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的介紹
成立於2001年11月的杭州日報報業集團,8年來一直走在中國新聞改革的最前沿,無論是重大事件的報道、新聞宣傳的創新還是經營體制的改革,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已發展成為長三角地區影響力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現代傳媒集團之一。
Ⅱ 報業集團之類的書籍
隨著新聞傳媒的產業化、企業化和市場化運作的不斷深入,中國報業改革已開始參與全球媒體競爭。與企業集團一樣,報業集團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報業集團的核心競爭力,歸根結底體現在自己所生產的精神產品上,也就是說在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不斷改革創新,加快發展速度,做大做強媒體本身,使自己在市場競爭中立於
不敗之地。這就要通過深化內部改革,進行機制創新,盡快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全面實行產業化運作,以資本運營謀求更大發展,使自己的團隊人才薈萃,具有持續穩定的增長能力,這是中國媒體改革和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報業核心競爭力概念的提出及形成
市場導向的體制轉軌既為中國報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也促使報業資源不斷集聚。運營效率較高、人力資源豐富的報紙迅速發展壯大了自己的經濟優勢,同時也很快進行設備更新、聚集人才,進一步強化市場競爭的優勢地位,形成良性發展的格局,推動報業逐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隨著競爭的加劇,媒體都努力把自己的規模做大。這不僅是競爭的手段,更是一種生存之道。所以,提高核心競爭力被逐漸提上日程。
我國的報業經濟既有產業經濟的屬性,又有上層建築的屬性,是一種特殊的產業。與境外成功的報業集團相比,我們的報業集團還處於起步階段。面對國內同行的激烈競爭和海外傳媒巨頭的競爭,我們要及時調整政策,整合資源,努力提高我國報業集團的核心競爭能力。
《哈佛商業評論》1990年提出「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指出:核心競爭力是一類知識,一組經驗,乃至一種策略,核心競爭力=核心業務+核心團隊。報業集團的核心業務應是以報為本,辦好報紙是重中之重;報業集團發展的基礎在主業,發展主業是報業集團的優勢,也是報業集團在市場競爭中的品牌所在。
目前報業集團的產業結構主要集中在由廣告、發行、印刷構成的報業經濟。「以報為主,以報為本」,這是報業集團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原則,但這與發展多元化經營並不矛盾。報業集團要做大做強,首先要在辦報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優勢和競爭力,適應現代都市運轉的節奏和當代市民的閱讀習慣,在繼承和發揚黨報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從宣傳的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近年來,一方面報業集團的規模、運作水平、內部體制改革的廣度和力度都已經向前跨越很多,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整個報業市場的運行還存在重復定位,體制改革不完善、不徹底等缺陷。特別是在全球媒介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中國報業也擔負著日益重要的「守土之責」。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與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迫切要求報業集團盡快適應新時期的經濟、社會變革對新聞媒體的要求,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積極有效地引導輿論,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
報業集團在報刊結構宏觀調整的過程中,在壯大了集團規模的同時,也帶來了對各報刊進行正確定位,根據子報子刊自身的特性、優勢,實行錯位競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報業的集團化發展,必然要考慮集團的規模效益和整體競爭力。黨報和子報子刊合理分工,盡可能多地覆蓋細分市場,形成協作優勢和整體競爭力。杭州日報報業集團從2002年以來,從報刊結構調整入手,對各報刊實施差異化競爭和品牌塑造戰略,優化報刊結構,提高辦報(刊、網站)水平,提升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取得了明顯成效。2002年下半年,歷經十年風雨歷程的《杭州日報下午版》正式脫離日報,更名改版為以「反映都市經濟生活,指導百姓消費,服務地方經濟」為特色的《每日商報》。接著,將從公安系統劃轉的《眾安周報》,改造成一張面向廣大電腦愛好者和IT業人士的《e時代周報》,這份報紙也成為華東地區第一份網路報紙。年底前,從共青團系統劃入的《今日青年》雜志,抓住杭州成功申辦2006年休閑博覽會的契機,正式更名為《休閑》,成為國內第一本城市休閑生活類雜志。同時,加強重點報刊的市場培育,實施品牌戰略。作為黨報的《杭州日報》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市場需求為改革坐標進行改擴版,調整版面,努力凸顯權威、必讀、可親的定位,增加了區(縣)市新聞版、杭州灣新聞版、社會新聞版等,使黨報更加貼近讀者,更加符合市場要求。已經在浙江省確立領先位置的《都市快報》,2003年兩次擴版,每周凈增版面96個,開創浙江「厚報時代」,擴版的同時努力使內容更豐富、版面更美觀,實現了量的增加與質的升華相統一,進一步增強了《都市快報》的市場競爭力。集團創辦的杭州網積極開拓經營之道,先後承接了「上城宣傳」、「西湖區視窗」、「杭州社科」和「杭州休博會」等網站、網頁的製作維護業務,實現經濟效益零的突破。通過調整,杭州日報報業集團形成了以《杭州日報》為核心,各具特色、差異競爭、協調發展的報業格局。2004年以來,在縣(市)區報整頓中,杭州地區保留下來的《蕭山日報》、《富陽日報》加盟杭報集團,集團在完成有償兼並工作後,指導兩張縣(區)報改變原來縣(區)委機關報的定位,在繼續服務當地的同時實現面向市場的轉型。11月,集團與餘杭傳媒中心合作創辦了引導城鄉居民生活,面向杭州及周邊市場的區域性報紙《城鄉導報》。實踐證明,報業集團要將自己的品牌充分利用好並延伸開去,延伸品牌包括自身內涵的提升和向子報子刊的擴展,以充分發揮黨報業已形成的品牌優勢,利用它的聲譽和在讀者中的認知度,與政府部門、兄弟媒體、中介機構、企業、廣告公司等合作,充分打造子報子刊的專業化優勢,這樣既可以擴大黨報品牌的影響力,又能夠發揮黨報與子報子刊的協同效應,凸顯整體優勢。
運作一張成功的報紙需要有自己的核心團隊。那麼,什麼樣的團隊可以稱之為核心團隊呢?報業集團需要三種人才合力,即會辦報的人才,會經營的人才,懂得報業運營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懂得報業運營的復合型人才,必須具備政治家的敏銳、胸懷、智慧和藝術,有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人力資源乃媒體的第一生產力,務必經營好。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實行被稱為「12級台階」的激勵、約束機制。采編人員的工作業績既有量的考核,也有質的測度,每人月、季、年的業績和收入明明白白,充分調動了全體同人的積極性。杭報集團近年來也不斷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和分配製度改革,強化激勵機制,有效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了集團整體的核心競爭力。
這些年來,我國新聞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迅速提高,但也應該清晰地認識到,我國新聞媒體仍缺乏一大批高素質的新聞從業人員。此類人至少應具備以下業務能力:一是能切實把握中國的實際情況,能運用現代語言向受眾表達傳遞信息;二是在其所從事的或負責報道的領域具有創新並能開拓新局面的能力;三是具有能和國際同行競爭、交往的能力;四是掌握現代化新聞手段,精通新聞業務,又是專門行業專家的能力。報業集團是從事新聞產品的企業,同樣要關注產品、關注市場,注重投入產出等。如果報業集團只注重新聞采編業務人才而忽視報業經營人才的培養,那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中落伍。目前,我國一些有遠見的報業集團紛紛著手培養自己的經營人才。杭州日報報業集團近年來也加大了人才培訓力度,從2003年起選派14名中層幹部參加中國人民大學媒介MBA培訓,堪稱大手筆。去年集團還與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合作,舉辦了為期4個月的工商管理培訓班,集團管理部門、經營部門負責人,報刊網站負責經營的班子成員以及管理部門員工110餘人參加培訓。集團還邀請喻國明、趙小兵等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集團開設專題講座,幫助集團各媒體負責人和經營管理部門負責人了解新聞傳媒發展態勢,拓寬知識面。集團新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員工學習培訓工作的若干意見》,對有關培訓的內容、方法、待遇、獎勵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要形成報業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通過改革去除弊端。長期以來,報社不是按照市場規則操作的企業。一些報紙出現嚴重的機關化、官僚化傾向,既不符合新聞規律,質量、效率也很難保證。而得到政策支持的報刊攤派發行方式,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環境,報刊影響力、權威性、嚴肅性也因此大打折扣。組建以黨報為核心的報業集團後,從原來純屬事業單位的黨報轉為營利組織(企業),會產生一系列不適應的問題。報業集團的改革勢在必然,具有可行性和迫切性。誰走在改革的前面,誰就會獲得先機。
市場對報業集團的領導者提出的要求是:政治家的素質,新聞行家的水準,企業家的眼光。報業競爭集中表現為集團領導層駕馭市場能力的競爭。首先是要深化報業集團的內部改革,通過機制和體制的改革,建立一個好的激勵機制和完善的法人制度,將采編和經營分離,改善管理機制等;第二步是要實施產業化經營,通過上市融資與資本市場緊密合作,將報業集團由一個單一的信息宣傳單位轉變成一個產業化的企業;第三步進行跨媒體跨行業發展,發展多種經營,實現收入多元化。隨著報紙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在中國也會出現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傳媒集團,逐漸和國際接軌,與國外的大傳媒集團抗衡。只有認清報業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才能認准改革的方向,才能排除一切干擾,摒棄束縛我們手腳的傳統的運轉模式,創新思維,大膽探索,走出一條迅速提升報業核心競爭力的路子來。
二、新聞競爭的新形勢要求媒體建立先進的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不斷做大、做強的宏偉目標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傳媒產業已成為國外一些媒介集團覬覦已久的「大蛋糕」。中國新聞媒體在競爭中能否獲勝,從經濟意義上說,關繫到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進而能否獲得一定的收益;從政治意義上說,關繫到能否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能否堅守住我們的輿論陣地,防止西方不良思潮的入侵。
面對競爭,中國新聞媒體必須做大做強,因此新聞媒體的集團化、規模化是必要的。但是,集團化並非根本目標。把多家報刊捏合在一起,構造大型報業集團,除了產權問題,還有控制力和管理水平問題。我們應該看到,西方媒體的優勢在於它們的現代企業制度模式,他們的媒體都是完全按照企業模式運作的公司。企業的目標是創造利潤;為了獲取利潤,企業必須具有效率;而企業的效率又來自於它的制度效率和經營效率兩個方面,而制度效率往往比經營效率更為基本。
我們的媒體如果不能扭轉企業制度的劣勢,參與國際競爭並取得成功是沒有希望的。成立了集團的媒體仍然要銳意改革,尤其要在體制上創新,努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因為只有體制創新是傳媒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沒有體制創新和改革的媒體集團是「翻牌公司」,是捆綁在一起的大舢板,而不是真正強大的航空母艦。
(一)報社原有內部治理結構存在的矛盾和缺陷
「國企病」一直是人們談論國企改革的一個沉重的話題,在新聞媒體單位中也普遍存在,主要表現在國有資產流失、用人問題上的隨意性和腐敗現象、受眾意識差、新聞產品質量低下等方面。根治新聞媒體單位的「國企病」,就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其主要病因在於新聞體制,在於新聞資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支配權的分離,所有權者虛位,缺乏對經營者、支配者必要而有效的監督制約。
一是產權不清與監管缺位。我國傳媒業的產權和資產屬於國家所有,同時由於傳媒業的屬性是重要的宣傳喉舌,黨管媒體和黨管輿論的原則是由我國的國情所決定的。但對傳媒業的國有資產,卻沒有一個專門的政府部門進行全面監管,負責日常管理的黨委系統管理重點是輿論導向的把握,幹部的任命和管理。正如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是產權制度改革一樣,報業改革或者說傳媒業的改革重點也應是產權制度改革,使國家有效地對傳媒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行監管。
二是權責對稱與結構失衡。長期以來,實行的是社委會領導下的社長負責制或是編委會領導下的總編輯負責制,國家作為出資者、所有者的地位和身份體現不出來。這與國外傳媒業通常實行的公司制完全不同,決策職能、執行職能和監督職能集中在社長或總編輯身上,缺少權力與責任相對稱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三是市場績效與制度短缺。所謂市場績效,指的是媒體所生產的精神產品為廣大受眾所接受的程度,它反映生產運行的效率。現在的問題是用什麼樣的制度指標來衡量媒體的生產績效。我們的傳媒業在政策保護下實行行業壟斷,可以在事業單位的安樂窩中躲避風險。誠如西方傳媒業的做法,媒體的所謂發行量、收聽率、收視率等指標,也不能由媒體自行統計公布,否則就會影響數據的公正可信程度。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滿足受眾市場的需求,提高市場運作績效,將是我們的媒體必須面對和解決的課題。
(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原則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媒介應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在某種意義上,經濟效益已經成為社會效益的一把標尺。有人擔心,如果承認新聞媒介是企業,那麼媒介一心向利,勢必會失去國家控制。我們必須承認,新聞媒體是生產精神產品的國有企業,由於其意識形態和信息產業的雙重屬性,因此是特殊的企業。
新聞媒體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時應堅持以下原則:一是編輯、經營兩權分離,使新聞媒體的雙重屬性在運行機制上得到明確、清晰的體現。二是明晰產權。要明確媒體產權主體為國有資產,通過國有資產管理局授權,以資本為紐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媒體企業。媒體管理者代表黨委宣傳部和國有資產管理局經營媒體,將媒體變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三是建立公司治理結構。沒有公司治理結構,就沒有現代企業。其實質是要解決因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後產生的委託代理問題,它是規范委託代理各方之間關系的一種制度安排,並由此而形成的企業組織結構、體制或制度。做到權責分明,各司其職,激勵和制衡機制並存。
(三)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入手,在市場競爭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
在新聞改革過程中,現行「黨的新聞事業」的基本原則不能變。新聞改革需要有目標體制的完整設計,哪些需要改、應該怎麼改,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摸索。中國報業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其目標是運用現代企業制度,將報社打造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的經濟實體」,綜合考慮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形式。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媒體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應當是報業或者說是傳媒業改革的方向。聯系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的實際,我們認為體制改革的關鍵是建立符合媒體特點的集團法人治理結構及與之相適應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首先要解決集團企業法人的主體問題,在報業集團擁有全部資產的基礎上,組建國有獨資的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集團的母公司,由政府授權經營,使集團擁有法人產權,成為市場主體。同時,以集團公司控股的方式,對內部經營單位進行改制,建立以資產為紐帶的母子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媒體與一般企業不同的是它具有「雙重屬性」,即宣傳喉舌的政治屬性和市場化運作的產業屬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後,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強調公司的內部監控體系,重視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的建立。在公司制改制中,杭報集團的基本做法是以產權制度為突破口,組建集團公司控股的若干個子公司,形成母子公司法人體系。杭報集團目前已在廣告中心、印務中心、杭州網、e時代周報社組建了有限責任公司,下一步還將對已成立的發行公司、物業公司進行重組。在組建和重組子公司的時候,杭報集團努力做到投資主體多元化。杭州網路傳媒有限公司引入了杭州廣電集團的資金。還分別引入民間資本組建了e時代周報社有限公司和浙江盛元印務有限公司。為調動經營管理骨乾的積極性,還讓經營班子及自然人入股。
三、報業集團核心競爭力培育的途徑
根據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核心競爭力理論,報業集團核心競爭力是指報業集團新聞采編業務的核心專長能力和媒體經營的核心專長能力的有機綜合體。它是以報業集團主體業務為核心形成的能夠贏得受眾、佔領市場、獲得最佳經濟和社會效益,並在眾多傳媒單位中保持競爭優勢的那些資源和能力,是在經營和發展中戰勝競爭對手的核心資源和能力的總稱。集團化的傳媒架構將是我國傳媒產業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形式。但我們在認識上要清楚:小舢板捆綁在一起不等於一艘航空母艦。現在我們的集團化規模弱小,現在全國傳媒一年的廣告額僅為美國一個時代華納集團廣告額的六分之一。規模小還不是主要的,主要問題是傳媒的資本鏈、資源鏈、市場鏈、銷售鏈等等,還沒有整合為有機的整體。人們還是按照經驗在把握市場的需求和特點,這樣去組織傳媒的發展是危險的。我們需要建構式的發展模式,要重視傳媒市場的調研,用經營的理念和方法來運作,通過機制創新,實現對集團的共享資源進行有效開發。
實施新聞宣傳與經營二者分開,在解決產權安排、法人治理結構等根本性制度問題的同時,報業集團的管理形式和運行機制需要從根本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從報業生產流程來看,可分為五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發行和廣告。第二個層面是新聞生產流程中諸多環節的經營。第三個層面是新聞生產相關產業的經營。第四個層面是報業集團無形資產的經營。第五個層面是傳媒的投資運營與資本運營。目前報業集團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集團收入模式單一,創收來源狹窄,廣告收入成為集團主要的收入來源,絕大部分媒體的廣告收入占其總收入的80%以上,經營風險較大。其實,從報業生產流程來看,就會發現報業集團擁有寬廣的經營領域,巨大的盈利空間。關鍵是怎樣去發現、利用這些機遇和條件。培育報業集團的核心競爭力的途徑有很多,如資本運營能力、企業文化的建立等等。培育報業集團核心競爭力,是報業集團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的保證,也是報業集團發展壯大的核心和關鍵。
西方傳媒巨頭的經驗表明,主營業務是否突出,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可以視為傳媒集團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國內很多報業集團已經充分吸取了多元化發展的教訓,謹慎地投資完全非相關的領域。報業集團的首要任務是打造以「內容為王」的競爭優勢,力求在報道內容的豐富性、准確性和深度上做文章,提升報業集團的社會公信力。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認為,傳統媒體的優勢具有採集原創信息的實力,視頻媒體和網路媒體則在傳播手段和信息多元化方面有優勢,但原創信息是影響它們發展的根本因素。西方一些著名的新聞機構,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也會在傳媒的公信力上嚴格把關。道瓊斯公司行為准則禁止記者和廣告人員進行短期的或投機性的投資,禁止他們在與工作有關的股票或行業中投資,確保客戶相信每篇報道都沒有利益沖突。
在提升社會公信力的同時,要強化品牌經營的能力。當今報業集團,無論是報道內容還是報道形式,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單從傳播的內容、形式上很難區分誰是強者、誰是弱者。報業集團之間的競爭,已從單純內容上的競爭轉移到從內容到服務、從滿足人們一般要求到設法滿足特殊需要等系列化的競爭,是在更高層次上的品牌競爭。報業集團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就必須注重培育自己的品牌,讓受眾接受並認可這個品牌,從而建立起媒介品牌的忠誠度,掌握傳媒經營的主動權。
組織機構創新能力的培育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報業集團組建後,重要的是對集團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根據集團發展的需要,對集團的人、財、物及傳播資源進行重新優化配置,按照傳媒產品的生產流程進行組織機構、人員配備、物資供應和傳播市場的重新定位、重新組合,達到最佳和諧狀態,從而提高媒體的信息生產能力,提高媒體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改革開放以來,各報業集團在內部機構設置上,基本上都組建了采編和經營管理兩大系統,個別單位把紀檢、黨政工團、後勤服務合在一起,單獨成立一個行政後勤管理系統。報業集團的采編管理部門成為專門負責新聞宣傳的業務領導機構,集中精力辦報;經營管理部門專門負責集團的經營創收。在財務管理方面,逐步確立采編、經營成本核算管理意識,普遍成立財務結算中心,實行集團財務統一管理、財務人員統一委派、二級單位獨立核算等制度,既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利用率,又有效地監督二級核算單位的財務狀況;在用人方面,則實行全員聘任制。
制度創新大大提高了報業集團發掘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積極性,在經營創收、推進產業擴張方面的業績有了大幅度提高。如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從2000年下半年起,經營管理體制實行轉軌,以經營業務的相關性、互補性、合作性為原則,將經營管理系統原有的13個中心重新整合,形成經營型和管理型的六大板塊,集團總經理室各成員受總經理委託,各人分管一個板塊,對其中的人事、分配、經營等實行一攬子統一管理,減少管理層次,提高運作效率。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經過深化改革,經營部門公司化改造已初顯成效,杭州網路傳媒有限公司、e時代周報社有限公司、浙江風行傳媒有限公司、浙江盛元印務有限公司先後成立並開展實質性運營。集團正在抓住整體納入杭州市第二批改革試點單位的契機,進一步理順集團體制,推進各項改革,推動集團上市進程。
報業集團要做大做強,不能盲目行事,它的後盾是發展所需的巨額資金。目前,報業資金的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自我積累,二是跨行業資產重組,三是社會資金投入。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傳媒產業相比,國內傳媒業的明顯不足是規模較小、資金實力薄弱、品牌認可度較低,還有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體制的束縛。中國傳媒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在全球傳媒一體化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必須打造體制「發動機」,依靠體制創新,不斷提升報業集團核心競爭力。
Ⅲ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日報社)怎麼樣
簡介: 公司名稱已由「杭州日報社」變更為「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杭州日報社)」。
Ⅳ 全國的39家報業集團是哪些集團
至2002年12月,我國共組建了39家報業集團。
(集團化媒體數量在行業內所佔百分比)
39家報業集團中,有光明日報報業集團和經濟日報報業集團兩家中央級報業集團。;有北京日報、天津日報、河北日報、山西日報、遼寧日報、吉林日報、黑龍江日報、解放日報、文匯新民、大眾日報、安徽日報、新華日報、浙江日報、福建日報、南方日報、海南日報、河南日報、湖南日報、湖北日報、雲南日報、四川日報、重慶日報和甘肅日報等23家省級報業集團。
我國報業集團自組建以來,社會作用和經濟實力得到顯著增強:
集團名稱 報紙年發量 本省總發行量 報紙覆蓋率 年廣告總額 本省年總額 廣告佔有率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 62132.3 99067.6 62.72% 78859.4 109162.8 72.24%
天津日報報業集團 40385 78646 51% 20337 52818 39%
河北日報報業集團 32492 92457 35.14% 19850 52112 38.09%
山西日報報業集團 14819 95046 15.59% 6831 20643 33.1%
遼寧日報報業集團 35059 122867 28.53% 26700 86603.6 30.83%
沈陽日報報業集團 16030.8 同上 13.05% 16970 同上 19.6%
吉林日報報業集團 24574 101650 24.18% 7200 27349 26.33%
長春日報報業集團 13690 同上 13.47% 10121 同上 37%
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 49510 69783 70.95% 15380 38957 37.48%
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 16715 同上 23.95% 18420 同上 47.28%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 46764.3 169384.4 28% 33766.5 142217.5 24%
文新聯合報業集團 60170.6 同上 36% 79543.8 同上 56%
大眾日報報業集團 88401 391139 22.60% 41000 98285 41.71%
濟南日報報業集團 29911 同上 7.65% 9680 同上 9.85%
青島日報報業集團 21941 同上 5.61% 15550 同上 15.82%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 21974.8 100802.5 21.80% 9144 26163 34.95%
新華日報報業集團 95039 258412 36.78% 414401 1177181 35.2%
南京日報報業集團 同上 同上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43186 202867.36 21.29% 26472 125382.72 21.11%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 30599.8 同上 15.08% 21703.4 同上 17.31%
寧波日報報業集團 17068.2 同上 8.68% 16574.9 同上 13.22%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 29000.9 85165.81 34.10% 18288 55883 32.73%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 89019 398413.5 22.30% 144892.6 442416 32.7%
南方日報報業集團 80983 同上 20% 79161 同上 17.9%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 55762.2 同上 14% 63962.3 同上 14.45%
深圳特區報業集團 28798.2 同上 7% 49537 同上 11%
海南日報報業集團 8057.5 18312.4 44% 13600 16356.9 83%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 43900 132893.9 33.03% 23836 49827.9 47.84%
湖南日報報業集團 26001.3 91962 28.27% 9111.3 30005 30.37%
長沙晚報報業集團 6897 同上 7.5% 8000 同上 26.66%
湖北日報報業集團 53617.5 144837.5 37.02% 31892 68880 46.3%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 18057.1 同上 12.47% 15042.1 同上 21.84%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 15075.7 36626 41.16% 12837.2
四川日報報業集團 51467.2 144561.9 35.6% 29057.2 81071.5 35.84%
成都日報報業集團 28371 同上 19.63% 34730 同上 42.84%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 25676.7 54778.9 46.9% 23074.5 38080.6 60.59%
甘肅日報報業集團 12348.6 44550.9 27.7% 6847 13026 52.5%
經濟日報報業集團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ps: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謝謝!
Ⅳ 股市中文化傳媒有哪些個股
中文傳媒600373
2009年8月公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向出版集團非公開發行股票購買出版集團其所持有的出版、印刷、發行、影視製作、貿易、物流、投資以及文化地產等出版文化傳媒類資產的方式進行重組,重組完成後,公司的主營業務將變更為出版文化傳媒類業務。
天舟文化300148
天舟文化主要從事圖書發行服務和內容策劃服務。發行方面,公司在湖南、北京、江蘇等地擁有7家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擁有300多個合作經銷網點。
中南傳媒601098
本公司是一家擁有「多介質、全流程」產業業態的大型出版傳媒骨幹企業集團。本公司擁有出版、印刷、發行、印刷物資供應等一套完整的出版業務產業鏈,還擁有報紙、網站、戶外框架媒體等其他業務。
華策影視300133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有浙江金球影業有限公司、浙江金溪影視有限公司、杭州大策廣告有限公司,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民營影視企業之一,也是經國家商務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四部委批準的首批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省廣股份002400
公司是中國本土最優秀的大型綜合性廣告公司之一、國家一級廣告企業。公司主營業務是為客戶提供整合營銷傳播服務,具體包括品牌管理、媒介代理和自有媒體三大類業務。
華誼嘉信300071
公司已成功為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在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銷量方面提供了長期、穩定、優質的線下營銷服務,其中包括惠普、微軟、AMD、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可口可樂、卡夫、吉百利、三星、飛利浦、西門子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聯想、伊利、王老吉、中糧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
藍色游標300058
公司主要業務和服務范圍包括:公共關系策略咨詢、公眾傳播、媒體關系、危機管理、投資者關系、企業形象管理、活動管理等。業務領域涵蓋IT、電信、金融、醫療、快速消費品、耐用消費品(汽車、家電)、政府及非贏利組織。
天威視訊002238
公司是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控股經營的股份制企業,注冊資本2億元,是我國第一家建設經營有線電視網路的股份制企業。
粵傳媒002181
公司是一家以經營建材業務為主的企業轉變為以經營廣告代理及製作、印刷、書刊零售為三大主業的報業服務性企業,主業定位為報業經營服務企業。
電廣傳媒000917
公司是一家提供廣告發布、代理﹑策劃﹑製作,影視節目製作發行和有線電視網路信息傳輸服務的公司,兼營房地產、旅遊﹑會展等業務。公司轄屬廣告﹑節目﹑網路三大分公司,依託中國湖南電視台七大媒體的資源優勢,擁有中國數億的電視受眾群體和湖南省200多萬有線電視用戶。
華聞傳媒000793
公司主營業務為傳播與文化產業的投資、開發、管理及咨詢服務,燃氣開發、經營、管理及燃氣設備銷售等。
ST傳媒000504
北京賽迪傳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504,股票簡稱:賽迪傳媒),公司從事媒體出版、文化傳播、高科技產品開發與分銷、資產管理與投資等業務。賽迪傳媒以《中國計算機報》、《和諧之旅》等強勢媒體為依託,重點發展跨媒體、跨領域的增值服務業務。
出版傳媒601999
公司是由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確定的中央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企業和全國文化傳媒行業第一家帶有「編輯內容」上市的出版企業,目前從事的主要業務包括出版業務、出版物發行業務、票據印刷業務和印刷物資供應業務,其中出版業務擁有遼海社、遼美社等五家出版社,主要從事教育、專業和大眾圖書出版,發行業務主要包括批發、零售環節,同時公司還從事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及銀行的票據代印服務。
博瑞傳播600880
公司實施重大資產重組之後,形成了從發行投遞、印務、廣告等完整報業服務的產業鏈。公司承印了成都市日均發行量達60萬份的《成都商報》以及省內外二十餘種報刊和各類印刷業務,同時擁有中國西部最大的專業投遞網路,代理發行成都兩大報商報和日報。此外,公司旗下廣告公司擁有成都商報、成都日報和成都晚報的獨家廣告代理權。
廣電網路600831
秉承傳播先進文化的企業理念,廣電網路將以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為契機,以雙向互動的廣電網路平台為支撐,圍繞建設城市信息化平台和家庭多媒體終端,積極擴展用戶規模、大力拓展業務領域、全力打造傳媒精品,以優質的服務回饋用戶,以優異的業績回報股東,以全面的信息化數字化網路平台為數字化新陝西貢獻力量。
新華傳媒600825
上海新華發行集團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後,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網路)出版物、文教用品的批發、零售業務。公司將積極推進網點布局,擴張其零售網路渠道,形成以大型書城為核心,社區書店為重點,連鎖經營為特徵的圖書零售格局。
中衛國脈600640
公司為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目前有以衛星固定通信、地面網路通信、移動通信、衛星電視廣播業務及綜合信息服務為主體的五大業務體系。公司的IDEN網是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數字集群通信商業共網。壟斷經營使得公司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中視傳媒600088
公司主要從事影視拍攝基地開發、經營,影視拍攝、電視劇節目製作、高清晰度影視技術、寬頻數字信息技術等相關業務。
歌華有線600037
公司是唯一一家負責北京地區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建設開發、經營、管理和維護的網路運營商,公司從事廣播電視節目收轉傳送和廣播電視網路信息服務,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核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先後完成近、遠郊區縣有線電視網路的並購統一,現已形成覆蓋全市18個區縣、接入270萬戶的超大型有線電視光纜網路。
奧飛動漫002292
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動漫玩具企業,主營業務為動漫玩具和非動漫玩具的開發、生產與銷售,下屬子公司涉足動漫影視片製作、發行以及動漫圖書業。
華誼兄弟300027
在公司統一平台的整體運作下,電影、電視劇的製作、發行業務與藝人經紀業務形成了顯著的協同效應。產品包括電影、電視劇,主要服務包括藝人經紀服務及相關服務。
時代出版600551
公司主要從事出版傳媒、印刷復制、高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三大主業。重點開拓電子信息工程等高科技研發與應用,主要從事信息傳播技術、信息控制技術以及其他電子信息類產品的研發與推廣。
皖新傳媒601801
擁有安徽新華圖書音像連鎖有限公司、安徽新華教育圖書發行有限公司、安徽新華音像出版社、安徽華侖新媒體傳播有限公司和全省17個市級子公司及其所屬63個縣級分公司;擁有覆蓋全省城鄉、較為完整的圖書音像等出版物的分銷、零售終端網路和物流體系,在安徽省內的市場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
中青寶300052
公司成立於2003年,是一傢具有自主研發、運營能力、代理能力的專業化網路游戲公司。2008年,公司正式更名為「深圳市中青寶網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完成股份制改造。
浙報傳媒600633
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媒體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報業集團。公司以投資與經營現代傳媒產業為核心業務,主要從事報刊雜志的廣告、發行、印刷及新媒體業務。
光線傳媒300251
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電視節目製作和運營商之一。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電視節目和影視劇的投資製作和發行業務。電視欄目、演藝活動和影視劇是公司的三大傳媒內容產品。
盛通股份002599
公司主要從事全彩出版物綜合印刷服務,並定位於出版物和商業印刷的高端市場,主要承印大型高檔全彩雜志、豪華都市報、大批量商業宣傳資料等快速印品以及高檔彩色精裝圖書。
ST源發(600757)湖北長江出版借殼上市
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資產借殼上市。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擁有"編、印、發、供"完成的出版產業鏈,本次注入上市的資產基本囊括了湖北省(除武漢市外)出版、發行、印刷、物資供應等資產。2010年,注入資產的營業收入為23億元,凈利潤為2.33億元,同比增長22%。
Ⅵ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怎麼樣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是什麼性質的單位,國企還是事業,他旗下的子公司性質是不是也跟隨他的性質
原為事業單位。但近年隨著國家行政體制改革,很多事業單位變成企業化管理了,杭州日報報業集團也一樣。
PS:介於企業與事業之間的感覺,旗下公司應屬國有企業。
Ⅷ 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的集團簡介
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杭州日報報業集團(以下簡稱杭報集團)於2001年11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經過多年努力,現已發展成為擁有10種報刊、10餘家網站,投資廣播電視,發展移動媒體、戶外媒體、數字出版、商務印刷、文化會展業,形成以報刊為主業、多元媒體和相關文化產業的大型現代傳媒集團。
2005年12月杭報集團公司注冊成立,並先後組建了集團全資或控股公司36家,構建起以集團公司為核心、一報一公司和經營部門全部企業化的二級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實行集團對戰略目標、輿論導向、集團資源、幹部人事、價值理念統一管理,各下屬單位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統分結合的管理模式。
2008年杭報集團提出轉型升級的戰略目標是:從報業集團走向現代傳媒集團,成為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
杭報集團擁有浙江最先進的印刷設備和強大的發行網路。集團印刷基地每小時印刷能力達到260萬對開張,連續七年蟬聯「中國大印刷企業百強」,目前位居第46位,排名浙江第一。除杭州基地外,同時在省內寧波、台州、金華、樂清、嘉興、餘姚等地建立了8個分印點;集團所屬30個發行分公司(站)遍布全省各地,確保集團報刊在省內主要城鎮同步印刷、同步投遞。
杭報集團先後兩次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全國地方報社管理先進單位」、兩次入選 「中國數字出版示範企業」,連續二次被中共浙江省委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
2009年杭報集團實現總收入15億元,實現利潤1. 5億元,綜合實力居全國報業集團前列,先後躋身「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媒體(傳媒機構)」、「杭州市大企業大集團競爭力」和「杭州市最大規模服務業」雙百強榜。 據2010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報業集團總體經濟規模綜合評價(前十位)」中,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排在全國報業集團的第七位。
杭報集團目前擁有員工3800餘人,5萬余平方米的二幢智能化辦公大樓。 杭報集團擁有以《杭州日報》為龍頭,《都市快報》、《每日商報》為主力,《蕭山日報》、《富陽日報》、《城鄉導報》、《都市周報》及《風景名勝》雜志、《休閑》雜志、《杭州》雜志等10種報刊,日均總發行量達190萬份,主要報刊產品覆蓋全省、輻射長三角。
▲《杭州日報》創刊於1955年11月1日。2009年實現經營總收入2.2億元,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黨報前三位。
▲《都市快報》創刊於1999年1月1日。2009年經營總收入突破7億元,為浙江省發行量及廣告總收入最大的報紙。據世界報業與新聞工作者協會發布的2010年世界付費日報發行量百強排行榜,《都市快報》以超百萬的發行量躋身世界日報發行百強榜第47位,位列浙江報業第一,連續6年蟬聯世界日報發行量百強。
▲子報刊協調發展。《每日商報》創刊於2002年9月,定位經濟,服務消費,已成為杭州市場上影響力最大的經濟消費類報紙。《蕭山日報》、《富陽日報》、《城鄉導報》增長勢頭良好,其中《蕭山日報》2009年實現經營總收入近1億元,位居浙江省縣域報第一。《風景名勝》、《休閑》、《杭州》三本雜志影響不斷增強。 杭報集團順應新媒體迅速崛起的挑戰及融介融合的大趨勢,加快從傳統報業單一傳播方式向全媒體傳播方式轉變,初步構建了以報刊為主,兼具互聯網、廣播、電視、移動媒體、戶外媒體、數字出版「1+6」的現代傳媒體系。
▲互聯網站群。杭報集團以實施「一報一網」工程為重點,全力構建互聯網體系。到2009年底,集團形成了新聞門戶網站(杭州網)、社區網站(19樓空間)、新聞網站(杭州日報網、都市快報新聞網)、商業網站(杭網商城、18創富網)、專業網站(盛元13泉創意印刷網、自游網)等五大類13個網站構成的互聯網群。
▲移動媒體。在2005年1月成功推出浙江省第一份手機報紙的基礎上,先後與通訊運營商推出分別覆蓋浙江、杭州及3個縣域(蕭山、富陽、餘杭)的六份手機報。與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組建集團數字閱讀實驗室,整合集團資源開發手機閱讀和電子書閱讀產品。杭州日報今年10月上線公測國內首個主流媒體手機終端——城市通,打造報紙、網路和手機三合一終端的全媒體。
▲廣播電視發布平台。與省市廣電集團合作組建華數數字電視集團,發展數字電視業務。《都市快報》通過與華數數字電視集團共同打造華數資訊網和華數零頻道,與交通經濟廣播電台共同組建杭州都快交通91.8傳媒有限公司等方式,成為擁有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多種發布終端的現代多元傳媒。
▲戶外媒體。發展城市電視,在杭州主城區及周邊三縣區建設LED閱報欄及戶外廣告牌,與衛生部門合作在社區醫療站發展「健康傳媒」視頻業務。
▲數字出版。組建杭州漢書數字出版公司,通過與省出版集團、市文廣集團合作,發展數字圖書、電子、音像、網路出版業務。
▲探索全媒體發布機制。發揮集團初步形成的現代傳媒格局的作用,以全國兩會、南非世界盃等重大主題報道為契機,積極嘗試報紙、網站、廣播電視、手機、戶外媒體的全媒體新聞發布機制,實現即時報道、互動報道、滾動報道、深度報道的立體化、多元化發布,提高傳播能力。 杭報集團積極推進對外戰略合作、對內資源整合,深入實施多元產業拓展戰略,加快內容產業布局,初步構築以報刊業、互聯網業、商務印刷業、電子商務及物流配送業為支柱,文化會展業、休閑旅遊業為一體的現代傳媒產業格局。
▲互聯網業。近年來,杭報集團互聯網收入保持80%以上速度增長,預計2010年將突破1億元。
▲商務印刷業。杭報集團盛元印務公司重點拓展商務印刷、數碼印刷及上下游業務,形成報刊、商務、數碼印刷和印刷設備、物資代理、網路服務一體化的印刷產業鏈。2009年實現印刷產業4.9億元,預計2010年將達到5.6億元。
▲電子商務及物流配送業。2008年底,集團藉助自辦發行網路和投遞、運輸力量,重組集團發行中心,打造集報刊發行投遞、電子商務、物流配送、DM廣告一體的支柱產業。2009年實現收入4000萬元,預計2010年將達到5600萬元。
▲文化會展業。與杭州地鐵集團共同組建地鐵傳媒公司,著手創辦地鐵報,開展地鐵文化產業項目的經營。投資2000萬元,參與拍攝重大題材40集電視劇《東方》。支持集團經營單位通過對外合作成立公司及參加競拍等形式,取得杭州體育場和蕭山大劇院的經營權,進入演藝、培訓、體育、設計等文化產業領域,發展文化會展產業。
▲休閑旅遊業。支持集團假日賓館和物業公司積極拓展旅遊休閑業務。
▲投融資業。組建集團結算中心、浙江華媒投資公司,在資本市場中構建投融資平台,實現從單純積累自我發展的發展模式向通過資本運作做大做強的發展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