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太子奶集團股票
擴展閱讀
電話股票交易號碼 2025-09-12 01:42:25
露笑科技新增發行股票 2025-09-12 00:29:59
企業上市後股票交易 2025-09-11 23:16:47

太子奶集團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4-21 18:40:05

㈠ 太子奶集團的破產重組

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已被株洲市警方帶走調查,原因是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邢珂銘律師分析,李途純被公安機關帶走,至少說明警方有證據證明他有犯罪行為,公安機關已經進入偵察程序。但就證據來看,還很難認定李途純構成了「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1997年10月,太子奶曾以8888萬元奪得1998年度央視日用消費品「標王」。知情人士表示,曾因奪取央視「標王」而名噪一時的乳製品生產商——湖南太子奶集團被開曼群島法庭宣布破產,臨時清盤程序。據稱,太子奶集團背負逾人民幣3億元的債務將面臨破產。
緣起太子奶「貨款准備金」政策
太子奶集團曾在中國乳酸菌飲料市場的佔有率達到四分之三,並准備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不過,太子奶深受過度擴張之害。公司出現財務困難至少已有兩年時間。近幾年,太子奶一直傳出破產的消息。
據了解,李途純此次「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可能與其在前期經營太子奶集團的銷售政策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李途純時代的太子奶集團,一直採取「先打款,後發貨」的銷售模式。到2008年,全國經銷商都可以參加,向集團賬號打入貨款准備金,「貨款准備金在賬上超過3個月的,給予30%的市場費用獎勵,並且保證隨時退還」。
邢珂銘律師分析,太子奶為企業輸血,向下游經銷商、代理商採取「激勵措施」,其行為已經觸及國家金融管理制度。
他還說,太子奶「貨款准備金」政策,是否觸犯《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規定,是否屬於變向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還需時日靜待司法機關認定。
太子奶集團或迅速進入破產程序
關鍵時刻,李途純被警方帶走,或將推動太子奶集團迅速進入破產程序。
2011年6月2日,多名太子奶債權人收到了高科奶業發出的《重整申請書》。當時,債權人均表示,不願意看到太子奶集團破產,也不願意簽署《重整申請書》。6月7日,李途純也曾表示,只有他和創業團隊重新返回,才能拯救太子奶。
一位接近太子奶集團的人士分析,在希望債權人申請破產無望的情況下,有關方面可能希望太子奶集團法人李途純申請破產。邢珂銘律師表示,企業破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債權人申請破產,另一種是由企業法人申請破產,以上兩種均符合法律程序。
太子奶託管方高科奶業董事長文迪波接受采訪時表示,「並不知道李途純被警方帶走一事」。
「讓太子奶破產,其實就是想以低價的方式進行收購。」上述知情人士表示,2011年1月26日,高科奶業引進北京商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明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3月份,兩家機構投資者負責人宮浩曾派人到湖北黃岡與當地政府商談黃岡太子奶的破產事宜。

㈡ 太子奶股票代碼

4678250

㈢ 太子奶為什麼面臨破產

太子奶破產原因
1、賭徒心態,風險意識缺失
1997年11月8日,央視黃金時段廣告招標,太子奶集團創始人李途純以8888萬元的高價奪取了當年日用消費品的標王,從而令初出茅廬的太子奶一炮而紅。然而,當時太子奶的實際資產總額還沒有競標價格高,甚至有半年多沒有發過工資,就連出席央視競標的20萬元入場券也是借錢買的。雖然,這一次與市場的對賭,以太子奶的勝利告終,但是將企業的前途和幾千員工的命運維系在賭博游戲之上,顯然是缺乏風險和穩健經營意識,這也為太子奶的一步步淪陷埋下了伏筆。
2、東施效顰,上市戰略失策
太子奶一直期望上市,能讓其產品形象升級,步入主流消費市場,進而提升品牌競爭力。可是太子奶並沒有從自身產品出發尋求立足點,而且在籌謀上市的進程中態度激進,未能認真分析市場走勢,從而沒有準確把握宏觀經濟走向。 (1)上市時機選擇失誤 ,太子奶一直視蒙牛為榜樣,也正是蒙牛的成功上市刺激了太子奶的慾望。但蒙牛1999年創業時,中國乳業正處於上升期,市場需求呈爆炸式增長。2004年,蒙牛上市時,乳業發展如火如荼,且中國宏觀環境也是一路高歌,和諧的大小環境都為蒙牛上市助了一臂之力。從而使得蒙牛海外上市之後,僅用3年的時間銷售就突破了100億。然而成立於1996年的太子奶,雖然資歷不淺,卻不像蒙牛那樣幸運地碰上市場利好期。再加上太子奶選擇在2008年上市,這個時機的確有些失策。三聚氰胺事件帶來了一場乳業大地震,讓整個乳業哀鴻遍野,雖然 太子奶產品並沒有牽入其中,但太子奶也不能獨善其身。而且,整個2008年宏觀經濟形勢惡劣,原材料成本上漲、銀根緊縮、股市低迷、金融海嘯等,這些外部宏觀經濟因素必然會影響太子奶的上市進程。 (2)忽視產品和市場 一線市場中,蒙牛的冠益乳、伊利的益生菌、光明、三元等紛紛推出自己的乳酸菌產品,不同的概念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造成了乳酸菌飲料市場的極度混亂。低端市場上,哇哈哈是太子奶的主要競爭對手,哇哈哈依託爽歪歪、乳娃娃等品牌,迅速切入太子奶雄踞的二、三線乳酸菌飲料市場,成功地威脅到太子奶的市場根基。然而太子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表現卻一直比較薄弱,雖然在央視高端媒體不斷地轟炸,但是市場卻毫無動靜,僅能在北京的一些小超市裡找到其蹤影,廣州等地方市場更是被邊緣化了。一心謀求上市的太子奶,忽視了產品本身的發展,以致市場在競爭對手的攻擊之下,變得越來越脆弱。
3、過度融資,資金鏈條緊綳
管理者的風格決定了企業的運營模式。李途純是一個在管理上相對使用杠桿比率比較高的經營者,從而使得太子奶成為了一個經營杠桿比較高的企業。這種經營策略在市場環境比較好的時候可以獲得更
高速度的成長,但是一旦外部環境惡化,也更容易被擊倒。太子奶從起家至發家均為舉債經營,資產負債規模超乎尋常地龐大,同時,資產結構極不合理。太子奶大約80%為固定資產, 20%為流動資產,這種資產結構在快消領域極為不當,嚴重超載,難以前行。

㈣ 高盛與包括太子奶、深南電、國航及東航的對賭協議是怎麼回事

  1. 對賭協議就是收購方(包括投資方)與出讓方(包括融資方)在達成並購(或者融資)協議時,對於未來不確定的情況進行一種約定。如果約定的條件出現,投資方可以行使一種權利;如果約定的條件不出現,融資方則行使一種權利。所以,對賭協議實際上就是期權的一種形式。

  2. 在實際的收購兼並工作中,被並購方對自身的期許很高或者對企業的未來經營充滿信心,會要求一個高於正常水平的價格,並購方在比較看好該項目的前提下會超出正常水平支付高價,但是要求被並購方在未來幾年內實現一定的盈利水平,如果被並購方無法實現,則要賠償並購方,可以是現金或股票。通常情況下,並購方要求被並購方進行股權質押,同時不幹涉被並購方的經營,只派出財務總監進行財務監督。

㈤ 為什麼說是風投逼死太子奶

斷貨、欠薪、停產、逼債……近來,太子奶站在資金鏈斷裂的繩索上,深陷資本困局。這都是風投惹的禍,是風投「逼死」了太子奶。成也風投,敗也風投。太子奶因獲得大額風投而成為同行驚羨的對象、媒體追逐的焦點:2007年1月,太子奶與高盛、大摩、英聯等方,共同出資注冊了離岸合資公司——中國太子奶(開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高盛、大摩、英聯出資7300萬美元占該公司30%股權;2007年9月,太子奶獲得花旗銀行、比利時聯合銀行、香港華商銀行、馬來西亞大眾銀行等六大國際財團提供的5億元無抵押、無擔保、低息三年期信用貸款。高收益背後必定有高風險。風險投資的確是無數創業者的「夢工廠」,但風險投資者不是救世主,更不是活雷鋒。他們斥巨資扶持太子奶的終極目標也不僅僅是培養一個重量級的大型企業,他們需要得到現金回報,而且投入越大,就越急於在最短的時間內套現,而最好的現金回報方式是上市。所以,上市不僅是太子奶的夢,更是他們在風投「押送下」不得不走的路。如果把所有的寶都押在上市上,就難免急功近利,為了上市,太子奶煞費心機,四處燒錢跑馬圈地,同時為獲得巨額風投,還與蒙牛一樣與風投簽訂對賭協議,太子奶也因此被冠以「蒙牛第二」。支撐蒙牛超常規極速發展的正是資本的力量,蒙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但效仿蒙牛的太子奶卻成了東施效顰,陷入資本困境,個中緣由有以下幾點:其一,企業家境界上,李塗純(湖南太子奶集團董事長)仍需向牛根生(蒙牛集團董事長)看齊。在蒙牛,有一支以牛根生為首的優秀創業團隊。牛根生多年在個人或企業危機的風口浪尖上奔走,其於苦難中練就的氣量、氣魄與氣度使得這塊金子最終熠熠生輝。他具有很強的大局觀,並因奉行「財聚人散,財散人聚」而籠絡大批人才,他的部下不但商戰經驗豐富,且對他忠心耿耿。相比之下,作為太子奶的掌門,李途純還需修煉內功,從他的「驚世駭言」可見一斑,他曾宣稱「我只喝乳酸菌奶,不喝常溫奶」、「我只和跨國公司競爭」,如此高調,必然會惹來「樹大招風」的隱患。其二,蒙牛與太子奶的成長時機不同。1999年,蒙牛創業時,中國乳業上升期,市場需求呈爆炸式增長。而且,在這個市場井噴的利好時代,蒙牛一再放低姿態,贏得了伊利的「高抬貴手」,在伊利眼皮底下迅速壯大。成立於1996年的太子奶,雖然資歷不淺,但不像蒙牛那樣幸運碰到過市場利好期。常溫奶切下了乳業市場的一大塊蛋糕,留給乳酸菌奶飲品的空間很少。專注的太子奶可能會領銜乳酸奶飲品,但要笑傲整個乳業市場並不容易。其三,太子奶學到蒙牛的速度,卻沒學到蒙牛的質量。蒙牛沒有陷入「擴張餡餅」的詛咒,很大部分源於蒙牛重營銷的戰略。無論是從產品銷售模式還是廣告宣傳上,蒙牛都得心應手。2005年,是蒙牛跳躍式發展的一年,蒙牛不但搭上了湖南衛視風靡全國的「超級女聲」這輛順風車,還從光明「回收奶」危機中找到了「趁虛而入」的機會。因此,蒙牛的營銷術絕不可小覷。但是,太子奶有營銷嗎?已有人不斷曝光太子奶在營銷上的軟肋,太子奶每一級的經銷商都會設商超版、明星版、時尚版三個級別,但產品換湯不換葯,都是乳酸菌飲料,只是在包裝上有所差異,同質化嚴重。缺乏有效的營銷術,太子奶拿什麼贏得市場。近幾年來,太子奶瘋狂擴張四處建廠,准備在全國建立八大基地,在太子奶的藍圖中,「八大基地一旦全面投產,太子奶集團的總生產面積將達到180萬平方米,其乳酸菌奶飲料的年產能將達到300億。」但是,憧憬成為國內乳業巨頭的太子奶,是否考慮到其產品的市場規模。乳酸飲品的市場本來就不夠大,又被各個乳業巨頭覬覦。蒙牛為化解成本壓力,走高價值新產品路線,其中乳酸飲品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領域;伊利也在調整戰略,把更多精力放在酸奶等附加值產品上,太子奶的市場進一步被吞噬。即使八大基地順利落成後,太子奶既有的市場很難消化其巨大的產能。其四,太子奶上市不逢時。2004年蒙牛上市時,乳業發展如火如荼,且中國宏觀環境也是一路高歌,和諧的大小環境都為蒙牛上市助了一臂之力。太子奶選擇在2008年上市則有些倒霉。一場乳業大地震讓整個乳業哀鴻遍野,雖然太子奶沒有高中「黑榜」,但太子奶也不能獨善其身。而且,整個2008年宏觀經濟形勢惡劣,原材料成本上漲、銀根緊縮、股市低迷、金融海嘯等,也讓投資者的錢袋緊了許多,這必然會影響太子奶的融資能力。天時,地利,人和,太子奶都不具備,拿什麼上市?如今太子奶資金鏈幾欲斷裂,頭上又懸著對賭協議這把利劍,結局不外乎有三種:破產、股權轉讓求生、風投接管。無論哪種結局,都讓人扼腕惋惜。作為一家在乳酸菌領跑的冠軍企業,被風投「逼死」,實在可惜。(本文作者為危機管理專家、中國危機公關品牌聯盟秘書長)

㈥ 太子奶破產了,以後市場上還會有太子奶嗎,他為什麼宣布破產

太子奶再陷漩渦 「易主」疑雲未散,「破產」疑雲又生,「太子奶」再陷漩渦,這場撲朔迷離的大戲從國內擴展到開曼群島。

4月14日,有媒體援引開曼群島法院文件稱,湖南太子奶集團因負債30億元人民幣進入臨時清盤程序。報道稱,開曼群島大法院周一已委任保華顧問有限公司擔任太子奶臨時清盤人,而花旗集團是太子奶最大債權人,其他債權人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和新加坡星展銀行。

《國際金融報》記者向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和太子奶託管方湖南株洲高科奶業董事長文迪波致電求證,二人電話均無人接聽。

但就在幾小時後,太子奶發布「鄭重聲明」:稱太子奶各公司在境內尚未收到任何國內外司法機構有關太子奶清盤的法律文書;英、美法系的法律不適合中國的法律,對太子奶不構成任何影響;太子奶有能力償還21億元債務,目前任何人宣布集團破產都是非法的。

否認破產必還款

太子奶的聲明強調,花旗銀行的行為完全是單方面的;由此引發的一切後果由其自行負責。

聲明稱,太子奶集團及旗下國內各子公司均系依據中國法律設立的中國企業法人,其全部資產均在中國境內,權利義務受中國法律管轄。太子奶集團及各子公司與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借款糾紛已由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受理,太子奶集團及各子公司已向其提出反訴,該案正在審理中。

同時,聲明公開了太子奶集團相關債務數據:經審計,太子奶集團實際資產50.9億元(其中商標無形資產20億元,房產土地30.9億元),負債21億元(其中銀行10億元,其他債務11億元),完全屬於良性負債范圍。

對於清償債務,聲明表示,一年來,太子奶集團已得到境內外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荷蘭銀行的長期理解和支持,近期正在協商擬定還款事宜;集團已與小債權人簽訂了3至7年分期分批還款協議,得到絕大多數債權人支持,目前任何人宣布破產都是非法的。此外,太子奶集團及大股東李途純個人一直反對外資惡意收購太子奶,也反對任何人任何機構以破產方式處理債務。

最「擲地有聲」的一段話莫過於李途純的承諾:即日起,李途純本人及太子奶集團對公司21億元債務終身負責,「確保一分不少地歸還,我們完全有能力歸還,90%的債權人經溝通已達成或即將達成協議,即日起至10月1日止,歡迎未簽訂還款協議的債權人到公司總部(株洲)簽訂分期分批還款協議,一經簽訂,我們將按合同還款」。

去留難定多起伏

2007年初,太子奶集團引進英聯、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風險投資7300萬美元,並簽了一份對賭協議:在注資後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團業績增長超過50%,就可調整(降低)對方股權;否則,太子奶集團董事長李途純將會失去控股權。2008年,由於高速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以及盈利下滑,李途純失去了對太子奶的控股權。

2009年初,太子奶的核心資產由株洲市政府全資控股的高科奶業通過租賃經營形式託管,李途純雖名義上擁有太子奶集團61.6%股份,但已全部抵押給高科奶業。

從2009年年中,就不斷傳出太子奶將引進新投資者的消息,但李途純一直希望重掌太子奶。

業界有觀點認為,政府不可能長期託管太子奶,太子奶或有三條路:被買家接手;再由李途純運營;進入申請破產的司法程序。

今年2月,文迪波曾表示,上半年內引進新投資者。但接管一年來,高科奶業銷售業績遠未達到約定的12億元至14億元,是否有權處置太子奶尚存爭議。

一邊是控制著太子奶卻並不擁有股權的託管方高科奶業,一邊是有股權但股權卻被抵押給高科奶業的大股東李途純,如今又加入了「清盤方」,這場圍繞著太子奶的大戲,下一幕又該誰來登場?

㈦ 太子奶事件是不是太子奶集團的所有員工都被整了

被收購
2008年8月,有媒體曝出太子奶集團2005年所謂上億元凈利潤存在造假嫌疑,其真實數據有可能連3000萬元都不到。此外,國有法人股權退出後一年間凈資產由1.7億元離奇暴增至18.2億元等問題也陸續遭到揭露。到最近,生產基地停產、拖欠員工工資、經銷商上門要債等消息陸續傳來,外資投行乃至國內同行的身影也出現在了收購者的名錄里。
重組
太子奶現股東-株洲高科奶業經營有限公司(簡稱「高科奶業」)

2009年1月20日由株洲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與株洲高科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全資國有企業。公司依法獨家租賃經營太子奶集團的核心資產和品牌(包括
「日出」、「太子」兩個中國馳名商標)。太子奶擁有行業領先的乳酸菌發酵技術,嚴格的質量保障體系,優良的品牌知名度和產品美譽度,遍布全國的營銷網路。
公司運營後,奉行「規范管理、激情工作、誠信為本、執行第一」的經營理念,積極組織生產經營,全力維護穩定,完善組織構架,優化管理流程,推行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大力降低各項成本,研發新品和整頓市場。通過有條不紊的工作,使公司生產經營和太子奶品牌形象在短期內得到了有效恢復和提升。
公司在湖南株洲、北京密雲和湖北黃岡三個基地設立分公司,本部設湖南株洲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栗雨工業園內。公司擁有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聘任了原太子奶公司大部分專業人才和管理骨幹,並招聘了部分社會優秀人才和高校優秀畢業生。
在株洲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多輪競爭性談判,公司於2010年1月26日與投資者簽定投資協議,引進北京商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明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進一步明確了公司的發展戰略,即「啞鈴型、輕資產、扁平化、共發展」,以高科奶業為平台,以太子奶集團核心資產為標的,以太子奶骨幹團隊為依託,實現做大做強太子奶的目標。
破產
2010年7月23日,株洲市對外界通報,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湖南太子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並通過競爭方式選定北京市德恆律師事務所為破產重整管理人。
此前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收到湖南順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湖南高嶺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人民印刷有限公司、陳輝躍申請對湖南太子奶集團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破產重整的申請書。申請人稱,太子奶集團由於過度擴張,資金鏈斷裂,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被申請人湖南太子奶集團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對到期債務已明顯缺乏清償能力。鑒於「太子奶」擁有知名的品牌、成熟的市場營銷網路、完備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具備重整價值。依照《企業破產法》的有關規定,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湖南太子奶集團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重整。[1]
編輯本段大事記
1996年
太子牛奶廠在湖南株洲成立,李途純為創始人。
1997年
太子奶在央視黃金廣告時段投下8888萬元,奪得日用消費品標王。
2001年到2007年
太子奶銷售額從5000萬元一路躍升到30億元。
2007年
太子奶引進英聯、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風險投資7300萬美元,並簽署對賭協議。
2008年
太子奶資金鏈斷裂,三大投行控股太子奶,李途純改任名譽董事長。
2009年
株洲當地政府設立高科奶業公司,託管太子奶。
2010年4月
太子奶否認破產重組。
2010年6月17日
警方證實李途純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採取刑事措施。太子奶海外清算方香港保華顧問公司聲明稱株洲太子奶股東已經通過決議,將根據《破產法》提出司法重組申請。
2010年7月23日,株洲市對外界通報,株洲中院依法裁定太子奶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2]
2010年7月27日,株洲市委宣傳部27日對外界通報,創立並曾長期掌控中國乳酸菌奶飲料龍頭企業「太子奶」集團公司的李途純,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已經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3]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㈧ 為什麼說是風投「逼死」了太子奶

兒童游泳館在市場上才短短數年,就得到了大多數家長的認可和信賴,都已經習慣於把孩子送去專門的兒童游泳館去對孩子進行專門的鍛煉。如今市場上的投資的項目多種多樣,而兒童游泳館也是非常受歡迎的項目之一。

新生兒撫觸對孩子的益處多,家長自己做的撫觸並不專業,所以許多家長都選擇到專業的兒童游泳館,現在的兒童游泳館不僅只有嬰兒游泳這一項目,一店多種經營,讓游泳館一店多收,在基本服務斷貨、欠薪、停產、逼債……近來,太子奶站在資金鏈斷裂的繩索上,深陷資本困局。這都是風投惹的禍,是風投「逼死」了太子奶。

成也風投,敗也風投。

太子奶因獲得大額風投而成為同行驚羨的對象、媒體追逐的焦點:2007年1月,太子奶與高盛、大摩、英聯等方,共同出資注冊了離岸合資公司——中國太子奶(開曼)控股有限公司,其中高盛、大摩、英聯出資7300萬美元占該公司30%股權;2007年9月,太子奶獲得花旗銀行、比利時聯合銀行、香港華商銀行、馬來西亞大眾銀行等六大國際財團提供的5億元無抵押、無擔保、低息三年期信用貸款。

高收益背後必定有高風險。風險投資的確是無數創業者的「夢工廠」,但風險投資者不是救世主,更不是活雷鋒。斥巨資扶持太子奶的終極目標也不僅僅是培養一個重量級的大型企業,他們需要得到現金回報,而且投入越大,就越急於在最短的時間內套現,而最好的現金回報方式是上市。所以,上市不僅是太子奶的夢,更是他們在風投「押送下」不得不走的路。

如果把所有的寶都押在上市上,就難免急功近利,為了上市,太子奶煞費心機,四處燒錢跑馬圈地,同時為獲得巨額風投,還與蒙牛一樣與風投簽訂對賭協議,太子奶也因此被冠以「蒙牛第二」。

支撐蒙牛超常規極速發展的正是資本的力量,蒙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但效仿蒙牛的太子奶卻成了東施效顰,陷入資本困境,個中緣由有以下幾點:

其一,企業家境界上,李塗純(湖南太子奶集團董事長)仍需向牛根生(蒙牛集團董事長)看齊。在蒙牛,有一支以牛根生為首的優秀創業團隊。牛根生多年在個人或企業危機的風口浪尖上奔走,其於苦難中練就的氣量、氣魄與氣度使得這塊金子最終熠熠生輝。他具有很強的大局觀,並因奉行「財聚人散,財散人聚」而籠絡大批人才,部下不但商戰經驗豐富,且對他忠心耿耿。

相比之下,作為太子奶的掌門,李途純還需修煉內功,從他的「驚世駭言」可見一斑,他曾宣稱「只喝乳酸菌奶,不喝常溫奶」、「只和跨國公司競爭」,如此高調,必然會惹來「樹大招風」的隱患。

其二,蒙牛與太子奶的成長時機不同。1999年,蒙牛創業時,中國乳業上升期,市場需求呈爆炸式增長。而且,在這個市場井噴的利好時代,蒙牛一再放低姿態,贏得了伊利的「高抬貴手」,在伊利眼皮底下迅速壯大。

成立於1996年的太子奶,雖然資歷不淺,但不像蒙牛那樣幸運碰到過市場利好期。常溫奶切下了乳業市場的一大塊蛋糕,留給乳酸菌奶飲品的空間很少。專注的太子奶可能會領銜乳酸奶飲品,但要笑傲整個乳業市場並不容易。

其三,太子奶學到蒙牛的速度,卻沒學到蒙牛的質量。蒙牛沒有陷入「擴張餡餅」的詛咒,很大部分源於蒙牛重營銷的戰略。無論是從產品銷售模式還是廣告宣傳上,蒙牛都得心應手。2005年,是蒙牛跳躍式發展的一年,蒙牛不但搭上了湖南衛視風靡全國的「超級女聲」這輛順風車,還從光明「回收奶」危機中找到了「趁虛而入」的機會。因此,蒙牛的營銷術絕不可小覷。

但是,太子奶有營銷嗎?已有人不斷曝光太子奶在營銷上的軟肋,太子奶每一級的經銷商都會設商超版、明星版、時尚版三個級別,但產品換湯不換葯,都是乳酸菌飲料,只是在包裝上有所差異,同質化嚴重。缺乏有效的營銷術,太子奶拿什麼贏得市場。

近幾年來,太子奶瘋狂擴張四處建廠,准備在全國建立八大基地,在太子奶的藍圖中,「八大基地一旦全面投產,太子奶集團的總生產面積將達到180萬平方米,其乳酸菌奶飲料的年產能將達到300億。」但是,憧憬成為國內乳業巨頭的太子奶,是否考慮到其產品的市場規模。

乳酸飲品的市場本來就不夠大,又被各個乳業巨頭覬覦。蒙牛為化解成本壓力,走高價值新產品路線,其中乳酸飲品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領域;伊利也在調整戰略,把更多精力放在酸奶等附加值產品上,太子奶的市場進一步被吞噬。即使八大基地順利落成後,太子奶既有的市場很難消化其巨大的產能。

其四,太子奶上市不逢時。2004年蒙牛上市時,乳業發展如火如荼,且中國宏觀環境也是一路高歌,和諧的大小環境都為蒙牛上市助了一臂之力。太子奶選擇在2008年上市則有些倒霉。一場乳業大地震讓整個乳業哀鴻遍野,雖然太子奶沒有高中「黑榜」,但太子奶也不能獨善其身。而且,整個2008年宏觀經濟形勢惡劣,原材料成本上漲、銀根緊縮、股市低迷、金融海嘯等,也讓投資者的錢袋緊了許多,這必然會影響太子奶的融資能力。

天時,地利,人和,太子奶都不具備,拿什麼上市?

如今太子奶資金鏈幾欲斷裂,頭上又懸著對賭協議這把利劍,結局不外乎有三種:破產、股權轉讓求生、風投接管。無論哪種結局,都讓人扼腕惋惜。作為一家在乳酸菌領跑的冠軍企業,被風投「逼死」,實在可惜。增加附加服務,增加額外的收入。

㈨ 三元和新華聯購買太子奶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湖南太子奶集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株洲太子奶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湖南太子奶集團供銷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協議,這意味著三元和新華聯開始正式接管太子奶公司,雙方將共同出資7.15億元用來獲取太子奶的全部股份和資產。重整後的「太子奶」公司總部仍將保留在株洲,同時會追加投資、盤活資產,將「太子奶」品牌做大做強。

三元和新華聯購買太子奶的真正目的是盤活資產,將「太子奶」品牌做大做強。

㈩ 太子奶集團的大事記

1996年3月,株洲太子牛奶廠成立,李途純先生是發起人和第一任廠長。
1996年11月28日,第一批活性乳酸菌奶飲料產品正式出品,李途純先生將它命名為「太子奶」,主要在湖南銷售。同年12月28日,「太子奶」產品獲1996香港國際名優新產品及技術博覽會最高金獎。
1997年10月,太子奶以8888萬元奪取1998年度中央電視台日用消費品標王。
1998年10月,日出牌太子奶作為高科技項目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該項目在2000年通過了科技部的項目驗收。
2000年8月,湖南太子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實現股份制改造,株洲太子牛奶廠、株洲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湖南信託投資公司、清華紫光集團公司、北大先鋒科技有限公司等近十家國內有影響的企業實現了強強聯合,李途純任董事長。
2001年8月28日,北京太子奶生物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2002年7月,太子奶北京密雲開發區生產基地一期正式投產;2002年底,太子奶集團總部在北京正式成立。太子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04年3月29日,湖北黃岡科研生產基地奠基,次年3月,成功投產第一批產品;2004年9月26日,湖南株洲開發區800畝太子奶工業園奠基;2004年10月,我國目前最大的活性乳酸菌發酵奶基地—崑山太子奶基地奠基。太子奶一舉奠定了國內乳酸菌奶飲料行業的龍頭地位。
2005年1月,太子奶榮獲中國十大影響力品牌;2005年6月,太子奶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評定為中國發酵奶行業產量、銷量、市場佔有率第一。 同年,太子奶公司的銷售收入從2002年的近1.5億躍升為2005年的10億,公司凈利潤也從2002年的2900萬躍升為2005年的1億多。太子奶實現了質的飛躍。
2006年11月,湖南太子奶集團更名為中外合資「中國太子奶(開曼)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從摩根、英聯、高盛投資機構私募7個億人民幣,並為海外上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7年9月,太子奶集團獲得以花旗銀行為首的國際六大財團5億元人民幣無抵押無擔保的低息三年期信用貸款。
2008年,太子奶集團董事長李途純投大量資金用於房地產,而此時發生三鹿奶事件,國內銷售量銳減。
2010年4月,太子奶集團身負巨債宣布破產。
2010年6月17日 警方證實李途純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採取刑事措施。太子奶海外清算方香港保華顧問公司聲明稱株洲太子奶股東已經通過決議,將根據《破產法》提出司法重組申請。
2010年7月23日,株洲市對外界通報,株洲中院依法裁定太子奶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2010年7月27日,株洲市委宣傳部27日對外界通報,創立並曾長期掌控中國乳酸菌奶飲料龍頭企業「太子奶」集團公司的李途純,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已經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
2010年12月 太子奶破產重整債權人會議召開,但招商工作毫無進展。 2011年4月 株洲市公安局第一次向株洲市檢察院提交李途純案起訴書,檢察院認為證據不足,6月2日退回重新偵查。 2011年7月1日 株洲市公安局再次提出起訴書。8月15日,株洲檢察院將再下定論。 2011年7月31日 文迪波因涉嫌利益輸送被湖南省紀委「雙規」,羈押於長沙拘留所。 2011年8月16日 管理人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公布,神秘戰略投資者接手太子奶,重組方案將於8月17日如期遞交株洲市中級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