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某公司的股票,預期報酬率為20%,股利為每股2元,估計股利年增長率為10%,求股票價格
p=d1/(r-g)
p=2*(1+10%)/(20%-10%)=22
這完全是根據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得出的價格
⑵ 3.某公司發行的股票,預期報酬率為20%,最近剛支付的股利為每股2元,估計股利年增長率為10%,則
2*(1+10%)除以20%-10%=22
選c
⑶ 某公司股票最近每股分紅1.20元,投資者對該股票的要求年回報率為12%,如果市場預計其股利每年增長
首先求出股票價格
P=1.2*(1+6%) / (12%-6%) = 21.2元
然後計算每股盈餘為1.2/40% = 3元
所以市盈率為21.2/3 = 7.067
⑷ 假定某股票明年每股分紅預期為3元,每年紅利預期增長10%,必要收益率為20%。如果該公司目前股價為45元
預期股利D1=3
股利增長率g=10%
必要收益率K=20%
根據DDM模型,可以求得股票的內在價值P=D1/(K-G)=3/0.1=30元
由於實際價格為45元,大於其內在價值30元,故現在的市價被高估,宜賣空。
⑸ 股票a預計下一年分紅五元,之後五年每年紅利增長20%,然後就不在分紅了,貼現率為10%,股票a的價值是多少
這股票也太不值錢了。5年後不分紅,就意味該股票5年後的價值為0,他的價值只有這5年來的分紅的折現值。5*1.2∧1/1.1∧1+5*1.2∧2/1.1∧2+5*1.2∧3/1.1∧3+5*1.2∧4/1.1∧4+5*1.2∧5/1.1∧5=32.7元。
⑹ 求助,大學財務管理問題 某公司未來3年股利將高速增長,年增長率為20%。在此以後轉為正常增長,年增
D2當中沒有包括D1。D1預計發放的股利是2.4,D2預計發放的股利是在D1的基礎上增加了20%,為2.88元/股。D3,D4同理。
股票的價值P=預計未來各年股利的現值合計,
預計未來各年股利的現值合計由2部分組成,高速增長期各年股利現值合計(D1-D4)和穩定增長期股利現值合計(D5-永續)。
⑺ 假設每年20%利潤,不分紅不派息,公司股價是保持不變還是每年20%增長
股票理論價格應該是每年20%增長,前提條件是市盈率始終保持在15倍且每年能夠實現增長20%的利潤,且不分紅派息的條件都成立的情況下。
⑻ 某股票預計未來第一年的股利為2元,預計以後每年以4%的增長率增長,某公司認為需要得到12%的報酬率
預計未來第一年的股利為2元即D1=2元
股價P0=D1/(r-g)=2/(12%-4%)=25元
⑼ 每年增長的速度為百分之20,這樣現實嗎
你說的是什麼的年增長速度?
如果是企業績效或者國家GDP之類的
在發展起步階段當然可能有百分之二十的較快速度
但是在達到一定的基數之後
年增長速度顯然將要放慢
年增長速度速度為百分之20就不現實了
⑽ 股票市值漲跌與公司分紅的關系
公司最常見的分紅方式分為現金股息和股票股息兩種,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股息方式,如實物分紅等,目前已經基本上看不到了。現金分紅對公司和股票的影響我在上次中已經分析過,這次我們討論一下股票股息對公司和股票的影響。
一、對公司的影響
股票股息的分派也分為兩種,一叫轉增股,另一個叫送股。這兩種方式一個是從公積金項上進行處理,另一個是從未分配利潤上進行處理,嚴格的說,只有會計處理方法的不同,沒有本質的區別。
如果說現金股息對對公司以及股東還有一些正面或則負面的影響的話,我實在想不出股票股息對公司有什麼影響。舉例說明,如果一家公司目前共有1億股本,凈資產是4億,凈利潤為8000萬,則每股凈資產是4元,每股收益為0.8元,凈資產收益率是20%。假設公司進行10轉5送5的分紅,則目前的狀況是,總股本2億股,凈資產4億,凈利潤年8000萬,每股凈資產是2元,每股收益為0.4元,凈資產收益率是20%。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改變的是總股本、每股凈資產和每股收益,而與運營相關的財務指標沒有任何影響。股票除權就相當於您本來有一張100元的鈔票,現在成了兩張50元的鈔票,本質上沒有區別。
二、對股票的影響
但在二級市場上卻是不同的,股票股息對股價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不成熟的股市中。
既然股票股息對公司沒有任何實質的影響,為什麼會影響二級市場的交易呢?
我想主要是一個心理因素和購買力。
1、心理因素。由於股票進行除權以後,股價會成比例的下降,股價看起來更加便宜,本來50元的股票現在成了25元,所以有一些人會考慮購買。就像目前許多基金凈值在2元以上,大家嫌貴,當基金經過拆分以後,凈值在一元附近,大家心理上感覺便宜了,便瘋狂認購一個道理。
2、購買力。購買力也是一個原因。由於股民構成不同,中國股市規定每次交易的最小單位是1手,即100股,如果想購買茅台,就必須至少有1萬元以上。所以許多投資幾千元的小股民是絕對不可能買的。再如伯克希爾.哈撒韋(股神巴菲特的公司)的股票,目前每股股價在10萬美金左右,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是買不起的。
除權對於股票短期和長期的走勢是不同的。從短線來說,一般除權的股票上漲的概率大一些(全憑經驗,沒有仔細論證),尤其是在牛市中,當然也有一些莊家利用除權進行出貨的行為,但在基金主打的現在已經基本不存在了。而從長線來說除不除權對股價的影響應該不是很大,比如上述的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增長一直與公司業績增長比較吻合,這就是價值投資的力量。
個人認為,股票分紅應該與業績增長成正相關。沒有業績增長支撐的股票不應該進行大比例的分紅。如果按照公司業績增長與股票分紅二者關系來分析,無非有三種情況:1、分紅比例超過業績增長,這樣股票的每股收益將逐漸下降;2、分紅比例與業績增長相同,這樣股票的每股收益長期維持不變,3、分紅比例低於業績增長,結果是每股收益持續增長。如果採取第一種方式,公司的每股收益會下降,長期下來,而採取第三種方式卻恰恰相反。從長期趨勢來看,我更傾向於第三種方式,即分紅比例低於業績增長的方式(伯克希爾屬於第三種方式的極端形態)。
在A股市場上也有一些這樣的股票,我們可以參考這些指標選擇長期成長股。如金發科技、茅台、民生銀行、蘇寧電器、煙台萬華、萬科等等,小商品城有些類似伯克希爾,不進行股票拆分,所以目前股價曾經高過百元,但目前在中國市場上好多投資者還不會接受這種方式,所以,我認為小商品城的股價與其它這些成長股相比有些低估。
長期能夠大幅走強的成長股票在股票分配上存在這么一個現象(不是共性),即基本上每年都拆細,但分紅幅度不是很大,一般都在10送5以下,如民生銀行、茅台、萬科、金發等,當然在最後可能配合某些政策或者現象(如股改、股價太高、融資需求等)也採取大比例分紅,但一般都比較穩定、持續。而蘇寧電器是個特例,因為它的業績增長太快了,所以能夠持續的大比例分紅,一般的企業是不可能有這么快的增長速度的。
所以,對於那些業績持續增長,而股票分紅比例又不是太大的公司,可以考慮長期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