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股票分紅對股東無意義
擴展閱讀
滬深300股票代碼有什不同 2025-09-06 21:17:24
中國中旅股票市盈率 2025-09-06 21:03:51
春節香港股票交易時間 2025-09-06 20:59:23

股票分紅對股東無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8-07 04:41:07

股票分紅後股價卻要下跌,那對持股者有什麼意義

股票分紅股價下跌,從一個方面來說,投資者買入股票,持有的是市值,投資者只要把股票賣出去才能把錢換回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市值是虛擬資產,而上市公司分紅拿出來的確是真金白銀。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投資者分紅之後持股比例是不變的,而專業投資者可以進行紅利再投資,提高持股比例,享受復利。

(1)股票分紅對股東無意義擴展閱讀

股票分紅的交付方式:

1、一種以現金的形式向股東支付。這是最常見、最普通的形式。

2、向股東送股,採取這種方式主要是為了把資金留在公司里擴大經營,以追求公司發展的遠期利益和長遠目標。

3、第三種形式是實物分派,即是把公司的產品作為股息和紅利分派給股東。


② 股票分紅對股民來說是好事嗎求解釋!

股票上市公司分配給股東的權利,包括分紅、即領取現金股利或投票股利的權利以及配股的權利,但由於股票在市場上一直在投資者之間進行轉讓買賣,當上市公司在一定時期向股東分派股利進行配股時,為使本公司的股東真正得到其應得的分紅配股權利,就存在著一個這種權利應該分配給股票的買入者還是賣出者才合理的問題,由此產生了股票除息與除權交易。此外,由於公司分紅配股引起公司股本以及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的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的變動,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後以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因送股轉增股本或配股而使股本增加形成的剔除行為稱為除權,即從股價中除去股東享受的、送股轉增股本或配股的權利:而因紅利分配引起的剔除行為稱為除息,即從股價中除去股東享受現金股息的權利。 股權(息)登記日與除權(息)基準日股權(息)登記日,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利或進行配股時規定一個日期,在此日期收盤前的股票為「含權股票」或「含息股票」。在該日收盤後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享受分紅配股的權利,通常稱之為R日。 之所以稱為登記日,是因為交易所在該日收盤之後將認真核對有關資料,對享受分紅配股權利的投資進行核對後登記全部過程均由交易所主機自動完成,而不需要投資者去辦理登記手續,這也是證券無紙化交易的一個優點。 除權(息)基準日,是相對於股權(息)登記日的下一個交易日,即R+1日,在該日及以後交易日稱為「除息股票」,買入該股票的投資者也就不再享受此次分紅配股的權利,而在股權(息)登記日收盤後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在除權(息)基準日及以後賣出該股票後,其所享受的分紅配股的權利不受影響

除權與除息報價的具體計算公式有以下幾種:
除息報價。除息報價=股息登記日收盤價每股現金股利(股息)
除權報價。
a送股除權報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1+送股率)
b配股除權報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率)/(1+配股率)
c送股與配股同時進行時的除權報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率)/(1+送股率)
除權除息報價=(股權登記的收盤價每股現金股利+配股價*配股率)/(1+送股率+配股率)

除權除息後股價上漲後股民的錢才會多,反之錢會少。

③ 分紅派股對股民無意義,因除權除息後資產總值不變。這樣理解對嗎

對,分紅派息本身對股民沒有實際價值,資產總量並不會因此而增加,甚至會因為派息交稅而適當減少。參與分紅的本意是看重該股的未來發展,長線持有。因為如果該股有發展潛力,股價就會上漲,填權是早晚的事。
但國內由於炒風盛行,價值並不被看重,所以在除權前後往往會瘋狂炒作,搞的股票的價值被嚴重高估,所以除權後往往會大幅貼權,這些是人為的,與分紅本身並不相干。

④ 對股東來說,上市公司分紅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上市公司分紅時,我國股民普遍都偏好送紅股。其實對上市公司來說,在給股東分紅時採取送紅股的方式,與完全不分紅、將利潤滾存至下一年度等方式並沒有什麼區別。這幾種方式,都是把應分給股東的利潤留在企業作為下一年度發展生產所用的資金。它一方面增強了上市公司的經營實力,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另一方面它不像現金分紅那樣需要拿出較大額度的現金來應付派息工作,因為企業一般留存的現金都是不太多的。所以這幾種形式對上市公司來說都是較為有利的。
當上市公司不給股東分紅或將利潤滾存至下一年時,這部分利潤就以資本公積金的形式記錄在資產負債表中。而給股東送紅股時,這一部分利潤就要作為追加的股本記錄在股本金中,成為股東權益的一部分。但在送紅股時,因為上市公司的股本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上市公司需到當地的工商管理機構進行重新注冊登記,另外還需對外發布股本變動的公告。
但不管在上述幾種方式中採取哪一種來處理上一年度的利潤,上市公司的凈資產總額並不發生任何變化,未來年度的經營實力也不會有任何形式的變化。
而對於股東來說,採取送紅股的形式分配利潤將優於不分配利潤。這幾種方式雖都不會改變股東的持股比例,也不增減股票的含金量,因為送紅股在將股票拆細的同時也將股票每股的凈資產額同比例降低了,但送紅股卻能直接提高股民的經濟效益
其根據如下:
1、按照我國的現行規定,股票的紅利的征稅可根據同期儲蓄利率實行扣減,即給予一定的優惠,具體稅額就是每股紅利減去同期儲蓄利率後再徵收20%的股票所得稅,這樣在每次分紅時要徵收的稅額是:
所得稅=(每股紅利-本年度一年期定期儲蓄利率)×20%。
當上市公司在本年度不分配利潤或將利潤滾存至下一年時,下一年度的紅利數額就勢必增大,股民就減少了一次享受稅收減免的優惠。
2、在股票供不應求階段,送紅股增加了股東的股票數量,在市場炒作下有利於股價的上漲,從而有助於提高股民的價差收入。
3、送紅股以後,股票的數量增加了,同時由於除權降低了股票的價格,就降低了購買這種股票的門檻,在局部可改變股票的供求關系,提高股票的價格。
將送紅股與派現金相比,兩者都是上市公司對股東的回報,只不過是方式不同而已。只要上市公司在某年度內經營盈利,它就是對股民的回報。但送紅股與派發現金紅利有所不同,如果將這兩者與銀行存款相比較,現金紅利有點類似於存本取息,即儲戶將資金存入銀行後,每年取息一次。而送紅股卻類似於計復利的存款,銀行每過一定的時間間隔將儲戶應得利息轉為本金,使利息再生利息,期滿後一次付清。但送股這種回報方式又有其不確定性,因為將盈利轉為股本而投入再生產是一種再投資行為,它同樣面臨著風險。
若企業在未來年份中經營比較穩定、業務開拓較為順利,且其凈資產收益率能高於平均水平,則股東能得到預期的回報;若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低於平均水平或送股後上市公司經營管理不善,股東不但在未來年份里得不到預期回報,且還將上一年度應得得紅利化為了固定資產沉澱。這樣送紅股就不如現金紅利,因為股民取得現金後可選擇投資其他利潤率較高的股票或投資工具。

⑤ 最近在一本行為金融學的書上看到:上市公司股票是否分紅對他的股東沒有影響。

分紅需要支付現金,沒有分紅就不需要支付現金,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現金量,有利於企業運作。不分紅,資金仍然在企業中,增加企業的資產,對股東的權益沒有損失,反而有利。據說像微軟等企業就不分紅,但其股票仍然受追捧。但在中國,問題是企業的控股股東會將資金挪用,使企業的現金量減少,從而影響企業的運作,這就給小股東造成損失。

⑥ 現金分紅和股票分紅是怎麼回事 對股東有什麼影響嗎

一,現金分紅和股票分紅:

  1. 股票分紅:投資者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對該公司進行投資,同時享受公司分紅的權利,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分紅有兩種形式;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上市公司可根據情況選擇其中一種形式進行分紅,也可以兩種形式同時用。

  2. 現金分紅:紅利以現金的形式發放。

二,對股東的影響:

  1. 有投入才有產出.鼓勵分紅,一方面證明企業的盈利是真實的,一方面證明企業產品的受歡迎程度高,銷路好.

  2. 對公司來說現金的減少容易影響公司的運作.對股東而言好的地方是,有分紅證明企業盈利好,但是如果過多分紅,證明這個企業未來擴張前景不太樂觀.

⑦ 關於分紅無意義的問題···

好明顯,LZ本身就錯。
首先,除息後,股價不是0.5元,還是1元。
現在我們不當PE是1來算,公司市值100W,發行100W股,PE為1,那麼股價就是1元。
當公司賺了50W的時候,那麼公司市值就是150W,發行100W股,PE為1,那麼股價就是1.5元
如果50W全部給股東,那麼股價就是1元。當然,以上是不計算稅率都是用比較直白的方式去說。

1,股價是不斷波動的。通過供求關系,股民買入是可以提高股價。
同理,當公司不斷盈利,賬面價值提高的時候,股價也會上漲。例如巴菲特的公司就是。交易不交易不重要,關鍵是股價也從幾十美元漲到幾萬美元。那是因為賬面價值在提高。

2,公司要掏錢的。如我前面說的。例如4大銀行就是典型例子。

3,分紅當然有意義。。。當然,公司也會挪用資金,特別是不誠實的公司也有這情況。
為了方便說咱們舉例說誠實的公司。例如四大銀行
例如農行的EPS是0.38,那是全年盈利,但是銀行配息率達到32%左右,所以把裡面的0.1315派給股東,剩下的留給公司繼續發展。
而股民可以把拿到的錢再買入公司的股票,那麼股票數量就增加,下年分紅因為股票數量增加而增加,錢就多了。而且只要公司持續盈利,股價還會不斷提高。
那是復利。

所以分紅無意義,那是荒謬。

⑧ 我想問你個問題,其實分紅對股東有什麼意義嗎

為什麼要現金分紅?其意義在哪裡?
現金分紅的意義首先不在於回報投資者,而在於它是一面鏡子,一面照妖鏡。可以照出上市公司利潤的真假。
第二從回報投資者角度來說,現金分紅仍然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一種方式。如果投資者分紅的股票填權了,這就意味著經過重新再分配後,投資者最終得到了這筆分紅。
其三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的公司。在所持股份不能上市套現的情況下,現金分紅就是對大股東最好的投資回報。而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因為不需要繳納紅利稅,所以機構投資者也不會因為現金分紅而出現投資損失的情況。
第四。現金分紅還可以作為抑制上市公司盲目再融資的指標來使用,避免上市公司一味圈錢。比如,目前上市公司的公開再融資(包括配股與公開增發)是需要與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掛鉤的,規定三年現金分紅的比例不低於三年凈利潤的30%。
最後一點,對個體投資者來說,A股市場,預期高送股比例常常會成為年報炒作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