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股東二次投入資金算他占公司多少股份的問題
交叉持股是指在不同的企業之間互相參股,以達到某種特殊目的的現象。它的一個主要特徵是,甲持有乙的股權;乙持有丙的股權;丙又持有甲的股權……,在牛市行情中,甲乙丙公司的資產都實現了增值,意味著它們所持有的別的公司股權也在升值,進而又刺激自身股價上漲,從而形成互動性上漲關系,也形成了泡沫性牛市機制。
之所以要討論交叉持股的問題,是因為在目前的牛市裡,這類群體的表現足以令我們不能等閑視之。
持股增值的根源是在適當的會計准則下,標的企業的資產價格膨脹所引起的資產重估。資產價格的膨脹則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由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所決定的———大量過剩資金滯留資產市場,使得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另外一種原因,則是被參股企業由於經營環境改善使得利潤或資產大幅增值,從而使參股企業間接受益。說到底,股權增值是一個間接增值的過程,也是虛擬資產增值的最後一個環節,所有實體經濟以及虛擬資產的增值最終都會反映到股權增值上來。因此,股權增值是泡沫最終產生的結果,它是最容易被無限放大的泡沫,當然它也是最虛弱的、最容易破滅的泡沫。
資產價格的膨脹是有序的,它的發展脈絡也是可以追尋的。一般來說,由貿易順差以及匯率升值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會直接引致資產價格的上漲,最為明顯的是房地產、儲蓄類金融資產以及藝術品,但是前兩者比較容易反映到資本市場上來,房地產和金融類資產價格的上漲,會使得其影子資產———股票進行上漲,進而使持有這些資產股權的企業實現了股權增值。而像藝術品這類資產則沒有相應的虛擬資產來對應,因而對上市公司來說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交叉持股的起源及發展
相互持股最早開始於日本的陽和房地產公司事件。1952年該公司被惡意收購,從而引發了三菱集團內部結構調整。1953年,日本《反壟斷法》修改後,出於防止被從二級市場收購的需要,三菱集團下屬子公司開始交叉持股。從此以後,交叉持股在日本作為一種防止被收購的策略而大行其道。在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企業還把相互持股作為跟銀行保持密切關系以獲取資本的一種策略。
相互持股發展的第二次浪潮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外國投資自由化階段,這個階段美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大舉向日本進行FDI,尤其是闖入了一些日本企業的優勢領域,比如汽車行業。豐田是第一家運用相互持股策略來防止被外國企業惡意收購的公司,之後,日產、五十鈴、日野、大法等汽車公司也採取了同樣的策略。
交叉持股顯然達到了防止惡意收購與加強銀行與企業之間關系的目標,但也有很強的副作用,那就是削弱了股東對企業管理層的控制。但無論如何,交叉持股使得日本的上市公司在資產重估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資產重估發端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日本由於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貨幣過量供應,期間還伴隨著日元升值,流動性泛濫促使國內資產價格迅速膨脹。流動性催生了日本股市泡沫,而交叉持股概念又助推了股市走向泡沫性牛市的巔峰。
2、泡沫的破滅
由於日本上市企業大量交叉持股,使得實體資產價格膨脹最終傳導至資本市場,形成了大量的泡沫。交叉持股使得相關企業在牛市中漲幅巨大,三菱重工和新日鐵在1987-1989年的三年大牛市中,遠遠跑贏了日經指數。
然而,因交叉持股泡沫膨脹式的上漲不是以價值為驅動的,並且相互之間形成了環環相扣的鏈條關系,在上漲過程中如果其中有一家公司掉鏈子,意味著行情可能會形成「多米諾骨牌」式的下跌。同理,泡沫性牛市中交叉持股的互動性上漲總會有個頭,一旦上漲機制被破壞,可能是流動性匱乏,也可能是企業利潤不能支撐其增長,則意味著即將發生的是群體性下跌,這就是泡沫的破滅。日本從1990年開始進入了長達10年的熊市,其中交叉持股就是罪魁禍首之一,多米諾骨牌式的下跌使得股市陷入了一個悖論,猛烈下跌的結果是帶來了更猛烈的下跌,使得股市資產大幅貶值。
中國的會計准則對於交叉持股的影響
會計准則對於交叉持股或者參股企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它決定了企業是以何種方式享受股權投資帶來的收益。日本的會計准則決定了日本企業只能以分紅和出售的形式享有這種投資收益,二級市場的波動不能直接體現在企業盈利中,中國在實施新的會計准則之前也是這種情況。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後,大小股東的利益趨於一致,少數股東更有動力監督企業良性發展,並且隨著會計准則的更改,其限售股份的價值將體現在財務報表中,這就引發了股權投資重估的進程。
1、新會計准則對交叉持股的相關規定
根據新的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將分為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方式計量。在長期股權投資中,對企業有控制權以及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的股權都將以成本法計量,否則將以權益法計量。根據我們統計的數據來看,這也就意味著相當多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股權將以權益法計量。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對於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以成本計量,期末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後續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按照這一規定,上市公司進行短期股票投資的,將不再採用原來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量,而將純粹採用市價法,此舉將使上市公司在短期證券投資上的損益浮出水面,也就意味著這些交叉持股公司面臨價值重估機遇。
2、新會計准則下最佳股權安排
根據新的會計准則,上市公司對於其股東地位可以做出最有利的安排。對於相對和絕對控股股東來說,股權投資將會是長期的,這部分股權以成本法計量,控股公司的收益或分紅將會合並到企業報表中,這是其分享投資股權的一般方式。而對於少數股東來說,享受企業分紅可能並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把股權投資這項放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部分,這樣不但可以獲得股權投資收益享受股東權益增值和分紅(同股同權),而且二級市場的價格變動也能夠體現出來,以獲取雙重收益。
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現狀
1、交叉持股情況非常普遍,尤以參股金融企業為甚
目前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情況非常普遍,具不完全統計,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為340例,上市公司參股銀行361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保險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綜合類券商270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經紀類券商8例,參股信託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基金管理公司20例。
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和參股的情況不同於日本,日本企業更多的是集團內部子公司相互持股,並且多是銀行持股企業比例較高,而企業持股銀行比例較低。中國銀行(行情論壇)業的股權多在企業手中,其中只有少數金融類企業(如保險)參股銀行,而且從其他金融企業的情況來看也是如此,這是由於中國金融行業的監管所導致的。而且還有一個顯著特徵。中國參股銀行的企業持股比例都非常低,大部分不到1%,而且多在0.1%以下,僅有平安持有浦發銀行(行情論壇)4.52%的股權以及東方集團(行情論壇)持有民生銀行(行情論壇)4.71%的股權比例比較高,這點和日本企業動輒持有銀行4%、5%的股權不同。雖然如此,因為這些企業的股本本身也比較小,因此這些股權已經足夠對上市公司產生巨大的影響。
相對於銀行來說,企業對證券、保險企業的參股比例要高得多。雖然大部分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並未上市,這部分股權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將以成本法計算,但這些金融企業處於高速成長期,因此參股這些金融企業的上市公司會獲得較高的資本增值,其投資收益率體現在財務指標上就是凈資產回報率。而一旦股權轉讓或投資標的實現上市,這部分股權計入投資收益的話將會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同理,投資於其它優秀企業的上市公司也是這種情況。
2、大量參股金融企業使泡沫化更嚴重
中國現行的會計准則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特徵,使得股權投資比日本更加泡沫化。金融類企業是資產重估的根源,也是泡沫產生的根源,而滬深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的這類股權,因此這種泡沫反映在證券市場上就是參股金融企業的股價大幅攀升,而且相當多的這類企業基本面都比較差,僅憑借金融股權就烏雞變鳳凰。可以預見到中國證券市場金融股權的泡沫才剛剛開始,因為金融企業上市潮才剛剛開始,還有大量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信託等企業等待上市,這些金融企業的股權最終都將會演變為證券市場的泡沫。
如何選擇交叉持股公司
對於交叉持股公司的選擇,我們看好四類投資標的:
第一類:關注本幣升值背景下持有金融公司的股權,比如持有儲蓄金融、券商和保險股權的上市公司。
第二類:持有具有資源重估機會的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比如稀有金屬、石油、煤炭等等,這類公司具有比較強的議價能力,所以其股權可能在資產市場中具有較大升值空間。
第三類:持有優質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
第四類:持有即將上市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
在選擇這些公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看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里會計科目是如何處理的。總的原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況,即「控股股權成本計量,參股股權公允價值計量」,這樣既可以保證控股股權獲得長期資本增值和企業分紅,也可以保證參股企業享受企業分紅和二級市場價格上漲的雙重收益。
當然,不能脫離企業的基本面單獨看股權投資,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還是要在這個主題背景下篩選基本面較好的企業。
40
『貳』 管理層持股比例怎麼計算
交叉持股是指在不同的企業之間互相參股,以達到某種特殊目的的現象。它的一個主要特徵是,甲持有乙的股權;乙持有丙的股權;丙又持有甲的股權……,在牛市行情中,甲乙丙公司的資產都實現了增值,意味著它們所持有的別的公司股權也在升值,進而又刺激自身股價上漲,從而形成互動性上漲關系,也形成了泡沫性牛市機制。之所以要討論交叉持股的問題,是因為在目前的牛市裡,這類群體的表現足以令我們不能等閑視之。持股增值的根源是在適當的會計准則下,標的企業的資產價格膨脹所引起的資產重估。資產價格的膨脹則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由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所決定的 ———大量過剩資金滯留資產市場,使得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另外一種原因,則是被參股企業由於經營環境改善使得利潤或資產大幅增值,從而使參股企業間接受益。說到底,股權增值是一個間接增值的過程,也是虛擬資產增值的最後一個環節,所有實體經濟以及虛擬資產的增值最終都會反映到股權增值上來。因此,股權增值是泡沫最終產生的結果,它是最容易被無限放大的泡沫,當然它也是最虛弱的、最容易破滅的泡沫。資產價格的膨脹是有序的,它的發展脈絡也是可以追尋的。一般來說,由貿易順差以及匯率升值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會直接引致資產價格的上漲,最為明顯的是房地產、儲蓄類金融資產以及藝術品,但是前兩者比較容易反映到資本市場上來,房地產和金融類資產價格的上漲,會使得其影子資產———股票進行上漲,進而使持有這些資產股權的企業實現了股權增值。而像藝術品這類資產則沒有相應的虛擬資產來對應,因而對上市公司來說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交叉持股的起源及發展相互持股最早開始於日本的陽和房地產公司事件。1952年該公司被惡意收購,從而引發了三菱集團內部結構調整。1953年,日本《反壟斷法》修改後,出於防止被從二級市場收購的需要,三菱集團下屬子公司開始交叉持股。從此以後,交叉持股在日本作為一種防止被收購的策略而大行其道。在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企業還把相互持股作為跟銀行保持密切關系以獲取資本的一種策略。相互持股發展的第二次浪潮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外國投資自由化階段,這個階段美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大舉向日本進行FDI,尤其是闖入了一些日本企業的優勢領域,比如汽車行業。豐田是第一家運用相互持股策略來防止被外國企業惡意收購的公司,之後,日產、五十鈴、日野、大法等汽車公司也採取了同樣的策略。交叉持股顯然達到了防止惡意收購與加強銀行與企業之間關系的目標,但也有很強的副作用,那就是削弱了股東對企業管理層的控制。但無論如何,交叉持股使得日本的上市公司在資產重估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資產重估發端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日本由於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貨幣過量供應,期間還伴隨著日元升值,流動性泛濫促使國內資產價格迅速膨脹。流動性催生了日本股市泡沫,而交叉持股概念又助推了股市走向泡沫性牛市的巔峰。2、泡沫的破滅由於日本上市企業大量交叉持股,使得實體資產價格膨脹最終傳導至資本市場,形成了大量的泡沫。交叉持股使得相關企業在牛市中漲幅巨大,三菱重工和新日鐵在1987-1989年的三年大牛市中,遠遠跑贏了日經指數。然而,因交叉持股泡沫膨脹式的上漲不是以價值為驅動的,並且相互之間形成了環環相扣的鏈條關系,在上漲過程中如果其中有一家公司掉鏈子,意味著行情可能會形成「多米諾骨牌」式的下跌。同理,泡沫性牛市中交叉持股的互動性上漲總會有個頭,一旦上漲機制被破壞,可能是流動性匱乏,也可能是企業利潤不能支撐其增長,則意味著即將發生的是群體性下跌,這就是泡沫的破滅。日本從1990年開始進入了長達10年的熊市,其中交叉持股就是罪魁禍首之一,多米諾骨牌式的下跌使得股市陷入了一個悖論,猛烈下跌的結果是帶來了更猛烈的下跌,使得股市資產大幅貶值。中國的會計准則對於交叉持股的影響會計准則對於交叉持股或者參股企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它決定了企業是以何種方式享受股權投資帶來的收益。日本的會計准則決定了日本企業只能以分紅和出售的形式享有這種投資收益,二級市場的波動不能直接體現在企業盈利中,中國在實施新的會計准則之前也是這種情況。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後,大小股東的利益趨於一致,少數股東更有動力監督企業良性發展,並且隨著會計准則的更改,其限售股份的價值將體現在財務報表中,這就引發了股權投資重估的進程。1、新會計准則對交叉持股的相關規定根據新的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將分為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方式計量。在長期股權投資中,對企業有控制權以及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的股權都將以成本法計量,否則將以權益法計量。根據我們統計的數據來看,這也就意味著相當多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股權將以權益法計量。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對於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以成本計量,期末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後續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按照這一規定,上市公司進行短期股票投資的,將不再採用原來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量,而將純粹採用市價法,此舉將使上市公司在短期證券投資上的損益浮出水面,也就意味著這些交叉持股公司面臨價值重估機遇。2、新會計准則下最佳股權安排根據新的會計准則,上市公司對於其股東地位可以做出最有利的安排。對於相對和絕對控股股東來說,股權投資將會是長期的,這部分股權以成本法計量,控股公司的收益或分紅將會合並到企業報表中,這是其分享投資股權的一般方式。而對於少數股東來說,享受企業分紅可能並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把股權投資這項放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部分,這樣不但可以獲得股權投資收益享受股東權益增值和分紅(同股同權),而且二級市場的價格變動也能夠體現出來,以獲取雙重收益。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現狀1、交叉持股情況非常普遍,尤以參股金融企業為甚目前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情況非常普遍,具不完全統計,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為340例,上市公司參股銀行361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保險公司68例 (上市及非上市),參股綜合類券商270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經紀類券商8例,參股信託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基金管理公司20例。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和參股的情況不同於日本,日本企業更多的是集團內部子公司相互持股,並且多是銀行持股企業比例較高,而企業持股銀行比例較低。中國銀行(行情論壇)業的股權多在企業手中,其中只有少數金融類企業(如保險)參股銀行,而且從其他金融企業的情況來看也是如此,這是由於中國金融行業的監管所導致的。而且還有一個顯著特徵。中國參股銀行的企業持股比例都非常低,大部分不到1%,而且多在0.1%以下,僅有平安持有浦發銀行(行情論壇) 4.52%的股權以及東方集團(行情論壇)持有民生銀行(行情論壇)4.71%的股權比例比較高,這點和日本企業動輒持有銀行4%、5%的股權不同。雖然如此,因為這些企業的股本本身也比較小,因此這些股權已經足夠對上市公司產生巨大的影響。相對於銀行來說,企業對證券、保險企業的參股比例要高得多。雖然大部分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並未上市,這部分股權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將以成本法計算,但這些金融企業處於高速成長期,因此參股這些金融企業的上市公司會獲得較高的資本增值,其投資收益率體現在財務指標上就是凈資產回報率。而一旦股權轉讓或投資標的實現上市,這部分股權計入投資收益的話將會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同理,投資於其它優秀企業的上市公司也是這種情況。2、大量參股金融企業使泡沫化更嚴重中國現行的會計准則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特徵,使得股權投資比日本更加泡沫化。金融類企業是資產重估的根源,也是泡沫產生的根源,而滬深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的這類股權,因此這種泡沫反映在證券市場上就是參股金融企業的股價大幅攀升,而且相當多的這類企業基本面都比較差,僅憑借金融股權就烏雞變鳳凰。可以預見到中國證券市場金融股權的泡沫才剛剛開始,因為金融企業上市潮才剛剛開始,還有大量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信託等企業等待上市,這些金融企業的股權最終都將會演變為證券市場的泡沫。如何選擇交叉持股公司對於交叉持股公司的選擇,我們看好四類投資標的:第一類:關注本幣升值背景下持有金融公司的股權,比如持有儲蓄金融、券商和保險股權的上市公司。第二類:持有具有資源重估機會的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比如稀有金屬、石油、煤炭等等,這類公司具有比較強的議價能力,所以其股權可能在資產市場中具有較大升值空間。第三類:持有優質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第四類:持有即將上市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在選擇這些公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看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里會計科目是如何處理的。總的原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況,即「控股股權成本計量,參股股權公允價值計量」,這樣既可以保證控股股權獲得長期資本增值和企業分紅,也可以保證參股企業享受企業分紅和二級市場價格上漲的雙重收益。當然,不能脫離企業的基本面單獨看股權投資,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還是要在這個主題背景下篩選基本面較好的企業。
『叄』 各大土豪公司年終獎盤點
華為年終獎
華為收入的大頭在於股票分紅,每年華為利潤的大部分都會以分紅和升值形勢,返還給員工。「一般來華為2年後才有股票,不過現在針對15級以下員工已經不發股票了,改為發TUP,類似於股票,不要用錢買,但只有5年有效期,每股分錢是一樣的。」
2015年,華為虛擬股票分紅,每股分1.95元,升值0.91元,合計2.86元。員工股票數量和來華為年限強相關,如果是17-18級員工,03-04年左右進華為的,配股普遍小幾十萬股,稅前分紅大約60-70萬。如果是2000年前來的,分紅能過1百萬。20級以上的大約2-3千人,今年光分紅有200-250萬。職級21-22級的,稅前分紅+升值超過500萬。
另外,華為年終獎也十分高,畢業後來華為3年的,年終獎一般在15萬左右。入職10年,績效中等以上,職級16-17級,年薪稅前50-100萬。職級18級以上,考評中等以上,年薪稅前都超100萬,數目有數千人,加上海外常駐人員外派補助,年薪稅前超百萬人數估計超萬人。
『肆』 關於股份的問題
交叉持股是指在不同的企業之間互相參股,以達到某種特殊目的的現象。它的一個主要特徵是,甲持有乙的股權;乙持有丙的股權;丙又持有甲的股權……,在牛市行情中,甲乙丙公司的資產都實現了增值,意味著它們所持有的別的公司股權也在升值,進而又刺激自身股價上漲,從而形成互動性上漲關系,也形成了泡沫性牛市機制。
之所以要討論交叉持股的問題,是因為在目前的牛市裡,這類群體的表現足以令我們不能等閑視之。
持股增值的根源是在適當的會計准則下,標的企業的資產價格膨脹所引起的資產重估。資產價格的膨脹則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由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所決定的———大量過剩資金滯留資產市場,使得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另外一種原因,則是被參股企業由於經營環境改善使得利潤或資產大幅增值,從而使參股企業間接受益。說到底,股權增值是一個間接增值的過程,也是虛擬資產增值的最後一個環節,所有實體經濟以及虛擬資產的增值最終都會反映到股權增值上來。因此,股權增值是泡沫最終產生的結果,它是最容易被無限放大的泡沫,當然它也是最虛弱的、最容易破滅的泡沫。
資產價格的膨脹是有序的,它的發展脈絡也是可以追尋的。一般來說,由貿易順差以及匯率升值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會直接引致資產價格的上漲,最為明顯的是房地產、儲蓄類金融資產以及藝術品,但是前兩者比較容易反映到資本市場上來,房地產和金融類資產價格的上漲,會使得其影子資產———股票進行上漲,進而使持有這些資產股權的企業實現了股權增值。而像藝術品這類資產則沒有相應的虛擬資產來對應,因而對上市公司來說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交叉持股的起源及發展
相互持股最早開始於日本的陽和房地產公司事件。1952年該公司被惡意收購,從而引發了三菱集團內部結構調整。1953年,日本《反壟斷法》修改後,出於防止被從二級市場收購的需要,三菱集團下屬子公司開始交叉持股。從此以後,交叉持股在日本作為一種防止被收購的策略而大行其道。在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企業還把相互持股作為跟銀行保持密切關系以獲取資本的一種策略。
相互持股發展的第二次浪潮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外國投資自由化階段,這個階段美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大舉向日本進行FDI,尤其是闖入了一些日本企業的優勢領域,比如汽車行業。豐田是第一家運用相互持股策略來防止被外國企業惡意收購的公司,之後,日產、五十鈴、日野、大法等汽車公司也採取了同樣的策略。
交叉持股顯然達到了防止惡意收購與加強銀行與企業之間關系的目標,但也有很強的副作用,那就是削弱了股東對企業管理層的控制。但無論如何,交叉持股使得日本的上市公司在資產重估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資產重估發端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日本由於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貨幣過量供應,期間還伴隨著日元升值,流動性泛濫促使國內資產價格迅速膨脹。流動性催生了日本股市泡沫,而交叉持股概念又助推了股市走向泡沫性牛市的巔峰。
2、泡沫的破滅
由於日本上市企業大量交叉持股,使得實體資產價格膨脹最終傳導至資本市場,形成了大量的泡沫。交叉持股使得相關企業在牛市中漲幅巨大,三菱重工和新日鐵在1987-1989年的三年大牛市中,遠遠跑贏了日經指數。
然而,因交叉持股泡沫膨脹式的上漲不是以價值為驅動的,並且相互之間形成了環環相扣的鏈條關系,在上漲過程中如果其中有一家公司掉鏈子,意味著行情可能會形成「多米諾骨牌」式的下跌。同理,泡沫性牛市中交叉持股的互動性上漲總會有個頭,一旦上漲機制被破壞,可能是流動性匱乏,也可能是企業利潤不能支撐其增長,則意味著即將發生的是群體性下跌,這就是泡沫的破滅。日本從1990年開始進入了長達10年的熊市,其中交叉持股就是罪魁禍首之一,多米諾骨牌式的下跌使得股市陷入了一個悖論,猛烈下跌的結果是帶來了更猛烈的下跌,使得股市資產大幅貶值。
中國的會計准則對於交叉持股的影響
會計准則對於交叉持股或者參股企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它決定了企業是以何種方式享受股權投資帶來的收益。日本的會計准則決定了日本企業只能以分紅和出售的形式享有這種投資收益,二級市場的波動不能直接體現在企業盈利中,中國在實施新的會計准則之前也是這種情況。在股權分置改革以後,大小股東的利益趨於一致,少數股東更有動力監督企業良性發展,並且隨著會計准則的更改,其限售股份的價值將體現在財務報表中,這就引發了股權投資重估的進程。
1、新會計准則對交叉持股的相關規定
根據新的會計准則《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將分為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方式計量。在長期股權投資中,對企業有控制權以及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並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的股權都將以成本法計量,否則將以權益法計量。根據我們統計的數據來看,這也就意味著相當多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股權將以權益法計量。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對於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以成本計量,期末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後續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按照這一規定,上市公司進行短期股票投資的,將不再採用原來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量,而將純粹採用市價法,此舉將使上市公司在短期證券投資上的損益浮出水面,也就意味著這些交叉持股公司面臨價值重估機遇。
2、新會計准則下最佳股權安排
根據新的會計准則,上市公司對於其股東地位可以做出最有利的安排。對於相對和絕對控股股東來說,股權投資將會是長期的,這部分股權以成本法計量,控股公司的收益或分紅將會合並到企業報表中,這是其分享投資股權的一般方式。而對於少數股東來說,享受企業分紅可能並不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是把股權投資這項放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部分,這樣不但可以獲得股權投資收益享受股東權益增值和分紅(同股同權),而且二級市場的價格變動也能夠體現出來,以獲取雙重收益。
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現狀
1、交叉持股情況非常普遍,尤以參股金融企業為甚
目前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情況非常普遍,具不完全統計,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為340例,上市公司參股銀行361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保險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綜合類券商270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經紀類券商8例,參股信託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基金管理公司20例。
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和參股的情況不同於日本,日本企業更多的是集團內部子公司相互持股,並且多是銀行持股企業比例較高,而企業持股銀行比例較低。中國銀行(行情論壇)業的股權多在企業手中,其中只有少數金融類企業(如保險)參股銀行,而且從其他金融企業的情況來看也是如此,這是由於中國金融行業的監管所導致的。而且還有一個顯著特徵。中國參股銀行的企業持股比例都非常低,大部分不到1%,而且多在0.1%以下,僅有平安持有浦發銀行(行情論壇)4.52%的股權以及東方集團(行情論壇)持有民生銀行(行情論壇)4.71%的股權比例比較高,這點和日本企業動輒持有銀行4%、5%的股權不同。雖然如此,因為這些企業的股本本身也比較小,因此這些股權已經足夠對上市公司產生巨大的影響。
相對於銀行來說,企業對證券、保險企業的參股比例要高得多。雖然大部分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並未上市,這部分股權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將以成本法計算,但這些金融企業處於高速成長期,因此參股這些金融企業的上市公司會獲得較高的資本增值,其投資收益率體現在財務指標上就是凈資產回報率。而一旦股權轉讓或投資標的實現上市,這部分股權計入投資收益的話將會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同理,投資於其它優秀企業的上市公司也是這種情況。
2、大量參股金融企業使泡沫化更嚴重
中國現行的會計准則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特徵,使得股權投資比日本更加泡沫化。金融類企業是資產重估的根源,也是泡沫產生的根源,而滬深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的這類股權,因此這種泡沫反映在證券市場上就是參股金融企業的股價大幅攀升,而且相當多的這類企業基本面都比較差,僅憑借金融股權就烏雞變鳳凰。可以預見到中國證券市場金融股權的泡沫才剛剛開始,因為金融企業上市潮才剛剛開始,還有大量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信託等企業等待上市,這些金融企業的股權最終都將會演變為證券市場的泡沫。
如何選擇交叉持股公司
對於交叉持股公司的選擇,我們看好四類投資標的:
第一類:關注本幣升值背景下持有金融公司的股權,比如持有儲蓄金融、券商和保險股權的上市公司。
第二類:持有具有資源重估機會的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比如稀有金屬、石油、煤炭等等,這類公司具有比較強的議價能力,所以其股權可能在資產市場中具有較大升值空間。
第三類:持有優質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
第四類:持有即將上市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
在選擇這些公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看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里會計科目是如何處理的。總的原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況,即「控股股權成本計量,參股股權公允價值計量」,這樣既可以保證控股股權獲得長期資本增值和企業分紅,也可以保證參股企業享受企業分紅和二級市場價格上漲的雙重收益。
當然,不能脫離企業的基本面單獨看股權投資,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還是要在這個主題背景下篩選基本面較好的企業。
『伍』 廣汽集團2011年如何分紅
怎麼可能會有、、裡面是台灣和廣汽合資的。。現在是台灣做主導、、你認為他們會那麼的好人么??再加上裡面的福利一般般啦。如果是進來學經驗的。。還可以、、學完走人就是啦。
『陸』 跟其他科技大佬相比,任正非有多厲害
若是評選最狼性的公司,華為肯定入選前排!若是評選最偉大的公司,華為肯定入選前排!若是評選最偉大的企業家,任正非肯定入選前排!打個比方,沒有馬雲,也會有李雲王雲等,中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不會受很大影響;但沒有任正非,那中國的電子通訊事業可要比現在落後5年不止……任正非可以說,是改變了歷史走向的人物,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中國的通訊電子事業從落後變成領先,放在當時,沒人敢想像能有今天的輝煌;任正非完全稱得上是英雄。
2016年度納稅:華為納稅900億,騰訊納稅,財報中未透露,阿里集團與螞蟻集團全年納稅238億元,網路所得稅支出為4.009億元(網路的數據是否為全部稅,有待確認)。
但不管怎麼說,華為納稅應該是超BAT之和沒有懸念的。
4、論員工持股數
華為沒有上市,而是把98.6%的股權開放給員工,創辦人任正非只擁有公司百分之一點幾的股權。華為所掙的每一分錢都是大家的,都是合夥人的。分享的是現在的數萬名的合夥人。這些股東除了不能表決、出售、擁有股票之外,股東可以享受分紅與股票增值的利潤。
對比起來,華為對員工也是很慷慨的。當然,在這點上,BAT其實也在國內做得算很好的了。
5、論研發
2014年,華為研發經費400億。2015年,華為研發經費預計500億!
遠遠超過台灣的台積電+鴻海+聯發科+聯電+緯創的總和!
以投入研發經費計:華為最近十年(計算到2015年)研發經費已經達到1900億人民幣。從這個數據上看,如果華為在日本,僅次於豐田,排第二;遠超索尼的50億美元。如果華為在德國,僅次於大眾,排第二;遠超西門子的55億美元!
『柒』 如果買基金選擇基金時應注意哪些
建議您購買其他更佳的海外共同基金
基 金 投 資 建 議 :
1. 投資不同標的, 以不同基金組合的方式, 自行決定基金的比例, 來分散風險。
2. 定期定額供款。
3. 基金中長期持有較好, 參考以中長期趨勢 (閉鎖期最少2年, 因為績效與穩定度越好的公司其閉鎖期越久, 第三年之後可彈性贖回)。
4. 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全球性投資組合。
建議四大基金公司, 以下列出近3年績效, 雖說過去績效並不一定代表未來績效, 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值 :
(一) ACM大聯 (印度自由化基金281.09%, 大中華基金106.97%, 全球價值基金86.54%, 全球成長趨勢基金78.46%, .........)。
(二) Morgan Stanley 摩根史坦利 (新興歐洲與中東股票基金241.19%, 日本股票成長基金62.79%, 美國物產基金98.97%...............)。
(三) Man Investment避險基金 (AHL多元化管理基金34.39, 連續13年正績效, 平均績效18%)。
(四)富蘭克林坦伯頓系列
其 投 資 優 勢 :
1. 純投資,投資與壽險分開,不用將資金投置於壽險部份。
2. 具有基金之間相互自由轉換之功能。
3. 可隨時轉換,投資人可以轉換部份或全部的基金,每年有十次免費的基金轉換,不收取轉換及一進一出的手續費。
4. 可定期定額投資,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5. 十年或以上的投資有額外分紅, 為前十年總供款的7.5%回饋給客戶
6. 資產隱密、安全。
7. 完全免稅。
8. 避險 : 不論經濟景氣繁榮或低迷,您均可以保持獲利狀態,有效規避一般單一基金的投資風險,故可讓您長期投資而享受復利滾存的增值效應。
9. 可在全球各地進行儲蓄計劃加額、減額、贖回、轉換並可以在您指定的世界各地的銀行辦理提款或贖回。
10. 每月100美元即可擁有VIP的儲蓄計劃。(以您ㄧ個月預算3千~4千元做來投資是足夠的!!)
11. 完善齊備的中文化即時服務。
12. 定期寄發報表給投資人。
如 何 購 買 與 匯 款 :
海外基金指定代理人可以提供專業全球性的理財顧問服務,投資人只要 "自己〃將投資金額匯入『德意志銀行指定信託專戶』,之後將會拿到『投資憑證』與『專屬帳號及密碼』,透過網路基金平台 "美 國 國 際 投 資 人 信 托 AIIT基金平台",可隨時查詢投資績效,與自行操作行政作業,資訊完全透明化。
以下再提供給您市場訊息 :
"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正在崛起 -- 金磚四國
二○五○年,世界經濟強權會劇烈洗牌,新六大經濟體的面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俄國。屆時,現有的六大工業國(G6),只剩美國與日本, 英、德、法、義將被淘汰出局,金磚四國成為新經濟強權。這是一份重繪全世界經濟地圖的報告,且震撼全球。因為它,南韓總統盧武鉉率領七十名重量級政商人士展開「BRICs外交」;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五年一度的報告將它列入內容;七大工業國(G7)財經首長會議首度邀請金磚四國代表列席;日本豐田汽車等跨國企業的全球棋盤因此重新部署。 根據這份報告,五十年內,金磚四國的國內生產毛額總值將超越六大工業國,股市市值成長六十六倍,這是一條通往六十六倍成長的致富列車。十年內,金磚四國的股市市值就將翻四倍,達到四兆美元。它們將擁有八億的中產階級人口,超過美國、西歐與日本中產階級的總和。它們將在能源、天然資源、資本三大市場扮演主角,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
至於哪一些基金比較好
那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你可以去銀行里
他們應該有理財投資專員他們給的意見會更客觀
可以分穩健型或投資型 看你自己可以接受的冒險程度
祝你賺大錢
『捌』 成立合資公司,我方占股30%。在股東會上如何能擁有否決權
完全可以,政府的鼓勵或法令政策:基於當地政府的鼓勵或法令限制,例如印度政府及限制國外公司在當地的持股最多隻能到40%,國外公司藉由與當地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的原因。
進入國外市場:例如豐田汽車與通用汽車合作成立的新聯合汽車製造公司中,豐田汽車取得進入美國市場的實際知識,而通用汽車則取得豐田汽車的技術與管理方法。
(8)日本豐田股票分紅擴展閱讀
如果是對投資、聯營業務的房地產再進行轉讓處理的房產,這就要徵收土地增值稅費了,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如果是以邽作為價格入股來進行投資的,如果是房地產企業,以及房地產開發企業以房地產作價來進行聯營的,可以免徵收土地增值稅。
如果企業發生了非貨幣試的資產交換,如果是銷售貨物或是轉讓資產,提供勞務時,企業可以以公允價值來進行處理資產,無論是處置資產還是投資行為都必須要交納企業所得稅。
『玖』 豐田汽車,東芝,索尼都是日本三井財團旗下的企業嗎
日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超過三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GDP方面,按照國際匯率排列的話,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世界第2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4位。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16位 。此外,日本還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兆美元,也是世界最大。
政府以資本扶持工業與企業、強大的勞動力、高科技的發展以及較低的軍事預算比例(佔GDP的1%),幫助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並成為當今僅次於美國的科技強國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日本的經濟特點是生產商、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緊密結合、強大的企業聯盟、緊密的團隊合作、年功序列制、終身僱用制等 。最近,日本的企業為了謀求更多的利潤已經開始部分放棄這些制度。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東京證券交易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2006年東京證券交易所總市值達549.7兆日圓,也是世界第二。
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本田、日產和 鈴木等製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日本擁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日本經濟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長,被譽為奇跡:1960年代池田勇人內閣提出「所得倍增計劃」,經濟出現平均10%的增長;1970年代初期雖然遇到石油危機,平均仍有5%的增長;1980年代則為平均4%的增長。而從19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趨於不景氣,主要是由於1980年代末的過度投資所造成的資產膨脹,以及證券及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化」,最終在逾放比過高與日圓不斷升值下,泡沫經濟瓦解。政府改革經濟的努力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來日本的景氣一直擴大,創下了戰後最長的景氣復甦期紀錄,不少企業創造了歷史最好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