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
靠著媽媽跟親戚借的七萬人民幣左右
白手起家,
七萬人民幣,現在變成約四千億人民幣年營業額的公司
『貳』 鴻海股票分紅18美元是持股多少
紅海股份分紅是18美元指股市3000股,這些股票他的持股都是比較少的,而且分工比較貴。
『叄』 我是富士康集團鴻海內部職工,公司為鼓勵員工每年都會給我配一些股票,可股票一隻都在跌,這是為什麼
呵呵!開始動援工人買股票。這不是扯淡嗎?最好別買。在等等。即使可以買了,這別買這樣的股票。畢竟你有原始股了。其實也沒有多大用。就是可以優先分紅。出售還有一定的不方便吧!
『肆』 鴻海股票分紅我們大陸的持有者可以獲利嗎是不是大陸這邊的信託中間又要交稅20個點!謝謝了
大陸這邊的信託,一般情況下,是這樣操作的:
比如你投了100萬,10%的年收益,一年合同到期後,信託公司直接打110萬到你的個人賬戶,信託公司並不代扣個人稅,至於你自己是否去報稅,由你自己決定。
不過,據我所知,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會去報稅的。
『伍』 富士康今年將給每位員工分紅現金33萬元嗎
據台灣媒體報道稱,鴻海集團(內地業務普遍使用「富士康科技集團」品牌)已經提出申請,首次採取不配股票,直接給給員工頒發現金105億元新台幣。
以鴻海過去經驗來看,曾連續9年采股票分紅為主,另有5年是股票分紅、現金分紅雙軌制。
發放時間方面,按照慣例,鴻海往往在11月下旬發出員工分紅,最晚在12月初發放。今年績效獎金方面,外傳於明年1月發出。
去年12月1日,富士康於發放總額達156.38億元的股東股票股利,以及員工股票酬勞12.66萬張
『陸』 華平基金為什麼願意投資7天酒店,4000多萬美元,卻只佔百分之十幾的股份折價率很高吧…………
7天酒店最新股價11.83美元,總股本5000萬股,市值5.92億美元,華平4000多萬能佔百分十幾的股份已經是很合算的了。7天的估值並不高,市盈率只有24倍,漢庭的市盈率在42倍,而如家虧損的,每股股價還達到27.8美元。
『柒』 台灣第一首富是誰
郭台銘
20年前在台灣,他名不見經傳,所屬企業規模連台灣一千大製造業都夠不上;但如今卻是叱吒風雲、縱橫四海的台灣科技首富,麾下企業遍及歐美。他就是台灣最大科技企業集團——鴻海集團的老總郭台銘。
英雄莫問出身低 黑手雄心與天齊
對於鴻海的成長過程,郭台銘曾經說過:「阿里山的神木(台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台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老大。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台銘出資10萬元新台幣,與朋友在台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台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地區興起,郭台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台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台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台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沖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台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台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白手起家目標大 雷厲風行明賞罰
自初創鴻海,郭台銘的奮斗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台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跑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IBM、英特爾、康柏、戴爾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台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系,郭台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說,現在全世界每5台電腦中就有一台裝有鴻海的產品。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台銘背後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後,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銘認為,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5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產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台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製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准、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企業管理方面,郭台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台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台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台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億元新台幣,頭獎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台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台銘也成為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台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為一名世界級大企業的總裁兼董事長,郭先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終日運籌帷幄,商務纏身。然而,無論他馳騁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縷縷鄉情不絕, 赤心依舊。為了改變家鄉偏僻閉塞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騰飛。多年來,郭先生慷慨捐資1700多萬元,先後為家鄉修建了"萬芳橋"、"牛土路"、"富晉橋"、"葛萬小學"、"富康新優果品示範園區",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父老鄉親無不拍手贊譽。
郭先生從徒手創業至今30載,企業資產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值3000億元(新台幣),增長了百萬倍,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然郭先生艱苦創業本色始終不變,並以"摳"聞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我比較有興趣把錢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幾年來,郭先生為省、市、縣、鄉教育、助殘、築路、飲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鄉一位詩人所賦:"煌煌驕子乃家鄉榮耀,巍巍豐功令海岳流芳。"
『捌』 有誰知道鴻海的23個「技術委員會」嗎(富士康)
在鴻海內部,龐大的組織架構可分成三大層級,分別由五個英文字母、四個英文字母及三個英文字母做區分。
三個英文字母代表「部門」層級,四個英文字母代表「事業單位」層級,只有升格到五個英文字母,提升至「事業群」層級,才由郭台銘親自管理破例提拔郭台成團隊
每個部門的升級,只看業績表現。
郭台成在擔任郭台銘特助任內,掌管的是鴻海的PCEBG(個人計算機嵌入式事業群)事業群,包括惠普、戴爾、英特爾、宏、蘋果的主機板、桌上型計算機組裝業務、乃至手機機殼業務,最初都由這個事業群負責。
在郭台銘的刻意栽培下,PCEBG事業群因為業務量快速擴增,目前已再分拆出兩個事業群,總計營收規模佔到鴻海集團的一半以上。單靠帶領這個事業群,已讓郭台成在集團內戰功彪炳,無人能攖其鋒。
三年前,郭台成又建立富士康通路事業群,主打富士康自有品牌的通路市場,一開始的部門名稱是CSD(Channel Service Department,通路服務部),只是部門層級。經過三年時間,它的營收占不到鴻海兆元帝國的千分之一,部門也還沒有轉虧為盈。
但在今年內部會議上,郭台銘硬是破格將它升格為CISG(Customer Innovation Service Group,客戶創新服務群),已經躋身「准事業群」層級,代表郭台銘將灌注更多資源與心力在郭台成建立的業務上。郭台銘當天更對著所有幹部公開宣示,「通路事業群是郭特助的心血,一定要好好照顧通路事業群的員工,一定不可以失敗!」
郭台銘用盡心思、時間與金錢,不惜一切資源要救郭台成。即使郭台成卧病在床一年,這位台灣首富的親弟弟不僅繼續掛名鴻准董事長,郭台銘還破例拔擢郭台成一手建立的部門,這一切動作都在證明:郭台成迄今仍是鴻海集團最關鍵的接班人。
盡管鴻海今年尾牙,郭台銘再次重申他的二○○八年退休計劃,還寫了一幅「爭權奪利是好漢,開疆闢土真英雄」的對聯給高階主管,鼓勵手下年輕的幹部跳出來爭取接班。
但在實際運作上,郭台銘精心打造的事業群架構,已將鴻海導向一個「聯邦制」的事業體。九大事業群負責人在外開疆闢土,個個都是現在能扛千億元、未來要挑戰兆元業績的一方之霸。
他們有的是跟郭台銘一起創業的老臣,如負責游戲機業務的戴正吳、模具鑄造的徐牧基,有的是近年陸續投效的戰將,如拿下蘋果系列產品代工業務的蔣浩良、協助鴻海進軍液晶面板產業的群創光電總經理段行健。除了郭台銘,誰能罩得住這些頭角崢嶸的戰將?
維系九大事業群恐怖平衡
「郭台銘接班人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已不是如何開疆闢土,而是如何維持鴻海九大事業群負責人之間的『恐怖平衡』。」與鴻海處於競爭態勢的華碩計算機高層如此觀察。
因為每一年哪位事業群總經理可以拿到多少股票,最後的仲裁者都是郭台銘。這個分紅制度是維系鴻海帝國每年營收能夠成長30%的「金手銬」。鴻海每年風光舉辦的尾牙活動,其實就是一場爭權奪利、論功行賞的大戲。
誰能穩穩操盤這場大戲,讓各事業群總經理來年繼續為公司拚命搶戰功,是郭台銘接班人最大的挑戰。
至於這支分配「金手銬」的令牌,按照外資法人觀察,最好是由不會對專業經理人股票分紅產生利益沖突的人士持有。最佳人選,當然是掌握多數股權的郭家人。
否則,一旦由專業經理人取得這項權力,鴻海九大將軍之間的「恐怖平衡」遲早會被破壞,鴻海帝國也將走上分崩離析的道路。
國內財團中,能夠讓專業經理人維持「恐怖平衡」的經典案例,當屬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兄弟規畫出來的接班模式。
台塑集團由七人決策小組掌權,小組成員包含四位王姓家族成員和三位專業經理人。王永慶與王永在兄弟的子女,很早就進入集團歷練,他們是台塑集團最大股東,王家對台塑集團龐大的交叉持股結構,則是他們能夠穩穩掌握權力的關鍵。
郭台銘四年前接受台灣《商業周刊》專訪時,談起他的接班布局,已經規畫出一個六年接班時程表。今年,是郭台銘六年接班布局的第五年,從去年起,他已把日常營運重任交出去,由九大事業群總經理負責。
展現在今年的年度業務檢討會上,各事業群總經理每個人的報告時間就已從去年的每人超過一小時,縮短成每人十五分鍾,充分落實郭台銘權力下放的計劃。
明年,按照郭台銘原本的想法,集團將成立類似台塑集團的經營委員會。而「鴻海內部唯一具有王家子女特色,擁有經營實力及身分背書的,只有郭台成一人。」花旗環球證券董事總經理楊應超表示,因為鴻海接班人最重要的權力,就是要承接郭台銘的財富分配權。
尤其,鴻海帝國與台塑集團最大不同處,在於郭台銘以股權信託方式,把自己的股票拿出來犒賞員工。因此郭台銘的接班人,等於同時接下他個人股權與財富的分配權,如此重責也不是一般專業經理人能夠扛下。
『玖』 買下時是個小公司或者是快要破產的公司,某人通過自身的努力讓公司重新恢復生機的案例,最好是有名的人
IT名人榜之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台銘 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郭台銘,1950年10月8日出生,祖籍山西省澤州縣南嶺鄉葛萬村人,1971年進入台灣復興航運公司工作,1974年成立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旋鈕。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富士康)自有品牌。2001美國《福布斯》(Forbes)"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上位列第198名。2002年入選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的"亞洲之星"。煙台萊山區的"永銘中學"正是他與母親初永真捐資1500萬元創辦的。
英雄莫問出身低
對於鴻海的成長過程,郭台銘曾經說過:「阿里山的神木(台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決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回顧鴻海成長的過程,其中的酸甜苦辣,個中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銘自己能夠體會。
郭台銘出生於1950年,是家中長子。由於家境貧寒,1966年郭台銘進入台灣「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服完兵役後,郭台銘在復興航運公司當業務員。1973年2月,郭台銘出資10萬元新台幣,與朋友在台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塑料產品。不過一年時間,因經營不善,原股東逐一退出,企業成了郭台銘的全資公司。
當時黑白電視機剛剛在台灣地區興起,郭台銘便從製造黑白電視機選台的按鈕做起。這時的鴻海不過是個規模只有30萬元新台幣的小公司,僅有15名員工。1975年,易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開始扭虧為盈,郭台銘立即從日本購買設備建立模具廠,為日後發展奠定基礎。其後他又陸續投資建立了電鍍部門與沖壓廠。20世紀80年代,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郭台銘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迅速佔領市場。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郭繼續投資1600萬元進入計算機線纜裝配領域。1985年,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開始在台灣之外開拓市場,並創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白手起家
自初創鴻海,郭台銘的奮斗目標就很明確,就是要成為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他創造了自己的經營哲學。
郭台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他要做的首先是選客戶。為了達成目標,他曾經在美國自己開車,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跑了美國52州中的32個,跟世界大廠商做生意。自進入個人電腦領域,鴻海的客戶就鎖定了戴爾,康柏,英特爾等國際一流大廠。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訂單,郭台銘索性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康柏只要有新設計,當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終獲得了康柏的長期訂單。為鞏固與這些大廠商的關系,郭台銘堅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應商。可以說正是這些大廠的訂單成就了鴻海今天的格局。據說,現在全世界每5台電腦中就有一台裝有鴻海的產品。
但光有客戶還不行,郭台銘背後依靠的還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創業後,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銘認為,他應該是第一個上班、最後一個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堅持至少工作1個小時。即使晚上下飛機,他也會馬上趕到公司,加班到三更半夜更是家常便飯。
「將提高服務客戶能力放在首位」是鴻海職工時刻謹記的廠訓,也是鴻海成功發展的秘訣。為了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高科技產業中求得生存發展,郭台銘創造出CMM的運作方式,從「自製零件、零件模塊化、快速物流」的組裝,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連結全球客戶,從而達到「交期准、品質好、成本低」的境界。
再企業管理方面,郭台銘治廠如治軍,重視紀律,講究細節。郭台銘用人方面的口頭禪是:「不管高科技還是低科技,會賺錢的就是好科技」。為了獲得高回報率,他用人唯才,獎懲分明。對表現優異的員工與技術骨幹,郭台銘從不吝嗇,給予巨額獎金。近幾年每年年末鴻海員工聚餐,郭台銘提供的獎品總值都高達數億元新台幣,頭獎高達數千萬元。但對競爭對手,他則一律以敵人視之,難怪台灣科技界都稱他為「梟雄」。因此,雖然鴻海集團近年配股分紅居高不下,郭台銘也成為股東熱烈追捧的對象,但郭台銘和鴻海卻始終被列入「形象不佳」的行列。
作為一名世界級大企業的總裁兼董事長,郭先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終日運籌帷幄,商務纏身。然而,無論他馳騁天南地北,海角天涯,縷縷鄉情不絕, 赤心依舊。為了改變家鄉偏僻閉塞的自然環境,促進經濟騰飛。多年來,郭先生慷慨捐資1700多萬元,先後為家鄉修建了"萬芳橋"、"牛土路"、"富晉橋"、"葛萬小學"、"富康新優果品示範園區",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活力。父老鄉親無不拍手贊譽。
郭先生從徒手創業至今30載,企業資產由最初的30萬元,增至擁有市值30億元(新台幣),增長了百萬倍,他個人的身價早已高達23億美元。然郭先生艱苦創業本色始終不變,並以"摳"聞名商界。郭先生言:我不會把錢花在個人享受的領域……我比較有興趣把錢投在為大眾謀利的領域……。幾年來,郭先生為省、市、縣、鄉教育、助殘、築路、飲水解困、抗擊"非典"捐資8000多萬元,其情操、品格令世人崇敬。正如家鄉一位詩人所賦:"煌煌驕子乃家鄉榮耀,巍巍豐功令海岳流芳。"
『拾』 富士康分配的鴻海股票(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忘記用戶名及密碼如何處理
必須打電話給以前單位的人資,讓他們把郵箱信息給到中國信託,這樣才能重置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