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閩燦坤b股票2018年分紅
擴展閱讀
中國有贊股票在走下波 2025-07-01 12:55:44
ipo發行股票代碼 2025-07-01 11:58:31
股票代碼有r的 2025-07-01 11:57:01

閩燦坤b股票2018年分紅

發布時間: 2021-05-27 00:03:47

A. 不含A股的B股有哪些

900953 凱馬B 股

900956 東貝B股

900935 陽晨B股

900957 凌雲B股

900951 大化B股

900950 新城B股

900949 東電B股

900939 *ST匯麗B

900929 錦旅B股

900948 伊泰B股

200152 山 航B

200986 粵華包B

200160 ST大路B

200168 ST雷伊B

200468 寧通信B

200054 建 摩B

200053 深基地B

200706 瓦 軸B

200771 杭汽輪B

200512 閩燦坤B

200992 中 魯B

B. A股是什麼B股是什麼

A股 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區分。這一區分主要依據股票的上市地點和所面對的投資者而定。

1990年,我國A股股票一共僅有10隻至1997年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 720隻,A股總股本為1646億股,總市值17529億元人民幣,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為22.7%。1997年A股年成交量為4471億股,年成交金額為30 295億元人民幣,我國A股股票市場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

A股操作實務
[編輯本段]

A股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我國境內發行只許本國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的普通股。

(2)在公司發行的流通股中占最大比重的股票,也是流通性較好的股票,但多數公司的A股並不是公司發行最多的股票,因為目前我國的上市公司除了發行A股外,多數還有非流通的國家股或國有法人股等等。

(3)被認為是一種只注重盈利分配權,不注重管理權的股票,這主要是因為在股票市場上參與A股交易的人士,更多地關注A股買賣的差價,對於其代表的其他權利則並不上心。

A股的四大獨有特點

大盤點位的高低已經不能用歷史點位來思考,A股有著四大獨有特點:

如果參照境外市場歷史經驗,我們似乎會得出中國股票市場會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大漲在推出後大跌的結論,但我們應該把歷史經驗結合現實環境來分析。除了我們之前分析的政治因素、宏觀經濟走勢、企業微觀經營和資金供求情況之外,我們還有一些獨特的因素在推動著股票市場走勢。

第一,中國獨有的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實現全流通之後,大股東與股民利益逐漸走向統一,這個制度環境是其他國家不可能有的。

第二,我們處在人民幣升值的特殊時期,資產價格重估是必然,除了日本在"廣場協議"之後具有類似情景,其他的國家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

第三,中國經濟處在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而且是前工業化、工業化和後工業化進程同時邁進的階段,這在世界上幾乎也是獨一無二的。

第四,中國銀行、中國國航已經回歸A股,中國人壽也已上市,工商銀行歷史性地創造了"A+H"同步發行、同步上市的模式,並且將存量資產留在A股市場。在未來幾年中,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石油、中海油、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移動、中國鋁業、中國財險、神華能源、中國遠洋等都將回歸A股。中國股票市場的規模、容量和質量已經大大改變,大盤點位的高低已經不能用歷史點位來思考。因此,中國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的影響不可能完全重復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歷史路徑。
A股是用人民幣交易在中國境內上市針對國內的股票

B股是用人民幣標值但只能用外幣交易且在中國境內上市針對外國人或者港澳台地區的股票

「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上證指數以"點"為單位,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隨著上海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

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

A股、B股和H股的區別
[編輯本段]

根據股票上市地點和所面向的投資者的不同,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為A股、B股和H股等。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即由我國注冊公司發行,在境內上市,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供境內(不包括港澳台地區)的個人和機構以人民幣交易和認購的股票。

2005年11月5日,證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管理暫行辦法》,允許符合條件並經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的境外機構投資於A股。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貢獻者(共19名):
高水法師、yongqi8866、bloonfield、huyahuai、agu173、牧雷、A股123、 冷月痴情、每年腳後跟、森林狼NBA、hshjxh、淡藍的回憶、高智商協會會長、 幻影魔盜、zhuofeng41、geophysics、sowxf、唐建根、HAPPYjjEASY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上海東方明珠移動電視有限公司、融資融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藍籌股、安達信效應、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鞍鋼股份有限公司、涇縣、證券承銷協議、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交易費用、周末效應、公平披露原則、證券轉託管、樣本股、上證30指數、0號指數、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
B股 B股是指以人民幣為股票面值,以外幣為認購和交易幣種的股票,它是境外投資者和國內投資者向我國的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而形成的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交易所上市流通.(以前只對國外投資者開放,現國內投資者只要有美元就可以開戶投資)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資人限於: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

目前,A股實行T+1,B股實行T+3,非T+0回轉交易,請查看「上證所網站-市場指南-交易費用」。

B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3交易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居民和外國人,持有合法外匯存款的大陸居民也可投資。

B股的計價方式

滬市掛牌B股以美元計價,而深市B股以港元計價,故兩市股價差異較大,如果將美元、港元以人民幣進行換算,便知兩地股價大體一致。

B股有多少只?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B股114隻,其中滬市55隻,深市59隻。

B股市場產生於何時?

1992年2月21日,真空B股在滬上市(招股時間為1992年1月12 日 ) ; 1992年2月28日,深南玻B(2012)在深上市(招股時間為1991年11月1日),宣告我國B 股市場誕生。

B股最高點、最低點分別為多少?出現在什麼時候?

從上證B股自1992年2月21日的129.86點開盤至今歷時9個年度的K線走勢可以看出,最高為1992年5月26日的140.85點,最低為1999年3月10日的21.25點, 其上下振幅為119.60點,而其開盤至今的市場價值中樞在80.13點附近。

B股市場由地方性市場向全國性市場發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93年6月閩燦坤成為深圳第一家異地B股上市公司;1994年12月華新B 股成為上海第一家異地B股上市公司,由此B股市場開始由地方性市場向全國性市場發展。

在B股股票中,流通B股股數最大的是哪只、最小的是哪只?

東電B股 (900949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流通B股69000萬股,是兩市最大的B股股票;深本實B( 2041) 流通B股1573萬股,是兩市最小的B股股票。

粵電力B(2539)流通B股66534萬股,是深市最大的B股股票;聯華B股 (900913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 流通B股3600萬股,是滬市最小的B股股票。

我國B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是多少?市盈率最低的是哪只股票?

2001年2月19日收盤時,我國B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約15倍。ST中華B 當日收盤價為1.21元,市盈率為3.09,為兩市市盈率之最低。

B股上市公司業績如何?

2000年中報顯示,B股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082元,而滬深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為每股0.1037元,B股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比兩地市場整體差26%,同時, 目前大量業績虧損的股票出自含B股的公司。B股上市公司質地良莠不齊,ST、PT公司超過 1/10,有些已滑到破產和退市的邊緣。2000年中期每股收益最高的是中集B(2039),每股收益0.606元;最低的是PT中浩B(2015),每股收益-0.38元。

歷史

B股場於1992年建立,2001年2月19日前,僅限外國投資者買賣。2001年2月19日後,B股市場對國內投資者開放。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參考資料:
1.粉紅牛股:http://www.cnstick.com/DowJonesTransportation/200806158.php

貢獻者(共14名):
jigejiba、qiaolinq、zjhairong、lovelovexqy、 冷月痴情、渡邊惠子、wanggd2086、高智商協會會長、 一統神界、 幻影魔盜、zhuofeng41、w_lai、路北首善之區、Garfielddy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外匯、H股、a股、銀證合作、證券交易費用、證券轉託管、對外發行股票、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

C. st股票買入新規定,股票賬戶資產得多少

st股票買賣新規定
2015年5月1日,上交所在一份關於風險警示股票交易實施細則的徵求意見稿中規定,ST和*ST類股票漲幅限制為1%,跌幅限制為5%。
閩燦坤B周一連續第16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低於1元面值。本周五過後,閩燦坤B將觸發深市最新退市要求。
5月4日的滬深股市再度收跌,ST類個股和B股成為重災區,交易所徵求意見的新規導致超百隻ST類股跌停,而閩燦坤B即將觸發退市也使得B股出現深度下跌。

D. 什麼是B股

B股是指以人民幣為股票面值,以外幣為認購和交易幣種的股票,它是境外投資者和國內投資者向我國的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而形成的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交易所上市流通.(以前只對國外投資者開放,現國內投資者只要有美元就可以開戶投資)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資人限於:外國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投資人。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只不過投資者在境外或在中國香港,澳門及台灣。
目前,B股與A股交易均實行T+1制度,非T+0回轉交易,即投資者當日買入的證券,在當日不能賣出,須第二天才能賣出。具體費用,請查看「上證所網站-市場指南-交易費用」。
B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帳,實行T+3交易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居民和外國人,持有合法外匯存款的大陸居民也可投資。
B股有多少只?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B股114隻,其中滬市55隻,深市59隻。
B股市場產生於何時?
1992年2月21日,真空B股在滬上市(招股時間為1992年1月12 日 ) ; 1992年2月28日,深南玻B(2012)在深上市(招股時間為1991年11月1日),宣告我國B 股市場誕生。
B股最高點、最低點分別為多少?出現在什麼時候?
從上證B股自1992年2月21日的129.86點開盤至今歷時9個年度的K線走勢可以看出,最高為1992年5月26日的140.85點,最低為1999年3月10日的21.25點, 其上下振幅為119.60點,而其開盤至今的市場價值中樞在80.13點附近。
B股市場由地方性市場向全國性市場發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993年6月閩燦坤成為深圳第一家異地B股上市公司;1994年12月華新B 股成為上海第一家異地B股上市公司,由此B股市場開始由地方性市場向全國性市場發展。
在B股股票中,流通B股股數最大的是哪只、最小的是哪只?
東電B股 (900949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流通B股69000萬股,是兩市最大的B股股票;深本實B( 2041) 流通B股1573萬股,是兩市最小的B股股票。
粵電力B(2539)流通B股66534萬股,是深市最大的B股股票;聯華B股 (900913 行情,資料,咨詢,更多) 流通B股3600萬股,是滬市最小的B股股票。
我國B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是多少?市盈率最低的是哪只股票?
2001年2月19日收盤時,我國B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約15倍。ST中華B 當日收盤價為1.21元,市盈率為3.09,為兩市市盈率之最低。
B股上市公司業績如何?
2000年中報顯示,B股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082元,而滬深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為每股0.1037元,B股上市公司的業績水平比兩地市場整體差26%,同時, 目前大量業績虧損的股票出自含B股的公司。B股上市公司質地良莠不齊,ST、PT公司超過 1/10,有些已滑到破產和退市的邊緣。2000年中期每股收益最高的是中集B(2039),每股收益0.606元;最低的是PT中浩B(2015),每股收益-0.38元。
歷史
B股場於1992年建立,2001年2月19日前,僅限外國投資者買賣。2001年2月19日後,B股市場對國內投資者開放。現階段B股的投資人,主要是上述幾類中的機構投資者。

E. 如何理解中國股市特殊的"風險偏好

中國A股市場不過是一個成立20多年的「嬰兒」市場,所以我們的股市現在存在的很多不合理現象也能理解(注意是不合理而不是無效),本來中國股市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為國有企業脫困,並且直到今天,市場仍有這樣的訴求(相比當初已經大幅改變)。
所以,我們不能盲目的把成熟市場的投資准則用在中國股市的投資上,我們不得不面對中國股市的一些特殊的風險偏好。當然,任何「成功」的投資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我們如果能理解中國股市的特殊性,就能更好的幫助我們投資成功。
簡單來說,中國股市最特殊的一點是:整體市場的估值一直以來都處在非常高的狀態。當然這個高估值的狀態並不是靜態的,而是在不同板塊間不斷切換的(比如07年的大藍籌泡沫,09年後的小盤股泡沫)。
事實上往前看20多年,在A股的主流資金在大部分時間里對大部分股票一直在玩擊鼓傳花的游戲,而非基本面投資。如果你是一個投資人,你買入股票的理由無非是因為分紅、股價被低估、未來高成長等因素。
但不幸的是,如今一大批A股的盈利與上市之初相比沒有大的變化、甚至大幅倒退,也沒有任何的分紅,從基本面看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和成長性,比如主板的上海物貿、氯鹼化工這類僵屍股,粗略估算一下這類股票主板至少三五百隻吧,創業板以後也會出現的)。
但即便是這樣,他們依然享有很高的估值在上市,為什麼?因為A股沒有退市,IPO又受限,所以場內資金可以不斷的玩擊鼓傳花的游戲,一輪又一輪,並其一些垃圾公司還有收購或被收購的預期。
再比如,很多股票在B股的價格非常便宜,還記得之前差點退市的閩燦坤嗎?它的市值可能是B股最小的公司,雖然它還在盈利,但不會有人花幾個億將它私有化,除了估值貴的因素外,大股東更需要的是維持一個上市公司的資格。因為只要不退市就有機會繼續」傳銷「下去,而很多公司一旦退市了,即使只有原來1/10的價格,也沒人願意買了。
所以我們的股民在過去的時間里,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把這些公司傳來傳去,使得這些公司的股價不斷的波動。這些股票,作為公司他們沒有任何價值,漲跌幾乎無關公司的基本面,他們存在的意義僅僅就是賭桌上的籌碼,供大家擊鼓傳花賭博之用。
並且這種市場偏好存在的時間越久,預期就會越來越自我強化(正反饋),並且A股的上市公司或大股東也會利用了市場的這種情緒,不斷地搞題材、搞重組,有的甚至還自己參與坐莊操縱股價(當然是為了維護上市的地位,或者想要高位減持、增發圈錢),不斷上漲的股價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的預期。
最後的結果是皆大歡喜,大股東維護了上市公司的市值,同時也「改善了生活」,而小散戶獲得了投資上的「浮盈」。只要韭菜還能不斷的入場,這個正反饋的擊鼓傳花的游戲就能一直玩下去。
也因為A股的這種高估值和題材炒作的劣幣環境長期存在,所以堅持傳統投資准則的投資者在投資A股時都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因為你辛苦的研究換不來正確的邏輯兌現。低估的股票會長期低估,做價值投資的很難等到價值的回歸;而高估的股票也會長期高估,做成長股投資的幾乎等不到便宜的買入機會。
就拿這幾年的行情來說,一言以蔽之就是:不確定性越高的股票獲得的溢價越大(小市值題材股代表),反之確定性越高的股票獲得的溢價越小(大市值藍籌股代表)。並且因為市場的投資者傾向追求那些短期無法證偽的故事,樂意將股價推至泡沫,所以A股的投資者都喜歡追漲殺跌,價格和趨勢比價值更重要。
特別的,在2014年末這波指數大漲行情之前,A股出現了極端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少數的大市值藍籌股相比較成熟市場的藍籌股在估值上也具有優勢,而另一方面除掉少部分的大市值藍籌股,整體市場的估值貴的離譜(特別是以新興產業、題材股、ST殼股票為代表的小市值公司)。具體的數據如下(我以港股和美股做對比):
截至2015年2月13日,A股近2600家公司,PE>100或虧損(TTM&扣非)的公司共有1154家(PE大於100的公司592家),佔比45%,PB>5的808家,佔比31%;而PE<10的33家,PB<1的12家。
港股近1790家公司,PE>100的公司只有50家,而虧損的公司比較多有544家,PB(預測值)>5隻有20家。而PE<10的有489家,PB<1的有157家。
紐交所總共3854隻股票:PE>100的111家,虧損的506家,合計佔比16%,PE<10的270家,佔比7%。納斯達克共有3419隻股票:PE>100&虧損93+1202家佔比38%,PE<10的171家,佔比5%(來自Google Market Screener數據,不一定準確,且沒有PB數據)。
由此可以看出PE>100的公司在港股和美股是非常少的,而A股的估值顯然要遠高於成熟市場。
或許有人會想A股的公司成長性更高,所以估值更高,那麼繼續加入ROE和ROIC的對比:
A股ROE(TTM)大於15%的有342家,佔比13%,ROIC(TTM)大於15%的有203家,佔比8%。其中還包括125家新上市的公司(新上市公司ROE和ROIC普遍較高)。
港股ROE(TTM)大於15%的有394家,佔比22%,ROIC(TTM)大於15%的有202家,佔比11%。
紐交所ROE(TTM)>15%的635家,佔比16.5%,ROIC(TTM)>15%的255家,佔比6.6%。NASDAQROE(TTM)>15%的434家,佔比12.7%,ROIC(TTM)>15%的256家,佔比7.5%。
可見,A股的成長性並沒有高於港股和美股,甚至比她們更低。
再看A股不同風格板塊之間的估值對比:


其中創業板整體估值接近80倍PE、6倍PB,一些新興產業的公司動則PE100倍以上,PB10-20倍。並且不僅僅是創業板,除掉少部分大藍籌外整體市場的估值一樣驚人的貴,各種題材股、垃圾股滿天飛。
反應非權重股指數的中證500指數的市盈率高達40倍(PB等於3),整個滬深A股主板市盈率的中位數為45倍左右,相比之下,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對應的市盈率中位數分別為17倍和19.3倍。
甚至,在大藍籌股中也不乏泡沫嚴重的品種,比如因一路一帶概念炒高的基建、鐵路(南北車、馬鋼、中冶、中鐵A股遠高於港股,甚至貴一倍),券商股更是泡沫嚴重,幾個龍頭券商都接近全球大投行的市值了。
另外,航運(中遠洋、中海集運)、有色(中鋁、江銅)等大藍籌泡沫也非常嚴重,A股溢價都在50%以上。其他上證50的大藍籌不說泡沫,估值相比港股也沒有優勢,五大行A股平均貴20%。來看AH同股同權的上市公司對比(這只截止2014年12月30日的數據,2015年1月大部分藍籌股的差價進一步拉大):


從AH的對比上不難看出,市值越大的公司,A股溢價越小,而市值越小的公司,A股的價格數倍於H股。
另外,在2014年末這波藍籌行情之前,AH溢價指數是低於100的,港股的大藍籌整體要溢價A股,也就是說,A股的藍籌股在2013年和2014年大部分時間里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AH溢價指數如下(注意影響AH溢價指數的主要是大市值公司):

但在2014一波瘋狂的主板指數行情之後,A股已經整體溢價H股30%之多了,在有滬港通的前提下,也沒有出現資金向估值更低的港股流動的趨勢。為什麼?這肯定不能用兩地在基本面上的不同理解來解釋了。
想一想,如果A股的小公司現在立馬在港股或者美股上市,定價會是多少?或許PE\PB等指標在A股大多數時候是不能以國際標准來衡量的(這里多說一句,很多人還孜孜不倦的為小盤股高估尋找邏輯,這其實是很荒謬的,一個人是胖子還是瘦子一眼就能看出,再討論300斤算胖子還是350斤算胖子根本沒有意義)。
綜合上面幾個對比和數據,顯而易見的是,A股整體的高估非常明顯,其中小盤題材股、新興產業股、殼價值股的估值最為離譜,並且A股的藍籌股也並不是那麼的便宜了。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A股的估值體系和成熟市場存在巨大的差距,但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市場是無效的,這種現象的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雖然影響市場整體估值體系的原因非常復雜的,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把它簡單的歸納為:人口結構、市場構成、資金成本、資金利率、市場體制、特殊的社會環境、政治體制的合力作用。
1市場制度——發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制度等都不完善
發行制度方面,由於證監會愛民如子,害怕散戶不能接受注冊制後天量的供應,所以總是暫停IPO或控制發行數量,另一方面還要人為的壓低發行價,於是,在新股的供應量不足且發行價大幅低於市場平均估值的情況下,少量的新股上市既不能影響現有市場的估值,反而在上市後遭遇爆炒。
還記得創業板剛開放時新股無論多高多離譜的估值都能發出去,且大多不會破發,而2014年下半年的新股在人為調控發行價的情況下,出現齊刷刷的44%+N個漲停的奇葩景象。
放眼全世界,都找不到A股這樣的IPO市場,我認為這就是IPO管制的必然結果,如果新股完全實行市場化,想上就能上的話,那麼情況會完全不同。很多新股會破發,更多的老股(主要是中小板+創業板+主板的高估值小盤股)會面臨巨大的估值重估的壓力。
退市制度方面,由於A股幾乎沒有退出機制(特別是07年之後退市的股票屈指可數),即便買到的垃圾公司最終真的要退市了,只要有人去證監會鬧一鬧,國家自然會想辦法幫你兜底(愛民如子啊)。一樣有人幫你兜底。所以股票的殼價值一直居高不下。
過去20年,你只要建立一個ST(或市值低於20億)的組合,你不僅能跑贏任何指數,更能取得近30%的年化收益(20年年均30%是什麼概念,好好想想)。既然絕大多數的垃圾股最終都會暴漲(借殼重組、收購資產),那還有什麼理由阻止大家去賭博呢?
法律制度方面,由於我國的證券法很早就頒布了,其中很多法律法規已經不再適用,比如企業欺詐上市或財務造假的問題,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依據是《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即:「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最高只有60萬的罰款,並且沒有退市的要求,那麼很難阻止企業造假的沖動,畢竟造假上市可以換取幾個億甚至更高的利益。另一方面,真的遇到大股東內幕交易,弄虛造假的違法的情況,散戶拿大股東根本沒辦法,訴訟無門。
政府在市場制度的建設上一直不能有效的執行,也無法給市場穩定的預期(朝令夕改),所以進一步加劇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環境,所以,進一步導致了估值的錯誤定價,並且這種錯誤定價無很長時間都無法修復,股票價值回歸的唯一途徑就是市場情緒和偏好的改變。
2市場環境——散戶為主
目前在滬深交易所個人投資者近9000萬,其中50萬元人民幣以下投資者完成的交易約占股票交易總量的60%。個人投資者在交易金額中佔比八成以上,而美國個人投資者比例在5%,香港大概是25%,同時A股換手率是香港和美國的10倍以上。
散戶比例高是所有股市成立早期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因為這個時期衍生品市場不夠發達,同時老百姓也沒有其他足夠的理財渠道,並且國家對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又不夠,成熟市場的資金對國內投機環境影響很小。
另一方面,A股的投資者並不是傳統認識中的風險厭惡者,而是風險喜好者。所以A股市場特有的邏輯是不確定性越高、風險越高的品種估值就越高。為什麼全民賭性很重,只爭朝夕呢?
耶魯大學研究顯示20歲左右和40-50歲的人風險偏好最高,因為20歲的人沒有資本基礎,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國家中40-50歲人口佔比如果在上升周期通常這個國家資產泡沫比較高,日本在1965-1990年前後40-50歲人口上升比較厲害的時候,股票、地產都出現大幅飆升。
接下去隨著年齡上升,風險偏好會下降,中國40-50歲人口的上升周期是1988年到2012年,所以,不難理解市場風險偏好很高。並且主題投機盛行,因為簡單粗暴的邏輯更容易被沒有專業知識的散戶接受,並轉換為實際操作。例如:奧巴馬連任,澳柯瑪漲停;李天—螵娼被抓,天—股份跌6%;情人節,東方賓館漲停……
3市場利率——國內無風險利率長期在10%以上
比如唱起來幾乎沒有一個債券違約,垃圾債動則10%-20%的收益率,而優質債券只有3%-5%的收益率,那麼在剛性兌付的基礎上,為什麼不買20%收益的垃圾呢?大家賭博的心理越來越強,都在找高風險資產。因此藍籌股等低風險的資產沒有吸引力,而同時A股又相對封閉,人民幣沒有國際化,外資無法用低成本資金抄底高分紅股票。
4體制
往大了說中國股市也是國家體制的映射,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我們的股市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股市。想一想為什麼美股會長牛,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的有跟隨時代潮流的公司在上市,而被時代淘汰的公司在退市,所以縱使時光荏苒,美股依然常青。
反觀A股,什麼公司能上市基本領導說了算,而退市也更是如此。A股長期以來都是權貴們魚肉小散戶的場所。但大多數投資者依然選擇蒙住自己的雙眼,視這些問題而不見,甚至一直在做著「中國夢」,頻頻期待牛市的來臨。
牛市真的來了又如何?只要體制不變,一切牛市不過是過眼雲煙,牛市只會消滅更多的人(我不知道大家期待的牛市是什麼,反正我期待的牛市肯定不是一個政策主導的暴漲暴跌的短命牛市,而是一個在健康的市場/國家體制下,企業治理優秀、基本面向好、估值體系合理的長期向上的牛市)。
綜上,A股的高估值並不是市場無效的表現,反而是在種種客觀條件下市場必然的選擇。很多人總是抨擊A股市場如何如何糟糕,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考慮過,在當前的社會環境、市場制度、投資者構成、政治體制等條件下,或許當前的A股市場已經是「最理性」的了(曾經我也是其中一個)。
在出現根本的變革之前,拿其他成熟市場的股市和中國股市進行比較顯得毫無意義,因為市場相對自身環境而言都是非常有效的,換句話說,市場本身並沒有錯,因為所處的環境決定了市場的運行方式,認為市場錯了不過是投資者對「環境」的失望預期罷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投資A股就一定要與這個不成熟市場下的種種奇葩偏好「同流合污」,就如本節文開頭所說,任何「成功」的投資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我們如果能理解中國股市的特殊性,就能更好的幫助我們投資成功。
當然在我眼中的「成功」和大多數A股投資者不同,我追求的是:長久穩定的收益(我的「三好」投資理念本質上就是為了追求穩定的收益,而「穩定」是指風險和收益的最優平衡,簡單表示就是價值at風險),而大部分人追求的是「朝夕瞬間的美好」。
未來會怎麼樣?
雖然過去20多年來A股一直處在特殊的市場環境中,形成了特殊的風險偏好,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我認為隨著國家的改革與進步,資本市場也在改革與進步,A股會變得越來越成熟。並且,我認為這一天越來越近了,或許未來5年之內就能看到根本性的改變。
首先,在未來10年內,中國將的人口結構將會出現巨變(中國20-64歲勞動力2015年後開始負增長),這意味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開始下降。其次,各種衍生品,如個股期權、轉融通(加強融券力度)、小盤指數的股指期貨等未來也會不斷地推出,做空將會變得更為便捷。
最後,市場制度也會在未來出現大改革,2014年已經看到些許苗頭,嚴格的退市制度已經開始實施,注冊制更是提上日程,預計會在2015年正式開始,而證券法的修法也會在2015年完成。我個人認為注冊制會是改變中國股市當前高風險偏好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當前不開放注冊制的情況下,每年都有數百家企業排隊上市(500家為基準),那麼注冊制開放後至少每年會有近千家的企業排隊上市(近千家只是我粗略估算的結果,由於中國金融體系的特殊性,資源錯配的現象特別嚴重,最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融資最難,所以注冊制後企業一定會積極的上市,當然從這個層面理解,注冊制也是國家為中小企業鋪的路)。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在「籌碼」的供應量大大增加的情況下,擊鼓傳花的「市值傳銷」游戲註定會玩不下去,因為有更好更便宜的「籌碼」源源不斷的上市。
想像一下,按照每年1000家的上市速度,三年之後就會有3000家公司(即便按照300家/年的速度,也有1000家),3000家公司你光看一遍名字就要花很久的時間,更別說熟悉基本面了。
上市公司想要讓你記住公司股票的名字都很難,更別說向你「傳銷」股票了。所以現有支撐高估值股票的邏輯將不復存在(「故事+籌碼」的稀缺性消失),即便是因為基本面優秀而享受高估值的股票,其高估值也會被源源不斷的「籌碼」給稀釋了(「錢」分流了)。
此外,殼股票將會變得毫無價值,因為相比借垃圾殼的成本,直接上市更劃算。另一方面,如果退市能夠堅決執行,會進一步打擊沒有基本面支撐公司的估值。可以預見大量垃圾公司最終成為仙股。
對於散戶來說,投資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即便不考慮大量的退市,在每年近千家的IPO的情況下,散戶根本無暇顧及那麼多進進出出的股票,慢慢退出市場是可以預見的。
我預測,未來5年,A股的估值體系會徹底打破重建(比如確定性大的優質藍籌股獲得溢價,而確定性低的垃圾股將獲得折價)。我樂觀的相信A股的市場制度會建設的越來越好,迎來真正有質量的長期牛市(如果不樂觀的話我早就徹底告別A股投資港股和美股了)。
但就目前來說,在估值體系沒有徹底打破重建之前,在市場制度(發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法規)、市場構成、市場偏好沒有徹底改變之前,絕對不可能再誕生一輪指數或個股的牛市,只能說下跌空間有限。並且我悲觀的認為,隨著IPO的批量發行、注冊制的臨近、經濟轉型的陣痛(舊經濟開始長期萎靡,新經濟青黃不接),A股將會繼續熊途漫漫,當然就目前藍籌股的估值,我並不看空指數。
樂觀的情況下,指數或許能依靠大藍籌的穩定而橫盤或繼續小幅攀升(慢牛),但個股的超級大熊市將無可避免(或者可以退一步想,如果在注冊之後高估值的股票繼續牛市,那會是什麼樣的市場狀況?可能嗎?)。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想,雖然長期看,常識告訴我們,泡沫的結局已經註定,但具體要如何演繹,上帝都猜不到,誰讓我們既有全世界「最優質(低估值+高ROE)」的藍籌股,也有全世界最貴的「整體個股」(也可以說成「非藍籌」)。未來幾年的A股註定異常精彩,好戲不斷。

F. B股有沒有投資價值

當然是B股好了.

G. B股是什麼意思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中國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資股。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

(7)閩燦坤b股票2018年分紅擴展閱讀

B股不是實物股票,依靠無紙化電子記帳,實行「T+3」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居民和外國人,持有合法外匯存款的大陸居民也可投資。

A股是供境內投資者投資的股票,B股是供境外投資者投資的股票。B股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但需以外幣購買。A股和B股均在上海或深圳交易所上市。A股也稱為人民幣普通股票、流通股、社會公眾股、普通股。是指那些在中國大陸注冊、在中國大陸上市的普通股票。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

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帳,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