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歐亞集團32周年,龍舞商海惠享全城.如何抽獎
咋抽獎呀
『貳』 諾基亞是哪個國家的品牌呀
1865年,諾基亞創建於芬蘭。1922年諾基亞的近鄰、生產高統皮套鞋和輪胎的芬蘭橡膠廠與製造電力電話電纜的芬蘭電纜廠合並。1960年,已經發展成為紙張、橡膠、電纜等綜合性生產企業的諾基亞,在電纜廠成立了電子部,以光線電傳輸為發展核心。當時,半導體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今天的諾基亞便由此奠基。
『叄』 200字左右的環抱事例,快!!!!
正面:
寧夏中冶美利紙業集團董事長劉崇喜的事跡。1985年,大學畢業不久的劉崇喜離開機關辦造紙廠,已經扭虧為盈的造紙廠由於污染嚴重被曝光,勒令整改。在整改時他竟提出「不再向黃河排一滴污水」的豪言壯語,使數千職工大驚失色:投入數千萬元建設的污水處理系統,每天光向治污池投放葯物就需18萬元,他不是要把企業整死嗎?劉崇喜卻是經過長期調查研究後走的另一條生態治污的路子。他派出500台推土機,推平兩萬多座沙丘,採用方格麥秸桿治沙植樹的方法。他規定職工每人每年必須種500棵樹,並身先士卒,率領數千職工,睡在沙坡下,吃在風沙里,一棵一棵種樹。用了7年時間,投入 4.8億元,種樹50萬畝,修了200多公里路,鋪管道築渠20公里,引黃河水流入林區,修了5個人工湖,使這個年降雨量18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900多毫米的大沙漠,出現了綠樹連綿的林區、水鳥成群的湖泊!現已建成工業園,樹木造紙,污水處理後排到湖裡,竟可以直接飲用,用湖水澆灌樹林,形成良性循環體系,50萬畝林子5年可收回成本。更可貴的是,把騰格里大沙漠整整「勸退」了10公里,造福一方百姓,可謂是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了雙贏,他所領導的企業成了我國西部最大的造紙企業。
反面:
全球十大環境污染事件- -
1、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1930年
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在這個狹窄的河谷里有煉油廠、金屬廠、玻璃廠等許多工廠。12月1日到5日的幾天里,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致使13個大煙囪排出的煙塵無法擴散,大量有害氣體積累在近地大氣層,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周內有60多人喪生,其中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牲畜死亡。這是本世紀最早記錄的公害事件。
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1943年
夏季,美 國西海岸的洛杉磯市。該市250萬輛汽車每天燃燒掉1100噸汽油。汽油燃燒後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引起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使該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紅、頭疼病。後來人們稱這種污染為光化學煙霧。1955年和1970年洛杉磯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後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諾拉煙霧事件 1948年
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城有許多大型煉鐵廠、煉鋅廠和硫酸廠。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霧彌漫,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擴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嚨痛、頭痛胸悶、嘔吐、腹瀉。17人死亡。
4、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
自1952年以來,倫敦發生過12次大的煙霧事件,禍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塵和二氧化硫。 煙霧逼迫所有飛機停飛,汽車白天開燈行駛,行人走路都困難,煙霧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內有4000多人死亡,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去。
5、水俁病事件 1953 1956年
日本熊本縣水俁鎮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廢水中含有汞,這些廢水排入海灣後經過某些生物的轉化,形成甲基汞。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魚類中富集,又經過食物鏈使人中毒。 當時,最先發病的是愛吃魚的貓。中毒後的貓發瘋痙攣,紛紛跳海自殺。沒有幾年,水俁地區連貓的蹤影都不見了。1956年,出現了與貓的症狀相似的病人。因為開始病因不清,所以用當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環境廳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6、骨痛病事件 1955 1972年
鎘是人體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縣的一些鉛鋅礦在采礦和冶煉中排放廢水,廢水在河流中積累了重金屬「鎘」。人長期飲用這樣的河水,食用澆灌含鎘河水生產的稻穀,就會得「骨痛病」。病人骨骼嚴重畸形、劇痛,身長縮短,骨脆易折。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
先是幾十萬只雞吃了有毒飼料後死亡。人們沒深究毒的來源,繼而在北九州一帶有13000多人受害。這些雞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聯苯的米糠油而遭難的。病人開始眼皮發腫,手掌出汗,全身起紅疙瘩,接著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這次事件曾使整個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8、印度博帕爾事件 1984年
12月3日,美國聯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爾市的農葯廠因管理混亂,操作不當,致使地下儲罐內劇毒的甲基異氰酸脂因壓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噸毒氣形成一股濃密的煙霧,以每小時5000米的速度襲擊了博帕爾市區。死亡近兩萬人,受害20多萬人,5萬人失明,孕婦流產或產下死嬰,受害面積40平方公里,數千頭牲畜被毒死。
9、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 1986年
4月26日,位於烏克蘭基輔市郊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由於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誤,4號反應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 西歐各國及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測到了核電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質。31人死亡,237人受到嚴重放射性傷害。而且在20年內,還將有3萬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基輔市和基輔州的中小學生全被疏散到海濱,核電站周圍的莊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萬噸糧食,距電站7公里內的樹木全部死亡,此後半個世紀內,10公里內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內不能生產牛奶…… 這次核污染飄塵給鄰國也帶來嚴重災難。這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一次核污染。
10、劇毒物污染萊茵河事件 1986年
11月1日,瑞士巴塞爾市桑多茲化工廠倉庫失火,近30噸劇毒的硫化物、磷化物與含有水銀的化工產品隨滅火劑和水流入萊茵河。順流而下150公里內,60多萬條魚被毒死,500公里以內河岸兩側的井水不能飲用,靠近河邊的自來水廠關閉,啤酒廠停產。有毒物沉積在河底,將使萊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肆』 華誼兄弟,本山傳媒,中影集團,環球熱力兄弟,保利博納,慈文影視,海潤影視2011賀歲片是
華誼兄弟
主要計劃:《非誠勿擾2》、《風聲》續集、《狄仁傑》系列
本山傳媒
主要計劃:《大笑江湖》
中影集團
主要計劃:《建黨大業》
環球熱力兄弟
主要計劃:《青春方程式2》
《小鬼精靈》
《熱力四射》亞洲版
『伍』 電視劇《絕愛》大結局是是什麼
電視劇的大結局是這樣的:林啟正知道了鄒雨為什麼會嫁給他爸,很後悔,很巧,江心瑤流產了,江心海很生氣,江心海便當著鄒雨的面打了林啟正一頓,並告訴林啟正這事不算完,之後江心海在收購致林集團的股票,想要毀掉致林,經過林啟正等多人的努力挽回了致林,並在當時,鄒月(鄒雨的妹妹)給鄒雨打電話說她還活著,和林啟聰在海南,然後鄒雨就和林啟正一起去了海南,鄒月告訴鄒雨她的腿好了,之後林啟正和鄒雨一起找到那個瓶子,扔進了海中。在劇中,他們最後並沒有結婚在一起,只是一起去了海南。
『陸』 在美留學如何合法規避加拿大三年移民監
加拿大簡況
〖國名〗加拿大(CANADA)
〖面積〗997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人口〗據1996年人口普查統計,全加人口為3075萬(2000年第四季度)。其中純英裔居民佔17%,純法裔居民佔9%,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紐特人)約佔3%,有色少數族裔佔11%。現有華人約100萬。主要城市人口狀況(2000年):多倫多(TORONTO)475.14萬,蒙特利爾(MONTREAL)348.3萬,溫哥華(VANCOUVER)204.88萬,卡爾加里(CALGARY)95.3萬,埃德蒙頓(EDMONTON)94.42萬,魁北克城(QUEBEC CITY)68.97萬。
〖語言〗英語、法語均為官方語言。
〖行政區劃〗全國分10省3地區。各省設省督、省議長、省長和省內閣。
〖首都〗渥太華(OTTAWA),地處安大略省,人口107萬人,面積2757平方公里。
〖國家元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由女王任命的總督代為行使職權。總督由總理提名,女王任命,任期五年。現任總督: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松女士(ADRIENNE CLARKSON)1999年10月7日就職。克拉克森為華裔,1939年2月10日出生於香港,1942年移居加拿大,中文名為伍冰枝。
〖總理〗讓*克雷蒂安(JEAN CHRETIEN),1993年11月首次當選,97年6月和2000年11月先後連任。
〖國慶日〗7月1日為加拿大日。
〖中加建交日〗1970年10月13日。
〖貨幣〗加拿大元。2000年平均匯率為1美元=1.485加元。
加拿大教育概況
高等教育(中學後教育)
加拿大中學後教育主要指社區學院和大學教育。其中社區學院學制為2-3年;大學本科3-4年;碩士1-2年;博士4年。
社區學院教育
加拿大社區學院屬職業教育性質的高等院校,學院授畢業文憑,但不授學位。社區學院主要提供社會急需的各種技術和職業培訓,但也開設為學生畢業後轉入大學深造所需的課程。社區學院學習,成人入學則不受該條件限制。
加拿大的社區學院主要為地方經濟服務,辦學方向和課程設置由校董事會根據省和地方的需要而確定,而且隨時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由於社區學院授課靈活、學費低、畢業生就業率高,所以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大學教育
加拿大高等教育有300多年的歷史。由於加拿大曾是英法殖民地,大學教育一開始就深受歐洲影響,且最早的大學都是教會創辦的。如加拿大最老的拉瓦爾大學是法國人於1663年建立的,其前身是魁北克神學院。1852年英國人建立的第一所英文大學新斯克舍省的皇家學院是教會創辦的。
加拿大第一所非教會的私立大學是麥吉爾大學,創建於1821年。該校從19世紀50年年代開始設立文、理、醫及工學院,成為加拿大第一所綜合大學。之後建立的達爾豪西大學、皇後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均分別設文、理、工等院系,成為加拿大早期的綜合性大學。到1867年建立聯邦時,全國4省共有18所大學。加拿大西部4省加入聯邦後,先後建立了以省名命名的大學。到1938年,全國共有大學28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大學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並且政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的軍事技術問題。戰後,大學又出色地完成了對復員軍人的再培訓任務,使政府認識到了其重要作用,開始重視對大學的投資。五六十年代,加拿大的經濟繁榮,近切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再加上生育高峰所帶來的學生人數的增加使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
大學的管理
加拿大大學由各省教育部負責管理,但這種管理僅限於制訂全省的高等教育方針和計劃,以及向各校撥款等事宜。大學實行自治管理,各校具體的行政管理和教育事宜均由學校自行決定和實施,省政府無權干涉。大學一般都設董事會和學術委員會。董事會任命學校行政領導;為學校籌款;監督財務,開支充當校方與政府和公眾之間的聯系人。學術委員會由各院系的代表組成,負責一切教育事宜和學術活動,包括安排學科課程、制訂教學計劃和科研規劃、聘任教授、授予學位等。大學的行政負責人是校長,其職務由董事會任命。大學一般有若干副校長,分管不同方面的事務。院系領導和科研部門負責人由校方聘任。
大學的經費來源
加拿大大學的經費主要來自以下渠道:省政府和聯邦政府的資助。各省政府通過財政預算各高校撥發事業費和各種基本建設費。聯邦政府主要通過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基金會、社會與人文科學研究基金會和醫學研究基金會為大學提供大部分科研經費。 大學自身的收入,如學費、科研合同等。 公眾提供的基金,包括個人損款、公司贊助以及慈善機構的贈款等。
加拿大經濟簡況
〖資源〗加拿大地域遼闊,資源豐富,自然條件良好。森林覆蓋面積為440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45%,佔世界森林面積的10%。已耕地佔國土面積7%。礦藏豐富,主要礦產有60餘種,其中鋅、鎳、鉀、鈾、金、銅等產量都居世界前列。加能源、水力資源豐富,天然氣產量佔世界第三位,原油產量占第十一位,淡水資源佔世界的9%。
〖國內生產總值〗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0387.9億加元,人均為33782加元。按2000年數據計算,製造業佔18.2%,金融業佔16.1%,商業佔12.1%,通訊和運輸業佔8.4%,農業、林業、漁業、礦業佔5.8%,建築業佔5.4%。
〖農業〗農牧業機械化程度很高,從事農牧業生產的人口佔全國勞動人口的5%。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燕麥和油菜籽等。2000年小麥產量為2571.7萬噸,大麥1338.8萬噸,燕麥338萬噸,油菜籽692.7萬噸。加是世界第二大穀物出口國。
〖工業〗加是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在原子能和水力發電、通訊和空間技術、石油化工、地球物理勘探、環保、紙漿造紙、客運車輛和小型客機製造等方面均擁有先進技術設備。2000年主要產品產量:汽車267萬輛,發電量5352億度,原油及相關產品1.28億立方米,天然氣1622億立方米(1999年),煤6916萬噸,水泥1275萬噸,鐵礦3524.7萬噸,鎳18.1萬噸,黃金15.5萬公斤,鈾0.99萬公斤。
〖通貨膨脹率〗2000年年均消費物價指數增長率為2.7%。
〖失業率〗2001年3月為7.0%。
〖工資〗2000年人均周工資為626加元。其中礦業最高,達1153加元,貿易最低,為476加元,政府雇員居中,為760加元。
〖財政預算〗2000/2001財政年度,加聯邦預算收入1620億加元,項目開支1160億加元,債務支付420億加元,經濟穩妥預備金10加元,緊急儲備30億加元。收支平衡無赤字。目前,加聯邦政府債務約5768億加元,占國內生產總值57.8%。
〖外貿〗外貿在加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商品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三分之一以上。2000年加對外商品貿易額為7809億加元,其中出口4177億加元,進口3632億加元。在出口產品中,機器設備25.2%,汽車及零部件23.1%,工業產品15.5%,林木產品9.9%,農業、漁業產品佔6.6%,能源產品12.6%,消費品3.5%。加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對美貿易佔加外貿總額的80%以上,其次是日本、英國、中國等。
〖官方國際儲備〗2000年年底,聯邦官方國際儲備總額為323億加元。
〖外資〗2000年底,外國在加總資產為10230億加元,其中直接投資為2915.2億加元。加對外投資總額為7792.89億加元,其中直接投資為3013.57億加元。
〖經濟形勢〗近幾年,加經濟發展較快,1999年加經濟增長率為4.2%,2000年達4.6%。聯邦和地方財政進一步改善,聯邦政府自1997/1998財年在西方主要工業化國家中率先消滅赤字,現已連續四年取得財政盈餘,債務負擔亦有所減輕。今年,由於受美國經濟增長減緩的影響,加經濟增長放慢,加元也呈疲軟之勢,估計全年經濟增長率不足3%。
加拿大歷史
加拿大最早的居民是來到美洲的印第安人,他們多以狩獵和撲捕魚為生,是唯一「祖籍」為加拿大的居民。土著人是加拿大人口的組成部分,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勤勞工作,維護和發展自己的文化、語言和傳統。16世紀許多航海家為了尋找黃金和通向亞洲的西北通道,從南到北探察了大西洋沿岸,揭開了北美新大陸的帷幕。從而打開了通往加拿大內陸的道路。
17世紀初,歐洲人開始殖民加拿大。法國人建立了魁北克城。到18世紀初,其統治范圍逐漸擴大,建立了以奧爾良城為中心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
17世紀,英、法兩國展開了爭奪加拿大的斗爭。英、法七年戰爭後,簽定《巴黎和約》,新法蘭西殖民地轉屬英國,加拿大成為英國殖民地。
1967年英國議會通過《英屬北美法》,由上、下加拿大和新斯科舍省和新不倫瑞克省聯合成立了聯邦制國家 - 加拿大自治領。此間,加拿大形成兩大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以鐵路為主的交通運輸網開始建成。大批移民西進,大片土地被開墾,新的礦產資源接連被發現。一批新城市出現,蒙特利爾和多倫多成為全國經濟文化的中心。加拿大經濟迅速發展,參加了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首腦會議,成為西方七國集團成員之一。
多倫多
安大略省有五個大湖,多倫多市就是建於安大略湖邊。因此,多倫多雖然處於美洲大陸中心部份,卻到處都是森林湖泊,沒有絲毫大陸性氣候象徵,是愛好自由自在人士接近大自然的最好地方。沙龍香煙,那泛舟湖上,蔥綠森林廣告片段不就是取材於安大略湖景?
多倫多街區寬敞,空氣中帶著濃濃的草木味道。多倫多也像其他大城市一樣,高樓大廈林立。入夜以後,辦公大樓仍然燈火通明,原因是電費便宜,用戶不需太計較省錢之道。
未到過加拿大的人,最擔心的是氣候問題。港人一聽到多倫多天氣,冬季氣溫會下降至零下20度,心頭便為之打顫,不過多倫多冬季並非每日都是零下20度的。我在多倫多居住,冬天零下十度,外出也只是羽絨褸一件,便夠禦寒。家居有著完善的暖氣設備,雖是冬季,也沒有甚麼不方便之處。
香港、澳門、台灣華人聚居最眾。多倫多敢擁有全球最大的唐人街。華人人口接近五十萬,比倫敦、三藩市、紐約、等地聚集得更多華人。多倫多有五、六個唐人街,最大的唐人街位於登打士街。縱橫數條街道,面積大過整個香港中環區。區內豬牛內臟、海鮮、海味、蔬菜瓜菜、蒜頭豆豉、土產雜貨、參茸燕窩、沙鍋瓦罐無一不備。華人無慮買不到中國食品。有時懷舊要吃中國菜,多倫多就有二百多間中式食肆。雪梨市最多數得出十間八間,紐西蘭只有3至4萬唐人,莫提也罷.
從唐人街的大小,及食市之多寡和飲食要求,也可以看出當地華人的收入是否安定,生活素質是否仍保存中港水準。
多倫多有一個廣東話廣播電台,全日23小時廣東話播放。開台初期受到很大非議,因為多倫多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大都會,有一百多個族裔。有些族裔認為廣東話不應獨佔一個頻道,於是聯合到市政局示威抗議。都是市長先生有料,公開說明該頻道純為商業立場,誰個有錢,買得起時間就給誰,抗議和不滿情緒,至此一鬨而散。日本人購得一小時廣播時間,為大和民族爭回不少面子。
多倫多的華語電視,有分廣東話和普通話播放,主要是咨訊和港式劇集。牛頭角順嫂不諳英語,足不踏出唐人街半步,至此也得知天下大事。
新聞和金融行情,通過人造衛星即日傳送。坐移民監者毋須擔心恆生指數上落,一個電話,一個FAX即日做妥股票買賣 ,咨訊方面比落後的雪梨市快而准。
拿澳紐來和加拿大作一個比較,究竟那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就業、前景、資源,以至天氣、山川秀麗,和比較接近華人生活,澳紐無一不是第二,第三流,NO FIGHT。
蒙特利爾
蒙特利爾座落於渥太華河和聖勞倫斯河交匯處,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人口約290萬。過去曾在很長時期內為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1967年舉辦過規模宏大的世界博覽會,還承辦過1976 年的奧運會。
作為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蒙特利爾的法語居民佔多數,體現出獨特的法國文化底蘊,被認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她也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約在350年前由法國人建立,爾後歐洲其他各國移民紛紛湧入。因此,在所有的北美大城市中,當屬蒙特利爾的歐洲風情最濃郁。蒙特利爾的市旗圖案是由四朵小花組成的,分別代表最早建設蒙市的英格蘭,法蘭西,蘇格蘭和愛爾蘭移民。
縱覽蒙市全景,大大小孝風格各異的的教堂構成引人注目的文化奇觀,其數量之多(約450座),甚至超過了古城羅馬。在蒙特利爾,每跨一兩個街區便可看到一個教堂。到蒙特利爾觀光而不去參觀那些著名的大教堂將是非常遺憾的,因為當置身於這些教堂內外時,你可集欣賞建築、文化藝術、歷史及宗教於一刻。傍山而立的聖約瑟夫大教堂(St. Joseph Observatory)氣勢磅礴,使人聯想到南京的中山陵。而位於蒙特利爾老城(Old Montreal)的聖 母大教堂(Norte Dame)則以金碧輝煌而聞名,她美麗而凝重的裝飾及壁畫具有震盪肺腑、融化靈魂的氣勢與力量。
蒙特利爾市曾在90年代初與中國上海市結成姐妹城,其植物園中獨具蘇杭園林景色的中國園,就是上海市幫助建造的。
蒙特利爾並不因古老而缺乏現代化色彩,由於多年以來打下的基礎,其工業產值現仍居全國第二位。工業地位不容忽視,金融以及工商業也很發達。購物也是參觀蒙特利爾時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聖凱瑟琳街(Ste. Catherine Street)、聖勞倫斯街(St. Lawrence Street)、聖丹尼街(St. Denis Street)等都是獨具特色,風格各異的商業區。要想體會蒙特利爾的現代風格,可以搭乘地鐵,許多主要地鐵站的建築風格和藝術裝飾都具有獨特的魅力。此外,可游覽奧林匹克城、萬國博覽會舊址、蒙特利爾舊城、聖母院教堂,還可到蒙特利爾大賭場一睹為快。
旅遊觀光業
旅遊觀光業是蒙特利爾的幾大重要產業之一,1998由其而創造了57771個就業機會,其工資收入達12億4千多萬加元,並上繳聯邦稅款3億7千萬加元、省稅款3億8千萬加元、地方稅款1億1千多萬加元。據統計1996年的旅遊者人數約是991萬人,1997年約是1023萬人,而到1998年已經上升到約1128萬人。
教育方面
蒙特利爾共有4所大學: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康科迪亞大學( Concordia University)、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ie de Montreal)和魁北克大學(Universitie de Quebec)。麥吉爾大學為私立學校,康科迪亞大學為公立,均以英語教學為主。而後兩所則為純粹的法語公立學校。這些大學和遍布全城的藝術機構,使蒙市充滿了濃郁 的文化氣息。
生活費用
根據1996年調查表明,在全世界消費水平最高的城市排名中,蒙特利爾處於第127位,而被認為加拿大消費最高的兩個城市分別是,多倫多處於第103位;溫哥華處於第120位。
城市交通
蒙特利爾市政交通委員會是市政府的下屬機構,負責全島的公共交通,其中包括具有65個車站分布於橙色、綠色、藍色、黃色四條線路的地鐵系統;1600多輛公共汽車;兩條連接西郊和西北郊的輕軌鐵路線。除此以外根據1996的數據全島共發放了4491個計程車運營許可證。
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座落在溫哥華島的南端,鑲嵌在充滿郁澤靈韻的青山碧水之間。它不僅是西岸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溫哥華島的最大城市。這里氣候溫和、濕潤,屬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滿目蔥綠,繁花似錦,被人溢為:「花園城市」。
維多利亞在1968年成為BC省首府,是距亞洲最近的不凍港。東岸屬內海,一向風平浪靜,流灣靜穆。站在海岸,舉目四顧,只見一邊海水迥環,帆船點點,山起嵐氣,水生氤氳;另一邊滿目葉茵遮蔽之下,樓房屋宇林次櫛比掩映在綠樹叢中。
距維多利亞大約21公里的寶翠花園(Butchant Gardens) 彷彿是飛速發展的人類文明的一幅迷人畫卷,又彷彿是一首綠寶石交響曲,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參觀。
位於市中心的省府議會大廈,是座承襲英國風格的建築,外綴燈飾,典雅古樸,加上幾匹馬車漫步徘徊,令人如同融身於中古歐洲時代。
對街的蠟像館,館內英國皇室、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宗教及影劇名人,形態各異,喜、怒、哀、樂等表情無一雷同,栩栩如生,渾然天成。
著名的帝國飯店(Empress Hotel)富麗堂皇、美麗壯觀。
維多利亞人幾乎家家種樹,院院養花。這些花蔓於地、附於牆、懸於柱、挺於空。島內居民追求的似乎是陶淵明筆下的田園生活,許多屋宇、庭園掩映在溪谷、林深曲幽之處。並且這里的人個個友好和善,當我們遊玩中幾次迷路訊問不同的路人時,他們都是充滿熱情,耐心盡力的告訴我們所想知道的一切,令人深深感到這里淳樸的民風。
維多利亞有一處始終令我不解之謎。傍晚時分,朋友帶我們四處逛逛。參天的樹木、開闊的田疇,家家閉燈、院院看不到人,彷彿是萬人空巷。四周靜的似乎只有蟲吟鳥唱、蛾飛蝶舞。漫步其中,小憩山中草坪上,只聽微風低低絮語,萬籟泉音,令人內心頓有拔塵脫俗之感,真好象「桃花源」再現。
喜歡幽靜、恬淡、平和,崇尚質朴、??真的人,請到維多利亞來。
溫哥華
溫哥華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也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城市,溫哥華是哥倫比來亞省的省會,有190萬人口。
溫哥華位於加拿大西岸入口,靠山面洋,氣候溫和,占盡風物靈秀的便宜。溫哥華最具特色的便是沿海岸線而築的街道,走在其中,令人感覺清爽、解放、市內設計集中,可謂方便之極。
在市中心的Gastown是溫哥華最古老的街道。19世紀未,溫哥華成為加拿大的主要港口,1886年正式成為城市,綽號為「Gassy」的賈大頓為第一任市長,他為了紀念在1792年發現溫地的白人船長喬治溫哥華(George Vancouver),故將城市命名為溫哥華市,而Gassytown是後來人為紀念賈大頓而命名的。現在在Maple Tree廣場的中央立著賈大頓的雕像,有趣的是他竟站在一隻碑酒桶上。
主街—羅伯森街(Robson)是今日溫哥華的核心,它是桃登?的起點,沿路齊集了不少時裝店、餐廳及酒店,令人感受到與別不同的繁華風采,離開商業區,靠海而立的便是溫哥華的發揚地基斯鎮,這名稱的由來是因十九世紀時,基斯•積克曾在這里經營酒鋪,使小鎮日漸繁榮,故以其名命之,美麗整潔的街道矗立古雅的街燈及蒸氣大鍾,處處盪漾著開拓時期的氣息??BR> 羅伯森街的盡頭是象徵著現代溫哥華的加拿大大廈(Canada Palace),它有高揚著五座白帆形的房頂,裡面是綜和賓館、寫字樓、會議廳,是1986年世界博覽會的主體建築。
另一方面,在曾經開發為侖庫街的格蘭比島的舊街之上,以公眾市場及美術學術為中心,其中還有藝術家的Show-room及海鮮餐廳,洋溢著文化氣息。此外,位於溫哥華商業區西北面的斯坦利公園是個風景優美,令人心曠神怡的好地方。在公園內,大家可以近看海景,一邊散步或踏單車,而園內的動物園、水族館及各種運動設施更是好去處。
最主要的是溫哥華外圍四周盡是自然景緻,乘車由大街出發,只需三十分鍾,便可看見大平原,踏在草原上,真覺心胸廣闊,世界之大與美。要想置身繁華大街,又想親近大自然的話,溫哥華便是一個不可不到的好地方。
【斯坦利公園】:斯坦利公園溫哥華的市中心,是一個森林覆蓋、面積上千英畝的半島。它是世界知名的城市公園之一,溫哥華人的樂園。
在這里,人們在9公里長的環島便道上步行、騎車或輪滑,遠眺金融區巔連高廈和海灣、獅門橋、格羅斯山的360度美景,近觀印第安部落的圖騰柱,耳聽水族館傳出的鯨鳴,或深入森林去欣賞古塘殘蓮,還可到海邊的露天游泳池,縱身剪開晚霞染就的一池金緞。1887年,溫哥華建市的次年就決定永久保留這個半島作為公園。
【獅門大橋】:獅門大橋長1300米,高108米,吉尼斯家族在1938年投資700萬加元建造。設計使用壽命50年,現在已超過10年。獅門大橋北岸的富人區依山傍海,環境十分優美。
【加碧蘭奴吊索橋公園】:100多年前,佐治格蘭•麥基、印第安人奧古斯、傑克和偉科,加沙蘭奴將一條用大麻繩及香柏木結扎而成的吊索橋懸吊在距加碧蘭奴河230英尺高、橫跨45英尺的峽谷上。1903年、1914年,吊索橋被加固改建。1956年,吊索橋兩端用鋼纜及混凝土加固,可承受13噸的壓力。這座峽谷上的橋的主要功用大概就是讓世人游覽,領略搖曳空中的滋味。回此,來回走過橋,會得到公園主人簽發的一張獎狀,證明一次勇敢的經歷。
吊索橋公園里還有許多印第安的圖騰柱和雕像。始創於1911年的TRADING POSTX 精品店銷售19世紀印第安土著手工藝品。
渥太華
渥太華是加拿大的首都,位於渥太華河之上的。是世界上最寒冷的首都之一。1月份平均氣溫是-11℃。最低氣溫達-39℃。人口120萬。渥太華又稱「鬱金香城」。
一八五七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選擇了渥太華作為英國這塊殖民地的首府;此後,渥太華便成為加拿大的政治中心。它既是重要的鐵路樞紐,又是著名河港,還有百餘條航線通往國內外重要城市。
在德若阿金姆建有加拿大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渥太華還是全國文化、科學研究的重要城市。
渥太華大學、卡皮頓大學等最高學府,著名的科學院和研究中心均設於此。
市內還有國家藝術中心 (National Arts Centre)、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文明博物館 (Museum of Civilizations)、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 、全國科學技術博物館、國家軍事博物館、國家航空博物館、郵政博物館、國家圖書館等。
這個擁有數千英畝的城市,雖不算大,卻井然有序,處處可見綠化及自然保育的用心。 綠樹濃蔭與華夏高樓使渥城在華麗的外表下,自有一份庄嚴溫婉。
在該城居住著1萬余華人。 市區中心附近的王馬錫街,是華人商店集中區。
渥太華依山傍水,主要的游覽點都靠近渥太華河和麗都運河附近。
國會山莊座落在面對渥太華河的國會山丘上,由三棟維多利亞哥德式建築和一大片綠地廣場所構成, 三棟哥德式的砂岩建築矗立在絕崖上,俯視著渥太華河。外觀宏偉庄嚴,是目前加拿大政府及參議院所在,已有一百四十年歷史,分中央區、東區和西區。
中央區有參議院、眾議院與和平塔。遊客可入內參觀。 國會山莊是渥太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其建築--特別是九十公尺高的和平塔(PEACE TOWER),是國會山莊最高的建築物。
和平塔內有兩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加拿大將士名錄,塔上有一個由五十三個小鍾組成的琴樓。中央區後部是規模宏大的國會圖書館,東區的樞密院,總理和外交部長在此辦公,西區是其他各部官員的辦公大樓。 國會山莊內有紀念加拿大立國百年的水火相容池。
每天下午一點,國會山莊和平塔上的大鍾會發出悠揚樂聲,大樓周遭彌漫著祥和寧靜的氣氛,夏天的六月至九月,每天上午十時,頭戴黑熊皮帽,身穿紅制服的士兵在國會大廈前舉行傳統的換崗儀式。
總督府
其他不可錯過的有總理府,總督府及同是哥德式建築的最高法院,總督府又名麗都堂,目前的主人是出生於香港的華裔伍冰枝(Adrienne Clarkson),是加拿大有史以來第一位華人總督,日前被多倫多太陽報評為與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並列的最知道打扮的加拿大男女。
麗都運河 (The Rideau Canal)
建成於一八三二年,長十二公里,連接渥太華河與安大略湖,東達大西洋,西面則通往北美五大湖區,在當時來說,起重要的運輸作用。現今,運河已不能容納大型船隻通過,她貫穿整個市區,運河上有十座大橋橫跨東西兩岸。河西稱上城,居民多為英裔;河東稱下城,居民多為法裔。沿途綺麗風光成為最迷人的觀光重點。
每年2月中旬渥太華舉辦為期十天的冬季狂歡節,就在冰凍後的麗都運河(Rideau Canal)舉辦。它的特色除了有冰雕展、雪橇活動、破冰船之旅、冰上曲棍球賽、雪鞋競走以及冰上駕馬比賽等精彩活動。你可以在約9公里長的運河上悠遊冰上世界。
鬱金香花節
(5月的最後兩周)是首都渥太華的盛大節日。節日間舉行各種彩車遊行。歡慶的人們還選出一位美麗的「皇後」。人們尾隨「皇後」的花車,以樂隊為前導徐徐前行。 如果五月中到渥太華旅遊,那時正是鬱金香節,繁花似錦,一張張彩色的花地氈,遍布市內每個角落。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歐洲戰火燎原,荷蘭女皇曾在渥太華避難;戰後,女皇回國,為感謝渥太華市民,女皇送來了許多鬱金香花種,使渥太華的鬱金香花節更為盛大。
人類文明博物館(Museum of Civilization)
要深入地了解加拿大的發展經歷,最宜游覽人類文明博物館(Museum of Civilization)。
館內一樓展覽原居民的生活文化考證,四樓則展覽歐洲移民開拓加拿大的歷史,大量的歷史資料,配以實物的擺放和陳設,還有影音介紹,使參觀者可作親身感受和近距離觀察。
有需要時,工作人員更可作詳細介紹,使參觀者能更深入了解加拿大的演變。 博物館二樓有一個世界兒童玩具展覽廳,展出不同國家民族的傳統玩具,兒童更可以直接觸摸玩具。
博物館落地的玻璃大幕牆,不僅把渥太華河畔的風景和陽光融匯成一幅大油畫,而且這里亦是欣賞對岸渥太華市的最佳觀景點。
加拿大國立美術館
加拿大國立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渥太華。由莫須塞福迪奧(Moshe Safdio) 所設計。這棟既明亮且優美的建築保留了加拿大現存 最重要的收藏。
『柒』 華誼兄弟傳媒公司投資拍攝了哪些古裝戲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英文:Huayi Bros. Media Group),創業板股票代碼:N華誼 300027,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娛樂集團,由王忠軍、王忠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開始時是由投資馮小剛、姜文的電影而進入電影行業,尤其是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投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旗下有華誼兄弟時代文化經紀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電視節目事業有限公司、華誼兄弟音樂有限公司、環球熱力兄弟影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廣告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國際發行有限公司等。
『捌』 換車網是幹嘛的
提供換車服務的平台。
換車網以「讓換車更簡單」為使命專注於提升消費者換車體驗。線上平台提供二手車在線估值、新車全城詢價、換車差價比選、差價分期等服務,線下交易由「車管家」專業護航。
已在北京,廣州,上海,福建,南京,青島,重慶、成都、武漢、長沙、新疆、寧夏等101個城市汽車商戶達成業務合作。換車網通過旗下幫幫賣車的社會化營銷工具幫助4S店提升自身的互聯網營銷能力。
(8)全城造紙集團的股票擴展閱讀
換車網提供服務有:
1、換車網報價保障
換車網已和全國上百家汽車品牌、數千家品牌4S店建立合作關系,這里可以接觸到一手的真車實價。二手車也將通過平台展示給全國的意向買家,「誰高賣誰、價高者得」保障利益。
2、換車貸款
換車網旗下換車金融平台提供來自主流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僅需結合需求在線申請業務,手續將由換車網工作人員協助快速辦理。
『玖』 電視劇絕愛的結局是什麼
林氏企業面臨破產危機鄒雨在鄒月的威脅下發誓自己以後不和林啟正在一起,鄒雨十分痛苦。鄒月在網路上發布帖子編造自己和林啟正相愛的故事,連醫院的護士都看到了。但是其實大家都知道鄒雨才是和林啟正相愛的那個,因此背地裡議論紛紛。鄒月終於出院回家,繼續悶在家裡不肯出門,在網路上發帖謊稱自己和林啟正相愛。鄒雨在網上看到了帖子很是生氣去敲門,但是鄒月就是不給姐姐開門。林啟聰看到了這些帖子以後十分著急打電話給鄒月,鄒月接到了林啟聰的電話以後就是不肯刪帖。林啟正因為鄒月的原因再次被記者圍追堵截,於是來到了鄒家勸說鄒月刪除帖子,林啟正再次和鄒月產生了爭執,鄒月懷恨在心,變本加厲的編造謊言。一檔電視節目的負責人看到了這些故事以後,從網路上聯系鄒月邀請鄒月來到自己的電視節目做客。鄒月答應了,帶了面具推著輪椅上了節目。但是即使帶了面具,鄒雨和鄒母還是從節目上一眼認出來了鄒月。林父也看到了這檔電視節目,心中十分不快。林啟正連忙拿起來遙控器關掉了電視,被林父痛罵一頓,認為這檔節目全城的人都看到了,關掉了又有什麼用。林啟正的名譽因為鄒月受到了嚴重威脅,很多商家都拒絕再和林氏企業合作,林家的公司頓時面臨破產危機。鄒月知道了這件事情以後來到了啟正的辦公室對林啟正道歉,說自己並不知道會導致林啟正的公司破產。林啟正對於鄒月已經齒冷,根本不希望和鄒月再有任何的牽扯。林啟聰送鄒月回家,林啟聰和鄒月來到了一處球場,提醒對方可以通過向媒體澄清真相的方式來挽救林家的公司,鄒月當即心動了……
『拾』 2008年美國「次貨危機」對全城的經濟影響
從2006年下半年發端的美國次級債危機至今,美國經濟危機四起,並且正在影響著全球的經濟發展。盡管美國政府多次降息,並且採取了一系列的應急措施,終無法改變美國經濟不斷衰退的趨勢。本文從中美經濟的基本面出發,提出美國經濟的衰退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是由於中國金融等領域尚沒有完全放開,次級債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文章同時認為美國經濟的衰退給中國經濟「走出去」提供了機遇,為中國經濟的趕超發展提供了條件。
一、次貸危機使得美國經濟正在衰退中
(一)美國次貸危機的由來
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Subprime lending crisis),也譯為次級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美國房地產是次貸危機的最先引發者,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到期,普通老百姓無法還貸,然後出現貸款公司倒閉,對沖基金嚴重虧損,繼而花旗、摩根等銀行保險公司受到拖累而出現巨額虧損;鑒於此,美國股市出現連續性的大跌,這又進一步惡化了美國經濟,並迅速波及歐盟、日本、澳大利亞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中國多家銀行也因購買次貸債務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拖累。
第三,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美國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我國和美國的貿易長期處於順差狀態,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將會導致美國國內消費支出、投資支出、國內生產總值等下降,進而會導致美國對進口需求的減少。目前次級債對外貿易的影響已經顯現,也已經在我國經濟發展數據中充分體現,「2008年1月份,我國對美國出口19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僅增長5.4%,比去年同期增幅大幅回落22.7%。」
(二)次貸危機以來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實證分析
1.中國2008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盡管我國遭遇了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國際次貸危機等復雜嚴峻的形勢,但政府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使得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14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20億元,增長2.8%,回落1.6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30778億元,增長11.5%,回落1.7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5993億元,增長10.9%,回落0.4百分點。
2.次貸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次貸已經導致國際證券市場大環境走向惡化,全球股市連續下跌,國內A股市場沒有獨善其身,連續數月下跌。並且跌破2000點。雖然國家採取了積極的救市政策,但這些政策利依舊難改A股頹勢。股市下跌會導致上市公司投資收益下降,加之2008年國內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會隨著宏觀調控而放緩,連環反應正在使得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股票的估值調低。年初的雪災、連續數月的高EPI以及5月份四川大地震給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股市增添了不確定性。
3.次貸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我國受次貸影響相對較大的銀行主要有工行、建行、中行,其中中行持有的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最多,2007年末中行持有的次級債賬面價值降至49.90億美元,占集團證券投資總額的2.13%。工行年報表示,2007年末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支持債 券面值12.26億美元,全部為第一留置權貸款支持債券,信用評級均為AA+、AA、AA-。建行年報表示,2007年末持有美國次級按揭貸款支持債券名義余額10億美元,賬面價值3.7億美元。信用評級A級及以上佔比為93.03%。下表為2007年3季度工行、建行、中行持有次級債資產情況。
根據上述三行2007年年報,以及增加的次級按揭貸款支持債券減值准備支出,次貸危機對中行、工行它們的直接影響已經十分有限,建行也表示次貸對它盈利影響不大。
三、走出美國次貸陰霾,抓住次貸危機帶來的機遇
(一)中國有能力走出美國次貸危機陰霾
美國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對全球經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得開放程度高的國家很多產業都出現萎靡,中國的對外開放存在一定程度的管制,因此沒有出現像歐洲國家的次貸引發的巨大沖擊效應,同時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受出口、內需、投資三駕馬車拉動,數據顯示我國出口受到了次貸的較大影響,但是內需和投資依舊發展良好。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8」學術峰會上指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基本面是好的」。所以,中國經濟整體形勢依舊較好,通過加強內需彌補出口的頹勢等途徑可以保持中國的經濟按照預期向前發展,同時積極調整進出口產品的結構來優化我國產業結構。
(二)積極抓住美國次貸危機出現的機遇
次債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不是全局性、長期性、總體性的,而是局部性、階段性、結構性的,它雖然放緩了美國經濟的發展,但並沒有讓美國經濟失去在全球的競爭力。並且我們認為美國經濟在經歷次貸危機後,經濟效率會進一步得到提升,競爭力進一步得到加強,美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不會因為這次次債而發生逆轉,目前美國需要救助的也主要是金融企業。
中國應該抓住美國次貸危機出現的短暫的機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緊對國外優質資產的收購。2008年1季度中國GDP增長10.3%,高於改革以來的長期平均值,根據統計數據可以推測2008年美國GDP增幅會低於2%。中國GDP的增長不會低於10%,因此中國的經濟增長將在絕對量上成為全球第一,所以美國經濟在面臨衰退的同時給中國大國崛起提供了機遇。2008年1季度,亞洲地區(除日本外)企業收購規模同比增長了8.9%,金額達到了1408億美元,其中有超過394億美元來自中國收購者,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收購國。因此,中國經濟雖然受到了次貸的影響,但是影響在可控范圍內,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態勢並沒有改變,同時次貸給予了中國走出去收購國外優良金融資產的機會。
(二)美國經濟衰退論出現
隨著次級貸的不斷升級,次級貸正在進一步拖累著美國經濟。花旗集團財報顯示2007年第四季度花旗虧損98.3億美元,這是花旗發展至今196年歷史上最高的虧損額,因此花旗還同時宣布裁員4200人,花旗集團的財報打擊了大眾對經濟盡快恢復的信心。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近期在國會接受質詢時表示,美國經濟「有可能出現衰退」,同時美國《紐約時報》在2008年4月3日公布的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近2/3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已經處在衰退當中」。
經濟學認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連續兩個季度GDP出現零增長或者負增長,那麼這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處於衰退階段。美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數據顯示,2007年第三、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4.9%和0.6%。所以,美國連續三個季度的經濟發展數據表明,美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困難,並且有可能出現衰退。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經濟衰退主要表現在企業和個人支出疲軟、房地產市場持續萎靡、公眾對經濟信心持續削弱、社會就業狀況不佳等方面。同時,美國不斷增加的通脹壓力在制約著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第一,CPI超出警戒區間,2008年1月至3月,美國CPI同比增幅分別為4-3%、4%和4%,大幅高於美聯儲1.5%-2%的警戒區間。第二,PPI增幅創下新高,2008年1月至3月,美國PPI同比增幅分別為7.4%、6.4%和6.9%,1月升幅創1981年10月以來的新高。第三,進口價格持續上漲,2008年1月至3月,美國進口價格指數月度增幅分別為1.5%、0.2%和2.8%,能源和農產品國際價格上漲的外部通脹壓力不斷向美國內部傳染。
二、美國次貸危機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次貸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的表現
由於我國仍然存在一定的資本管制,次貸危機通過金融渠道對中國經濟的穩定與健康的直接影響比較有限,對中國經濟的短期直接影響總體上不會太大。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與美國、全球經濟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中的間接影響不可低估。
第一,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影響。中國股票價格追隨美國股市下跌,並且跌幅超過美股跌幅,這主要是投資者心理因素造成的。因為前期中國股票估值偏高,在全球經濟隨著美國經濟放緩的過程中,中國A股市場部分股票價格因不具備價值支撐,呈現連續下跌的態勢,並且處於非理性下跌狀態。這給廣大的新老股民上了一次體驗式的風險教育課,為中國投資者今後的理性投資奠定了基礎。
第二,對我國金融機構和QDII的影響。我國涉及次級債的銀行主要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以及建設銀行,他們均已公開聲明其所持美國次級抵押貸款相關的債務抵押債券信用等級較高,對銀行的經營影響不大。由於我國QDII類投資基金設立運作時間不長,投資經驗不足,沒有能夠很好地評估次級債的負面性,幾乎所有的QDII類投資基金都損失慘重,「截至1月28日,南方全球、華夏全球、嘉實海外、上投亞太優勢的基金凈值均跌破0.9元,單位凈值分別為0.823、0.793、0.754、0.772,一出海就平均虧損了21.5%。假設今年以來這些基金的規模一直沒有變化,以已經公布的四季報基金期末份額計算,這4隻基金共計虧損約257億元。」不知對你有用嗎?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