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微軟股票分紅比例
擴展閱讀
中國平安股票5年走勢 2025-07-17 06:04:51
股票交易佣 2025-07-17 04:48:55

微軟股票分紅比例

發布時間: 2021-10-03 23:42:07

㈠ 請問微軟公司每年的收入大約是多少

當地時間本周四,微軟公司發布了銷售收入、利潤雙雙超過它自己和華爾街預期的業報,並公布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分紅息的計劃和「2比1」的股票分割計劃。
盡管業績強勁,但微軟公司的財務總監卡納斯表示,微軟公司預計全球的信息技術投資在短期內不會出現增加。他說,盡管對高科技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但我們認為,在近期內全球IT投資不會有明顯的上升。
在於12月31日截止的第二財季中,微軟公司的凈利潤為25.5億美元,每股收益為47美分,上年同期的這二個數字分別為22.8億美元和41美分。微軟公司還公布了自1986年上市以來的第一次派息計劃,股票分割前每股派息16美分。
微軟公司曾預測,其第二財季的每股收益為45或46美分,Thomson First Call公司的統計資料顯示,分析人士對微軟公司第二財季每股收益的預期為46美分。
第二財季微軟公司的銷售收入達到了創記錄的85.4億美元,達到了微軟公司預測的85-86億美元之間,但遠高於去年同期的77.4億美元。
微軟公司去年推出的新許可計劃促使許多企業都大量購買其產品,帶動了微軟公司不應記入帳目的銷售收入的增長,這些銷售收入將被攤到未來的季度中。

㈡ 為什麼有的股民不買快要分紅的股票。請詳細點!謝謝

快要分紅的股票股票已經非常危險了分紅對股東的實際利益沒有什麼大影響。
等實質性利好見光後,股價會隨著主力的出貨動作而震盪下行。只是多了些股本數 資金總額還是一樣的。主力為了拉升股價出貨 利用分紅的利好來炒作 而炒作完後會在高位將手中的籌碼派發給跟風散戶
用大比例送轉的利好消息來完成減持,並不是包賺不賠的安全投資慣於炒「概念」的投資者而言、股本規模、每股收益等進行綜合考慮,一定要對公司經營業績、股價,預期盲目追漲過度炒作反而會透支未來的股價。所謂「高送轉」一般是指大比例送紅股或大比例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高送轉」恰好迎合了其投資低吸分批建倉偏好能向投資者展示企業的高成長性容易受到市場追捧一方面是因為上市公司採用高比例送轉的方式進行分配。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和盈利能力都沒有任何實質性影響、成長性

㈢ 微軟靠什麼賺錢

微軟早期主要靠軟體賺錢:

微軟最大業務當然是Windows操作系統,是世界上壟斷PC主機的操作系統,雖然我國盜版有的比較多但其他國家都賣的好好,其次是Office辦公系列,SQL資料庫系以及Visual Studio等等,正規公司要用要付錢的,微軟還有游戲業務,著名的 XBox游戲機和游戲軟體,電腦的游戲帝國時代等游戲軟體。

......

而往後發展,如今雲計算也是微軟主要賺錢的業務。

但是,您要是認為比爾蓋茨要是靠微軟的股票蟬聯世界首富,那你就錯了。

正確答案是,微軟的股票+投資。

為什麼這么說呢,且看:

事實上,蓋茨是依靠微軟發家,在30年的時間內,比爾·蓋茨的身家翻了近290倍。然而微軟只佔蓋茨身家900億美元的1/8,而且這些年,蓋茨一直在減持微軟股票。
其實賺錢主要來自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微軟公司蓋茨不去打理了只做股東等分紅或者減持變現。而蓋茨專業做經營自己的基金,基金則可以理解為,專業的投資機構,包括一級的股權認購二級市場的股票投資,期貨,現貨,原油,黃金等等投資,蓋茨的基金也有持股中國的上市公司。

比爾蓋茨說過:"If you』re born poor, it』s not your mistake. But if you die poor, it is your mistake."(生於窮困不是你的錯,但若你死於窮困,就是你的錯了。)

股票分紅少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買了中國炒股票的人是不是很少啊

1、分紅的多少不是區別一家上市公司好壞的唯一標准。例如巴菲特的旗艦公司哈撒韋,就從來不進行分紅,但是每股股價卻非常高,高達1萬多美元。而微軟公司就不一樣了,它每年都將幾乎100%的凈利潤拿出來分給投資者。
2、中國股市為什麼那麼多人買股票:這是因為絕大多數中國股民只知股票炒作,而不知道股票投資,他們每時每刻盯著盤面,隨時准備買賣股票,就像一群飢餓的狼。
3、炒股票的人是不是很少:不是,而是很多。原因在第2點已經說明白。

㈤ 股票中期分紅是必須的嗎 最遲什麼時候披露

股票中期報告的分紅或是配股是看公司來的,有些公司是有分紅色或是配股的,有些是沒有的,有的比例還是比較少的,2015年上半年的分紅的股票總共有95支,10轉10股,10轉8股,10轉20股。

「按季分紅」就是國外上市公司成熟的表現,表明國外公司是重視回報股東的。中國股市還是一個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在中國股市裡融資才是第一位的,至於回不回報投資者,其實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在中國股市裡,上市公司5年、8年甚至10幾年不回報投資者似乎也是正常的。因為中國股市並沒有形成一種以不分紅為恥辱的風氣。國內的上市公司為什麼要因為國際板公司的「按季分紅」而感到無地自容呢?實際上,國內股市也還是有重視分紅的公司,比如那些A+H股上市公司。如中石油每年也還是比較重視現金分紅的。雖然中石油不是按季分紅,而是按半年分紅,但重視現金分紅卻是客觀事實。但面對中石油對現金分紅的重視,也沒見哪一隻「鐵公雞」無地自容,難道將「按半年分紅」改為「按季分紅」,「鐵公雞」就無地自容了?
更重要的是,「按季分紅」並不能增加股票的投資價值。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取決於公司的總體業績,取決於公司的成長性如何。至於是按季分紅也好,還是按半年分紅也罷,或者按年度分紅也好,這些只是利潤分配的「技術性處理」而已,並不改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一些沒有投資價值的公司,即便每季度分配幾分錢,也是沒有價值的。相反,一些具有成長性的公司,哪怕沒有「按季分紅」,甚至多年不分紅,它同樣也有投資價值。最明顯的就是微軟公司,該公司曾經多年不分紅,但投資者並沒有因為微軟公司曾經多年不分紅而否定它的投資價值。
而且即便是國際板上市的那些優秀公司,雖然按國外的發行價格,其現金分紅具有投資價值,但如果其登陸國際板屬於高價發行,那麼其投資價值也要大打折扣。以中石油為例,該公司一年內累計分紅每股0.3442元,按中石油H股1.28港元的發行價計算,其回報率約為25%。但由於A股發行價高達16.70元,回報率只有2.06%,甚至比銀行存款利率都不如。因此,就算把中石油的「按半年分紅」改為「按季分紅」,也不能提高中石油A股投資價值。

㈥ 理論上在什麼樣的前提或情況下,可以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吃股息或分紅(能盈利)而不是靠短期投機賺差價

如果是自有資金,屬於長期閑置資金,是可以投資銀行吃股息的。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

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6)微軟股票分紅比例擴展閱讀

務必本人辦理開戶手續。首先,您要開立上海、深圳證券帳戶;其次,開立資金帳戶,您即可獲得一張證券交易卡。然後,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規定,您應辦理指定交易,辦理指定交易後您方可在營業部進行上海證券市場的股票買賣。

開立證券帳戶須持本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開立資金帳戶還須攜帶證券帳戶卡原件及復印件。如需委託他人操作,需與代理人(代理人也須攜帶本人身份證)一起前來辦理委託手續。

㈦ 什麼叫股票的分紅.要買多少才能分

如果當初你買了100股美國微軟的股票,從來沒有賣過,只等著吃紅利。那麼你實際上已經成了百萬富翕了。

㈧ 微軟不分紅,蓋茨的收入從什麼地方來

他也有年薪,董事長也是公司職員.但是最重要的是他的股票,他這些年一直將他的股票套現,這可是一筆天文數值的資金啊

㈨ 保羅艾倫當初不是只有320萬股的微軟股票嗎,現在怎麼有了一億多股呢!

股權激勵兌現增加股份
分紅配送股增加股份
股本拆分增加股份

看好公司前途買入股份

㈩ 股票分紅派現,劃算嗎

若一家公司現在不支付股利,至少將來總有一天會支付。而一隻從來不支付股利的股票,對投資者而言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有投資者對分紅派現存有疑問:股票分紅派現金之後除權,可是要交納10%的稅金。換句話說,虧了10%的派現分紅。派的越多,虧的越多? 真是這樣嗎?首先,從本質上來說,投資股票,就是為了得到分紅。而公司掙了錢回報股東,也屬天經地義。想像一個極端,倘若一家公司永遠都不分紅,那股東投資它作什麼?難道永遠只能依靠在二級市場上低買高賣來從中獲益? 實際上,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就取決於股東能從持有這只股票獲得多少現金流回報,這其中包括現金紅利和賣出股票的所得。而賣出股票所得,要看下一個買入者所支付的價格。下一個買入者支所付的價格,也必將是此後持有該股所能獲得的紅利和賣股所得——後者仍然要看下下個買入者的出價……,以此類推的最終結果,會得出「當前的股價取決於未來一連串的股利」這個結論,這就是財務學中有名的估計股價的「股利折現模型(DDM)」。 不糾纏於模型的細節,單說其中的思想:若一家公司現在不支付股利,至少將來總有一天會支付(如微軟公司的所作所為)。而一隻從來不支付股利的股票,對投資者而言是沒有任何價值的(相當於只圈錢不花錢的「黑洞」公司)。 其次,對於公司什麼時候應該支付股利、以及應該支付多少,不要說許多人存在疑惑,這實際上也是財務學中的一個難題,也叫「股利之謎」。解釋它存在各種不同的理論流派紛爭:其中,支持支付股利的,有「鳥理論」,秉承「一鳥在手勝於二鳥在林」古訓,眼前看得見摸得著的現金紅利,對該理論的擁護者來說,勝過遙遠不定的資本利得。認為是否支付股利要看情況而定的,有「追隨者效應」理論,若公司的投資者多屬一些年紀大、需要現金支付的投資者(俗稱「孤兒寡母」型投資者),公司應當多支付股利;反之,若公司的投資者是更看重長遠收益的青壯年,則少支付股利。反對支付股利、如篇首的投資者那樣思考的,有「稅差學派」:若支付股利,投資者馬上就要繳納所得稅;若拖延支付股利,則投資者相當於受到延期納稅的好處。另外,還有支不支付股利無所謂的「股利無關論」。 若公司處於高速成長階段,增長迅速而投資收益豐厚,顯然把錢留在公司手裡而不作為股利分發,對股東來說更加劃算(股東雖然沒有得到股利,但從股價上漲獲益)。因為股東個人很難獲得公司那樣的投資機會。反之,當公司的投資效益很差,增長速度緩慢,則還不如把錢分給股東,讓股東去尋找更高收益的投資機會(這樣的公司即使股價有增長,也是極其緩慢的)。 通過上述分析得到一般推論是,新的、成長期的公司應當少支付或不支付股利,而成熟、衰退階段的公司,應當更多支付股利。 最後,考慮到若管理層掌握的「自由現金流」太多,有可能引發亂投資、或為私人牟利的「道德風險」,為降低這一「代理成本」,削減公司多餘的現金流用於支付股利(或股票回購)也是有必要的。 總之,分紅派現花不劃算,要看具體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