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上市公司股票分紅會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嗎
擴展閱讀
安迪科技股票 2025-08-15 23:25:07
股票模擬交易製作 2025-08-15 23:23:27
香港股票內部交易定罪 2025-08-15 18:36:00

上市公司股票分紅會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嗎

發布時間: 2022-01-14 19:43:08

A. 上市公司發放股票股利如何扣繳個人所得稅

用分配的股票數乘以面值在乘以適用稅率就行了。

B. 上市公司分紅派息應如何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收藏推薦 今天,對某上市公司的會計老王來說,絕不是愉快的一天。才剛上班,他就接到區地稅局稽查分局的電話,要他前往地稅局解釋和確認對這家公司上年度納稅情況檢查所發現的問題。他匆匆趕往地稅局,找到稽查人員小張和小劉。「這里有兩個問題」,小張說到:「其中一個問題我們已經作出結論,另一個還有待明確。已經作出結論的問題是:你們公司_k年度發放現金紅利,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36萬元,派發紅股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120萬元,兩者合計156萬元,未代扣代繳,應補交。」老王聽到這,坐不住了,趕緊說道:「你們恐怕是犒錯了。我們公司嚴格按照國家規定交稅,怎麼會少交稅呢?國家稅務局1997年規定過:股份制企業用資本公積金分配個人所得部分,不征個人所得稅。我們公司用資本公積金分紅派息,怎麼要交個人所得稅呢?」聽完老王的陳述,小張笑了笑,說道:「你所說的國家規定,我們已經研究過了。國家稅務總局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份制企業轉增股本和派發紅股征免個人所得稅的通知》中規定,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由個人取得的數額,不作為應稅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而你們公司是以資本公積派發現金紅利和紅股。

C. 股票市場當中的分紅,我們是不是也要交個人所得稅呢

很多炒股票的人會發現,大部分的股票會進行分紅,那股票在進行分紅後,作為個人投資者,是否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呢?個人所得稅是要繳納的,但是與你持有股票的期限有一定的關系,當你持有股票的時間達到一定的時間,那麼你就可以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通過這種方式,就是為了讓投資者能夠長期持有股票,鼓勵大家長期持有股票,而不是通過短期頻繁的交易來獲取收益。

炒股的風險是很大的,如果你想要在股票市場獲得收益,那麼就要做好長期投資的准備,想在短期內獲得很高的收益,那是很困難的,我們要做好長期投資的准備,通過長期持有股票來獲得股票收益。

D. 股票分紅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問題

紅利稅已經實行差額式計征,就是以持股時間的長短分別計稅。期間有交易的,根據「先進先出」的原則來計算持股時間。持股超過1年的,稅負為5%;持股1個月至1年的,稅負為10%;持股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紅利稅已代扣代繳。

E. 上市公司股票分紅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率是多少

2012年11月份,國務院已經批准了實施差異化股息紅利稅的新政策。新政策規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對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紅利所得按持股時間長短實行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
持股超過1年的,稅負為5%;持股1個月至1年的,稅負為10%;
持股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
按照上面的規定,根據你手上持有股票的數量和持有時間就可以計算出你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F. 關於股票的分紅稅和個人所得稅問題

去年11月份,國務院已經批准了實施差異化股息紅利稅的新政策。新政策規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對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紅利所得按持股時間長短實行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持股超過1年的,稅負為5%;持股1個月至1年的,稅負為10%;持股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而此前,自2005年6月起實施的政策規定,股息紅利所得稅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稅負相當於10%。

你持股到股權登記日的時間是1個月以上,不足1年,稅負為10%。轉增不交稅,現金分紅繳納股息紅利稅:(18000/10)×0.5×0.1=90(元)。

G. 股息紅利所繳納的稅會算到個人所得稅中嗎在個人所得稅記錄中有體現嗎

根據稅法的有關規定,題中情形屬於核定徵收。計算公式分析如下:
1、納稅人(企業)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 = 主營業務收入(其實,嚴格來說,應當是營業收入) * 應納稅所得率(題中稅務機關為題中企業核定的是10%)
應交的企業所得稅 = 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其中:適用稅率的選擇:
1)年應納稅所得額小於等於30 000元的,適用稅率18%;
2)年應納稅所得額大於30 000元且小於等於100 000元的,適用稅率27%;
3)年應納稅所得額大於100 000元的,適用稅率33%。
2、稅後利潤 = 應納稅所得額 - 應交的企業所得稅 = 應納稅所得額 * (1 - 適用稅率)
3、股東個人應交的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額 = 分得的利潤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分得的利潤等於稅後利潤,即意味著以後實際分配利潤時,股東個人無需再交納相關個人所得稅。
應交的個人所得稅 = 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20%)
由此,將上述計算公式各步驟予以合並,即可得到題中的計算公式,即:
應交個人所得稅 = 主營業務收入 * 10% * (1 - X%) * 20%
因此,題中主營業務收入為454 026.76元,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 454 026.76 * 10% = 45 402.68元,應當適用企業所得稅稅率27%。
應交個人所得稅 = 454 026.76 * 10% * (1 - 27%) * 20% = 6 628.79元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制度)(2005前)的有關規定,題中應交個人所得稅的相關會計處理為:
借:利潤分配 6 628.79元
貸:應交稅金——應交個人所得稅 6 628.79元
至於題中第3個問題,前文已經指出,在核定徵收方式下,稅法是假設納稅人(企業)當年的企業所得稅稅後利潤全部分配給個人股東,由此個人股東應當交納個人所得稅,並由發放這些利潤的企業代扣代繳。這樣,納稅人(企業)賬面留存的未分配利潤實際上已經是個人所得稅稅後的利潤,因此,在實際分派利潤時,個人股東無需再計算交納相關的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