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股票
擴展閱讀
國葯科技股票代碼 2025-08-07 09:31:56
中國股票怎麼收費 2025-08-07 09:21:34
閱淘股票能交易嗎 2025-08-07 08:45:03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1-22 10:26:03

1.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怎麼樣啊研究生待遇怎麼樣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挺好的,研究生待遇也不錯,五險一金,基本上每個月都能領取萬元以上的工資,上班八小時制度,周末雙休。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Metallurgy)是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屬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是中國以礦冶科學與工程技術為主的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與設計機構。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56年4月8日,最初院名為重工業部選礦研究設計院。1960年與冶金工業部地質研究所合並,更名為北京礦山研究院。2003年,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設有7個研究設計所,1個技術研究院,2個上市公司,1個發展中心,8個全資子公司,7個控股子公司。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建設有國家級研究平台9個,北京市級科研平台9個,此外礦冶總院還建設了9個省部級和11個行業級科研條件平台,牽頭成立4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礦冶研究總院員工總人數達3424人,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70人。共招收培養博士生163人,碩士生299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2. 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始建於1956年,是我國以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相關的工程與技術服務、先進材料技術和產品以及金屬采選冶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主業的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與設計機構。致力於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技術創新,核心主業為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相關的工程與技術服務、先進材料技術與產品和礦產資源循環利用及環保,在采礦、選礦、有色金屬冶金、工藝礦物學、磁性材料、工業炸葯、選礦設備、環境工程、表面工程技術及相關材料等研究領域具備國家領先水平。
法定代表人:夏曉鷗
成立時間:2000-05-19
注冊資本:19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00003357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外文興街1號

3. 鎳鈷的股票有哪些

鎳鈷的股票有:
(1)銀禧科技(300221):廣東銀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創立於廣東省東莞市,於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碼:300221)。
(2)合縱科技(300477):北京合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設計創新中心、北京市專利示範企業、中關村信用雙百企業,擁有省部級研發中心。
(3)寧波聯合(600051):寧波聯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現有6家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
(4)華茂股份(000850):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58年,是擁有棉花、紡紗、織造、面料、服裝、無紡布等紡織產業鏈的大型企業集團。
(5)當升科技(300073):北京當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當升科技」,股票代碼:300073),成立於2001年,起源於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國家首批創新型中央企業——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6)百川股份(002455):江蘇百川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專業從事高新技術精細化工產品生產的企業,旗下擁有百川化工(如皋)有限公司和如皋百川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7)華友鈷業(603799):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02年05月22日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鋰電材料和鈷新材料產品的研發製造業務,是一家擁有從鈷鎳資源開發到鋰電材料製造一體化產業鏈,致力於發展低碳環保新能源鋰電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
(8)興業礦業(000426):內蒙古興業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興業礦業;證券代碼:000426)於1996年8月2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公司所擁有的礦產資源地質儲量規模較大,品位較高,且擁有銅、銀、鉛、鋅、鎳等多項有色金屬的探礦權儲備,具有較強的資源優勢。

4. 北京礦研院王海北簡歷

王海北,男,46歲,博士,教授級高工,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北京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冶金研究設計所所長。長期從事有色金屬冶煉技術開發與工程化工作,共主持完成各類項目6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7項。獲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9項,發明專利31項,發表科技論文70餘篇。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復雜礦產資源冶金提取新技術研究、冶煉過程共伴生金屬綜合利用、冶金固廢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二次資源循環利用等。提出並開發了多項難處理資源可控加壓浸出技術,提出了「二次資源與原生礦協同冶煉」技術方向並開展了大量研究。為中鋁、五礦集團、金川集團、江銅集團和雲南馳宏鋅鍺等解決了多項行業內的共性難題。近3年在廢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開發了火法直接處理廢電池和濕法分離提取鎳鈷錳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