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假如我在阿里巴巴買了六十萬元的原始股,二0一九年應分紅多少錢
阿里巴巴的股票2019年沒有分紅,但是2019年漲幅非常可觀
從2018年的年底137美元左右到年底上漲到216美元
就漲幅來說可以賺55%以上了
發行的時候每股才68美元。開盤也才90多美元,原始股更便宜只要上市了可以交易,利潤遠遠多於55%。
這就是為什麼阿里不分配股利,軟銀雅虎這些大股東沒意見的原因!
『貳』 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後實際控制權在誰手上
還是在馬雲手裡面,軟銀跟雅虎雖然股份比較多,但馬雲選擇在美國上市就是為了避免管理層控制權落入他人手中.
阿里巴巴採用的是二元股權結構,以小控大,為了避免股東干擾,公司管理團隊可以不因股份大小在運營制度上受大股東影響,阿里之所以放棄在香港上市就是因為香港要求同股同權,不允許擁有大部分股權的股東不能制定運營制度。再者,根據阿里巴巴與雅虎2012年達成的協議,阿里巴巴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的剩餘24%股份的二分之一,即12%。但回購前提是阿里巴巴需要在2015年12月之前完成上市。
_ 揭秘阿里巴巴的掌控權在誰的手裡?
_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內部有很多股東,而其中比較大股東就有軟銀,而軟銀的大老闆大家也不會陌生,那就是孫正義,於是有很多人會說馬雲是在替孫正義打工,其實不然,那麼阿里的實際掌控權在誰的手裡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_
_ 1、先來說說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_ 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晚登陸紐交所,開盤報92.7美元,較發行價大漲36.32%。總市值高達2314億美元。阿里此次IPO發行價為每股68美元,是此前預定發行價區間的上限,融資218億美元。若行使超配權,阿里巴巴IPO融資約250億美元。
_ 阿里IPO招股書中信
_ 誠然,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軟銀和雅虎。
_ 這其中過程,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但是股份多不代表就可以控制公司。
_ 美股上市是允許AB股雙層架構的,像網路、京東都是AB股模式。劉強東和李彥宏雖然擁有少量的股份,但是確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AB股模式,簡單說就是兩種不同的股票,對應不同的投票權,比如A股對應1個投票權,B股對應10個投票權,那麼一個人擁有上市後公司10%的股份,假如說都是B股,那麼TA就有100個投票權,而其他股東合計只有90個投票權,所以TA雖然只佔10%的股份,但是卻擁有一票否決權。
_ 不過阿里不是採用AB股模式,阿里是設計了一套合夥人制度。
_ 簡單點說就是公司董事會成員大部分都由阿里合夥人選出,軟銀有權提名一個,雅虎有權提名一個,(但是軟銀和雅虎是有股份限制的,低於一定的股份就沒有提名權了),其他是獨立非執行董事。
_ 阿里上市後,董事會席位共有9個,合夥人選出四個,軟銀提名一個(一般就是孫正義),雅虎退出,其他為獨立非執行董事。這個董事有前特首董建華,阿里BtoB在香港上市時的獨立董事。而且合夥人有權利增加2名董事會成員,也就是6名,也就是完全控制公司了。
_ 所以,阿里的控制權就是合夥人控制董事會,董事會控制公司,大股東允許每人提名一個(給予參政議政的權力,哈哈)。
_ 所以說,合夥人聽誰的?那還不是馬雲了。馬雲如果去世了,那麼有可能就是張勇這個CEO了。阿里就變成了一個和蘋果公司類似的職業經理人管理的大集團,而不是一家私人企業,但是毫無疑問,阿里始終都是掌控在中國人手裡的,是一家優秀的國際化的中國上市公司。
_ 2、再來說說阿里巴巴為外國人賺錢這個話題。
_ 阿里巴巴確實賺了很多錢,阿里在上個季度就賺了174億人民幣,預計2017全年能賺個六七百億人民幣。
_ 但是上市公司賺的錢是按股份比例分了嗎?
_ 很多沒有炒股的人多有誤解。上市公司賺的利潤不是一定要分的,因為上市公司可能要進行再投資擴張,而且至少得維持他的現金流吧!你把錢都抽走了,公司關門大吉?
_ 上市公司的重大決策都是董事會決定的。阿里的董事會,上面咱們也提到了,是合夥人控制的,所以賺的利潤分不分是馬雲、張勇等阿里的高管決定的,而不是所謂的大股東、股民。
_ 查詢分紅記錄,發現阿里從2014年上市至今,一次也沒有分紅。
_ 不但沒有分紅,阿里還借錢,之前借過一次,這幾天也傳阿里又要借70億美元。
_ 當然了,借是要還的。有利息。但是這跟分紅可扯不上關系。分紅是直接給人家的,借是借誰都有利息,無法避免。
_ 不過阿里「白拿」過一次錢。阿里是在美國上市的,他發行股份,咱們可以想見,大多都是美國股民。阿里IPO募集資金250億美元,也就是大多都是從這些美國股民手中無償拿走的。250億美元,按今天的匯率,摺合人民幣1651億人民幣。如果阿里開始分紅了,每年分紅30億,那也要分紅55年。也就是說他要把這些錢都吐出來,那也至少需要幾十年時間。而且,如果阿里需要融資,增發股票,那毫無疑問,又是從股民手裡拿錢。
_ 這種事,其實A股常見,A股很多上市公司不分紅,有的從上市開始十幾二十年都沒分紅,效益好不分,效益不好也不分,還不斷地增發股票從股民手裡拿錢。
_ 那麼,為什麼阿里不分紅,股民為什麼還搶著買阿里的股票呢?
_ 阿里是個成長型的企業,上個季度,阿里營收都增長61%,凈利潤暴增146%,如此高的增長,放在初創企業都不一定有。人家在高增長中,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投資,不分紅也情有可原啊。而且股民倒賣股票都賺一大筆錢了,誰還不搶著買。
_ 有些人可能會說軟銀當初投資賺了幾千倍。
_ 首先應該搞清楚,軟銀這是賺誰的?軟銀當初的投資,換到的是股票,股票如果賣出,那是別的股民買的,大部分都是美國股民買了吧。所以,這跟阿里其實沒多大關系,軟銀賺的錢,那是股民給的,並不是阿里給的。
_ 3、最後再來說說什麼電商危害實體經濟。
_ 先說說阿里的主要業務。
_ 阿里巴巴,這是阿里最早進行的業務,是進行供應、采購的網站,是商家對商家的,也就是B to B,這部分業務曾經分拆在香港上市。但是後來退市了,2014年,阿里巴巴所有業務整體在美國上市。
_ 然後是淘寶,這是專做平台的,C to C,是第三方賣家對消費者,淘寶只是一個平台。個人也可以開網店。
_ 再然後是天貓。天貓是做B to C的,也就是跟京東類似,不過沒有自營,也就是一個品牌電商的平台。
_ 其他像阿里雲、菜鳥等就不介紹了。
_ 看這些業務,大家也就看出來了,一、阿里是不生產的,平台上的假貨都不是阿里生產的。二、阿里也不負責銷售,也不運營網店,也不負責售後,只是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渠道,它只收租金。
_ 那麼淘寶那麼多假貨,到底誰的責任最大?假貨多,說明中國本身生產的假貨就很多,即使沒有淘寶,這些假貨也會通過各種其他渠道流通到市場上(不過可能由於阿里平台的存在,刺激了假貨的生產?)。為什麼生產假貨那麼多? 那還不是監管缺失,法律放縱!你怪一個平台,有道理嗎?當然了,淘寶確實該負一些責任,畢竟他就相當於中介。但是不能全怪淘寶,罪魁禍首是有關部門打假不力。
_ 其次,什麼是實體經濟?租個店面賣東西?在萬達廣場租個店面賣東西?這些實體店對經濟的貢獻有多大?難道就是為了創造就業?顯然,這些促進商品流通的實體店貢獻並不大。他們是商品流通的一個渠道,受線上電商影響,受房價影響(店鋪租金變高),不得不面臨虧損倒閉。作為替換的是,工廠通過電商,直接流通商品。或是批發給個人,個人通過電商售賣,或是渠道上轉移線上。只是變通了一下渠道而已,沒有了實體店,商品就不流通了?商品流通變得更自由,更高效,更定製化而已。
_ 電商不是中國獨創,有了網路,就已經有了電商誕生的可能,亞馬遜是走在前列的先行者,阿里只是後來的追趕者。如果沒有馬雲,中國的電商市場也只會被亞馬遜和eBay佔領,到時候,你們就去罵亞馬遜和eBay?有用嗎?
_ 此外,電商的崛起,雖然對實體店形成了巨大沖擊,但是方便了購物,促進了個人電商的發展,促進了快遞業的繁榮,誰能說的清是危害大還是益處大?不過電商並沒有對製造業形成沖擊。製造業是基礎,雖然製造業占經濟的比重不如服務業,但是製造業是最重要的。要說什麼讓製造業利潤微薄,工廠接連倒閉,那毫無疑問是房價!樓市調控前,上市公司發布業績,辛辛苦苦幹半年,不如在北上廣深買套房,還有比這更荒唐的嗎?
『叄』 阿里巴巴是不是絕大部分利潤歸股東所有
公司每年都會給股東分紅,所以公司的大部分利潤分給了軟銀和雅虎,但是阿里巴巴採取的是雙層股結構,即同股不同權。雖日本和美國佔有的股份多,但是都是A類股,不能幹涉企業發展沒有表決權。而馬雲雖然佔有股份少,但是屬於B類股,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肆』 阿里巴巴1000股一年分紅多少
阿里只在09年港股退市時分紅過10億港幣,除此之外並未分紅過,現在在美股,港交所都沒有嚴格分紅要求,以後更不可能分紅,像亞馬遜等等美股巨頭都不分紅,伯克希爾哈撒韋更是五十年才分紅一次。
1、股權結構來看,阿里的股權結構是這樣的:日本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權29.2%,為第一大股東;美國雅虎持有阿里巴巴股權15%,為第二大股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有阿里股權7%,是阿里的第三大股東;而阿里巴巴集團副董事長蔡崇信持股比例僅為2.5%。也就是說,無論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還是團隊其他成員,在阿里的持股比例都不是很高,而真正的大股東是軟銀和雅虎。但是,由於阿里推行的是同股不同權。即便馬雲的持股比例不高,其他大股東對阿里也沒有決定權,決定權在馬雲及其團隊手中。如此一來,馬雲就不必擔心阿里會被軟銀和雅虎侵吞掉。軟銀和雅虎,更具有財務投資的特徵。而這,也是馬雲的聰明之處,也是同股不同權對創始人利益的保護。
2、談到分紅,阿里的分紅力度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鐵公雞」,但是,很顯然,無論是軟銀還是雅虎,在乎的並不是阿里的分紅多少,而是投資回報率多高。從幾千萬美元到幾十億美元,軟銀也好,雅虎也罷,都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希望分紅的,主要是散戶投資者、中小投資者,他們玩的是短期投資,是賺了錢就跑。真正的投資者,需要的是企業的成長性,是企業能夠不斷地做大做強,從而讓他們持有的股權不斷升值、不斷出現新的回報。所以,他們不會強調阿里是否分紅,而關注阿里的發展、阿里的強大、阿里的可持續性和阿里的健康有序。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近日,日本軟銀公司計劃將旗下的互聯網子公司雅虎日本(現更名為ZHolding)與韓國Naver公司旗下的傳訊軟體Line合並,創建一家市值300億美元的科技巨頭,以對抗韓國樂天(Rakuten)等競爭對手。
『伍』 阿里巴巴p7一般年收入是多少
p7是阿里的技術專家級別,被阿里巴巴開除的曲一(王成文)就屬於p7級別,年薪可能在40到60萬之間。
p7以上的級別就是p8、p9、研究員。其中,p8是高級專家,p9是資深專家,前者年薪在60萬到100萬區間,後者年薪在100到120萬區間,研究員的年薪就更高了。除了年薪,這些級別的人員可能還會有股票。
阿里的薪資分成:
薪資+期權。工作三年以內一般就是工資,三年以上才說會有股份。一般月薪在45-60左右,一年下來加上年底分紅或者13薪資14薪大概在百萬。
如果你在阿里4年,拿到期權也就是股票,一年核算下來年薪在3百萬到4百萬。還有人反映去年還拿兩百多萬的P8,今年就已經三百多萬了,主要因為股票升值。給出的能力模型,首先是要有編程能力、調式能力、編譯部署能力、性能優化能力、在線運維能力以及架構設計能力。
編譯部署能力:微服務架構還有業務逐漸復雜,本地編譯運行不能完全模擬系統在線運行。在線上部署就成了很重要的環節。
性能優化能力:這是一個綜合的能力,因為涉及的不僅僅是軟體相關甚至還有硬體,那麼性能調優的方式以及實踐尤為重要。
『陸』 如果擁有阿里百分之一的股份是否能僅憑利息生活
雖然百分之一這個數字看上去很小,但是僅僅是生活的話憑著這百分之一的股份你也能夠過的很好了。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阿里,阿里巴巴是馬雲為首創立的上市公司,旗下業務及關聯業務主要有: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你擁有百分之一阿里巴巴的股份,那麼你啥都不用幹了,一年錢生錢,利息生利息都足夠你好好的生活了。
『柒』 阿里巴巴2020財年股票分不分紅
公司股票是每年都會分紅,只有公司股東持股人才有這個分紅
『捌』 阿里巴巴待遇這么好,為什麼還有這么多員工離職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阿里巴巴公司雖然非常優秀,但也一定有不那麼完美的一面。正如美國那麼富裕,但還是有許多人逃離美國一個道理。
由於阿里巴巴就在我的城市,我身邊也有一些阿里的朋友,作為HR,對這個話題我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僅供各位參考。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作者:丁路遙知事,百家號優質原創作者,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深職業規劃師,企業管理咨詢顧問。碼字不容易,如果喜歡我的文字,請幫忙點個贊,謝謝!
『玖』 如果有阿里巴巴百分之一的股份,以後每年能從阿里巴巴得到分紅嗎
理論上可以,但實際上並不能,阿里只在09年港股退市時分紅過10億港幣,除此之外並未分紅過,現在在美股,港交所都沒有嚴格分紅要求,以後更不可能分紅,像亞馬遜等等美股巨頭都不分紅,伯克希爾哈撒韋更是五十年才分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