提供各式金融服務。也提供批發和零售金融服務、租賃服務、庫存金融服務和消費信貸。此外還有其他的,主要指五星運輸公司及其附屬機構從80年代末開始提供的汽車租賃服務。
克萊斯勒於1998年被德國戴姆勒集團以330億美元價格收購,成立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這樁被稱為「大象婚姻」的結合未能締造一個成功的全球汽車集團,相反,美國方面高昂的退休養老成本給戴姆勒帶來很大困擾。
2007年8月,由美國前財長斯諾統領的私募基金澤普世(Cerberus)資本管理公司完成了對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收購,以74億美元價格從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購買該公司60%的股票,後來又購買了剩下的40%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