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州鑫紅達財務公司的價格怎麼樣
廣州鑫紅達財務咨詢有限公司是剛成立的,所以財務價格很實惠,在新塘214車站正對面,鑫紅達財務是專業代理記賬,工商注冊,驗資審計,會計崗前培訓,年檢,企業管理咨詢,會計報表審計等。歡迎大家前來察看,謝謝!
㈡ 如新是怎麼樣的
特點:
1.弱酸性
鹼性清潔品能有效地清潔皮膚,但它們會破壞皮膚的弱酸膜,結果一方面會導致細菌滋生,另一方面會造成皮膚發干,發癢,且加速皮膚的老化(因皮膚的弱酸保護膜被破壞後需8~24小時的工作才能恢復)。
2.不含酒精
用植物成分如金縷梅等代替酒精收縮毛孔的功效,但同時又不會帶走皮膚的水分。
3.不含礦物油
給皮膚營養,保濕在護膚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NUSKIN只放皮膚需要的東西,不放對皮膚有害的東西.因此,NUSKIN產品中決不含礦物油、蜂蠟。我們產品的第三個特點是水基保養品。
4.抗氧化
鐵放在空氣中會氧化生銹;蘋果過切開之後會氧化變黃。同樣,皮膚暴露在空氣中也會氧化從而導致老化。Nu Skin產品在抗老化上獨領風騷具有抗氧化的特點。使用如新的保養品可以至少讓你年青5-10歲,而你所花的錢只有大牌護膚品的幾分之一。
㈢ 求"大小非"減持公司財務特徵分析相關論文
大小非成了09年躲不過去的一道坎,作為股改限售股解禁的第三季,全年解禁市值超過3.3萬億,大小非足以再造一個A股市場,解禁規模比08年增加了近4倍。大小非的要害不是超過市場資金的承接能力,而是逾越了市場交易法則,市場恐懼、下跌,正是市場的理性反應。究竟應不應該對"大小非"徵收暴利稅一度成為媒體熱辯的焦點。今日喜聞財政部決定就股票增值權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稅。大小非暴利稅是否已然開征?
導讀:
高管極度減持:兩個月套現6.19億
財政部:股權激勵征稅范圍進一步擴大
鄭榕:具體怎麼徵收、在哪個環節徵收有待明確
葉檀:稅收收緊 大小限會感受到壓力
財政部:對股票增值權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高管極度減持:兩個月套現6.19億
小牛市|高管減持
2008年11月以來,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高管減持呈井噴狀態,首發限售股解禁後遭高管集中減持是此輪減持浪潮的特徵,而同期增持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市場人士認為,中小板遭高管瘋狂減持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公司的股價被高估,高管急於套現也表明他們對現金的渴望程度遠高於股權。
一邊是中小板的跨年行情,一邊卻是高管的無情減持,兩個月套現6.19億元。
去年前10個月中小板高管持股變動數為652筆,而自去年11月大盤反彈來,截至1月12日,中小板高管增減持已發生514筆,其中減持447筆,佔比高達87%。
一些高管還踩著《公司法》規定的25%紅線減持。
中小板1/4遭減持
據統計,自去年11月以來,在273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有高管減持行為的上市公司共67家。截至1月12日,這67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合計減持4928萬股,套現6.19億元。也就是說,中小板每四家上市公司中,就有一家公司的高管減持公司股票。
新嘉聯(002188)是遭高管及發起人減持最密集股票。去年11月24日,新嘉聯4740萬股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在隨後的一個月內,卜明華、宋愛萍、陳志明、韓永其、金純和徐林元六位公司高管共進行61筆減持,合計減持新嘉聯381萬股,套現2604萬元。據新嘉聯2008年三季報,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僅有1422萬元,同比下降了26%。
中航三鑫(002163)也遭到高管的集中"拋棄"。截至1月12日,費元文等六位高管共減持中航三鑫199.2萬股,合計994萬元。其中公司第六大股東費元文在去年12月29日一天就減持12.63萬股,占其持股的4.3%。
值得一提的是,減持金額與減持股票的高管人數不完全成正比。如金風科技,盡管只有張曉濤一人兩次減持,但兩次共減持900萬股,套現達2202萬元。又如,路翔股份(002192)高管黃培榮去年12月23日一日減持150萬股,減持比例高達其持股的11.7%,單日套現1755萬元。
與減持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在這次反彈中,只有31家公司的高管增持公司股票,合計1211.83萬元,還不到減持金額的一個零頭。其中,增持最多的是航天電器(002025),但增持金額也不過130萬元。鄭建勇等九位高管在去年11月通過競價交易分15筆增持航天電器32萬股。不過,自去年12月開始,公司高管停止增持航天電器。
另外,記者發現越到年關,減持越頻繁。從去年12月開始,增持頻率在減少,減持頻率不斷上升。在447筆減持行為中,有347筆發生在12月,佔比為78%,而當月進行增持的筆數僅有21次,佔比為31%。
海通證券分析師張琦認為,中小板遭高管瘋狂減持的主要原因是高管認為目前公司的股價被高估,萬國測評分析師謝祖平也持同樣觀點,不過張琦表示,還有部分原因是高管自身可能存在財務問題,謝祖平則認為,不少高管可能僅僅是財務投資者,"試想一大筆財富擺在你面前,誰能不動心呢?"
解禁股成減持重災區
理財一周報發現,IPO首發限售股解禁遭高管集中減持是此輪減持浪潮的特徵。
在67隻遭高管減持的股票中,有9隻股票是2008年11月至12月上市的,根據規定這9隻股票部分首發限售股上市一年後可解禁。不料,解禁期一到,這9隻股票就慘遭股東減持。它們分別是金風科技(002202)、九鼎新材(002201)、綠大地(002200)、證通電子(002197)、海隆軟體(002195)、山東如意(002193)、路翔股份(002197)、新嘉聯和御銀股份(002197)。
雖然9隻個股僅占減持股票個數的13%,但是高管減持這9隻股票的股數卻是個大數目。據統計,這9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合計減持1628萬股,占所有減持股數4928萬股的近三分之一。其公司高管的套現金額達2.87億元,超過減持套現總額6.19億元的30%。
回首2008年的A股,股改限售股解禁被認為是股指重挫的劊子手之一。時至如今,股改新老劃斷後首發限售股的解禁成為市場的新問題。據統計,今年將有6800億股限售股解禁,其中4600億股為首發限售股。而中小板中超過八成的股票都是新老劃斷後上市的,2009年中小板首發解禁股將達77.4億股。
謝祖平認為,今年首發限售股解禁壓力肯定會一直存在,尤其是股權比較分散的股票,其中一些持股量小的股東、風險投資者的減持慾望會更強些。
從股市反應來看,中小板首發限售股解禁遭高管減持,給股價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如慘遭高管集中減持的新嘉聯,2008年11月24日,新嘉聯2962.5萬股首發限售股上市流通,第二天公司監事韓永其、副總經理金純和董事徐林元共減持6.99萬股,套現41.86萬元。而12月是高管減持新嘉聯的"蜜月期",因為整個月股價總體處在上升通道,新嘉聯股價最高飆升至近8元,高管減持新嘉聯的平均股價在7元附近,比解禁當日收盤價高了17%。
盡管減持時的平均股價只有去年1月初的三分之一,但是高管們減持熱情不減。正如新嘉聯證券事務部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時所言:"他們原先的成本就不高。"記者查閱了該股的招股說明書,發現減持新嘉聯的六位高管都是新嘉聯的原始股東,在2000年公司成立時,出資最多的是宋愛萍,但也只有199萬,其餘的五位高管出資都未超過50萬元,但此次減持,套現最少的徐林元也有401萬元。
謝祖平則認為,高管持股成本低,一旦股票獲得流通之後,他們急於將股權轉化為現金。"公司上市為他們提供了套現的平台。"張琦認為,新嘉聯解禁即遭高管集中減持的重要原因是公司連續兩年業績下降,產品毛利率下降,市場競爭力弱化。
公司高管通過減持賺得缽滿盆滿,但投資者和上市公司卻蒙受減持之苦。新嘉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高管減持對公司股價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2月23日,在接近一個月的瘋狂減持後,新嘉聯股價開始回落,並走出三連陰。三日跌幅超過10%。
去年12月22日,陳志明、金純、卜明華和徐林元繼續減持17.17萬股,套現136萬元。這是高管12月最後一次減持新嘉聯,次日新嘉聯股價出現了當月最大跌幅,接著兩個交易日連續下跌。
出現類似情況的還有路翔股份。去年12月22日,路翔股份當日最高股價漲至13.55元,已是10月底最低價5.97元的2.3倍。而就在股指創下近半年來的新高時,12月23日,公司監事黃培榮通過大宗交易平台減持150萬股。黃培榮從中獲利1755萬元,當日股價跌停。
將股價與減持配合得最游刃有餘的恐怕是中航三鑫的董事高練兵。去年11月以來,中航三鑫出現過三次漲停,而高練兵恰恰都是在這三個交易日進行減持。2008年11月17日,中航三鑫漲停,高練兵當日減持30.3萬股;11月28日,中航三鑫再次漲停,高練兵繼續減持27.2萬股;12月1日,中航三鑫沖高漲停,高練兵減持10萬股。
法律底線用到極致
按照《公司法》第142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25%。
記者發現,一些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高管減持股本不多不少正好是其持股總數的25%。新嘉聯證券事務部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質疑高管減持會超過25%表示不解:"他們減持肯定不會超過25%,我們都幫他們算著呢。"
將25%的法律底線用到極致,是一些高官的減持思路,如新嘉聯的監事卜明華。從11月27日至12月30日,卜明華共15次分筆減持新嘉聯合計75萬股,正好是其持股總數的25%。
又如中航三鑫的董事高練兵。高練兵不僅在股價漲停的當日減持股票,而且其去年減持的股數正好也是法律規定的25%上限。2008年4月17日,中航三鑫除權,經過10轉增5,高練兵的持股數由之前的180萬股增加至270萬股。據統計,高練兵去年累計減持67.5萬股,恰好為25%。
中航三鑫的另一高管公司財務總監孟菲減持比例也恰好為25%。在除權後,孟菲持股數由60萬股增至90萬股,而其去年的減持總數為22.5萬股。
謝祖平說,減持比例達到25%的高管所持有的股份多為成本極低的原始股。高管急於套現,表明他們對現金的渴望程度遠高於股權。張琦認為,作為高管,他們根據法律規定來履行自己的權利,這本身沒有問題,而行為給市場帶來負面影響,也許是制度規范有失欠缺。比如說我們是否可降低減持比例,對於不及時公告增減持信息的上市公司給予重罰。
㈣ 如新股票為什麼暴跌啊
經營護膚品和營養食品的美國直銷公司如新(Nu Skin)被指在華從事非法金字塔式推銷活動,中國政府已對相關指控展開調查。
如新股票在華爾街遭到拋售,兩日跌幅近40%,周四暴跌26.41%盤中最大跌幅超40%,因股價波動劇烈盤中四次停牌。
㈤ 有了解如新集團的朋友嗎,如新集團怎樣
我知道如新企業集團是1984年創立的,業務遍及美洲、亞太地區及歐洲地區40多個市場,是全球個人護理品和營養保健品行業的領導企業之一。如新集團主要經營個人護理品、華茂營養品和大行星科技產品。在中國更側重的是如新個人護理品這一塊。
㈥ 如新是什麼
如新(NU SKIN )集團全球五大直銷巨頭之一,1984 年成立於美國猶他州普羅沃市。業務遍及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及太平洋地區等53個市場,是全球性個人護理品和營養保健品行業的領導企業、抗衰老專家。
㈦ 如新集團是怎麼樣,是直銷嗎
是否直銷,應當按其具體的經營運作模式和是否經過批准判定。
直銷,是指直銷企業招募直銷員,由直銷員在固定營業場所之外直接向最終消費者(以下簡稱消費者)推銷產品的經銷方式。
直銷是一種分銷模式,分單層次直銷和多層次直銷,單層次直銷是指企業招聘業務員,直接把產品銷售到用戶;多層次直銷是形成一個一個銷售小組,把產品銷售到用戶。直銷具有四大特點:即有明確的銷售目標客戶群體;沒有中間環節和盡量少的中間環節;銷售的實際的產品,有可以度量的銷售效果;業務員按銷售產品業績獲取報酬。
在我國,從事直銷,需要經商務部核准,並在工商行政機關登記。在商務部直銷管理系統可以查到合法的企業名單,羅曼產品並非合法直銷企業。http://zxgl.mofcom.gov.cn/pages/corp/CorpInfoBorderList.html。
㈧ 如新集團怎麼樣如新集團涉嫌傳銷是怎麼回事
還行,想做的話,人脈問題的確困擾著很多朋友,也是很朋友在這個行*業里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我以前也有類似的擔心,不過還好當時找到(了凡老師),現在團隊也已經起來了,俗話說:問對人就能做對事,建議你可以和老師接觸一下,祝你心想事成!
㈨ 如新股票下跌後是否有大量買入
這個不好判斷,只要換手率大,就有大量買入但是不能確定是主力買入還是散戶買入,任何股票下跌我們都可以理解為以做空或者誘空賣出,無論是那種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都不是買入的好時機,只有股票趨勢平穩向上的時候才能證明主力資金真正的做多,這個時候我們在一個相對的低點順勢買入即可
㈩ 為什麼一些中國的概念股試圖在美國退股
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正式掛牌交易,代碼是SINA;6月30日,網易上市;7月12日,搜狐上市。
這一年也成為「中概股」元年。
因為國內證券市場實行審核制,門檻過高,不少上市無門的企業紛紛以三大門戶為榜樣,赴美上市,實現「賺美國投資人錢」的財富夢想。
但情況從去年起開始有了變化。2011年6月開始,數十家中概股頻頻遭受做空機構攻擊,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2011年8月至今,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已經退市的數量為23家,其中從納斯達克退市的有15家。
即便是那些仍在苦苦掙扎並未退市的企業,也有很多陷入股價暴跌的泥潭中。華視傳媒股價下跌超過96%,成為「中概股第一熊」;而曾經是資本市場寵兒、各種財富排行榜常客的賽維彭小峰,身家比最高峰時縮水70億美元,恐怕再也沒有重返富豪榜的希望。
噩夢仍在繼續,那些仍懷有「美國夢」的企業家成為下一個受傷的人。
中概股殺手
自2006年起,萊福特共對21家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發動襲擊,其中有16家股價跌幅超過80%
美國東部時間8月7日上午,香櫞(CitronResearch)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一份名為《雙面如新》的報告,認為如新在中國國內涉嫌非法「傳銷」,致其股價一度下跌12.7%。
如新是一家在中國做直銷的美國紐交所上市公司。它只是香櫞眾多獵物中不太起眼的一個。
香櫞是一家美國做空機構,創始人及唯一員工是一名40歲的猶太人,名為安德魯・萊福特(AndrewLeft)。讓香櫞和他大名遠揚的是今年6月20日,他發動的對恆大地產的做空,這次不成功的獵殺讓地產富豪許家印的身家在兩個小時里蒸發了130億港元。
萊福特和他的香櫞外號「中概股殺手」。2001年8月至今,他已累計發布150餘份針對上市公司的負面報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針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自2006年起,萊福特共對21家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發動襲擊,其中有16家股價跌幅超過80%,東南融通、中國高速頻道等7家中概股都是在其攻擊下最終退出美國資本市場。
與香櫞齊名的還有渾水、OLPGlobal、AlfredLittle等機構。做空機構與中概股的獵殺與反獵殺游戲,愈演愈烈。盡管這些機構偶有「失手」,但更多時候中概股創始人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手中的財富慢慢蒸發掉。
對於東南融通董事局主席賈曉工而言,「美國資本市場之旅」絕對是一次不愉快的回憶。
2007年10月,東南融通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代碼為「LFT」,IPO共募集了1.49億美元。當時為其上市保駕護航的是高盛和德意志銀行。
這家「中國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軟體企業」,上市後股價即一路上揚,從發行價17.5美元一路飆升至最高42.86美元,市值曾高至25億美元左右。
隨著東南融通成功上市,實際控制人賈曉工一夜暴富,個人財富在2010年底一度達6.7億美元。在理財周報當年發布的《3000家族財富榜》中,賈曉工以23.66億元人民幣排在128名。
但上市4年之後,東南融通卻被趕出了紐交所。賈曉工的財富之夢也被敲碎了。
2011年8月16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東南融通正式被摘牌。做空機構正是東南融資的退市主力推手。
2011年4月26日,香櫞在其官網發布一份研究報告,質疑東南融通造假。香櫞認為東南融通毛利率遠高於同行,涉嫌造假;同時質疑其高管背景、員工聘用關系等問題。
當日,東南融通股價大跌12.92%,次日,再跌20.28%。東南融通稱暫不對香櫞質疑發表評論。
直到第三日,賈曉工有所反應。這一天賈曉工主持召開電話會議,同時決定大規模回購東南融通股票。隨後又決定將股票回購規模從5000萬美元提高至1億美元。但賈曉工並沒有公開回應香櫞的質疑。
5月9日,香櫞發布了第二篇報告,指控東南融通人力資源管理存在問題。同日,做空機構OLPGlobal亦加入「圍獵」東南融通。當日,東南融通股價再跌8.26%。
次日,即香櫞首份質疑報告發布兩周之後,東南融通才發布了一份姍姍來遲的公告,回應香櫞和OLPGlobal的質疑。
但為時已晚,賈曉工已經無法阻止東南融通的股價雪崩。5月17日,東南融通被迫停牌。此時,其股價已經跌至18.93美元,市值縮水至10.8億美元。
而東南融通所聘審計機構德勤,早在5月4日即宣布開始調查東南融通造假事宜。調查的結果與香櫞的指控相差無幾,最終德勤在停牌兩天之後宣布辭審。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開始對東南融通展開調查。
其間,東南融通4名高管先後辭職,包括首席財務官ThomasGurnee和3名獨立董事。最終,紐交所認為其管理架構已不再符合上市要求,於7月26日啟動退市程序。
東南融通在退市之後即於8月17日進入美國粉單市場交易。當日收盤價為0.78美元,比停牌前暴跌95.9%,市值僅為0.47億元。賈曉工的紙上美元財富也隨之煙消雲散。
與東南融通有著相似經歷的,還有中國高速頻道、普大煤業、中國電機、旅程天下、盛世巨龍等一系列中概股。財務問題、公司管理問題是這些公司的通病,就像一棟偷工減料的破房子,風和日麗的時候沒問題,一旦遇到狂風暴雨,頃刻間倒塌。
彭小峰的黑色2012
賽維市值只有1.91億美元,蒸發了上百億;彭小峰的財富也縮水73億美元,銳減98.11%
曾是中概股驕子的賽維彭小峰,其財富之路如同一出跌宕起伏的大片。
2007年,賽維LDK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這是中國新能源企業在美國市場最大的一次IPO。上市首日,賽維市值為36.45億美元,而持股72.13%的大股東彭小峰,其個人財富值也高達26.29億美元。
至當年10月,賽維的市值飛升至102.85億美元,彭小峰賬面財富則達74.18億美元,迅速躥升至國內富豪榜前十之列。
但5年之後的今天,賽維市值只有1.91億美元,蒸發上百億;而彭小峰的財富也縮水73億美元,銳減98.11%。賽維與彭小峰均已深陷泥沼之中,債台高企,而破產傳聞也不斷傳出。
從創立賽維,到年產2G瓦矽片的「世界級規模」,彭小峰只用了2年時間。
彭小峰並不滿足僅僅生產矽片,很快他就開始嘗試光伏的上下游。
在賽維組建1個月之後,彭小峰即開始籌建多晶硅項目,3個5000噸的項目。而此時,國內各大廠商的多晶硅項目規模,多者也只有幾百噸。
激進的彭小峰最終遇到了困境。
賽維從最初矽片經營,擴大到多晶硅、電池及組件等業務,一直都在快速擴張,但這種擴張並沒有體現在業績中。
自去年以來,賽維一直處於巨額虧損之中,而債務壓力也難以緩解。
8月2日,賽維發布2012年上半年業績公告。財報顯示,賽維今年上半年虧損10.8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為23.86億元,去年同期營業收入則為78億元,同比下滑69.41%。而在2011年,賽維凈虧損甚至高達54.9億元。
而賽維的不斷虧損也使資金壓力不斷加大。上半年其負債共為211.6億元,負債率為80%,到年底還將有20億元的銀行到期借款。
據悉,為了縮減開支,今年以來,彭小峰已經裁減了5000餘名員工,而近一年時間里已裁員9000餘名。
2008年下半年開始,多晶硅價格大跌。盡管隨後有所反彈,但2011年以來,多晶硅價格又快速下跌,這種勢頭一直延續至今,而整個光伏行業也步入了漫長的「寒冬」。
廣發證券一名分析師預測,由於多晶硅庫存依然在增加,產品價格下滑趨勢上會延續,行業回暖的跡象難以看到。
當然,彭小峰並不是孤例,他的同行過得也一樣不好。無論是尚德電力控制人施正榮,還是晶澳太陽能董事長靳保芳,均面臨著公司業績下滑,個人財富灰飛煙滅的問題。
財報數據顯示,尚德電力今年一季度債務高達接近230元(35.8億美元)。中國英利最新業績預告顯示,其今年二季度預虧1.9億元(0.3億美元),去年其虧損了32億元。
光伏行業多家上市公司均高居「中概股」跌幅榜前列。截至8月10日,尚德電力市值已從上市之日的27.15億美元跌至1.88億,而晶澳太陽能市值也比首發日大跌93.27%。
施正榮的賬面財富已經不足一億美元,蒸發了26億美元。靳保芳的財富則縮水9成。
「美國夢」破滅
今年以來,登陸美國成功的中國企業只有唯品會一家。從去年7月至今,也只有2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
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投資者對中國企業興趣越來越低,要求越來越苛刻。
越來越多的「中概股」不得不面對退市或瀕臨退市的命運,而那些在美國證券市場大門之外徘徊的中資企業,想再多邁一步,也愈發艱難。
今年以來,登陸美國成功的中國企業只有唯品會一家。從去年7月至今,也只有2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
相比於去年上半年,奇虎360、人人網等5家企業同登美國資本市場的熱鬧喧囂,如今的局面可謂凄凄慘慘戚戚。
此前,迅雷、拉手網、窩窩團、神州租車和盛大文學等企業都已先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公開募股(IPO)申請,而京東商城的赴美IPO也已計劃多時。
結局無一例外:等候多時,猶在門外。迅雷和拉手網等公司的上市申請都已擱置。著急融資的神州租車甚至等待不及,主動終止了赴美IPO申請。
今年1月,神州租車提交赴美IPO申請,計劃募集資金1.58億美元至3億美元。
作為神州租車的創始人與董事長,陸正耀的夢想就是把這家公司送上資本市場。他此前曾表示,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租車企業發展需要雄厚的資金和專業的金融支持。
神州租車一直在跑馬圈地,最缺的即是資金。一位營銷分析師認為,神州在戰略上首先選擇發展規模,加快擴張能獲得更大盈利空間。
據神州租車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其負債率在2011年底高達95.4%。
同時,陸正耀本人持有神州租車股比達30%。以神州租車所確定的10.5美元-12.5美元/股的價格計算,其市值在7.7億-9.2億美元之間。陸的個人財富至少在2.3億美元以上。
然而,提交上市申請3個月之後,神州租車暫停了計劃。5月,神州租車又撤消了申請。
折戟IPO,神州租車的官方解釋是,美國資本市場疲軟以及投資人對中概股信心不足所致。
一家於去年從納斯達克退市的中資企業高管婁峻峰向理財周報記者介紹,美國市場對於中國企業的興趣和信任度均在降低,所以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條件要比以往嚴格。
「一些中資公司先後出現造假現象,比如東南融資、嘉漢林業等,會讓美國投資者對現來的中國公司產生不好印象。」婁峻峰介紹,不少業績較差的中資企業赴美上市,純粹為了「圈錢」,容易出現財務造假等多種亂象。
IPO失敗,陸正耀財富之夢要推遲了,而神州租車至少融資1.58億美元的願望也要暫停一段時期。
然而,神州租車不久之前宣布,已獲得美國華平投資集團2億美元股權投資,而隨後中國銀行業宣布給予其30億元人民幣授信。神州租車對資金的飢渴,暫能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