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創業集團股票行情今天
擴展閱讀
國外可以買中國股票嗎 2025-07-19 21:26:29
中國聯通有兩個股票 2025-07-19 21:03:52

創業集團股票行情今天

發布時間: 2021-08-22 22:11:55

⑴ 港股海螺創業股票近期為什麼連續下跌

1、從海螺創業股票的K線圖可看得出,該股票呈現了明顯的下跌趨勢,連續下跌也是情理之中的。當然港股海螺創業股票近期連續下跌和整個市場大環境有關系,也和最近的經營情況有關系。剛開始都是會上漲的,形勢大好,後面就會下跌了,由於該股票盤子比較小,市值只有9285.49萬,股價波動幅度大,所以該股票不適合長期持有。
2、海螺創業,即中國海螺創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海螺創業」或「公司」)於2013年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並於同年12月19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0586.HK)。公司還是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海螺集團)的第二大股東。海螺集團是國家120家試點企業集團之一,經營產業涉及水泥、化學建材、物流貿易、酒店餐飲、塑料編制等幾大產業板塊,總資產已達1085億元。

⑵ 最近股市行情怎樣,600010這個股票是漲還是跌

截止2020年8月2日,600010股票最新價格為1.17,同比:-1.72%。

600010股票為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內政股批字19996號」《關於同意設立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復》文件批准。

由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包頭市鑫垣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鋼鐵爐料華北公司等五家股東共同發起組建。

(2)創業集團股票行情今天擴展閱讀

A股突破了2018年1月3587高點以來的連線壓力,且深證成指、創業板等主要市場指數,已經從2018年10月份開始,開展了一輪單邊上漲的行情,甚至形成了小牛市的行情。從實際情況下,深市市場有率先走牛的跡象,如今滬市的走強,也存在明顯的補漲意味,突破強壓後,雖然市場可能存在回踩的需求,但當市場行情得到全面激活之後,可能會存在一段上漲的慣性走勢。

A股市場有逐漸走強的跡象,長達五年時間的熊市也基本上告一段落了。但是,讓股市立馬走牛,仍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合力推動,且滬市3200點以上將逐漸步入歷史籌碼峰區位置,上行的壓力確實很大,此時此刻要持續保持萬億以上的日均量能水平,才能夠滿足股市持續向上突破的條件。

在熊市確立結束之後,即使A股市場很難復制2015年的瘋牛式行情,但從中期角度來看,股市震盪攀升的概率更大,市場的投資活力以及交易機會正得到逐漸激活。

⑶ 現在創業板股票價格是多少 原始股上市後一般能漲幅多少倍 一般來說 謝謝各位了

個股的價格都不一樣,我只能告訴你現在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是84倍,漲幅也看整體行情和個股概念,有可能開盤就跌破發行價,也有可能漲200%

⑷ 創業板指的是哪些股票

由於創業板指數的股票都是從五百多隻創業板股票中挑出的具有代表意義的100隻股票,那麼,這100隻股票分別是哪些股票呢?即創業板指數有哪些股票?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詳細的股票清單吧。
創業板指數有哪些股票?
我們常常看到的創業板指數簡稱為「創業板指」,代表創業板這個板塊的整體行情。創業板指是人們最常用的創業板指數,對於創業板成分指數股票來說,這一百隻創業板成份股有哪些呢?
創業板成份指數股票
(1)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南風股份、探路者、萊美葯業、立思辰、鼎漢技術、華測檢測、億緯鋰能、愛爾眼科、網宿科技、銀江股份、機器人、紅日葯業、華誼兄弟、金龍機電、同花順、鋼研高納、新宙邦。
(2)上海凱寶、互動娛樂、天源迪科、中青寶、鼎龍股份、萬邦達、三維絲、藍色游標、東方財富、南都電源、碧水源、華誼嘉信、三聚環保、華平股份、數字政通、國民技術、數碼視訊、銀之傑、長信科技、盛運環保。
(3)易聯眾、振芯科技、樂視網、順網科技、長盈精密、東方日升、智飛生物、匯川技術、華策影視、大富科技、先河環保、沃森生物、宋城演藝、湯臣倍健、香雪制葯、天舟文化、神霧環保、恆泰艾普、東方國信、萬達信息。
(4)漢得信息、東富龍、中海達、騰邦國際、捷成股份、東軟載波、鐵漢生態、翰宇葯業、聚龍股份、聚光科技、天喻信息、欣旺達、易華錄、千山葯機、上海鋼聯、富瑞特裝、冠昊生物、迪安診斷、光線傳媒、衛寧軟體
(5)開山股份、爾康制葯、華宇軟體、和佳股份、陽光電源、飛利信、朗瑪信息、華錄百納、三六五網、掌趣科技、旋極信息、天壕節能、泰格醫葯、北信源、蒙草抗旱、博騰股份、東方網力、飛天誠信、三環集團、藍思科技。

⑸ 創業板注冊制第一批股票,上市後到底能漲多少呢

創業板注冊制第一批股票,上市後到底能漲多少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還不太是好回答的。因為現在股票的情況並不是太好,而且不是太理想,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之下,有很多股民在投資以後,可能現在心情並不是太好。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相關評論區點贊關注,我將會跟大家積極互動。

⑹ 創業板股票市值紙於5億有什麼股票號

數據顯示,在創業板上目前有776家上市公司中,其中79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116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8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2009年10月30日,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南風股份、探路者等28隻股票在創業板上市,距今已經整整10年。如今,創業板股票代碼已經從「300001」排到了「300799」。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股票數量有776隻。

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中,有183家位於廣東省、104家位於北京、102家位於江蘇省、88家位於浙江省。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上述公司中有118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116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79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

上述776隻股票IPO時的首發募集資金合計超過4000億元。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上市後,有362隻股票有過增發股票行為,累計增發募集資金合計5499億元。增發募集資金中,芒果超媒、數知科技、東方財富、金科文化上市後募集資金均超過8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重組新規、注冊制預期等全面改革,有助於推動創業板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增強市場投資信心。

總市值超5萬億:市值王為「豬企」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5.68萬億元。

Wind數據統計,截至2009年10月30日收盤,首批創業板上市的28隻股票總市值為1399.67億元,當日樂普醫療、神州泰岳、華誼兄弟的總市值居前,分別達到了257.4億元、130億元、118.9億元。

截至2019年10月30日,創業板上有776隻股票,總市值為5.68萬億元。按照最新收盤價,創業板目前總市值居前的上市公司為溫氏股份、邁瑞醫療、寧德時代、愛爾眼科、東方財富,5隻股票總市值分別為2204.5億元、2178億元、1535億元、1241.9億元、1006.67億元。

作為目前創業板的「市值王」,溫氏股份在2015年11月上市,為一家畜禽養殖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收盤,溫氏股份對應總市值最高達到了2407.9億元。

目前創業板上市的776隻股票中,總市值最低的為當時首批上市的金亞科技。數據顯示,金亞科技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上市首日總市值超過51億元。但在2015年,金亞科技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8年6月深交所披露金亞科技欺詐發行一事,並對金亞科技啟動強制退市程序。截至2019年10月30日收盤,金亞科技對應總市值2.64億元。

首批28隻股票「冰火兩重天」

十年前,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華誼兄弟等28家公司在創業板成功上市,十年後,這28家公司的狀況卻各不相同。

數據顯示,上述28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總市值較上市首日有所上漲,其中愛爾眼科總市值漲幅最大,最新總市值為1241.9億元,較上市首日的69.28億元增長1692.4%。此外,億緯鋰能、華測檢測、網宿科技、機器人總市值增幅分別為850%、507%、475%、370%。

華誼兄弟、寶德股份最新總市值雖然較上市首日有所上漲,但漲幅不大,分別為4.7%、7.1%。按照2019年10月30日收盤價,華誼兄弟對應總市值124億元,而公司上市首日總市值118.9億元;寶德股份最新總市值23.2億元,而上市首日總市值為21.6億元。

首批上創業板企業中,有7家公司總市值下滑明顯。探路者、鼎漢技術、中元股份、南風股份、神州泰岳、吉峰科技、金亞科技最新總市值較上市首日分別下滑5.68%、7.03%、26.55%、37.58%、48.13%、53.71%、94.85%。

⑺ 創業板股票是怎麼回事情

創業板
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指主板之外的專為暫時無法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有效補給,在資本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業績也不突出。

創業板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低門檻進入,嚴要求運作,有助於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

在中國發展創業板市場是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更方便的融資渠道,為風險資本營造一個正常的退出機制。同時,這也是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經濟改革的重要手段。

對投資者來說,創業板市場的風險要比主板市場高得多。當然,回報可能也會大得多。

各國政府對二板市場的監管更為嚴格。其核心就是「信息披露」。除此之外,監管部門還通過「保薦人」制度來幫助投資者選擇高素質企業。

二板市場和主板市場的投資對象和風險承受能力是不相同的,在通常情況下,二者不會相互影響。而且由於它們內在的聯系,反而會促進主板市場的進一步活躍。

在證券發展歷史的長河中,創業板剛開始是對應於具有大型成熟公司的主板市場,以中小型公司為主要對象的市場形象而出現的。19世紀末期,一些不符合大型交易所上市標準的小公司只能選擇場外市場和地方性交易所作為上市場所。到了20世紀,眾多地方性交易所逐步消亡,而場外市場也存在著很多不規范之處。自60年代起,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和歐洲等等地區為了解決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開始大力創建各自的創業板市場。發展至今,創業板已經發展成為幫助中小型新興企業、特別是高成長性科技公司融資的市場。

按與主板市場的關系劃分,全球的二板市場大致可分為兩類模式。一類是「獨立型」。完全獨立於主板之外,具有自己鮮明的角色定位。世界上最成功的二板市場———美國納斯達克市場(Nasdaq)即屬此類。納斯達克市場誕生於1971年,上市規則比主板紐約證券交易所要簡化得多,漸漸成為全美高科技上市公司最多的證券市場。截至1999年底,共有4829家上市公司,市值高達5.2萬億美元,其中高科技上市公司所佔比重為40%左右,涌現出一批像思科、微軟、英特爾那樣的大名鼎鼎的高科技巨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30年後的納斯達克市場羽翼豐滿,上市公司總數比紐約證交所多60%,股票交易量在1994年就超過了紐約證交所。

另一類是「附屬型」。附屬於主板市場,旨在為主板培養上市公司。二板的上市公司發展成熟後可升級到主板市場。換言之,就是充當主板市場的「第二梯隊」。新加坡的Sesdaq即屬此類。

最新鳴鑼成立的二板市場當屬香港創業板市場。1999年11月25日,醞釀10年之久的香港創業板終於呱呱墜地。它定位於為處於創業階段的中小高成長性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服務。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上市公司25家,大多是網路、電腦、電信企業。一家公司若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最近3年必須有5000萬港元的盈利,但創業板不設盈利底線,只需公司有兩年的「活躍業務紀錄」。如果創始人在業界已是名聲鵲起,那麼這個兩年的「紀錄」也可以不要。香港聯交所權威人士曾風趣地說,如果比爾·蓋茨出來重新注冊一家公司,創業板會馬上愉快地接納。

回顧創業板的發展歷史,20世紀60年代可以稱為創業板的萌芽起步時期。1961年,為了推進證券業的全面規范,美國國會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所有證券市場進行特定的研究。兩年之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放棄了對全面證券市場的研究,而是將目光盯住了當時處於朦朧和分割狀態的場外市場。SEC提出了「自動操作系統」作為解決途徑的設想,並由全國證券商協會(NASD)來進行管理。1968年,自動報價系統研製成功,NASD改稱為全國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體系(NASDAQ系統)。1971年2月8日,NASDAQ市場正式成立,當日完成了NASDAQ系統的全面操作,中央牌價系統顯示出2500個證券的行情。直到1975年,NASDAQ建立了新上市標准,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須將在NASDAQ市場上市的公司和OTC證券分離開來。

與美國NASDAQ市場的起步幾乎同時的是,日本開始了創業板的腳步。1963年,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設立了針對中小公司的第二板,並正式起用了場外市場制度。不過,在其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日本的場外市場一直萎靡不振。

創業板設立目的是:(1)為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渠道。(2)通過市場機制,有效評價創業資產價值,促進知識與資本的結合,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3)為風險投資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風險投資的風險,促進高科技投資的良性循環,提高高科技投資資源的流動和使用效率。(4)增加創新企業股份的流動性,便於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等,鼓勵員工參與企業價值創造。(5)促進企業規范動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⑻ 現在創業板的股票價格已經走向理性了嗎

曾經風光無限的百元股海普瑞、中瑞思創等中小上市公司,因一季報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正演繹著「漲有多猛跌有多凶」的走勢。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4月22日公告的數據,已經披露今年一季報的74家創業板公司里,有兩家公司出現嚴重虧損,另外13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佔比接近18%。 近兩成公司業績變臉。 已經公布一季度成績單的創業板公司中,部分公司業績變臉幅度之大相當驚人。其中,新寧物流今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181萬元,同比下滑177%;量子高科一季度雖然實現凈利潤379萬元,但是同比卻急劇下降了近57%;還有四方達,今年一季度微利305萬元,同比下滑約57%。 網宿科技為創業板業績變臉的典型代表,業績變臉後,該公司股價立馬被兩根長陰線打落下來。在上市前,該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56.89%和45.51%。然而上市後立馬「變臉」2009年凈利潤增長率僅為4.78%,再至2010年則已改「增速下降」為「同比下降1.48%」。 細研上述「變臉」公司的情況,不難發現如下明顯特徵:上市前業績呈現「爆發性成長」,如寶德股份2007年的凈利潤增長率曾高達904.93%;上市時有多家PE/VC助推;如網宿科技和新寧物流分別有5家和4家創投進入,為該批創業板公司中獲創投青睞家數最多的前兩名公司。上市後,時至2010年11月進入解禁期,或許是對公司業績難以持續有「清醒認識」,創業板業績上市後「變臉」公司的股東、高管、創投機構等原始股東均果斷減持。 兩只百元股「跌落」,演繹高台跳水,這給股市「絞肉機」更多了一個注釋 曾創下A股最高發行價紀錄的海普瑞,在2011年一季報中披露今年前三個月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6.3%,凈利潤同比下降39.11%,同時該公司預計今年1-6月凈利潤將減少30%-50%。在公布完相關業績後,海普瑞股價連續出現兩個無量跌停,最新收盤價已經較開盤上市時每股188元的最高股價跌去近一半。 無獨有偶,在今年初股價曾突破百元的創業板公司中瑞思創,由於一季度主營收入與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2.62%和18.46%,截至22日也已經連續出現兩個跌停。 有資料顯示,醫葯、電子信息、食品、設備製造、裝備材料等行業都有公司出現業績變臉,其中成本上升、銷售價格下降、銷售市場萎縮成為幾大原因。 由於對中小板及創業板公司業績信心不足以及之前上市時股價的部分高估,造成今年以來兩個中小公司市場指數表現欠佳,並成為與主板市場漲幅形成明顯對比的「重災區」。 近日跌停板高達15家,前期強勢股、中小市值板塊仍成主力拋售的對象。2011年一季報公布後,在中瑞思創、海普瑞等公司股價的「示範作用」下,中小板與創業板指數可能還將面臨一定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