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巴菲特A類股票不分紅
擴展閱讀
湖北秀山股票代碼 2025-07-28 20:43:04
怎麼隱藏股票交易軟體 2025-07-28 18:47:19

巴菲特A類股票不分紅

發布時間: 2021-06-16 05:13:45

『壹』 求巴菲特簡歷

巴菲特
姓名: 沃倫·巴菲特

職務: CEO

公司名稱: 伯克希爾·哈斯維公司

出生日期: 1930.8.30

個人簡歷: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本科就讀於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畢業後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稱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歲的他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62年,巴菲特與合夥人合開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

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國《福布斯》雜志在紐約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僅次於比爾·蓋茨。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193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長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費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費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今年的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巴菲特說:「我們喜歡簡單的企業」。在伯克希爾公司下屬那些獲取巨額利潤的企業中,沒有哪個企業是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的。關於簡單企業的解釋就是「我們公司生產濃縮糖漿,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製成飲料,我們把它賣給那些獲得授權的批發商和少數零售商進行瓶裝和罐裝」。這就是可口可樂公司1999年年報中關於公司主營業務的解說詞,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句解說詞一直出現在它的每份年報當中。簡單和永恆正是巴菲特從一家企業里挖掘出來並珍藏的東西。作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購者,巴菲特喜歡收購企業,不喜歡出售企業,對那些擁有大型工廠、技術變化很快的企業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歡雇員跳槽。伯克希爾公司在過去的35年裡很少有哪個企業的經理離職,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樣地,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為了向一家慈善機構奧馬哈孤兒院捐款,他拍賣了他的褲後袋錢包,在此前的20年裡,他一直使用這個破舊的錢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釋的那樣:「這個錢包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舊的,我的錢包是舊的,我的汽車也是舊的。1958年以來,我就一直住在這棟舊房子里,因此,我保有這些東西」。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錢包里到底裝了多少錢?「我來看看」,他一邊說,一邊打開錢包,大約數了8張100美元的鈔票。他說:「我一般在錢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 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從未出現過負值,並且創造了一個29.5%的綜合收益率。可是,這種年年好運因9•11恐怖分子的襲擊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和美國運通股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虧損。公司自身的股票實際上只獲得大約7%的收益,公司的賬面價值下降了6.2%,但仍好於跌幅達11.9%的標准普爾指數。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年報開頭這樣寫道:「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損失達37.7億美元,我們的A類股票和B類股票的每股價值雙雙下降6.2%」。

巴菲特通過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資決策創造了伯克希爾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凈資產歸功於10次左右的重大投資行動。巴菲特幾乎總是在經濟困難時期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企業,然後長期持有。在某些投資季報當中,長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結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現在持有的許多投資品種時間長達數年、數十年,經歷了經濟景氣和不景氣時期,直至迎來輝煌燦爛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馬拉松式的投資健將,投資機會來臨時,他四處出擊,力求收購到一個更大的企業。

除了巴菲特持有的企業、股票、債券以及現金這些價值之外,還有一些價值更大的東西。

例如,不要鋪張浪費。如果巴菲特每年給自己發1000萬美元薪水,相信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們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他的年薪20多年來一直都維持在10萬美元(沒有股票期權,也沒有獎金分紅),在「《財富》500強」所有的首席執行官當中,他的薪水最低,但他是全球表現最佳的基金經理。他管理運作伯克希爾公司已有27年的時間,他是美國大公司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首席執行官。

有一個「大特寫」是寫給伯克希爾股東們看的:巴菲特就是你的合夥人,他在為你勤奮工作。他沒有利用股東們的共同財產為自己建造任何紀念物,沒有巴菲特高塔,沒有巴菲特大廈,沒有巴菲特機場,沒有巴菲特大街,也沒有巴菲特動物園。

雖然伯克希爾公司成績卓著,巴菲特聲名遠揚,但是,華爾街仍然不把伯克希爾股票放在眼裡。幾乎沒有哪位證券分析師跟蹤它,股票經紀人幾乎從來不向投資者推薦它。很少有哪家媒體把它作為一種股票投資品種加以宣傳報道。甚至連那些重要的藍籌股公司名單也不曾提及它。

在看似平常的年報里,沒有一張照片,沒有直方圖,也沒有曲線圖。伯克希爾迷非常熟悉這種年報,它詼諧幽默,既有對商界和人性的洞察,也有對伯克希爾公司各類企業經理們的贊揚,還有別的一些公司年報所缺乏的坦率。如果巴菲特編寫年報有誤,他就首先認錯。巴菲特撰寫的年報極富文采,精闢地評述了伯克希爾所擁有的主要財產以及公司投在美國一些優秀企業中的、價值大多在10億美元以上的巨額資產。這些企業包括可口可樂、吉列公司、美國運通、富國銀行、《華盛頓郵報》公司、穆迪公司和布洛克公司,這是一次盛大的知名企業展示。這些年報文風獨特、妙趣橫生,人類智慧的思想火花隨處可見。 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年會也非常特別。來自世界各地的股東約有1萬~1.5萬人,這幫快樂的股東們每年春天朝聖般湧向奧馬哈的投資聖殿。巴菲特撇開公司業務不談,開會時間僅僅用了5~10分鍾,然後用整整一天的時間來回答股東們的提問。 巴菲特不愛拋頭露面,不喜歡張揚個性,生活方式保持低調。他把他的生活准則描述為:「簡單、傳統和節儉。」

『貳』 為什麼說"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永遠不分紅,那麼它的股票將毫無價值."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永遠不分紅,那麼它的股票將毫無價值,是按照成熟市場上看的,作為股東,最終目的是得到的股利,如果沒有股利那就是毫無價值的。
投資者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對該公司進行投資,同時享受公司分紅的權利,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分紅有兩種形式;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上市公司可根據情況選擇其中一種形式進行分紅,也可以兩種形式同時用。
現金股利是指以現金形式向股東發放股利,稱為派股息或派息;股票股利是指上市公司向股東分發股票,紅利以股票的形式出現,又稱為送紅股或送股;另外,投資者還經常會遇到上市公司轉增股本的情況,轉增股本與分紅有所區別,分紅是將未分配利潤,在扣除公積金等項費用後向股東發放,是股東收益的一種方式,而轉增股本是上市公司的一種送股形式,它是從公積金中提取的,將上市公司歷年滾存的利潤及溢價發行新股的收益通過送股的形式加以實現,兩者的出處有所不同,另外兩者在納稅上也有所區別,但在實際操作中,送紅股與轉增股本的效果是大體相同的。

『叄』 伯克希爾的股價非常高,為何不拆分公司為何不派息

巴菲特認為派息,是在虧損股東的利益,因為資金在他手上的收益比股東自己投資更好,所以他從來不派,這也就是為什麼股價這么高的原因,因為資金一直在滾動為股東創造收益。
這里可以分二部分理解,一部分是巴菲特就是因為不派不分紅,把公司的資金把持在自己手上,為自己的部分隱形私利增加用途,也類似於美國一些大資本家通常以所有權換使用利的作法。另一分部的理解,就是你想學巴菲特就永遠不會真正有擁有財富,不可能真有因為股價漲了你有錢了,股價漲了你必須要賣才真正有錢,不賣,你永遠就是一個名義上的錢,更不要說像老巴要幾十年投資復利收益才有這么高,如果你指望年輕的時候會有大把的錢,讓你享受生活那不是可能的,所以做股票的話,巴菲特的手法並不適合個人投資者,你要學他的話,一輩子也不可能全有大錢讓你享受,只能做個守財奴

『肆』 巴菲特的股票是不是都不分紅

巴菲特的基金從來都沒有分過紅,更沒有分拆過股。
因為他認為不分紅能為股東創造更多的利益,分紅只會傷害了股東(紅利稅)
而分拆股票也並不會增加股東所擁有的價值,所以他不做這種傻事。

『伍』 A股哪些股票不送轉不分紅

一般業績虧損的公司都是不送轉不分紅的

『陸』 微軟、巴菲特的基金不分紅,為什麼它們的市值會上升

首先我要糾正一下,微軟是分紅的。

投資股票,收益來自於兩個方面。1、粉紅帶來的現金收益;2、利潤的再投資帶來的股價上漲(注意,這不是炒作帶來的)。

巴菲特先生的伯克希爾從來沒有分紅,所以其收益就來自於利潤的再投資所帶來的股價上漲。正如你所看到的,如今巴老的伯克希爾的股價已經在12000美元一股左右。

提醒:我們在做股票投資時,首先得收益來自於分紅,所以我們應該首先考慮那些愛分紅的公司(它們對股東慷慨啊)。如果不分紅,只有一個原因(只有這一個原因值得原諒),那就是公司把利潤留下來,可以創造出更大的收益(比分紅帶來的收益)。

我國股市的公司一般不喜歡分紅,請注意,送股這些是沒有任何實質意義的(雖然市場在炒作高送轉),我們投資於A股股票,首先要投資於那些愛分紅的公司,至少這對你沒有壞處。

『柒』 巴菲特為什麼不分紅

每年將近30%的收益,而且連續很多年,你會把錢收回嗎?讓巴菲特繼續把錢增值吧!

『捌』 巴菲特的公司是不是從來不分紅

不是。
早期巴菲特曾經解散了一個基金,把錢全都分了。

其實,分不分紅僅僅取決於錢放在哪裡效率最高。如果你覺得自己拿著比交給老巴效率更高,當然希望分紅,甚至賣掉持股,如果相反,你就應該希望他不分紅,畢竟,分紅還要交稅的。

誰說不分紅就沒有意義?你把錢存銀行後,可以定期取一點使用,也可以從來不取。你不能說不取的話存錢就沒意義。取不取你的資產都增值了。而且巴菲特的股價基本就跟基金差不多,都是在凈值附近,有時候溢價,溢價的也很少。

『玖』 請通俗解釋一下上市公司不分紅為什麼投資者還要買它的股票

你的理解沒有錯,如果不分紅的話,公司的業績再好也跟投資者沒有關系。

但是人並不都像你這么理性地去看問題的。股市的游戲號稱「博傻」,意思就是我傻沒關系,只要有人比我更傻,那我就會成為贏家。就我在股市中的所見所聞,幾乎沒有人進入股市是奔著那一點點股息來的,大家都是為了股票波動的差價來的。

股市既然沒什麼投資價值,為什麼能漲?那是因為人都是貪婪的動物。不論是國內或是國外,股市從來都是受利益集團操控的。各路機構在低位買入股票,然後通過拉高股價後賣出獲利。當股票在低位被利益集團推高,有人賺錢了,這種賺錢效應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直到最後一批加入的人被套牢。

利益集團操控股價,也是需要一些借口的,這些借口被稱作炒作題材。業績增長就是一個最常見的題材。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題材,比如股權爭奪,資產重組等等。但無論什麼題材,都僅僅是一個炒作借口,有人炒作,借口才有用,這就是為什麼A股市場現在很多股票業績很好但股價跌跌不休而創業板很多股票業績很差但卻反復上漲的原因。當然嘍,有些所謂的價值投資者可能會不同意我的這種說法。

如果你以理性來看股市,你會發現很多現象是無法理解甚至是滑稽可笑的,因為股市從來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場所。其實除了股市以外,這個社會還有太多非理性的東西存在著,比如傳銷,比如炒作郵票,炒作翡翠,炒作木材,炒作大蒜,炒作綠豆等等等等,哪一種炒作不是滑稽可笑的呢?這些炒作之所以能炒得起來,都緣於人心中的貪婪,緣於一顆經不起誘惑的心。

『拾』 巴菲特為什麼不分股

1...拆分股票,高價股變成低價格,散戶容易炒作。
2. 巴菲特是長線投資人,他希望伯克希爾股東也是長期投資人,股價高,小散戶短線客少。所以不拆分伯克希爾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