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股票的前收盤價為10元,配股價格為8元
除權參考價是8.125元,該股開盤價8.4是填權了.計算方法:按1000股計算,收盤前市值10800元,購買配股400股需要3200元,派息1000元,開盤時市值合計10800+3200-1000=13000元,股票合計1600股,每股成本8.125元.
Ⅱ 股票分紅10轉10股派2元和10股派10元那個股票好
分紅都一樣,不管分了多少,除權時都要扣掉。
按規定,分紅和除權同時實施的。例如,某股票股權登記日收盤價為10元,你有1000股,市值10000元。實施10轉10股派2元的方案後,你變為2000股和200元現金,但「昨收價」下調為4.9元,你連同現金的總資產仍為10000元。如果實施10股派10元的方案,你有了1000元現金,但股價變為9元,總資產也是10000元。
Ⅲ 股票分紅10股轉10派10元,什麼意思,假如我買了100股,分紅之後變成變成多少股,我以前買的股票
你買的100股會變成200股,股價會對折10元變5元成本也是對折,並且每10股給你10元現金分紅就是所謂的派10元
Ⅳ 求助:某股票上一年的每股現金股利為1.2元,預計未來每年增長率為6%,假設該股票的必要報酬率為12%,
因為是固定增長公司股票價值公式D/K-g為1.2/(12%-6%)+1.2=21.2
Ⅳ 股票分紅,10分1.5是什麼意思
股票利潤分配每10股派1.5元就是每10股派發1.5元現金的紅利,反應到股價上就是每股漲了0.15元。
股票分紅,是企業將部分當年的盈利,按照持股的多少分給股東的經濟活動。對絕大多數A股上市公司來說,分紅不是一件好事,分紅除了要交稅之外,還降低了企業的現金流,增加了股票的市凈率,這對企業和股價是種利空行為。
分紅的好處
從賬面上看,分紅前後你的總資產沒有變化,甚至還會因為繳納個稅減少。但股價向下調整後有利於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買公司股票,這樣就有可能發生填權,也就是股價漲到原來的價位,那才是真正賺到紅利的時候。
Ⅵ 假設A股票每股市價為10元,某投資者預測該股票價要上漲進行保證金購買。設該股票不發放現金與紅利,初
第一種情況收益率為百分之九十四。(2000股x15元)-20000元-利息。第二種情況就賠光了。還不算利息。再股價跌到6.5元時追加保證金。(20000-7000)元/2000股。只要低於10元就有損失。不計利息與手續費
Ⅶ 關於股票分紅的問題
股票分紅送股實際上就是數字游戲,經過除權除息後如果股價不上升還會微虧。因分紅還需扣10%的稅費。
在這里告訴你投資股市和上市公司最主要就是該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業績是否每年增長,如你投資上市公司業績每年增長,那麼該股票價格一定會上漲,你就會有獲利機會。反之股票價格就會下跌,造成你資金虧損。
最後告訴你投資股市選擇上市公司是最關鍵的,要認真仔細研究後做出決定。
Ⅷ 股票a預計下一年分紅五元,之後五年每年紅利增長20%,然後就不在分紅了,貼現率為10%,股票a的價值是多少
這股票也太不值錢了。5年後不分紅,就意味該股票5年後的價值為0,他的價值只有這5年來的分紅的折現值。5*1.2∧1/1.1∧1+5*1.2∧2/1.1∧2+5*1.2∧3/1.1∧3+5*1.2∧4/1.1∧4+5*1.2∧5/1.1∧5=32.7元。
Ⅸ 某股票第一年初的紅利D0為1元/股,預計今後兩年紅利增長率為25%,第二年年末該股票
這個用DDM 模型去計算。 D0第一年初 D1第一年底 D2 第二年底 k市場利率 g紅利增長
首先計算dividends,
D0 = 1
D1 = 1.25
D2 = 1.5625
已知P2 = 30
(1)P0 = D1/(1.08)^1 + D2/(1.08)^2+P2/(1.08)^2 = 1.157+1.34+25.72 = 28.217
(2) Return rate(年初) = D0/P0 Return Rate(年末) = D1/P1
Ⅹ 請問股票分紅:10分10元(稅前)是什麼意思
10分10元,意思就是每10股派股息10元。
在扣除公積金等項費用後向股東發放,是股東收益的一種方式,派股息以現金形式向股東發放股利(按持股時間長短差別化收取5%—20%的個人所得稅);
送紅股則是上市公司向股東分發股票,紅利以股票的形式出現(按股票面值的20%收取個人所得稅)。轉增股本是當公積金累積到一定數額,超過了規定的財務保障指標,可以提取出來充作資本,以股本的形式轉增給全體股東(不用收稅)。
(10)某股票第一年的分紅為10元預計該股票擴展閱讀
由於投資者通常認為「高送轉」向市場傳遞了公司未來業績將保持高增長的積極信號,同時市場對「高送轉」題材的追捧,也能對股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投資者有望通過填權行情,從二級市場的股票增值中獲利。
因此,大多數投資者都將「高送轉」看作重大利好消息,「高送轉」也成為半年度報告和年度報告出台前的炒作題材。在董事會公告「高送轉」預案前後,幾乎每家公司的股價都出現了大幅上揚甚至翻了好幾倍,部分公司憑借「高送轉」題材站穩了百元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