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權稀釋比例如何計算
今天朋友問了這樣一個法律問題。公司的注冊資本金是50萬元,A股東出資20.5萬元,持股41%;B股東出資19.5萬元,持股39%;C股東出資10萬元,持股20%。目前,公司經營不善資金短缺,為了公司的發展,三股東擬對公司進行增資擴股,追加20萬元投資。A股東按照實繳出資比例追加8.2萬元,B股東按照實繳出資比例追加7.8萬元,C股東不願意再追加投資,但接受股權被稀釋。那麼增資擴股之後,C股東的股權如何稀釋?也就是說股權被稀釋後,C股東持有的股權比例是多少?
02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增資擴股時涉及的四個核心指標,出讓股權比例、融資額度、融資前估值與融資後估值,它們四者的關系如下:
出讓股權比例=融資額度÷融資後估值
融資前估值+融資額度=融資後估值
從上述兩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出讓股權比例取決於融資額度與融資前估值這兩個指標。而股權稀釋比例又由出讓股權比例決定(股權稀釋比例+出讓股權比例=1)。
在這個案例中,融資額度為20萬元已經確定,關鍵是判定公司融資前估值。何為融資前估值?融資前估值不等於公司注冊資本,它是公司在融資前全部價值的評估和計算。除了財務報表上體現出來的可量化的資產,比如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等,還包括創始團隊的能力、商業模式、產品價值、公司所處的階段等等。在確定公司估值時,有很多估值方法可供參考,比如可比交易法、現金流折現法等。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公司估值更多的是投融資雙方博弈的結果,主觀成分較大。我們假設本案例中三股東最終判定的公司融資前估值為100萬元,那麼出讓股權比例為16.7%,計算公式如下:20萬÷(100萬+20萬)=16.7%。也就是說增資擴股完成之後,原股東的股權要同比稀釋83.3%(1-16.7%)。C股東持股20%,稀釋之後為16.7%,計算公式為:20%x83.3%=16.7%。
03
清楚了C股東的股權是如何被稀釋的之後,我們再做一下引申。對於C股東放棄認購的新增注冊資本份額,A股東、B股東是否具有優先認購權呢?答案是否定的。優先權對其相對人權利影響巨大,必須基於法律明確規定才能享有。我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增資擴股時,股東有權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對於股東放棄認繳的新增份額,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是否享有優先購買權,法律並沒有做出規定。這就決定了C股東可以將放棄認繳的新增份額讓與給A股東、B股東,也可以讓與給股東之外的第三人。
㈡ 如何確定公司分紅占利潤比例多少
1、首先要明確,分紅時各個股東應該按照其所佔公司股份的比例來決定分紅的比例,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是很清楚的。除此之外,一家正規公司的分紅,並不是以所取得的凈利潤的多少來分的,而是根據自己公司發展的需要,從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作為公司發展的資金,剩餘的部分才拿來作為分紅的。
2、關鍵看你們的分紅方式。但是無論如何你們都應該先決定要分多少錢,然後再根據你們所佔的股份比例決定各自應該分得的錢。需要明確的是,能得到分紅的前提是企業能夠盈利,因此,企業是否盈利或者真的盈利是很關鍵的,鑒於此種情況,不建議簽訂分紅比例協議,可以簽訂固定收益性質的協議。
(2)分紅股票比例稀釋擴展閱讀:
分紅,亦稱利潤分享,即分配紅利的簡稱。1899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分紅會議」中指出:「分紅是指企業單位提拔一定比例的盈利,分配給該企業單位一般被雇員工的報酬,此種報酬按自由協約的計劃,事先訂定提拔的比率;比例一經決定,即不得由僱主變更」。
股東分紅形式:
一般地說來,股東可以以三種形式實現分紅權:
1、以上市公司當年利潤派發現金;
2、以公司當年利潤派發新股;
3、以公司盈餘公積金轉增股本。
㈢ 股票股利為什麼會稀釋股價
公司不可能通過增發股票增值,增值只是公司增加市面流通股票數量的一種手段,股票多了,總值不變,股價自然下降。
股票股利在會計上屬公司收益分配,是一種股利分配的形式。股利分配形式有現金股利、財產股利、負債股利、股票股利。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發股票的方式所支付的股利,通常也將其稱為「紅股」。
股利指股份公司按發行的股份分配給股東的利潤。股息、紅利亦合稱為股利。股份公司通常在年終結算後,將盈利的一部分作為股息按股額分配給股東。股息,是指公司根據股東出資比例或持有的股份,按照事先確定的固定比例向股東分配的公司盈餘;而紅利是公司除股息之外根據公司盈利的多少向股東分配的公司盈餘。顯然,股息率是固定的,而紅利率是不固定的,由股東會根據股息以外盈利的多少而作出決議。
㈣ 股權稀釋是什麼意思
股權的稀釋意味的意思如下:
當公司具有復雜的股權結構,即除了普通股和不可轉換的優先股以外,還有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和認股權證的時候,由於可轉換債券持有者可以通過轉換使自己成為普通股股東,認股權證持有者可以按預定的價格購買普通股,其行為的選擇有可能造成公司普通股增加,使得每股收益變小。通常稱這種情況為股權稀釋,即由於普通股股份的增加,使得每股收益有所減少的現象稱為股權的稀釋。由於中國目前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屬於簡單股權結構,中國證監會目前還未對復雜結構下的每股收益的具體計算方法做出規定,原則上規定發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種類股票的公司應該按照國際慣例計算該行指標,並說明計算方法和參考依據。
眾所周知,很多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發生了股權稀釋的現象,因此後悔莫及。但也有很多企業在融資之處就已經有詳細的方案可預防出現這種現象,如何在融資中避免股權稀釋呢,我們以卡聯科技與LP簽訂的「反稀釋條款」來說明,具體內容:增資完成後,如果卡聯科技再次增加註冊資本,新股東增資前對公司的估值不應低於本次投資完成後的估值,以確保PE所持的公司權益價值不被稀釋。如公司再次增加註冊資本,新股東增資前對公司的估值低於公司投資後估值的,PE有權調整其在公司的權益比例,以保證權益價值不被稀釋;如果公司以低於本次投資後的估值再次增加註冊資本的,則李兵和張捷將向PE進行現金補償。
㈤ 股票分紅按照什麼比例來分
按照你買的股票數量,比如10派3元,就是每10股分紅3元
㈥ 分紅比例各是多少
後面追加投資的部分對總股份的作用叫「股權稀釋」!
追加投資後的股資總額是137萬(100+37),按照投資比例計算,五個股東的股份分別是:
A、(35+37/2)/137=53.5/137=39.05%
B、(20+37/2)/137=38.5/137=28.10%
C、20/137=14.60%
D、20/137=14.60%
E、10/137=7.30%
㈦ 股票分紅比例 哪位朋友知道
首先看一共例子:
華僑城A2010年度權益分派方案為:每10股送紅股5股,派0.6元人民幣現金(含稅,扣稅後每10股派0.04元);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3股。
分紅送股是要交所得稅的,具體的演算法我給你算一下:
分紅0.6元:按照10%上繳,所得現金分紅0.6*(1-10%)=0.54元,繳稅0.06元
送股也是紅股,需要繳稅:按照10%上繳,每股股票面值是1元,1元*10%*5股=0.5元,這個是繳稅
所以一共繳稅0.56元
送你0.6元,0.56繳稅了,實質上到賬就0.04元。
這個是華僑城A的分紅演算法。
送股不會導致公積金減少,公積金轉增股本會導致公積金減少,體現為10股轉1股。10送一是白送的紅股。轉增股本與送股都會導致股本增加,按照比例增加,10股轉1送1的話,股本變化為送轉錢的1.2倍。
㈧ 公司後期追加投資稀釋股份對分紅的影響
股份稀釋了相對來說分蛋糕的人多了,每人分比例少一點,但是追加投資可以擴大公司規模增加公司利潤,分紅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