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銀行高盛估值杭州銀行合理股價是多少明日杭州銀行走勢
雖然銀行股的股價幾乎沒什麼波動,但分紅率高,股息率高,絕大一部分銀行股每年的分紅回報率都在3%~4%之間,完全可以作為穩健型投資者的底倉配置。與此同時,在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國內經濟的加快增長的影響下,未來銀行的利潤和規模還會一直上升。下面我好好講講行業受益發達經濟圈高速成長的--杭州銀行的投資價值。
在開始分析杭州銀行前,我整理好的銀行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銀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杭州銀行主營業務是為城鄉中、小企業客戶及居民家庭提供全面的商業銀行產品及服務,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初具規模、資產質量良好、盈利能力較強、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前列的具有良好投資價值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曾獲公募信貸ABS發行總量排名全國商業銀行第8名,全國城商行第1名。
簡單了解公司基礎概況後,下面具體分析公司獨特的投資亮點。
亮點一:區位優勢顯著,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杭州銀行將公司大本營設在了杭州,可以全面滲透經濟總量達到領先、民營經濟靈活的浙江省,六大分行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等發達經濟圈的戰略性布局得以部署。同時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海自貿區建設、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等國家戰略的規劃與實施下,杭州銀行的成長空間將會更加廣闊,將把發達經濟圈高速成長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牢牢把握。

亮點二:科創金融服務+大零售金融布局,細分市場領先同行
杭州銀行是比行業內其他同行更早實行科創金融服務模式的商業銀行,構建了創新創業企業金融服務生態,把渠道合作夥伴在政策、資本以及信息方面的資源聚集到一塊,讓初創期、成長期企業可以更好地發展壯大,再加上利用一系列風控措施,幾乎完成了商業模式了持續,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付出,如今完美地樹立了專業化品牌和市場口碑。
杭州銀行還增加了在戰略轉型上的投入,踴躍打造大零售金融業務,還大力促進數字化創新和大運營轉型。到目前為止,已實現了大零售金融布局,數字化優勢得到擴大,在市場響應、審批效率、客戶體驗方面取得了很明顯的進步,受到了客戶的青睞,在相關細分領域領先同行。
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杭州銀行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杭州銀行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金融對於現代經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而金融必不可少的莫過於銀行,甭管什麼行業要發展,例如科技,醫葯或者消費者與住房的需求方面來說,至關重要的就是資本,從而促進銀行業發展。但和經濟的高度相關性成為了銀行業的隱憂,當經濟處於較差時期,銀行業的發展也比較差。不過也有好的地方,目光若是放長遠些,對經濟不斷增長而且實力也突飛猛進的中國而言,在未來,銀行業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的,這個行業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
綜上所述,杭州銀行地處經濟發達圈,以後將會享受到因為經濟發展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看好杭州銀行未來表現。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要是准備掌握最新的杭州銀行在未來的發展行情,可以直接戳開下面這個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杭州銀行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杭州銀行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1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2. 高盛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雙面」高盛 眾所周知,從今年11月的CPI達到4.4%,並創出25個月以來新高的情況來看,中國內地加息在未來一段時間,都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是我們也很清楚,即就是加息,目前銀行存款一年期2.5%的利率水平,相對於CPI而言,依然處於負利率水平。要想使得百姓的財富增長速度趕上CPI上漲的速度,投資成為百姓一個不得不為之的選項之一,因此加息對股市的下跌影響力,作用不會太大。至於上調印花稅,則更顯得有些滑稽。目前股指在2800點附近震盪,藍籌股的市盈率僅為10倍左右,市場根本不存在「投機過熱」跡象,何談上調印花稅呢?至於傳出內地基金大佬級人物范勇宏先生被雙規的消息,更顯得有些好笑。范勇宏先生作為國內基金業的領袖級人物,其被雙規的消息自然在市場中引發擔憂,進而引發A股市場的大幅震動。事實上,上證指數再度暴跌3.98%,收於2894.54點。謠言惑眾的作用已經起到了。盡管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新聞發言人張後奇先生11月17日迅速出面澄清說,此為市場謠言,純屬無中生有。但謠言對市場的負面沖擊作用已是木已成舟。 值得玩味的是,高盛看空A股的傳聞。如果我們再參考12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了一篇名為《要警惕和打擊操縱市場的國際資本大鱷》,感覺就更清楚了。該文旗幟鮮明地指出,上調印花稅謠言以及某國際知名投行向投資者群發賣出中國股票郵件是大跌的導火索。文章特別指出,此前不久,正是這家投行發布了積極看好中國股市投資前景的策略報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有操縱股指牟利之嫌。據此,《南方日報》亦撰文指出,該文所指的國際知名投行,依據事實,顯然是指高盛無疑。這也難怪有媒體稱,在此輪暴跌之前,高盛公司分別向中國境內媒體和境外客戶提供了內容迥異的「陰陽」兩份研究報告,一份是向內地公眾唱多中國股市的;另一份卻是向其客戶下達賣出指令,掩護其客戶從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賣出的。 為什麼這次又出現了高盛的影子?為什麼國內主流財經媒體經常質疑高盛,每逢中國有重大政策出台或調整之際都能「精準」押注,使其客戶和自身大牟其利?高盛到底在中國資本市場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狼外婆」或是「吸血鬼」?那麼,就讓我們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例子,看看高盛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吧! 一屠金融資本 作為國際投行大鱷,高盛對賺取資本市場的「快錢」向來是來者不拒,由此培養出其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高度敏感性。1984年,國內舉辦的盛大的建國35周年大慶讓高盛看到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勢頭,為了便於就近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動態,方便制訂進軍中國資本市場的策略,高盛在香港成立了亞太地區總部。 1990年,國內證券市場設立,讓高盛嗅到了香味撲鼻的商機。為此,高盛動用了其在美國政界、商界、金融界等多方面的人脈資源,為其打開中國金融資本市場鋪路。高盛的努力沒有白費,1994年,高盛獲准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與此同時,高盛成為第一家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股票的外國投資銀行。拿到進軍中國資本市場「通行證」的高盛絲毫沒有耽誤這「從天而落」的餡餅,把其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步邁向了其最熟悉的金融市場:1994年6月,美國摩根投資銀行和高盛正式參股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以超過每股凈資產6倍的價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其中高盛投資3500萬美元。2005年,匯豐銀行出資81億港幣收購高盛、摩根手中9.91%的中國平安股權。高盛轉讓平安保險股份之後,10年投資收益高達30倍以上。有趣的是,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發行上市之日,高盛參股的高盛高華證券公司作為主承銷商參與了中國平安的IPO發行,為已經是賺的盆滿缽余的高盛又奉獻了一把。 殺向中國金融資本的第一刀讓高盛品味到了中國資本市場美味的大餐,30倍的投資回報讓高盛嘗到了「嗜血」的快感。由此而一發不可收拾,高盛把砍向國內金融資本的刀鋒磨得更加鋒利。2002年,高盛擔任中銀香港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2003年,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資助該合資公司收購了價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及地產資產組合。與此同時,鑒於高盛在國際投行的大鱷地位,高盛也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發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的金融機構,投資國內A股市場的額度為5000萬美元。 2005年,對於高盛扮演的中國金融資本市場「殺手」這個角色而言,無疑是一個極為忙碌的年頭。高盛先後擔任交通銀行價值21.6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在淡馬錫控股以14億美元入股中國建設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6億美元入股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太平洋人壽24.9%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而這一年最為引人注目的重頭戲則是高盛以18億美元入股工商銀行。 伴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和金融體系的改革,國內銀行登陸資本市場上市發展已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高盛也非常看好國內銀行上市的商機。不過,為了降低參股工行的成本,增加自己在參股工行價格上的話語權,高盛也是頗費心機。先是利用評級機構說事,惠譽國際評級在當時一份評價工商銀行的報告中指出,資產負債狀況近來出現的改善能否長久持續下去還有待觀察。惠譽認為,工行的資產質量狀況依然欠佳,截至2004年12月底,其不良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為4.7%就是一個明證。在此背景下,以高盛為代表的國際投資人要求擬上市的國內銀行改善資產質量。為此,四家國有銀行在上市前,政府用行政手段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承接了由銀行剝離的2.5萬億元不良資產,這不僅使四家銀行大大「瘦身」,資產質量一夜之間大幅改善,向「境外戰略投資者」出售的是一個甩掉歷史包袱、資產優良的銀行股權,使得國家擔負了銀行改制的巨大成本,也導致了工行發行價的低迷。2006年4月28日,高盛以25.822億美元的總價認購164.76億股工行股份。而在高盛成功地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入股工行以後,利益的驅使使得高盛為國內銀行大唱贊歌,工行也在一夜間由一個資產狀況不佳的銀行一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銀行」。而當國人沉醉於這個「全球最賺錢的銀行」稱號之時,高盛則是低聲埋頭發大財,其持有的工行股份4年獲利近120億美元,資產增值4.65倍。高盛在去年6月沽售約30.32億股,已套現19億美元。 通過參股國內金融機構賺取豐碩收獲的同時,高盛也把屠刀揮向了儼然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內產業資本,利用資本優勢和人脈資源,對國內優秀企業展開了新一輪「剪羊毛」運動。 二屠產業資本 高盛在國際投行中的卓然地位為其在國內企業開拓投行業務提供了無可比擬的便利。很多國有大型企業尋求海外上市融資時,由於缺乏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了解,也缺乏與國際資本溝通的渠道,這就為高盛「一個蘿卜兩頭切」的內外通吃手法大開方便之門。 從1997年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募資40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至2006年,南方航空、中國石油、中國網通、中芯國際、東風汽車、北汽控股、盛大、平安保險、中興通訊、TCL、聯想集團、中海油、分眾傳媒、上海先進半導體的融資上市都有高盛的參與。2006年,高盛再度向國人展示了其高超的資本「吸血鬼」玩技。 2006年4月26日,高盛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後通過受讓掌握60.715%股份。2006年6月1日,高盛提出全面要約收購。高盛參股雙匯發展以後,藉助著雙匯發展這只「下金蛋」的母雞,通過加大利潤分紅比例以圖迅速收回參股成本,其中以2006年與2007年最甚,分紅方案均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現金分紅41084.4萬元,2007年度現金分紅48479.59萬元,分別占當年合並報表凈利潤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凈利潤52%。最高分紅額度占凈利潤額度的比例高達88%,這在國內上市公司的分紅比例中絕對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如此,隨著2007年國內股市牛市的到來,高盛在狂吞雙匯發展分紅的同時,悄悄地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權轉讓給鼎暉投資以及其他公司,並未在雙匯發展信息披露中有所提示,直至2009年12月14日雙匯發展才對外發布澄清公告,雙匯發展因此受到中國證監會督查。 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價格從西部礦業前股東東風實業公司受讓3205萬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礦業召開2006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以2006年12月31日該公司股份總數32,050萬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12股,以法定公積金按每10股轉增3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體股東轉增,以未分配利潤按10送35股比例送股。轉增和送紅股後,高盛持有西部礦業的股權猛增至1億多股。2009年3月5日,西部礦業發布公告,稱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 L.L.C. 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統出售所持西部礦業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若按減持期間市場均價8.67元計算,高盛累計套現10.3億元。高盛持股西部礦業1.923億股的全部投資成本只有9610萬元,以減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計算,投資回報高達974.3%。高盛對西部礦業的此次投資曾被業內人士指責有手續違規、利益輸送、關聯交易、操縱市場的嫌疑。 2007年9月3日,高盛對海普瑞增資491.76萬美元,持股數增至1125萬股,佔有12.5%的股權比例。2009年,高盛持有的外資股變更為4500萬股,平均持股成本約為1.57元/股;以海普瑞148元的發行價計算,高盛獲利達93.27倍。 在隨後的日子裡,在新東方、阿里巴巴、國美電器、分眾傳媒、中國糧油控股、先聲葯業、英利新能源、寧波銀行、中國鋁業、北京控股、遠洋地產、雨潤食品、SOHO中國、東南融通、波司登、尚德電力、中國旺旺、遠洋地產、茂業國際、太平洋航運、吉利汽車的上市融資路上,都能看到高盛這個資本大鱷的身影。而在掘金國內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之後,高盛也把資本陰影伸向了剛剛邁過「溫飽」進入「小康」的國內中小投資者。 三屠中小資本 今年的股市讓很多中小投資者極為郁悶,因為股市中為數不多的行情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直上直下的「坐電梯」。從11月11日至今,滬指單日漲跌超過50點的大幅異動次數超過5次,使得很多習慣於波段操作的投資老手疲於應對。 導致股指直上直下的因素很多,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股指期貨大幕拉開後,中國證券市場已經進入了對沖時代,進入了做空也可以賺錢的股指套利時代。各種跡象表明,這一次的暴跌固然有宏觀面的原因,但是,市場中存在著一股不為投資者所知的雄厚資本,利用國內指數編制上的缺陷以及金融衍生品工具通過操縱指數和影響輿論造成市場短期大幅異動來謀取暴利。而能夠在市場上具備如此雄厚資本實力和影響輿論能力的大玩家中或許就有高盛的背影。 從高盛精確出台的國內外「陰陽」研究報告來看,其出台時機和市場異動時機極為吻合,由於能夠看到高盛精準研究報告的都是國內外大型機構投資者,當這些機構投資者接受了高盛的投資思路,憑借其資本實力,很容易在市場中形成急漲急跌的走勢,為高盛「渾水摸魚」掠奪中小投資者的散碎資本大放「綠燈」。這些跟隨高盛投資思路資本採取的是拉高權重股吸引跟風盤、在股指沖高時逐步布局股指期貨空頭頭寸、通過散布利空製造恐慌引發股指下跌三部曲實現的。由於中小投資者資金額度所限無法參與股指期貨投資,成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犧牲品。 高盛「三屠」,讓剛剛20歲進入青年期的國內證券市場累累受傷。而高盛之所以能夠在國內資本市場「橫」著走,所依仗的不就是一張國際著名投行的「畫皮」?所依仗的不過是美聯儲高官以及美國財政部高官多是從高盛出身的美國政界資源?因此,對於國內資本市場的監管者和投資者來說,在國內證券市場步入20歲之際,我們的資本市場是不是也應該發揮青年人的「闖勁」和創新精神,探索走出一條適合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特色之路。走中國特色資本之路,讓高盛這個國內資本市場的大鱷賺取應該得到的利益,而不是謀取暴利!
麻煩採納,謝謝!
3. 寶豐能源高盛估值寶豐能源合理股價是多少明日寶豐能源走勢
化工行業作為生產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這幾年,每個行業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與上升。接著咱們來講講現代煤化工領域的龍頭企業--寶豐能源。
正式講述寶豐能源股票以前,大夥先一同來瀏覽一下這一份化工行業龍頭股名單,戳開這個鏈接就能知道:寶藏資料:化工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寧夏寶豐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地處國家級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區,是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早入駐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骨幹企業之一。通過合成國際和國內的一流技術及裝備,煤炭資源由燃料向化工原料的轉變及清潔、高效利用目標得以實現,屬於煤基多聯產循環經濟示範企業的榜樣。
把寶豐能源的公司情況簡單介紹之後,我們來看看寶豐能源有哪些亮眼的地方,對於我們來說,投資的價值大不大?
亮點一:投資和運營成本優勢,遠超同行
公司循環經濟產業鏈進行了新的規劃,統一布局,分階段實施,組建了超大單體規模的產業集群,上下游生產單元產品的密切聯系,使得單體項目投資、公輔設施投資及財務成本大幅度減少。跟國內同期同規模投產項目比起來,降低了30%以上的投資成本。不只是這樣,公司產業鏈也緊密銜接,能將上一個單元的產品直接當下一個單元的原料使用,保證了原料的穩定供應和生產的滿負荷運行,能源消耗、物流成本、管理成本都節省了很多,運營成本要比同行業同規模的企業低大約35%。

亮點二:穩定股價措施和每年股利分配
公司第一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且將股票上市之後的三年裡,如公司股票收盤價格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公司會利用股東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購股份等方法來達到穩定股票的價格的目的。除此以外,達到了現金分紅條件的基礎,寶豐能源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不少於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10%,且最近3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於最近3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
由於篇幅沒有那麼長,更多關於寶豐能源的深度報告以及相關的風險提示,已經整理好放在這篇研報之中,點開就可以看到了:【深度研報】寶豐能源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煤炭化工行業在以後發展過程中,工業布局主要位於交通便利的沿海區域,石油化工、煤炭化工等行業要結合的發展概率是很大的。應用各行各業之間的優化配置組合,形成了回收煤炭、石油、等能源和梯級利用的工業布局,有利於行業的全面發展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形成一個有大規模、有高效一體化設備的產業發展領域。在全國頒布碳中和條令後,將更能幫助創新型的現代煤化工企業的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寶豐能源這家現代煤化工企業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將來永久的發展很有指望。但文章存在時滯效應,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寶豐能源股票未來行情,即可打開鏈接,這是專業的投資顧問,會幫你診股的,帶大家一起看一下寶豐能源股票估值是高還是低:【免費】測一測寶豐能源股票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1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4. 巴菲特買入高盛集團和通用電氣都是優先股。每年有10%的股息和認股權證
你說的這兩只不是中國的股票今年巴菲特買入的高盛集團和通用汽車也不是通用電氣.高盛集團和通用汽車是美國上市的股票,巴菲特買這兩家很大一筆股票其優先佔了很少一部分.其中高盛集團現在有一定盈利但通用汽車現在看肯定是賠得很慘因為6月1日通用汽車已經宣布破產保護了.就算重組成功也因為美國的政府的介入導致其他股東手裡的股票如同草紙一樣.
什麼是優先股 (Preferred stock)?
優先股是相對於普通股 (common stock)而言的。主要指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的解釋:英語為:preferred share,preferred stock。公司的一種股份權益形式。持有這種股份的股東先於普通股股東享受分配,通常為固定股利。優先股收益不受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其主要特徵有:享受固定收益、優先獲得分配、優先獲得公司剩餘財產的清償、無表決權。除了這些本質特徵外,發行人為了吸引投資者或保護普通股東的權益,對優先股附加了很多定義,如可轉換概念、優先概念、累計紅利概念等。在表達優先股時美英兩國的習慣差異甚大。美國多簡單地使用形容詞「preferred」表示優先股,有時在後邊加入名詞「stock」;而英國多使用「preference」,習慣加名詞「share」。 另為:preference share;preference stock;preferential share;preferred;preferred stock
優先股的兩種權利
a. 在公司分配盈利時,擁有優先股票的股東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東,分配在先,而且享受固定數額的股息,即優先股的股息率都是固定的,普通股的紅利卻不固定,視公司盈利情況而定,利多多分,利少少分,無利不分,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b. 在公司解散,分配剩餘財產時,優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
優先股一般不上市流通,也無權干涉企業經營,不具有表決權。
優先股的種類很多,為了適應一些專門想獲取某些優先好處的投資者的需要,優先股有各種各樣的分類方式。
主要分類有以下幾種:
(1)累積優先股和非累積優先股。累積優先股是指在某個營業年度內,如果公司所獲的盈利不足以分派規定的股利,日後優先股的股東對往年來付給的股息,有權要求如數補給。對於非累積的優先股,雖然對於公司當年所獲得的利潤有優先於普通股獲得分派股息的權利,但如該年公司所獲得的盈利不足以按規定的股利分配時,非累積優先股的股東不能要求公司在以後年度中予以補發。一般來講,對投資者來說,累積優先股比非累積優先股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2)參與優先股與非參與優先股。當企業利潤增大,除享受既定比率的利息外,還可以跟普通股共同參與利潤分配的優先股,稱為「參與優先股」。除了既定股息外,不再參與利潤分配的優先股,稱為「非參與優先股」。一般來講,參與優先股較非參與優先股對投資者更為有利。
(3)可轉換優先股與不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的優先股是指允許優先股持有人在特定條件下把優生股轉換成為一定數額的普通股。否則,就是不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優先股是近年來日益流行的一種優先股。
(4)可收回優先股與不可收回優先股。可收回優先股是指允許發行該類股票的公司,按原來的價格再加上若干補償金將已發生的優先股收回。當該公司認為能夠以較低股利的股票來代替已發生的優先股時,就往往行使這種權利。反之,就是不可收回的優先股。
優先股的收回方式有三種:
(1)溢價方式:公司在贖回優先股時,雖是按事先規定的價格進行,但由於這往往給投資者帶來不便,因而發行公司常在優先股面值上再加一筆「溢價」。
(2)公司在發行優先股時,從所獲得的資金中提出一部分款項創立「償債基金」,專用於定期地贖回已發出的一部分優先股。
(3)轉換方式:即優先股可按規定轉換成普通股。雖然可轉換的優先股本身構成優先股的一個種類,但在國外投資界,也常把它看成是一種實際上的收回優先股方式,只是這種收回的主動權在投資者而不在公司里,對投資者來說,在普通股的市價上升時這樣做是十分有利的。
優先股的優先權有以下四點:
1.在分配公司利潤時可先於普通股且以約定的比率進行分配。
2.當股份有限公司因解散、破產等原因進行清算時,優先股股東可先於普通股股東分取公司的剩餘資產。
3.優先股股東一般不享有公司經營參與權,即優先股股票不包含表決權,優先股股東無權過問公司的經營管理,但在涉及到優先股股票所保障的股東權益時,優先股股東可發表意見並享有相應的表決權。
4.優先股股票可由公司贖回。由於股份有限公司需向優先股股東支付固定的股息,優先股股票實際上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舉債集資的形式,但優先股股票又不同於公司債券和銀行貸款,這是因為優先股股東分取收益和公司資產的權利只能在公司滿足了債權人的要求之後才能行使。優先股股東不能要求退股,卻可以依照優先股股票上所附的贖回條款,由股份有限公司予以贖回。大多數優先股股票都附有贖回條款。
如果將優先股股票細分,它還有:①累積優先股股票和非累積優先股股票。累積優先股股票是指在上一營業年度內未支付的股息可以累積起來,由以後財會年度的盈利一起付清。非累積優先股股票是指只能按當年盈利分取股息的優先股股票,如果當年公司經營不善而不能分取股息,未分的股息不能予以累積,以後也不能補付。②參加分配優先股股票和不參加分配優先股股票。參加分配優先股股票是指其股票持有人不僅可按規定分取當年的定額股息,還有權與普通股股東一同參加利潤分配的優先股股票。不參加分配優先股股票,就是只能按規定分取定額股息而不再參加其它形式分紅的優先股股票。③可轉換優先股股票和不可轉換優先股股票。
5. 09年的工商銀行股票分紅,有哪位高人能給講講
工商銀行(601398)投資圈點:
投資亮點:
1、公司是我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擁有龐大、優質的客戶基礎、廣泛的分銷網路和國內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平台,是我國最大的公司銀行、個人銀行、電子銀行服務提供行。
2、公司積極參與國際業務,並且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公司與高盛集團、安聯集團以及美國運通建立了非排他性的戰略合作關系,特別是加強了在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以及提高銀行在資金交易、資產管理、公司銀行業務及投資銀行業務和不良貸款處置方面的能力,這將有助於公司的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提高運作效率。
3、政府陸續出台的擴內需保增長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為銀行業務發展和盈利增長提供了許多新的機遇。
4、國際金融市場的大分化、大調整,中國金融業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提升,一些國際金融機構收縮或減緩市場擴張,為國內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和海外機構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負面因素分析:
國際金融危機的加劇,使得外匯資金運作和境外機構經營同時面臨著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交易對手風險等多重風險,這給公司帶來一定壓力。
港澳資訊綜合評價:
公司是我國第一大商業銀行,擁有最大的資產規模,最廣泛的國內分銷網路,最龐大的客戶基礎,最先進的信息科技平台,是國內硬體實力最強的商業銀行。工行市場地位十分突出,擁有完善的產品和服務體系,未來發展前景較好,可關注。
6. 年終獎的經典案例
華爾街2007年終獎
年末華爾街各大金融巨頭喜笑顏開,將巨額年終獎金收入囊中的時候,然而,席捲美國的次級貸款風暴令華爾街巨頭黯然神傷。在數家大金融集團忙著易帥和清點損失的時候,華爾街最大的贏家浮出水面。
美國《華盛頓郵報》21日報道,美國最大投資銀行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CEO)布蘭克費恩獲得6790萬美元年終獎。這一數字不僅彰顯出他率領高盛集團平穩度過次貸危機的能力,還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年終獎金紀錄。
布蘭克費恩的巨額年終獎金包括2680萬美元現金及價值4110萬美元的股票和期權,遠遠超過他60萬美元的基礎年薪。刷新了他本人5340萬美元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年終獎金紀錄。
在其他金融巨頭因次貸風暴焦頭爛額之際,布蘭克費恩能夠荷包鼓鼓地過年,得益於他在次貸危機中發現「機會」,看空美國次級房貸相關資產擔保證券,及時採用逆向投資手法,率領高盛集團創下驕人盈利,使高盛股價的年增長幅度達到5%。相比之下,其他幾大金融機構的股價下跌了至少20%,包括美國第二大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公司、全球最大券商美林證券公司、美國最大銀行花旗集團、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特恩公司等巨頭。
布蘭克費恩風光背後,是整個華爾街的美聯社報道說,雖然在次貸危機打擊下,華爾街沒有出現爭相發放豐厚年終獎的景象,實際上各大金融機構發放給員工們的年終獎金不減反增。華爾街開出的紅利總額增加了14%。
摩根士丹利發放給員工的獎金總額增加18%,達到166億美元。雷曼兄弟發出的獎金達到95億美元,增加9.5%,其中,57億美元為分紅。高盛集團分發的獎金總額增幅為20%,達到201億美元,這意味著,它除分紅外的其他獎金達到120億美元。
華爾街金融人士認為,盡管一些在表現不佳的高管會經歷一段痛苦時期,在接下來的數周內,那些表現不錯或至少沒有犯錯的高管們仍將陸續得到數額不等的年終獎金。
IBM東京事件
IBM東京公司發年終獎時因為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因此導致員工全體提出辭職,最後以年終獎平分了事。有獎金與沒獎金的共同辭職,體現團隊精神。IBM日本總部曾發生過一個著名的「東京事件」,起因是IBM東京公司高層決定秘密重獎幾位工作出色的骨幹分子。這件事本來是機密,在美國IBM本部也是一種例行的激勵手段,但讓管理層意想不到的是,領獎的幾個人剛走不久,一些沒有得到獎勵的人就跑來要求辭職。他們這么做倒不是出於鬧情緒,原因很簡單———別人被重獎,而自己沒有得到獎勵,證明自己工作成績不突出,得不到領導認可,繼續「混」下去沒勁,還不如自己知趣點,主動申請走人,免得日後被老闆裁掉那麼尷尬。令管理層更想不到的是,等這些人剛走,那些受到獎勵的人又跑來要求辭職!原因更簡單———由於自己被老闆重獎的原因,害得同事們丟了飯碗;而同事因此辭職又害得公司工作陷入了被動。所以是既對不起同事也對不起公司,只好堅決辭職,以謝同事和公司。
一汽大眾8萬年終獎事件
年根將至,年終獎無疑是各個行業最為關心的話題。2011年,網上一條一汽大眾將發放相當於27個月工資的年終獎,招來一片「羨慕嫉妒恨」。
7. ◆◆◆◆◆股息◆紅利◆◆◆◆
首先要更正一下你的認識,股息的派發並不一定是定期派發的,且派發的比率也不一定是固定的,這也要再乎公司的業績來進行的。有些業績不好或盈利不高的上市公司長期不向股東派發股息的。
所謂的現金紅利實際上就是股息,有些上市公司會以送股或轉增作為其分紅的模式。
1.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分紅一般是一年分一次的,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是一年兩次的。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相關分紅是要依靠其當年業績進行的,若一年分紅兩次的股票一般是業績較好,由於業績較好就可以讓這些公司一年分紅兩次,這種做法可以不用等到這一個年度結束後才一次性對股東進行該年度的分紅,使股東得到更多的實惠。
2.這個還是得看當年的公司業績來進行的,至於拿多少還要經過公司的董事會決定後發布公布,然後經股東大會同意才進行的。董事會一般會依據公司的情況(一般是公司的現金流可承受的能力)來決定的,一般相關的分紅不能超過當年的利潤的一定比例,這個比例是受到會計的相關法規所限制的。
對於補充問題的回答:
由於你所問的問題最初沒有說明要考慮優先股的問題,故此我原來所回答到的問題忽略了優先股,只考慮到普通股。
首先再要明確另外一個內容:優先股不同於普通股,屬於一種特殊的股票,優先股只收取固定的股息,也就是說股東定期按一定的比率從上市公司分取的盈利,但要注意一點優先股在特定情況下是不具有股東大會的投票權利,若該公司盈利不佳,公司可以不發優先股的股息,但優先股的股息是具有追溯權的,實際上優先股猶如一種永久債券的形式存在。而普通股是具有股東大會投票權利的股票,但其分紅權利居於優先股之後。若公司破產優先股會先得到公司的剩餘價值償還,普通股居於優先股之後。
1.由於優先股不同於普通股,就如上述所說公司盈利要先對優先股進行固定股息的分配,所剩餘的利潤才輪到普通股進行分配。
2.優先股只參與固定股息的派發後,公司所剩餘的利潤再進行分配時,優先股不具有這時候分配的權利,而這時普通股卻擁有這時候參與分配的權利。這時候公司如何進行利潤剩餘的分配則是公司的董事會決定的。
另外我還要對樓上所說的優先股可以轉換成普通股的股票作一個解釋,一般情況下優先股不具有轉為普通股的權利的,而對於樓上所說的這種能轉為普通股的權利是相關公司賦予這些優先股的權利,一般是在特殊情況下或協議情況下出現的。另外要明確一點真正意義上的優先股一般是永久的,不具有時間限制的,只要公司不破產就能每年索取股息。
8. 網上流傳是真的嗎 工行的股票1元賣給美帝,3元賣給國人,....
扯淡的吧。這事兒是有,但不是這么簡單的,也不能這么理解。
工行上市的比較早,是在香港和同地同時上市的,發行價都差不多,3.4元,香港是3.6港幣。工行找的是高盛。原因嘛說不太清,好象是想給高盛分一份,然後讓高盛以技術和管理入股,跟人家學怎麼當一個象樣的國際性公司,有沒有其它的交易就說不好了。對於工行來說,只要能上市騙錢,那掙的錢大家都有份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畢竟高盛拿的只是小頭,工行拿的才是大頭。高盛是以戰略投資人的身份持的股,應該是拿的原始股,也就是一級市場,估計你說的一元就是這么來的,占工行股份的好象不單單是高盛還有其它的人,好象還有美林和巴菲特,之所以給他們分一份估計也是有原因的,不會讓他們空手套白狼。
工行上市之後市場溢價,大家自然皆大歡喜,都大發了一筆,而且他們拿的股權好象跟普通股不大一樣,主要是分紅這一塊,每年現金分紅很高的。國內二級市場的所謂分紅其實就是把你20塊的鈔票給你換成兩個10塊的。好象是去年5月吧,這幾家就把手裡的工行股權全拋了。最後結果是總共弄了三倍多回報,掙了70多E美元的凈利潤。
中國自作聰明引進這些狗屁的戰略投資者,好象除了讓他們掙了不少錢以外,什麼好處也沒得住,什麼引進管理經驗了開辟外國市場了這了那了全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四大行在上市以後,中國玩的花樣就更多了,跟著老外啥球好的也不學成,歪門兒陰招兒學全了。中國政府成立了個中投公司,專管涉外金融投資的,下邊還有好幾個全資子公司。這個公司掌握在現代商鞅老朱的兒子手裡。上上下下全是老朱的人,鐵桶一般針插不進。成立的時候發行了一批特別國債做資本金,又把外匯儲備劃撥進去一批也充做資本金。這些公司一項很大的業務就是買銀行的股份,其實就是充當原來高盛的角色。他們可不是在二級市場上買(因為工行不是全部資產整體上市),可就算是買原始股仍然缺錢,怎麼辦呢?操了,耍出了一招人家英國200年以前就玩過的損招兒。借銀行的錢去買銀行的股份!這件事兒大概發生在11年吧,當時在證券市場上吵的沸沸揚揚,轟動的很,當時上海還有個比較有名兒的財經評論員好象是叫葉檀的,連寫了好幾篇分析文章抨擊中金公司(現在葉檀被招安了,當了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拿人家的手短,不再寫評論文章了)。純就是胡球鬧。
其它亂七八糟的事兒就更多了,簡直是罄竹難書。比如08年兩房債券事件,黑石公司事件,還有內外勾結忽悠胡總表態購買歐債和希臘債券(未遂),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索中金公司或涉外金融集團。
9. 分紅派息有什麼意義,一直搞不明白
像我們是在炒股,賺的是高買低賣。大家湊在一起互懟,玩零和博弈,我賺了你就虧了。一年到頭下來基本都虧了。分紅沒什麼用,還要上稅。
還有一群人他們在投資,看準一個企業就把錢投進去,相當於合夥幹事業。他們賺錢的來源不是高買低賣而是企業的發展。因為他們一般不會經常買賣所以分紅就變得尤為重要。不然要守著萬貫家財喝西北風了。
其實世界上的股票大佬們玩的基本都是後者,偶爾搞搞前者。像巴菲特,高盛等。
分紅是上市公司的義務,上市公司應該為股東負責。股東持有的股票原本就不是拿來炒的,那是一張憑據,分享企業發展成果的憑據。
10. 高盛:選股其實沒什麼用
怎麼可能,股市玩的好,跟選股,選好股,選對股是息息相關的,好嗎?我有總結幾點選股的技巧,你可以看看,
第一:找一隻有規律,波段節奏運行明顯的股票去做。不但是我身邊,還是博客里的朋友,有一些人就是這樣操作的,那隻股票跌破7塊了,他們買進持有,漲上11塊了,果斷拋售,08年股市慘烈下跌,他們不但沒有虧一分錢,反而賺了倍數以上的收益。簡單、正確的方式重復做,自己也成為了個股主力,美不美?
第二:找一隻放心的中小盤成長股,低價買進,安心持有。游俠股市實盤薦股中心每天都有高手推薦股票,可以參考一下。很多人苦惱地說,不懂得技術高低變化,不懂得如何高拋低吸,其實我在《3月4日實盤日誌》里說過那段話:初級階段是看著K線照「葫蘆畫瓢」,真正的投資家是完全不理睬K線。技術面分析說的是「阻力」和「支撐」,數的是「浪」和「頂」,基本面分析是認這個股票值多少錢,不到目標不賣出。股民買這樣的股票,必須突出「壟斷性、高成長、中小盤」色彩,這個話題在06年時期的博客里寫了很多,壟斷性且有企業自主定價權,就能夠保證利潤不斷增長,就能夠保證高送轉、高分紅,盤子大了不行,行業不突出不行,買了這樣的股票,過上十年你去看看是什麼樣子。
第三:多掌握市場信息,多了解自己想投資的上市公司基本面情況變化。比如博客每天提供了國際、國內基本金屬期貨、現貨市場行情,從點擊數量看,我知道這些東西沒有什麼人關注,不關注這些,又怎麼能夠掌握市場運行變化呢?新春佳節前清倉川大智勝翻番股空倉過年,但是,長假期間的國際金屬價格變化,讓我感到有一個重大投資機會出現,於是寫出《下一個暴富投資機會就在不遠》,並馬上買進龍頭股,事實上,股票收益馬上又翻番了。
第四:多學習政策信息,中國股市本身就是政策市,股指連續暴跌後,政策不容許下跌了,一再出台穩定措施,這個時候,就不要盲目看空了,可以選擇一些宏觀經濟政策積極鼓勵扶植的朝陽產業上市公司股票慢慢做多,一旦上升趨勢建立,馬上買進龍頭股,需要注意的是,還要堅持中小盤去選股,還是要堅持凈資產收益率、產品毛利率都不小於30%的品種投資,要買那些被熊市調整,殺跌到幾塊錢的股票,趁它們價值低估的時候去大膽買進,而非幾十塊去亡命追貴族股的方式。這些事實說明,炒股看政策,看大方向,看準確的權威信息,也是確保輕松賺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