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紅知識 » 比亞迪股票002594分紅
擴展閱讀
燦星傳媒股票代碼 2025-08-20 16:05:13
四川海川實業股票代碼 2025-08-20 16:01:06

比亞迪股票002594分紅

發布時間: 2022-06-06 04:12:29

Ⅰ 比亞迪屬於什麼板塊的股票

比亞迪的股票代碼是002594,屬於中小板塊,於2011年6月30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比亞迪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為:汽車及相關產品生產、手機部件及組裝等、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概念股范圍為:汽車整車、深股通、晶元概念、融資融券、分拆上市預期、深圳特區等。

拓展資料:
資本市場

2002年7月31日,比亞迪在香港聯交所主板發行上市,創下了當時54支H股最高發行價記錄。

2007年12月20日,比亞迪電子(國際)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表現理想。

2008年9月27日,美國著名投資者巴菲特的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旗下附屬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比亞迪2.25億股股份。巴菲特投資對於加速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及其它環保產品在北美和歐洲市場乃至全球的推廣都極具戰略意義。巴菲特入股比亞迪消息傳開後,比亞迪港股在短短的10幾個月內從最低的6元港幣漲到88.4元港幣,漲幅為13.73倍。

2011年6月30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發行,正式回歸A股。

比亞迪股價以大幅波動著稱,H股2007年10月最高77.7元,2008年7月最低6元,2009年10月最高88.4元,2011年9月最低10.92元,這在允許沽空的香港股市,成為市場主力無論股價上漲或下跌都能盈利的利器。

這幾年,全球經濟蕭條,比亞迪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也是逐步下降的,2009年至2012年分別為22.74%、13.67%、6.55%、0.10%(2012年9月30日數據);相應的,每股收益為1.7700元、1.1100元、0.6000元、0.0089元(2012年9月30日數據)。2010年、2011年、2012年,公司連續三年未實施分紅分配。上一次分紅是2009年,每10股派3.3元(含稅)。這也驗證了全球經濟處於大調整時期。看來,全球經濟處於衰退時,任何公司股東的回報如果依靠分紅,那是很慘的,必須依靠二級市場多空操作差價來盈利。這也許就是股票市場以及期貨市場為什麼如此受歡迎的緣故,因為有了做空機制,即使全球經濟衰退,做空的空頭司令依然可以賺得盆滿缽滿,而普通散戶,只要政治覺悟高,站隊站得好,也一樣可以跟風發財


Ⅱ 比亞迪的股票多久分紅一次

首先要明白分紅的意思,在結合實際情況。理論歸理論,實際歸實際,理論上只要有一股也可以分紅,可是事實不是如此。
中國的股市主要以融資為主,極少數會分紅。

們從實際上開始講,上市公司如果盈利了,分不分紅是董事會決定的,加上是股權分離,普通小股東炒股的,是沒有權力干預公司經營的。舉個例子某公司流通股占
總資本70%,如果今年盈利1億元,我們不計較所謂盈利公積什麼的,純按股本比例來算,那就是說公司原股只佔30%那應該分到的利潤是三千萬,流通股是分
到7000萬。
分不分紅又要從個人的利益上講,現在國有企業是國家的或者說全中國老百姓的,連國有上市公司都不分紅,有些人說情願國有企業的利潤全部上交國家大家還舒服點,連國有企業都不願意分紅,把錢留著自己花,你說私人上市公司從利益角度來說,什麼要分紅?

從上面的例子,他們把七千萬應該分給小股東的利潤留著自己公司繼續投資也行,自己花銷也行,反正小股東沒有權力干預公司行政。完全可以把這七千萬自己通過
各種費用吃進了,也可以過通投資繼續盈利反正做好了帳,誰也查不出。從單純的利益角度已經說了分紅問題的根本,所以不要指望公司會分紅,因為分紅根本不利
於公司控股人的利潤,本身上市為融資,不分紅最有利於控股人
蘋果公司為什麼要分紅,因為美國有相差的稅收問題,所以才分紅或者回購自己公司股票,任何公司主體都是一樣的,盡可能為自己謀利,除非是股權比較大的大股東能影響行政的,主動提出分紅,不過這個不太可能,因為大股東自身自己就是贊成不分紅的~
而且分紅的話,收益可能比定期利率還低。真的不要指望~~

Ⅲ 比亞迪股票有分紅嗎

2009年,比亞迪的收入按產品分類結構是:汽車53%、手機部件及組裝服務37%、二次充電電池10%。與2008年相比,汽車佔比提高了21個百分點。如果從效益上看,比亞迪已經迅速換身為一家汽車企業。年報資料顯示,2009財年來自汽車業務的貢獻從去年同期的23%暴增至73%。比亞迪最驚人的是其超強的成本控制能力。2009年,比亞迪賣了44.8萬輛車,均價僅為4.68萬元,毛利潤率居然達到16.7%。與利潤均不豐厚的手機部件和電池業務合並後,公司凈利潤率達到9.6%。同期銷售均價8.06萬的上海汽車(600104.SH),凈利潤率僅為6.87%;銷售均價6萬的長安汽車(000625.SZ)只有4.3%。但剛剛熱銷兩三年的比亞迪汽車,社會總保有量只有100萬輛(絕大多數還沒出保修期),質量是否「及格」還需要時間考驗。另外,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對比亞迪的潛在影響不可忽視,2010年上半年員工人均工資較2009年上漲了459元/月。盡管仍處第二陣營,但對於2003年才躋身中國汽車領域的比亞迪來講,表現的確神勇。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按2009年銷量排名比亞迪僅居第八位,相當於第一名上汽的六分之一或全國汽車銷量的三十分之一。按理說國際投資機構推崇的是各領域里的最強者並且要十分專注才行,比如波音不會去造汽車、福特不會去造飛機,最牛的投行甚至非第一第二不投。但凡事都有例外,巴菲特就相中了這個「二流」且「不專注」的比亞迪。2009年7月,他通過下屬公司中美能源完成了對比亞迪18億港元的投資。巴菲特投資比亞迪的成本相當於16倍的市盈率,如今股份已從8港元漲到60港元以上,對應的市盈率超過30倍。以9月30日收盤價計算,巴菲特在比亞迪的投資已經凈賺679%,金額超過120億港元。中美能源所持2.25億股佔比亞迪總股本的9.89%,卻是已發行H股的28.37%,如果巴菲特減持比亞迪相當於自殺。當然,巴菲特也許跟本沒想減持,如果比亞迪成為中國及至全球新能源車的霸主,投資收益會遠遠超過一百億。