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車陂村股票分紅
擴展閱讀
廣饒有股票交易所嗎 2025-08-30 09:17:05
科創板股票代碼找不到 2025-08-30 07:36:24
通訊股票代碼同花順 2025-08-30 06:40:02

車陂村股票分紅

發布時間: 2021-08-09 04:45:28

A.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車陂村啟明大街北二巷郵編是什麼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車陂村啟明大街北二巷郵編是510660

B. 廣州天河車陂屬於城中村范圍嗎

車陂街:從車陂地區「水浸街」困局 透視東圃舊城區改造的緊迫性 2009-04-23 14:14:00 車陂街調研報告之一
從車陂地區「水浸街」困局
透視東圃舊城區改造的緊迫性「落雨大,水浸街」,這是車陂地區居民群眾和政府部門最頭疼的問題。 一、車陂地區經歷「水浸街」回顧
去年9月24日凌晨2時30分,受強台風「黑格比」環流影響,引起車陂地區潮水急劇上漲,導致大部分地區水浸。東圃舊城區的東圃大馬路、東圃二馬路地段,西湖社區的水上新村、新涌口、糧倉路,沙美社區,西岸社區,東岸社區等社區大面積受浸,雨水、潮水從低窪處的缺口、居民家、下水道里涌進受浸地區的大街小巷和居民家裡,新涌口地區水位高達1.8米,水浸范圍涉及車陂地區大部分面積,約3平方公里,受浸房屋、商鋪約2650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365萬元。
2005年6月21-24日持續四天,由於連續的暴雨和天文潮汐的影響,車陂地區受到百年一遇的大潮水襲擊,東圃舊城區的東圃大馬路、東圃二馬路地段、西湖社區的水上新村、新涌口、糧倉路、沙美社區、西岸社區、東岸社區等地大面積受浸,受浸最深處有1.6米,水浸面積約2.9平方公里,受浸民房約2520間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96萬元。
還有,每次天文大潮和暴雨過後,東圃舊城區都受到水患襲擊,嚴重影響著當地居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
近年來,政府對這一地區頑疾的治理從未停歇。水浸街問題也早已納入政府民生工程,2007年5月通過的「惠民66條」就提出,到2009年底基本緩解「水浸街」問題,這是政府對民眾的承諾。
二、東圃舊城區的歷史及發展現狀
車陂地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東部,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面積約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萬人,外來人口約10萬人,城區形態十分復雜,有廣州市最大的關閉企業即廣氮企業集團的宿舍區和舊廠區,有東圃舊城區即原東圃墟,有天河區最大的城中村即車陂村,還有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大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隨著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國家模範城市順利完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和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使車陂地區逐步發展成為適宜創業發展和適宜人們居住的繁榮地區。
目前東圃舊城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是以歷史形成的東圃墟為中心的一個舊城區,位於中山大道以南,轄區包括東圃、西湖、天雅、龍口、西岸、沙美、東岸等七個社區,貫穿其中的有東圃大馬路、東圃二馬路、陂東路等繁華道路。轄內有常住人口18492人、流動人口71637人,公房472間、私房19857間、出租屋12765間。
三、東圃舊城區「水浸街」的現實動因
年年治理年年水浸,是天氣太壞,還是漏洞太多?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大多數的市政設施比較落後。東圃舊城區地勢低窪,很多地方比車陂涌的河堤還低幾十公分。潮水很多是從排水渠、下水道、甚至從居民家裡地下排水系統的低窪處涌進居民家裡和大街小巷。特別是東圃大馬路以南還未擴建的1公里地段,排水設施比較差,埋藏在道路上的自來水管多年未更換過,經常出現一些滲漏,致使路面形成了坑窪的現象,使周邊的民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浸泡。
二是車陂涌及其支流幾乎貫穿整個車陂村和東圃舊城區。當連續出現強降雨時,車陂湧上游會有大量雨水向位於下游車陂涌口的車陂村和東圃老城區沖下來,如遇潮水頂托,很容易造成倒灌內澇水浸。
三是車陂涌沒有設置水閘和排洪站。一旦遇珠江洪水或潮汐,無法隔離大水和及時將內水排出,從而導致車陂村和東圃舊城區大面積水浸。
四是原排水系統設計相對落後。由於近年雨量充足,而車陂地區的排水設施大多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建設的,當暴雨強度超過了原排水設施的設計設防標准時,就會在一些低窪地形成積水。特別是東圃舊城區,由於整體海拔較低,甚至比珠江的河堤還低幾十公分,一旦遇到流域性降水,自然就成了排水泄洪的一個出路,從而導致東圃舊城區大面積水浸。
五是珠江潮水頂托,形成倒灌內澇水浸。 由於車陂地區地勢較低,排水系統直接受到珠江漲潮的影響。如遇暴雨時恰逢珠江水位漲潮期,極易發生水浸。車陂涌在上游有數十米寬的河面,但到了車陂村和東圃舊城區一段較為狹窄,上遊河水流經這里,便推高水位,一旦高過排水口則會形成倒灌。
六是亂扔垃圾造成淤塞。居民群眾平時不注意愛護排水管網,亂扔垃圾,是造成管網堵塞的原因之一。特別是有些商家用豬油炒菜,油污排入下水道後,凝結在管道內,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例如車陂村外來人員較多,沿路排水口經常被垃圾堵塞。
七是野蠻施工破壞管道。排水系統受到野蠻施工的破壞;有的施工單位隨意將建築垃圾直接排入市政管渠;有的排水工程未完工;有的不注意將排水設施及時遷改等原因均導致水浸街。
八是雨污混流導致「梗阻」。造成車陂地區下水道「腸梗塞」的一大元兇就是雨污不分流。據了解,目前車陂地區大部份管道雨污不分流,狹窄的管道一旦下大雨就承受不了排水功能,通過排水口湧出地面,造成大面積水浸。特別是在東圃舊城區一些地段,雨污合流,加之管道老化,雨水把泥沙沖入管道內,管道承受不了,頻頻「罷工」。
如何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呢?據有關專家分析,要徹底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政府必須以天河區東部新商圈形成為契機,加快東圃舊城區改造。
四、東圃舊城區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隨著城市建設東移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以及天河區東部新商圈的迅速形成,東部地區的發展日新月異,逐步發展成為人們悠閑購物、經濟發展的一塊熱土。但由於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東圃舊城區在發展的過程所遇到的問題逐漸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東圃大馬路交通問題。東圃大馬路是東部地區的商業中心,是人流、車流、物流最集中的地方。但東圃大馬路的道路狹窄不暢通、車輛亂停放的問題,一直是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也是整治景觀、維護好交通和社會秩序、還路於民的切實要解決的一大問題。1996年,東圃大馬路進行了拓寬整治的一期工程,由中山大道路口至天河區紅會醫院由原來的雙向二車道擴寬到雙向四車道,但是由東圃大馬路紅會醫院至黃埔大道路段的擴寬工程一直沒有落實,路面狹窄,而車流量大,經常造成嚴重的塞車,給周邊的居民群眾出行造成極大不便。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東圃大馬路兩旁的商鋪住宅日益增多,而附近又缺少配套的停車場,造成各種營運、購物、辦事的車輛臨時停放在馬路兩旁的現象非常嚴重。未擴建的路段靠近黃埔大道的一段路兩旁都是各種類型的食肆,在用餐高峰期經常馬路兩旁停滿車輛,由於該路段雙向行駛,路邊比較窄,因此經常堵車。該路段已經修建多年,路面的排水設施比較陳舊,若遇到多雨季節,經常會造成路面浸水,嚴重的時候,馬路兩旁的單位和民居都會受到影響。
二是房屋破舊,居住條件差,與周邊的繁華形成鮮明對比的問題。東圃舊城區的房屋大多數是公房,房屋破舊,且年久失修,經長時間水浸就很容易產生危險,而且居住的大多數是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小孩,居民群眾的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難以保障。而與之相連的還有「車陂村」這一典型的「城中村」。在發展過程中,部分舊房被拆除重建,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房屋相當陳舊,居住條件較差,這與周邊新建的小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由於流動人員的高度聚集,以及流動人員低水平的消費,促使其向租房價格低廉的「城中村」中雲集,客觀上加速了「城中村」的「發展」,但由於外來人員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他們的大量湧入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嚴重的治安、安全等隱患。
五、對東圃舊城區改造的建言
根據廣州市天河區「十一五」規劃,天河東部新商圈的范圍是「西起東圃、東到珠村、南至高唐、北抵珠江」的區域。天河東部將形成「一個核心商圈、三個板塊」以構成東部發展支點。一個核心商圈,指的是黃埔大道以北廣園路以南中間的一塊;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生活支撐的商業板塊,主要是以原來的東圃鎮——明清時代的廣州東部商業集散地為中心,構建生活設施的商業服務中心。天河區將東部新商圈的發展納入了未來五年天河的工作重點中,天河區政府希望藉助舉辦此次亞運會的機遇集中地進行東部商圈內的規劃建設,加快東部新商圈的建設步伐,在東部樹立起廣州新的城市增長極。根據廣州市提出的「東進、西聯、南拓、北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廣州市天河區東部正處於廣州市東進和南拓發展軸的交匯點,地理上又聯系著廣州東北向產業區,是廣州城市東向扇形輻射翼的中心主幹。天河東部成為第二個體育中心商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1、標本兼治,進一步改造市政排水設施。
一是檢修和改造排水系統。對東圃舊城區的排水系統進行全面檢修,對損壞或不合理的排水設施要及時維修或改造,盡量避免排水系統故障而導致的「水浸街」問題,保障居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
二是解決水浸重在「疏」。採取標本兼治的方式,逐一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如加大東圃大馬路、二馬路、陂東路等主幹道路面巡查,及時清淤排水,清理阻水構築物。加快車陂涌綜合整治工程以及對管道改造和擴容、雨污分流改造等。要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重在一個「疏」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水浸街」問題終能獲得解決。
三是河涌拓寬清淤。通過對河涌綜合整治工程,拓寬河道,減少由於淤泥堵塞河道而導致的城中村和舊城區的「水浸街」問題。
四是設置水閘和排洪站。在新涌口車陂涌與珠江交匯有設置水閘和排洪站,隔離珠江洪水或潮汐到來時隔離大水和及時將內水排出,避免河水整體上漲而引起「水浸街」,同時,加大抽水泵的功率,加大排水的強度和速度。
五是雨污分流改造。當車陂涌、深涌等河涌截污綜合整治工程完成後,生活污水將通過污水管道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雨水則通過雨水管道進入河涌。這樣,能夠較好減少雨污混流導致「梗阻」而形成「水浸街」問題。
六是嚴懲野蠻施工。近年來,野蠻施工破壞排水系統的案例屢有發生,這一情況在城中村內尤為常見。積極做好與重點工程施工的協調工作,督促建設單位做好排水遷改工作,對肆意破壞或損壞市政設施的行為,將依法進行處罰。
2、以人為本,盡快改善生活基礎設施。
加快對東圃舊城區危房、舊房進行修繕和改造。為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特別是經過多次水浸後,要對破舊、有倒塌危險的房子逐一進行排查、登記,並請有安全鑒定資質的公司對危房進行鑒定,鑒定為危房後進行維修加固或拆除。
盡快對容易淤塞的地下排水渠進行疏通改造,對地勢較低的地區的排水系統進行改造,以解決水浸街和水浸屋現象。
加大對東圃大馬路的綜合整治。針對東圃大馬路交通秩序比較混亂的現象,引入科學管理機制,通過規范增設停車位,合理疏導車輛,加強對該路段非法營運車輛和車輛亂停放的整治,維護交通秩序和治安穩定,為居民群眾營造一個環境舒適、交通秩序良好、治安穩定、經濟發展的生活環境。
由於從天河區紅會醫院向南至黃埔大道一段約1公里路段遲遲未能擴建,使這段路只有8米寬,至今仍無法通公交車,對該路段兩旁的居民群眾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由於該段路比較窄,市政設施配套不完善,也是一個較為嚴重的治安隱患地段,影響過往和附近居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政府要結合舊城區的改造規劃以及居民群眾的實際困難,盡快將東圃大馬路進一步擴建貫穿至黃埔大道,打通東圃大馬路的南北走向,以改善該路段的交通狀況、人民群眾的居住生活條件。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東圃大馬路兩旁的商鋪住宅不斷增多,加快東圃大馬路的擴建和整治,打造天河區東部新的商業亮點,形成東圃商業街,促進其成為車陂地區乃至天河東部地區的綜合性消費中心的商業地帶,從而推動整個車陂地區的商業架構不斷完善,以加速天河東部新商業圈的形成。通過將東圃大馬路擴建貫穿至黃埔大道後,與地鐵五號線東圃站實現無障礙連接,以提高東圃大馬路的使用效能,方便居民群眾出行,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抓住機遇,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
根據天河的「十一五」規劃,將車陂、前進、珠村等「城中村」改造納入東部新商圈的整體規劃中,使得商業集聚區的建設與舊村的改造同時進行。也可以通過土地功能轉變和再開發,引入規模效應較大、品牌知名度更強的項目替代、帶動、整合車陂沿線的專業市場。
合理整合「城中村」集體土地資源,將農村集體留下來的用地,國有企業所用的工業用地,轉化為商業用地。並抓住「住宅禁商」政策形成的市場機遇,鼓勵本地區寫字樓向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需求市場靠攏,成為廣州市中小企業的商貿平台。
4、政府主導,加快推進東圃舊城區改造的步伐。
根據天河區的「十一五」規劃,東部新商圈屬於低密度商圈,相比體育中心這一高密度的商圈,發展的空間很大。東部新商圈的交通網路體系是比較完善的,在東部范圍內或鄰近地區匯聚了廣州市五大公路出口,廣園快速、華南快速、環城高速等廣州市內快速線、地鐵等,給商貿業發展提供了優異的交通條件。加快東圃舊城區的改造必將有效推動東圃商業街和車陂路商業街的建設。
要繼續按照政府主導、遵循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拉開城市空間布局、通過危破房改造抽疏老城區人口密度的思路,加快推進危破房改造工程,力爭早日從根本上改變舊城區的面貌。東圃水上新村危房改造是東圃舊城區改造中一個非常成功的範例,這是天河區第一宗全部由政府財政「買單」的危房改造。
加快東圃舊城區改造,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真正成為群眾滿意工程的實際行動,也是廣州以人為本,加快建設「兩個適宜」的現代化大都市的迫切需要。政府要進一步加快推進東圃舊城區改造的力度,營造適宜居住和創業發展的和諧社區環境,為天河東部新商圈的形成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和發展空間。

C. 有關廣州天河車陂村!!!!!!!!

車陂村經濟發展情況。你不是在哪住嗎??看它2年的發展如何。了解看看…
這些沒有的資料。網友們也可能幫不了你。很多。不要老是希望我們能夠幫你。
你的個人理解寫吧·!實際點

D. 車陂的車陂歷史

車陂,始於唐朝,興於宋末元初。宋末元初,金兵南下,中原人民為避戰亂,紛紛南遷。現居住西華蘇氏於宋末(1138年)遷入番禺永泰鄉(今車陂)。當時,已有唐、白、鍾、羅等姓氏。隨後,車陂的先祖們陸續遷到永泰鄉今車陂涌兩側擇地而居,逐漸在兩岸形成村落。
宋元時期,車陂屬番禺縣永泰鄉管轄,鄉辦公機構設在現在的車陂村內。
在鄉衙門一帶,有一街市稱永泰市。興盛時期,經營各種行業的商鋪多達數十間。現在廣州十八中學南側,有一條名叫永泰直街,是當時永泰市中心的所在地。永泰名號沿用至今。永泰直街位於村東側偏南,居住各姓商人,涌口大街位於珠江河畔車陂湧出口處,居住水上人家。
村內有一條名叫龍溪的溪水。據簡氏族譜記載,宋末元初時期村東岸有一位名叫龍溪的王道夫裔孫,在村中很有名氣和影響力,後人為紀念他,將流經村中心的河流取名龍溪,龍溪村因此而得名。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番禺鹿步司設12個堡,龍溪村歸屬車陂堡,車陂堡辦公所在地,故以堡為名而稱車陂。
建國前,車陂按有祠堂的姓氏劃分為8個約。8約廳位於村中心偏南車陂涌西側,是8個約的代表議事地方。8個約分住3條自然村:四約、東岸和沙美。四約在車陂涌西邊,有蘇麥約、郝約、蘇馬約和蘇梁約。四約轄下有10個社(東閣社、布獅社、北門社、曝書里、東溪社、清溪社、雙社、南社、黃泥塘東平里和西華社)。東岸,指居住在車陂涌東面的簡約、王約和黎約。沙美位於車陂涌西側南端,有梁黃約。
新中國成立後,車陂劃分四個片。四個片所轄地段如下:一片:東閣社(高地蘇)、布獅社(高地蘇)、北門社、東溪社、大塘曝書里。二片:西華社、清溪社、雙社、南邊社、黃堤塘東平里。三片:沙美啟明大街、沙美江夏大街。四片:江頭北正大街、東岸永泰直街、東岸玉田大街、東岸天台大街、東岸祠堂大街、東岸涌口大街。
車陂街建於宋元時期,居三街之首的車陂街尤以「富裕」著稱,是體現沙灣古鎮風貌和嶺南建築文化的重要街道。街內全面,集中地保留了極具嶺南特色地民居、祠堂及精美磚雕、木雕、壁畫等作品。2008年,被列入廣省首批古村落。 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日本人侵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時值壯年的車陂村民郝英彥,意識到日軍不久會侵佔廣州,村民會被無辜殺害,於是向眾鄉親提議,若日軍進犯車陂,我們無法抵抗,最好是暫離家園。他說,已通過親友關系,選擇和聯系好當時沒有陸路可通,河涌交錯的番禺縣侖頭村為車陂村民的避難點。
當時,車陂村民普遍心存僥幸思想,認為一旦離開家園,會被人趁機搶掠。有些村民表示寧願與家鄉共存亡,不想客死異地。後來,根據淪陷區傳來消息,日寇每到一處地方,逢人便殺,很少有生還機會。村民們認為保存性命重要,還是按計劃去避難的番禺侖頭村,那裡是日本仔難以進犯的水鄉。當地村民很熱情,對車陂村民前去避難表示歡迎。於是各村民先將糧食藏好,收拾行裝,做好隨時撤離家園的准備。
1938年9月20日,在日軍人侵車陂之前,部分村民有組織有秩序地登船駛離車陂。10月21日,廣州淪陷。
當時,因村民事前做好撤離准備工作,被通知要離村時,互相照顧,扶老攜幼,沒有出現驚慌失措、哭哭啼啼的場面。四約北部村民,除少數自行投親靠友外,大都接受安排,乘船往侖頭避難。
在郝英彥的帶領下,幾百名逃難村民受到侖頭眾鄉親的熱情接待,有的住人大戶人家的私宅,大部分棲身祠堂公廳。除個別家庭開小灶外,設集體食堂。糧食和生活日用品,由郝英彥負責統籌,使每一個逃難的村民都有飯吃和有地方住。現車陂三社郝侖山,是在侖頭避難期間出生的,其父母為不要忘記這次逃難的歷史,替兒子取名為侖山(生)。
在侖頭逃避戰亂的車陂村民度日如年,郝英彥經常隻身返回廣州地區觀察時局,為村民重返家鄉而四處奔波。在他的努力和斡旋下,打通了村民回鄉關節。1938年11月,先老年人,後中、青年分批平安地返回家園,結束50多天的逃難生活。
1938年逃避戰亂,車陂村民稱為「走佬到侖頭」。四約北部70歲以上的 老人,談及走佬到侖頭的往事,都說幸虧村裡組織安排去侖頭避難,否則,難逃「蘿卜頭」(日本兵)人村到處殺人的浩劫。
據後來得知,日軍在東圃一帶殺死未逃走或逃走後又回來的村民共89人。 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兩天後,侵華日軍在東圃車陂地區展開大屠殺。
廣州淪陷前一個月,車陂村大部分老人、小孩、婦女陸續逃往番禺侖頭、新造等地避難,部分村民留下來維持治安,守護農作物。1938年10月23日(農歷九月初一日)凌晨,日軍巡邏分隊到東圃車陂搶掠。車陂聯防隊在郝英傑隊長的帶領下,抗擊日軍。在交戰中,日軍雖死傷多人,但郝英傑等多名隊員英勇犧牲。
由於車陂村民奮起抗擊日軍,使其產生報復思想。1938-1940年間,日軍多次突襲車陂進行搶掠、拉夫、姦淫。期間有位嫁給本村黎姓一村民為妻的日本婦女山本,積極奔走,多次出面斡旋,挽救了許多無辜村民的生命。如有一天,幾個車陂村民被押到大崗刑場准備處死,幸好山本及時趕到現場保釋,得以在日軍的屠刀下死裡逃生。
據粗略統計,被押到車陂大崗及羅坑兩地殺害的附近村民不下100人。
民國33年(1944年)農歷正月十六日,棠下福善社舉行一年一度的元宵游神盛會。當晚九時左右,游神隊伍行至棠下豐樂社附近時,日軍憲兵及偽軍偵緝隊以剿匪為由放槍。觀看盛會的群眾聞槍聲紛紛逃跑,日軍朝著粵漢鐵路舊路基逃走的人群用機槍掃射。車陂村民被打死3人傷2人,踏傷、跌傷不計其數。
資料來源:車陂村志

E. 車陂是城中村么

車陂別名龍溪。中山公路與黃埔大道之間。原屬東圃鎮,現屬天河區。
車陂街道辦事處於1981年成立。處天河區東面,管轄的地域橫跨中山大道、黃埔大道,東靠東環高速公路,西至車陂路,南臨珠江,北接廣深高速公路。下轄車陂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原車陂村)與11個社區居委會等。
車陂地區是在八十年代初建立起來的典型城鄉結合部。現今時過境遷了.

F. 廣州天河車陂村 環境怎麼樣

沒住過村裡,但住過村邊的小區,以前都是工廠之類,現在發展到那裡了,好似繁華多了。不管住哪個村,治安這東西,什麼人都會有,安全方面都是要自己小心的。

G. 廣州地鐵站「車陂」 怎麼讀

車陂(Chēbēi)別名龍溪,在廣州城區東郊、中山大道與黃埔大道之間,原屬東圃鎮,現屬天河區。南宋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王道夫之子王龍溪建村並大力發展,後人為紀念王龍溪的功德,故將本村改名為龍溪。並於每年端午的龍舟上面,插上有龍溪字樣的旗幟以示懷緬。後又因本村屬車陂堡,明代稱車陂鄉,現稱車陂村。

H. 廣州車陂村什麼時候拆

有排啦 我就系車陂的

I. 車陂街的街道辦事處

車陂街道辦事處於1981年成立。地處天河區東部,原東圃墟所在地,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東鄰前進、黃村,西連棠下,北至新塘,南臨珠江,轄區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萬人,外來人口約10萬人。2000年12月經區委批准,車陂街黨委改建為車陂街黨工委,下設24個基層黨(總)支部,共有黨員1200多人;轄內有12個社區,東圃社區、西湖社區、天雅社區、龍口社區、西岸社區、沙美社區、東岸社區、美好社區、廣氮社區、車陂北社區、旭景社區、假日園社區。 還有匯友苑、旭景家園等多個較大規模小區、近萬人口的原廣氮集團生活區、車陂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車陂村撤村改制而成)和浪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市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具有街企共建和機團共建的政治優勢。
近年來,車陂街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管理、服務、發展、和諧」十字工作方針,不斷加強城市管理、構建和諧社區、切實抓好民心工程和「十項重點工作」的落實,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被評為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單位、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省級先進集體、廣州市2005—2006年度衛生街區、2005—2006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廣州市2007年度消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市僑務工作先進集體,在全區21條街道年度工作綜合考核中被評為2004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二等獎、2005年度及2006年度一等獎。
辦公地點:天河區東圃大馬路湖邊街88號

J. 車陂村的祥細地此是什麼

車陂村的祥細地址是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永漢鎮車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