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想知道,企業為什麼要增發股票,為什麼要轉股、為什麼要送股誰能告訴我
您好
其實咱們國家的這些增發股票和送股,其實意義都不打,基本都是圈錢,千萬不要迷信這些所謂的題材,因為一般來說這都是迷惑散戶的一個手段,很多題材股下跌的時候就是利好出現的時候,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作為理財師我的建議是,做股票要有專業的技術和專業的信息收集能力,而不是看一些所謂的利好,因為利好出現的時候其實已經基本上被主力機構操作到很高的價格了,沒有投資的必要了,加上我國今年的經濟和股票市場本身的一系列問題,建議您最好觀望為主,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真誠回答,希望採納!
B. 股票增發就是分紅嗎
股票分紅對大多數人是沒意義的,要除權除息的,除非你買了股票後一輩子都不賣,……可就算不賣也沒意義,乾脆就不做好了,呵呵。
C. 增發是分紅嗎他們有什麼區別
增發是發行更多的股票,為公司募集更多資金。
對於已有股東,增發只有負面影響。因為股東增多,股票貶值。原本10個人喝一鍋粥,現在12個人喝一鍋粥,每人分到的必然少了。所以股票會跳水,因為之後的每股凈利潤肯定降低。
分紅不同,分紅不改變股票數量,股東利益不變。凈利潤拿出一部分給股東,這對於股票沒有負面影響。
舉例,一公司每年凈利潤100萬,總共有100萬股,現在每股凈利潤1元。去年分紅5分,還是100萬股,每股凈利潤還是1元,只不過這1元拿來5分給股東了。
明年增發100萬股,總共200萬股,凈利潤不變,於是每股凈利潤變成5毛,是原來一半。股票貶值,必然跳水。
D. 股票增發是如何增發的,通俗的理解是怎麼回事呢
1、實施股票增發的公司在股票增發完成後並沒有顯著地改善業績,有些甚至在實施增發後業績有很大的下降;由於股本擴大,因此導致了每股收益的下降,損害了長期持股老股東的利益。從1998年以後增發案例的結果來看,增發這種再融資行為並非提高上市公司業績的有效手段。
2、從增發對股價的影響來看,增發的確是對股票價格的「利空」消息:在增發意向書公告日前的超額收益率顯著為負,顯示市場提前就對這一利空消息作出反映,投資者通過用腳投票來表示對增發行為的否定。
3、增發價格折扣率對公告日前後11個交易日累積超額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釋能力,並且不同年份對該累積超額收益率的影響也有差異。這顯示出市場對股票增發的看法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價格的下降程度。
4、1999年和2000年實施增發股票在增發新股上市後股價的累積超額收益率曾經出現了上升的趨勢,所以參與增發的投資者在增發前後可以獲得了較大的價格差,存在著明顯的套利機會。但是從2001年開始,在增發後的超額收益率沒有顯著為正,即這種套利機會開始逐步消失。
5、關於增發公司存量資金的分析表明,增發公司擁有的平均貨幣資金沒有明顯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即上市公司並不是因為缺乏貨幣資金才要進行增發。實際上由於增發條件的限制,往往可以進行增發的公司其業績和財務狀況都比較好,所以增發公司的平均閑置資金高於市場平均水平也是必然的。分析其增發動機,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為了公司業務和規模的擴張,通過增發募集資金投入新項目;二是由於增發融資的門檻越來越高,成功難度越來越大,為了不「浪費」寶貴的增發機會而進行增發。
6、有關實施股票增發和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公司的流通股比例的分析表明,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和實施增發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要小於沒有實施增發或沒有提出股票增發預案的公司,說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權結構會影響到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增發的傾向性。雖然流通股比例較小的公司通過增發來改善股權結構無可厚非,但要注意在這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流通股東的利益而不僅僅是大股東的利益,增發應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為主要目的。尤其在增發過程中,股票價格的市場風險完全由流通股東承擔,因此流通股東應在增發決策中擁有較大的發言權。
7、有關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傾向性的二元選擇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傾向性在不同行業有差異:信息技術行業更傾向於提出股票增發預案;而且重要的三個指標,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和流通股比例會影響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發預案的概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率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越傾向於提出股票增發預案。
8、股票增發預案獲批准情況的二元選擇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發預案更容易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准。這說明盈利能力較高公司的股票增發預案更能夠得到發行審核部門的認可。
E. 為什麼要以股票發行溢價形成的資本公積進行分紅
股本溢價形成的資本公積本來就歸股東所有
F. 增發股票是什麼意思會不會影響原來股東的利益
股票增發是上市公司的一種再融資手段,也就是說上市公司缺錢了,就可以申請增發,獲得批准後就可以實施了
.
增發分為公開增發和定向增發,公開增發是面向市場的所有投資人發行新的股票,但是老股東有有限購買權,剩餘的部分才向其他投資人發行;定向增發是指向特定的投資人(一般是機構投資人)發行新的股票,原股東和普通投資人不能參與.
如果增發價格低於市場價格,那麼可以想到的是,增發之後股價會下降,那麼流通股東的利益受損(如果他不買增發股的話),所以他一定會買增發股。對於非流通股東,只要增發價格高於每股凈資產,他就無所謂了。但股改之後,變成了有限售條件的股東,所以也會參與增發。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期望一個高的增發價格來募集更多資金,但是承銷商期望價格不要太高,否則會導致滯銷,風險上升。
G. 有的公司寧可增發股票用來發放紅利,他們為什麼乾脆不要發紅利
每一項都有特殊的考慮的:
1,現金發放紅利將增加資金壓力,對於現金不充裕的公司不適合選擇;
2,你說的增發股票分紅,應該指的的是送紅股或者公積金轉增股票,他的好處的不涉及公司的現金流失,缺點是增加了股本,會稀釋業績。但是送股一般都和機構股東之間和後續公司運作有某種默契,後續如有融資行動的話可以取得更好的位置。
3,中國市場偏好送股,市場認可程度高;
4,利潤分配有利於維護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市值。
H. 為什麼一個公司發行了股票以後可以增發
增發是一種再融資的方式,雖然要增發的上市公司需要證監會等管理機構嚴格審核和自身盈利增長、信用等級等符合要求標准,但我們看到中國股市上到處都在增發,各銀行今年要增發總計4000億的規模,其他上市公司紛紛效仿增發,他們就這么缺錢嗎?未增發前他們給股東帶來了高的投資回報了嗎?顯然沒有,上市公司是否有拆東牆補西牆的嫌疑這值得中小股東深思。。。
增發後顯然增加了股本,攤薄了每股收益,使股價下滑,對老股東十分不利
I. 股票分紅為什麼要除權
除權產生是因為投資人在除權之前與當天購買者,兩者買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內含的權益不同,顯然相當不公平,因此,必須在除權當天向下調整股價,成為除權參考價。
除權是由於公司股本增加,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減少,需要在發生該事實之後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
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給股東,也就是公司的盈餘轉為增資時,或進行配股時,就要對股價進行除權,上市公司將盈餘以現金分配給股東,股價就要除息。
(9)增發股票為什麼要分紅擴展閱讀:
除權對市場的影響
除權一方面可以更為准確地反映上市公司股價對應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股東調整持股成本和分析盈虧變化。
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實施高比例的送股和轉增,會使除權後的股價大打折扣,但實際上由於股數增多,投資者並未受到損失。除權對於股東而言影響是中性的。
然而,上市公司通過高比例分配等方式將總股本擴大,將股價通過除權拉低,可以提高流動性。股票流通性好的上市公司,如果業績優良,往往容易得到機構投資者的青睞,這在實施定向增發和後續可能實施的融資融券業務中都是重要的因素。
除權後,如果不進行復權處理,上市公司的股價就會形成一個較大的缺口,使K線和技術指標都出現不正常的變化,不利於投資者進行技術分析。不過,在一般的股票分析軟體中,都有對K線進行復權的選擇操作,並分為前復權和後復權,有的軟體為下復權和上復權。
所謂前復權是指將上市公司歷史股價按除權後的價格進行調整,就是將除權前的市場數據也進行除權處理,使股價走勢具有連貫性,便於投資者分析目前的股價和歷史相比的累計漲跌幅。
所謂後復權是指將現階段的股價按除權前的價格進行調整,就是將除權後的市場數據換算回除權前的價格,而是股價走勢連貫,便於投資者按照除權前的成本分析目前的獲利幅度。
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進行除權後,投資者往往對填權抱有樂觀預期。實際上填權不是必然的。除權後上市公司的股價是否回補除權缺口,關鍵在於其每股價值是否得到提升,以及整體市場因素。
例如馳宏鋅鍺在4月12日實施了10送10股派30元的超高比例分配,股價在4月11日的收盤價為147.45元,4月12日除權後的收盤價為79.45元,如果要完成填權,股價就必須要重新漲至150元左右,而目前其市場價為84元左右,完成填權恐怕是很困難的,除非每股凈資產也出現同樣較大比例的上升。
所以,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除權,要理性分析其原因,以及對股價的影響,對於填權行情不可過於迷信,更應看重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J. 增發股票是怎麼回事
看是公開增發還是定向增發。如果你的股票增加了的話,開盤會除權。你吃不了什麼虧也賺不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