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正大集團與中國中鐵股票
擴展閱讀
中國一重股票2018年年報 2025-07-26 09:09:37
天瑞地安股票代碼 2025-07-26 06:31:44

正大集團與中國中鐵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2-02 15:53:49

❶ 正大集團是否A股上市

朋友,這個正大集團目前不屬於中國大陸的上市公司。

❷ 正大集團怎麼樣

文:小飛
前言:近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表示,截至8月底,今年公司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317.85億元,同比下降5.33%。據2021年中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56億元,同比增長0.89%;凈利潤為580.1億元,同比下降15.5%。
作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中國平安已經發展成為金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截至2020年,中國平安總資產9.528萬億,個人客戶數超2.18億,互聯網用戶超5.98億。

在2021年度《財富》世界500強中,中國平安位列第16位 ,全球金融企業排名第2位,在中國入圍企業中排名第5位。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業績增長放緩和投資項目頻頻受挫,平安股價今年出現下跌,創近4年新低。同時作為A+ H上市的保險巨頭企業,中國平安也遭遇了一些股東減持。而一直以來關於中國平安屬於國企還是私企的問題,也困擾著不少網友。這個問題得從平安保險的創立之初開始說起。
成立之初中國平安只有兩個股東:中國工商銀行和招商局集團,因此在成立之初是一家真正的國有控股企業,但馬哲明的出現改變了中國平安的性質。他認為,國企股東的一些想法干擾了企業做大做強,甚至影響了公司的長遠發展。於是馬明哲提出了股權分散,用管理團隊來對公司絕對控制,同樣避免一家獨大。

同時,為了快速發展,馬明哲採取引進外資的方式,卜蜂集團、摩根大通、貝萊德先後入股。其實第一個出現的外資是英國的匯豐銀行,該銀行曾是平安銀行最大股東,在匯豐控股的10年中,中國平安的市值也迎來了一路攀升。後來,由於許多人覺得外資無法掌握這樣的企業等種種原因,匯豐多次將手中平安股份出售給卜蜂集團,卜蜂集團也順勢成為中國平安最大股東。
雖然,近年來卜蜂集團不斷減持,但如今卜蜂集團(7%左右)仍然是中國平安的大股東,所以中國平安顯然也已經不再是一家國有企業了。此外,中國工商銀行官方在回答一位網民提問時也明確表示,中國平安不是國企,這可以說是官方給出的准確答案。

當然,由於第一大股東卜蜂集團的持股比例無法控股,如今的中國平安處於沒有控股股東的局面,而且股權相對分散。除外資外,央企、民企和個人也參與其中。所以中國平安還是由馬明哲及其團隊牢牢掌控著,也就是說還是掌握在我國手中的。
董事長馬明哲三度增持中國平安
隨著中國平安市值的下跌,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14日披露的信息顯示,馬明哲以每股50.34元的平均價格增持了6.4萬股中國平安A股,耗資322.18萬元。而這並不是馬明哲第一次增持中國平安的股份了。首次是在9月3日,耗資207.36萬元買入了4萬股中國平安A股。

緊接著9月7日以51.73元/股的均價繼續增持公司A股股票40000股,耗資近207萬元。此外,平安的多名高管也在積極增持中國平安。如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亦以58.45港元/股的平均價格,增持公司H股40000股股票,耗資233.8萬港元。
卜蜂集團(正大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卜蜂集團除了是中國平安最大股東外,還是中信股份第二大股。大家可能會感覺到陌生,這家卜蜂集團究竟是什麼來路,但如果說起卜蜂集團的另一個名字「正大集團」,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正大集團雖然屬於外資企業,但已經深入我國。目前,正大集團在中國市場累計投資1200億元,涉及生豬養殖、電商、生鮮食品、超市等多個方面,擁有600多家子公司,所以也被稱為國內「第一外企」。

公開資料顯示,正大集團的創始人謝易初是廣東潮汕人,後來去泰國創業。1921年成立正大集團,逐漸經營起來發展壯大。隨後小兒子謝國民成為正大集團接班人,受父親影響,謝國民接手後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深圳第一家外資企業就是由正大集團投資,中國市場也已成為正大集團的重要收入來源地。所以在中國市場賺錢的同時,正大集團還堅持公益事業,在去年疫情期間,它向國內捐贈了5000多萬元。

如今,謝國民已經「退休」,正大集團的董事長由謝國民的兒子謝吉人接班。而據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謝國民及其兒子謝吉人均已加入中國香港籍,成為中國公民。

❸ 改名:「易初蓮花」為什麼改名「卜蜂蓮花」

三年前,這家以蓮花作為標識的超市將"易初蓮花"將更名為"卜蜂蓮花",並解釋"易初"取自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父親、正大集團創始人謝易初的名字,由於正大集團已決定其父的名諱今後只用於慈善事業,所以易初蓮花超市才會更名。

泰國零售超市易初蓮花將更名為「卜蜂蓮花」。易初蓮花總部向全國各個區域發出通知,在中國使用三年多的「易初蓮花」名字將陸續改為「卜蜂蓮花」。

據透露,2007年4月在易初蓮花的年會上,相關材料已更改為「卜蜂蓮花」,但是當時內部分歧較大,部分人覺得拗口,所以「卜蜂蓮花」的名字遲遲未被確定,後來還增加了「蓮花」、「正大蓮花」等多個候選名。最後正大集團還是決定將68家門店全部更名為「卜蜂蓮花」。

(3)正大集團與中國中鐵股票擴展閱讀

受益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正大集團時時不忘對祖國的深深回報,在投資企業的同時,正大集團懷著奉獻愛心的情懷,重視社會公益事業的參與。10多年前,正大集團就與中央電視台合辦《正大綜藝》節目,為中國千家萬戶家庭帶來歡樂,並開創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全新的模式。

「非典」期間,正大集團向中國政府捐贈人民幣1千萬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正大集團向四川地震災區累計捐贈人民幣3千餘萬元。此外,正大集團還無償捐助國內外教育事業並多次捐助國內各大學和其他教育研究機構,積極扶貧救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多年來,正大集團為中國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捐款金額超5億元人民幣。

❹ 正大集團股票到哪裡查

正大集團是泰籍華人,著名潮汕企業家謝易初、謝少飛兄弟創辦的知名跨國企業,在中國以外稱作Charoen Pokphand Group(卜蜂集團)。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正大集團業務遍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下屬400多家公司,員工人數近20萬人。沒有在A股上市。

❺ 泰國正大集團的股票代碼

香港股票,代碼是【0121】。

❻ 泰國正大集團在香港上市,股票編碼 0121

正大集團國外名稱是卜蜂國際,港股的股票代碼是00043。公司董事長是謝國民。公司是投資控股公司,主要業務就是動物飼料,食品加工,禽畜養殖。公司第一大股東是cfp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7.83%。公司第二大股東是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吃苦比例25%。公司2019年上半年業績同比下降25%,主要原因是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導致。公司表示負面影響會隨著中國業績改善而抵消。

❼ 謝國民的人物經歷

謝國民是幸運的,從早年開始,他沒有像別的
成功人士那樣有辛酸的童年,也沒有白手起家的艱苦創業史。他是從父親謝易初手中接過「正大集團」的,那年他剛29歲。
但是,從父親謝易初那裡,他了解到父親當年創辦「正大集團 」卻是經歷了一番艱辛的。他的父親謝易初1896年誕生在廣東澄海縣的一個農民家庭。謝國民的企業家眼光還體現在他對香港作為與大陸的貿易橋梁的認識上。他很早就開始在香港做股票買賣,「正大集團」的股票在香港上市後十分搶手。1989年,他又開始收購香港百貨商店,向香港的商業、金融業、房地產業涉足。據透露,謝國民在這些領域中已投資1000多萬美元。他已牢牢地佔據了香港這個橋頭堡。
謝國民1939年生於曼谷,祖籍澄海外砂蓬中鄉,他的父親就是著名旅泰僑商謝易初。謝易初是昔年以8個銀元作盤纏隻身到泰國謀生的,創辦「正大庄」種子店,1953年創辦了以經營菜籽和農牧產品為主的「正大集團」。
謝國民在四兄弟中排行老四。小時候,父親為了讓他學習中文,送他回汕頭念書。後來他又到香港學習經濟管理和商務。大學畢業後他回到泰國。但父親沒有讓他馬上進入正大集團,而是吩咐他在其他公司謀職,以積累從商經驗。
謝國民先在國營蛋類合作社等單位工作了近5年之久,1963年才到父親創辦的正大集團任職,由於吃苦勤奮,在他身上看不到富家子弟常帶有的驕氣,卻顯露出了卓越的組織管理才能和深謀善斷的企業家氣魄,給父親留下極佳的印象。
1968年,謝易初把正大集團董事長的大權交給了謝國民,謝國民成了這個集團的掌舵人。
謝國民接任正大集團董事長之後,即表現出一個勇於開拓的進取型企業家的作風。正大集團在他的領導下向農牧工商的方向高速發展。正大集團在世界各地擁有26個飼料廠,年產量250萬噸;在泰國有50多家經營飼料的公司,壟斷了泰國國內的飼料市場;在東南亞、中國、美國、歐洲及大洋洲共有200多家分公司。
在20世紀80年代,當中國大陸剛剛開放,謝國民作出了在中國投資這一令世界經濟人士震撼的舉動。正大集團成了第一個來中國投資的外資集團,也是在中國投資項目最多,投貿額最大的外國公司之一。他與中國合資及獨資經營的企業超過70家,范圍從初期的飼料加工、摩托車製造發展到房地產、金融及通訊領域。
正大集團由於謝國民的領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人說,謝國民的成功是因為他比較聰明地利用了泰國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農業優勢。這話一點沒錯。泰國是一個得天獨厚、資源豐富的農業國,農業既是泰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又是泰國國民經濟的優勢。
正大集團以農產品加工為起點,就地取材,發揮泰國農業優勢,符合泰國國情,有利於泰國的國計民生,可說是在泰國歷史的交接點上應運而生。謝國民的「正大」生產所需的各種原材料,均取自泰國的農產品、畜產品和水產品。這樣使原料來源有了絕對保證。就地原料價格低廉,加工運輸距離短,運費也少,有利於降低成本,減少消費者的負擔,增強了產品的競爭力。
同時,他所經營的養雞業、養豬業、蔬菜業、養蝦業、養鴨業等,都適應戰後泰國和世界各國經濟有所發展、人口有所增長後提出改善生活、增加肉食的需求,因此銷路暢旺,生產不斷擴大,為正大集團由農業集團發展為農牧工商綜合集團鋪平了道路。泰國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的優勢滿足了「正大」成功的基本條件。

❽ 保監會否決正大集團

平安集團國家的確沒有控股,但是在A股(深圳)、H股(香港)2地發行股票,就意味著該公司作為公眾公司,接受社會、媒體、交易所、保監會、銀監會等的監督。隨著匯豐控股(英國的大財團)退出,有泰國的正大集團接手,成為第一大股東,還有深圳市的地方國資有持股,具體參看()。還有管理層和員工持股。
其實,這個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一方面您可以分散風險;另一方面即使大型國資控股經營,也存在市場風險,不能保證任何投資穩賺不賠,接受與自己能夠承擔的風險相適應的收益水平。這樣財產的安全性才有一定的保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❾ 論私有企業股份激勵機制的利與弊(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

西方發達國家企業贈與職工股權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據統計,全球排名前500位的大型高科技工業企業,幾乎全部實行股權激勵機制。
.
大部分職業經理人認為,持股對企業發展絕對有好處。正如馭龍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副總、高級咨詢師范聖明所說,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職業經理人持股,有利於企業主和職業經理人形成利益共同體,大家同心同德,有利於調動管理層的積極性,有利於穩定人才、防範企業內控、提高風險預警,從而推進企業的目標更好地實現。
.
惠泉公司南廠廠長庄學勇也認為,股權激勵,有利於企業進一步規范化,持股後的高管就有機會參與公司的決策,這有利於增強「主人翁意識」。比如,以前可能覺得是在為企業工作,現在就是在為自己工作了。
.
福建正大集團董事長助理、行政總監陳椽櫃也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緩解員工流動頻繁的現象,從而減弱企業之間的人才惡性競爭。劉來欣也認為,如果把員工持股這一做法在泉州企業中加以推廣,使之形成一種企業文化,那麼對推動泉州整個區域企業的發展也具有較大的積極意義。
.
股權激勵也有風險
.
「實施股權激勵,應該對少數人,如果所有員工都這樣激勵,那就等於吃大鍋飯。」石獅人才網營運經理馬計劃一語中的。
.
晉江某鞋企的人力資源部魏經理也認為,股權激勵有好處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中國上市公司現在仍處於市場化轉軌的階段,治理結構尚不到位,投資者和經營者界限有待進一步理清。而一旦得不到公司治理結構的有力支撐,股權激勵很容易流於形式而難以為繼,甚至可能成為個別利益體牟取私利的尋租工具。
.
此外,這還可能帶來經營者的短期行為。由於股票期權的收益取決於行權之日市場上的股票價格高於行權價格,因而可能促使公司的經營者片面追求股價提升的短期行為,而放棄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投資,從而降低了股票期權與經營業績的相關性。
.
實施還有差距
.
達利集團的陳宗吉認為,股權激勵雖然很好,但並不是唯一做法。他認為現在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員工先看到企業發展的希望。比如,達利這幾年發展迅猛,投入巨資的飲料生產線,現在已步入了正軌。企業在壯大的同時,吸引了很多人才的加盟,如現在的飲料總監就是拿國務院特殊津貼的。
.
「從長遠來看,這肯定是個趨勢。」陳宗吉打比方說,10年前,泉州有多少企業懂得善待員工?現在,不要政府說,企業已經積極在做了。所以等泉企整體發展再上一個台階時,如果股權激勵的推行確實給先行的企業帶來了好的回報,那其他企業肯定都搶著做了。企業都是現實的,老闆受益後,要推動一件事就快得多。
.
「但是,該制度的實施,對泉州的中小企業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范聖明分析說,股權激勵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長效機制,目前在泉州只有七匹狼等幾家上規模企業採用,大部分泉州企業仍然處於現代企業發展的中低級階段,企業用人短期行為仍然存在。
.
馬計劃也認為,現在仍有不少企業連績效管理都做不清楚,甚至還有一些中小企業連所有權和經營權都尚未分離,談何股權激勵。因此,最根本的還是要泉企先進一步規范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