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耐思星傳媒集團股票昨收
擴展閱讀
富迪科技股票查詢 2025-07-05 13:12:27
大智慧如何搜股票代碼 2025-07-05 12:47:30
哪些屬於科技類股票 2025-07-05 12:08:17

耐思星傳媒集團股票昨收

發布時間: 2021-09-07 15:08:34

㈠ 廣州耐思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廣州耐思傳媒有限公司是2018-08-0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東圃二橫路8號101房。

廣州耐思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101MA5C3H0G06,企業法人周斯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廣州耐思傳媒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互聯網商品銷售(許可審批類商品除外);互聯網商品零售(許可審批類商品除外);電子商務信息咨詢;貿易代理;貿易咨詢服務;商務咨詢服務;服裝批發;服裝零售;頭飾批發;鞋批發;帽批發;化妝品及衛生用品批發;化妝品批發;箱、包批發;水晶首飾批發;珍珠飾品批發;其他人造首飾、飾品批發;頭飾零售;鞋零售;帽零售;化妝品及衛生用品零售;化妝品零售;箱、包零售;小飾物、小禮品零售;水晶飾品零售;珍珠飾品零售;其他人造首飾、飾品零售;商品批發貿易(許可審批類商品除外);商品零售貿易(許可審批類商品除外);文化藝術咨詢服務;廣告業;大型活動組織策劃服務(大型活動指晚會、運動會、慶典、藝術和模特大賽、藝術節、電影節及公益演出、展覽等,需專項審批的活動應在取得審批後方可經營);市場營銷策劃服務;策劃創意服務;群眾參與的文藝類演出、比賽等公益性文化活動的策劃;影視經紀代理服務;文化娛樂經紀人;多媒體設計服務;文化傳播(不含許可經營項目);演出經紀代理服務;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業務;網上視頻服務;。

通過愛企查查看廣州耐思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㈡ TOM集團的戶外傳媒

2004中國優秀戶外廣告創意大賽
在2005年第二屆中國戶外廣告大會上,「2004中國優秀戶外廣告創意獎」的點評與頒獎成為大會的新亮點。TOM戶外傳媒集團選送的12幅作品從參與評選的二百七十四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銀獎3項,銅獎9項。其中昆明唐碼風馳傳媒獲得銀獎3項,銅獎6項;遼寧唐碼鑫星傳媒獲得銅獎1項;沈陽唐碼沙諾傳媒獲得銅獎2項。

㈢ 赤峰耐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赤峰耐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2018-01-10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錦綉花園小區2#商業樓10112。

赤峰耐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50404MA0NR48L9M,企業法人牛冰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赤峰耐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赤峰耐思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做移動實名制電子圍欄做得好的企業有哪些

搜狗網路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一般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國有通信企業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基於GSM、TD-SCDMA和TD-LTE制式網路的移動通信運營商,成立於2000年4月20日。[1]

公司業務主要包括移動語音和數據業務,有線寬頻以及其他信息和通信服務,並在紐約與中國香港上市。

2021年2月2日,中國移動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三峽集團)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中文名稱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性質
大型上市央企

外文名稱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Ltd

公司口號
溝通從心開始,移動信息專家,移動改變生活

國家
中國

更多
權威資料全部
法定代表
楊傑

經營狀態
存續

注冊資本
30000000萬人民幣

注冊時間
1999-07-22

注冊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29號

查看更多
以上信息由天眼查提供

產品服務管理團隊
公司簡介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基於GSM、TD-SCDMA和TD-LTE制式網路的移動通信運營商,成立於2000年4月20日,總部位於北京。

發展歷史
1987年11月18日,第一個模擬蜂窩行動電話系統在廣東省建成並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郵電部移動通信局成立。

1995年,GSM數字電話網正式開通。

1996年,行動電話實現全國漫遊,並開始提供國際漫遊服務。

1997年09月03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後改名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再改名為中國移動有限公司。10月23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首發股集資約 42億美元,分別於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8年06月04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購江蘇移動的權益。

1999年4月底,根據國務院批復的《中國電信重組方案》,移動通信分營工作啟動。1999年11月02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完成約20億美元的股票發行和6億美元的於2004年到期的美元全球票據的發行。1999年11月12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購福建移動、河南移動和海南移動的權益。

2000年06月28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10月04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與Vodafone Group Plc. 達成了一項策略投資者配售協定,Vodafone Group Plc. 購入25億美元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的新股。11月03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完成約68.65億美元的股票發行和6.9億美元的於2005年到期的美元可轉換票據的發行。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亦通過銀團貸款,融資125億元人民幣。

2000年11月13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購北京移動、上海移動、天津移動、河北移動、遼寧移動、山東移動和廣西移動的權益。[2]

2001年06月18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廣東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在中國內地發行了總額50億元人民幣債券,並在10月23日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

2002年07月01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購安徽移動、江西移動、重慶移動、四川移動、湖北移動、湖南移動、陝西移動和山西移動的權益。2002年10月28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廣東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在中國內地再次發行了總額80億元人民幣債券。

2003年01月22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在中國內地發行的80億元人民幣債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

2004年07月01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收購內蒙古移動、吉林移動、黑龍江移動、貴州移動、雲南移動、西藏移動、甘肅移動、青海移動、寧夏移動、新疆移動,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和京移通信設計院有限公司的權益,成為第一家在中國內地所有三十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經營電信業務的海外上市中國電信企業。2004年7月21日,中國移動正式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移動通信服務合作夥伴。

中國移動信念
2005年11月10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提出以自願有條件現金收購要約方式,通過全資附屬公司Fit Best Limited 收購華潤萬眾電話有限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3]

2006年03月28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對前華潤萬眾電話有限公司的收購和私有化,該公司後改名為中國移動萬眾電話有限公司。中國移動萬眾電話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子公司。2006年05月29日,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更名為中國移動有限公司。2006年06月08日,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與新聞集團及星空傳媒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在無線多媒體領域建立長期戰略合夥關系。

2008年5月8日,中國移動在西藏自治區珠峰大本營建成全球海拔最高的移動基站和營業廳。5月23日,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並入中國移動,成為其全資子企業,保持相對獨立運營。9月,中國移動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的公司。

2009年04月29日,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與台灣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遠傳電信」)簽訂股份認購協議, 其將通過全資子公司認購遠傳電信44430股股份,占遠傳電信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12%。

2010年03月10日,本公司全資子公司廣東移動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浦發銀行」)簽訂了股份認購協議,以395億元人民幣認購浦發銀行20%股權。股份認購於10月完成交割。2010年11月25日,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與浦發銀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了在移動金融及移動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4]

2012年08月23日,本公司加快移動互聯網布局,其全資子公司通信公司與安徽科大訊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訊飛」)簽訂股份認購協議,認購科大訊飛70273935股普通股,占科大訊飛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15%。[5]

2013年12月04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母公司)獲發4G牌照(TD-LTE技術),本集團隨之率先開展4G運營,在16個城市推出了商用服務,客戶反應熱烈。2013年12月18日,本公司推出嶄新的商業主品牌「和」,它代表中國移動不斷進行價值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實現「移動改變生活」美好願景的信念;也寓意中國移動將時刻在客戶身邊,助力夢想的實現,和每個人一起共創美好未來。

2014年06月09日,本公司透過全資附屬公司以約合55 億元人民幣的交易價格認購泰國True Corporation Public Company Limited(「TrueCorporation」)非公開發行的股份,交易完成後本公司間接持有該公司18%權益。2014年07月11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共同發起設立了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為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透過全資附屬公司以40億元人民幣認購該公司股份,占其注冊資本的40%。[5]

2015年01月15日,咪咕公司,中國移動面向移動互聯網領域投入運營的第一個專業子公司,在北京掛牌成立。中國移動在數字內容服務領域開始專業化運營。5月15日,因應社會不斷提升的期望和政府「提速降費」的倡導,本集團宣布推出十二項新舉措,包括八項降費舉措、四大提速工程。2015年,手機流量資費同比下降43%,網路能力和網路速率也獲得大幅提升。9月10日,在奚國華先生2015年8月24日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兼董事長職務後,經公司提名委員會提議,董事會審議及批准,尚冰先生獲委任本公司執行董事兼董事長。[5]10月14日,根據本公司於2015年10月14日與中國鐵塔訂立的交易協議,10月31日實現了相關交易,本公司完成向中國鐵塔轉讓存量鐵塔相關資產。在中國鐵塔根據交易協議向本公司發行新股份後,本公司透過子公司持有中國鐵塔38.0%的股權。11月27日,本公司透過中移鐵通(本公司的一家全資附屬公司),與鐵通(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家全資附屬公司)簽訂了收購協議,收購鐵通的資產和業務,收購的最終對價為人民幣319.67億元。此次收購使本公司獲得有線寬頻牌照和資源。2015年12月14日,中移互聯網,本集團互聯網業務集中運營的專業子公司,在廣州掛牌成立。中國移動在互聯網業務領域開始專業化運營。

2016年,無線上網業務收入年度首次超過語音和短彩信收入之和,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5]

中國移動主要組織架構圖 截至2017年12月31日
2017年,上市20周年,本公司已成為全球網路和客戶規模最大、盈利能力領先、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的世界級電信運營商。2017年1月,「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017年5月,發起成立數字家庭合作聯盟,共建產業新生態。2017年6月,發布物聯網發展計劃,成立中國移動物聯網聯盟;創新研發應用無人機高空基站;發布全球尺寸最小的eSIMNB-IoT模組。2017年8月,宣布派發上市20周年紀念特別股息每股3.200港元。2017年11月,發布「139合作計劃」,包括1個全新網路、3個產業聯盟、9個能力應用,服務產業發展。2017年12月,牽頭完成第一版5G網路架構國際標准;在英國推出MVNO(移動虛擬網路運營商)服務;在346個城市開通NB-IoT網路,實現端到端規模商用[5]。2017年12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進行公司制改制,企業類型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企業名稱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變更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由「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變更為「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Ltd」[6][7]。

2018年5月18日,中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宣告成立[8]。6月14日,中國移動與網路在京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9]。2018年7月,中國移動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53名[10]。7月6日,中國移動在雄安宣布成立中移(雄安)產業研究院,涉及國家重大創新項目落地,及5G網路建設、智能交通、行業應用等領域的研發工作,並構建創新體系和開放共享的研發生態[11]。7月,中國移動與諾基亞簽署了價值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7.74億)的框架協議[12]。7月13日,中國移動與小米在京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將在聯合營銷、渠道轉型、智能硬體、政企業務、境外服務,以及產業投資等多個方面開展戰略合作[13]。9月28日,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在成都正式成立。11月9日,「5G時代:開放合作 共創未來」論壇在召開,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慧鏑在論壇發言時介紹,中國移動5G 計劃2019年預商用,2020年商用,2019年上半年推出5G智能手機。中國移動年內要發布5G終端白皮書,同時計劃在2019年推出中國移動自主品牌的5G終端產品。[14]

2019年1月7日,中國移動與位元組跳動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計劃整合彼此優勢能力及資源,在精細化廣告宣傳,聯名流量卡/流量包等新型通信基礎設施,統一認證,5G,內容運營,以及產業資本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入合作。[15]1月23日至2019年12月,中國移動進行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試行,首批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深圳、成都七個城市開啟。[16]3月,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宣布,中國移動獲香港5G頻段。[17]5月,中國移動與韓國電信公司(KT)聯合演示了KT用戶漫遊到中國移動5G網路體驗遠程競技游戲直播等業務,這是全球首個5G網路國際漫遊演示。[18]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移動發放5G商用牌照。[19]12月31日,中國移動投資公司下屬中移創投與VR交互科技公司「NOLO VR」在北京舉行了投資協議簽約儀式,正式參股NOLO VR。[20]

2021年2月,中國移動國際有限公司德國數據中心在法蘭克福正式啟用。[21]

人事變動

2019年3月4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央組織部張建春副部長宣布了中央關於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楊傑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尚冰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有關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辦理。[22]3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主要領導職務進行了調整:楊傑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宇航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趙大春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黨組成員(兼任中國移動四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23]

「雙百」計劃

2013年中國移動4G網路覆蓋將超過100個城市,4G終端采購將超過100萬部,在2月26日巴塞羅那2013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發布了中國移動TD-LTE「雙百」計劃。

自2012年全球TD-LTE發展倡議組織(GTI)在巴塞羅那發表聯合行動宣言,宣布「將在2014年部署超過50萬基站,覆蓋人口超過20億」以來,TD-LTE全球商用步伐突飛猛進。一方面TD-LTE加速構建起了全球產業廣泛參與、產品高度成熟的端到端的完備產業鏈,在終端晶元環節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商用網路數和商業用戶數開始形成規模,LTE全球漫遊能力得到驗證。

牽手蘋果

中國移動和蘋果合作
2013年12月23日;中國移動與美國蘋果共同宣布,雙方已達成長期協議,將正式引入支持中國移動3G、4G網路的iPhone 5S和iPhone 5C。[24]這意味著兩巨頭長達6年的談判終於畫上了句號。在過去的6年時間里,由於不太出色的3G網路和沒有銷售蘋果iPhone手機,已導致中國移動流失了大量用戶。[25]

港版iPhone 5s用中移動4G
12月23日,中國移動與美國蘋果共同宣布,雙方已達成長期協議,將正式引入支持中國移動3G、4G網路的iPhone 5S和iPhone 5C。[26]

2014年將是4G快速發展的一年,伴隨著智能網路的高速發展,視頻產業將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的機遇。高速的網路環境、豐富的智能終端,將進一步推動視頻業務的發展。便利的即拍即傳,流暢的多屏觀影,都將成為現實。中國移動的「i視界」業務,可以基於TD-LTE網路,為用戶提供高清畫質和杜比音效,在移動中享受完美影音體驗。用戶在使用i視界時能夠通過手機完成瀏覽、搜索、選片、訂購等各項操作,並可以在電視機、PC、手機各種終端之間享受無縫切換的便捷觀看體驗。

港版iPhone特殊更新

2014年1月11日,中國移動為港版iPhone 5s和iPhone 5c推送運營商更新,港版iPhone 5s和iPhone 5c可以原生支持中國移動的3G和4G網路,告別A/B卡激活。之前港版的iPhone 5s和iPhone 5c頻段是支持中國移動的3G和4G網路頻段的,但是需要使用特殊的激活卡(A/B卡)進行激活才可以使用,弊端是每次iOS系統版本更新,都需要再次重復激活。

而2014年1月11日中國移動為旗下用戶推送的運營商更新,將運營商版本從15.5更新成為15.6,更新之後港版iPhone 5s原生支持3G和4G網路。[27]

香港廉價資費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在香港的68港元(約54元人民幣)套餐,因其通話時間長、簡訊多上網流量不限再度備受市場爭議。

2014年4月3日,中國移動正式對外澄清,68港幣的廉價套餐是針對特定用戶群體的促銷套餐,並指出廉價套餐在優惠、通話、簡訊以及流量方面有不少限制條件,並稱其為限制下載速率,同時指出這是區域性定價策略,是跨國企業正常做法。[28]

流量不清零

2014年5月14日中國移動宣布,將自6月1日起面向全國客戶推出新的4G資費標准,不僅大幅下調資費水平,而且打破了流量月度清零的計費方式。對比現行資費,中國移動4G新資費的門檻更低,價格更實惠。全新推出的30元500M流量包,切實放低了4G套餐的使用門檻,可滿足更多4G入門客戶的使用。而4G飛享套餐也增加了多項中低檔位的套餐,最低檔位套餐從88元降低到58元。此外,中國移動還將2G/3G套餐外流量資費統一下調為0.29元/MB,與4G套餐保持一致。令人關注的是,中國移動此次推出了流量「季包」和「半年包」,這意味著傳統運營商流量月度清零的計費方式被徹底打破,用戶的手機流量使用周期更長更靈活。中國移動同時推出流量分享服務,使用4G套餐的客戶,可授權1-4個親友分享自己套餐內的流量,每人每月收取10元功能費。[29]

2014年5月30日,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說,6月1日起,中國移動新的4G資費標准將生效。同此前資費水平相比,新資費大幅度下調,最大降幅達50%。

國際流量「包天」資費

2014年9月25日,中國移動對外宣布,10月1日起將面向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推出「3元/6元/9元流量包」,其中18個國家和地區可以「30元/60元/90元流量包天隨便用」,27個國家和地區已支持4G漫遊。[20]10月,中移動將不再為iPhone 6設定專屬合約套餐,而採用機約分離政策,即終端和套餐是分離開的,iPhone 6將沿用中移動的4G基本套餐並搭配話費贈送。[30]

4G建設

2014年10月29日,中國移動提前啟動TD-LTE網路第三期建站工程建設,計劃2014年底建成70萬個4G基站,以此實現全國城市及縣城城區、重點鄉鎮的連續覆蓋。根據中國移動規劃,2014年整體投資規模將超過2400億元。截至2014年9月30日,中國移動4G網路已建成超過50萬個4G基站,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

中國移動的TD-LTE三期工程繼續增強網路覆蓋和系統容量,重點放在農村市場,將東部發達省份的鄉鎮和政府村也納入4G網路覆蓋范圍,移動寬頻服務開始延伸到農村。

中移動的數據顯示,農村地區手機用戶上網逐漸占據主導地位,農村用戶平均佔比49%,比例較高的省份達58%;數據流量平均佔比39%,比例高的省份達到47%;從數據流量增長速度上看,樣本省份平均達115%,遠超城市40%-80%的增長水平。

取消長途漫遊

2016年8月,在中國移動年度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移動總裁李躍表示,預計2016年底取消銷售所有長途漫遊套餐。[31]

2017年9月1日起,中國移動取消手機國內漫遊費。[32]

取消流量漫遊

2018年6月22日,中國移動在官網發布關於取消流量「漫遊」費的公告,公告稱,自2018年7月1日起,中國移動取消流量「漫遊」費,新老用戶省內流量升級為國內流量(不含港澳台)。[33]

產品服務
載入更多
相關搜索
中國移動是國企嗎
中國移動通信四川分公司
中國移動9大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電話號碼
中國移動官網
中國移動8崗位工資表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總經理
參考資料
[1]集團介紹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官網2019-04-292019-04-29[引]
[2]公司大事記(1997-2000)中國移動2018-10-20[引]
[3]公司大事記(2001-2005)中國移動2018-10-20[引]
更多

New搜科學知識,就來搜狗科學網路!戳我
搜狗網路 - 搜狗首頁 - 免責聲明 - 隱私政策 - 意見反饋

© 2021 SOGOU.COM

編輯
編輯
報錯
取消
目錄
您的網路環境不好,請耐心等待

㈤ 覃輝身份是什麼

覃輝,出生年月:1968年 籍貫:四川 重慶長豐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職位:董事長 畢業院校:門頭溝育園中學
男,35歲,研究生,歷任廣州三菱公司經理,北京卓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重慶市涪陵區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顧問,重慶三愛海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公司聯營單位—星美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現任重慶長豐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神秘總與好奇孿生,人越神秘越令人好奇。 在打造傳媒王國後,覃輝還會再一次習慣性地隱退嗎?他能夠再一次躲閃掉閃光燈的閃耀嗎? 或許正是一次次隱退,才使覃輝在35歲上與中國民間第一傳媒富豪劃上等號。
這是一片瘋長奇跡的土地,這是一個充滿秘史的時代。 2003年10月26日,覃輝將年滿35周歲,他已經成為中國民間傳媒第一富豪。因為他是公認的中國最大民營傳媒集團——星美傳媒的董事長。 從事傳播,但覃極不願像默多克那樣成為傳媒的明星。他從不接受媒體采訪,從不在公開場合發表任何公開言論,甚至找不到有關他的一張照片,連很多在他手下干過的底層員工對他的了解都只是通過口口相傳的只言片語。員工們對他的描述是:個頭不高不到一米七,但濃眉大眼很精神,尤其是敢打敢拼,有狠勁。
但傳奇本身總有特別的誘惑,特別是當他成為上市公司的重要人物。他,覃輝還曾是長豐通信(000892.SZ)董事長以及東方魅力(0198.HK)的董事。 盡管如此,覃輝還是堅定而執著地試圖隱身。他曾經擁有注冊資本金為6億的卓京投資80%的股份,因此簡單計算後將他的身家定在3.9億。但是,在2003年年初,覃將他在卓京投資的股份統統轉讓並從名義上退出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一職,這也意味著,對於令諸多富豪落馬的富豪排行榜,均將與之無緣——這或許意味著他的事業不被打擾。 兩難的是,神秘總與好奇孿生。35歲的中國民營第一傳媒富豪的傳奇之路,越神秘越令人好奇。他果真能大隱於世?
弱冠年華一桶金
1989年,覃輝無須隱身。他大學畢業到航天部五院某所報到,那是一段短瞬的時光。也許是上天特別惠顧,他很快進入某美資通信企業,成為日後令人艷羨的外資員工,建設長城網(今中國聯通CDMA網的前身)。 28歲時,覃輝獨立門戶,下海創業,設立了卓京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卓京商貿當時做鋼鐵原材料和廢料的進出口,主要是鐵礦石的進口,這項生意在今天看來已經很尋常,但在當時因為國家管制嚴格,能取得牌照賺錢並不難。
據接近過覃輝的人回憶,在卓京商貿賺到第一桶金後,從來沒接觸過股市的覃忽然心血來潮,狂往證券公司里跑,炒起股來。斯時應在1999年左右。 翻開長豐通信(原名為三愛海陵)在1999-2000年度的股價圖,你可以看到,股價在1999年還在6-8元震盪,但到了年底和2000年初後便一路攀升,到2000年5月,除權後的股票價格還高達26元,該價格復權後竟沖43元的高位,股價競翻了6倍!有人猜測,如當年覃輝炒作此股,獲益將非同一般。 這位自稱了解覃輝的人還透露,在突然「賺了很多錢」後,覃輝一度在到底是買一艘大遊船還是買一間娛樂場所之間搖擺。最終,覃輝選擇購買下了京城著名的娛樂場所天上人間。
在股價為最高點的時節,三愛海陵忽然宣布於2000年5月和6月分兩次收購重慶連豐通信有限公司88.1%的股權。重慶連豐通信注冊於1997年8月,由卓京商貿和覃輝的弟弟覃宏所控制,擁有重慶800MHZ移動通信網的運營權。 令股市一時眼暈的是,賬面價值只有1.2億元的股權竟花費上市公司5.4億元的純現金來收購,溢價高達4.2億元。對此,會計師的解釋是重慶800MHZ移動通信網所帶來的美好未來。 這是一次絕佳的全贏式的反向收購案例:被收購的子公司既得到了收購現金,又通過子公司轉而全面控制了母公司。不久後,覃輝及其手下大將饒衛平進入公司董事會,後來饒衛平出任公司董事長,三愛海陵也改名為長豐通信。
其後,長豐通信類似的高溢價收購又出現了一次:2001年12月,長豐通信斥資1.25億從卓京投資手中買下15.35%中華通信的股權,但該部分股權代表的凈資產僅為0.54億元。 就在長豐通訊開始備受關注時,覃輝第一次從董事長位置上隱退。
輝煌高點堅決隱退
與此同時,公司主角亦換——卓京商貿亦悄然暗退,卓京投資鮮亮登場。 如今的卓京商貿偏居京都一隅,工商資料顯示,其主業已經變更為銷售機械設備和電器設備,卓京商貿下控股北京世紀資源電子商務技術有限公司,並擁有著中國機電貿易網。據中國機械進出口商會的人士透露,目前這一行業不景氣,賺錢較難。 在好奇的目光從長豐通訊跟蹤到卓京商貿前,覃輝再次隱身。工商資料顯示,卓京商貿的股權已經變更為另兩個自然人持有,由孫立軍控股70%,由卜娜控制另外30%。孫立軍的名字同時出現在長豐通信2002年報上,孫為長豐通信的第9大股東,卓京投資的員工告訴記者,孫為卓京投資的一位副總,但不在一起辦公。當記者詢問卓京商貿是否還是卓京投資控股子公司時,對方給予了肯定的答復。
新亮相的卓京投資注冊於2000年6月,由覃輝、覃宏和饒衛平三人組建,注冊資金6000萬元——這應是覃輝在賺取大筆資金,為未來構想的另一個完美的「平台」。2002年11月5日,卓京投資受讓第一大股東涪陵國有資產公司所持的26.61%的股份,成為長豐通信的第一大股東。 覃輝對長豐通信的控制終於名正言順。值得注意的是長豐通信的第二大股東,金信信託協議受讓重慶涪陵華信實業公司持有的23.20%股權。作為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之輩。股市有專家分析,不排除金信信託乃是受覃輝所託間接持股,以避免要約收購之限制,並分散公眾注意力。前兩大股東股權加在一起已近50%,完全操控這家上市公司的生殺大權。2003年9月18日,國資委正式批復同意涪陵國資將所持公司股轉給卓京投資等,長豐通信的國資民營轉讓終於塵埃落定。
譚毫不猶豫地三度隱退。2003年初,覃輝將在卓京投資80%的股權轉讓給曲繼發,同時曲繼發也變更為卓京商貿的法定代表人。見過曲繼發的人稱,曲繼發為一老者,一直與覃輝交往甚密,兩人關系非同一般。
傳媒帝國之夢
覃輝迅速開辟的另一戰線,這就是星美傳媒。 星美傳媒最初由卓京投資和長豐通信共同組建,初始注冊金為1億元,分別持股65%和35%。變更後星美傳媒的注冊金擴增到3.2億,卓京投資控制著88%的股權。 如果說長豐通信是覃輝營造出的通訊小王國的話,那麼星美從一開始就是瞄著傳媒帝國的龐大目標。 覃先將卓京投資旗下與傳播有關公司轉給星美。如英斯泰克視頻技術和英斯泰克衛星技術公司,在星美建立後轉給了星美;星美信源中心為和長豐通信共同控制的企業,公司注冊資本高達3.1億,為數字信源運營提供商,有傳言稱,星美信源中心甚至有發射一顆衛星的打算。
星美還以隱隱風雷之勢快速布局,先後成立星美影視文化傳播、星美演藝經紀、中影星美電影院線、北京星美廣告等公司。其中,中影星美電影院線為和中國電影集團合作,在全國擁有37家高檔院線,像北京唯一的一家五星級影院華星影院以及上海的三家五星級影院全在星美的掌控之中。 外向收購亦頻頻落子,頗有大手筆。並購北京華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唯一國家級電影檔案收藏和研究機構,其地位之獨特,受人矚目;又如並購上海中錄音像有限公司,該公司為文化部直屬企業的在滬子公司,控制有不少資源;並購飛騰製作,擁有了中國北方最大的影視基地;並購北京東方正藝電視藝術公司,成立北京星美東方電視藝術有限公司;最近一次的並購發生在今年3月,把知名藝人姜昆的昆朋集團收入囊中。 這很多項目都常是諸多資本垂涎的「難啃的骨頭」。據說,一些項目能拿下來,覃輝的人脈與個人魅力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日前,星美傳媒有史以來唯一一次准許記者進入了星美總部。在這里,本報記者問星美傳媒副總裁李威:「星美是否在有意無意地打造中國的時代華納?」李巧妙地答道:「時代華納太大,我們根本不敢相提並論,我們只是在做一些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 星美的資料這樣自我介紹:已經形成集「製作——傳輸——發行」為一體的「一站式」傳媒服務。 但覃輝好像覺得星美還缺些什麼,2003年夏天,覃輝過香江一再出手,這次他使用的工具為一個名為SMI(.)的公司。
過香江翻雲覆雨
SMI注冊在英屬維京群島(BVI),2003年2月成立,由覃輝個人全資擁有。 它扮演的角色是覃輝香港資本運作舞台。 2003年4月,擁有譚詠麟、曾志偉等諸多明星的東方魅力派發19億新股,而SMI獨得其中11億股,取得股權後覃輝控制了東方魅力25.28%股份,與第一大股東陳德祥僅相差0.82%。覃輝為此股權付出的代價是4400萬港元。 獲得股權後的覃輝一次性安插姜昆、朱時茂、朱永德、李威及邢晶五人進入董事會,替代了知名的王晶、梅艷芳等人。市場普遍認為,覃輝想增持東方魅力以至於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非常明顯。
兩月之後,SMI又與陽光文化訂立協議,SMI取得陽光衛視70%的股權,代價是2000萬人民幣;取得陽光文化網路70%的股權,代價是1000萬人民幣;在協議中,SMI還為陽光衛視的3年節目製作費用預付給陽光文化5000萬人民幣。 在覃輝的媒體架構中,電視台是唯一缺憾,因為根據現行政策,私人無法在內地控制電視台。刑晶曾經對本報記者表示過,「星美最缺的就是電視台」。陽光衛視的到來無疑為覃輝彌補了這個缺失,雖然現時陽光衛視的盈收不佳。
市場同時曾傳言,覃輝一度想收購香港電影大亨鄒文懷所擁有嘉禾娛樂(1132.HK)的全部股權,雖然後來未果,但覃輝全吞內地香港兩地娛樂傳媒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在打造傳媒王國後,覃輝還會再一次習慣性地隱退嗎?他能夠再一次躲閃掉閃光燈的閃耀嗎? 或許正是一次次隱退,才使覃輝在35歲上與中國民間第一傳媒富豪劃上等號。

㈥ 求虛擬股市游戲

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了諷刺資本主義的弊端,CharlesDarrow發明了一款名為「大富翁」(現或稱「強手棋」、「地產大亨」)的游戲,卻出乎意外的受到了平民大眾的歡迎。流傳近百年後,現在已成為孩之寶(Hasbro)集團旗下的產品。

如今在世界的東方,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程正在給中國的文化、經濟、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革。我們看到,文娛傳媒產業空前活躍,市場經濟日益發達,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條件都由此得到了很大的豐富。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差異也越來越大了。

什麼樣的人物,值得你我當作偶像一般去追崇?

什麼樣的事物,值得你我去狂熱的追捧?

什麼樣的義舉,值得你我伸出援手。

這就是在本世紀的全球金融危機時期,DMC向世人提出的關於「娛樂、財富、大愛」的思考。

--------------------------------------------------------------------------------------------------------------

【星東幫一起MOVE!】(www.17move.com)

由創意領先的『DMC星展傳媒』榮耀出品,全球首創虛擬現實明星股票社區。

把社會名人、媒體寵兒當做虛擬上市公司股票。

用戶通過虛擬股票交易去投資或拋售明星,從中賺取虛擬貨幣,並可以用虛擬貨幣兌換現實獎品。

當然您也可以將虛擬貨幣轉換為現金,去資助那些迫切需要得到幫助的人和事。

㈦ 黑龍江龍視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黑龍江龍視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黑龍江龍視文化傳媒集團和黑龍江龍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經營范圍為演出經紀業務;轉播設備、演播室出租;設計、製作、發布、代理國內廣告等業務。經營范圍為演出經紀業務;轉播設備、演播室出租;設計、製作、發布、代理國內廣告等業務。無
法定代表人:郭錫哲
成立時間:2008-01-03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230103100188628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哈爾濱經開區南崗集中區漢水路430號3層

㈧ 鳳凰衛視是哪裡的

是香港的。

鳳凰衛視總部位於中國香港,大陸資訊演藝中心位於深圳。主要服務中國內地、港澳台、歐洲和美洲等地區觀眾,鳳凰衛視中文台於1996年3月31日取代亞洲衛星公司發射的中星6B「衛視中文台」的頻率啟播。

鳳凰衛視旗下的鳳凰衛視中文台、鳳凰衛視電影台、鳳凰衛視資訊台、鳳凰衛視歐洲台、鳳凰衛視美洲台、鳳凰衛視香港台透過中星6B、EUROBIRD衛星及美國DIRECTV和ECHOSTAR衛星直播平台,覆蓋亞太、歐美、拉丁美洲及非洲逾150個國家和地區。



(8)耐思星傳媒集團股票昨收擴展閱讀:

大事年表

2000年6月30日,鳳凰衛視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正式掛牌上市,當時上市編號為8002。2006年6月,中國移動的全資子公司中國移動(香港)出資12億港元,購入鳳凰衛視19.9%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幹部劉長樂控股的亞洲有限公司為第一大股東,星空傳媒位居第三。2008年12月5日,鳳凰衛視轉往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

2010年5月7日起,鳳凰衛視與廣東人民廣播電台合作,把廣東電台南粵之聲更名為鳳凰汽車優悅廣播。

2011年3月28日,鳳凰衛視開播24小時粵語頻道鳳凰衛視香港台,這是鳳凰衛視開台15年後,首次針只在香港和廣東省廣州市觀眾開設電視頻道。

2013年10月18日,鳳凰衛視(2008)公布,TPG China Media以16.57億元向主要股東Star Entertainment收購12.15%公司權益。

相當於每股作價2.73元,較收市價2.8元輕微折讓2.5%,涉及沽售股份6.07億股。交易完成後TPG將成為公司主要股東之一,而Star Entertainment不再是公司股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鳳凰衛視

㈨ 騰訊的總資產有多少,,

TOM集團 總資產80.24億元,凈資產40.24億元,營業收入32.08億元,利潤12.22億元。 「2005年是TOM集團進行整合的一年。」TOM 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湯美娟如是說。在談到集團的全年業績時,湯美娟認為「很興奮」。 TOM集團2005年收入增長20%,達到31億零500萬港幣。在TOM集團的互聯網、出版、戶外傳媒、體育及電視娛樂五大支柱產業中,除體育事業集團外,旗下各事業集團的收入與2004年相比均取得兩位數增長。其中,互聯網在集團收入組合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達到44%,而TOM在線占互聯網總收入的98%。2005年,TOM集團中收入增長幅度最大的產業是電視娛樂業,增長幅度為146%,達港幣7900萬元,2004年這一部分收入為3200萬元港幣。 雖然2005年上半年TOM集團旗下的體育事業集團因故受到影響,2005年全年收入下跌了29%,但TOM集團多元化媒體經營模式的優勢此時凸顯出來,不僅依然實現了全年盈利目標,而且利潤大幅上升。TOM集團的這種跨媒體經營優勢在今後的運營過程中,將會得到進一步彰顯。TOM集團發布的公告稱,集團的互聯網事業將進一步與來自電視媒體、廣播電台及印刷媒體組成跨媒體聯盟,以繼續維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同時借著推廣「玩樂吧」網路音樂品牌,利用其門戶及移動內容分銷服務增加收入。 3.星美聯合 總資產25.27億元,凈資產5.88億元,營業收入1億元,利潤虧損。 2005年,星美傳媒在影視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由其投資的影片 《青紅》先是在法國第58屆戛納電影節上獲評委會大獎,繼而在全國院線票房飄紅。不僅如此,該片還成為星美傳媒集團試水手機影視業的第一部作品。而由星美傳媒投資的首部國產歌舞大片《如果愛》在放映1個月後,票房即達到3000萬元。在電視劇方面,由星美傳媒投資的20集親情電視劇《搭錯車》,掀起全國收視高潮;而由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星美傳媒聯合製作的西藏自治區40周年獻禮劇《格達活佛》也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 2005年,星美的一個大手筆是大幅度整合其控股的上市公司。2005年8月30日,星美旗下的控股上市公司長豐通信更名為「星美聯合」。就此,原上市公司長豐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由過去單一的網路接入及增值電信運營商,重組為集電信和傳媒為一體的數字媒體綜合業務運營商。星美傳媒宣稱還將會把其控股公司星美傳媒和星美數字(原友通數字媒體有限公司)的優質資產注入星美聯合。由此,星美聯合將有望能夠在網路覆蓋與內容方面進行有機整合。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星美傳媒利用自己在影視內容行業中快速成長所取得的龍頭地位以及帶來的現金流,重組長豐通信,可以有效地支持長豐通信,進而改變其單一寬頻接入業務的現狀,轉向增值服務等新興盈利模式。 4.財訊傳媒 總資產3.14億元,凈資產2.81億元,營業收入1億元,利潤3500萬元。 財訊傳媒近日宣布,與美國出版巨企Ziff Davis Media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推出計算機雜志《PC Magazine》。《PC Magazine》是美國頭號信息科技雜志之一。 財訊傳媒將充分利用其項目管理能力來設立「試驗所」,讓編輯和分析員試用和評論信息科技產品。最值得高興的,是合營公司打算製造相關網上產品,意味公司有可能進軍急速增長的互聯網廣告領域。業內人士認為,這項交易對財訊傳媒意義重大,這是公司首次取得外國雜志的中國出版權。 2005年上半年,財訊傳媒純利勁升58%,達到1500萬元,遠超過平面廣告行業8%的增長。其中,《財經》占財訊傳媒廣告收入的33.7%,同比增長15.4%,平均廣告價格增長達雙位數字。財訊傳媒公司主席王波明指出,國內1年1,300億元的廣告市場,雜志僅佔3%,發展空間很大,未來財訊傳媒公司要走出財經,進入消費領域,但仍然堅持只做雜志,據悉,財訊公司還將在2006年推出其它外國雜志。 財訊旗下和訊網的人事變動頗為引人關注。2005年11月16日,已經擔任和訊網CEO一職2年的謝文正式辭職。立足財經、服務於中產階級的公司定位使和訊成為互聯網界的一匹黑馬。2005年,隨著個人門戶時代的到來和博客服務的興起,和訊的定位發生了轉變。「個人門戶」被提上了戰略高度,通過實施博客服務引入Web 2.0模式,期待在盈利模式等方面有突破。
TOM集團 總資產80.24億元,凈資產40.24億元,營業收入32.08億元,利潤12.22億元。 「2005年是TOM集團進行整合的一年。」TOM 集團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湯美娟如是說。在談到集團的全年業績時,湯美娟認為「很興奮」。 TOM集團2005年收入增長20%,達到31億零500萬港幣。在TOM集團的互聯網、出版、戶外傳媒、體育及電視娛樂五大支柱產業中,除體育事業集團外,旗下各事業集團的收入與2004年相比均取得兩位數增長。其中,互聯網在集團收入組合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達到44%,而TOM在線占互聯網總收入的98%。2005年,TOM集團中收入增長幅度最大的產業是電視娛樂業,增長幅度為146%,達港幣7900萬元,2004年這一部分收入為3200萬元港幣。 雖然2005年上半年TOM集團旗下的體育事業集團因故受到影響,2005年全年收入下跌了29%,但TOM集團多元化媒體經營模式的優勢此時凸顯出來,不僅依然實現了全年盈利目標,而且利潤大幅上升。TOM集團的這種跨媒體經營優勢在今後的運營過程中,將會得到進一步彰顯。TOM集團發布的公告稱,集團的互聯網事業將進一步與來自電視媒體、廣播電台及印刷媒體組成跨媒體聯盟,以繼續維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同時借著推廣「玩樂吧」網路音樂品牌,利用其門戶及移動內容分銷服務增加收入。 3.星美聯合 總資產25.27億元,凈資產5.88億元,營業收入1億元,利潤虧損。 2005年,星美傳媒在影視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由其投資的影片 《青紅》先是在法國第58屆戛納電影節上獲評委會大獎,繼而在全國院線票房飄紅。不僅如此,該片還成為星美傳媒集團試水手機影視業的第一部作品。而由星美傳媒投資的首部國產歌舞大片《如果愛》在放映1個月後,票房即達到3000萬元。在電視劇方面,由星美傳媒投資的20集親情電視劇《搭錯車》,掀起全國收視高潮;而由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星美傳媒聯合製作的西藏自治區40周年獻禮劇《格達活佛》也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 2005年,星美的一個大手筆是大幅度整合其控股的上市公司。2005年8月30日,星美旗下的控股上市公司長豐通信更名為「星美聯合」。就此,原上市公司長豐通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由過去單一的網路接入及增值電信運營商,重組為集電信和傳媒為一體的數字媒體綜合業務運營商。星美傳媒宣稱還將會把其控股公司星美傳媒和星美數字(原友通數字媒體有限公司)的優質資產注入星美聯合。由此,星美聯合將有望能夠在網路覆蓋與內容方面進行有機整合。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星美傳媒利用自己在影視內容行業中快速成長所取得的龍頭地位以及帶來的現金流,重組長豐通信,可以有效地支持長豐通信,進而改變其單一寬頻接入業務的現狀,轉向增值服務等新興盈利模式。 4.財訊傳媒 總資產3.14億元,凈資產2.81億元,營業收入1億元,利潤3500萬元。 財訊傳媒近日宣布,與美國出版巨企Ziff Davis Media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推出計算機雜志《PC Magazine》。《PC Magazine》是美國頭號信息科技雜志之一。 財訊傳媒將充分利用其項目管理能力來設立「試驗所」,讓編輯和分析員試用和評論信息科技產品。最值得高興的,是合營公司打算製造相關網上產品,意味公司有可能進軍急速增長的互聯網廣告領域。業內人士認為,這項交易對財訊傳媒意義重大,這是公司首次取得外國雜志的中國出版權。 2005年上半年,財訊傳媒純利勁升58%,達到1500萬元,遠超過平面廣告行業8%的增長。其中,《財經》占財訊傳媒廣告收入的33.7%,同比增長15.4%,平均廣告價格增長達雙位數字。財訊傳媒公司主席王波明指出,國內1年1,300億元的廣告市場,雜志僅佔3%,發展空間很大,未來財訊傳媒公司要走出財經,進入消費領域,但仍然堅持只做雜志,據悉,財訊公司還將在2006年推出其它外國雜志。 財訊旗下和訊網的人事變動頗為引人關注。2005年11月16日,已經擔任和訊網CEO一職2年的謝文正式辭職。立足財經、服務於中產階級的公司定位使和訊成為互聯網界的一匹黑馬。2005年,隨著個人門戶時代的到來和博客服務的興起,和訊的定位發生了轉變。「個人門戶」被提上了戰略高度,通過實施博客服務引入Web 2.0模式,期待在盈利模式等方面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