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西前首富「鋼鐵大王」李海倉為什麼會破產
山西前首富「鋼鐵大王」李海倉破產的原因是他死後,他的兒子李兆會繼承了產業,由於經營策略,導致海鑫集團入不敷出,最終導致海鑫集團的破產。
在李海倉死後,他的兒子李兆會繼承了父親的產業,成為了海鑫集團的領導者。年僅22歲的他便接下了這個重擔。在他的任職初期,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一直在兢兢業業地工作,專心學習經營之道。
在2003年到2008年期間,由於他的努力,公司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公司也在有序地運行。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到來以及他在此之前沉浸於股票行業的行為使得海鑫集團岌岌可危。最終由於他的錯誤的經營策略,導致海鑫集團入不敷出。最終導致海鑫集團的破產,導致這個李海倉創立的鋼鐵世界隕落。
(1)海鑫集團股票創業板擴展閱讀
李海倉成為鋼鐵大王的經歷
李海倉通過自己之前在三鐵焦化廠當廠長的經歷發現了一個生財之道。那就是自己建立煉焦廠,進行煤炭的轉化和冶煉。
1987年,他通過在各方籌集錢財,籌集到了40萬的巨資,最終在聞喜縣建造了第一個洗煤焦化廠。李海倉在此後,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規模,不斷地增加自己的工廠數量,導致他的事業越做越大。他涉及的行業方方面面。
不僅有自己發家的傳統的焦化廠,還有當時的房地產行業,以及他最出名的海鑫鋼鐵集團。他也成為了鼎鼎大名的鋼鐵大王,成為了山西省的首富。
⑵ 李兆會的人物經歷
2003年1月的李海倉遇刺,李兆會中斷了在澳大利亞的學習回到國內繼承了由其父親一手建立的海鑫鋼鐵集團。 李兆會被迫開始了他的企業家生涯。
2003年2月18日,李海倉去世後的第28天,李兆會正式接班。
2003年2月27日,李兆會第一次外出視察,是由五叔和六叔陪同的。他們一行千里迢迢趕到福建寧德,與當地政府談了鋼廠立項問題,然後又到香港拜訪了李兆會父親的一些生意夥伴和一些機構投資者。
2004年10月,李兆會曾出手簽署了兩項股權收購協議,總金額超過了6.5億元。10月18日,以海鑫實業為平台,李兆會與中色股份達成協議,以接近6億元的代價,分期取得後者手中的1.6億多股民生銀行股權。為此,海鑫實業付出每股3.7元的收購價格,這也是到當時為止民生銀行最高的股權轉讓價格。同一周,李兆會又通過一家完全由其一手創立的公司,以近6000萬的價格,達成了收購華冠科技21.25%股權的協議。
根據收購協議的安排,如果轉讓順利,海鑫實業將分3年以現金支付收購民生銀行股權款項,首期金額為1.59億元。而在華冠科技的轉讓協議中則約定,股權過戶7天之內,海鑫方面一次性支付現金5797萬元。
2005年,在全國鋼鐵行業供過於求、鋼鐵價格不斷下跌的不利形勢下,李兆會帶領海鑫集團廣大員工依然創造出了年銷售額80多億元,凈利潤超過4億元的好成績。李兆會在2006中國富豪榜400名富豪中位列第56名,仍然是百富榜上最年輕的企業家。李兆會還是第二屆全國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候選人,所在企業入圍2005年度山西省民企百強。
2007年7月1日至9月30日,海鑫實業分別買進中國鋁業、益民商業、華電國際、興業銀行等多隻股票。
2007年10月22日,原南方證券持有銀華基金21%的股權拍賣結束,海鑫集團以11.8億元的價格拍得。注冊資本1億元的銀華基金成立於2001年,原南方證券作為發起股東出資2100萬元,據此計算,海鑫集團此次買入的溢價為56.19倍。2008年6月16日該股權轉讓事宜獲得了中國證監會批准。
2010年胡潤百富排名,李兆會憑借100億元的財富排在第85位。
2004年8月,海鑫靠產品優勢,憑競爭實力,在即將興建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原材料招投標中逐鹿群雄,一舉中標。杭州灣跨海大橋是我國國道主幹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全長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海鑫依據合同將為杭州灣大橋工程提供價值1.6億元的優質鋼筋。
從2002年到2004年,三年的時間里,李兆會還為海鑫2100名員工辦理了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在迎接2006年元旦的前夕,李兆會安排海鑫副處級以上幹部家屬140餘人先後分兩批到西安乘飛機赴海南進行為期六日五夜的觀光旅遊。旅遊期間,公司承擔全部費用。
2006年1月6日,高線廠、鑫軋廠、煉鐵二廠、焦化廠四廠順利完成2005年全年生產任務,公司對上述四廠給予嘉獎,各重獎20萬元。
2006年1月11日至24日,董事長李兆會親自慰問了海鑫特困員工家庭,還給這些特困職工家庭送去了麵粉、食用油和掛歷等慰問品和慰問金。
⑶ 鋼鐵大王李海倉的去世,對其集團有何影響
在這個世界總有無數的英才誕生。有的可能會像仲永一樣早早地耗費掉了全身的才氣,最終只能泯然與眾人之間。有的年少成名,最終還是淪為普通人。有的人在名聲顯赫之時,卻不得以結束此生。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安然度過一生。李海倉就是那少數人的其中一個,他成就了一個走在國家前沿的企業,塑造了一個鋼鐵帝國。可惜的是年僅47歲的他,在風華正茂之時,就死於非命,對他一手創立的集團影響巨大。
⑷ 10年間敗光125億,花5千萬重金娶明星車曉的山西首富,現在過的怎樣
堅信大夥兒在無聊的時候都是會刷刷微博,尤其是在見到一些大牌明星的八卦時,會十分好奇心的點進來,事實上這類嗑瓜子個人行為早已廣為流傳已久了。大家常常可以吃到一些女明星的瓜,也常常聽見那樣的新聞報道,例如某某某女星嫁給了某富商,女星嫁富商,在演藝圈之中是十分習以為常的一件事,先前就會有一位山西首富豪擲五千萬婚娶女星,十多年虧光百億元財產,現如今卻淪落失信人員。
針對車曉而言,他盡早的離開李兆會,也無需和他一同承受高額的負債,兩人只是不斷了15個月的婚姻生活,也證實了她們中間的情感是十分欠缺的。富商和女明星中間的婚姻生活,自身便是彼此各有一定的圖的,可是大家都不清除存有真正的愛情的狀況,這種富商一擲千金,乃至只是為了更好地一場婚宴,就可以耗費上干萬。可假如像李兆會那樣,把活力都放到女明星的身上,必定並不是一件好事,也是有很有可能會像他一樣眾叛親離。
⑸ 出身豪門卻自甘墮落,哪些富二代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像李天一,還有變形計裡面很多的孩子都屬於是自甘墮落的富二代。她們明明有著很好的家庭背景和很好的條件,但是他們沒有好好的去利用,最後把自己搞得一敗塗地。甚至有的還進過監獄。
像變形計裡面有很多這樣子的孩子,因為從小自己的家庭條件比較好,所以他們就不懂得感恩。她們把這種有錢和這種用錢帶來的社會地位,當作是一個理所應當的事情。於是他們開始自甘墮落,開始去不孝順父母,毆打自己的父母等等。最後他們的父母沒有辦法於是想要通過節目組進行調解。
其實這都是他們父母的錯嗎,也不是。雖然說他的父母帶給了他很好的經濟上面的條件,但是沒有給他相應的教育,這雖然是他們父母的錯。但是,歸根到底,原因還是在他們孩子身上,所以說這些富二代們出生豪門卻沒有利用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也是自討苦吃。
⑹ 車曉離婚索要了3個億的分手費,這是真的
都知道娛樂圈的事情可以說是一個大雜燴,而不管是演員還是明星的私生活更是讓吃瓜群眾們津津樂道!在2010年車曉和山西首富李兆會在山西聞喜東鎮的海鑫集團舉行了古樸典雅隆重的中式婚禮。
當時的婚禮可以說是十分風光,盡管這個婚禮在聞喜縣盡人皆知,但新人卻十分低調。當天婚禮並沒有先前媒體宣傳的那麼豪華,但仍堪比央視晚會的大氣熱鬧
這場婚禮並沒有外界傳的那麼「玄乎」,勞斯萊斯、保時捷等名車組成的車隊也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多;婚宴酒席有鮑參翅肚等名菜,但也只有七八十桌。在他的描述中,車曉的婚禮更像是是「一場低調傳統卻不失特色的婚禮」,現場氣氛儼然就是一場央視春晚——氣派大、專業、中國味濃。
而這段婚姻僅維持一年多,二人就和平分手。車曉發表公開聲明回應,稱與前夫分開是因為性格不合,但外界卻有幾個不同版本的傳聞,一個就是因為車曉一直在娛樂圈打拚,沒有打算生孩子。還有一個稱車曉離婚的原因是前夫李兆會暗交新歡,而該新歡正是新生代女演員程媛媛。而正是這個原因而與車曉分手費達到3億。

⑺ 山西前首富「鋼鐵大王」李海倉的創業史是怎麼樣的
1987年,李海倉通過在各方籌集錢財,籌集到了40萬的巨資,最終在聞喜縣建造了第一個洗煤焦化廠。李海倉在此後,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規模,不斷地增加自己的工廠數量,導致他的事業越做越大。他涉及的行業方方面面。
不僅有自己發家的傳統的焦化廠,還有當時的房地產行業,以及他最出名的海鑫鋼鐵集團。他也成為了鼎鼎大名的鋼鐵大王,成為了山西省的首富。
李海倉的鋼鐵產業由於一直堅持引進新的技術,才能每次對鋼鐵行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創新。李海倉的鋼鐵產業已經開始了自動化和高科技的旅程。對於國際上的五大頂尖的煉鋼技術,李海倉的海鑫集團已經擁有4項。
2001年底,海鑫總資產14年翻了13番,利稅增長5000倍。到2011年底,海鑫在建項目完成後,其總資產將翻14番,利稅增長1.3萬倍。海鑫是山西省僅次於太鋼的第二大鋼鐵企業,經濟規模跨入全國鋼鐵企業前20名。
(7)海鑫集團股票創業板擴展閱讀
公司破產:
在李海倉死後,他的兒子李兆會繼承了父親的產業,成為了海鑫集團的領導者。年僅22歲的他便接下了這個重擔。在他的任職初期,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一直在兢兢業業地工作,專心學習經營之道。
在2003年到2008年期間,由於他的努力,公司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公司也在有序地運行。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到來以及他在此之前沉浸於股票行業的行為使得海鑫集團岌岌可危。
最終由於他的錯誤的經營策略,導致海鑫集團入不敷出。最終導致海鑫集團的破產,導致這個李海倉創立的鋼鐵世界隕落。
⑻ 非上市公司有哪些
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應答時間:2021-08-0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⑼ 中國民企最年輕的掌門人是誰
網易丁磊的傳奇經歷 日期:2005-3-12 9:12:32 當網易宣布它2004年一季度的業績時,已經沒有多少人還會在意它的過去了。 2001年,丁磊最苦難失意的時候,網易面臨摘牌,媒體充斥著對網易的無情打壓和棒殺。網易高層大亂,公眾信心降至冰點。 那時,丁磊提醒所有人說,不要將焦點集中在互聯網公司的內部問題,「我覺得大家是不是應該回過頭去想,能夠創造今天中國互聯網的人是誰,創造如此豐富的互聯網服務內容的是誰,不能僅僅盯著我們身上的瘡疤來看。」 他說到做到了。 2002年8月,網易實現盈利。及至2003年秋,網易達到頂峰,其股價在復牌之後便一路高企,最高探至72美元,而丁磊本人也憑此榮膺大陸首富。 但在這背後,丁磊走過一段不尋常路。網易代理CEO孫德棣說,丁磊是將網路真正當作一個企業去運作。而接近他的人則說,丁磊已超越企業家,他是一個極其出色的資本家和非常精明的商人。丁磊的智慧不僅是善於敏銳地把握機遇,而且特別擅長借勢而飛。在股價看好時,丁磊去年果斷拋售88萬股股票,套現2億人民幣。 丁磊的同鄉,中國銀泰董事長沈國軍說,寧波人的商業感覺極好,而丁磊正是此中翹楚。 先人一步 2004年一季度網易對外宣布它的驕人業績,難掩豪氣。 據財務報表披露,2004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04億人民幣,較上一季度增長15.5%,其中在線游戲收入穩步增長達1億元人民幣(占總收入的53.48%),無線及其他服務方面的收入佔30.32%。 網易首席財務官李廷斌說:「網易這個季度的良好表現得益於在線游戲和在線廣告收入的強勁增長。」 但選擇在線游戲,在2000年時卻無異於異想天開。 「這一切源於丁磊先人一步的良好商業感覺。」一位熟識丁磊的人說。 2000年7月,網易上市不久,丁磊即辭去董事長一職,躲身廣州,帶領一班兄弟卧薪嘗膽,一年後終於推出了online《大話西遊》。不僅如此,網易還宣布引入韓國全3D的Q版網路角色扮演游戲《精靈》。 網易CEO孫德棣說,現在《大話西遊》盈利了。但在當時,已經有無數類似的免費MUD供網路在線游戲愛好者使用,要做收費在線游戲,無疑會頭撞南山。 但是,丁磊卻成功了。 2002年8月,網易率先宣布盈利,2003年全年實現盈利3.23億人民幣,每股凈利潤1.25美元。 站在今天網易業績的高點上,分析人士認為這正與幾年前丁磊確定的網易盈利模式休戚相關。而盤點丁磊,從最早免費郵箱的推出,在大家的一片措手不及中,丁磊匯聚了中國互聯網最旺的人氣;等到大家都推免費郵箱時,丁磊卻靠賣免費郵箱系統賺取了第一桶金。和新浪、搜狐比賽上市的速度,在大家一片目瞪口呆中,丁磊漂亮地「出國」摘取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果實。 每一次他都快人一步,是否可以這樣說,他作為一個企業家,其實已經認准一個方向,雖然風險不開避免,但由於他的良好商業感覺,最終取得成功。 近日有媒體說,網易下一步工作重點是要成立一個網路電台,投資將達到上千萬元,並且將招募大約2000名的NJ(網路電台主持)。這或許是丁磊的又一個動作? 另類「資本家」 與其說丁磊是個企業家,倒還不如說是一個另類資本家。 網易總股本為3099.4969萬股,2000年6月上市後丁磊佔58.5%,達1813.2057萬股。福布斯2000年中國大陸50名首富榜中,丁磊以1.34億美元身家排名第20位。 其後,由於互聯網表現不濟以及網易財報「誤報」事件,丁磊開始策劃脫身計劃。有確切消息說,丁磊決定將網易賣給香港寬頻。但此番收購後來因故未能如願。 當時分析人士說,網易每股只值1.3美元,是四大門戶中最不值錢的一個。因而當時的判斷是,盡管香港寬頻收購告吹,但網易的出路卻只有唯一一條——賣掉。 現在回想起來,何止是塞翁失馬,焉之非福! 此後經年,網易「麻雀成鳳」。 2002年8月宣布實現盈利後,10月份其股價由2美元起步,一路高攀,最頂峰時甚至達到72美金(2003年10月),較之前65美分的最低價,漲幅何止千倍。 丁磊選擇了一個恰當時機,2003年5、6月間,丁磊對外拋售88萬股網易的股票,若以此期間均價28美元計算,丁磊為此套現接近2億人民幣。網易CEO孫德棣解釋:「這是個人理性的理財行為,標志著丁磊從一個成熟的企業家走向資本家。」 新聞集團拋售網易股票,或許也是一個很好的註解。 2003年7月4日,默多克的新聞集團以每股16.9美元每股的價格,計460萬美元全數售予網易公司。而交易當天網易的收盤價為37.63美元。此前,新聞集團拋空網易股票,當時套現資金達3000萬美元左右。 在網易股票上市納斯達克時,新聞集團是以4000萬美元購得網易256萬余股B系列優先股,上市後相當於256萬余股ADR,每股ADR的價格為15.6美元,高於網易15.50美元的IPO價格。 新聞集團投資三年,至少虧了500萬美元。這令人稱奇。 2004年5月6日,網易收盤價41.77美元,過去52周它的股價在23.75美元到72.00美元之間。下一步,丁磊將給投資者帶來什麼? http://www.youthren.com/Class/gushi22/091416542.html 丁磊:中國版的創業神話 1993年,22歲的丁磊從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寧波,成為一名電信局的職員。如果是在1980年代,精通電腦和編程的丁磊或許會被當作單位的業務骨幹加以培養。10年後,沒准會評個技術標兵或高級工程師。 但是,丁磊的道路並沒有遵循歷史的慣性。於是,10年後的今天,丁磊成為中國互聯網的標志性人物之一。在2003年《福克斯》大陸富豪排行榜上,這位32歲的年輕人成為中國第一富豪。 時代賦予了丁磊這種可能。如果說年輕的比爾·蓋茨或喬布斯提供了美國版的創業神話,丁磊則為這種白手起家的故事增添了一個中國樣本。 丁磊的經歷當然可以被解讀為知識改變命運,然而正是漸近的市場經濟變遷最終影響到他的人生軌跡,並使創業神話成為可能。 對於寧波電信局的體驗,丁磊回憶說很辛苦。在「辛苦」了兩年後,丁磊決定辭職。他的決定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但事實上,在1995年前後,辭職下海或另謀高就已經並不鮮見。傳統國企的用工制度在新的經濟體制下正受到市場力量的沖擊。 多年以後,丁磊曾形容到初到廣州時的感覺是:「舉目無親,前途渺茫」。在廣州的頭幾年,丁磊一直在幕後做技術工作。 1995年前後,開放的中國開始感受到萬維網的熱力。在這塊市場經濟的前沿陣地,丁磊意識到了互聯網潛在的商機。在楊致遠創辦雅虎大概3年後,1997年5月,丁磊在廣州注冊成立了網易公司。同期,投身到這一熱潮中的人還有張朝陽、王志東等等。他們也許看到了一種潛在的可能——在成熟的商業規則和市場環境下,把互聯網作為一項事業。 這種可能是更加開放、更加市場化的中國提供的。 丁磊的融資來源於海灣的風險投資。按照當時銀行的一般做法,網易這種贏利前景不明朗,且沒有什麼固定資產的民營小公司是不能指望銀行貸款的。 其時,風險投資進入中國,也不足十年,網易正逢其時。同傳統的操作方式不同,這一次丁磊需要一個好的商業模式。2000年6月,當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時,中國概念的企業在海外上市的還不多,海外上市的歷史也只有區區數年。 雖然因上市當日收盤價就跌破發行價,網易被形容為「流血上市」,但丁磊的身價還是被估計高達2.2億美元。從創辦網易到身價逾億,丁磊只用了3年時間。 一年半前,網易股價曾一度在0.5美元左右徘徊,有人曾形容他手裡的股票是一堆廢紙。今年10月15日,由於網易股價一路飆升,丁磊也在這一天登上中國首富寶座。從白手起家到中國首富,丁磊也只用了6年。這顯然不是一樁傳統體制和傳統產業下能夠誕生的神話。(編輯:李琳)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