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相對於現金分紅股票回購的優勢體現在
擴展閱讀
買格力還是茅台股票代碼 2025-08-18 22:38:18

相對於現金分紅股票回購的優勢體現在

發布時間: 2022-01-09 06:40:38

㈠ 股票現金分紅有哪些好處

股票現金分紅,說明公司流動性充裕,公司運轉情況良好,效益好,不缺錢

㈡ 為什麼 股票回購對股東利益具有不穩定的影響;(相對於現金股利穩定到手的收益來說),有具體案例嗎

好的方面:公司高管看好公司未來,認為股票價格低於應有價值,值得回購,穩定股價;在較低價格回購,用於激勵高管計劃,提升團隊穩定性;
壞的方面:回購股票,增加公司的表決權,通過不利於小股東的議案,進行利益輸送,圖利大股東。

㈢ 比較企業實施現金股利與股票回購財務政策所產生的影響

企業實施現金股利,是用企業的當年利潤分配的。
股票回購是上市公司大股東用自身資金購買二級市場股票,上市公司財務沒什麼變化。回購之後注銷,則上市公司減少股本,回購之後不注銷,則大股東增加了持股。

㈣ 現金股利,股票股利,及股票回購的優缺點

現金股利優點是可以滿足股東的預期收益有助於提高股票價格吸引更多投資者,缺點是會降低上市公司的現金流,股票股息優點是可以保持公司的現金股價下降有利於股票流通。缺點是不能給股東帶來實際收入。股票回購一般情況下很少見,通常是股價和大股東預期的價格跌幅過大才會有大股東回購也就增持。優點是可以對投資者明確表明股價現有的價位是相對低估。缺點是回購時會使用大量現金因而有可能影響公司現金流。

㈤ 制定股利政策的方法有哪些,股票回購有何優勢

圍繞「股利分配之謎」,經濟學家們作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其中,較有說服力的觀點有四種:一是聲譽激勵理論。該理論認為,由於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為了在將來能夠以較為有利的條件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公司必須在事先建立起不剝奪股東利益的良好聲譽。建立「善待股東」這一良好聲譽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派現。二是逆向選擇理論。該理論認為,相對於現金股利而言,股票回購的主要缺陷在於,如果某些股東擁有關於公司實際價值的信息,那麼,他們就可能在股票回購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一信息優勢。當股票的實際價值超過公司的回購價格時,他們就會大量競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反之,當股票的實際價值低於公司的回購價格時,他們就會極力迴避價值被高估的股票。於是,便產生了逆向選擇問題,而派發現金股利則不存在這類問題。三是交易成本理論。該理論認為,市場上有相當一部分投資者出於消費等原因,希望從投資中定期獲得穩定的現金流量。對於這類投資者來說,選擇穩定派現的股票也許是達到上述目的最廉價的方式。

㈥ 高現金股利政策和低現金股利政策的理由分別是什麼股票回購與現金股利政策之間存在什麼關系

公司的首要目標是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因此公司的留存受益在再投資與現金股利發放之間進行權衡時,主要取決於公司預期的投資回報率與資本市場必要回報率之間的關系。若公司預期的投資回報率高於資本市場必要回報率,那麼公司應該保留留存受益進行再投資,以期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反之,則應發放現金股利,讓股東選擇其他更加「有利可圖」的投資渠道。新興行業由於公司成長快,發展潛力大,容易造成現金流短缺,所以一般在股利政策中傾向於送股而不進行(大規模)現金股利的發放。 一般而言股權結構、行業盈利能力和現金流以及管理層和機構投資者的利益互動決定了公司的現金股利政策。

㈦ 股票回購的作用以及優缺點 【急!】

[編輯本段]定義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的行為。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後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將回購的股票作為「庫藏股」保留,仍屬於發行在外的股票,但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庫藏股日後可移作他用,如發行可轉換債券、雇員福利計劃等,或在需要資金時將其出售。
[編輯本段]動機分析
1.防止兼並與收購
以美國為例,進入80年代後,特別是1984年以來,由於敵意並購盛行,因此,許多上市公司大舉進軍股市,回購本公司股票,以維持控制權。比較典型的有:1985年菲利普石油公司動用81億美元回購8100萬股本公司股票;1989年和1994年,埃克森石油公司分別動用150億美元和170億美元回購本公司股票。再如日本,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為了防止本國企業被外國資本吞並,企業界進行了著名的「穩定股東工作」——職工持股制度和管理人員認股制度。前者是指企業對職工購買、持有本企業股票給予某種優惠或經濟援助,獎勵職工持股的制度;後者是指企業給予高級管理人員優惠認購本企業股票權利的制度。其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員的責任感,確保企業的優秀人才。而允許企業在一定條件下回購本公司股票,則是建立職工持股制度和管理人員認股制度,維持企業控制權的前提條件。正因為此,所以,進入80年代,在歐美國家修改《公司法》的同時,日本亦相應修改了《公司法》,並相應放寬了企業回購本公司股票的限制。
2.振興股市
1987年10月19日的紐約股票市場出現股價暴跌,股市處於動盪之中。從此,美國上市公司回購本公司股票的主要動機是穩定和提高本公司股票價格,防止因股價暴跌而出現的經營危機。據統計,當時在兩周之內就有650家公司發布大量回購本公司股票計劃,其目的就是抑制股價暴跌,刺激股價回升。
3.維持或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和股票價格。
例如,經歷了五六十年代快速增長時期的IBM公司,70年代中期出現大量的現金盈餘,1976年末現金盈餘為61億美元,1977年末為54億美元。由於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IBM公司在增加現金紅利(1978年的紅利支付率為54%,而五六十年代紅利支付率僅為1%至2%)的同時,於1977年和1978年共斥資14億美元回購本公司股票。據統計,1986——1989年期間,IBM公司用於回購本公司股票的資金達到56.6億美元,共回購4700萬股股票,平均紅利支付率為56%。另據了解,美國聯合電信器材公司1975——1986年期間,一直採用股票回購現金紅利政策,使公司股票價格從每股4美元上漲到每股35.5美元。無獨有偶,步入80年代中期,日本的許多企業亦步入成熟期,按照企業發展理論,一旦企業步入成熟期以後,不再片面追求增加設備投資,擴大企業規模,而日益重視剩餘資金的高效率運作。然而,如何高效率地運用剩餘資金,成為當時日本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恰在此時,美國的HBO&CO.公司利用剩餘資金回購了26%的發行在外的股票。受此影響,許多日本上市公司也開始利用剩餘資金回購本公司股票。
4.重新資本化。
即大規模借債用於回購股票或支付特殊紅利,從而迅速和顯著提高長期負債比例和財務杠桿,優化資本結構。重新資本化往往出現在競爭地位相當強、經營進入穩定增長階段,但長期負債比例過低的公司。由於這類公司具有可觀的未充分使用的債務融資能力儲備,按照資產預期能夠產生的現金流入的風險與資本結構匹配的融資決策准則,提高財務杠桿,可以優化公司資本結構,降低公司總體資本成本,增加公司價值,從而為股東創造價值。同時,也有助於防止敵意並購襲擊。因為在有效的金融市場環境中,具有大量未使用的債務融資能力的公司,往往容易受到敵意並購者的青睞和襲擊。
5.其他考慮。
根據德國《股票法》第71條的規定,准許企業在特定情況下回購資本金10%以內的本公司股票。所謂特定情況是指:(1)避免重大損失時;(2)向從業人員提供時;(3)基於減資決議注銷股票時;(4)股票繼承時。1981年英國《公司法》規定,企業回購本公司股票的動機主要有:(1)將剩餘資金返回股東;(2)增加股票的價值;(3)抑制股價下跌;(4)實現資本構成的目標;(5)防止企業被吞並;(6)靈活運用剩餘資金或作為企業證券發行戰略的重要手段。就法國而言,在如下幾種特定情況下允許企業回購本公司股票:(1)以市場調整為目的;(2)向從業人員提供;(3)繼承;(4)根據法院判決;(5)實行減資。在日本,在下述幾種情況下,企業亦可以回購本公司股票:(1)為使時價發行的股票順利地被投資者所吸收;(2)在接受以物抵債等情況下,為行使公司權利而必需時;(3)在單位未滿股票請求權和反對股東的股票購買請求權行使時。

㈧ 股票回購與發放現金股利不同的意義是什麼

上市公司回購自己的股票一般來說出於以下幾種原因:
1)穩定股價(向市場傳遞公司股價被低估的信息);
2)提高每股盈利水平(算是一種理財行為);
3)作為實行股權激勵計劃的股票來源(出於防止重新增發稀釋原有股東權益等想法)。
4)提升股價(變相發放紅利,且免紅利稅)
5)減少流通數量,防止敵意收購。
(備註:要區分增持和回購,回購完成需要注銷回購的部分,總股本會發生變化)
鑒於上述(回購)的目的,通常這個行為都會導致二級市場價格大幅上揚的。
現金股利發放則是一種最普通的回饋股東的行為。
雖然回購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是一種較為普遍的行為,不過,在中國股票市場確是極為稀罕東西(印象中好像就發生過幾次,你有興趣可以去查一下),這些個公司圈錢都來不及(連肯好好發紅利的都沒幾個,寧願送點股票忽悠一下),還肯買回股票來注銷?...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